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殿里为什么还坐着地藏菩萨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九华山,一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这里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有灿烂浓郁的佛教文化。这里还是新晋的世界地质公园,99座山峰千姿百态,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九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以佛教文化和寺院景观取胜,通常人们去的都是前山,后山则以高山悬寺和奇峰怪石取胜,其中天台寺,大花台和天华峰最为出众。前山拜佛看景后山看景,用徒步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抵达九华山的99座寺庙,去欣赏大美九华的壮美和纯净。
一、景区概况及99座寺院信息
1、九华山主要景区分布

山下有地藏圣像景区和花台景区
地藏圣像景区即大愿文化园,距离九华山游客服务中心步行约10分钟,主要有99米大铜像和地藏文化展示中心弘愿堂,大愿文化园免票,弘愿堂单独售票99,网上买60吧。
花台景区免门票,有索道和徒步两种方式前往。从山下到景区是乘坐索道,索道站位于桥庵村;从山上过去是进入核心景区后,从天台正顶出发徒步前往花台景区。如乘索道,需在游客服务中心乘坐开往花台的景区大巴到索道站,索道往返160,20多分钟到山顶,山顶转一圈约1小时。徒步路线从天台寺出发到花台景区往返约5-6小时,沿途景色优美。
山上为九华山核心景区,门票旺季160,包括九华街景区、天台景区、闵园景区,需从游客服务中心购票乘景区大巴上山(往返50,3日内有效,也可买单程25),盘山路沿途经过甘露寺,如下车需提前跟司机打招呼,大巴终点在迎仙桥,也就是核心景区入口,核心景区的门票可在山下游客服务中心买纸质票,,也可以通过“智慧九华山”微信公众号购买电子票。
九子岩风景区位于九华山后山,与九华山核心景区不在一个方向,需从游客服务中心旁的客运站坐车到青阳转车,也很方便。景区门票80,山下为双溪寺,半山腰为九子寺(海拔500米)可乘坐索道(往返80)。天华峰景区为户外路线,海拔1084米。
关于前山和后山,有一说前山是阳面,后山是阴面。后山是九华山东麓,其实天台景区和花台景区都属于后山,但这两个景区的入口在九华山核心景区(前山)这边,九子岩景区位于青阳朱备镇,是九华山东麓最边缘,需要从朱备镇进入景区。
2、九华山99座开放寺院名单
目前九华山风景区有大小寺院共计99座,另有5个固定处所。主要分布在前山盘山路、九华街景区、闵园景区、天台景区以及青阳朱备镇后山九子岩景区。

二、徒步路线建议 
我本次行程6天,共参拜寺院90座,因时间关系,九子岩景区周边的青云庵、大悲茅蓬、心安禅寺、翠峰寺、观音庵、圆通寺6座寺院和九华前山的西竺庵、西竺禅寺、西佛寺没有走到。结合实际情况为即将到九华山的朋友们提供最优化的路线建议。

大愿文化园→二圣殿→甘露寺→西竺庵、西竺禅寺、西佛寺→龙池瀑布→龙池庵
   一个以地藏文化为核心、集现代科技与传统佛教精粹为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该园由地藏菩萨露天铜像主体和大愿广场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地藏菩萨露天铜像观瞻总高度139米,莲花座及像体高99米,为世界第一高地藏菩萨露天铜像。大愿广场占地面积1200亩,由五通桥、弘愿堂、莲花净土、锡杖广场、万方摩尼等重要节点组成。
    大愿文化园共有四大主要亮点:一是世界第一高的地藏菩萨露天铜像。二是国内最大的地藏文化展示中心——弘愿堂(单独售票99元)。三是由148块汉白玉切割而成的世界经典汉白玉莲花宝座——莲花净土。四是曼妙庄严的铜铸群雕——九华飞天。
    大愿文化园距九华山游客服务中心步行约10分钟,免门票,可选择乘摆渡车游览(30元),用时约2-3个小时。
沿佛光大道前行2.5公里到达二圣殿岔路口,下主路200米即到。龙潭溪绕寺而过,古时此地为九华山北麓登山之道。二圣殿又名二神殿、九华庙,始建于唐代,安徽省重点寺院。大殿坐南朝北,宫殿式建筑;二圣殿坐西朝东,内供二圣像,二圣殿是为纪念金乔觉两个舅舅的九华山之行,在山脚下为他俩立庙祭祀,供食荤素不拘。现在二圣殿的香火日盛,韩国游人和香客来九华山朝礼敬香,二圣殿是必拜之处。1999年至今住持僧果成。

沿盘山路继续向前行4.5公里到达甘露寺,前半段坡度还好,后半段比较吃力,3公里左右位置有石阶向上直达甘露寺,可以省半小时。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全国重点寺院。 甘露寺坐南朝北,由3组民居式建筑与宫殿式大雄宝殿组合,依山错落而建,恢弘壮观,庄重古朴。1990年仁德法师在此开办九华山佛学院,于古木楼办公,这座徽派古木楼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典型的中央天井木结构,木梁上雕梁画栋,非常精美,至今保存完好。1998年佛学院在大殿后建成藏经楼,两层宫殿式建筑,一层为禅堂,正中供奉慧成法师(?-2002)肉身,二层为藏经阁。2016年九华山佛学院迁至大愿文化园北侧办公。甘露寺周围古木参天,泉水潺潺,这里处在九华山半山腰,海拔300多米,山上和山下雨雪冰霜气候的变化以这里为分界点。藏学法师,又名果行,禅宗名师,1969年出生,现任甘露寺住持,著有《转眼看世间》。

