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的十字架为什么有三横信仰是什么

在我国普遍存在的两个宗教就是佛教和道教,其中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而佛教则是从国外流传过来的一个宗教。现如今国内又流传进了基督教这个宗教,而就是耶稣,其中包含了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这三种教,那么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基督教和佛教、伊斯兰教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中又包含了许多教,主要有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这三种教,因此天主教和东正教是并列关系,它们同属基督教,信仰的都是耶稣,只是宗教内部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罢了。

东正教又被叫做“正教会”或“东正教会”,它的官方名称叫做“正统大公教会”。东正教源于希腊文明的救世主信仰,因此早先是以希腊语为宗教语言的,不过现在也允许使用各民族语言。11世纪正式从东西教会大分裂中形成东罗马正教会,据说截止到2014年时,全球东正教的信徒大约有四亿人左右,是一个比较大的教派,不过在中国被暂时归入中国基督教之中,没有独立的宗教地位。

天主教也被称为“罗马天主教会”和“罗马公教”,源于古代巴基斯坦地区,后来在古罗马帝国逐渐成熟,因此天主教的宗教语言最初主要是以拉丁语为主,不过现在为了方便也允许各地使用民族语言。由于天主教至今还有统一的教会,因此将罗马教廷作为世界天主教的中心,而东正教没有统一的教会,所以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君士坦丁牧首作为“普世牧首”。

}

东正教――其历史,神学和灵修

在这次演讲中,我将尝试着对东正教的历史,神学和灵修学做一个基础的介绍,在演讲结束后,我将很乐意回答各位的问题。

就历史而言,正教会是古老的,新约基督徒的教会,由主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建立。正教会的起源,可以通过一条径直而无中断的法脉回溯到基督和使徒时代的耶路撒冷。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正教会的这个神圣传承始终没有中断。今日正教会的教义,礼仪和实践,与初期教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在过去的两个千年中,正教会始终忠实地追随和效法了原初教会的理念。

正教这个字,在希腊文中可以被解释为对上帝的“正确崇拜”或者“正确的赞颂”。为能正确地崇拜上帝,我们就必须正确地了解上帝是谁,耶稣基督是谁。我们需要拥有正确的经典来启示我们,我们也需要有对这些经典的正确解释。

延续到今日的正教会,是一个有形可见的机体,一个奥秘的机体。她不是一个组织机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其神学的观点,正教会本身就是耶稣基督的身体。因为基督既是上帝又是人,同时拥有神人二性,所以他的身体也是神人联合之体。

教会存在的目标无非就是与上帝结合。也就是将其成员带入与其首脑――基督的永恒共融中去。

正教会――耶稣基督的教会,正式开始于公元33年的五旬节,在那一天,正如耶稣基督事先所预言和许诺的,圣灵降临在了守侯于耶路撒冷的众使徒身上。从那天开始,使徒们被赋予了神圣的能力,并开始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传播基督徒的信仰。从耶路撒冷开始,使徒们走遍了罗马帝国和偏远的地区:使徒圣彼得去过希腊和罗马,在他殉道于罗马城之前曾任叙利亚的安提约基亚城(安条克)主教;使徒圣安德烈曾去过俄罗斯,按照一些古老的传说,他一直走到当时中国的西部边界;圣马可则到了埃及,并在那里建立了基督徒的团体;圣多马去了印度;而圣马太则到了埃塞俄比亚。

不管使徒们走到那里,都会任命主教,司祭和辅祭,并以覆手的方式来祝圣(按立)他们。主教们是使徒的直接继承者,并从使徒那里得到了按立司祭和辅祭的权柄。

那些由使徒直接任命以作为他们继承者的主教们被后世称作“使徒教父”(以示他们是使徒的亲淑弟子)。他们的许多书简信札被保留了下来,并被编入了《使徒教父集》中,这些信中有很多是写给各地方教会的,包括那些也收到过使徒圣帕弗罗书简的地方教会。这些早期的文献包含了许多有关初期教会的宝贵信息,让我们得以了解当时的教会生活和组织的情形。

