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的绿色降碳改造工程有哪些可以做的?

各区人民政府、相关单位:

为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双碳工作要求,为推进上海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构建以零碳驱动为目标的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制定上海市工业和通信业节能降碳“百一”行动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零碳驱动新思维新观念,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方向,以提升能效水平为核心,以实施节能降碳项目为抓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支持政策,依法强化节能监管,推动企业加强节能管理,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赋能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助力全市碳达峰工作。

:19181/#/Index),探索开发产品绿色设计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能源审计、在线节能诊断、设备能效对标、绿色技术产品推广、区域余热资源查询对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评估等公共服务,帮助企业高效开展管理对标及能效提升,全面支撑本市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工作需求。

(五)加强节能监察执法

强化节能执法监察,加大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执法力度,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能源消耗限额执法全覆盖,给予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对违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用能设备的企业,给予公开通报并限期淘汰。严格能耗管控,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督查节能降碳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双控目标和节能量目标考核结果运用,对节能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企业,强制实施能源审计、报送能源审计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同时在信用领域实施联合惩戒。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专项资金对工业和通信业用能企业节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组织修订《上海市工业节能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扶持办法》和《上海市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专项扶持办法》等,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绿色化改造等节能降碳项目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机制“双轮驱动”,鼓励区、集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根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采购目录范围内设备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七)扩大绿色金融支持

以金融支持产业绿色发展,引导金融资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绿色产业,不断扩大产业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拓宽绿色制造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服务节能降碳改造工程。积极对接产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制造业,助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八)推广创新型服务模式

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探索节能降碳改造与碳资产项目开发有效融合。组织国内外知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节能低碳专家形成本市节能诊断咨询专家团队,开展专家团入户诊断咨询,提供管家式一对一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

(九)实现应急管理正向激励

市区联动,研究形成应急管理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各区建立“豁免企业清单”,对完成节能量目标,获评“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的企业争取重大活动限停产方案时予以豁免,并给予绿色信贷、税收抵免、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等政策倾斜。

联系人:市经济信息化委  王茜茜 

附件:1.各区及部分园区管委会“百一”行动节能量目标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是推动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的重要领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行动、政策保障及组织实施工作,从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耗、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等六个方面指明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任务,提出重点行业达峰、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两个重大行动,对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切实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任务意义重大。

一、《方案》体现的几个特点

《方案》根据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及“N中为首”,围绕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方案》根据两个五年规划期分阶段提出主要目标,其中:

“十四五”期间以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为总体目标,以工业能耗强度下降13.5%,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以及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为具体目标。

“十五五”期间以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点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总体目标,以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为具体目标。

同时,目标也突出体现了工业领域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决心,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有条件的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

(二)系统推进产业链发展

《方案》充分体现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重大行动环节,既包括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碳排放行业,同时也涵盖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等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并强调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

在重点任务环节,从产业布局及发展、技术推动、项目示范等角度协同推进,提出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原生与再生、冶炼与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氢能制储输运销用全链条发展;实施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等产业循环链接技术;建设一批“产业协同”、“以化固碳”示范项目等具体任务。

在制度体系建设环节,注重系统性、规范性,提出完善以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等统筹推进工作方向。

《方案》除了在产业结构、节能降碳、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继续强化工作基础上,提出多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具体举措。

集成技术创新方面,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等。

数字技术赋能创新方面,提出强化企业需求和信息服务供给对接,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并明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三个重点方向。

制度创新方面,以“问题导向”提出政策保障支撑,包括:开展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打通绿电认购、交易、使用绿色通道;建立工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利用绿色信贷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改造,支持一批低碳技改项目等。

企业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发展路径。《方案》充分体现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的作用,分类明确具体工作要求,提出:

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方案,落实任务举措;中小企业要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碳减排信息公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

鼓励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上的投资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经验和行业方案。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

《方案》同时提出量化指导方向,有效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包括:创建一批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制修订300项左右绿色低碳产品评价相关标准,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低碳产品;面向交通、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机电设备维护升级需要,培育50家再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鼓励企业采用自我声明或自愿性认证方式,发布绿色低碳产品名单;鼓励绿色低碳相关企业服务和产品“走出去”,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