位于甘露寺西边的西竺山半山腰处,西竺山因为满山都是竹子而得名。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20世纪60年代安徽芜湖弋矶山医院在此建疗养基地,后废弃,留有3幢房屋。其一为西竺庵,坐东南朝西北,两层西洋式建筑,98年至今住持僧果卓(上禅堂住持)。其二为西竺禅寺,坐西朝东,单层民居式建,现住持妙性(闵公殿住持)。其三为西佛寺,坐东朝西,两层民居式建筑,现住持藏学(甘露寺住持)。
    这里有一段已废弃的九华古道,村民大多搬走了,房子基本空着,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过去的路,经打听需要先下到甘露寺的山脚,然后从山脚桥庵村沿一条山路上山,路况较差且有分叉,很容易迷路,运气好的话还会碰到野猪和猴子,安全也是问题,最好请个向导带路,从甘露寺出发往返至少需要4小时。后来听山上老人说西竺山的小路也可以到达九华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由甘露寺前行1.5公里,谷间有一小路为龙池瀑布入口,向里一条石板路直达谷底,石板路在悬崖上开凿,年久失修,谷底有分岔路,向上的为观景台,向下的为瀑布。龙池瀑布又名五龙瀑,九华溪、千尺泉汇流于自赭云峰与插宵峰两峰之谷,瀑布飞流而下,在谷底形成五池、一潭、一穴,统称龙池,前三池水流平缓,后二池一穴一潭相对落差10多米。龙池边建观瀑亭,观瀑亭下有糊涂石,观瀑亭南有拴龙石。龙池瀑布常年不息,水流清澈,在下雨时更为壮观,但需注意安全。
从龙池瀑布上来回到盘山路继续前行10分钟,到达龙池庵。龙池庵又名清隐庵,始建于唐代,民居式殿宇,安徽省重点寺院。龙池庵历史悠久,唐代时是诗僧神颖的修行道场,后被毁,光绪年间重建,民国年间住持僧华德,华德和尚的资料比较少,多为口传,讲华德不太注重僧相威仪,擅长书法和武术,圆寂后三年开缸不腐,肉身装金供奉,文革期间被毁。相传华德可能是弥勒菩萨示现,不事修行,不习禅定,然而常行佛事,常在定中。
龙池庵环境清幽,四周群山环抱,溪水潺潺,院内有一棵600多年的银杏树。现住持尼果满。龙池庵距离山上核心景区入口还有3公里。
祇园禅寺→百岁宫下院→天池古庵→天池寺→法华寺→闵公殿→通慧禅林→通慧庵→立庵→菩提阁→化城寺→大厦庵→长生庵→龙庵→旃檀林→净土庵→净洁精舍→广济茅蓬→无量寺→上禅堂→转轮宝殿→肉身宝殿→大慈藏寺→准提庵→小天台→圆觉精舍→净戒禅院→白云禅林→华天禅寺→聚龙禅寺
原名“祗[qí]树庵”,又名“祗园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全国重点寺院。祇园寺堪称宫殿式建筑与民居式建筑的完美融合,该寺院按照“山门殿-天王殿(即弥勒殿)-大雄宝殿-配殿”的传统模式布局,亦有很多巧妙之处,整个建筑依山就势,结构紧凑,气势磅礴。祇园寺法相庄严完整,山门殿供奉灵官菩萨和哼哈二将,穿过小院为天王殿供奉弥勒、韦陀和四大金刚,沿台阶而上正对为大雄宝殿,庄严古朴,大殿供奉三尊喷金大佛,高10余米,两侧十八罗汉坐像,后墙两侧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塑像,大佛后为巨型海岛绘彩壁雕。大殿对面依次为药师殿、观音殿和念佛殿,大殿西侧为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和闵公父子,两侧为十殿阎王壁画。大殿和地藏殿之间有一通道,正对为精美的龙华三会浮雕,左行为万佛殿,砖木结构,古朴典雅;右行为卧佛殿,中供一尊释迦牟尼玉卧佛,造像精美,庄严殊胜。祇园寺日常有早晚课和一些佛事活动,诵经声、木鱼声、撞铃声合鸣,让人顿生肃穆。祇园寺住持道源大和尚,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Tips:汉传佛教主要包括八个大乘宗派,分别为“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净土宗”;另外还有两个小乘宗派,分别为“俱舍宗、成实宗”。因此,不同的流派就将寺院与宗派挂上名来,以示尊重及区别。禅寺,又称为丛林、禅宗寺院,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修行道场。

百岁宫下院位于祇园寺对面。始建于清宣统年间,安徽省重点寺院。顾名思义这是百岁宫的下属寺院,以前是方丈接待香客的地方,后来专门扩建了客房区,现在是很有名的佛教寺院客栈。百岁宫下院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建筑,白墙褐瓦马头墙,古朴素雅,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前为门楼,中为玉佛殿,后为斋堂,东西两侧是三层寮房(住宿)。在清代的四大丛林中,百岁宫和东崖禅寺都在九华街设有下院,东崖下院后来废弃,1980年改为东崖宾馆。百岁宫下院住持慧庆大和尚,现任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百岁宫住持。
    沿主路(芙蓉路)前行250米到达天池古庵。比丘尼涤胜1991年开始改扩建天池庵(即天池寺)北侧旧屋,95年建成大雄宝殿,坐西朝东,两层民居式建筑。天池古庵墙壁上挂满了手绘白描“观音菩萨化身像”,观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为拯救人类苦难她以多种法像显现菩萨身份,据说经常出现的有33种,这里供奉有88幅画像,精美绝伦,国内罕见,见者得福。
天池寺与天池古庵毗邻。天池寺又名天池庵,因相传地藏王菩萨在此修行打尘,饮用池水而得名,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安徽省重点寺院,民居式建筑,分为前殿和后殿,前殿为地藏殿,坐东朝西,寺前有约100平米的荷花池,后殿为坐西朝东,三层楼宇,上层为大雄宝殿,中层为客房,下层为斋堂,“天池”位于斋堂的院中,池呈方口形,边阔1.5米,底深1.4米。久旱不涸,久雨不盈,池水清洌。现住持尼涤尘。
Tips:寺、庙和庵的区别。寺,是指佛教建筑,也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庙,最初就是祭祀的场所,分为家庙和神庙,供奉祖宗的地方是家庙,供奉神灵的地方是神庙,如老君庙、龙王庙、城隍庙等,因为佛教供奉的佛陀后来也成为国人信仰的神灵,就有了像观音娘娘庙等,严格来讲并不是。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所谓“结草为庵”,现指小寺庙,多为比丘尼(佛教女弟子)出家修行的专用建筑名称。
    回到芙蓉路,与天池寺隔路相对在台阶高处的是闵公殿,闵公殿北侧为法华寺,法华寺坐北朝南,外墙黄色,一进院落,中间主房供佛,这个寺庙是九华街最小的寺庙,非常简朴。寺庙虽小,佛法无边。05年至今住持僧圣勇。

