8千克123磅等于多少公斤克 重量单位换算?

2022-12-09 14:15:03点点范文网一斤等于多少千克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一斤等于多少千克千克又被称为是公斤,它是国际7个基本单位制之一,而另一公斤在我国则表示2市斤,因此,一斤则等于0.5公斤,也就是0.5千克。千克在国际当中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它几乎是和一升水的质量相同。千克它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个仍然通过人工制品来作为定义的国际单位,因此,方便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复制。只是这样随着时间以及定义的变化,这个原器的质量也会发生有微小的改变。这主要是因为物体它在长时间保存的过程当中会受到消耗和磨损。2、1斤等于多少千克斤,一般和两,钱等相对应,在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它们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相差10倍,也就是属于10进制的关系。而斤也可以和国际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进行相互转换,由于一千克等于一公斤,而一公斤等于2斤,因此,可以发现1斤等于0.5千克,也就是500克,这种情况一般在我国大陆市场通用。斤在不同的地域具体表示的克数并不一致,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像是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都虽然使用的是就是这时候已经表示是的克数大概在600克左右,这时候一斤就会少于0.5千克。3、1公斤等于多少千克公斤是我国对于千克的一种俗称,因此,一公斤就对应的是1千克。他们都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对于质量的计量单位。平时经常用到的质量单位,除了千克之外还包括有克,毫克等等。公斤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已经拥有的比较长的发展历史,它通常会和两,钱对应,一般一公斤等于2市斤,1斤等于10两,而10钱组成一两。不过对于斤,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它所对应的具体重量是有一定差异的,即使是在现在像是香港,澳门等地区,也依然使用的是旧的制度,这时候一斤一般对应600克。4、一斤等于多少g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重量单位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换算的,一公斤相当于两斤,一公斤就是一千克,一斤则等于500克。公斤kg和克g之间的换算系数是1000。在公制标准中,公斤指的就是1000的一千倍,所以千克就意味着1000克,这样计算起来会方便很多。公斤作为基本单位的一种,相当于一升水的质量,也就是常说的一立方水的质量,一立方水的所有边长都是10cm。克也是公制中的质量单位,一克相当于一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kg和g的重量定义就是从水的质量而来的。5、一斤等于多少两“斤”和“两”,它们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用来表达物体重量的计量单位,它们之间的进制是十,所以一斤等于十两。虽然斤和两使我们中国人从很久之前就开始沿用的计量单位标准,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斤等于十两的关系。在五九年以前,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人们所用来衡量一斤的标准是十六两,这个标准无论是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非常的不方便,于是国家通过研究决定在五九年的时候将斤和两的关系统一为一斤等于十两,这个标准在后来一直得到沿用,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使用时候的标准。6、一斤等于多少克一斤等于500克其实很好计算。首先我们将一市斤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斤换成公斤质量单位,那么1公斤等于1千克,即1000克。1公斤又等于2斤,故一斤等于二分之一的1000克。综上所述,一斤等于500克。斤在古代的时候是一种伐木的工具,到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为质量单位,而且斤也是我们亚洲部分地区特有的计量单位。克则与之不同,克是国际制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例如,经常去买需要称斤的东西的人就会发现超市或者小贩用来称量的工具“称”也是以“克”或者“千克”来计量的。当去超市或者水果店买香蕉时,明明称上面显示500克,而售货员通常会告诉我们一斤。因为一斤等于500克。7、一斤等于多少毫升一斤等于多少毫升通常需要根据重量与体积的转换公式来进行计算,具体等于多少毫升,一般会和物体的密度有关系。如果是水的话,由于它的密度是1克/毫升,这时候1公斤也正好就等于1000毫升,也就是1市斤等于500毫升。而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水小的时候,一公斤通常会大于一千毫升,比如润滑油,一般0.88公斤则为1000毫升,经过计算以后可以发现一公斤大约等于1136毫升,也就是一斤大约为568毫升。生活当中很多物体的密度远远要大于水的密度,比如水银,一般一斤水银的提及就会小于500毫升。8、一吨等于多少千克不论是在上学的朋友,还是已经在上班的朋友,都一定被数学中那些重量单位搞崩溃过,比如说最让人头痛的公斤和吨,但其实公斤就是千克,而一吨就等于1000千克,也就等于一千公斤。而生活中用吨来表示和计量的东西,那就可多了,除了比较重的车载货量、公路物料、粮食产量等等,还有不是很精细的化学品,比如说工业上使用的铁、铝这样的金属材料都是用吨来表示的,还有成品油、水泥、港口的物流,以及船舶、汽车和火车的载重量等等。9、一磅等于多少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计量单位真的非常多,中国人喜欢用两、斤、公斤。美国人的话喜欢用盎司、加仑等等计重单位。而磅这种计重单位则是香港人以及英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计重单位,一磅要是换成千克的话,就相当于0.4535924千克。平时买东西的时候,都是按照一磅多少钱来计费的。当然它的价格也会显得比较高,毕竟平时都是按照一斤来算的。对于不了解一磅和千克的换算就会有些麻烦,一磅连中国的一斤都不到,相当于九两左右。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一磅是多少千克。10、一升等于多少千克升一般用于表示物体的体积,千克它是公制质量单位,两者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也不可以直接进行换算,通常需要引进密度,然后通过质量公式进行计算,基本公式是:质量等于密度乘以物体体积。一升物质的质量通常会受到密度的影响,不同物质它的密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水银的密度为13.6,纯水的密度是1,植物油的密度略低于水为0.9,酒精的密度是0.8。