二、钢铁行业落实《方案》的相关建议

《方案》紧扣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目标的落实,全面系统部署工作方向,将有效指导和督促行业、企业扎实落实双碳行动。钢铁行业是工业领域重点碳排放行业,应加快围绕《方案》总体部署,统筹谋划开展工作。

(一)以绿色低碳转型赋能钢铁高质量发展

钢铁行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钢铁行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推进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赋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练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功”和“内功”,加速推动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钢铁企业应加快将落实双碳行动纳入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实际制定细致可行的碳达峰方案,明确具体路径和任务举措,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二)积极深入推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进一步深入推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钢铁行业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按照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战略要求,以破解资源能耗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为出发点,加快构建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钢铁工业体系。

积极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充分发挥钢铁企业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废弃物消纳功能及绿化美化功能,树立钢铁与周边环境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理念,构建钢铁行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

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应围绕“超级能效”、“零碳”工厂、“绿电倍增”工程、“绿色微电网”等典型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应用,带动钢铁生产模式绿色转型。

(三)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通过推进钢铁行业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钢铁行业减碳去碳。

一是加强对氢冶金、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薄带铸轧、无头轧制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研发,通过创新寻求突破,解决好“卡脖子”钢铁材料、关键核心设备进口和先进低碳技术创新问题。推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强高韧、耐蚀耐候、节材节能等低碳产品应用比例,带动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并加快推进工业规模化应用。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龙头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上的投资力度,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示范工程。同时,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

(四)主动推进数字化低碳转型

高度认识并重视数字化赋能钢铁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快应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泛在感知互联的工厂运行环境,提升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过程的实时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开发基于数据驱动、机理模型的先进工艺控制系统,构建面向主要生产场景的数字孪生模型,提高生产和管理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升级改造,全面提高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各生产环节提质增效潜力,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同时,围绕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推广建立健全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构建“数据统计核算-集成化对标-工序目标考核分解-预测及潜力分析”相耦合的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评估平台,逐步建立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础数据库,统筹物料平衡、铁平衡及能源、污染物平衡,基于“低碳发展规划+协同管控平台”总体链条设计,帮助钢铁企业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五)系统推动开展绿色产品标准认证