闵公殿被称为财神殿,这里是闵公的主寺,相传闵公原是九华山主,家财甚富,乐善好施,每天斋僧99人。金乔觉路过九华山时,觉得是修道的好地方便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并得到闵公的护持。闵公的小儿子道明后来随金乔觉出家,闵公也随其子道明和尚为师出家。在佛门中,一家父子相侍一位菩萨,在九华山人们常说,“在家为父子,出家为兄弟”,指的就是闵公与道明。闵公殿后来扩建,现在包括以闵公殿为中心的弥勒殿、大雄宝殿、金地藏殿、观音殿等,名闵公禅寺。在寺庙东北侧为闵公墓,闵公墓有一棵700年枫树,正好从闵公的墓碑上长出,传说这是闵公的拐杖。2019年1月闵公殿因为一些原因暂时关闭,开放时间不详。
沿芙蓉路继续前行50米为通慧禅林,精致幽静,这里原来是通慧庵一部分,1985年划出独立为寺,仁义师太担任住持。仁义师太()俗名姜素敏,沈阳人,一生行医为善,悬壶济世,1995年于通慧禅林圆寂,圆寂前七天师太自断饮食,嘱咐弟子们不要火化,而是选择坐缸,师太说她已去过兜率天修成果位,得到了弥勒佛的封号,于是弟子们便按照她所说的去做了,三年后果真肉身完好,且手肘变为持针诊病状,堪称神奇。从一位千金小姐到肉身菩萨,仁义法师是我国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萨,今装金供奉于通慧禅林悦殊殿。现住持尼如严。

通慧庵紧邻通慧禅林,位于九华街的东南角。始建于清初,安徽省重点寺院。最初的通慧庵已经一分为三,大殿及以北为通慧禅林,南殿和后殿大花厅、韦陀殿为现在的通慧庵,在大殿的后边东北方还有个小花厅为通慧寺,这三个地方由两位比丘尼和一位僧人分别管理。从西门进入通慧庵,环境清幽、意境古雅,右手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从韦陀殿出南门是一个小水塘,徜徉着七八只锦鲤,有泉水从山上流下。一条石板路蜿蜒而上,曲径通幽,两旁古木参天,鸟语花香。通慧庵南门的石板路可以直达回香阁,1400级台阶大概30分钟。现住持尼果贤。
    沿着芙蓉路往回走到天池寺路口左拐,与天池寺隔路相对的是立庵。原名定慧庵,始建于清代,新老民居组合式建筑,坐东朝西,由新立庵和老立庵组成,安徽省重点寺院,2007年至今住持慧深法师。新立庵目前是九华山佛教协会的驻所,佛协是由各寺院的佛教人员组成的民间社会团体,促进寺庙管理,行业自律等。

    西行穿过东崖宾馆的停车场,菩提阁位于曾福兴酒楼北边的小巷里。始建于明代,两层民居式建筑,坐北朝南,大殿后有地藏殿,东侧是斋堂和住宿,西院墙下是一片菜地,临近山门水池里栽植了许多睡莲,睡莲是圣洁的仙子,常在夏季的夜晚幽幽绽放。这里闹中有静,生机盎然。1994年至今住持尼德福。
化城寺是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的开山祖寺和总丛林,始建于756年,全国重点寺院,1981年起兼作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化城寺背倚虎形山,寺前有石板广场、放生池和娘娘塔,这个石板广场是九华山举行庙会和大型佛事活动的地方。化城寺屡废屡兴,现在的化城寺为四进民居式建筑,前三进为清代建筑,依次为灵官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第四进藏经楼为九华山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第二进展出金地藏生平事迹,第三进展出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明清藏经、贝叶经、血经、金铜印、圣旨、清帝御书等被誉为镇山之宝,大雄宝殿庄严古朴,三世佛上方殿顶有三口藻井,中间九龙盘珠浮雕为中国古代木刻艺术珍品,第四进为三层的藏经楼,是九华山文物荟萃之地,一楼有九华山金印十二方印谱,历代皇帝共赐予九华山十二枚地藏菩萨印章,都是国家一级文物,九华山镇山之宝,每年新春法会时会将所有印章请出盖在一张纸上送给信众,后来两枚最古老的的铜印损坏,另有一枚玉印将毁,这个活动就取消了,偶尔流出的印谱就只有九枚了。现住持常敏大和尚。

大厦庵位于化城寺西侧过道。始建于明代,两层民居式建筑,坐西朝东。这里安置有绍华师太舍利塔,绍华师太出生于中医世家,她的祖传接骨丹八十年代救了很多骨折病人。绍华师太和仁义师太经历很像,都是东北人,都是名门之后,同样医术高超救了很多人,也度化了很多人。不过一个修禅,一个修净土,禅净本是一家,绍华师太因厌恶女人身不愿留真身而留下很多舍利,留下祖传的秘方帮人们解脱痛苦度化众生,仁义师太选择留真身度化众生,不同的形态,同样的赤诚之心。现住持尼隆首。
    从广场西行穿过胡同即到达长生庵。长生庵和紧邻的龙庵、新龙庵合称为“三庵”,现在的三庵均为清代民居式建筑。长生庵始建于明代,安徽省重点寺院。弘治年间住持实庵,仪表堂堂,才华横溢,王阳明游山时,曾与之投缘交往并题诗相赠。2001年至今住持尼无垢,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原名水陆殿,俗称“老龙庵”,始建于明代,两层民居式建筑,坐北朝南,安徽省重点寺院。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木雕佛像,相传是明末或清初时所制,1994年从化城寺请回,1995年重新贴金。1931年在老龙庵西侧建新龙庵,1997年在原三庵门楼旧址新建韦驮殿,后又建七层千佛铜塔一座,为古寺生辉。现住持尼道果。
    旃[zhān]檀林又称“旃檀禅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全国重点寺院。据传起初建寺时,采伐寺后琵琶形山上异香古树,这种树与南印度被佛家视为珍品的旃檀香木极为相似,香味醇和,历久弥香,故寺名“旃檀林”。1990年住持慧深法师深感寺庙过于破旧,于是发心募建三座大殿并先后完成。
现三座大殿均为宫殿式建筑。东侧为大悲宝殿,1994年建成,供奉9.19米高四面千手观音菩萨樟木雕像,东西两旁供陀罗尼八十四像,后方供三十二应身、禅宗6位祖师像,宝殿前的石雕麒麟栩栩如生。西侧为大愿宝殿,1999年建成,供奉9.9米高四面金身的地藏菩萨铜像,四维供120尊1.4米高金身地藏菩萨坐像。中间为大雄宝殿(华严宝殿),2001年建成,供14.8米高华严三圣铜像,佛像背壁是巨幅海岛群雕,殿内两旁供9米高十八罗汉像,宝殿前安放两尊巨大的石雕大象。三座宝殿四周石柱和殿前石阶坡面上有精美的龙凤浮雕,精美绝伦。旃檀林老殿按原貌移建于三大殿南侧的芙蓉峰下,位于九莲苑宾馆的后边,明净法师()的肉身供奉在老殿,明净法师92年圆寂,也是九华山传奇人物。旃檀林还有一看点是大山门,位于大悲宝殿正对面,为大理石制的三层飞檐牌坊,制作精美,气势雄伟。西门有一尊露天滴水观音石像,为九华山最大。1989年至今住持慧深大和尚,原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

