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环境和资源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供给侧改革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如果这18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供给侧改革读书心得体会相关的文章。
篇1:供给侧改革读书心得体会
初读此书云里雾里,精读之后受益匪浅。后,中国经济增速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结构性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企业债务危机、人口红利消失等众多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传统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从需求端分析,已然面临着现实压力,因此亟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在读完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后,本人对供给侧改革有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一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而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通过推行一系列的产业政策,特别是推动产业创新、科技研发、助推实体经济、保障百姓生活福祉的政策,从而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二是政府要抓紧抓实抓好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抓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低效供给,扩大高效供给,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财税、社保、金融等方面基础性改革,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构建市场秩序,以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政府要承担更多的改革责任,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提升教育质量,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突破重点难点,集中攻克,以点带面。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要平衡多方关系,把握节奏,减少风险。
三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业4.0大革命和制造业发展。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对于一些唱衰中国制造的说法本书坚决反对。制造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制造业的发展要顺应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就要搞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集群效应。要落实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要促进产业转移和转型,要建立企业聚集发展的环境,要给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在讲话中提到了网络经济的概念,也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而且发展潜力巨大,政府要鼓励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也就是说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结构优化、创新体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政府要要树立必胜信念,坚持以民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篇2:供给侧改革读书心得体会
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埋头看书,这些天读了《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这本书,也让我对当前新形势下的经济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通过提高生产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实质市尊重市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在政策手段上,供给侧更多运用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与i进供给侧改结构性改革市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市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遭遇压力不可怕,可怕的市没有正确的改革思路和推进改革的决心。改革思路包含制度改革在内,没有制度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放权让利,从而不可能真正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对供给侧改革的理解,不能仅仅从经济层面,还要从制度层面,这也是一种制度的供给与创新,通过一种新制度的供给,将被旧制度钳制的企业活力和社会活力释放出来,当企业的和社会的活力因供给侧改革而被激活后,社会和经济繁荣将会再次出现。
“十三五”规划,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开放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
篇3:供给侧改革读书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分析全国两会,要关注最近的高层动态,政府部门动态与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两会”动态。 综合分析,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将是20经济改革主线。“两会”舆论应当关注国企改革与发展五条舆论热线。结合历年新闻舆论热点、今年地方两会传达的新闻舆论热点话题是十三五规划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环保、自贸区、养老、教育、医疗等热点主题同时,国企改革仍然是热点主题。
2016年“两会”,最大的事情是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并在会后正式对外发布,作为未来5年发展的规划蓝图,十三五规划对未来5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月22日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这是为两会定调的会议。
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要关注两句话: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2、“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关于2016年工作也要关注两句话:1、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前者是主题,后者是要求。这是“重点的重点”。这都认识判定与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舆论的重要依据。从全国31个省区市两会看。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国企改革和去产能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证券化成为重要措施。再从国资委在两会前的动作看,近日的国企改革研讨
会与第二批改革试点的新闻发布会,推进国企改革的举动必然影响两会舆论走向。
十三五规划值得关注的舆论热点,包括制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国企与其它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等,多与国企改革有内在联系。在2016年“两会”,可望从五方面在国企方面形成热点主题。第一条主线,加大国企改革试点,2016年国企改革广度、力度、深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将宣布第一批试点成果,这批试点将代表国企改革与发展方向,过期并将启动第二批国企改革试点。同时,地方改革试点也将进一步推进,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已经公布试点的6家央企包括中粮、中建材、中国医药、国开发、中国节能、新兴际华,旗下中港两地上市公司共34家。这批央企的试点成果总结已久,应该有望成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
近日,国资委将新公布十项试点。两次试点央企中港两地上市公司近百家。“十项改革”是“四项改革”的进一步推广与升级。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近日透露,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并确定国有企业改革十项改革试点,将于2016年全面展开。一是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二是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三是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四是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五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六是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七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九是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十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近日即将推出的十项改革试点与第一批试点相比有三个变化,
一、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对国企改革的部署重点更加明确,试点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二、在供给侧改革及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将国企改革中的一些新问题列入了试点内容,尤其是兼并重组的试点;三,内容更丰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资委确定央企改革第一批试点的原则以及最终确定试点集团的特点,将从四个特点来选择重点关注的集团:集团性质以竞争类为主,且是产业龙头公司;集团具有一定改革基础及经验;集团改革方向较为明确;管理层改革积极性较高或有相关表态。第二条舆论主线,地方国企改革进入全面加速期。关注地方两会传达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环保、区域发展等话题今年热度更高。
篇4:供给侧改革读书心得体会
3月30日下午,我参加了县委中心组第37次(扩大)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黄卫平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专题讲座。黄教授运用大量理论成果和生动事实,就如何认识和理解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为大家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报告。通过学习,让我收获颇丰,下面简单谈几点学习心得:
一、认识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主旋律
“供给侧”一词全新提法最早来自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将其表述为“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主旋律。
二、面对经济新问题,提出发展新要求
黄教授通过引用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论述以及分析国内外经济现象,深度剖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和五大陷阱,三大矛盾:1、高速度发展与不可持续;2、模式转换与结构调整近的结果;3、生活水平提高与大众满意度。五大陷阱:1、中等收入陷阱;2、修昔底德陷阱;3、塔西佗陷阱;4、党大法大陷阱;5、福利陷阱。指出完成“十三五”规划,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思路不能再单纯依靠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需要技术创新驱动。我认为这正契合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理念“创新发展”。