绿色产品认证是授予企业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允许产品使用绿色认证标志,有助于消费者便捷识别,提高认证合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激励企业加强绿色产品质量管理,提高绿色产品质量水平。钢铁行业应积极响应《方案》要求,开展绿色产品标准及认证工作。同时,围绕全生命周期理念,与汽车、家电、建材等行业形成上下游产业联动,推动开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披露产品绿色属性。(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李冰)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复杂的形势和环境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外部形势和环境急剧变化,国家明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引发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成为热点;国资大举进军环保,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面对变化和挑战,公司上下积极应对,认真贯彻落实“久久为功”年度主题,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聚焦公司主营,坚持守正拓新,高效推进年度各项工作。公司各业务团队奋勇拼搏,大气治理业务抓住机会,昂首引领行业,持续夯实传统业务底盘;快速推进水治理、土壤及生态保护、固废危废等非气环保领域,显现光明前景。公共总部平台持续强化内部管理和保障能力建设,快速响应“双碳”目标,布署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持续推进EPR、采购管理并加强风险管控等内部提升措施,有力支撑公司业务的开展和发展。公司新增多项资质,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稳步推进公司“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态环保科技企业”目标。  1、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年度主题,“技高一筹”再结硕果,龙净平台更加宽阔,公司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公司持续推进“技高一筹”战略再结硕果,各业务开展成果显现,新增获取多项资质以及一系列奖项和荣誉,多项技术和产品被入选国家重大技术装备。  公司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营服务认证证书(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一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环境检测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龙净水环境公司取得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甲级资质。西矿环保获陕西省环境综合服务(环保管家)能力评价甲级证书以及西安市“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  公司入选福建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推荐名录(2021年度)》。“高温超净电袋复合除尘器”、“高温复合滤筒尘硝协同脱除装备”、“水泥窑烟气选择催化还原脱硝装备”、“水泥窑尾烟气SK505高效脱硫除雾除尘一体化系统”、“生物除臭成套装备”等入选国家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技术支撑单位;“水泥窑尾烟气高温电除尘+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基于复合滤筒的高温烟气除尘脱硝技术”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烟气尘硝一体化处理装备入选2021年度《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  “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装备”、“LDD型圆盘式干燥机”“燃气锅炉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备”被福建省认定为省内首台套。“转炉一次除尘超净装置”被陕西省认定省内首台套。  西矿环保“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多领域烟气多污染物干式协同净化技术”获工信部主办的第二届促进金砖工业创新合作大赛二等奖;西矿环保“水泥窑烟气SCR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2021年水泥行业科技发展最佳贡献奖”;公司参建的福建华电邵武电厂三期2×660MW工程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公司入选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的“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位居第8名;蝉联福建省环境产业保护协会“2020年度福建省环保产业百强榜”榜首;荣获“福建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获福建省认定为“福建省新型研发机构”。()环保通过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龙净能源荣获“2021年度固废细分领域及单项能力领跑企业”称号。武汉科技获湖北省2021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  西矿环保“水泥窑烟气SCR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电除尘“LVE型零泄漏真空热管换热装置”、冶金事业部“HLT型高温复合滤筒尘硝协同脱除装备”、物料科技“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等四项成果通过高等级鉴定,项目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或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张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郭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正式成立,公司人才培养又获新平台。  截至2021年末,公司授权专利1477项,其中发明专利266项。  2、各业务团队克难奋进、奋勇拼搏,大气治理业务牢牢把握行业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捍卫行业领军地位。  2021年,公司各业务团队面对市场竞争激烈、钢材持续波动、疫情反复等困难和不利因素,奋勇拼搏,克难奋进。大气业务市场龙头持续昂起,深度挖掘煤电烟气治理市场和延伸业务市场,全力抢占非电烟气治理市场,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年度业绩呈现一马当先、三雄领军局面,干法团队净利和新增合同双双领先,引领3家净利大雄支撑起公司业绩底盘。干法团队按照“创新引领,‘双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市场开拓和整体业绩一马当先,中标三大钢铁BOT项目,高性能复合吸收剂示范生产线成功投产,干法业务向上游吸收剂延伸迈出了坚实步伐。