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即使是左撇子还会用右手搬椅子?

题主既然是b站中人,那么想必很熟悉一个说法:DSSQ——不熟悉这个词的,大概也不能叫b站中人了吧(笑)如果有各位不熟悉什么叫DSSQ的,这个本来是b站鬼畜区用来吐槽观众审美偏差的一个词,也就是“大势所趋”。(几百年没看分区,原来鬼畜区都单独列出来了,以及知乎上竟然有问这个的,吓得我从椅子上翻下去了:

词语的“误用”——当然,这个加引号的“误用”有着很明显的成王败寇的涵义——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势所趋;共时语言学对此无能为力,而历史语言学里无数次记载了这样的变化。这里的“误用”,不仅仅包括含义上的变迁,也包括了读音乃至句法性质的更改。而说是成王败寇,是因为如果这样的“误用”是由权威发起的、或者最后占了主流,就变成了正常的用法;如果“误用”始终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那就永远都是“误用”。“鲁迅用的是通假,你用的就是错别字”,这是同样的道理。

结构与读音、含义与原生“典故”相分离的情况,在历史上各种语言里都屡见不鲜,汉语里自然也多的是。“呆板”的变音、“底”作为属格标记的消失(被归并到了“的”里)、“空穴来风”的转义,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耳熟能详。至于外来词的含义变化(对应题主所说的NTR的含义变化),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汉语的例子不说了,举个遥远点的例子,英语里的“刺客”一词assassin,是一个至少传了两手的词,从阿拉伯语传到罗曼语族诸语言(包括拉丁语),然后再传入英语,而这个词在阿拉伯语里的含义本来是“抽大麻的人”。(当然,这两个含义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据说是因为阿萨辛派在刺杀前是需要抽点大麻high起来的——否则就没有什么“信仰之跃”了。)

以当前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描述性风格来看,我们没有必要也完全没有可能限制住词义和语音,让它们永远不脱离诞生那一刻的面貌。语言是流动发展的,所以prescriptivism是永远不可能有市场的,一切“用错”的机缘巧合,都可能是语言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想这点回答区里很多人都想到了——

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如果你只想到这一点,那就太浅了。

“一切语言是为了交流”,这话从大面来上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语言和交流毕竟是两码事。就结构主义的角度而言,语言的基础在于其结构上的特征、容许的规则和限制的规则;而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体内共享的言语体系(大概对应索绪尔的parole),如果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言语系统,即使我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也可能完全无法交流。“黑话”之所以为“黑话”、“春点”和“切口”之所以神秘,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和标准汉语有所区别,而是因为它们是独立于平民百姓日常用语的言语体系,就算你掌握了标准汉语的结构,普通话乃至北京话说得一溜,该不明白“合字,你把,色堂果儿嗨闪嗨福”是什么意思,你还是不明白。(本句来源于

这种共同体内共享的言语体系,不仅是交流的基础,更是一种身份的建构工具;当我们构建社会身份的时候,言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这套言语体系在共同体内共享,所以如果你懂它的意思、能够熟练应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就有可能可以被认为是共同体里的一分子;如果你不懂它,就只能被共同体内部的成员排除在这个共同体之外。有趣的是,身份的建构并不是说“我说我是那就是了”,而是必须要靠符合公认习惯的特定言语表达来获得其他人的认可才有建立的可能性。我就算说一百次“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大家也不可能认为我是乡下人,而只要我说一次“唉,玄不救非”,估计就会有人心领神会地接上“氪不改命”。也就是说,要想混圈子,就先要知道这个圈子里习惯怎么说话;一旦和圈子的主要习惯有悖逆,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装的。

有关言语体系和身份建构的研究,可以参考这篇:

。就大型的语言变体来说,AAVE(African American Venarcular English,政治不正确一点叫黑人英语)、魁北克法语,都是典型的身份建构的工具;留学生的code-switching有些时候也可以被当成身份建构工具的一种;而就一个统一语言体系内部来说,行业语言(包括academic English)、团体黑话、in-joke/引用台词、那些“你不说你就out了”的流行语,也可以被看成身份建构的言语体系,只有了解这些才能被相关的人士认可。

所以,“一切语言是为了交流”其实并不是一句完全妥当的表述;更妥当的话,应该说,“一切语言是为了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共同体外的人我管你干嘛”