我们要改革从前经济发展靠多招商、多办厂、多生产的政策,我们要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企业项目创新和技术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这日益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结合当前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我们在外出招商中眼光不仅盯在老板身上,还将盯着优秀大学生、技术专家等知识性人才,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回来帮助家乡发展。
三、科技提供新动力、科学发展奔小康
黄教授结合习总书记月18日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使我们的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我们一直都在说经济转型升级,但确实没什么具体的思路。听了黄教授所分析的,我对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有了更清楚、更直接的认识。在整个“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着力推动科技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而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篇5:供给侧改革论文
供给侧改革论文1000字
摘要:供给侧改革作为年提出的改革方针,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制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浅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改革的关键点,以图寻找供给侧改革的途径及方向,同时探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在改革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资产管理公司 供需错配 内容:2015年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代表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根本性转换,即从重视传统“三驾马车”的需求动力转向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供给动力。
一、 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需求侧改革收效甚微,供给侧改制势在必行
由于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逐年下滑,今年甚至已经降到了7%的水平,而在之前通过拉动消费、拉动投资等的需求侧刺激已经收效甚微,而需求不足仅是一种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侧着手改革。从持续多年的`抢购海外奶粉事件、到今年的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以及不断升温海外代购规模,虽然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国内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选择,更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不足、供需错配的矛盾。
2、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环境差需要供给侧改革
伴随着经济下行,许多问题更加暴露出来。由于我从事金融不良资产行业,遇到的企业多是遇到债务危机的企业,这些企业要么忙不扩大产生资金链断裂、要么高融资成本入不敷出、要么没有核心竞争力被淘汰、要么行业竞争太过激烈被迫倒闭,企业盲目扩张、融资成本高、无核心竞争力、产能过剩技术落后都反映出供应侧的一些顽疾。
3、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
供给侧改革是顺应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搞个的大部分方针均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相互交叉吻合。
二、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
1、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
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简化企业办事审批流程,由严格事前审核逐步发展为重视事后监管,可以改善高进入门槛低监督管理的模式,降低行政干预,严厉打击,降低企业隐形成本;二是落实财税改革方案,降低企业负税,能够直接提高企业盈利,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意愿,从而也推动了投资与消费。三是落实金融体系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改革融资体制,促进直接融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解
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四是逐步打破垄断、放松监管,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台竞争,从而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率。
2、化解产能过剩,消化地产库存
由于之前投资型的经济拉动模式及资源的错配,导致了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这些行业既包括了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等传统行业,也包括了光伏、风电等高新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不是一味淘汰,而应从“消化、转移、提升、淘汰”四个方向进行,鼓励优秀企业走出国门,防止新增产能项目,要多鼓励重组并购、减少破产清算,要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促进产业升级,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行业,消化下岗员工,尤其是国有企业更应承担起维护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职责,妥善解决员工问题。作为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的房地产企业,一是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二还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3、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快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概念,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往往迸发出了极大了生产力。企业利用互联网手段,不仅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沟通成本,提高供需两端的配置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手段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发掘潜在的消费者,并及时向消费者推送产品信息,更能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指导企业行业发展方向,及时的进行产业调整及产品转型。
4、鼓励企业创新,提升创新转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企业应当改变利益短视的行为,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政府,则应当通过成立私募股权和专项基金等方式、实施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措施、推进产学研结合等措施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创新成果工业转化率。
三、 资产管理公司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组成了不良资产行业的核心产业链。在供给侧改革中,我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1、继续发挥降低金融风险的作用,吸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维护金融环境的稳定;2、在对债务企业处理上,着重运用债务重组为切入点,降低企业负担,考虑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企业重组,盘活债务企业;3、对于过剩淘汰产能,发挥资源重新配置的作用,盘活资产;4、由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金融牌照的金融集团,在降低市场利率、扶植企业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良好的补充作用。
结束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部门需要从自身开始改革,为企业减负,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国有企业以及资管管理公司也应当起到改革排头兵的作用,发挥自己的职责作用,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企业也应当积极创新,改进资源配置方式。
篇6:供给侧改革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远安县坚持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结合落实省市会议及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并出台“三去一降一补”若干措施,县政府专题出台了《远安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远政发[20**]号),进一步了改革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组织保障,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元至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比年初计划高0.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7亿元,增长24%;外贸出口完成6556万美元,增长24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9亿元,占年初计划的4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7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01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956元,增长10.7%。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一)积极稳妥去产能。
1、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做好煤矿关闭工作,制定关闭煤炭企业时间进度表,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违法生产的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指导和鼓励我县花林水泥公司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减少电耗、能耗;鼓励花林水泥利用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水泥产品高标号化和着眼于细分市场需求的特种化产品发展,不断提高资源和设备利用率,扩大边际效益。近期重点推进花林水泥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
2、大力处置僵尸企业。对“僵尸企业”和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妥善解决淘汰落后产能中下岗失业人员分流安置。支持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呆坏账核销力度。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处理破产重组或退出企业的债权债务。
3、项目配套去产能。以壮大东圣化工、人福药业、奥力铸造、花林建材等龙头企业为重点,磷化工产业突出精细化工开发项目引进;农产品加工重点培育香菇、茶叶、柑橘、特色蔬菜等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及精深加工项目招商;生物医药重点围绕人福药业在基础药物配套产业项目上着力;新型建材重点围绕陶瓷和硅酸钙板等系列产品,筛选引进优质、环保、低能耗项目;机械制造以汽车零部件项目引进为主。旅游休闲重点围绕太平顶、金家湾、青龙湾、鹿苑寺、翟家岭等旅游重点片区,引进国内知名建造商和运营商,提升我县旅游项目的建设管理质量和水平。现代服务业围绕电商、汽配、矿山运输等领域,引进了与工业发展相配套、功能完善、特色鲜明、适合我县的项目。同时兼顾电子服装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项目的引进。
(二)有序发展去库存。
