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是规划区内危房不让翻建,又不让盖房子怎么办

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云南墨江一位农村危房改造基层参与者的感悟

爷爷住的是茅草房。我出生那年,爸爸盖了油毛毡房。后来,油毛毡房顶被大风吹走,家里借钱盖了土瓦房。当时,村里最好的房子是砖瓦房。在我视野范围内,最豪华的是学校里的平顶房。当时的我便立志好好读书,长大要当老师,住平顶房。

大学毕业后,虽然很想从教,却被特招进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墨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刚毕业就能在县城工作是十分幸运的,毕竟好多人奋斗一辈子,也没离开乡镇。工作这几年来一直参与农村危房改造,我忍不住要向所有一线建设者致敬。

家乡墨江县被称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好客。由于交通不便,墨江县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始终没有摆脱贫穷的命运,世世代代与贫穷作斗争。尤其是住房问题,始终困扰着数以万计的农村贫困群众。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工作,一年至少要叫两次魂。”局长黄泓帆这样描述我们的工作。听起来有点土,但其实好懂,意思是让我们有心理准备,不要被突如其来的工作压力和艰巨任务“吓掉魂”。黄局长虽曾和大家表态,“加班是无能之举,要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却未成想在他任上,全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近5万户,其中拆除重建超过3万户。全局加班加点是常态,下乡更是家常便饭,工作难度和强度前所未有。好在局领导班子始终打头阵、带头冲。

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我们依靠并发动群众,坚信“没有群众参与和支持的项目是不可能完工的”。根据墨江县农村危房改造“人少、料缺、事杂、点多、面广、量大”的实际,我们面向贫困劳动力、农村建筑工匠、包组干部和村干部,组织多轮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技能提升培训,营造“全民皆兵”的危房改造氛围,提升了农村建筑工匠的专业素养,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加了贫困劳动力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有时和同事一起帮乡亲们盖房子,看着手上的一砖一瓦最后变成漂亮的新房,全然顾不上满身的泥巴和满脸的汗水,心中的成就感瞬间爆棚。晚上,乡亲们为庆祝新居落成点起篝火。我们手拉手,载歌载舞,幸福满满。

坦诚讲,在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前,我最爱下乡,乡间美景和山茅野菜让人留恋。后来一听说要下乡,我就有种“魂飞魄散”的感觉。首先,交通是困扰我们的最大因素。墨江县地处偏远山区,山高谷深,山区面积占比高达99.98%。不少路段坑洼泥泞、坎坷曲折,下乡入户有车未必可行,无车却万万不行。其次,入户频率高,强度极大。2019年,我服务于6镇51村307个寨子3569户,走村串户,跋山涉水,常常腰酸腿疼、精疲力竭。最后,下乡任务重,过程复杂。全县数以万计的农村危房同时改造,涉及危房等级认定、改造方案制定、技术指导、质量安全和进度控制、验收挂牌、档案管理、数据录入等多个环节。所有程序我们都要逐户落实、服务到家。

说起来好笑。以前,我和同事下乡,特别害怕村里的“狗仔队”——常常一呼百应、狂吠不止,仅我所知因下乡被狗咬伤的就有三人。而现在,只要我们进了村子,它们就会友好地摇起尾巴。我们常来,它们和我们熟悉了,辨别出我们是好人、是朋友。

面对前所未有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我们危改人从未退缩,却对家人怀有愧疚不安。2019年是我们工作任务最重、节奏最快的一年,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地震恢复重建任务同时推进,其中,危房改造任务量达33961户。我被派驻联珠镇负责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工作,白天在改造现场奔波,晚上写工作记录至深夜。那段时间,我每月平均用掉六支笔,但收入却不及从前。有时我会思考,自己这么做究竟图什么?思想即将动摇时,我想到了那些比我付出更多甚至不顾生命安危的同事们,和他们相比,我这点困难算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何况我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

“驻村两年,一样不突出,只有腰椎间盘突出。”我局派驻景星镇曼兰村的驻村工作组组长李伟在镇卫生院住院时打趣说。去年,他在帮助贫困户搬重物时,造成腰椎扭伤,留下后遗症,但至今仍坚守在驻村岗位上。为决战脱贫攻坚,我局共向帮扶的两个贫困村选派14名精锐干部驻村包组,他们像全县其他2000多名驻村包组干部一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贫困村民解难题化矛盾调纠纷,在驻村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和这样特别能战斗的同事一起摸爬滚打,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光荣。