因此,由此可以发现,一升水它的质量为1乘以1,等于1千克。而一升水银的质量等于13.6乘以1等于13.6千克。11、1斤等于多少克斤作为我国常用的一种市制质量单位经常可以和两、担进行直接换算,一般10两等于一斤,而100斤为一担。而克是作为公制质量单位而存在的,一般和毫克,千克可以直接进行换算。而一公斤一般等于1千克,由于一公斤为2斤,因此,一斤也就是500克。其实目前在东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经常被使用,它作为计量单位,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能够和国际单位接轨。但是在其他地区像是我国港澳台地区所使用的斤和大陆所指的克数并不一致,这些地区一斤大概等于600克。12、1公斤等于多少毫升我们平时买东西的时候都是用斤或者是公斤来计重的,但是液体的话,要么就是用一升,要么就是用毫升。一公斤是无法用毫升来衡量的,因为一公斤其实是一个重量单位,而毫升的话则是体积单位,二者无法直接来换算,因为每个液体都是不一样的密度,自然重量就不一样了。如果是一公斤的水,那么就相当于一千克,也就是1000毫升,这个是能够直接换算的,因为水的密度是1。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在问一公斤等于多少毫升的时候,要知道是什么原材料。13、1公斤等于多少克1千克等于一公斤,也就是我国的二斤。千克它属于公制计量单位,是国际7个基本单位制当中的一个成员。是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也是非常广泛的。1千克它在国际上的定义就是千克原器的质量,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当中所说的重量,几乎是和一升水等同的。公斤在亚洲很多国家也是广泛使用的,一公斤等于二斤,但是关于斤在不同地区所表述的克数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我国大陆规定一斤等于500克,一公斤一般等于1千克。而在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等地区已经大概为600克。14、1公斤等于多少升最近有很多的读者对于公斤与升之间的计量关系感到很好奇,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公斤与升之间的计量关系。但是,其实公斤和升之间是没有直接的换算单位的,因为升只是表示体积的单位,一公斤的水其实在容积上是相当于一升的,也就是说一公斤等于的是一千克,而且一升相当于一千毫升,也就是一千立方厘米,因为升和公斤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所以说他们之间是不能等量来看待的。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公斤与升之间的计量关系之间的讨论,读者们可以根据以上的一些详细解释探索这其中的关系。15、1斤等于多少两我们平时买东西的时候用到的计重方式很多,通常都是公斤或者是千克,再者就是斤。两这种计量单位很难用到,其实一斤就等于十两。斤是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除了斤之外还有两、钱。古代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说来几两几两的,一两等于0.1斤。比如说在电视剧中会经常听到来几两女儿红一斤牛肉之类的话语,很多人都不知道一斤等于多少两。希望通过上述的介绍之后,让大家能够了解这个基本的换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就不会出现尴尬的情况了。16、一吨等于多少kg一吨相当于1000公斤,1000公斤等同于1000kg。公斤、千克、克等重量单位采用的都是国际通用标准;我国特有的重量单位是斤,一斤等于500克;美国、英国等国家采用的计量单位是磅。常见的重量单位有公斤、斤、微克、毫克、千克、吨等。从物理学上理解,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和离心力合并在一起之后的合力就被称之为重量。所以说物体本身受到的重力并不等同于它自身的重量,还必须要考虑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这部分影响就是离心力。17、一升水等于多少千克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东西,人没有水的话就无法活下去。而一升水的话是无法用千克来衡量的,因为它们是不同的计量单位,一升水的话是体积单位,而千克的话则是重量单位,你必须先要换算才能够知道一升水是多重,才能够用千克来衡量,一般情况下一升水等于一千克。地球上的水用一点就少一点,因为淡水就那么多,海水的话是无法直接喝的,里面还有大量的盐分,需要蒸馏之后才能够喝。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一升水是多少千克,这个是无法用千克来形容水的,希望大家能够知道。
}
本文目录一览1,毫升和公斤之间的换算是多少2,多少毫升等于一斤3,多少毫升等于一斤4,一百二十毫升等于多少斤5,1000毫升是多少斤6,一斤等于多少毫升多少克7,一斤酱油等于多少毫升8,一斤等于多少ml1,毫升和公斤之间的换算是多少1000毫升=1公斤记得采纳啊2,多少毫升等于一斤
毫升与斤是不能直接等于的,毫升是体积单位,斤是重量单位。毫升是一个容积单位,跟立方厘米对应,容积单位的主单位是升(L)。1L=1000mL ,1毫升=1立方厘米 ,1000毫升=1立方分米=1L。“斤”也作“觔”质量单位:市制一~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
),两斤等于一公斤。扩展资料重量单位的换算关系:(1)1 吨= 1,000,000 克。(2)1 公斤 = 1,000 克。(3)1 毫克 = 0.001 克。(4)1 微克 = 0.000 001克。现代的斤按照各地使用习惯,与公制有如下换算:(1)香港澳门1斤约等于 605(g)。(2)台湾1斤等于600克(g)。(3)现时香港法律规定一斤等于一百分之一担或者十六两,即 604.78982 克(g)。
3,多少毫升等于一斤对于说来说,1毫升=1立方厘米=0.001立方分米,1千克=2斤,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1千克/立方分米=1000千克/立方米所以1000毫升水=1立方分米水=1千克水=2斤水,500毫升=1斤4,一百二十毫升等于多少斤1公斤=1000毫升,120毫升=0.12公斤=0.24斤,0.24斤120毫升的液体要是水?120?1000=0.12升=0.12公斤=0.24斤。5,1000毫升是多少斤大约960克 也就是 1.92斤 差一点到2斤一千毫升也就是一升,然后一升就等于一千克,就是两斤1千克2斤2斤啊!就是1千克6,一斤等于多少毫升多少克500毫升水 500克1斤是0.5千克,也是0.5公斤,500克,500000毫克1升是1000毫升斤是质量单位,毫升是体积单位500克一斤水的话为500毫升一斤水的话为0.5升0.5立方dm1、1斤=500克2、毫升是体积单位,斤是重量单位不恩能够换算3、如果是1斤水,1斤水=500克水,500克水的体积为500毫升请采纳7,一斤酱油等于多少毫升酱油的主要成分是水。一斤酱油,如果换算成体积的话,大约是480毫升。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加入水、食盐酿造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色泽呈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现在瓶装的酒,只标明了容积是:500毫升,人们习惯说是一斤,其实达不到一斤。