1、控制供应、合理规划。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合理编制规划。制定房地产中长期发展规划,严格实行土地储备和按计划出让土地制度,实现商品住房供求基本平衡。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面实行货币化安置。建立存量商品房回购机制。自20**年鹏程时代房地产开发小区启动以来,全县已建成或在建20个住宅小区,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110万平方米,共14260套。截至20**年**月,住宅库存套数1047套,未售面积11.74万平方米;商业库存套数579套,未售面积7.65万平方米,剩余住房预计在上半年可全部消化。
2、严格金融税收政策。放松信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尤其是公积金贷款,放宽提取条件、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落实有关减轻购房税收政策。在房地产开发、交易和税收等环节进一步降低企业级购房人成本,刺激住房消费。
3、加强市场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住房消费观念,合理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开发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鼓励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住房户型做出调整,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和购买能力,开发不同档次、不同价位的商品房,充分发挥消费潜力。
4、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支持农民工和有意愿的农民进城购房,农民进城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由县财政进行补贴。已进城落户农民将原有宅基地和房产依法在本村内部有偿转让给予税收优惠。并保障进城农民及其子女平等享受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农民工和有意愿的农民进城购房创造条件。结合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和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的实施,鼓励农民进乡镇集镇和县城购房,支持消化存量商品房。
(三)防范风险去杠杆。
1、做好债务置换工作。积极申报置换债务项目,妥善安排置换债券资金,逐笔对应到存量债务项目,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
2、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政府债务的分类管理,将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3、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元至6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完成88435万元,占同比增长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7359万元,增长10.5%,税收比重50.5%。对上争取到位各类资金亿元,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27万元,增长35.7%。其中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99476万元,增长27.6%。
(四)多措并举降成本。
1、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县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三级政务服务目录,所有涉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35个单位全部进驻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做好了“湖北省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办事大厅”上线运行工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部门联合审批。及时发放《企业服务手册》到各(含签约项目)企业,方便企业办事。在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联办”基础上,全面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企业设立登记实现了即来即办。大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形成集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有效衔接的《远安总体规划》(20**-2030),形成规划目标一致、资源有效统筹、空间格局合理、功能协调与互补的规划体系,完成乡镇、村社区居住点规划以及交通、水利、农业、市政设施等规划联动目标,实现县域发展一套体系、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套机制全覆盖。启动发改、住建、国土、环保、安监等5家部门试行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围绕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联审批。
2、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涉企收费,向全县规模以上加工型企业发放工业企业收费“明白卡”, 对全县规模以上加工型企业行政收费予以规范,对部分收费项目进行减免。
3、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一是减少用工成本。落实政策下调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共约3.5个百分点,为530家企事业单位减少333万元社保费支出。二是降低物流成本。对规上加工型企业原材料运进和产品运出,花林寺收费站免交过路费,减轻企业运输成本。三是减少企业用电成本。推进为湖北东圣化工集团与发电企业直购电交易,每年可为企业节约300万元以上,同时,自20**年1月起,对东圣化工、花林建材、西部化工3家余热发电企业按0.019元∕千瓦时(原标准是0.**38元∕千瓦时)缴纳可再生能源附加,降低收费标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
4、多渠道融资突破发展瓶颈。积极推动企业债券发行、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争取和支持推广运用PPP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围绕凤山片区棚户区改造、还建房、沮河综合治理等4个项目重点争取,获批专项建设基金2.09亿元;争取国家发改委核准远安县栖凤城投公司发行城投企业债券9亿元,实现城投企业债券融资零的突破;争取农发行、国开行融资贷款亿元。
(五)精准发力补短板。
1、补齐“双创”短板。向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予以资金倾斜。鼓励企业将当年销售收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企业按年销售收入不同分别不低于3-6%。组织县内冠泰建材、大自然生物科技等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大力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行业龙头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有效合作,共同突破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鼓励县内企业自建或与华农、省农科院、三峡大学等高校科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并对双方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给予后补助支持。
2、增加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桃花岛、枇杷洲、沮河湿地公园建设和城市整理不断加快,高标准打造沮河、鸣凤河景观带,着力建设城市景观。巩固“清白”工程成果。成立专司旅游项目服务机构,确保签约旅游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推进重点景区三年攻坚计划实施。沮河湿地公园至金家湾景区长**公里的绿道正在顺利推进,已经完成金家湾生态露营公园道路黑化。深入挖掘开发农业观光、采摘垂钓、农事体验、农家客栈、特色美食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正在推进嫘祖镇广坪村、旧县镇一字山庄、河口乡红李山庄、花林寺镇熊大山庄、洋坪镇万家咀村和马渡河村等市级以上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消费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步伐。20**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幅度高于gdp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蕴含潜能还有很大空间。产品供给体系总体上仍是以规模化、标准化产品为主,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企业“埋头苦干,拼命生产”,致使库存积压、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甩卖。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急需加快。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县初加工产业已相对饱和,达到了物理性峰值,企业普遍面临着成本上升与订单减少、产品不好卖、利润下滑“两头受压”的.情况。特别是矿产资源企业失去往日的风光,煤矿企业大半停产关闭,磷矿也有不少是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陷入“经营困难—产品初化—供过于求—经营困难”的恶性循环。
三是人才保障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不相适应。我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也是直接导致远安大部分企业成为家族性企业并且生产产品只是初加工产品,没有技术优势,不能抢占市场。
四是服务环境与社会期望值还有差距。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无论是政务服务还是企业服务质量的跟不上,也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竞争力。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倒逼制加快推进企业淘汰改造落后产能,引导煤炭企业有序退出,对关停企业实施二次招商,多种方式盘活闲置企业,积极处置不良资产,优化要素配置,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二是建立商品供地与库存价格挂钩办法,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支持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加大棚户区改造,建立存量房回购制,制定宅基地多途径分配政策,推动房地产功能转型,力争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控制在**个月内。
三是大力推广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贷款结构优化。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标准。
四是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引导企业降低融资和用人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建立健全企业应急资金管理机制。
五是增加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多元化旅游发展;推广“互联网+农业”、“农超对接”模式,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强化产学研结合,补齐“双创”短板。
篇7:供给侧改革工作汇报
一、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利用三月“科技之春”、五月“科技活动周”等有利契机,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传递创新创业新思想、新政策,鼓励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强各类媒体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利用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二次创业、多次创业。
二、努力搭建创新创业载体
努力搭建创新创业载体,为创新创业人才搭建优质服务平台。“雅烧·**砂器文旅产业园”成功申请为市级众创空间,即将获得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该众创空间依托**独有的黑砂文化构建黑砂文旅产业链,目前,该众创空间已吸纳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5个,聚集创客人数30人,并与多名国际陶艺大师签约成功,将进一步扩大招募范围,培养多名黑砂艺人,为黑砂爱好者提供统一培训、指导、沙龙、大赛等相应服务,支持创新创业。
三、细化落实奖励政策