电袋管带团队保持强大战斗力,市场开拓和成本管控坚定有力,赢利规模逆势增长,电袋业务取得了射阳港、恒力等大单项目,牢牢把持大型电袋优势,管带业务市场持续实现规模增长,取得敬业钢铁4.6亿元等大单项目;大力推进高温超净电袋、尿素塔等技术开发和应用;电除尘团队在煤电新建和存量市场、电力脱硝液氨改尿素等方面表现出色,取得广东清远、国电博兴等大型项目,真空热管技术和应用获市场高度关注,持续开展VOCs治理、污泥干化等市场,实现新能源风电制造VOCs治理突破,全力培植新增长点。  新大陆环保、能源公司实现规模性赢利,成为公司中雄。新大陆环保开发多项技术和工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能源公司赵县项目实现投运并开始赢利,乐清项目成功实施长周期运行及二噁英控制技改,效果良好。  冶金事业部、西矿环保、物料科技、电控电事业部等小雄团队奋勇拚搏。西矿环保、冶金事业部、物料科技等市场开拓有力,新增合同实现较大增长,物料科技连续实现大单合同突破,为后续业绩打下基础。危废事业部、武汉科技、龙净科杰、湿法脱硫、工业炉窑等业务团队期待新的爆发。  3、持续推进危废处置、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布局。  公司投资收购了江苏弘德环保危废处置、中新危废收贮及转运、赵县垃圾发电厂卡万塔股份等项目,深化“高端装备制造+EPC工程服务+公用设施运营”业务模式。后续将强化通过导入技术和管理优势提升运营水平,提升投资回报。  4、坚定实施“技高一筹”战略,开展应对“双碳”、促进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基金研发立项评审及验收等方面工作,持续推进公司技术创新工作。  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减污降碳相关技术措施。公司成立碳减排专项领导小组,发布《减污降碳战略行动纲要》,下发《公司现有业务节能降碳技术与市场举措汇编》。联合福建省节能中心组织召开“福建省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战略研讨会”并联名签署《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倡议书》。展开了平湖垃圾发电碳捕集中试工程设计及相关工作,2022年开始安装试用。  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管理办法》,重点强化研发决策、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创新成果激励和研发过程管理,促进公司未来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工作。  完成“中低温工业烟气脱硝催化剂应用及再生”、“高效高质真空热管换热器及系统的开发应用”、“基于AI技术的智慧高压控制系统开发”、“液态危废小型化滚筒干燥工艺系统研发开发”、“有机胺吸收法碳捕集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垃圾电厂中试”、“基于臭氧紫外光催化过氧化氢耦合的污水处理工艺研发及产业化”、“MABR水处理工艺研究及装置开发”和“环境除尘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等8个科技基金项目的立项评审。完成5个项目验收和2个项目结题。  5、召开第七届科技大会,高质量编制公司科技发展规划。  公司技术中心牵头完成了第六届科技大会以来创新成果的评审,通过组织召开“公司科技专题研讨会”,启动“固废”、“危废”、“碳减排”等专题规划研究,完成公司未来五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举措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翔实。未来五年,公司将通过自主开发、引进合作、并购联合等多措并举,在气、水、土、固、危废等领域,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动新领域新业务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公司未来实现跨越发展。  6、修订并发布《龙净经营法则》,为公司发展明确主要方向和各主要环节管理制定了指导原则。  经过前期起草、组织讨论,反复推敲,历经近一年时间,公司完成修订《龙净经营法则》定稿。《法则》成为公司管理和发展方向的指导原则,是处理公司发展中重大关系之对立统一的把握准则。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意见》提出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意见》明确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初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全国1.45亿吨钢铁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开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坚,推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等。  针对“十四五”期间各环保细分领域的环境治理要求,国家分别出台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项文件,为未来五年期间的具体环境工作要求提供了指引。  龙净环保作为中国环保产业领军企业,是我国大气环保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一直以来秉持技高一筹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企业结构、拓展行业版图。公司依托自身全球最大的大气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商之显著行业地位,积极发展转型为科技领先的低碳环保服务运营商。得益于高端人才团队的持续性吸纳与国际科研团队的紧密合作,龙净在科研技术方面不断创新、获奖无数,拥有众多先进的科研成果与专利创新,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坚持制造为基,凭借国际前沿制造水准与全国制造布局优势,荣获全国首个出口环保机械装备治理安全示范企业、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等优秀称号。  科技领先的全产业、一站式低碳环保服务运营商  龙净环保基于高端技术储备与扎实业务基础,稳居我国生态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作为科技领先的全产业低碳环保运营商,致力为客户提供环保装备设计、生产、安装与运维的一站式、系统化服务。  深厚大气业务基础  公司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提供优质系统化大气污染治理解决方案(包含技术检测、设备制造、系统集成、污染治理、智慧运营等);大气环保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产品产销量十余年蝉联行业第一,广泛应用于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  新能源领域突破  自2022年2月以来,公司已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矿业”)陆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清洁能源合作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从事光伏、风电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维等。着眼未来,公司将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企业竞争力。  