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和水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是什么?

Na2O+H2O==2NaOH。氧化钠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Na2O,分子量61.98,灰白色粉末,熔点为1132℃,沸点(升华)1275℃,密度为2.27g/cm3,可溶于水,与水反应。

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钠盐与水,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如下:

若氧化钠过量,则过量的氧化钠会继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反应:

是可以的。但是需要资料来证明。留学生回来后能报考公务员,但是首先要到教育部做留学生学历认证报告,只有教育部备案的国外教育模式和学校才能通过学历认证。留学回国人员报考的,除需提供《招考公告》和《招考简章》中规定的...

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类别,仍然分为A、B、C、D四个类别:A类适用于研究生参加;B类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C类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

}

大家喜欢看烟花吗?她是那么璀璨绚烂、震撼人心。

那你知道吗?烟花的精美绝伦、五光十色与化学物质——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哟!

今天包sir就带着大家来学习钠的几种化合物,它虽然比较小,但不要小瞧它噢。毕竟高考多一分就能超越好几万人,哈哈哈!好啦,废话少说,请往下看……

知识点1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Na2O是一种白色固体,易与H2O、CO2等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Na2O2与H2O的反应 (2Na2O2+2H2O4NaOH+O2),实质上可以分成两个过程: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该反应中生成了NaOH,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又因为反应过程中有H2O2生成,H2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溶液褪色,因此溶液先变红后褪。

Na2O2与H2O反应时,只有Na2O2中氧元素的价态发生了变化,电子转移情况可表示为

由此可知,氧化剂、还原剂均为Na2O2,氧化产物是O2,还原产物是NaOH。

利用该反应Na2O2可作为制造呼吸面具或潜艇中的供氧剂。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氧元素的价态与过氧根离子(O22-)的性质

氧元素的化合价主要有0价、-1价、-2价,过氧根离子中氧元素显-1价,故过氧根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Na2O2与紫色石蕊溶液作用

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原理是Na2O2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反应中生成的H2O2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学习Na2O2的易错点

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故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不是1∶1,而是1∶2。

Na2O在空气中加热会转化为Na2O2,所以Na2O2热稳定性比Na2O强。

Na2O2与CO2、H2O反应时, 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O2和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的工作原理是佩戴者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与生氧剂(K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供佩戴者呼吸使用,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g)4KOH+3O2,4KO2+2CO22K2CO3+3O2。其优点是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隔绝,不受外界任何有毒、有害气体及烟雾的危害,因此适用于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缺氧环境。

例题1.(单选题) [河北邯郸三中2019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均能与CO2反应 均能与水反应,且水溶液均呈碱性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CO2反应,前者生成碳酸钠,后者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正确;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水反应,前者生成氢氧化钠,后者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因此水溶液均呈碱性,正确;

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氧化钠中氧元素是-2价,过氧化钠中氧元素是-1价,错误;

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

Na2O2中氧元素是-1价,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正确。答案选B。

知识点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也叫苏打,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制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以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大苏打:硫代硫酸钠,又叫海波。

苏打饼干和苏打水中的“苏打”均是指小苏打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

苏打:碳酸钠,又叫纯碱。

1. Na2CO3和NaHCO3的溶解性及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比较

1-1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操作:各取约1g Na2CO3和 NaHCO3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水并插入温度计。

实验现象:Na2CO3是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现象明显;

NaHCO3是白色细小晶体,加入少量水后,部分能溶解,吸热现象不明显。

实验操作:继续向上步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用力振荡。

实验现象:长时间振荡,Na2CO3固体完全溶解,NaHCO3固体部分溶解,固体质量减少。

向上步得到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实验操作:向上步得到的溶液中分别滴入1~2滴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碳酸钠溶液呈红色(较深),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

Na2CO3加少量水后变成碳酸钠晶体;

2-2 实验现象及分析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 稀盐酸(浓度相同),将两个各装有0.3g Na2CO3和0.3g NaHCO3的小气球套在试管口,其中白色气球装的是NaHCO3,绿色气球装的是Na2CO3,将两个小气球中的固体同时加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两组化学试剂分别混合后都生成无色气体,气球体积膨胀;

碳酸氢钠与盐酸混合比碳酸钠与盐酸混合气球膨胀得快且大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CO32-结合H+放出CO2的化学反应分两步进行:

而HCO3-直接结合H+放出CO2。因此,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后者放出CO2的速度快且量多。

NaHCO3与NaOH不仅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当二者都是固态时也能发生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例题1.(单选题)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实验装置并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C.要证明物质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D.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用酒精灯加热时,外管温度高,内管温度低,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故将Na2CO3放在外管中,温度高却未分解,NaHCO3放在内管中,温度低却分解,证明Na2CO3热稳定性强于NaHCO3,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为小苏打(NaHCO3),乙为纯碱(Na2CO3),故A项正确,B项错误;NaHCO3分解产生的水可以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故C项正确;Na2CO3不会分解产生CO2,故不能使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项正确。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

焰色试验的实验步骤可归纳为三烧:“干烧蘸烧洗烧”,其含义分别为:

(1)干烧:蘸样前先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

(2)蘸烧:用干烧后的铂丝蘸取需要检验的试样(溶液或固体)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以排除可能存在的钠元素的干扰)。

(3)洗烧:观察完金属的焰色后将铂丝用盐酸洗涤,然后再外焰上灼烧至于原火焰颜色相同,以除去金属丝表面可能残留的试样。

焰色试验是元素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单质或某种化合物的性质。

若某样品焰色为黄色,可以判断其中一定有钠元素,但不能说明一定无钾元素。因为钠产生的黄色能掩盖钾产生的紫色。

焰色试验中试剂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溶液。

清洗铂丝时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因为硫酸的沸点较高,难挥发。

3. 几种常见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颜色

(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NaCl和KCl溶液。

(2)利用焰色试验制节日烟火。

例题1.(单选题)下列有关焰色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可以用来检测某些金属离子的存在

B.可以利用金属的焰色试验制备节日的烟花

C.可以用稀硫酸清洗用过的铂丝

D.钠元素的焰色必须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A项,焰色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某些金属元素(金属化合物和金属单质)的存在,错误;

B项,部分金属元素能发生焰色试验,不同金属的焰色试验不同,所有可以利用金属的焰色试验制备节日的烟花,正确;

C项,不能用稀硫酸清洗用过的铂丝,只能用盐酸清洗,错误;

D项,钾元素的焰色必须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错误。

要点1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除杂与相互转化

例题1.(单选题) [广东中山2019高一期末]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最好采用(  )

A.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B.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C.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项,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以及碳酸氢钠之间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错误;

B项,可以通入二氧化碳使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而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反应:】2NaHCO3,并且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正确;

C项,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可使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错误;

D项,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但是和碳酸钠之间不会反应,错误。

溶液中正盐与酸式盐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利用此基本转化途径,不仅能顺利实现物质间的转化,而且也可进行物质的除杂。如可用SO2除去NaHSO3溶液中少量的Na2SO3。

声明:以上内容摘自包学习APP_动态教辅《全息解读 化学丨必修第一册 》,欢迎来包学习和更多小伙伴一起学习更多知识吧。

}

导读 欢迎观看本篇文章,小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钠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化...

欢迎观看本篇文章,小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钠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 22h2o=4 NaOHO2。

3、 氧化钠,化学式Na2O,分子量61.979,灰白色无定形薄片或粉末,熔点1275,沸点1950,密度2.3g/cm3。氢氧化钠对水分敏感,易潮解,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