发挥市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创业和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支持我市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安排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新认定的国家和省级孵化器的运营机构,每个给予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对新认定的市级孵化器的运营机构,每个给予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对建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企业,给予10-30万元资金补助。免息免担保对创业青年提供3-10万元为期3年的创业贷款。出台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配套奖励政策,对登记、注册地在雅安的获奖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予配套奖励。
篇8:经济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800字
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是今年各主流媒体曝光最多的字眼,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但说实话,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改革,真是没有完全弄明白,平时看到这个字眼,我还是很留意的,想从中学到点什么,但解说的还是看不懂,一知半解。但回忆黄教授的讲课,教授运用大量理论知识、事例和数据分析,就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核心内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使我对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确实做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我国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一方面供过于求,供过于实际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供不应“质量”需求,产品在低层次上徘徊,没有高附加质,在世界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所以,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作为基层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意图是政治素质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落实中央精神是基本要求,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民生为本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表现。
篇9:经济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800字
今年3月份,我参加福州市“企业改制上市与金融服务创新”专题培训班的学习,回忆李义平教授在讲座中运用大量理论成果和生动事实为我们分析了供给侧改革提出的原因,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思路与任务以及改革创新的重点,使我对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确实做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我国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一方面供过于求,供过于实际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供不应“质量”需求,产品在低层次上徘徊,没有高附加质,在世界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所以,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作为基层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意图是政治素质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以致用,落实指导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去年开始,晋安区就着力抓好福兴经济开发区提升改造以及项目转型升级工作,目前这片传统工业区正在积极以“互联网+”为驱动,发挥现有产业优势,构建多层次商贸网络,拉动楼宇经济发展,成效初已凸显。重点以创新发展方式打造汽车综合服务新平台。成立于的福建喜相逢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从单一的汽车租赁公司,逐步转变为集金融、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汽车融资租赁平台,其业务已扩展至全国,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专业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之一。现阶段我国物流业整体服务能力不强,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基础的仓储和运输服务,没有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服务的能力,针对物流服务结构这个短板,盛辉物流以“互联网+”物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运营智能化为手段,全面推进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此外,盛辉物流还发展楼宇经济,用以推进链接上下游产业,抱团发展,拓宽市场,促进业态聚集,这不仅能够妥善解决开发区企业发展空间问题,缓解土地供需矛盾,还能有效提高服务统一配套水平和基础设施利用率,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实践证明从供给侧发力,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晋安区将持续抓住关键、精准施策、务实推进,继续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路径,为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今年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建议:一要继续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写进“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关键任务。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把质量和效益搞上去,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收率让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二要继续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目前,传统产业举步维艰,产品库存增加,产能过剩,利益下滑,供需脱节等造成无效供给。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产品向中高端迈进。解决传统增长动能下滑过速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创新,培育和经济发展新动能。三要继续着力发展生态坏境,推动供给侧改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从源头抓好污染治理,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新常态下,让“协调”、“绿色”贯穿经济发展之道,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这一周多的培训学习,我感到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和启示。我也将会把我在培训中学到的心得和启示运用到今后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着力提高政策施行的针对性、精准度,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作出新的贡献。
篇10: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
4月14日上午,市委中心组举行理论学习会,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邀请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作专题辅导报告。市委书记侯晓春主持学习会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增斌,市政协主席肖雷,市委副书记严春风等出席理论学习会。
杨秀彬在辅导报告中,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深入解读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整个报告深入浅出、系统透彻、很接地气,让与会人员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对今年我市“三农”工作重心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于广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侯晓春在主持学习会时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时,首先就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一号文件,坚持从生产端、供给侧精准发力,围绕做强做优农业品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扎实推进广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目标上突出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方向上着力提高质量品质效益安全,途径上突出改革创新。
侯晓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着力培育“广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和特色个性农产品,积极探索开发功能农产品,把“华蓥山”公用品牌这面旗帜树好,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有市场占有率的“金字招牌”和品牌。要加大科学规划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与中铁文旅、中广传媒等对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特色小城镇以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好民俗文化、生态康养等特色村和特色小城镇。要加快建设特色个性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基地建设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农产品加工绿色化、农产品品牌绿色化、农产品销售绿色化。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河长制与“洁净水”行动,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统筹起来,实行联防联控,保持广安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良好优质环境。要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家庭农场经营,抓紧出台我市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改进和完善村财乡管机制,大量组建村级农业公司,带动农民和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同时,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去年首战告捷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继续在全省“树旗帜、立标杆、作示范”。
侯晓春最后强调,各地各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把“四个意识”贯穿到推进广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充分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广安精神,努力推动广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为推进广安“两个跨越”,落实省委治蜀兴川战略,谱写伟大中国梦广安 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市领导徐志文、刘立云、杨利民、甘用德、李明舟、甘丽、俞路等参加理论学习会。
篇11: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