全方位低碳环保运营业务拓展  基于市场需求与发展热点,公司不断深化业务类别拓展与长期产业构建。针对国内碳达峰、碳中和与环保市场固危废处置热点,公司成立独立能源子公司统领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组建独立建制的危废事业部专业化开展相关业务,并已持续贡献稳定运营利润。水务板块,依靠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在矿井水零排放市场与化工气化灰水市场取得积极的突破。土壤及生态修复、智慧环保、环境检测等方面,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布局、拓展业务版图。  公司现今已形成全产业、一站式低碳环保运营商的业务布局,拥有两大环保业务方向、三大业务模式,并基于四大导向持续夯实公司在环保装备与环保服务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与优势。针对国家双碳战略,龙净环保因应提出七大减污降碳专项行动,以响应国家号召、市场需求,助力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及业务方向  1.大气污染治理  公司于该领域拥有扎实的研发运维经验与前沿技术水平;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最为适配的工业烟气治理方案,选择多样且针对性强;从设计制造、安装到运维,提供完整、系统性的产品与服务。技术及产品包含:电除尘系列产品、电袋符合除尘系列产品、干式超净+技术及装置、烟气脱硫系统、烟气脱硝系统、散料输送系统、电控技术与产品、VOCs治理、脱硝催化剂全产业链、烟气环保岛智慧系统等,稳居全球最大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商。  2.新能源领域  继公司与紫金矿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清洁能源合作协议后,2022年3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与紫金矿业全资子公司签订““氨-氢”能源“零碳”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展氨氢能源技术研发、氨氢能源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等业务。基于与紫金矿业的合作契机,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氨氢能源转换,光伏、风电及配套储能等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并不断挖掘新能源领域的市场空间与机遇。  3.水污染治理  龙净环保与清华大学、杭水中心、GE、陶氏、旭硝子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和知名企业深度合作,致力于工矿企业废水达标、回用、零排放(含结晶分盐)业务,为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电子、钢铁、采矿等行业提供EPC、BOT、BOO等多种业务模式。市政污水与给水处理领域,龙净环保旗下新大陆环保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30kg/h大型臭氧发生器制造商,其紫外系统研发技术水平在全国的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市政污水消毒领域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  4.固危废处置  2019年,龙净环保收购德长环保99.28%股份,进军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现拥有浙江平湖、浙江乐清、河北赵县、云南广南等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超过6,600吨,污染物实现近零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危废处置领域,龙净环保通过自身发展和外延式购并方式全面布局固危废业务。目前已收购多家具备危废处理资质的环保公司,建设多个危废处置中心项目,可处置数千种危险废物,涵盖35个大类,253个小类,处置工艺囊括焚烧、物化、固化填埋等。污泥处理处置领域,龙净环保在引进吸收德国、日本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理技术,可将污泥的含水率从80%降至60%-10%,最高减比率可达78%,能够满足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等多种污泥的处理处置要求,进一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5.生态修复及保护  龙净环保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深耕石油、化工及农药电镀行业、农田安全利用及重金属修复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域,致力于提供一站式整体修复方案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打造环境修复全产业链。  (二)业务模式  公司高科技、全产业、一站式业务模式的不断深化,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EPC工程服务、环保设施运营”相辅相成的业务模式。  1.高端装备制造  五十年高端装备制造、庞大中外科技人才团队、国家级别科技创新平台、国际一流实验研究中心,持续推出国内外首创性项目装备,高效解决相关环境问题。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全国范围内构建11个大型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包含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8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117  项、授权专利1535项目(发明专利274项)、并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140项。  2.EPC工程服务  按照合同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业务综合总承包。相较于传统模式而言,EPC总承包充分发挥项目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持续性优化,相关环保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准;同时可以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效控制进度、成本和质量。  3.环保设施运营  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为企业方带来多重环保治理优势;科学高效的运营服务保证污染治理装备的良性运作,达到最佳环保治理效果。  (三)管理模式  1、市场为先  龙净在业务版图拓展、项目承接、科技创新上紧随市场风向。通过自主研发、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交流研讨,不断革新适配于市场的前沿技术。业务版图拓展方面,龙净紧抓固危废、水务发展大势,大幅提升该领域服务体量与市占率,优化业务结构。基于市场为先的经营导向,龙净相关技术产品在众多行业与知名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产品遍销全国,出口四十多个国家与地区。  2、技术为核  净五十年来秉持技术为核的经营理念,技术研发居国内外领先水平,不断推陈出新国内首创水平的环保治理设备。