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常用评价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算公式计算方法辨别标准及优缺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产品交换的场所,不仅是旅游经济运行的轴心,也是实现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机制。通过本章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旅游市场的功能及运行机制,掌握旅游市场的竞争结构及市场竞争规制,在此基础上了解如何选择和开拓目标旅游市场的方法和策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旅游活动变成商品并进入市场交换。而随旅游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旅游市场也随之产生和扩大。旅游市场的广义和狭义概念如下:

    广义的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有关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旅游市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一定地点和条件下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消费群体,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由旅游者、旅游购买力和旅游购买欲望所构成。

旅游者的需求多样性形成旅游市场的多样性

由于旅游闲暇时间分布的不均衡和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旅游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需求,且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从而使旅游市场具有波动性。

随着生产力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际旅游市场、旅游活动及区域性旅游市场经历变化,促使旅游市场全球性形成。

根据地理、国境、消费、旅游目的地、旅游组织形式等因素,可划分为不同的旅游细分市场,具体分类为:

1、按地域划分旅游市场

可划分为欧洲、美洲、东亚太地区、非洲、中东和南亚六大区域性市场。

2、按国境划分旅游市场

可划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

3、按消费划分旅游市场

可划分豪华旅游市场、标准旅游市场和经济旅游市场

4、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市场

根据旅游者目的不同,对旅游产品需求不同,从而可划分为不同的旅游细分市场。

5、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市场

可划分为团体旅游市场和散客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机制,是指旅游市场中的交换各方在交换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市场的功能作用是通过旅游市场机制来实现,且旅游市场机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机制的共同作用过程:

(二)旅游市场机制的功能

旅游市场联结旅游产品供给者和需求者,承担旅游产品交换和价值实现的任务,旅游供给者和需求者通过旅游市场销售和选择旅游产品。

旅游市场把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以充分利用旅游稀缺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通过市场将旅游产品信息传递给旅游者,同时旅游企业又根据市场反馈的旅游需求信息和市场供求状况,组织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旅游市场是调节旅游经济活动和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杠杆。

(三)旅游市场机制的特征

1、旅游市场机制的自动性

由于旅游市场机制的客观性,因此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旅游市场机制会自然发挥作用。当条件不具备时,则不发挥作用,即旅游市场机制具有自动性。

2、旅游市场机制的互动性

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既受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也与旅游市场机制的各种内在因素相联系,因而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互动反映。

3、旅游市场机制的时滞性。

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过程和效果,有时是迂回的,有时是滞后的。特别在旅游市场体系不完善,信号系统不健全时,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滞后的。

4、旅游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由于旅游市场机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且在旅游市场体系不完善、价格信号不健全时,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会具有局限性。

(四)旅游市场法制体系

旅游市场法制是指国家运用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维护旅游市场正常活动,使一切旅游经济活动按法定原则和规范进行,形成旅游供需双方在市场交换中的合理关系,它将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以利于旅游市场机制运行和旅游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1、建立和完善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体系

为保证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经济主体在其权利受侵犯时得到法律保护,须建立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体系。

2、建立和完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法律体系

具有正常化、规范性的旅游市场秩序是各旅游市场主体的活动及旅游市场机制有效发挥的保证。因此须建立和完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法律体系。

3、建立和完善规范旅游宏观管理的法律体系。

建立和完善规范旅游宏观管理的法律体系,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旅游产品生产者生产同种旅游产品所花费个别劳动量不同,因而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形成旅游产品的价格,才能进行有效的旅游产品交换活动。同时,旅游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提供优质旅游产品;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有利于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旅游企业优胜劣汰,从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旅游市场竞争的影响因素

1、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数量

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数量决定旅游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由于旅游产品的同质性,以致于旅游者无法辨别不同企业所提供旅游产品的区别,因而它是形成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旅游信息的完全程度。直接决定旅游市场竞争程度,影响旅游竞争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3、旅游市场进出的条件

旅游市场进出的自由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旅游市场的竞争程度。

    旅游市场竞争结构,即根据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数量多少、旅游产品之间的差异程度、旅游信息的完全程度和旅游市场进出的难易性等划分的旅游市场。按旅游市场的竞争程度,可将旅游市场竞争结构分为:

(一)旅游市场开拓的概念

旅游业是一项国际性产业,随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要进行旅游市场开拓。即为了扩大旅游产品销售、实现旅游产品价值、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二)旅游市场调查和预测

1、旅游市场调查的类型

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旅游经济活动中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和旅游环境所进行的调查工作称为旅游市场调查,其按范围分宏观市场调查和微观市场调查;按照调查目的可分为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和因果关系调查。

2、旅游市场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旅游市场调查的程序分为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

旅游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和会议法。

3、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

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对旅游市场未来发展变化作出分析和推断,称为旅游市场预测,分为旅游市场定性分析和旅游市场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旅游企业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并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地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进行旅游市场的扩展。旅游市场的开拓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旅游企业在市场细分基础上选择旅游目标市场后,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和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及密集性市场策略来进行市场开发。

2、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将影响旅游市场开拓的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可控因素结合起来,促进对旅游目标市场的开拓。这些因素的组合策略有: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促销策略和旅游分销策略。

旅游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消费方式,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伴随着收入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而产生的消费。通过本章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旅游消费的类型和方式。并进一步掌握旅游消费效果及其评价方法,以及实现旅游消费合理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旅游消费的特点及类型

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消费的总和,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将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随着收入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而产生的高层次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

2、旅游消费是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重要条件。

3、旅游消费是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

4、旅游消费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旅游消费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的连续动态过程,因而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

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生产要同时进行,即旅游服务的提供必须以旅游者的实际购买为前提,从而形成旅游产品生产和旅游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同一性。

3、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旅游者在一生中不可能消费完全相同的旅游产品,因而旅游消费具有不可重复性。

旅游消费是一种弹性较大的消费,因而其在旅游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需求方面有较大变化性,且许多因素会影响旅游消费数量和质量,因而旅游消费具有变动性。

对于旅游综合产品,旅游消费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1、按旅游消费主体划分

由于旅游活动主要是一种个人的活动,因此,按旅游消费主体通常可将旅游消费划分为个人旅游消费和家庭旅游消费。

2、按旅游消费内容划分

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决定旅游消费内容的丰富性。因此按旅游消费内容可划分为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

3、按旅游消费层次划分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进行餐饮、娱乐、住宿、通讯、医疗等多个方面的消费,将这些旅游消费按消费层次可划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4、按旅游消费形态划分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消费既有实物方面的消费,又有劳务方面的消费,因而按旅游消费形态,可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一)旅游消费方式的概念

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消耗物质资料、精神产品和劳务的具体方法和形式称为旅游消费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相对稳定的旅游消费观同相对变化的旅游消费心理相结合构成旅游者的消费意识。它支配、控制人们的旅游消费过程并使之完成。

旅游者为满足旅游需求而消费旅游产品的能力称旅游消费力,包括物质消费力和精神消费力。在消费对象一定时,旅游消费力的大小取决于生理、经济及文化的条件。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一定时间内的旅游消费中,对各类旅游产品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

旅游消费习惯,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常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旅游消费水平,主要指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在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它从质量上反映旅游产品满足旅游消费的程度。

(二)旅游消费方式的影响因素

旅游者收入水平决定旅游消费水平及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而决定旅游消费方式的变化。

旅游者的构成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因而影响着旅游消费方式的变化。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引导生产。因而旅游产品结构不仅决定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而且从宏观上影响旅游消费方式的发展和合理化。

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使旅游者获得物质和精神上满足、提高消费水平,从而使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日趋合理。

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且旅游产品具有替代性,因而旅游产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旅游消费选择,进而影响旅游消费构成和消费方式。

(三)旅游消费的合理化

旅游消费的合理化,是指旅游消费从不合理状态向合理状态的渐进过程。在人们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一定时,旅游消费合理化既要同旅游业和其它相关经济部门发展水平相适应,也要体现旅游消费的经济性、文化性、精神享受性等特点,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

1、旅游消费水平逐渐上升

2、旅游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旅游消费环境良性发展

3、旅游消费市场供求平衡

三、旅游消费效果的衡量

(一)旅游消费效果的概念

旅游消费效果从狭义角度看,它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即旅游消费“投入”与旅游消费“产出”的比例关系。从广义角度看,旅游经济者对旅游产品的生产及供给也是一种消费,因而旅游消费效果就是旅游经营者“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二)旅游消费效果的划分