今年两会期间,同志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强调: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妥善应对、合力攻坚。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时,他多次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充分说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件大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深入理解同志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思想,应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了解其取得的成效,理清其面临的难点,抓紧抓好今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
确立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思路,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从低收入阶段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并正向高收入阶段迈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症下药,从供给侧发力,以改革创新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以优质供给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思路,明确了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工作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解决供需结构矛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世界经济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重要国际示范意义。20XX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了生产过剩、贸易收缩和低速增长的困境。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均采取了力度很大的刺激需求的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促使实体经济持续复苏,反而吹大了资产泡沫,给未来经济发展留下巨大风险隐患。究其原因,此次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的内生“病因”和历史上任何一次都有所不同:不仅劳动生产率增速逐步放缓,而且供需结构出现了新变化。这使得曾经行之有效的单纯的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结构主义政策都难以奏效。中国提出并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中长期特征的结构性问题,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潜在增长率,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治本良策,也是破解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可用药方,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成果,具有重要理论创新意义。同志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系统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发展。首先,丰富了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内涵,既不孤立谈供给,又不孤立谈需求,强调只有将供给和需求联系起来考量,才能作出科学判断。在区分有效供给和无效供给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改善供给侧结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其次,创造性地提出并构建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回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在分析供需失衡矛盾时,既强调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又强调供给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和归宿。在推进思路方面,强调要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政策主张方面,既强调以供给侧管理为主,又注重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相结合,注重总量性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和社会政策协调配套。这些科学思想,既区别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需求决定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供给经济学,也区别于里根和撒切尔主义的供给管理以及罗丹和刘易斯的结构主义政策。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12: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是今年各主流媒体曝光最多的字眼,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但说实话,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改革,真是没有完全弄明白,平时看到这个字眼,我还是很留意的,想从中学到点什么,但解说的还是看不懂,一知半解。但回忆黄教授的讲课,教授运用大量理论知识、事例和数据分析,就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核心内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使我对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确实做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我国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一方面供过于求,供过于实际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供不应“质量”需求,产品在低层次上徘徊,没有高附加质,在世界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所以,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作为基层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意图是政治素质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落实中央精神是基本要求,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民生为本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表现。
篇13: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
20XX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大的创新性理论概括,总结了中外发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更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上,是为了解决我国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提出来的。因此,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套用教科书中的理论,也不能简单比照别国的发展历程,而应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出发。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直接的变化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但不能认为仅仅经济增速发生变化就是进入了新常态。一些深层次的、趋势性的变化,是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依据。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需求不振。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趋势日益明显。过去多年形成的生产能力不适应变化了的需求,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我国过去依靠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中低端环节的国际分工,既是由我国工业化的基础、空间、任务决定的,也是由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国际市场的机会造就的。现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加快,传统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依靠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同时,过去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不强,现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些变化既表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升,也表明主要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到了非转变不可的时候。
进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过多年努力,服务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对外投资迅速发展,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逐步增强。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积极表现。同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这里面既有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矛盾既出现在需求侧,也出现在供给侧,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些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矛盾,很多是体制性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保持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抓住经济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和逻辑前提。既然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就不能沿用过时的发展思路、体制、政策、措施。尤其是现在我国经济体量增大,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就会错过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窗口期,增加以后解决问题的难度。因此,必须顺应新常态趋势性变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激发市场主体
20XX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大的创新性理论概括,总结了中外发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更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上,是为了解决我国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提出来的。因此,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套用教科书中的理论,也不能简单比照别国的发展历程,而应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出发。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直接的变化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但不能认为仅仅经济增速发生变化就是进入了新常态。一些深层次的、趋势性的变化,是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依据。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需求不振。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趋势日益明显。过去多年形成的生产能力不适应变化了的需求,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我国过去依靠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中低端环节的国际分工,既是由我国工业化的基础、空间、任务决定的,也是由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国际市场的机会造就的。现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加快,传统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依靠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同时,过去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不强,现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些变化既表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升,也表明主要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到了非转变不可的时候。
