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网上的保险公司靠谱吗销售公司真的靠谱吗?

图上的保险公司都听过吗?这几年,保险产品越来越多,除了熟悉的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等等,还有很多连名字都没听过的保险公司,比如健康、海保人寿、光大永明、复星联合健康、瑞泰人寿、三峡人寿、上海人寿......多的数不过来,那么到底这些保险公司靠不靠谱?值得我们放心投保吗?

大部分人对保险公司的大与小,主要取决于代理人的宣传力度,或看名头,公司实力强大,其实主要是它们的营业网点和代理人数量规模相对其他公司要多,广告宣传也比较多而已。

从网上找了几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近几年的财报,发现每家“大公司”的广告费都不少:

其中“平安”2017年广告费高达200.81亿元,占四家总和的74.27%,新华保险的广告费为2.29亿元,还不及“平安”的零头。

对于没听过的保险公司而言,他们不是没钱打广告,而是每家公司的经营策略不同。

而一些没听说过,没接触过它广告的~~~就暗戳戳滴被纳入了小公司的名头,实际真的是这样吗?

一、从注册资本金看看吧

没点实力,没点资本,还真都拿不下来牌照!

富德生命人寿、渤海人寿、长城人寿………都超50亿注册金

你们认为的小,可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在银保监放着呢~~

他们会按照注册资本的20%提取,作为风险准备金,除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用于兜底的一部分资金。

泰康都知道吧,这两年发展迅猛,但注册资本金才30亿而已,在我们眼里的大公司,如果光从注册资本金这里看,并不大,就是推广的力度大让更多人有了解到而已。

友邦都知道吧,但注册资本金并不高,目前只有5家分公司,2家支公司,然而好多人都认为友邦是大公司,代理人也说自己是大公司,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大,所以还是需要全面的进行了解。

保险公司的牌照都是非常难拿到的,不光是你有钱就可以的,还需要有实力,背景必须干净!无任何违法违规记录!

并且保险属于特许行业,不是一般工商登记就可以成立的。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最基础的门槛是:

第一,注册资本最低2亿人民币(实缴的货币资本,依据来源:保险法第73条)。根据目前所了解的中国91家银保监会已经批准的寿险公司,注册资本最小的是华贵人寿保险公司(10亿)。

第二,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的专业知识、业务经验、资金实力,包括道德品质都有严格的要求(依据来源:保险法68条)。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所知道的支付宝和微信这两个平台上的保险,其实他们自身不具备开发保险产品的资格,反而更像是一个“展销商”,平台上卖的也都是其他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

所以看的出来,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是很不容易的。

至今还有很多上亿资产的大佬在保监会排队等着拿牌照!

可以看到各家公司理赔率都超97%

有的甚至达到100%!

都是真金白银实实在在赔出去的 ~

我国有将近200家保险公司

很多都是没有听说过的!

但能成立保险公司的,背后实力都是雄厚的大财团!

对股东的背景和信誉、从业经验、管理人才考究严格

对财务状况、经营定位、商业模式层层审核

还有拟任总经理的任职资格符不符合要,都是考究范围~~~

是不是很不简单~可见能层层闯过关卡的都不是一般的牛~~闯过之后就高枕无忧了?还要接受银保监的层层监管,首先就是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就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公司偿付能力充足为300%,可以简单解读为“该保险公司所拥有的钱足够理赔该公司所有客户的保单3次”

那什么样的大灾难才能造成保险公司所有的保单赔付三次,世界经济泡沫、大规模战争?基本没可能发生,如果真到那时候,就放弃吧!世界都没了,你还要合同干啥!

再一点:听说过“偿二代”简称C-ROSS不?

通过这套体系可以保证保险公司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倒闭

每一季末、每一年末都会考察,如果考核出问题,会让你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限制资金运用渠道、限制向股东分红,要求股东增资,等到偿付能力上去!

就是往死里管!除非你偿付能力上去!

为了保证资金的稳妥性,会控制你投资的项目

一般以固定收益类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为辅:

《保险法》第106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形列式: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所以像一些大型国家项目建设都会找保险公司

银联卡、电力、跨海大桥、地铁、高铁等…

像某些拿用户的押金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在保险行业是万万不会出现的。

《保险法》第一百零三条:

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保险公司在推产品的时候,会在全球范围内,找两家再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均摊,如果出险,那就分摊风险,把风险和压力分散到全世界。

这个机制,一般用于天津港爆炸、911这种巨大灾难时

一家保险公司赔不起,还有全世界人民帮你兜底......

《保险法》第97条 保证金制度

保险公司应当按注册资本的20%提取保证金,存入监管银行,除非是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否则不得动用,相当于入驻这个行业的押金

《保险法》第98责任准备金制度

保险公司每卖出一份保障,留出一部分钱做备用金,放入监管指定账户,不允许随便用。

《保险法》第99公积金制度

保险公司在分配完税后利润时,提取10%的利润作公积金,只能用于保险公司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或者用来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公司资本等

《保险法》100条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是由全行业保险公司定期缴费形成,当一家保险公司的经验问题严重时,监管机构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来接手这家问题公司

目前这笔资金已经突破1200亿,无论哪个保险公司出现问题

1、2009年,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保监会接手监管,保险保障基金增资60亿,获得57.4%的股份,后依靠后期红利发展,2017年,将5年前投入的60亿,全部出清,功成身退。

2、2018年年初,安邦保险原董事长犯罪,银保监会接手监管,保险保障基金更是砸了608个亿进去救场子。

这是大陆地区最接近破产的两起案例,但经过风波后,都化险为夷,重回正轨,并发展的越来越好。

2018年就已经达到1252亿元!

由银保监监管的保监会,安全性还是极高的,我们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实在没必要担心~

那有的人就会产生疑问,既然公司差不多,理赔差不多

为什么大公司的保费那么贵,小公司那么便宜?

大公司非常的不差人,10个人中肯定有一家大公司的代理人,平安一家的代理人就有124万,代理人的费用占大头(新人的激励、佣金、提成),线下运营平台费、广告费、例如18年平安广告支出就超过500亿,财大气粗,那这一部分财哪里来的呢………

而相对一些规模小一点的保险公司,他们大多在互联网渠道,所以运营成本低,保险的性价比更高,也非常的透明,追求的是薄利多销,更贴近于消费者想要的产品

本质来说,,看公司实际大小意义不大。但是消费总有喜好,比如说买瓶装矿泉水,有我绝对不买。

再次条款中有没有坑,最后综合保费,看一下,它的性价比,如果就看重品牌,感觉大公司心理踏实,多花个几万的保费也不在乎,那可以选,其次没有太大差距!

}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丨 ICP备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的保险公司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