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主宰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谁的命运,是造物主吗?

文:多识仁波切有人说“宗教所要做的就是剥夺人的权力、维护神的统治”,“把人的一切交付给宗教的万物之神,受神的统治、受神的安排,连人身也是神创造的。人惟一能做到的是听从和接受神的命令去行事。除此之外,人是无所作为的”;说什么“宗教给人们设想了一个虚幻的救世主,把人们的希望寄托在上帝和神明身上,使人们盲目地相信”;说什么“神是万能的,人是神创造的,因此,人应该服从神和崇拜神。一切宗教在神和人关系的观念上,都几乎毫无例外地(作者注:武断加无知的说法!)遵守上述神学的三段论”;说什么“人要获得善的待遇,只能请求上帝的恩赐,而且上帝有权按照善恶的标准,可以使得人们或者得福,或者遭难”;说什么“在神学观上,要求人们绝对服从世界的最高主宰者神”等等。以上这些情况也许符合某些信奉造物主、上帝的宗教,但有些人凭自己的想法,把它说成所有宗教的共同特点,不但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也充分暴露了不调查研究就乱发议论的坏习惯。对佛教来说,教义上、信仰习惯上不但不存在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而且是从根本上否定“上帝创世,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观点的。有些人把“佛”和“造物主”进行简单的类比,甚至把佛和“上帝”当成同一概念,那是对佛法一窍不通的表现。首先,佛不是造物主,不是上帝。“佛陀”是“醒悟”或“彻悟”的意思,即从愚昧状态觉醒者,或者说彻悟真理者。“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和众生除智慧的差别,始终是平等的,而不是创造者和被创造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对立关系。佛教认为“众生都具佛心”,就是说众生只要奋发向上,都能变成智慧和德性高度圆满的佛。但所谓的“上帝”绝不会是众生变成的。“佛”的作用只是把终极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交给众生,让众生个个自觉、自度。上升和下堕,受苦和享乐全凭自己,佛只是启蒙教师,所以世称“人天导师”。“佛”不是处于世界最高层次的权力的象征,所以佛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把众生送上天堂和打入地狱的生死大权。因为佛教认为众生受苦享乐,都是自作自受,与佛无关。佛是大慈大悲的体现,没有世俗的爱和恨,所以没有把自己所爱的众生送进天堂,把所恨的众生打入地狱的这种世俗习气。“造物主”在各个信奉上帝的宗教中大概只有一位,但佛和众生一样是无数的。众佛相互之间无高低优劣之分,诸佛成佛因缘资粮相同、破悟相同、作用相同,故称“三平等”。佛智不堕世、悲不离世,永远在众生中度脱教化众生,并不是成了佛就坐在天堂,享受荣华富贵。这一点又恐怕与住在天堂的“上帝”有所不同。其次,佛教公开宣布不存在造物主和身外救世主。佛在《楞伽经》中说:“三界唯识。”唯识家将这句话当作唯识思想的经典根据。中观派月称等人批驳唯识论时说:“三界唯识”这句话并不是否定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否定大梵天、遍入天、大自在天之类的造物主。承认“宇宙万物共主”的外教门认为:创造万物、主宰万物生灭的“共主”独立于众生的意识之外,是永恒的、遍及一切的、绝对的存在。这样的“共主”造物者,只是外道门的虚构,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佛说“宇宙万物生于业”(业指人的行为动作)。因业受思想意识的支配,所以意识占据重要地位。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生成、灭亡,都是众生共业的因缘作用,除业因缘外,无任何造物主。故佛说“三界唯识”(月称《入中论》及其疏解),在《俱舍论》中明确提出:“业生世界。”这“业”音译为“羯磨”(karma),意译为“作业”、“所作”、“办事”等(《佛学大辞典》)。这“业生世界”的说法与“劳动创世”说基本上相同。“业生世界”的观点就是否定天神、上帝创世。“缘起论”主张宇宙万物、成住毁空都是众缘的相互作用。色界(有形有色的物质世界)由物质的最小单位“元子”组成。每个“元子”又由色、香、味、触和土、水、火、风八种物质元素组成(《俱舍论》)。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公元前341~前270年)提出的元子论。实际上佛经中就有元子说。佛陀的时代最迟也在公元前624年至公元前544年之间,比伊比鸠鲁早200多年,因此,元子论的发明归功于伊比鸠鲁是站不住脚的。缘起论也是上帝创世说的有力的反击。佛教对宇宙万物的本源除业生成说和众缘和合说而外,密续部还提出宇宙万物“生于气,住于气,毁于气”的“气生成”说。“气”属于物质。密法中转世的主体并非纯精神体“灵魂”,而是元气和元神合一的金刚体。“气是神之体,神为气之能”,因此,生命转移和生成都离不开气。地球和天体的生灭运转在密法中认为是大气的作用,故云:“万物生于气,毁于气。”显密佛法对宇宙万物生成的观点,只有这三种说法,而根本没有“神创造世界、神创造人”的说法。所以,所谓“适合于一切宗教的‘神是万能的,人是神创造的’,因此人应该服从神和崇拜神”的神学三段论,对于佛教来说是根本不成立的,而且对“上帝创世”说的批评反对,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支持佛教观点的作用。那些抡着大棒乱打一气的宗教批判家们,大概没有想到他们所起的事与愿违的作用。有些人说什么“一切宗教都否定人的作用”,认为“宗教所要做的就是剥夺人的权力、维护神的统治”,“把人的一切交付给宗教的万物之神”,“人惟一能做到的是听从和接受神的命令去行事,除此之外,人是无所作为的”,等等。