旅游消费效果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具体划分为:

1、宏观旅游消费效果和微观旅游消费效果。

2、直接旅游消费效果和间接旅游消费效果。

3、当前旅游消费效果和长远旅游消费效果。

(三)旅游者消费效果的衡量

1、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效用

旅游消费效用是指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中所得到的需求满足程度,是对旅游消费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进行消费时会获得不同的旅游消费满足,以此可以作为衡量消费效果的标准之一。

2、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预算

由于人们收入有限,因此旅游者在消费时要进行消费预算,以有限的旅游消费支出获得最大的旅游消费满足。因而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预算也是衡量旅游者消费效果的一个方面。

3、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效果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效果反映为旅游者消费的最大满足。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心理感受和主观愿望的最大相符程度。

(四)旅游目的地消费效果的衡量

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而得到的旅游收入效果的衡量,可通过分析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支出来衡量,它是旅游供给方面的衡量,其衡量指标为:旅游消费总额、人均旅游消费额、旅游消费率和旅游消费构成。

四、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

   (一)旅游消费效果评价的原则

   1、旅游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一致性

   对同等价格的旅游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不仅应等同于国际上的旅游产品,而且要使旅游者得到与其支付的货币相应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即旅游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一致性。

   2、微观与宏观旅游消费效果的一致性。

   宏观旅游消费效果是以微观旅游消费效果为基础,而微观旅游效果则以宏观旅游消费效果为根据,但最终以微观旅游消费效果为主要依据,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微观旅游消费效果,这将有利于提高宏观旅游消费效果,即两者具有一致性。

    旅游消费的对象是生产成果,而生产的经济成果直接影响消费效果,因此,在考察旅游消费效果时要兼顾旅游生产消费资料的经济成果,而同时旅游消费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也要对旅游消费效果进行社会影响的效果评价,即体现旅游消费效果与生产,社会效果的一致性。

由于旅游消费既有短期消费效果,又有长期消费效果,因而要坚持短期与长期旅游消费效果的一致性来评价旅游消费效果。

   (二)旅游消费效果评价的方法

 根据旅游消费效果评价的原则和要求,它的评价是通过对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满意程度及旅游消费支出的综合性评价,其方法如下:

旅游消费统计分析法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旅游消费支出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作出评价的方法,通常对旅游消费总支出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第七章 旅游收入与分配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收入的概念、分类和指标,旅游收入的形成

和分配过程,并通过对旅游收入的分配作用的分析,了解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一、旅游收入的概念及分类

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旅游产品所得到的全部货币收入的总和。

1、旅游收入反映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

旅游收入作为已售旅游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体现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一方面反映了旅游产业部门和企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价值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旅游收入的增长不仅对旅游企业的积累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国民经济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旅游收入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

旅游企业是直接生产和经营旅游产品的基本单位,因而旅游收入的多少直接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

3、旅游收入体现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发展旅游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同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国际经济、文化、技术交流,满足国内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因此,旅游收入也体现着旅游业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大小,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1、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按照旅游收入的来源,可划分为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通过经营国际旅游业务,向国际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所取得的外国货币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通过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向国内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而取得的本国货币收入。在分析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时,应注意旅游收入计算上的差别和旅游收入计算货币的差别。

2、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

按照旅游需求弹性,可划分为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基本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交通、食宿、游览景点等旅游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和。非基本旅游收入,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相关部门和企业,通过向旅游者提供医疗、电讯、购物、美容、银行、保险、娱乐等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称。二者在旅游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的大小,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3、商品性旅游收入和劳务性旅游收入

按照旅游收入的构成,可划分为商品性旅游收入和劳务性旅游收入。商品性旅游收入是指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物质形态的旅游产品而得到的收入。劳务性旅游收入是指旅游者提供各种劳务性旅游服务而获得的收入。

(三)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收入的高低。

在旅游接待人数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水平是决定旅游收入增减变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接待旅游者人数、旅游者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长短对旅游收入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

旅游产品价格也是影响旅游收入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收入等于旅游产品价格与旅游产品数量(即旅游者人数)的乘积,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外汇汇率是各国不同货币之间的相互比价。外汇汇率的变化对旅游收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旅游业涉及若干直接旅游部门及相关部门,导致在旅游统计上常会出现遗漏或重复统计现象,而使统计的旅游收入不能完全如实地反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实际所获得的旅游收入。

