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都是实像吗时在一倍焦距处可成实像吗

一、选择题1.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2.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A.3cm
B.5cm
C.7cm
D.14cm4.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A.像变大,速度变大 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 D.像变小,速度不变5.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6.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A.100mm以外
B.恰为50mm
C.50mm以内
D.略大于50mm7.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
)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9.在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30cm,它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了10cm,那么(
)A.物体可能在离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B.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C.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与焦点间移动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二、填空题1.在图中的凸透镜焦距为15cm,则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其像的位置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 ,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的位置.3.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在直线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和_______,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约在______.凸透镜焦距为5cm,通过调节,使光屏上出现缩小的烛焰清晰的像,这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是______.5.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 ,根据成像情况可知,______点是凸透镜的焦点.6.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若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处,______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7.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只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那么应将凸透镜_______移动.(选填(“向下”或“向上”)8.甲、乙、丙、丁是同一架可调焦距照相机的四种不同的使用情况,如图(a)所示.用它们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一张照片,如图(b)所示A、B、C、D.我们可以判定:甲拍______,乙拍______,丙拍_______,丁拍_______.答案一、1.D.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相对于凸透镜向同一方向运动,且像与像距的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本题中,物距逐渐增大,故像距逐渐变小,像也逐渐变小.2.B.分析: ,即 ,解得 .3.A.分析: ,即 ,解得 .4.C.分析:当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u增大(即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像距减小(即像与物相对于凸透镜向同一方向运动),其像也随像距成正比地减小(即像与像距的变化情况宛全一样).但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而移动的时间又相同,由 可知,像的速度会变小(减速运动).5.B.6.D.分析:当 时,凸透镜成像的像距特点 时, .7.B.分析:“135”照相机使用的胶卷每一张底片的大小相同,半身像与全身像相比,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大,即半身像的像大.像变大,像距应变大(镜头外推可增大暗箱长),物距应减小.8.C.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是由于物体射出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所有折射光线会聚形成的,当凸透镜被挡柱一部分后,还会有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还能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少了,因此像将变暗.9.B.二、1.30,15,30,倒立、缩小,实.分析:由图可知,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物距u与焦距f应满足 ,像距v与f的关系应是: ,即 .2.凸透,光屏,5,10.3.蜡烛、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使物体在凸透镜上成的实像呈现在光屏上.4.同一高度,大于10cm.5.D.6.a,照相机.7.向上.8.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相机中,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即像距大小顺序是甲、丙、丁、乙.用它们拍摄同一景物,在照片大小相同时,物距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丁、丙、甲,从而拍出的照片上像的大小依次是甲、丙、丁、乙.与(b)图中像的大小相对照,可得甲拍的是D,乙拍后面是答案,看在人家满幸苦的份上,给点分嘛。
回答者: 微笑de爱77
三级
2010-12-4 19:06
检举 (2006 北京市)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15cm;正立
(2006 芜湖) 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人眼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根据老花眼的结构可判定,老花眼的明视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
答案:凸透镜,倒立,大于
(2006 黑龙江)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 会聚
(2006 钦州市)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如图8所示),看到的像是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答案:凸;虚
(2006 桂林)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
答案:凸透镜,虚
(2006 宜昌)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
答案:凸;虚.
(2006 黄冈)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射,
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镜
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
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________
(填“亮”、“暗”)。
答案:反射;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暗
(2006 襄樊)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 镜。
答案:凸透
(2006 长沙)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通过一个透镜的情景,由图可知该透镜是__________透镜。当它作为照相机的镜头,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能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_像。
答案:凸 ; 实
(2006 株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图1是表示小亮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他是____________眼。矫正的方法是戴____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近视; 凹 (2006 长春)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答案:凸(或会聚);倒立;弱
(2006 锦州)小强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远离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
(2006 云南)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一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15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人像,人与镜头的距离应 3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 或“虚”)。
答案:大于;实
(2006 昭兴)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
答案:甲,丁 三、作图题:
(2006 广州)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006 北京朝阳区)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2006 四川乐山)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2006 厦门)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2006 河北)按下面要求作图。图甲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成像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006 泰州) 请在图10中画出近视眼看物体所成像的大致位置,并在像上标出与物体上A点相对应的像点A′。 (2006 锦州)请你画出图4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答案 (2006 泰安)根据下面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2006 连云港)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答案: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倒立、放大、实像
(2006 无锡)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答案:(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其它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2)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都有关系,因此研究实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时应控制物距不变 (2006 福州)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17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10cm一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1)倒立;(2)焦距(或弯曲程度),像距;(3)c;(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 cm (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议合理即可) (2006 福州)如图12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3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2)B
(2006 韶关)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答案:(1) 凸透镜 (2)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 物距 ; 像距 (4) 能 (5) 能 (2006 南通)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
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答案:(1)9.4(9.2―9.5)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2006 内蒙)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答:(1)
(2)
(3)
答案:(1)透镜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有亮点说明是凸透镜
(2)用手去摸,中间厚、两边薄的说明是凸透镜
(3)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能成像的是凸透镜
回答者: 冰儿h1
二级
2010-12-4 20:01
检举 (09安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粗略测出此凸透镜焦距约是多少?(2) 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9 所示,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当光屏在光具座60~70cm间的某位置时,光屏将会接到烛焰的像,该像与物比较有什么特点?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
(3)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又重新变清晰。此现象说明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答案:(1)10cm (2)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或摄像机、摄像头)(3)凹透镜
.(09湛江)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凸透镜成像都是实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