因为酒精的密度是0.8,水的密度是1,55度白酒的密度大约是0.9,所以,500毫升的白酒,按重量只有450克左右,大约是9两。重量单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各国就有自己的计量单位,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钧:三十斤是一钧;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我国有特定的计量单位斤,国际的计量单位千克、吨,美国英国的磅等等。相关介绍:单位换算,是指同一性质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换算。常用的单位换算有长度单位换算、重量(质量)单位换算、压力单位换算、面积单位换算、电容单位换算等。中国古代计量单位:1石(dàn) = 10斗(dǒu)。1斛(hú) = 本为10斗,后来改为5斗。1斗(dǒu) = 10升。1龠(yuè) = 0.5合(gě)。1升 = 10合(gě)。酱油的主要成分是水。一斤酱油,如果换算成体积的话,大约是480毫升。  现在瓶装的酒,只标明了容积是:500毫升,人们习惯说是一斤,其实达不到一斤。因为酒精的密度是0.8,水的密度是1,55度白酒的密度大约是0.9,所以,500毫升的白酒,按重量只有450克左右,大约是9两。酱油的比重略大于水,一斤酱油略小于500毫升.知道了质量,还要知道密度才能知道体积,不过应该可以近似看作水的密度,所以一斤近似为500ml一般情况下1斤等于500毫升。8,一斤等于多少ml需要知道物体具体的密度才能进行换算。例如:
水的密度是1g/cm3,因此换算后可得:
1KG=1000ML 煤油的密度是0.8g/cm3,因此换算后可得: 0.8KG=1000ML拓展资料:常见物质密度:(在常温常压下,单位g/cm3)液体:水银(汞)13.6、植物油0.9、酒精0.8、水(4℃)1.0、煤油0.8、乙醇0.79、汽油0.75、液氦0.1252。固体:泡沫塑料0.01~0.03、铜8.9、铁7.8、白口铸铁7.40~7.70、灰口铸铁6.60~7.40、可锻铸铁7.20~7.40、铸钢7.80、玻璃2.4~2.8、石蜡0.9、干松木0.5、木材0.4~0.9、冰0.9、铅11.3、银10.5、铬钼铝钢7.65、锌7.10、铜8.9、高强度合金钢7.82、工业纯铁7.87、锂0.534、钾0.87、钠0.97、碳素工具钢7.85、铷1.53、钙1.55、镁1.74。气体:氢气0. 00009、氦气0. 00018、氖气0. 00090、氮气0. 00125、氧气0. 00143、氟气0. 001696、氩气0. 00178、臭氧0. 00214、氨气0. 00077、氪气0.00374、氙气0. 00589、氡气0. 00973、煤气0. 00060、一氧化碳0. 00125、氯气0. 00321、溴0. 00714、二氧化碳0. 00198、空气0.00129。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密度重量与容量转换要物质密度资料啊重量跟体积换算不了,但可以告诉你等于500g,500g水等于500ml605.1得看是什么液体,液体的密度不一样,一斤有多少毫升就不壹样。如果是水就500毫升}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1克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准备】  盘秤 、天平、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2分硬币、10克凉茶,200克的果冻,1千克沙子、2袋500克的盐、纸巾一卷,数学书一本,橡皮檫,中方本,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米是长度单位,分是时间单位。  师、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重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重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  生、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板书、克(g),千克(kg))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以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引出重量单位,复习了旧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新授课  1、认识秤  师、生活中大部分物品是没有标出重量的,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的重量?  生、用秤来称。  师、那你在生活中见过哪种秤?在哪见到的?  (学生说出哪种秤并简单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它适合称哪些物品,较详细介绍台秤)  {教师拿出台秤,你们会使用台秤吗?(出示台秤照片)上面是用来放物品的,这里是用来读出称量结果的,到底该怎样读呢?上面写着 kg也就是千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千克作单位的,指针指到几,就说明物品是几千克。}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出要想知道物品的重量要用秤来称,并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各种秤用在什么地方,称什么样的东西,作为本节课的拓展,重点介绍盘秤这种常用并容易认的秤,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2、认识克  (1)感受1克  师、你们猜一猜这个两分钱的硬币有多重?(生可能猜出是一克)那到底有多重呢?刚才同学们在认识秤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像这样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称?  生、天平  师、很好!当我们用天平称完之后发现,两分的硬币大约是一克重。(课件出示天平)  师、1克重的物品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请各小组拿出两分的硬币每个人都掂一掂,感受一下。  师、请看屏幕,老师这里有很多物品,你们猜一猜哪些是大约1克重的?  (每一组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选一种,站在前面,并问下面的学生他们选的对不对,问两名在前面的学生掂1克的物品是什么感受,把选的物品拿回自己组和组员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克的重量,体验一克的不同物品的重量,为后面感受不同重量作对比作铺垫。  (2)感受10克  师、一个两分的硬币是1克,那两个呢(生、2克)老师手里有10个硬币是多重呢?(生、10克)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个是10克重的,再放在手里掂一掂。和你的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从一克慢慢增加到10克,让学生体验重量的变化和一克与10克的联系。  (3)感受200克  师、你们的桌面上还有一个果冻,你们掂一掂,估一估,这个果冻有多重呢?大家一起估一估(学生进入估一估的活动)  学生汇报  师、到底谁猜的最接近呢?