二、旅游收入指标及计算

(一)旅游收入总量指标及计算

旅游收入指标是用货币单位计算和表示的、反映旅游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的价值指标。它反映了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和劳动消耗补偿的状况,也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和旅游企业掌握和分析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1、国际旅游收入指标及计算

国际旅游收入的计算是先通过对外国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得到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停留时间,再按以下公式计算旅游外汇收入。Rf=N·E·TRf旅游外汇收入,N外国旅游者人次数,E外国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T外国旅游者停留时间)

2、国内旅游收入指标及计算

国内旅游收入指标的计算公式方法与国际旅游收入的计算基本相同,即以国内旅游者人次、国内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停留时间,并参照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旅游总收入指标及计算

   旅游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国内外旅游者出售旅游产品和相关服务所获得的,以本国货币计算的国际国内旅游收入的总和。一般分为人均旅游外汇收入、国内人均旅游花费和人均旅游收入指标。

(二)旅游收入平均指标及计算

1、人均旅游外汇收入及计算

人均旅游外汇收入指标是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平均每接待一个外国旅游者所获得的旅游外汇收入额。其计算是用一定时期内该国家或地区旅游外汇收入总额与其接待的外国旅游者人次相除而得,也可用外国旅游者人均每天旅游消费支出与平均停留时间相乘而得。

2、国内人均旅游花费及计算

国内人均旅游花费,是一定时期内国内每个旅游者出游的平均花费,其计算方法既可用国内旅游总花费与国内旅游者出游人次相除而得,也可用国内旅游者人均每天旅游花费和平均出游天数相乘而得。

3、人均旅游收入及计算

人均旅游收入是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平均接待每一个国内外旅游者所获得的旅游收入额,它既可用旅游总收入与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次相除而得,也可用人均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人均旅游花费进行加权计算而得。

(三)旅游收入比率指标及计算

旅游收入比率指标是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计算来反映旅游业发展及增长的状况、水平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旅游收入增长率及计算

旅游收入增长率是指不同时期旅游收入(或外汇收入)相互比较的比率,其反映了旅游收入在不同时期的增长水平。其三种表示方法分别为:定基收入增长率、环比收入增长率和平均收入增长率。

旅游换汇率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国际旅游者提供单位本国货币旅游产品所能获取外国货币的数量比例。旅游换汇率指标反映了旅游外汇收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收支平衡作用的大小,又是反映该国旅游创汇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旅游创汇率是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经营国际旅游业务所取得的全部外汇收入扣除了旅游业经营中必要的外汇支出后的余额,并与全部旅游外汇收入相除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旅游创汇率。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外汇支出。

(一)国民收入循环与分配

旅游收入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因而要分析旅游收入的分配。

假定简单经济活动中只有家庭、企业两个部门和产品、要素两个市场。在简单经济运行中,要素收入即国民收就等于消费支出,而国民产出就等于要素成本即要素支付,整国民收入完成了循环和分配,并实现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平衡。

家庭收入一部分通过金融市场储蓄,而金融市场则把储蓄转化为贷款提供给企业部门,企业部门用贷款购买投资品。在金融市场的中介作用下,家庭部门因储蓄而发生的漏出,又通过企业部门的投资而得到注入,从而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循环和分配,保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平衡。

在现实经济中,除了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外,还有政府部门和外国部门参与国民收入的循环和分配。

(二)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国民收入循环与分配类似,是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两个过程进行和完成的。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直接经营旅游业务的旅游部门和企业内部进行的。

1、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取得旅游收入后,首先应该在直接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业中进行分配。这些企业包括: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企业、餐饮企业、旅游景点、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商店等。旅游收入初次分配的内容是旅游营业收入中扣除当年旅游产品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旅游净收入。旅游净收入就是旅游从业人员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其在初次分配中可分解为职工工资、企业利润及政府税收。

2、包价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旅行社在包价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中的特殊作用使得包价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具有特殊的分配形式。包价旅游收入首先表现为组团旅行社的营业总收入,在扣除了旅行社的经营费用和应得利润后,旅行社根据其它各旅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预定的收费标准、所签定的经济合同中列定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和其它有关规定,将旅游收入分配给有关的旅游部门和企业。

