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21世纪中国女权的发展历史是女权社会?

自打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人权就登上了历史舞台,要求人人平等,不再有尊卑贵贱之分,这一过程持续到现代已经细化到反对种族歧视,反对男尊女卑。
就现在的中国由于建设了良好的法律体制和道德,并不存在什么突出的种族矛盾,除了阶级矛盾外,女权的完善则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呼声。
女权是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社会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拳发展至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就我个人认为,是女权的尺度,衡量标准或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因性别生理差异,在事情上的确很难达成让人人满意的绝对平等。
当今社会女性在某些方面确实是会受到不公待遇。
例如:假如女性生孩子的情况下,需要有一定的产假,月子假,而这对时间就是金钱资本家而言是不愿接受的,因此有部分老板不愿顾新婚未产的女性,而男性则没有这个困扰。
这对女性而言就是权力上的丧失,而对资本家而言只是普通的矛盾罢了,我选谁用谁是我的权利
在沙特阿拉伯,结婚时女方无须支付任何费用,男方则需对女方支付一万美元现金,还需要提供珠宝首饰,支付婚礼、蜜月,房屋费用。
女性在职场中享有男性没有的生育养育假期,男女薪资基本保持一致。
女性可以不用工作,丈夫则需要承担生活开支,还需要雇佣女佣和司机。
女性在很多方面拥有男性不能享受的权利。
女性是不是在沙特阿拉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沙特阿拉伯其实在世界性别平权排行榜常年霸占倒数。
女性的特权其实是因为沙特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女性则被看作弱势群体。
明白吗?弱!势!群!体!
你以为这是尊重吗?男性只是把女性当作弱者保护起来,本质上跟家养的宠物没什么两样。
女性独自上街是不被允许的,还被要求出门身披黑袍。
所以说,女权究竟只是简单地被当成弱势群体保护起来?还是平起平坐,让女性尽量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承担相同的义务?
由此延伸出的一个细化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的“中华田园女拳”
指一些女性借着女权宣扬男女平等的幌子,认为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实则过分强调女性权利,认为男性没有好人,宣扬女性拥有特权的风气。
“女拳”是女权主义者中的一部分极端群体,并不能体现真正的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这事为什么只能让男性做,我们女性也能胜任
女拳:这事是男生的事,凭什么让我们女生来做

平等是自由主义发展至今很正常的事,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打拳师傅”

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二则是在本土历史中对女性压迫已久的一种过度补偿行为。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病根

很多男性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她是个女孩子,你要让着她”

这本是一种对女性的体谅尊重,也恰好是一种美德。

然而当这种“情分”变为了“本分”,事情也就变了味。

男生让着女生是应该的,被让了没有感恩,没有感谢,只有理所应当。

而不然就是畜生,人渣。

在我们所生长的这片土地上,长期对女性的压迫,让女性成为男性的所有品,这种不平等演化到现在就会反制。

就跟穷了半辈子的人,突然有钱了,会大手大脚一样。

而这种之前的压迫,再加上现代社会因女性生理上的差异所造成的一些不平等,过度补偿进一步加强也就进化成了“女拳”

这未免不是一种悲哀,但话又说话来,这世上没有能让众人都满意的绝对平等。

所以说,女拳最大的挑战,不是需要发起人,也不是需要基础群众,而是女权所要求的平等到底是什么?目标到底是什么?衡量平等的标准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难的命题,假如女权过大,则会导致男性不服,进而出现“男拳”,恶性循环。

让这一切停止,找到男女共赢的标准才是我们当代人该考虑的。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有什么指点的地方,也请在评论区留下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要:“Feminism”传入中国后的译名发生了一系列演变与衍生,其中包括有意或无意的曲解。从20世纪初至今,大致历经诞生期、争论期、新变期三个阶段,涉及“女权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污名化概念“田园女权”等译名竞争,是学界和民间性别问题论辩的焦点与疑点。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妇女杂志、妇女学译介著作、社交媒体上的女权话题,“女性主义”一词的流变脉络逐渐清晰,它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轨迹被揭示,而女性被动或主动的历史姿态也借由多元译名显现出来。从译介研究和传播研究的角度解读女权关键词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名词背后的现实意义,追溯中国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译介;女权污名化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美当代女作家小说中渐变的身体话语所传递的女性主义诉求(1980—2000)”(SWU1909546)

[32]  杜云飞.大传媒时代下的无缰野马——“中华田园女权”解读[J].创作评谭,2017(3):30-33.

[33]  杨雨柯.激进的女权标签——女权主义如何在媒介平台被污名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S1):94-109.

[34]  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M].王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3.

}

这社会,都想要权,男的要男权,女的要女权,但是权力对应的责任大家都厌烦,对权力没有制约

看来人们不管男女,还是崇拜权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女权的发展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