现在揭晓答案,(投影果冻的重量)只要你的答案接近准确答案就是对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知道1克和10克感觉的基础上,初步练习估重。  (4)对比200克和500克  师、现在如果让你一手拿着果冻,一手拿着一袋食盐,你能估出食盐的重量吗?试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学生进入估一估的活动)  师、哪个组估完,可以把食盐上贴的白纸撕下来,看看到底是多重,检验一下你估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已有的经验,进行第二次估重练习,并对这节课重要教具500克的食盐的重量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3、认识1千克  (1)感受千克  师、一袋是500克,那两袋是多少克呢?(生、1000克)算的真快,怎么算出来的?(生、500+500=1000克)(板书、500+500=1000克)  师、同样是这两袋盐放在秤上称一称,你能读出食盐的重量吗?(师操作、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课件展示用秤称的两袋食盐的照片)  请几位学生读出称出的结果,再请一位学生到前面写一下。(1千克)  师、指针指到1,而单位是千克,说明两袋盐是1千克,他写对了。  师、我们刚才算出两袋盐是500+500等于1000克,用秤称出来是1千克,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1000克=1千克  师、也就是1000个1克就等于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画上边框)  师、前面1000克是以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000和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后面1千克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和千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两袋盐的重量是1000克,还是在克的基础上,以克为单位,同是这两袋盐再用秤称,发现结果是1千克,用盘秤称巩固了之前介绍盘秤的用法,同时自然的将1000克和1千克联系起来,这两个都是表示这两袋盐的重量,所以是相等的。后面在介绍它们的不同,一个是以克为单位,一个是以千克为单位,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克与千克的关系与不同,理解深刻,帮助记忆。  (2)教师教学如何读  教师先说一遍,再单独找几个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师、我们比较熟悉几斤,其实1千克就等于两斤,两斤就等于1公斤。  设计意图、用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克与千克的不同。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简单的说说千克与斤和公斤的关系。  (3)找一找 掂一掂  师、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再找一找桌面上哪些东西是1千克重的。(生汇报、沙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一袋沙和两袋盐掂起来感觉差不多。  用台秤称一称的确是1千克。  师、考考你们,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  引导说出、轻的东西多一些,重的东西少一些。  师、刚才体验了那么多重量,我们了解到 一般情况下,我们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设计意图、根据已经知道的1千克的体验去寻找同样是1千克的沙,知道掂起来感觉差不多的,重量也是差不多。在此处拓展,锻炼学生思维,并让学生对重量与体积的关系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89页第4题  师、下面我们就分辨一下这些物品到底是用千克做单位合适还是克呢?(生汇报)  2、出示给姥姥的一封信  师、同学读一读,小组讨论一下,这封信有哪些错误。(生讨论)  师、小明的信主要错在哪个方面,(生、单位)(师在每个有重量单位的文字下面划线让学生一个个纠错)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克表示重量轻的物品,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认识,小明的信使学生在趣味中巩固新知。  3、活动  4、比一比  每一组发一张统计表,一盘物品,组长登记,小组合作让学生估重,把  大家的意见整理出来填到统计表,看哪一组的学生最会估,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天平 、弹簧秤 、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和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同学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同学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想)  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同学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需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假如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同学掂量)  师、假如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同学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资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身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同学相互传送,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身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 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身的体重。  (五)教学、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 收获。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5  1、在上这节课前,我请教了办公室的同事很多问题。结果都觉得学生对克这个概念基本没什么感觉。而对千克的感觉要好得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用的要多一些。所以本节中,我把克的概念教学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感知、体验1克、一千克。