题主所说的ACG黑话,显然是小圈子黑话切口的一种,也自然是一种用来建构身份、协助划分共同体范围的言语体系。更典型的是,所谓的“ACG黑话”,是依托在众多作品、典故、源语言基础上的,这样的特点给了共同体成员一种深刻的印象:你不仅要知道话该怎么说,还得完全理解话背后的典故是怎么回事;我们只接受有着充足common ground的人作为成员,不了解典故的人就算会说话也没用。这样的特征就让“误用”变得非常恼人(更确切一点,offensive),因为如果一个人足够了解典故的话,他是不可能用错这个词的,凡是误用词语的人,不仅要被排除在共同体之外,还都可以被简单粗暴地划分到一个特定的名叫“不懂装懂”的范围里。比如说弹幕,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密集的子弹”,ACG圈里的人大多都会知道“左舷弹幕太薄了”的典故,如果有人念成“弹奏”的“弹”,一个圈内人就可以立刻知道说错的人不仅不会念被共同体习惯认可的读音,而且也肯定不知道“左舷弹幕”的典故,所以这个人“是假的!是特技!”大多数人,不管混不混共同体,比起“不知道”来说都更讨厌“不懂装懂”,而共同体内部成员对于遵循言语习惯一事更加敏感,毕竟他们依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身份,所以对于这种破坏了共同体内部习惯的不懂装懂的人,成员们的态度非常不爽,乃至于“愤慨”、“残暴”,都是说得通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非规范性的共同体的黑话里,并不存在传统的prescriptivism所说的“正确”、“规范”的定义,因为大多数松散的小圈子性质的共同体缺乏一个可以定义“正确”与“规范”的官方组织。标准语当然可以有规范与否,我们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有人教社的语文书。但是小圈子共同体的黑话并不存在类似于教程的东西,融入共同体、习得言语表达的过程完全不是靠教材,而是靠语音句法语义推测(这二者的区别近似相当于SLA里的explicit learning,说来就话长了)。因此,用来代替“正确”和“规范”的,就是我之前一直在用的“公认的习惯”,共同体的成员是靠着习惯代代相传来维护内部言语体系的稳定的;在共同体内部的言语体系里,我们无法说对和错,却可以说“是否符合习惯”。K岛维基、萌娘百科等,实际上就是“习惯的记录”,虽然没有官方地位,但是受到共同体内部习惯的认可,自然可以作为参考。

当然,习惯的传递并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渠道,传输过程中总会有噪音,有编码和解码的偏差,如果大家玩过传话游戏就应该很容易理解这点(妈蛋要是真严肃地引入信息论我觉得这个回答字数会翻倍……)。这点在语义的发展上尤为明显:望文生义、含义泛化,都是噪音和解释偏差造成的结果,不仅在ACG黑话里如此,在其他大大小小、有规范的没有规范的共同体言语体系里都是如此。因此,就算是我们严格控制每一代习惯的传递,过了那么几代以后,会发现语义的偏转还是不受控制地出现了。有些时候,共同体的习惯也随着语义偏转一起变化,比如当前对于“吐槽”、“同人”的用法;而还有一些时候,共同体的习惯还是在明显拒绝着这些超出习惯的偏转,那就是我们现在嘶吼着想让“小学生”们改过来的那些词了。当然,如果共同体习惯用语的词汇开始离开共同体、进入一个大环境里自由发展的话,之后出现的偏转更是连你哭着喊着去拦都没有用。

——于是这又回到了我一开头说的:不管是从共同体内部来看,还是从小型共同体到公域的角度来看,“误用”都是大势所趋。而DSSQ IS GOD,我们无法阻挡。

那么最后说到题主在问题描述最后提出的问题:

一些有影响力的ACG媒体是否应该规范这些黑话的用法,还是任由其发展呢?作为个人,又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之前我也说了,大多数松散的小圈子性质的共同体缺乏一个可以定义“正确”与“规范”的官方组织;有影响力的ACG媒体再怎么有影响力,也不可能突然跃升为“规则的制定者”——且不说prescriptivism有没有市场,你觉得他们真要制定规则的话,会有人当回事么?无论是从共同体内的生态,还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他们只可能是“习惯的遵循者”;如果需要起到任何作用的话,也只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把一些想熟悉言语体系的入门者带入公认的习惯范围内。当然啦,现在国内ACG媒体良莠不齐,还有一些共同体之外的媒体想参(chan)与(huo)报导,这里面有一些真是能指望他们自己遵循规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还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如果真正要说起到什么作用的话,可能萌娘百科这些“习惯的记录者”会更有意义一些: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那可是词源历史的一手材料啊。