实际上佛教的观点与此恰恰相反,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愚昧无知而向下堕落,吃苦受罪,或因智慧发光而向上奋进,解脱自在的全部契机都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因此认为“人身难得”(见《菩提道炬论》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称人身为“如意宝”,认为“下堕轮回,上成自在佛身”完全是众生自选的道路和自种自收的果实。人心是智慧的发光体,自生真智,消除自己内心的愚暗,便是成佛。因此说智慧就是佛法,佛法就是智慧。佛教中众多的佛,无论形象如何,总的都是佛陀境界特有的智慧和慈悲、能量、作用的人格化,并非抽象的精神实体。《经藏》中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除自己别无救星。”《欢喜金刚续》中说:“众生便是佛,只是心被染,染净是真佛。”“世间别无佛,心性是佛陀。因痴变凡俗,无痴轮回尽。”佛教的这种主张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只能依靠自己救自己,而不能依靠虚幻的上帝来拯救人类”的观点,和德国海德格尔(1889~1976)、法国萨特(1905~1980)的“以人为本,否定上帝存在”的哲学观点没有什么两样,怎能说“一切宗教都信奉虚幻的上帝,否定人的作用”呢?}
2023-03-25 17:39
来源:
易西游
造物主真的存在吗?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备受争议的问题。尽管许多科学家持怀疑态度,但也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牛顿和杨振宁等,最终相信了造物主的存在。本文将探讨造物主的概念、科学家们的信仰以及这一信仰的可能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造物主的概念。造物主是指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也被称为上帝、至高者等。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中,对造物主的认识有所不同,但都认为造物主是超越人类的存在,掌控宇宙万物的命运。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一些著名科学家最终相信造物主的原因。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尽管他被视为是一个无神论者,但在晚年,他开始相信宇宙有一个超越物质的层面,这被称为宇宙精神。牛顿是17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对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的发现被认为是物理学的里程碑。
牛顿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认为宇宙的运作必须有一个宇宙的设计师。杨振宁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弱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最终相信存在造物主,是因为他相信宇宙有一个普遍的意义和目的,而这一点超出了科学的能力范围。
不过曾经杨振宁在媒体上说过一番话,可以给大家说一下。他说的大概意思是:生命、人类是一个奇妙的诞生,至今也没有寻到生命的起源,因为生命的诞生太复杂也太难了,当他的学术研究越来越深,他突然发现了生命的自然诞生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好比把一个精细的怀表拆成几千几万个零件,丢入大海之中。随着海浪的波流带动着这些零件相遇,再通过无规律的浪潮组装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大家应该明白了。如果诞生生命,难度不亚于把怀表拆开丢进大海再组装起来。所以,这些科学家到了晚年,都开始相信了造物主的存在。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这些科学家相信造物主的可能原因。一方面,科学家们的研究让他们了解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深奥性,这让他们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和目的。另一方面,科学虽然可以揭示自然规律和原理,但它并不能回答一些哲学和宗教上的问题,例如意义和目的。因此,科学家们可能会寻求灵性和信仰的支持,以回答这些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和信仰之间并不一定相互矛盾。科学和信仰都是探索人类存在的不同方面,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并相互补充。爱因斯坦在他的信仰中强调了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共存。他认为,科学和宗教是人类思考的两种方式,它们可以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在结论上,造物主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议性话题,但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最终相信了它的存在。这些科学家可能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深奥性,或者他们寻求灵性和信仰的支持来回答一些哲学和宗教上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和信仰之间并不一定相互矛盾,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并相互补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