通过体验,在需要中不断的发展,初步感受到计量重量的单位可能还有比千克更大的,也有可能比克更小的。对物体重量的判断可以看包装上的标示,也可以和某个物体进行比较,可以称一称,也可以掂一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为两课时,本节课我的重点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各种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会读出重量、会填写重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第二节课我再具体讲述估计重量、称重、提问题等。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内容、  课本85、86、练习十八1、2、4、5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物体有轻重,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4.通过具体感知1克、50克、500克左右的物体,建立估计500克以内物体质量的支撑点。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准备:  教师、天平秤、弹簧称、盘称、一枚2分硬币、1千克的面,500克的盐2袋、10个一角硬币。 学生、每人一个2分硬币、500克盐一袋、1千克面一筒。(另外每个学生还可以收集2到3种上面标有重量单位的东西、10个一角硬币、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东西各一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玩游戏,那么今天老师就请三位同学上来做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你们愿意吗?背完后请你说说有什么感觉呢?(有轻有重)。说得真好,其实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定的重量,有的轻,有的重。当然也有同样重的。那么有谁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呢?(有斤、两)“对”。但是斤、两是我国过去采用的重  量单位,现在我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并读2 遍。请记住、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也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初步感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1、现在,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一只手托一支笔,另一只手托一本书,比比看,谁更重一些呢?(书)那么,如果想要知道这本书和这支笔具体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用称称)。对,说得真好,如果物体上面没标出重量,而我们又想要知道物体的重量的时候可以用称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各种称好吗?(课件2出示称)  2、(课件3)具体介绍天平。天平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它的最大称量是500克。  三.动手操作,具体感知1克有多重。  同学们,想知道一克到底有多重吗?请打开课本86面,那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一克)对,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2分的硬币,请每个同学都掂一掂,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觉呢?(很轻很轻)对,那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会和它差不多重呢?找找看,(一个一角的硬币、一粒花生米)对!下面我们就用天平来验证一下。一个硬币重一克,那么10个这样的硬币重多少克呢?(10克)现在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10克的重量吧。老师这里有一个10克的砝码,请大家看一下。因为一克实在太轻了,所以天平的砝码盒中最小的都有10克。现在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是20个一角的硬币,会是多重呢?50个?100个?500个呢?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打开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袋子,找出100克或是500克。  四.练一练。  同学们真棒!可现在小狗旺旺有一个烦恼,它不认识称上的重量,你们能帮帮它吗?请看(课件4)  五.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克”这个重量单位,500克的重量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如果有2个500克放在一起,会是多少呢?(500加500是1000克。)但是,克这个单位太小了,如果我们要表示比较重的东西怎么办呢?为了更加方便,下面,老师教大家一个更大的重量单位---千克。请大家找找袋子中500克和1千克的东西,一只手托2个500克,另一只手托1个1千克,感受一下怎么样?(一样重)是的,那么一千克和一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动画课件演示)2个500克是一千克,一千克=1000克。读2 遍。板书、一千克=1000克,如果有2000个一克会等于多少千克呢?(2千克)5000个呢?  2、同学们学得真棒!下面先让我们用5秒钟的时间收好桌上的袋子,收好以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好朋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轻松2分钟好吗?(视频)  3、小结、看了好朋友给我们带来的知识,说说看,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什么作单位?(克)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又用什么作单位?(千克)。  4、轻松完以后,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精灵吧!它上课学得不太好,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课件5(指名回答)、课件6(抢答 )  5、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那么让我们再来当当小老师吧!(课件7)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又是当老师,又是认识新朋友,你们开心吗?说说今天的收获吧!(我们学了克和千克)。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来做单位。