为了全县危房清零,我们牺牲了很多。但是,每逢看见乡亲们梦寐以求的平顶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们内心又甚是欢喜。2014年,家住景星镇曼兰村更吾组的彭文良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首次入户时,只见他家的房子陈旧破烂、漏雨灌风,竹笆楼板摇摇欲坠。卧室潮湿黑暗,想上厕所只能跑到家旁边的树林里,离开时想找个像样的地方合影留念都没有。2017年,彭文良家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享受到4万元建房补助,盖起了抗震安居房,厕所、浴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现在,我和包组干部特别喜欢到他家里住,不仅仅因为干净整洁,更因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满足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在墨江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过75%。我是直过民族拉祜族的后代,爷爷天生聋哑,奶奶在爸爸11岁时就去世了。小时候,我们住在半山腰上的油毛毡房里,最怕刮大风、下暴雨,房顶经常被冰雹砸破,甚至被大风吹跑。全家人在电闪雷鸣的漆黑雨夜寻找油毛毡房顶的经历刻骨铭心。如今,我的父母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子,我也在县城购买了120多平方米的新房。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为更多乡亲改善居住条件,我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这一组看似枯燥的数字,却包含着危改人的汗水和辛劳,映衬着一张张贫困乡亲的笑脸——2014年以来,墨江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6629户,含墨江5.9级地震恢复重建民房建设项目19971户,累计补助万元,20多万名农村群众从中受益。今年5月,墨江县正式宣布脱贫摘帽,全县245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36万墨江儿女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迈入小康社会。

在住房安全有保障攻坚战中,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者全员出动、尽锐出战,积极响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号召,始终坚守“弘扬工匠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初心。虽然吃过很多苦、受过太多累、有过不少委屈,但看到如今寨子里的农房旧貌换新颜,父老乡亲安居乐业,顿觉危改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

现在的农村,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的伟大目标,无数农村人告别了贫困,日子越过越好。生活逐渐好起来的农村人,口袋里挣的钱多了,不少人的第一个大目标,就是房子。

跟城里人买房不同,多数农民,有条件了更希望在老家盖房。不过,近些年来,总是能听到各种消息,有的说农民不能再随便建房了,有的更是说农民一律禁止盖房。农民自建房真的被叫停了吗?

笔者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根本就没有叫停农民自建房的说法。个别地方曾短期内不让农民盖房,也是有原因的,比如马上就要征迁的村子,以及即将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子,还有马上就要合村并镇的村子。这些村子再盖新房,都是没有意义的,纯属浪费钱,所以村里都不让盖了。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其他地区还是允许农民建房的。

当然了,虽然允许建房,但现在盖房不比以往那么随意了,更加严格。首先必须有自己的宅基地,其次要提出书面申请,经过村里、乡里有关部门层层审批,审批通过才能建房。并且,建房时要严格按照审批要求,不能超占面积、不能超高、层数也不能增加。

当前的农村,除了自建新房管理严格之外,对已有的房屋也加强了管理。目前,很多地方都已经完成了农村房屋的摸底清查,开始整顿各种违规问题。以下几种房屋,未来都要求拆除,家里如果有这样的房,可要准备好了。

1、新增的私自占用耕地建房

农民想要盖房子,必须要有宅基地,现在的问题是,多数村子里由于宅基地“只出不进”,只给村民批地,却几乎没有收回来的,导致已经没有新的宅基地可分了。等着盖房的农民申请不到宅基地,就开始占用自家承包地来盖房。

近年来,粮食安全被格外重视,相应地耕地保护力度也不断升级,因此,像占用耕地建房这种行为,现在已经行不通了。目前,针对层出不穷的占耕地建房,国家要求,对2020年7月以来新出现的占耕地建房,要严惩不贷,要求拆除。

2、城里人违规到农村买地建房

农村的空气、自然环境,都是城里人所羡慕的,总有一些城里人想在农村有一块地,然后建房。对他们来说,几万、十几万块钱压力不大,在农村却足够买宅基地了。像这样的城里人在农村买地建房,也是不允许的,不仅无法确权,发现之后还要拆除。

3、长期无人居住的老旧危房

现在部分农村“空心化”严重,出现了很多长期无人居住的老旧危房。这些房屋,一方面是一个安全隐患,在夏季大风暴雨时,很容易就会倒塌,危害邻里安全;另一方面,老旧危房也影响村里的村容村貌。目前对于这些老旧危房,各地都要去进行拆除。如果房主自己拆除,可能会给一些拆房补贴,也可以让村里找人拆。

4、各种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

农村人建房正规化之后,想要建房必须提出申请,并按照审批要求建房。凡是未经批准,以及不按批准建房的,都属于违章建筑。还有部分人,在自家房屋之外私自搭建一些小房子,当成仓库或者车库,有的临街做生意的,则会搭建棚子,扩大经营面积。这些都属于私搭乱建,也在清理拆除的范围内。