进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过多年努力,服务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对外投资迅速发展,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逐步增强。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积极表现。同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这里面既有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矛盾既出现在需求侧,也出现在供给侧,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些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矛盾,很多是体制性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保持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抓住经济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和逻辑前提。既然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就不能沿用过时的发展思路、体制、政策、措施。尤其是现在我国经济体量增大,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就会错过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窗口期,增加以后解决问题的难度。因此,必须顺应新常态趋势性变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激发市场主体。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
第一,土地制度改革。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二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三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四是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
极性,避免土地掠夺式经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的基本要点在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能够减轻国内耕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压力,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次结构调整的主体是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是商品农产品供给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第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确保粮食供给包括粮食最低保护价格的改革以及现有粮食收储制度的改革。近年来,粮食领域出现了“三量齐增”的现象,即产量增、进口量增、储存量增,这是由于最低保护价政策和收储政策相互交织而导致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没有正确运用这两个政策工具的结果。因此,让粮食价格回归市场和让粮食储备回归市场是这次改革的中心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方向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扭转粮食安全对产量、数量的片面强调,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具体来说,去库存,就是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降成本,就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补短板,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那么,,农民该怎么做?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农民朋友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投机取巧,生产品质差甚至假冒伪劣产品,而应当把控好自己生产的质量和规模,使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农民朋友要转变发展观念。咱们老说农产品卖难,但是一些优质、安全、有机的农产品,依旧供不应求。所以过去通过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农民朋友还要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经济效益。
篇14: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说的简单点就是农户种出来的农产品供应给消费者,而农业品生产者就是农业供给的一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农产品消费者也就是消费的一侧。之所以改革就是因为农产品供给的一侧与消费一侧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而生产者还在按部就班的生产,没有发现市场的变化,进而造成某些产品的滞销和臃肿。
例如小麦,普通小麦过剩,几乎每年都有出口,但由于品质不高,价格较低。而优质小麦偏少,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如饼干厂、面包厂、方便面厂等,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小麦。从进口和出口的数量看,差不多是平衡的。所以,在小麦生产方面就应该减少普通小麦的面积和产量,而增加优质小麦的面积和产量。
再比如大豆,我国对非转基因的高蛋白食品大豆需求较旺盛,而农民却种植用来榨油的油豆,国外的价格低、出油率高,自然优势明显,所以我们在大豆生产方面就应该增加非转基因高蛋白食用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每年十一黄金周,很多中国游客到日本去旅游,抢购日本大米,而一斤大米售价高达200元!难道中国没有大米吗?中国的农民正在为大米卖不出去而发愁。
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有效合理供给,尤其是防止产能过剩给生产者带来损失,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把生产结构不合理的区域进行合理安排,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和本地优势。
近年来,粮食领域出现了“三量齐增”的现象,即产量增、进口量增、储存量增,这是由于最低保护价政策和收储政策相互交织而导致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没有正确运用这两个政策工具的结果。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农产品价格是引导生产、调节供求最直接、最管用的杠杆和信号,只有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才能解决农产品供求失衡的现状,提升农业竞争力。
还有就是我国长期追求粮食产量的增长,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为产量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重用,但后果也过度消耗了土壤肥力和地下淡水资源,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下,农民该从如何转变、如何经营?
1、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
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向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上转变也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的需求已经从原来的“量”转变到了现在的“质”上来,重点是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传统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优质、绿色、品牌农产品的价格干扰,实现稳定收益。这样才能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2、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将发挥重要作用,补贴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受到更多“关照”。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介土地托管方式,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
3、降本增效是现阶段农民提高经营收益的基本手段
在农产品价格很难提升的背景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较于散户更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当前重点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在增加产量方面,要积极利用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成果,利用新技术提升产量和品质, 这也是现阶段农民最直接增加收益的手段。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农业市场的变革正在到来,农民应该充分认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积极适应这一必然趋势,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在未来现代农业发展中分享农业发展成果。
篇15:煤炭供给侧改革观点
投资要点:
供给侧改革进入实质执行阶段,煤矿关停高潮可期。上周,发改委表示,要求各省区市在7 月15 日前将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目标责任全部分解到市县和企业,在7 月底前全部编制完成每个退出产能项目及其任务量的具体时间进度表。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16 年全国计划退出产能2.8 亿吨,细化任务代表去产能进入实质执行阶段,我们认为,随着奖补资金发放到位,8-9
月份煤矿关停高潮可期,按我们之前的测算,若完成退出计划目标,供给有望继续收缩7%,叠加276 天政策进一步收紧,年内供给收缩空间有望再增15%。
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异常严峻,火电边际需求改善显著,7 月中旬再提价预期升温。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异常严峻,泄洪将显著影响水电发电量,随着7、8 月夏季用电高峰到来,火电边际需求有望显著改善。由于今年初以来动力煤价格持续上行,电厂前期补库存积极性不强,库存一直处于低位,截至6 月20 日,重点电厂库存仅为18 天,同比减少4 天。目前港口缺煤依然严重,7
月动力煤再度涨价预期加强。
人民币持续贬值,进口煤价格显著上涨。受国际市场避险情绪影响,6 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贬值1.41%,部分进口煤到岸价较6 月初涨了近50 元/吨。虽然6 月初至今国内煤炭海运费上涨近15 元/吨,但在广州港计算的内外贸煤价差降至23 元/吨,较6 月初收窄约20%,随着价差收窄,进口量下降和煤炭供需改善可期。
央企合并和国企改革继续发酵。6 月29 日国资委召开央企化解煤钢过剩产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专业煤钢企业做大做强,电煤一体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业原则上退出煤炭行业,煤炭央企改革预期愈加升温,最受益公司包括:中国神华、上海能源、中煤能源、兖州煤业、西山煤电,盘江股份等。
上周板块大幅跑赢指数2.75pct,港口价格继续上涨,库存再创新低。上周秦港动力煤价格继续上涨3%(6 月累计+8%)。产地方面,动力煤价格普涨3%――8%,焦煤、无烟煤价格平稳。库存方面,上周五秦港库存为315 万吨(较前周-18万吨),再创新低。炼焦煤四港口库存周环比再降逾2%,国内大中型钢厂焦煤可用天数仅为13 天(同比-4