公司拥有超过2万平方米科研、实验大厅、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大型试验装置,具备生态环境治理设备的研发、测试、验证、设计仿真能力。组建包含18名国际行业专家、21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名博士、275名高级职称、182名硕士与2592名科技人员高科技人才团队。为进一步紧跟全球科技水准,龙净积极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合作,与国际颗粒仿真领域专家等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组建了业内领先的流体仿真中心,成熟掌握流畅CFD模拟技术,并应用于数百套烟气治理工程装备。目前,公司获得5项国际科技进步奖、专利1477项,科研成绩斐然。  3、制造为基  龙净环保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拥有扎实的设备设计、生产制造、安装与运维能力,旨在为客户提供可靠稳定、科技先进的环保装备。公司注重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成本制造优势,贴近产品销售市场或原材料市场,在西安、武汉、厦门、宿迁、天津、盐城、新疆等11个城市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实现国内全面布局。  4、管理为驱  龙净环保在管理层面注重科学性、高效性、激励性。在组织管理层面,公司坚持标准化操作程序;工作流程上,重视通过规范性操作降低生产浪费;针对客户反馈,能够及时以系统方式整合到流程的开发和执行中。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成效,龙净环保持续推进ERP项目,计划在2022年完成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转型。公司坚定“人才第一”理念,加速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注重优秀人才的吸纳、持续性培养与激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线下线上招聘活动来提升高质量人才的吸纳,并通过构建“云学堂”平台、开展各式线下培训课程持续性提升职员综合能力。为激励各级职员、提升企业向心力,公司提出双十激励政策。  (四)行业发展状况  1、非电市场前景广阔  进入“十四五”非电行业烟气治理需求将持续释放并提速,非电行业主要包括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行业,我国上述行业的产量均占世界的50%以上,污染治理的基数大,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的排放量占全国3/4以上。随着电力行业烟气治理接近尾声,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将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据测算,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非电燃煤锅炉等主要非电行业的大气治理市场空间之和为2,000亿元-3,000亿元。  2、非电烟气治理领域较为复杂,技术型企业优势明显  随着火电行业超低排放的全面实施,非电行业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加大了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同时,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非电领域各行业的盈利状况得到较大改善。而在技术方面,由于非电领域涉及行业众多,烟气特性比较复杂,故对烟气综合治理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低温脱硝领域,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拥有技术优势和大型烟气治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经验的企业竞争优势会越发明显。  (五)减污降碳七大专项行动  龙净环保作为中国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国际知名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企业,始终以“净化环境、造福人类”为根本宗旨,半个世纪以来与国家环保产业同频共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是龙净环保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为达成双碳战略的有力推进,龙净郑重宣布七大“减污降碳”专项行动。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成立于1971年,于2000年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大气环保上市公司,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公司特色的创新发展理念和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公司增长的核心动力,是公司生命的源泉,创新已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技术领先、体制机制灵活、品牌效应、人才及制造优势推动公司在面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环保行业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1、技术优势  “技高一筹”是公司的立身之本和不断发展的根本支撑。把技术创新始终放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抢占环保技术的最高点,使公司始终站在行业技术进步的最前沿。为技术创新提供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科研实验条件、组建优秀的创新团队并赋予极具活力的创新机制。在“技高一筹”战略引导下,研发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填补国内空白,并在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多项技术和产品入选国家重大技术装置和推广目录。  2、良好的公司体制和治理优势  公司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分离,决策效率高,经营机制活。公司战略目标明确、导向清晰,整体执行连贯坚定。公司持续改革,不断完善高适配度的运营管理体系。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组织体系完善、职责明确、融合协同。公司管理团队以技术专家、业务核心人员为主,结构合理,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履职敬业专业忠诚。2020年,公司启动ERP工程,计划在2022年完成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转型。  3、品牌优势  公司业务持续拓展,技术实力快速提升,带动公司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公司是中国大气环保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大气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商、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全国首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1年,公司荣登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服务企业20强Top1;上榜中国环境企业50强Top8。