至于个人的话,本来这就是个人的选择,你再怎么问我们也没办法替你做决定。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我混迹各个小型共同体的经历里,我一共见到过三大类态度,取决于各人的善意程度。第一种态度就是按照自己熟悉的习惯去纠正不符合习惯的人,并且告诉他这是这个共同体内的习惯,所谓“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共同体、快速建构起在共同体内部的身份”;第二种态度则是“天又没塌下来,管我鸟事”,他们写他们的,你去按照你自己的习惯用,屏蔽也好,关弹幕也好,锻炼视而不见的能力也好,自吃一杯,不问他们的废与兴。

不过啊,我倒是更喜欢用第三种:你当然可以有不遵循共同体内部习惯的自由,那就别嫌我有看你不顺眼的权利了呗——你把群体里重要的言语体系都不当回事,那我骂骂你傻逼你还不愿意了?贼又能吃肉又不挨打,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儿啊?

所以说,还是别学我这样了,太不友善……

p.s.这篇回答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是作为共同体交流基础的言语体系的表现;谁能数清楚我里面一共用了多少个梗?

p.s.2.因为前期准备不足出了几个错误,回复区可以观测到共同体内部人士因为词语误用而感到冒犯的案例,对不起窝错了(。

p.s.3.其实ACG的黑话都是简单的,我以前在的一个小型共同体里,聊天的模式是这样的:“昨儿下桥党本来打算14d的,可惜被捆绑物看穿了,说如果我要敢拿一点羊毛就报告给bkkl让他们关我小黑屋,我他喵的真是日了跨越了”……欢迎来猜这到底是基于什么组建的共同体。

}

热播大剧《对手》收官了。

郭京飞、谭卓饰演一对间谍夫妇,面对一地鸡毛的中年危机,以及国家安全局步步紧逼。

他们间谍事业一片茫然。

终于等来了接头人林彧(yu),却发现他是来要命的。

剧中的国安人员视林彧为眼中钉,间谍夫妇仇恨林彧,剧外的观众大说林彧。

连宁理自己都委屈的表示:

“都是当间谍的,人家李唐和丁美兮为什么这么招人同情,一到我这儿,恨透了林彧了。”

还不是因为演技太好了!