西行200米到达神光岭路,沿石阶向上,每级石阶都刻有不同形状的莲花,一步一莲,步步莲花,仿佛沐浴着佛的光泽。九华山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莲花和各种莲花的石刻,莲花代表圣洁美好,代表一种智慧和觉悟的境界,九华山也有“莲花佛国”的称谓。登上台阶第一座寺庙便是净土庵,山门对面墙上手书《醒世咏》,憨山大师用一双超脱尘俗的慧眼,为我们道出一番醒世良言。净土庵始建于清末,两层民居式建筑,大殿后进为地藏殿,地藏殿后为观音殿。现住持尼印慧。

其址原为古百子堂,始建年代不详,后毁废。1985年比丘尼常洁募款在旧庙遗址上新建的尼庵,更名“净洁精舍”,50年代常洁和师兄常净(亲二姐)来到九华山,精舍用姐妹俩人法号后一字来命名,以示对离世师兄的怀念,净洁精舍庵内干净整洁,山门前瑶台可观赏九华街美景。常洁师太29岁来到九华山,93岁过世,在这里奉献了一生,在九华山僧众中可以说是德高望重。过去净洁精舍的观音签也被称为“九华第一签”,这里有着太多的的故事,据说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来这里求婚姻签,老师太解签时建议求功名,后来果真铁娘子官至副国级,也还是单身一人,吴仪和老师太是很好的朋友,每年都会亲自去看望,还送了一尊玉观音摆在殿里,可见铁娘子是很有佛缘的。老师太性格耿直,看不惯就会发脾气,过去在这里抽签规矩比较多,比如要得体地跪拜在观音像前,一定用左手抽签,上上签随喜1000等。常洁师太热心公益慈善,九华山修路捐了上百万,募建大铜像也有捐款。后来老师太不怎么解签了,一般是弟子演福来负责,2017年1月9日常洁老师太圆寂,上万人送别,“九华第一签”也成为了历史。随着反对佛教道教商业化工作的开展,九华山2018年取消了所有寺庙的抽签占卜。现住持尼演福。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南朝北。进门面对三世佛,起初很纠结这里的横三世佛的摆放,从左到右依次是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平时见到的是左阿弥陀佛,右药师佛,想了很久才明白,正常的话释迦佛在中间主管中央娑婆世界,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我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而这个寺庙是坐南朝北,那佛像摆放时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左右需要对调。还有这里供奉了千手千眼观音,像前摆放的是弥勒佛和济公,弥勒佛居中,两尊济公像位于左右,比较少见。现住持尼常明。
    原名智光茅蓬,位于广济茅蓬东侧,也是坐南朝北,在九华山很少见。无量寺是一座小庙,功德无量,慈悲无量。
继续沿石阶向上到达上禅堂。上禅堂原名“景德堂”,上禅堂始建于明代,全国重点寺院。上禅堂看起来不大,其实别有洞天,这座寺庙坐南朝北,山门却开在东山墙,与众不同,山门上接一披间,即弥勒殿。经弥陀殿往左边有一道小门,绕过这道门后,视野才豁然开朗,出现在眼前的是上禅堂的大雄宝殿,大殿是由两殿并联而成,天井明瓦覆盖,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穿过大殿,来到上禅堂后院,此有上禅堂三大看点,一为滴水观音,二为金沙泉,三为金钱树。观音阁内供奉一尊滴水观音,观音像下的一泓清泉是“金沙泉”,金沙泉边的参天大树就是九华山三宝之一的金钱树,因果实形似古代钱币而得名,金钱树学名青钱柳,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树种,数量极少,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86版《西游记》第19集《误入小雷音寺》,上禅堂为主要取景地。现住持果卓大和尚,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经上禅堂旁的“正天门”向上2分钟即到。转轮宝殿又名十王殿,始建于清朝,1973年毁于火灾,1989年重建,牌匾“转轮宝殿”为赵朴初老先生所提。转轮宝殿为单层民居式建筑,分前后两进,前进是阎王审鬼的场景,千里眼、顺风耳、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中间为奈何桥,左右顺序排列十殿阎王塑像,奇特景致,还有孟婆亭和六道轮回。后进为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铜像。十殿阎王是我国民间流传主管地府十殿的主神,在正统佛经中并没有这种说法,地藏菩萨曾立宏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也是佛教与我国本土神话的融合,很多寺庙在供奉地藏菩萨时也会供奉十殿阎王。在池州贵池区的青山寺也有一座转轮宝殿,反映了当地的民俗特色。
    转轮宝殿西侧有81级台阶直通肉身宝殿,设计81级台阶是因为佛教有“九九八十一难”之说,度过这八十一难,方能修成正果。 