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享誉全国,在国内外市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众多重点工程和出口项目中长期稳定应用,深受用户欢迎和好评。  4、企业文化和人才优势  公司吸引聚集了一批行业内国际国内的顶级专家和海归博士,自主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人才,打造了一支拥有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外籍博士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并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的人才队伍。公司正在实施的为期十年的员工持股计划,将人才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相连,为公司发展注入长效动力。在龙净文化的引领和激励下,公司员工士气高昂,积极投入到公司事业发展建设中。  5、产品及规模制造优势  本公司产品在电力、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等众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数十年的环保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运营经验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环保产品。贴近产品销售市场或原材料市场,在上海、西安、武汉、厦门、宿迁、天津、盐城、新疆等多个城市建设了研发和生产基地,实现国内的全面布局,并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低成本制造优势。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97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6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14亿元,保持经营的稳健和规模性收益。公司总资产达到  269.46亿元,净资产达到68.88亿元,企业规模再创新高。2021年,公司签订工程合同共计110.46亿元,期末在手工程合同达到192.79亿元,在手工程及运营合同为公司持续的规模性盈利和业务规模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发展  我国火电行业的烟气治理市场、技术路线与装备等已相对成熟,并已有相应的行业技术规范,行业主要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未来市场集中度也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随着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深度推进,未来拥有能够稳定达标和经济性好的非电行业治理技术的公司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升。VOCs污染治理市场,目前尚有大量的污染源有待治理,同时大部分的现有VOCs污染治理设施有待提升改造,治理工程建设业务量将会继续增长,未来第三方服务运营的比重会逐渐提高。机动车船尾气治理市场中,整体来看国外企业与国内领先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总体来看,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均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但总体看大气污染治理市场将得到持续发展。  2、产业发展能力  预计2021—2025年,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发展能力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融资能力方面都能基本保持稳定。对于行业龙头企业,在继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重视拓展环境服务业,利用技术与资本的双轮驱动,掌握良好服务模式,产品有望持续出口。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融资能力均能稳步提升,拥有更强的产业发展能力;对于在细分领域或产业链中掌握专有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利用技术创新扩大竞争优势,应用良好的服务获得更好的产业发展能力。  3、企业经营发展模式  从发达国家大气治理的经验与相关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整个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市场释放更早,行业内结构性调整也更快。未来10年,伴随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市场接近尾声,建材等其他非电行业市场将逐步释放。以火电行业治理市场为主营的龙头企业经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将加强非电行业的烟气治理技术装备的研发与优化,并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新业务。从产业角度看,大气行业细分子行业多,产业结构散,产业集中度低,但增长速度快,并购整合是产业大势所趋。从上市公司角度看,上市公司所处细分行业有限,产业链环节有限,规模有限,而上市公司在寻找发展空间和业绩压力下,积极寻求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延长产业链,进入相关领域,以及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并购重组将成为重要成长方式。  4、行业竞争或合作等多元化格局  未来将形成以国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龙头企业为主的行业竞争多元化格局。央企、国企纷纷入局,环保行业整合加速。近年来,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行业“洗牌”的趋势更加明显,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创新型的企业将呈现巨大发展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逐步淘汰退出。“混改组合”将国资企业的规范与民营企业的灵活、国资企业的公平与民营企业的效率、国资企业的监督与民营企业的激励有机融合,有助于环保行业科技创新和提质增效。从进出口情况看,先进环保技术装备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利用装备生产制造成本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技术和市场积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对外输出技术、核心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国际市场开拓,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二)公司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态环保科技企业。