例如使徒教父中很有名的一位――使徒圣约翰的弟子圣依纳爵。他在公元67年前后被祝圣为安提约基亚城(安条克)的第二位主教,也就是圣彼得的后任。在他写于公元106年的书信中,圣依纳爵特别强调了两件事情:主教和圣体血。他如实地洞见了:教会既是教阶性的,也是圣事性的。他如此写到:“论到教务,若离开了主教,什么也不可作。”而举行圣体血礼仪(圣依纳爵称之为‘不朽之药石’‘救主耶稣基督之体血’)则是主教的第一要务。圣依纳爵最终殉道于罗马。

今日正教会的主教们都拥有来自这些使徒教父的统绪,并通过他们可以将此法统上溯到使徒和基督本人。基督亲自覆手于使徒们,而使徒们通过同样的覆手礼按立了他们的继承人,今日的教会也继续着这样的传统。举例而言,如今在耶路撒冷的正教会主教们都可以给出他们历代前任的名单,一直追溯到使徒圣雅各――主基督的弟兄(他们并没有血缘的联系,因为主基督生自童贞女,而圣雅各是主基督的养父圣约瑟的儿子);同样,如今安提约基亚正教会的主教们也可以提供类似的名录,一直无间断地上溯到使徒之长圣彼得。

在圣教初兴的三百年中,基督徒常受迫害,并为主殉道。就在这种为肉身是危难,为灵魂却是神益的特殊环境中,基督教艺术和礼仪在圣灵的引导下不断地发展了起来。基督徒的每日礼赞仪式,脱离了原来犹太教的模式,在藉以避难的地窟中逐渐成型。这些仪式相应于一昼夜间的每三个小时――也就是每天一共八次。正教会至今仍每天举行这样的礼仪。

从使徒时代以来,教会的一切仪式中,最重要的就是圣体血礼仪――事奉圣礼。事奉圣礼的礼典最初成型于耶路撒冷,由主的弟兄(基督养父约瑟的儿子)使徒圣雅各所作。圣雅各所作的这个事奉圣礼礼典,至今仍被使用。在所有的地方正教会中,一年至少举行一次圣雅各的事奉圣礼,而在耶路撒冷则被更频繁地使用。在圣雅各事奉圣礼的基础上,公元四世纪的两位教父圣巴西略和圣金口约翰分别编撰了更精简的事奉圣礼礼典,前者在一年中使用十次,而后者则用于所有不使用其他礼典的日子。

正教会的绘画艺术也同样开始于教会历史的初期。最早的圣像是画于基督徒地窟墙上的壁画,内容一般是基督,以及旧约和福音故事的图景。这种传统一直在正教会内延续,至今许多正教教堂被饰以壁画。

公元312年,迫害和殉道的时代画上了句号,罗马帝国东部的统治者,君士坦丁大帝,成为了第一个接纳基督信仰的皇帝。他将帝国的首都由意大利的罗马迁移到了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随着教会由地下走向地上,基督信仰也逐渐发展繁茂起来。有许多民族和国家纷纷皈依了基督,如格鲁吉亚,罗马尼亚等。教会在这些国家中成生活各方面的中心。在这获得自由的时代,教会开始更加着力于厘定信仰的规范,经典的条目,并以此克胜各种异端邪说。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尼西亚城召集了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普世大公会议。因为既然皇帝希望他的国家成为一个基督徒帝国,自然也就盼望它建基于统一的正统信仰――一个正确地崇拜和礼赞上帝的信仰。

当时帝国疆域中的全体主教都被召集来开会――他们共是318位。在这第一次神圣普世大公会议中,主教们厘清了基督徒神学的一个要点:“耶稣基督是不是上帝?”因为当时的一个异端司祭亚略(阿里乌斯)宣称耶稣不是上帝,他以此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与会的主教们毫无异议地一致宣认,耶稣基督是真实的上帝,与父同一性体。他们将他们的信仰宣告浓缩成了一篇被称为《尼西亚信经》的文字,这篇信经是基督徒信仰的摘要,并以坚定不移的言辞确认了耶稣基督的神性。