全称是护国月[ròu]身宝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称老爷顶。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肉身宝殿是九华山最精华、最神圣的地方,全国重点寺院。唐贞元十年,金乔觉(696-794)圆寂,三年后肉身不腐,僧徒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尊为金地藏,于是围着殓缸造塔,又在宽阔的塔基上兴建殿宇,殿顶与塔顶相接,形成了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扬。
肉身宝殿殿宇宏观,顶覆铁瓦,四周回廊石柱环卫,重檐斗拱,画栋雕梁。殿内七级木质宝塔,高约17米,每层有佛龛八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塔两侧有十王立像拱持。塔基、神台、殿内地面均铺以汉白玉。宝殿南门悬地藏大愿匾额“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16字篆书为1917年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所书。宝殿北门正中悬两块匾额,下额书“东南第一山”遒劲有力,为民国八年(1919年)青阳人施玉藻(1887~1947)所书,施玉藻是晚晴秀才,擅长书画,精通诗词。上额书“护国月身宝殿”,为赵朴初()书写,赵朴初老先生是安徽安庆人,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书法家、佛教居士,在宗教界德高望重。北门两侧悬有康熙皇帝手书钦赐的“九华圣境”和乾隆皇帝手书钦赐的“芬陀普教”两块横匾。在宝殿的前坛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并竖立华表。肉身宝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古朴庄严、重辉异彩。
沿前坛旁99级石阶向下到达定心台,穿过长廊即为地藏禅寺,这里供奉着慈明和尚的肉身,慈明和尚()面恶心善,自幼习武,一次能挑800斤扁担,绰号“800斤”,91年圆寂。地藏禅寺北为弥陀殿,弥陀殿前为山门,这个山门为九华山佛殿山门规模之最,赵朴初题额“行愿无尽”,钱其琛题额“山门”。这部分的建筑依山而建,由小到大,逐级升高,是九华山最大的寺庙建筑群。肉身宝殿有南北西三个大门,西门可看夕阳。1988年至今住持圣富法师,现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返回到上禅堂,继续爬山15分钟,在茶园三岔路口向右走。当你看到一个四周挂满红色锦旗的观音亭,就到大慈藏寺了,大慈藏寺坐东朝西,背靠神光岭,海拔700米,远眺池州四地,这里可以听到山涧里清脆的泉水声,也可以看到充满禅意的远山如黛,是看日落观夕阳的好去处。观音亭建在莲花池上,内有一尊4米高的童子拜观音石像,数百面锦旗说明这里求子应该是非常灵验。2004年至今住持门智法师,为人坦率真诚,精通佛法,多年来带领四众弟子严持戒律,精进修行,护法如教,利乐有情。门智法师和众弟子将寺庙到龙池路的荒坡改成了石板路,还疏通上游的天然水源帮助下游村民改善用水条件,修路便民行善,一直在尽可能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前行100米到达准提庵。始建于明代,后废弃,庙基上建有民房,1993年比丘尼果云购买此处3间民房重修为尼庵,坐东朝西,面积不大。现住持尼果云。
    原名明心寺,又名明心禅林,始建于清代,安徽省重点寺院。小天台位于神光岭,依山而建,海拔约800米,是神光岭海拔最高的寺院,小天台和天台峰的天台寺没有关系,天台正顶的天台寺是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寺院(1306米)。
    位于小天台东北,两层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这以前是小天台的地藏殿,后被毁,圆空师太1991年在原址重建殿堂并担任住持,2012年圆寂,肉身三年不腐,装金供奉。现住持释通晓。
    从小天台沿石阶下到龙池路,往北走1.5公里到达净戒禅院。这里原为明净禅寺,明净法师曾在此居住,明净法师十几岁开始学佛,刻苦用功,圆寂前站立三年,静坐三年,闭关三年。92年圆寂,99年开缸真身不腐,现装金供奉在旃檀林。2006年九华山佛教协会将明净禅寺改建为佛教敬养院,挂“净戒禅院”庙名。现住持尼正英。
    从净戒禅院出发可以步行前往松树庵,松树庵位于九华山西麓,在核心景区外,供奉有宽德和尚的肉身,单程时间约2小时。
    位于风景区西部白云新村,从净戒禅院过去需步行20分钟,沿路在国家电网营业厅旁有小路可以穿过去,途径九华山农贸市场,九华镇中心小学。原为白云观,始建于1931年,一处道教道场,文革期间衰败,后因九华山是佛教圣地改为白云禅林。1991年广西僧人圣文到此担任住持,征得佛教协会同意,维修原殿并重塑佛像。白云禅林于2015年左右完成重建,现住持释文祥。
    位于九华街西北方。住持宽成1922年募建,两层皖南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安徽省重点寺院。大殿中间的匾额“念佛禅院”为赵朴初老先生所提,山门匾额“华天禅寺”为康有为1922年游九华山时所提。宽成是华天寺庙的开山住持,家境殷实,自幼入私塾学习八年,颇具国学基础,嗜爱兰花,一生致力于书画收藏。现住持释果厚。

位于聚龙大酒店北200米,距离华天禅寺3分钟路程。原名聚龙庵,始建于清代,两层民居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安徽省重点寺院。相传聚龙这个名字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起,大雄宝殿前的匾额“聚龙禅寺”为赵朴初老先生所提,山门匾额为已故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仁德法师所提,可见这里的底蕴。住持尼慧莲精进修行,积德行善,大爱无言,95年起先后在寺庙门口拾到十几名弃婴,悉心照顾,孩子们都有了很好的归宿。现住持尼慧莲,安徽安庆人。

慧居寺→吉祥寺→复兴庵→朝阳庵→天桥寺(翠云庵)→观音峰→拜经台→天台寺→罗汉墩禅寺→大悲院→(下午)梦幻石谷→花台景区栈道→花台正顶→小花台→下闵园→凤凰松

从闵园金刚寺沿石板路向上走5分钟即到。原名“慧庆庵”,始建于清代,分上下两院,全国重点寺院。慧居寺系民居式殿宇,坐南朝北,门前是由闵园通向天台的石板大道。前殿为大雄宝殿,后殿一楼为地藏殿,二楼为百年观音殿。观音殿供奉的是手执杨柳枝,把净瓶中的甘露洒向人间的“净水观音”,润泽万物,普渡众生。在九华山众多观音像中,慧居寺所供奉的这尊观音是唯一的男相观音,也是国家重点文物。据说观音的女相造像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朝以后,在这之前全中国所有的观音菩萨像都是男像的。92年建成的韦驮殿,位于大雄宝殿西北侧,楼上为韦驮殿,楼下是杯渡殿。97年建成藏经楼,楼上是藏经楼,楼下为九天玄母圣殿。98年建成山门殿,供奉的弥勒佛,一楼挂匾额“兜率宫”,也是佛道融合思想的体现。现住持大慈法师。