以后随着农村的发展,各方面的管理上,只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大家建房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都要按照规定,不能再随意发挥了,农民朋友一定要注意。

}

瓦片脱落、墙体倾斜、屋顶下沉……这些都是吕城镇运河慧济吴家村村民吴女士家的现状,意外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

果不其然,近日,隔壁墙体突然倒塌,连带将她家的屋顶砸了个洞,导致她的母亲不幸受伤。在此之前,吴女士也数次恳求村委会能够给她地皮重建房子,但不想阻碍连连,因此吴女士希望记者能帮忙协商这一问题。

日前,记者在吴女士的指引下来到了她的家,看到这是一排着实老旧的连体房,东边的墙体已经明显向一侧倾斜,北边墙面上的砖块分离后产生了裂痕,屋顶的瓦片虽然还算完整,但正在大面积地向下沉,房子各处的支柱也是不堪重负,显得有些扭曲,房子整体看起来就像是随时要塌下来一般。“现如今这一排房子只剩我一家还住在这里,旁边的人家早已经搬了出去。”吴女士告诉记者,这间房子是她爷爷盖起来的,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是她还有一双儿女以及母亲共四人住在里头。之前一直是相安无事,直到2013年时,吴女士发现屋顶的瓦片开始掉落,墙体也向一侧倾倒,如果继续住在里头显然非常危险。于是吴女士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村委会,希望村里能在房子的周围给她两间地皮,重新盖房子。然而,叫吴女士失望的是,当时村委会没能同意,而是希望她修葺房子。无奈之余,最终吴女士只好请工人来把房子简单整修了一下。

此举显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吴女士说,今年房子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而且比之前更加严重,看着就叫人瘆得慌,更别说住在里面了。“这样的日子实在难熬,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的,尤其前段时间连续的冰雹、暴雨、狂风天气,家里淹水也就算了,就怕房子突然倒了出意外。”结果,吴女士的担心还是应验了。吴女士回忆道,那是发生在一天凌晨的四点半左右,她的母亲醒来刚想起床,突然屋顶随着“哐当”一声巨响就破了个大洞,紧接着一大堆杂物掉了下来,直接压在了吴女士母亲的身上。“后来才知道是隔壁房子的墙体倒了过来,幸好杂物只是砸在了母亲的脚上,而母亲的脚之前因为做手术里面本身就是钢筋,所以才无大碍。”吴女士说,这其实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换成屋里的其他人,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母亲的受伤让吴女士感觉到解决这个现状已经是刻不容缓,于是吴女士先是找到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人员来对房屋的真实情况进行测评,并在几天后就顺利拿到了由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办公室出具的鉴定报告。记者看到,报告中写明该房屋危险性等级为D级,即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危房。

给出的处理意见为拆除重建,并请住在该房屋的人员立即搬出。

之后,吴女士便带着这份报告再次向村委会申请地皮,然而,村委会仍然希望她对房子进行二次修葺或是原地翻建。而吴女士认为,如果原地翻建,一来代价高;二来因为是连体房,她家动工肯定会影响一整排房子,到时肯定会容易引起矛盾纠纷。另外,吴女士说,她也请过瓦匠,但对方在看过房子后称太危险,不愿意接这活。之后,吴女士又找了熟人来修葺,没想到刚动工就出了意外,索性性命无大碍,至此吴女士只好作罢。现在,吴女士只希望能够申请两间地皮,重建房子。“虽然家里就只有我一个劳动力,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但我不期盼别人的帮助,只希望能够顺利拿到地皮,搬出危房。”吴女士说道。

带着吴女士的诉求,记者联系了当地村委会的有关负责人。

他对记者说道,此事村委会已经尽力而为,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吴女士将房子原地拆除重建,这也是有关部门给出的意见,并且专业人员也数次前来测量过,吴女士动工时只需要在她家与两侧人家交界处分别加堵墙,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到周边的房子,或是受周边房子的影响。据该负责人介绍,之前吴女士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地皮时,村委会也两次同意了,不过这还需要受影响村民的签字,一次是在吴女士家门口,一次是在吴女士家不远处,据我了解,起先村民也是同意了的,但最后却都反悔了,后来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是吴女士和他们发生了冲突,导致他们不愿意和吴女士做邻居。”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村委会工作人员也前后数次调解过,希望村民可以看在吴女士家实际情况的份上谅解她,但始终未能成功,而村委会也不能对此做硬性要求。之后,吴女士又请求在其他地方申请地皮,但此时村委会已无权力处理此事,为此事住建局还专门开了协调会,最终一致决定原地重建。(贺丽华文/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划区内危房不让翻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