宁理饰演的林彧是一名自私到毫无底线的间谍头目——代号鲇鱼,也是全剧最瞩目的反派人物。

每一位观众几乎都在痛说林彧,不仅希望国安战士抓捕到林彧,还时时刻刻盼望着林彧的下线——希望丁美兮、李唐反杀他。

年轻时的林彧与丁美兮是恩爱情侣,但在丁美兮怀孕后一走了之、杳无音信。

多年后重逢,明知李小满是亲生女儿,依然狠心下毒以此牵制李唐、丁美兮夫妇。

在感受到丁美兮有叛逃嫌疑时。

他狠下心亲手布下杀局,以“任务”的名义让丁美兮甘愿赴死。

为了转移国安人员的目标,设局让阿良成为自己的替死鬼。

林彧不止对其他人狠,对自己更狠。

为了消除自己的明显生理特征,他直接上手,用烟头将耳后的疙瘩烫掉。

为了改变自己的“左撇子”习惯,用电击来培养右手行为习惯。

那种对电击的纠结、恐惧,四肢酸软、急促呼吸,都被宁理演绎的淋漓尽致。

得知任务目标快要收入囊中时,林彧表面上不动声色,直起身子深吸了一口气。

却把一种“陡然放松”的心态微妙地展示出来。

与李唐诉苦时,紧皱眉头、略显束手无措,再长叹一口气,一个处处为下属着想的老大哥形象便立住了。

当丁美兮赶赴“死局”之后,林彧的一滴眼泪,霎时便为冷面间谍增加了感性的一面。

在与李唐的最终“斗争”时,面对李唐的威胁,淡然一笑,尽显林彧阴险狡诈、掌握全局的自信心。

哪怕是同一句台词,宁理都能将逐渐递进的情绪表现的分毫不差。

宁理,不管是在与郭京飞、谭卓对戏中,还是在林彧个人戏中,都能将观众的目光牢牢锁住。

对于宁理的演技水平,有个词语很适合:灵魂派演技。

宁理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而是他就是那个角色。

从《无证之罪》中的李丰田,到《沉默的真相》中的张超,再到《扫黑风暴》中的马帅······

宁理的戏份可能不是最多的,但一定是最“抓人”的;角色可能不大,但一上场就是绝对的“主角”。

《无罪之证》中,宁理饰演的李丰田直到第五集才正式登场:露面便是绝杀。

不知道的,还以为剧组真找了个杀人恶魔来演。

一言不合,他就拿起烟灰缸砸对方的头,脸上笑得那就一个尽兴。

动作机械而又冷漠,表情痛快而又变态,就问你怕不怕。

更不要提李丰田,一边啃鸡腿一边分尸的场景了。

人狠话不多,社会丰田哥。

“Toyota 李”直接跃升为“成年阴影”,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冯远征,并列“观众阴影”双帝。

在《扫黑风暴》中,宁理饰演的马帅出场仅有四集,但依然掀起了剧集高潮。

观众表示“下线太快,没看够”!

面对警察审讯,他直接掰断自己的小手指。

故意挑衅的眼神更是到位,不仅气疯了现场的警察,连观众都想冲进去打一顿。

在监狱中的最后场景,宁理更是以精湛的演技,完美呈现了马帅的猝然一死。

而在悬疑剧《沉默的真相》中,宁理饰演的张超游走在伪装的疯狂和真正的理智中。

在故事开端,宁理饰演的张超不得不伪装成“暴乱分子”和“杀人犯”。

通过焦虑的情绪、紧张的眼神引起地铁人员、警察的注意,让荧幕中的围观人群相信他是个暴徒。

但又不能演的过于投入。

否则,一旦荧幕外的观众认定他“暴徒”的身份,故事的想象空间就会被压缩。

后来,当张超在法庭上,以坚定的口吻说出“我从来都没有杀过人”时,观众差点就信了。

宁理用自己的演技,充分诠释了“只要演得好,角色无大小”这句至理名言。

在戏份不多的配角中,他会为了角色的完整度、延续性,向剧组索要两份剧本。

一份用于自己日常演戏所用,一份拆解开来,逐页贴在酒店的墙上。

宁理要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在现场时,其他角色都在做什么、说什么,以确保自己的角色不会“消失”。

用宁理的话来说:“自己休息挺好,但角色不能休息”。

因为出演的的反派角色过多,不少观众会调侃宁理为:进狱系大叔。

也因为角色大多是反派人物,也有不少人认为:宁理的角色是否过于同类化?

他从不抵触角色是否类似,也不关注角色是正派还是反派,只关心人物故事是否足够“有劲”。

面对问题也是信心满满的说:

“哪怕是再接一个高手,他仍然是不一样的一个高手。”

他饰演的反派虽然多,却各有特色。

出演《无证之罪》之前,宁理为了摸清楚李丰田的心理,观看了无数遍的“动物世界”,尽量让自己拥有李丰田的“动物思维”。

于是,剧中的李丰田,杀人就像杀鸡,手脏了就拿锦旗随手一擦。

也因为动物本能,李丰田杀完人后顶着满脸的鲜血走在马路上,也只当是寻常。

语言也是宁理“武装角色”的重要道具。

为了演好《无证之罪》中李丰田的角色,他苦练东北话,甚至将东北话细分到吉林口音、辽宁口音、黑龙江口音。

最后操着一口大碴子口音的李丰田,让观众一秒置身哈尔滨。

到了电影《爱情神话》中,宁理饰演的小皮匠说着熟练的上海话,一句吴侬软语的“coffee time”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谁能想到宁理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呢?