    始建于1906年,原寺已毁,仅存一过路亭,2009年重建,供奉毗罗佛,1991年至今住持尼圣真。自从天台索道开通以来,徒步上山的朋友越来越少,沿途可以看到许多挑山工,山上的寺庙和物资都是他们用肩膀挑上去的,山上的每一座寺院都有他们的身影和汗水,一天往返两趟,按重量拿报酬,可以有200元左右的收入。

    始建于1911年,安徽省重点寺院。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一老一新,一黄一白,隔路相对,这里也没有匾额,着实清苦。

    始建于民国初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上层为大雄宝殿,下层为地藏殿。现住持尼宏光,也是朝阳庵下院住持。过了朝阳庵,路就有些陡了,层层石阶,曲折而上。朝阳庵向上,沿途有众多摩崖石刻,多为历代名人朝山时所留。

又名半山寺,俗称吊桥寺,曾为翠云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天桥寺位于天台峰半山腰,是由闵园至天台山道的必经之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朝西,两层民居式建筑,背依岩谷,面临深渊,寺前原有一座南北相通的木桥,1985年重建为单孔石拱桥,横跨两峰之间,桥面即天桥寺走廊,寺建在桥上,桥建在庵内。天桥寺周围美景环绕,可俯视闵园全景,可观云海奇观。宣统元年住持法龙和尚96岁时圆寂,圆寂后三年肉身不腐,其徒曾装金供于寺内,文革中遭焚毁。现住持圣荣法师。

位于天桥寺上方,始建于清代,原名圆通庵,安徽省重点寺院。这里依崖就势而建,坐北朝南,主殿建在崖顶上,偏殿建在岩下,因大殿西侧有一奇石耸立酷似女相观音,故称观音峰,又称观音慈航。在寺后俯视观音峰,石观音面庞圆润,胸脯微挺,衣帽毕肖,襟带飘动,欲朝东北而行。慈航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佛菩萨以大慈悲救度众生离开尘世苦海,有如舟航。相传地藏菩萨在拜经台诵经闭关,观音菩萨前来探望,深究佛旨,离行时观音为灵秀九华所陶醉,故轻点一石,示现一尊女像观音,以示教化。在观音峰可以眺望关刀峰即关刀石,形若关公“青龙偃月刀”,可观云海。1997年至今住持开豪法师。

位于观音峰上方,又名大愿庵,俗称古拜经台,大愿庵始建于清代,因金地藏在此诵经而得名,安徽省重点寺院。大殿坐北朝西南,宫殿式建筑,庄重雄伟。大雄宝殿右侧上台阶即为金地藏拜经遗址,地面上的长方形岩石有金地藏的凹痕脚印。大殿西侧为灵官殿,自古道上山由此进庙,供奉灵官菩萨,手拿钢鞭,足踏风火轮,三眼观遍天下事,道教中的灵官菩萨取代了佛教中的韦驮菩萨,成了地藏道场的护法神,这是源于明代九华山流传的“灵官护法”的故事,因而也就成了佛道融合在九华山的佳话。大殿后为地藏殿,两层,二楼为祖师殿和藏经楼。大殿东侧的三层徽派建筑为万佛殿,一楼中间为弥勒楼,二楼为玉佛殿和药师殿,三楼为万佛楼。拜经台周围有大鹏听经石、金龟朝北斗、观音飘海、十王朝圣、仙人打鼓等奇景怪石,拜经台海拔1136米,可观日出,观云海。这里是天台索道所在地,人流明显增多,拜经台距离天台寺需步行800多级台阶,约20分钟。现住持果慎法师。

    又名地藏寺、地藏禅林,位于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是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寺庙,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宋代。天台峰又称天台正顶,在九华山的99座山峰中仅低于十王峰(1344米)和七贤峰(1337米),因天台寺为佛教徒朝拜圣地,素有“不到天台,等于没来”之说,所以将天台峰称为九华山主峰。
进入天台寺前,可以先到天台峰南面的十王峰打个卡,十王峰面对天台峰,谓之“十王朝地藏”,沿途10分钟有天台寺最佳拍照点,到达十王峰顶需25分钟,危崖层叠,一览众山小。然后原路返回,石板路窄且陡,需注意安全。继续往前走的话一条路可以回索道,一条路是通往黄石溪的,沿途有真如庵、老常住护国禅寺、道僧洞,转身洞等,为户外路线,明清时为从南侧登九华山的古道。

天台寺依山势而建,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屏障,南以玉屏台为墙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8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因地就势,布局奇巧,古朴和谐,浑然一体。山门处可见“非人间”和“中天世界”两方石刻。天台寺有三进殿宇地藏殿、大雄宝殿和万佛楼,大殿北面有观音阁,大殿前有六角形石亭“捧日亭”,楹联书“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一线天位于天台寺北。天台可观云海,观日出。现住持宏学大和尚,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过了一线天,沿山脊石板路北行,这条石板路修建于1987年,天台→罗汉墩→花台→下闵园,有主线和支线,在2010年花台索道开通前,这基本是去花台的必经之路,然后从小花台→下闵园下山。前行25分钟可到地藏井和甘露亭,相传地藏井是金地藏在此禅修时为方便饮水所挖,古人誉为“佛水”可治病消灾,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景,不过九华山为花岗岩体,水质确实纯净甘甜。
沿岔路口下行,5分钟到罗汉墩禅寺,目前正在重建,募建告示上写罗汉墩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高僧奇峰祖师历时16年建成,为当时九华第一丛林,1926年民国军阀张宗昌为争风水宝地葬父,将罗汉墩烧毁,现悲君法师发心重建罗汉墩。工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运输主要是挑山工用扁担从凤凰松运到山顶,难度着实不小,希望能早日落成。密宗塔林在罗汉墩旁,舍利塔用花岗岩雕刻而成,造型不一,因已故高僧属于密宗,故称密宗塔林。罗汉墩禅寺住持悲君法师。
    回到主路,在靠近观景平台的左转岔路口下行,共10分钟。明代有僧人在此建扑云庵、观音堂茅蓬、一棵松茅蓬、大悲院等寺庙,曾是香火兴旺的道场,后来被损毁,尚留有多座庙基。辽宁僧人明仁在古寺遗址重建大悲院,两层民居式建筑,99年至今住持明仁。从大悲院前行有个三岔口,左行是小路下山直达上午路过的吊桥寺。
在大悲院可以原路返回主路,也可右行途径太极洞、古佛洞回主路,时间不差太多。太极洞旁有个小平房,有两位比丘尼在这里静修,交谈中得知一位已经64岁了,面目清朗,看起来不超过50岁,相由心生吧。路过古佛洞没见到常贵法师,有些遗憾,常贵法师诚心向佛,认为深山老林修行才会有定力,在这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努力践行着佛祖的教诲。古佛洞后是一条巨石间的狭缝,长约30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可直达峰顶。从古佛洞出来沿石板路上行回到主路,这一段从下主路到回到主路共需30分钟。