但在有的时候,同一样东西,根据数量的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比如一个苹果,可以用克作单位,而一袋苹果就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如果现在要同学们说说老师的体重,应该选择什么为单位比较合适呢?一支笔、橡皮的重量又该选择什么为单位比较合适呢?  如果让你估计一辆汽车有多重,你又会用什么做单位呢?(吨)这个我们长大后会学。  七.知识拓展和课外知识介绍。、  同学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生活中也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让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去看看吧!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6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107页12题。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教材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必要性。结合主题图,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在通过掂一掂的活动形成直观感受后,认识称物品的测量工具,并继续借助天平使学生对1克、1千克形成直观感受。借助前面学习中积累的直观感受和经验,通过估量解决问题,深化本单元知识的学习。练习用不同形式的'题目将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有趣的呈现。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单元知识整理,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  2.通过举例、判断、交流,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的表象,利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3.四人小组交流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并用电子称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验证。  4.综合运用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估测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难点:质量单位正确表象的建立。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克和千克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都学会了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表格等)把这个单元所学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  (3)你会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2.举例说明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第八单元。(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整理和复习)  2.交流梳理结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预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推选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预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汇总:  (1)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1克→1枚2分硬币的重量,1千克→两袋500克盐的重量。1千克=1000克  (2)解决问题:想:1克、1千克大约有几个常见的物体重  估:通过掂量物体进行质量的估计  选:选择合适的单位  师:在这个单元中,记住1克、1千克的重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解决问题。比比看,谁记得最准  3.及时检测  (1)请举例说明1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一些。  (2)抢答: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有哪些?  (3)举例说明1千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  (4)抢答:质量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有哪些?  (5)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  7粒黄豆大约重1(),1包餐巾纸重5(),1瓶洗衣液重5(),1箱苹果重20()  (6)你能估计出身边哪些物体的质量?寻找身边最感兴趣的三个物品,先估一估,再用电子秤量一量。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测量并汇报。  4.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根据刚才复习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知识梳理,看,(出示思维导图),老师是用这样的方式梳理的,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反思,更好地掌握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个单元学习之后都能养成这样梳理的好习惯。  5.随堂小测  【知识点1】认识克  下面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体是()。  ①②③④  【答案】③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1克表象的建立。1克的质量不仅是克这个质量单位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更是学生估测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实际重量的标准,因此应在教学时格外重视。  【知识点2】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答案】克;千克;克;克。  【解析】注意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质量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知识点3】改错  爷爷收到了一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克重。孙子:小明 2013年6月11日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了?  