当然,为了更好的贴近生活,服装是宁理考虑的最基础元素。

在《无主之城》中,宁理饰演的反派职业是一名退休工程师。

这让宁理想到自己的父亲,恰好也是一位退休工程师。

为了更好的呈现角色,宁理直接上门找到父亲,将父亲日常生活中的穿着通通搬到了剧组。

《无证之罪》中,破袄子、乱头发,再加上糟胡子,妥妥的一名东北破落老爷们的形象。

除了考虑角色本身细节之外,他还会特意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审视自己。

“好的表演,是让观众参与其中,让观众自主去探索2+2等于4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答案。”

与荧幕中大多数狠厉、自私的反派角色不同,隐藏在角色背后的宁理,细腻、真诚且温暖,热爱并享受生活。

面对采访的宁理,用最温和的语言,讲解着最狠厉的角色。

他把自己的表演,当成芝士和草莓,目的是让观众陶醉其中。

在伦敦演出话剧的间歇,特意赶到乐队专辑《Abbey Road》的斑马线拍照打卡,与偶像来一场跨越时间的"相交”。

一个人的时候,宁理也会逛展览、划皮艇、爬山,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陪伴自己的两个小棉袄。

作为父亲,也会时不时的当一位“女儿奴”,向所有人炫耀一下女儿。

现在,宁理非常享受自己的状态:

有更多选择剧本的机会,也有感受生活的时间。

30年前,宁理毕业靠演技天赋成为一哥,从未跑过龙套,出道便是主角。

巅峰时期远走国外他乡。

阔别10余年,宁理错过国内影视剧黄金年代,成“无戏可拍”。

30年后,宁理再次用演技征服了观众,以用心演出了配角的精彩,从反派再次走向了大众。

演员就是医生,演好戏便是救死扶伤,不管“病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演员就是农民,演好戏便是辛勤耕作,观众才不管你是不是总种玉米。

只要用心演,观众一定会看到。

时间会证明,娱乐圈不会辜负一位磨炼演技的好演员,也不会放过只会抠图瞪眼的假演员。

}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时间为4月1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愚人节经典笑话相关内容。

  愚人节笑话1:愚人节厕所的故事!

  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真的……眼看一年一度的愚人节又将来到,你会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或是把这个故事和好友分享,又或是阴谋策划又一起悲剧呢?愚人节,我们和你同在…… 愚人节千万别上厕所,真的!再提醒一句,这不是演习,千万别上厕所!

  老枪傻不呵呵的直奔厕所而去,事毕,找厕纸,惊呆,空卷轴无纸。

  瞬间想明白原来今天是愚人节,老枪怒骂道,折腾人也不要找这里啊!正在急得挠头时,发现兜装手机,喜极而泣,这简直是最后一根救命草啊。

  于是电话同事一号,“吾在厕所,无纸,速来救急!”

  同事答:“今天愚人节,刚才就有人喊要厕纸救急的,怎么又有人?不可信!”话毕,挂机,痛骂中。

  电话同事二号,“吾在厕所,无纸,速来救急!”

  同事答:“今天愚人节,一概外出工作一概拒绝,不好意思!”话毕,挂机,痛苦中。

  电话同事三号,“我知道今天是愚人节,吾在厕所,无纸,速来救急,请相信我!”

  同事答:“你怎么可以模仿我,刚用这招骗一人,你怎么未经磋商就擅自使用?”话毕,挂机,无奈中。

  电话同事四号,拨号中……隔壁蹲厕响起一声,“朋友,别指望了,我在这里已经三小时,电话已经没电,至今未脱困!”

  愚人节笑话2:幸亏它帮忙

  有个男人上街买了一担米,一头重,一头轻,不好挑。他抓抓头皮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轻的一边放上一块大石头。他汗流泱背地把米挑到家,放下担子,长长嘘了一口气道:“今天幸亏有这块石头,不然简直没办法挑回来!”

  愚人节笑话3:前面也有雨

  有个男人在雨里慢慢行走。路上有人见了觉得奇怪,问他道:

  “雨下得这么大,你怎么不快点走?”

  他从从容容地答道:“快点儿走有啥用?前面也有雨嘛!”

  愚人节笑话4:“不识数”的播音员

  电视里放映精彩激烈的乒乓球赛,引起了老奶奶的极大兴趣。

  看完后她啧啧称赞:“球打得好,球打得好!可惜偏偏找了个不识数的播音员!”