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八世纪,一共召开了七次这样的普世大公会议。一般来说,每当某种异端兴起,扰乱教会的时候,教父们就会集结大公会议以宣明正道。我们正教徒相信在这七次神圣普世大公会议中,主教们在上帝圣灵的指引下宣告了真实的教义,并以此教义克胜了关于上帝和耶稣基督所可能提出的一切异端邪说(也就是对上帝是谁以及耶稣基督是谁所可能做出的错误回答)。

在普世大公会议以外,也有许多次地方性公会议被教会接纳为圣传的固有部分。比如很重要的一次地方性公会议:于公元397年在北非举行的迦太基公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教父们定断了圣经所应该包涵的书目。因为在教会初始的三个世纪中,圣经的书卷虽然已经被写成并流传,但是它们仍处于被编辑的过程中,在某些地方,一些书卷因为引起争议而被删除,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又有经外的书卷被掺和进了圣经。而教会在圣灵的指引下,于新约最后一卷成书后约三百年,终于在公会议中确定了新约正典的目录,并要求所有基督徒永远遵循无违。

因此要多谢正教会的历次神圣公会议(包括普世的和地方的),使得我们能够拥有正确的信仰,正确的崇拜,正确的教义和正确的经典。

在普世大公会议中,主教们明确了教会的组织形式,建立了五个牧首区,分别以当时帝国的一个大都市为中心,它们是: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在北非,今日的埃及境内),安提约基亚(一译安条克,在今叙利亚境内),耶路撒冷。每一个牧首区都有一位牧首,作为其首席主教。

一位一世纪末的使徒教父,罗马的圣克莱孟(曾师从圣彼得和圣帕弗罗,并被圣彼得祝圣为罗马主教),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对教会组织的原初理解。他写到:“每一位主教都拥有完满的使徒性神恩,教会在主教的职务中具体而微地临现。在主教的集会中,他们彼此协商,而基督则是他们的首脑,除基督之外,没有任何人是教会的统治者。”在这样的模式中,于数百年间各级地方教会彼此共融,相安无事。

然而到了公元九世纪,帝国的东西两部分日益疏离。罗马牧首(教皇/教宗)开始将新奇的理念引入教会的信仰。其中之一就是:罗马主教对于全体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柄。教宗声称,他是普世教会在人世间唯一至高无上的首脑。

罗马教皇的另一个背离正统的做法是变更了尼西亚首届神圣普世大公会议所制定的信经。罗马以外的四大牧首区,遵循圣约翰所记录的基督圣训(圣经新约,约/若,十五章,二十六节),坚持宣认圣灵是由父而发,然而罗马教皇却声称圣灵是由父子共发。并将毫无圣经和圣传依据的“和子”(拉丁文filioque)一词加入了尼西亚信经。

因为正教会坚持古老而正统的信仰,拒绝任何篡改正信的增减,最终在公元1054年,罗马教宗和他的追随者脱离了正教会,和其余四个牧首区分离。

在1054年大分裂之后,罗马牧首区开始自称为天主教,或者“公教会”,并在他们的历史中不断改变原初的信德和实践,而在东方,在正教会中,来自基督和使徒的原始信仰和实践则被完整地,毫无改变地保存了下来。

同时,正教的信仰也越过了拜占庭帝国的疆界,被传播到了其他的国度。在九世纪,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们耕耘于保加利亚王国(包括今日的保加利亚,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大部分),并归化了国王和民众。不久以后,在公元十世纪,俄罗斯大地也皈依了正教信仰。

正教会也常常被称为“东正教”或者“东方正教会”,因为在治理帝国西部的牧首区――罗马――背离了正道以后,剩下的四个古老的牧首区都位于帝国的东部。然而,正教会并不仅仅属于东方人。正教信仰是是源自基督和使徒的纯一不变的正道,在本质上是普世大公的,也就是属于全人类的。两千年来,正教会已经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美国,西欧,非洲,亚洲,澳洲。

今日全世界正教信徒的人数大约有二亿五千万。也就是说,正教会是世界上仅次于罗马天主教的第二大基督徒团体。(尽管广义的新教信徒人数总和超过正教信徒的数量,但是他们却不隶属于同一个教会或者信仰体系)。