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立足公司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2022年度主题为:行稳致远。  “行稳致远”,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的著作《礼记-表记》,全句为:“慎始而敬终,行稳致远”。意为如果想走得远,首先要走得稳。佛教也说:“浮生如茶,破执如莲,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新的一年,立足“行稳致远”,要求我们:一是追求高质量发展。这是体现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不要“增量”,而是要实现更有效率、更高水平的量的增长。二是严控风险底线。克服投机心理和侥幸心理,风险管控到位,确保有健康安全的净现金流,这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底线。三是坚持创新驱动。聚焦核心技术、核心装备、核心制造,培育真正有竞争优势的新业务。四是坚持利润为王。这是对投资的重要考验,必须做到投前、投后管理两手都要硬。五是坚持久久为功。依靠制度化体系管理、精细化运营管理,用心服务,赢得市场和客户才能走远。  (三)经营计划  2022年,是龙净在过去50年良好发展基础之上,迈向低碳绿色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面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新形势,公司既要正视困难、积极应对,又要坚定信心、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目标。对于龙净而言,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为“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实现真正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1.保持战略定力,发展龙净特色的“专精特新”。  龙净过去的成功,是因为坚持和专注。要坚定不移地在环保主航道上奋勇前进,不论市场如何变化,“守正拓新”的战略始终没有变,守住大气治理基本盘,向水、固、土、生态环保领域拓展的方向也没有动摇。虽然“双碳”时代开启了美好前景,但是环保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争抢“蛋糕”的竞争加剧,如何围绕“专精特新”,拓展“小而美”的成长空间,对公司是重要考验,必须提升投资前的可行性研判和投资后的跟踪管理。对于进入的每一项业务,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具有龙净特色、独到的技术或成本优势。  2.坚持现金为王,严格控制公司各类经营风险。  2022年,在经营策略上要更加突出“审慎”原则。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不再以新增合同的规模作为重点,而是以高质量、高效益的合同作为考核目标,加强客户资信评审和项目成本分析,强化执行和安全管理。业务不仅要对增长负责,也应对利润负责,各团队要始终牢记“现金为王”的原则,从公司整体的利益高度出发,加强回款管理,确保“颗粒归仓”,提升公司的经营利润水平,维持现金流指标的健康稳定。项目是公司基础运作单元,各团队要以项目成本管理为抓手,算得清、管得好,持续提升项目盈利能力。  3.落地科技规划,在行业变局中寻找新的业务空间。  创新驱动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国家生态环境部不断强调“科技治污”、“精准冶污”,成为环保科技需求与发展的重要指引。公司已经确定减污降碳、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掌握气、水、固、危废治理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当务之急。要按照公司第七届科技大会精神,深入落实《龙净环保科技发展规划()》,以事业部为主体,发挥其紧贴市场、研用一体、反应迅速的优势。总部层面研发重点,要聚焦公司重大新业务课题与重大共性技术攻关,在联合攻关中发挥中枢作用,重视产品技术、产品制造、产品方案、产品服务的创新投入,技高一筹,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4.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公司管理体系走向流程化。  实践证明,任何企业管理体系的改革优化,最重要的目标是支撑公司及时、准确、优质交付,只有要素同时满足,才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要落实“两强一精”战略,总结近年来实施信息化工程的经验教训,在完成能源公司与危废事业部ERP工程的基础上,开展迭代升级。同时加快推进干法事业部ERP一期优化工程,完成公司EPC项目信息化模板构建。要以价值采购、阳光采购为导向,建立科学规范的采购体系,不断优化供应商网络,发展战略供应商关系,提升采购响应效率,全力支持业务高效运行,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5.加快人力资源变革,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人才始终是公司的第一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行“双百”计划,一方面招募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以管培生方式为其设计针对性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发掘一批具有未来领军潜质的优秀年轻人才,在重点岗位对其进行考察、培养。公司的组织和人才体系要增强流动性,要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为更多的优秀干部提供发展平台;  人往前走,苦才后退!龙净事业发展的每一步从来都不是躺赢的,而是干出来的。百年变局,百年机遇,就在龙净人面前。坚定生长,海阔天高。唯有努力奋斗,方能不负芳华,向着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态环保科技企业”目标大步迈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202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只是反弹,还未真正复苏,多数经济体并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过去的一年,我国全年GDP增速不断下滑,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更多挑战,众多行业遭遇更多困难。环保产业也面临诸多问题,大气、水务板块竞争激烈,固废板块在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的带动下涌现机会,但也存在许多风险,垃圾焚烧国补下滑、危废处理费下跌。产业动荡持续,逆向混改潮持续,半数央企进军产业,地方环保势力兴起。行业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不对称竞争,拼价格现象普遍。行业环境错综复杂,产业各种风险加剧。我国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环境保护仍有较大市场空间,产业机遇挑战并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火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