  小孙孙听了不解地问:“人家咋不识数?”

  老奶奶说:“明明是两个人在打球,他偏说是单打。明明是四个人在打球,他却硬说是双打。他少数了一半,这不是不识数是啥?”

  愚人节笑话5:家里人知道

  医生对护士说:“你去问那位受伤的太太的名字,好通知她家里。”

  护士一会儿回来后说:“病人说:‘不用了,家里人知道我的名字。,”

  愚人节笑话6:最好与最糟

  一座桥用两根木头搭成,一根高,一根低。有个拐子过桥,高的那根木头正好凑合着他的短腿,因此走起来平稳,就称赞说:“天底下就数这座桥造得最好。”

  拐子办完事回来,由于换了方向,一高一低的桥使他特别费力,他生气他说:“这是座天底下造得最糟糕的桥了。”

  愚人节笑话7:找钱

  有一天,一个人在沙漠里挖坑。有个过路的人见了,问他挖什么,他说:“我在沙漠里埋了一些钱,现在找不到埋的地方了。”那人说:“你埋钱的时候应当做个标记呀!”

  他说:“当时天上的乌云正遮着它。”

  愚人节笑话8:大吃一惊

  护士:“喂,您是教授吗?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做爸爸啦!――就在刚才!”

  教授:“噢,请您先不要告诉我妻子,我要让她大吃一惊!”

  愚人节笑话9:多纳尔母亲的来信

  寥寥数言,让你知道我还活着。深知你读得不快,所以我也慢慢地写。你回来的时候将找不到我们的房子了,因为我们已经搬了家。先前住在这里的那户人家,不想改变他们的地址,把门牌拿走了。因此,我无法把家里现在的门牌告诉你。

  你父亲找到了有趣的新工作,他下面有500多人――他在公墓割草。

  今天早晨,你的姐姐生了一个可爱的婴孩,是男是女我还没弄清楚,因而,你究竟当了舅父还是当了姨父我也说不清。

  昨天,你爸爸陪我上医院去看病。医生把一根小管子放进我的嘴里检查体温,还叫我10分钟不要开口。你爸爸说:要是医生肯卖,他愿意出10镑钱把那根管子买下来。

  上星期总共下了两场雨,第一场下了三天,第二场下了四天。

  附言:我还想给你写,可惜我已经没信封了。

  愚人节笑话10:不要等了

  绅士初次到伦敦,对警察说:“我和妻子各自走失了,要是她经过这里,你可叫她等在这里吗!”

  警察:“可是我不认识她呀!”

  绅士:“呀!一点不错!我真没有想到这事,那你叫她不要等了。”

  以上这四则愚人节笑话一定让你乐翻天,大家一起来收集愚人节笑话吧,愚人节笑话能让愚人节更加欢乐。

  1957年愚人节BBC新闻中说,瑞士的面条树大丰收,农民都在树上收割面条。大量观众上当受骗,打电话来咨询面条树的种植方法。BBC对此的回复是:把一根面条插在番茄酱里,然后就等着吧。

  1985年愚人节,运动画刊杂志发布一条假消息,称一个名为Sidd Finch的新人棒球投球手,能投出168mph时速的球,比当时记录高出65mph;而且这位新人之前都没有玩过棒球!他在一个西藏的寺庙里学会了投球的艺术。大批棒球粉丝因此被骗。其实这个只是文章作者瞎编的。

  1962年愚人节,当时瑞典还只有一个电视频道,而且是黑白的。电视台的技术人员当天在新闻中说,彩色电视已经研发成功,用户只需拿一双尼龙袜盖在电视屏幕上就行。还真有人信了。

  1996年愚人节,塔可钟快餐公司说他们买下了美国费城独立厅的大钟,并重命名为塔可自由钟。愤怒的市民打电话给费城的国家历史公园,要求确认这个消息。几小时后塔可钟快餐公司承认这只是个玩笑。当天最乌龙的事件还不在此。白宫记者会秘书Mike McCurry被问到这件事时,随机应变回答说,林肯纪念碑也被卖了,现在被命名为福特水星汽车纪念碑。