天)。受南方地区降雨影响,气温相对凉爽,上周沿海6 大电厂日均耗煤略有下滑(59 万吨,周环比-8.61%),但电厂存煤依然下降(1204 万吨,周环比-0.77%),供需依然偏紧。
投资策略:煤炭符合基本面好转,政策持续支持的行业,可谓中期L 型经济改革主线,煤价上涨可持续,公司盈利增长确定性很强。目前板块较底部仅有30%的涨幅,和基本面反转格局无法匹配,继续看好。建议关注中报业绩预期较好的:兖州煤业,*ST 神火,冀中能源,以及行业龙头:西山煤电、陕西煤业、盘江股份,央企改革:中国神华、上海能源、中煤能源。新增推荐公司*ST 煤气,转型A
股市场唯一一家专业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瓦斯治理公司,业绩确定性强,低估值。
风险提示:
天气凉爽,水电超发,国企改革慢于预期。
篇16: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结构调整具有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结构的加减法,而是深入到影响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技术的变革等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源于农业发展背景的变化。一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农产品供给的总体特征是供给不足,既表现为总量的不足,也表现为结构内部各个分量的不足,农产品表现为绝对短缺的特征。因此,当时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在全面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多种经营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农产品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我国农产品市场上无论是总量还是品种都不再存在短缺的问题,几乎找不到短缺的产品(且不论进出口),市场饱和成为现阶段市场的基本特征。二是市场空间的变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与国际市场已经实现一体化的格局,大量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进入中国,农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在调控农产品市场时,必须考虑到来自国际市场变量的影响,建立一个能够同时调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体制、机制。三是农产品成本价格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不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也大幅上涨。我国的农产品成本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农产品价格也达到了“天花板”的极限,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价格30-50%。如果说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农产品成本还有一定竞争力的话,那么现在,成本竞争力已经丧失殆尽。四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就农业产业结构来说,种植业的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工业和养殖业成为重要产业,农业的产业链显著加长。就玉米而言,作为第一大粮食作物,90%以上的产量不再直接进入餐桌而进入中间市场,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就消费结构而言,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自给性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营养性消费、质量型消费、家外消费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由此给供给带来结构性变化的导向。五是农民收入支持政策的变化。以前,我国农民收入支持政策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农产品价格。20以后,以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为转折点,对农民收入的支持政策内容和形式大大丰富,免除农业税、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水稻和小麦保护价收购、玉米实施临时收储价格等等。农民收入支持政策,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也是调整供给结构的杠杆。政策支持对象的选择、政策支持强度与频度的确定等,都会对供给行为产生方向不同、效果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合理运用收入支持政策引导农业生产是宏观农业政策的新课题。
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所产生的问题,在较大程度上是宏观调控方式不适应农业发展新变化的结果。比较典型的范例是,玉米的高库存积压及其释放的多重负面效应。玉米临储价格政策的实施,意在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起码忽视了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总量和结构的关系。年以来,基于此前我国连续五年粮食产量下降的背景,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农民增产的措施。但是,当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时候,并未能对粮食增量结构作出应有的考量。在此后的6年中,5次提升玉米收储价格。到,东北地区玉米平均收储价格达到每市斤1.12元,比20至少提高了60%。―的7年中,共增产粮食10542.33万公斤,其中玉米6334.58万公斤,占增产份额的60%。同期,豆类产量和其它谷物产量都出现下降。在增加总量的同时,增产结构却出现畸形化,导致玉米大量库存积压。二是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与小麦和水稻的重要区别在于消费用途的差异性。小麦和水稻基本是用作主食,原粮经过初加工后即进入最终消费市场,产业链很短。但玉米则不然,直接进入主食消费的玉米不到10%,其它玉米基本上都要以工业原料或饲料的形态进入中间市场,实现工业转化和过腹转化。6年中5次提价,固然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但较高的收购价格在转化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也转化成了下游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高成本,致使下游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三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我国启动玉米临储价格后,正是美国玉米连年丰收,价格持续下行的时期。逐年增高的国内玉米价格在客观上产生了为美国玉米让开市场的效应。以来,我国玉米进口量每年都在100万吨以上,多的年份在500万吨以上,形成了国内玉米库存积压与国外玉米大量进口并存的逆向市场格局。四是玉米产区与销区的关系。在上世纪80―90年代,东北玉米产区价格要比南方销区每市斤低一毛钱,而今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要比南方销区每市斤高一毛钱,正负迭加等于东北产区玉米比南方销区每市斤玉米失去了两毛钱的竞争优势。国家为鼓励南方企业到东北采购玉米,实施了运费补贴政策,从政策出发点看,是为了推动东北玉米外销,但补贴的结果在客观上进一步拉大了产销区的价格差距。对上述四个关系的忽视,从根本上说,是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调控农业发展。因此只有运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经济的思维,对管理农业的体制、机制和手段进行改革,才能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
基于上述思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许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制度性。其含义在于,此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在制度层面着手,改革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制度,使其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二是层次性。在短缺时代,供给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在横向上展开,生产那些市场上短缺的产品。在过剩的条件下,除了在横向上减少过剩产品外,还要注重产品层次结构的开发和调整,用优质产品替代低质产品,其中包含着产业升级和技术的变革。三是开放性。就是要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把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考虑进来,统筹考虑两个市场上的农产品资源,建立市场供求平衡关系,提高国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系统性。改变以往的单变量思维模式,无论是价格政策,还是收入支持政策,要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多重效应,合理兼顾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关系、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产区与销区的关系等等,建立农业宏观调控的多元方程。
综上,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作如下表述: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改革不合理的农业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建立一个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国家食物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供给结构。
在上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表述中,如果说“建立一个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国家食物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供给结构”是一个总体目标的话,那么,在其之下可分解成若干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提效率,促升级,增收入,保安全”。
提效率。供给侧结构不优,是造成农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就农业效率而言,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科技转化效率等。我国农业资源在区域之间配置不尽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畜禽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比存在显著差距,化肥农药利用率仅有36%、有效灌溉系数只有0.5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只有40%。因此,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效率,以较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促升级。就是要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这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供给侧结构不优,既是农业发展层次不高的表现,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所在。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资源掠夺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结构优化型转变。
增收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挑战是农民收入。在某种程度上说,近年来玉米过剩是托市价格导致的结果,让玉米供给减下来,必须要让玉米价格降下来。价格的降低必然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如何让农民在玉米收入减少的同时,增加其它收入,使收入不减或少减,这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要确立的一个目标。