以上是这趟线路的前半段,包括10座寺庙,约4小时完成,尽量在中午12点前完成。后半段没有寺庙,主要是欣赏九华山美景,梦幻石谷→花台栈道→大花台→小花台→下闵园→凤凰松,全程需5个小时。从古佛洞回到主路后,就算进入花台景区的范围了,还需50分钟到达花台高空栈道,具体为20分钟到山坳位置为梦幻石谷,再20分钟可到清凉台岔路口,左行为小花台,右行为大花台,右行10分钟可到佛佑松,佛佑松也就是花台高空栈道的南端(有工作人员值班,一定把门票带着)。

花台景区1986年对外开放,之前除寻仙访道,探幽猎奇者,鲜有人迹。1987年九华山修建了这条从天台→花台→下闵园的石板路,算是当时的官方路线。2010年开通花台索道,20分钟直达山顶,游客多选择从花台索道登顶,而香客大多也对登山看景没太大兴趣,自此天台到花台的互通线走的人就少了。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和小花台组成,因盛产杜鹃等山花而得名,为“天然睡佛”所在地。每年的五六月份,时值杜鹃花期,很多游客会走天台花台互通线,人间五月天,花台赏杜鹃,沿途奇峰怪石惟妙惟肖,数不胜数。

花台高空栈道17年5月投入运营,全长约1380米,平均海拔1141米,非玻璃栈道,栈道依山就势而建,曲折往复,呈现出“一峰多景”的奇观,横看成岭侧成峰,九华山以全新的视角出现在游客面前,奇松、怪石、云涛、花海,在这里可领略别样的佛国风光。沿途有6个观景平台,栈道主要连接花台景区母子情深、地藏晒靴、会仙峰、龙脊、蒲团松等花台景区标志性景点,在栈道沿线还可以观赏到睫毛峰、清凉台、小花台等著名景点。半山半空半自在,一山一佛一世界。栈道走走停停全程30分钟。

    栈道的北端为索道站,索道站是花台游步道的起点,游步道也是石板路,沿途会经过吉祥松、花台正顶、大愿石、如意石、平安松和佛佑松,花台没有寺庙,不见香火,但处处见佛。花台正顶海拔1299米,地处天然睡佛的下颌处,也就是“佛面”,俗话说“拜佛见佛面”,花台正顶祈福许愿,拜地藏菩萨化身,保平安喜乐。从栈道北段回到佛佑松需要30分钟。

    从佛佑松往天台方向走,10分钟到清凉台看小花台路标,经石长城前往小花台。小花台原名会仙峰,因峰顶石柱林立犹如众仙相聚而得名,海拔1006米。沿途先后会看到天然佛陀和定海神针,天然佛陀又名“石佛”,形神兼具,惟妙惟肖;定海神针在小花台观景台附近,一柱擎天,矗立于云海之上,气势恢宏。从佛佑松到小花台需30分钟。

    从小花台到下闵园,这条路已日渐荒废,游客一般到小花台就原路返回了。前半段石板路盘旋而下,群峰林立,怪石如云,风景如画;后半段从过了文殊古院(文殊洞),秀竹丛生,鸟语花香,也就是著名的闵园竹海。从小花台到下闵园需要1.5小时,从下闵园再到凤凰松需要30分钟。巴士末班车5点。不建议从下闵园走小路到百岁宫,老虎洞,路已年久失修,百步桥也成了危桥。
D4:闵园尼庵线+百岁宫线
闵园尼庵群线:大觉禅寺→胜蔓精舍→潮音精舍→莲花庵→心愿庵→接引庵→一心茅蓬→心愿茅蓬→大慈庵→观音峰下院→光明茅蓬→大愿茅蓬→凤凰松→静修茅蓬→九华莲社→普济庵→永兴茅蓬→金刚寺→观自茅蓬→华严古洞→华严海慧寺→大金刚寺→海慧寺→药师茅蓬→香山茅蓬→寂光精舍→慈佛精舍→九莲精舍→朝阳庵下院→莲宗精舍→普渡寺
百岁宫线:回香阁(含万佛塔)→东崖禅寺→钟亭→睡佛观景台→飞来观音峰→百岁宫(含五百罗汉堂)→老虎洞→观音洞→万福寺→西天寺
D4上午:闵园尼庵群线
 大觉禅寺不在闵园尼庵群,乘坐景区巴士在“天台索道站”下车,往回走100米就是大觉禅寺。大觉禅寺始建于明代,前临龙溪河,背靠钵盂峰,山环水绕,翠竹如海,原址重建的大雄宝殿雄伟壮观,气势恢宏,让人顿生敬仰。大觉禅寺建筑不多,木质的禅修堂在大殿旁的竹林里,四周是玻璃,清幽雅静,宗学法师每晚会去行禅打坐。提到大觉寺,很多人都知道小沙弥释大佑,大佑宿具慧根,童真入道,4岁时拜宗学法师为师,今年已经9岁了。大觉禅寺现任住持宗学法师,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博学多才,年轻有为。

从大觉禅寺走到闵园尼庵群需要10分钟左右,村里有100多住户,20多座尼姑庵,住着60多位比丘尼,山民非常敬重比丘尼,彼此相处融洽。胜蔓精舍是村子里的第一座尼姑庵,又名安乐堂,始建于1917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安徽省重点寺院。印度波斯匿王之女,承佛威而说“胜鬘经”,宣讲大乘佛教“一乘真实”和“如来藏法身”说,“胜鬘”源出于此。走进内院,大殿坐东朝西,木质构架,小石块垒墙,保持原样为九华山少有。院内有鱼池景观、菜地、花房,清幽恬适,环境优美。现住持尼道广。
Tips: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来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为精舍,现在精舍多指都市人修身养性、追求人生真谛而求学的地方。