另外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经过两千年的政治和历史的剧变,正教会仍然是共融一致的整体。尽管存在者不同的地方圣统,例如希腊正教会,俄罗斯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等,但是他们彼此在信仰,礼仪,组织结构上是没有相违之处的。他们只是同一信仰的不同地方文化表现形式而已。他们共融于同一教会整体中――也就是毫无变更地保存了原始基督教信仰宝藏的正教会。

}

东西教会大分裂背景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的,也有着东西教会之间分歧与矛盾日渐加深的背景存在,更有着东西罗马分裂之后,在语言、文字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分歧等因素的存在。总而言之,东西教会大分裂背景让人看到了基督教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走向分裂的必然。

东西教会大分裂背景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在这一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分裂之后由于政治力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宗教信仰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东西罗马帝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表现在政治上,也表现在宗教信仰上。1054年,东西教会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了调停双方矛盾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双方的矛盾并没有能够像预期的那样获得缓和,而是发展成为了一次互相指责,互相争斗的会议,这次会议的直接后果就是罗马教宗下旨革除东正教教会的教籍,而东正教教会也也毫不示弱,宣布开除天主教教会教宗的教籍,由此东西教派互相不承认对方的教宗,东西教派之间彻底决裂。

从东西教会大分裂背景来看,东西教会大分裂的根本原因是罗马帝国的分裂,政治上的分裂造成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会表现在宗教信仰上,造成教派之间的争斗,最终分裂。

东西教会大分裂指的是上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事件,东西教会大分裂一般认为是在1054年正式分裂的,但是在此之前,东西教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一直都存在,不仅仅表现在双方对势力范围的争夺上,还表现在宗教教义上的分歧上,以及政治力量对宗教的影响上。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结起来有三个。

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原因一:首先说一下东西教会大分裂政治上的原因。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而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都城,双方在政治上分裂之后,在文化、语言、社会、政治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不同。西部教派说的是拉丁语,而东部教派说的是希腊语,之后逐渐的在宗教教义上也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双方存在的分歧越来越多,并且政治力量在教派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双方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东西教派大分裂。

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原因二:在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之后,各自形成了以自己的都城为中心的东西教派的教宗,这两个教派都表示自己才是基督的正宗教派,在宗教界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宗教权利,于是两个教派之间互相争夺势力范围,互相指责,分歧越来越大,于是分裂就在所难免了。

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原因三:自从基督教分裂为东西教派之后,双方的争议与分歧一直就存在着,只不过时而激烈,时而妥协,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最终1054年,矛盾集中爆发,导致了东西教会正式分裂。


东西教会大分裂指的是1054年基督教的东派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正式分裂,这次分裂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首先是这次分裂直接造就了十字军东征,再者这次分裂之后形成了基督教的东西两大教派——东正教和天主教,虽然有人曾经极力撮合希望两个教派能够重归于好,但是直至今天也没有成功。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影响有三。

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影响一:首先东正教和天主教分离之后,形成了两个教派,这两个教派的矛盾与冲突自从两个教派形成以来就没有中断过,正式分裂之后更是斗争异常激烈,两个教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具有很大不同的教义和教规,分别拥有自己的信仰人群,使得拉丁语基督教和希腊语基督教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明显。

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影响二:东西教会大分裂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十字军东征,在中,双方的矛盾与冲突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东西教会大分裂的程度更加的深,可以说达到了完全决裂的程度。特别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在那里实施了残酷的奸淫掳掠,这使得东正教信仰区内的人民对打着天主教旗号的十字军厌恶至极,东正教人民对天主教教徒的暴行印象更加深刻,更加加深了双方的决裂程度,双方的决裂之路走得更加的远。

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影响三:东西教会大分裂之后,各自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各自的区域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对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后来西方大学的成立,与宗教的分衍等都与这次东西教会大分裂有着莫大的关系。

东西教会大分裂形成了什么教

东西教会大分裂指的是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这次分裂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被认为是两大教会的正式分裂。东西教会大分裂形成了什么教?应该是形成了东正教和天主教,自此之后,两大教派的分歧与斗争日趋激烈,至今仍是不可调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正教的十字架为什么有三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