【答案】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千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孙子:小明 2013年6月11日  【解析】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首先学生要对1克和1千克有正确的表象,其次要能够想象出物体的质量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对于生活中不常见的物体,通过比较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了。  六、课后作业  1.排序  990克 1千克 90克 9千克  ()>()>()>()  【答案】9千克>1千克>900克>90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关系的掌握,学会利用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它们各重多少?  【答案】12;6;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计算。题目的着手处是最后一幅图,容易使不够细心的学生误以为没有解决办法。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 策:  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  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出示P34页上面两幅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板书:1000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讲述:小明和小强进行爬楼梯比赛,小明手里拿了10枚2分硬币,小强背了20袋盐,结果小明获胜了,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6、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猜一猜,然后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交流学习体会。  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找找哪些物品的中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  重量 克 g  几十粒黄豆大约重10克。  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8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 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 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 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 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 秤食盐(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  1、 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2、 拿出两包来,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3、 再放到千克单位的秤上,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 称土豆(或西红柿)  1、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告诉学生大约有一克,(或称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学生轮流掂)  3、估计有多重?拿一袋食盐(硬币)比较一下,估计有多重?(在教学时学生估计有500克时我的处理粗,应拿1袋食盐让学生比一比)  4、称一称1个土豆。体验形成  5、教师称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数一数。(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  7、学生称出一千克的土豆(学生小组秤)。  8、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9、实际数一数?  10、放在结实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计――感受土豆几克)――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体验千克)  四、 称水果糖  1、 学生拿出水果糖,估计有多少克?(疑问:还有必要吗?)  2、 称出1千克的水果糖(学生小组秤)  3、 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 估计有多少块?  5、 数一数  五、小结: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  六、考考大家: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篇9  一、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编排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教材编写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具体内容  1.主题图。  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地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3.认识常见的秤。  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  4.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5.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克和千克》说课稿06-30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07-01《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03-05关于《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03-19《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模板07-20《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10篇)05-10数学日记:千克和克05-13千克和克单位作文250字04-09《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03-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3磅等于多少公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