  1977年愚人节,英国卫报发行了长达7页的增刊,全是介绍San Serriffe这个印度洋上的小岛国的,据说那里有好几个分号形状的小岛。文章中大肆渲染了这里的风情和民俗,介绍了它的城市和首都,甚至总统的名字。当天卫报编辑室的电话都被读者打爆了,大家都想知道这样美好的度假胜地在哪。只有少数人注意到,首都名字Bodoni是印刷术语,是一种印刷字体的名称。

  1998年愚人节:New Mexicans科学技术杂志宣称阿拉巴马州要立法改变圆周率pi的值,很快这事被传上网,通过电子邮件传遍全世界。阿拉巴马立法机构因此接到无数抗议电话。

  1998年愚人节,汉堡王在今日美国报纸上发布了真个版面的广告,介绍他们的新食物:左手汉堡,据说是专为左撇子人士设计,啥都没变,就是全部旋转了180度(小编好奇:转了180度有区别么?)成千上万的顾客因此前来品尝,而且有人要求设计“右手汉堡”。

  1995年愚人节。探索杂志著名野生动物学家Aprile Pazzo博士在南极洲发现了一种新生物:热性裸体凿冰虫。这种生物的头上有盘状骨头,血液丰富,温度很高,因此能够穿透冰层。他们以此来捕食企鹅。Pazzo博士同时声称,经过详细调查,这种动物与1837年南极探险家Philippe Poisson的失踪有关:“对这种虫来说,他可能长得像企鹅。”探索杂志上还从来没有哪篇文章得到如此多的读者反馈。

  1976年愚人节,英国天文学家Patrick Moore说,早上9:47时,一个千载难逢的天文现象就要发生:冥王星会从木星后面经过,导致暂时的重力失调,抵消并消减地球上的万有引力,因此人们能体会到一种奇妙的漂浮感觉。9:47,BBC之声接到无数电话,人们声称感到自己漂浮起来了。一个女人甚至说,她和她的朋友从椅子上飘起来,在房间里荡来荡去。

  狗抱着一块光光的骨头在咬,猫见状哈哈大笑:生活水平都这么高了,还有吃不起肉的!狗一脸严肃地回应:你知道什么?生活再好也要补钙!

  某君四十而谢顶,终日忧烦,某日见报上有治秃秘方的广告,遂大喜,立即汇款邮购。数日后收到回信:"请问您要假发还是帽子?"

  某君胆小如鼠,娶一翻译小姐为妻,两人出国度蜜月,夜深忽听门边有响,妻曰乃鼠也,命驱之君不从。妻诧问为何,君曰:你去,你懂英文!

  餐厅里一位顾客尖叫:怎么回事?我的煎牛排里居然有一块橡胶轮胎!服务生慢条斯理地回答:这是进步的证明,说明汽车正在逐渐代替牛马!

  我们怎么这么有缘,其实早在一千年前我们就认识了,那是秋天的一个傍晚你在我的胳膊上咬了一个牙印,那时我叫律洞宾。

  酒鬼一大早打电话到酒吧老板家问:酒吧几点开门?老板不耐烦:急什么,要等到下午以后才能进来。酒鬼嚷道:谁说我要进来,我是要出去!

  冬天的医院病房里十分寒冷,病人诘问:为啥病房没暖气?医生:我们会让高烧病人排成队,带他们到各病房走一趟,室温很快就会上来的!

  真不明白,为何每天晚上你总是尽量站在有光的地方,后来经人提醒我才明白,原来你是想当夜明猪呀!

  如果没有风,云不会动;如果没有水,鱼不能游;如果没有你...笨人也就不存在了。老师说:快考试了,试卷已经交到印刷厂了.你们要好好复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学生:请问是哪个印刷厂!

  当男人理解了女人,净化了自己的灵魂,她就是拯救你的女神。古人云:所有的珠宝美玉都敌不过看我短信的人!

  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狗饭吃啦,大家都是大王八!(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啦,大家都是大碗吧!

  你是我心中的太阳,可惜下雨了;你是我梦中的月亮,可惜云遮住了;你是我心中最美的花朵,可惜开过了;你是天上的嫦娥降临人间,可惜脸先着地了!

  未婚男人说:瞧,多幸福啊!安稳的日子终于开始了。已婚男人说:哼,美啥呢?!真正的不幸才正式开始。

【愚人节经典笑话大全】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左撇子和全左撇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