(三)旅游收入的再分配

旅游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旅游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旅游业外部进一步分配的过程。

1、旅游收入再分配的内容

旅游收入再分配的内容是指旅游企业、旅游行业职工及旅游目的地政府用初次分配得到旅游收入进行消费或投资,从而形成旅游收入在整个旅游目的地社会中进行再分配。其具体分为三方面:旅游企业收入的再分配、旅游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再分配和政府税收收入的再分配。

2、旅游收入再分配的流向

上缴政府的各类税金又通过其它财政支出方式来实现旅游收入的再分配,支付给旅游从业人员个人的报酬流向社会经济中各相关部门和企业,企业自留部分为公积金和公益金两部分,还有一部分流向其它部门。

二、旅游收入分配的作用

(一)旅游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1、旅游收入分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为扩大劳动就业提供良好条件。

2、旅游收入分配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收入分配过程中其用于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比例会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乘数效应而使国民收入总量增加。

3、旅游收入分配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旅游收入分配还直接影响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旅游收入乘数效应

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其它经济量发生相应的多次连续性变化,这种多次连续性变化所产生的最终总效应就称为乘数效应。

1、旅游收入乘数的概念

旅游收入乘数,是指通过旅游者的花费而对某一地区旅游收入的注入,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和经济影响,亦称为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旅游收入乘数是衡量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定量指标。

2、旅游收入乘数的计算

旅游收入乘数效应大小,可通过计算旅游收入乘数来判定。其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

:旅游乘数,MPC:边际消费倾向 MPS:边际储畜倾向。

MPM:边际进口物资倾向。

旅游收入漏出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部门和企业,把旅游收入用于购买进口商品和劳务,在国外进行旅游宣传,支付国外贷款利息等原因而导致的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

3、旅游收入漏出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一是经营国际旅游业务须从国外进口某些设备、原料等;二是引进外资每年必须还本付息;三是用外汇支付外方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四是支付海外代理商的佣金等;五是支付海外促销费用等。

4、旅游收入漏出的控制

可通过发展进口替代产品、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加强旅游外汇的管理等措施来减少和避免旅游收入及外汇漏出。

第八章 旅游投资与决策

旅游投资是发展旅游经济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业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旅游投资与决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以及旅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掌握投资项目方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一、旅游投资决策的概念

   旅游投资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政府或旅游企业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把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某一旅游项目的建设,获取比投入资金数量更多的产出,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投资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旅游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存优秀传统文化,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投资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市场需求,组合旅游产品进行销售,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旅游产品包括食、住、行、购、娱等多方面,因而旅游投资内容主要有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方面。

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和旅游产业的特点,按照对旅游项目的开发程序和 建设情况,可将旅游投资形式分为新建旅游项目、改造旅游项目和维护旅游项目等。

(二)旅游投资决策与分类

旅游投资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旅游投资目标,面对有关旅游投资项目在资金投入上的多个方案比较中,选择和确定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可进行不同分类。

1、按旅游投资目的分类

一般可把旅游投资决策分为企业性投资决策和政府性投资决策两种类型。

2、按旅游决策条件分类

一般可把旅游投资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三)旅游投资决策中的基本概念

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情况下,资金所有者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而把资金存入银行,并按存入资金时间的长短而获得的利息报酬。其计算方法主要有:单利计算法、复利计算法和年金计算法。

是指任何一项旅游投资项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数量。每年现金流入量超过现金流出量的净值,就是净现金流量。

又称为择一成本,是指对一项旅游投资项目若同时具有多个投资方案时,将资金投入到其中一个方案,而放弃其它方案可能丧失的收益。

是指一项旅游投资所取得的结果和原期望结果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即为投资风险。

二、旅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可行性研究就是对拟建设的旅游投资项目,在未来完成投产后能否带来经营上和经济上的利益而对旅游市场和发展前景所进行的研究,以此确定旅游投资项目在技术上、开发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1、可行性研究是旅游投资项目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

2、可行性研究是评估旅游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

3、可行性研究为筹集旅游投资项目资金提供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研究人员须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项目投资者的具体要求,合理地确定旅游投资规划,进行项目开发设计,以及编制财务计划等。