保安全。保证国家食物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国家食物安全,既包括食物数量安全,也包括食物质量安全,这两者都要通过结构优化来实现。保证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必须禁止那些以毁坏资源为代价实现产量增长的方式,使农业供给结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产业安全,要求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减少重要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建立一个可控可调的农产品进出口结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要通过一定的路径来实现,这些路径简单地表述,就是“改制度、调结构、去库存、净产能”。
改制度。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在较大程度上由农业管理制度的不适应所致。因此,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的优化,首先就要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制度,诸如宏观农业调控方式、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粮食流通体制、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农村组织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通过制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监督到位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有效调控市场的粮食流通体制、服务广大农民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充满活力的土地流转制度,使我国农业制度能够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促进农业供给结构优化、促进农业资源有效配置。
调结构。调结构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括农业生产结构,也包括要素投入结构,还包括产品质量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农业区域布局的关系、农林牧渔的关系、作物品种的关系、畜禽品种的关系更加优化。纵向更有利于产业链的畅通,横向更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循环。要素投入结构的改革,关键是要解决目前农产品成本过高和某些生产要素滥用问题,减少过量投入对环境的侵害,提高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水平,提高成本竞争力。产品质量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解决目前市场上产品质量不高,安全感低的问题,解决农产品市场上的信誉危机,开发多层次的消费市场。
去库存。如果说调结构是增量调整的话,那么去库存则是存量调整。当然,增量调整目标不能如期达到,还会产生新的存量。在一定意义上说,去库存的周期越短,损失越小。我国目前2亿吨左右的玉米库存,既占用了大量资金,也面临着库存玉米霉变的巨大损失。显然,决策的目标值应当定位在损失最小化,而非固守在原有的顺价销售原则之上。因此,充分利用既有的产能,尽快以拍卖的方式将库存玉米销售给加工企业,实现工业转化或一定数量的过腹转化,既可以激活目前经营衰微的玉米加工企业,解决开工不足和经营亏损的问题,也可以减轻库存的压力。
净产能。取“净化农业产能”之义。从产能的角度分析,农业与工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农业的总体供求关系仍然是产能不足,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仍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不存在去产能的问题。但是,近年来在农产品托市价格的推动下,出现了毁林、毁草、毁湿(地)开荒,增加耕地扩大产量的乱像。以玉米为例,在增加的玉米产量中,有一部分就是由这类耕地提供的。如果说将那些满足生态要求的耕地形成的产能称之为绿色产能的话,那么通过毁林、毁草、毁湿(地)增加耕地形成的产能则可以称之为赤色产能,即产生生态赤字的产能、进入生态红灯区的产能。净产能,就是要去除赤色产能。净产能的客观功效,一方面可以减少目前过剩的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净产能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让近年来毁林、毁草、毁湿(地)所形成的耕地尽快退出耕作。
当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并不止于上述四个方面,各个区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同,路径选择及其重点有所不同。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篇17:供给侧改革的理解
1. 供给侧改革的前世与今生
1.1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
11 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国家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 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而中财办主任刘鹤、副主任杨伟民,以及国家部委领导人也均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 何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1.3 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表象:需求不足。07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从需求侧看,外需中,全球出口增速10 年见顶回落,过去三年持续零增长,中国较难独善其身,而低成本优势不再,令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不可避免。内需中,11 年人口结构出现拐点,12 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13 年地产销量增速持续下行,工业化步入后期,投资增速持续下行。
实质:供需错配。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15 年以来央行5 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 万亿,但投资依然萎靡。而在消费领域中,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
1.4 供给侧改革是否有先例?
来自供给学派的典型实践。纵观世界经济历史,美国曾在20 世纪70 年代陷入滞胀,英国也在20 世纪70-80 年代面临滞胀叠加结构性问题的窘境。作为供给学派的典型实践,“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和“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 里根学派的核心是减税。以“里根经济学”为例,1981
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要措施包括: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其中,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从70%降至28%,提高了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劳动供给意愿 ,也推动消费上行;而企业所得税率从46%降至33%,直接提高了企业盈利,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意愿。里根经济学大获成功,令美国经济迎来“大稳健”时代,也为美国长期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认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简单复制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其实质是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
篇1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读后感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大的创新性理论概括,总结了中外发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更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上,是为了解决我国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提出来的。因此,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套用教科书中的理论,也不能简单比照别国的发展历程,而应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出发。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直接的变化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但不能认为仅仅经济增速发生变化就是进入了新常态。一些深层次的、趋势性的变化,是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依据。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需求不振。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趋势日益明显。过去多年形成的生产能力不适应变化了的需求,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我国过去依靠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中低端环节的国际分工,既是由我国工业化的基础、空间、任务决定的,也是由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国际市场的机会造就的。现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加快,传统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依靠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同时,过去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不强,现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些变化既表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升,也表明主要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到了非转变不可的时候。
进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过多年努力,服务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对外投资迅速发展,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逐步增强。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积极表现。同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这里面既有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矛盾既出现在需求侧,也出现在供给侧,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些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矛盾,很多是体制性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保持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抓住经济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和逻辑前提。既然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就不能沿用过时的发展思路、体制、政策、措施。尤其是现在我国经济体量增大,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就会错过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窗口期,增加以后解决问题的难度。因此,必须顺应新常态趋势性变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解决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问题为核心,除旧布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减少无效、低效供给,为有效供给腾出市场空间,从而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使我国经济在合规律的演化中行稳致远。
★ 供给侧改革作文范文
★ 供给测改革申论范文
★ 经济L型走势下的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 将改革进行到底 心得体会
★ 殡葬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 基础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供给侧改革读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