研究报告依据必须充分、论证过程必须全面,并有明确结论和建议,为投资决策者提供充分依据,以便进行投资方案选择。

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使所得数据和结果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地对项目作出可行或不可行以及修改的建议和方案,以提供投资者选择。

(三)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旅游市场需求调查和预测

即调查旅游者的消费特点、预测市场需求变化和趋势,从而确定投资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质量、规格及相应的服务方式和水平等。

2、旅游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

对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当地和邻近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合适的选址方案。

3、旅游投资项目工程方案研究

即研究项目的工程安排、进展速度、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要求、目标及设施布局、设备的选型等技术经济指标等,以确定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规格和要求。

4、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

研究原材料、动力、燃料等供应渠道、价格、使用情况和维修条件等。

5、劳动力的需求和供应

研究劳动力使用、来源、培训计划及人员组织结构等方案。

研究资金需要量、来源结构、筹措方案及资金成本等。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研究旅游投资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和社区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一)可行性研究的类型

从旅游投资项目的实际出发,按照现行基本建设的要求,旅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可分为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三种。

(一)旅游投资项目宏观评价

通常用一些代数性的数量指标来对旅游投资项目进行宏观评价。

(三)旅游投资风险的评价

 旅游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评价旅游投资风险大小时,可以用投资风险率指标。

期望利润是指旅游投资方案最可能实现的利润值。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是各种可能实现的利润与期望利润之间离差的平方根。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与期望利润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3、风险价值的计算与衡量

投资风险率是指标准离差率与风险价值系数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三)旅游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

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某项旅游投资所需的时间(年数),通过投资回收期,来判断旅游投资项目是否可能。计算公式为:

NCF为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

净现值是指某项投资方案未来预期总收益现值减去总投资现值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Pt为投资项目在未来t年内的收益量(各年收益不等)i为资金成本率。

内部投资回收率是指旅游投资方案的未来预期净收益与投资总额之差等于零时的贴现率。计算公式为:

利润指数法是用单位投资所获得的净现金收益同投资费用进行比较,而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果的方法。

}

1947年,德国人Hkaiser首次提出了有关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概念,并提出检出限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一样,也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测试性能的重要指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75年正式推行使用检出限的概念及相应估算方法,于1998年又发表了《分析术语纲要》对检出限检出,检出限的定义为:某特定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公式表示为: 

欧盟《执行关于分析方法运行和结果解释的欧盟委员会指令》(/EC)的最新检测限的概念CCα和CCβ检测限(>>α)是指大于等于此浓度限,将以α误差概率得出阳性结论。检测能力(CCβ)是指样品中物质以β误差概率能被检测、鉴别和/或定量的最小含量。对于未建立容许限的物质,检测能力是以1-β可信度能被检测出来的最低浓度。如果容许限已经建立,检测能力就是以1-β可信度能被检测到的容许限浓度。

二、检出限的分类与计算

1.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分类

即相对于背景,仪器检测的可靠最小信号。通常用信噪比(S/N) 表示,当(S/N)≥3时,定义为仪器检出限。

即某方法可检测的最小浓度。通常用外推法可以求得。即,在低浓度范围内选三个浓度(C1、C2、C3) ,对每一浓度水平分别重复测定,求出各浓度水平的标准偏差 S1、S2、S3,用线性回归法做出拟合曲线,延长该线与纵坐标相交于S0(浓度为零时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3S0则定义为方法检出限。

指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的最小含量。它定义为三倍空白标准偏差,即,3σ空白(或3S空白)。 

国内有研究人员刘菁和冉敬等也把检出限分类为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样品检出限。田强兵将检出限分为了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仪器的测定下限和方法的测定下限。

仪器检出限是指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当仪器处于稳定状态时,仪器本身存在着的噪音引起测量读数的漂移和波动。仪器检出限的水平可对同类仪器之间的信噪比、检测灵敏度、信号与噪音相区别的界限及分析方法进行测量所能达到的最低限度等方面提供依据。仪器的检出限的物理含义为:在一定的置信范围内能与仪器噪音相区别的最小检测信号对应的待测物质的量。通过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溶液12份进行测量,可用下式计算:

方法的检出限是指一个给定的分析方法在特定条件下能以合理的置信水平检出被测物的最小浓度,它是表征分析方法的最主要的参数之一。分析方法随机误差的大小不但与仪器噪声有关,而且决定了方法全过程所带来的误差总和,与样品性质、预处理过程都有关系。为了能反映分析方法在整个分析处理过程的误差,可采用已知结果的标准物质或样品按照分析步骤进行测量,通过分析12份已知结果的实际样品来计算方法的检出限,计算公式如下:

即单个样品的检出限,指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的最小含量。故只有当空白含量为零时,样品检出限才等于方法检出限。一方面空白含量往往不为零,由于空白含量及其波动的存在,尽管方法检出限通过外推法可能求得很低的浓度( 或含量),实际上样品检出限可能要比方法检出限大得多;另一方面分析方法检出限采用的是一系列标准物质,基体各不相同,因此只能是一类型样品的平均检出限,并非严格适用于单个样品。对于单个样品确定检出限,必须固定样品基体,即,样品检出限的确定应使用样品本身,采取标准加入法作出和方法检出限类似的曲线,使用外推法进行计算。

正因为如此,在实际使用中,样品检出限要比方法检出限要有意义得多。当被测样品种类变化或测定所用试剂和环境变化时,即使使用同一分析方法,样品检出限可能相差很大。在痕量分析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白值的大小及空白值的波动情况。设Wt代表被测样品的总值,Wb代表空白值,则被测组分的含量( Wt-Wb)与检测可靠性的关系如表1所示(表中“σ空白”为测定分析空白时的标准偏差)。

(4)仪器的测定下限和方法的测定下限

检出限只能粗略的表征体系性能,仅是一种定性的判断依据,通常不能用于真实分析。测定下限则是痕量或微量分析定量测定的特征指标。仪器的测定下限表示仪器进行定量分析时所能达到的最低界限,是指在高置信度下测定物质的最低浓度或量,其计算公式同式(2)只是一般取K=6,即DD=。在高置信度下,用特定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测定的待测物质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分析方法的测定下限。 

三、空白对检出限的影响

在分析化学中,空白值可分为试剂空白、接近空白与真实空白。真实空白是完全不含待测物质,其它组分与待测样品完全相同的一种分析样品,且按照待测样品的全部分析程序,测定空白试样。但在实际分析中,许多分析工作者使用试剂空白或接近空白,试剂空白:按照真实空白的加入顺序和操作方法混合本实验所需的全部试剂。接近空白: 在试剂空白中加入检出限2倍或3倍的待测物质。由此可见,真实空白的基体较复杂,所以它的值高于试剂空白和接近空白。在分析中应尽量使用真实空白,它更体现了体系的特征。

当以检出限作为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比较标准时,应约定统一的检出限计算方法。随着实验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痕量分析逐步成为实验室最主要的工作。针对痕量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基本应用理论的研究也愈发重要。因此,为适应检验测试工作实际需要,应当对检出限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统一,从而不断促进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

}

很多公司都会投放非常庞大的费用在APP的渠道推广上,在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在应用市场进行付费投放,或者拓展一些异业合作以量换量。那么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渠道的量比较优质,如何用最少的钱带来最优质的量,通过不断的调整资源分配优化渠道构成使得渠道投放的ROI效率最大化呢?你的渠道评估体系可以给你最终的答案。下面我会以电商产品为例,聊聊渠道流量的一个很简单易理解的评估思路。

一、确定评价体系构成因素

电商产品要促进用户转化、提升成单量,主要存在三个阶段,即流量、互动和交易:流量阶段要获取客户,互动阶段是用户在app内的一些行为互动操作,交易阶段为下单进行转化和收益。以上三个阶段构成了电商产品的转化漏斗,促成用户转化。显然通过渠道获取高质量用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判定某个渠道带来的用户是具有高转化意愿、高价值用户呢?我们来梳理下指标。我们可能会想到渠道带来的用户量,即渠道用户规模。而如果这些用户进到页面,看了一眼就跳出,此为互动意愿低。或者虽然有互动行为,浏览记录等,但没有购买,此为转化率低。或者虽然用户有购买,但是金额非常少,此为收益低。那么即使这个渠道带来非常大规模的用户量,对我们的核心收益也是意义甚小的,流量价值微乎其微。因此,对一个电商产品的流量渠道价值的评价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即用户规模、用户互动行为、用户转化和用户收益。

,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85591.htm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