    始建于1924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北朝南,安徽省重点寺院。潮音精舍近些年应该有翻新,精致却不失当地特色。前为茶园,后为菜地,一进院落,主厅供佛。现住持尼果乐。

始建于1919年,龙溪河从莲花庵旁流过,水声潺潺,莲花庵不大,坐北朝南,有南北两个门,从南门进入,穿过整洁的院落到达大雄宝殿,殿南挂日王佛殿,穿过北门看到殿北挂月王佛殿,大雄宝殿牌匾在里边,可见这里供奉的是药师佛,日王佛和月王佛分别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两位左右侍成佛后的法号。庵内有一副对联“常思做人理,人成即佛成”,学佛首先要学会做个好人,远离贪嗔痴。现住持尼广贤。
    西行穿过石板桥,接引庵位于龙溪河西岸,这里是经回香阁登天台古道的必经之地,地处十字路口接引香客和游人。接引庵始建于1921年,为四方开间,面积不大,庵内的装饰和佛像已经非常陈旧,穿过庵堂见一位比丘尼在斋堂吃饭,真是简简单单。现住持尼果顺。

    一心茅蓬位于龙溪河东岸,依山傍水。一心修行,一心不乱,觉知一心,觉悟一心。一心茅蓬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同样非常的简单,门外一尊大肚弥勒佛笑脸相迎,穿过斋堂便是整洁的佛堂,佛堂内辟有区域为千佛殿供千尊药师佛。一心茅蓬不是尼庵,现住持僧开悟,一心精进修行,成就清净道场。一心茅蓬旁小路向北通往下闵园。
Tips:茅蓬专指建造在偏远地方的用于佛教徒或居士修行的处所。

    始建于1996年,为心愿茅蓬时任住持尼本慈在茅蓬西改扩建,坐东朝西,民居式建筑,面积不大,中堂供奉,两边厢房住宿,也是庵宅合一。现住持尼大定。
    始建于1929年,民居式建筑,山门上方手书心愿茅蓬几个字,面积不大,布局紧凑。心愿茅蓬也确实有些陈旧,希望这些茅蓬、尼庵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其实无论是十方丛林还是茅蓬庵舍,在传播佛教文化的角度来说,其功能是一样的,只要是正信如法的佛教道场,都能获得善知识。现住持尼隆愿。

    始建于民国期间,1991年原址重建,两层民居式建筑,坐南朝北。“大慈”为带给众生快乐,是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广大的慈善心。现住持尼果权。
    又名大悲莲社,始建于1934年,1996年在老殿西侧建新殿,老殿在这里保存了下来,石块垒墙,白石灰溜缝,万般黄中一点白,门前有几棵高大的古玉兰树,玉兰花外形很像莲花,迎春开花。观音峰位于天台峰西观音峰(即圆通庵),观音峰住持开豪法师,观音峰下院住持尼能云。

    原名观音殿,始建年代说法不一(1921或1933),两层民居式建筑,大殿坐南朝北,石板路对面为韦陀殿。现住持尼明真。
    始建于1926年,两层民居式建筑,老殿坐南朝北。86年在老殿东侧建观音殿,94年在观音殿东侧建新殿,名“大愿精舍”,内供西方三圣。大愿茅蓬对面的慧居寺下院(祇园精舍)在这不做介绍,详见天台线。06年至今大愿茅蓬住持尼本光。

穿过回龙桥左行即为凤凰松,九华山古树名木众多,但最著名的就是凤凰松。凤凰松高7.68米,胸径1米,造型恰似凤凰展翅,被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誉为“天下第一松”,史载见于南北朝为神僧悲渡所植,距今已经1400多年历史,如今仍苍翠挺拔,四季常青,是九华山一大景观。过去凤凰松在九华山就相当于黄山的迎客松,以前的老索道下站在凤凰松附近,现在移到上闵园,来这的人相对就少了很多。

    位于凤凰松南,始建于1921年,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静修茅蓬进入了九华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古建筑目录,正在进行阶段性修缮。现住持释圣根。
    始建于1931年,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凤凰松南,从慈修庵进入,民居式建筑,木质构架,小石块垒墙,白石灰溜缝。九华莲社为九华山佛教接待社,闵园尼众经常在这里议事,殿内有一副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奔东西”原来佛教与人交往,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副对联韵味十足。05年至今尼果成。
Tips:“莲社”为念佛修行的结社。相传东晋慧远大师招贤士刘遗民等同修净土,在院中多植白莲,以莲华分九品次第接人,故称“莲社”,后来结社念佛者大多用“莲社”命名。

    穿过广场上台阶即为普济庵。原名净土庵,又名普济寺,始建于民国初,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建筑,白墙褐瓦马头墙小外窗,坐北朝南,庵前为一过路亭,通往天台。现住持释果厚。

    在普济庵西侧有一条狭长的石板路直通永兴茅蓬,石板路从一片竹林穿过,2分钟直达。永兴茅蓬始建于1939年,安徽省重点寺院,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院里杂草丛生,大殿也没开门,隐隐听到屋内传出木鱼声和念经声,走近看到两位比丘尼,说这里平时来的人少,就专心修行了。现住持尼能意。

    原路返回到普济庵,穿过路亭向上100米到达。始建于民国年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东南朝西北。2000年至今住持尼明光。
    沿石板路上行,走到慧居寺通往华严洞石板道的路口下行即到。观自茅蓬始建于清末,原名观音庵,2006年更名,现住持释果池。
    九华山名洞之一,天然石洞坐南朝北,呈窝掌状,面积30余平米,外间供佛一尊。前有门楼,匾额“华严古洞”。华严洞周围灵草丛生,是著名的药谷,“九华三宝”之一的叮当鸟夏季常在这里出没。古洞一侧为毗卢茅蓬,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为民国时建筑,民居风格,华严洞为安徽省重点寺院,现住持尼果觉。

    位于华严洞西,始建于清光绪末年,民居式建筑,坐南朝北,寺外风景如画,宛如世外桃源。寺中收藏有民国7年、8年、15年、17年、24年之庙产地契以及民国28年海会寺、百岁宫、东崖寺、慧居寺、祇园寺等7家住持会签的护林禁约,现住持尼能愿。
    下行到金刚寺,沿寺后小路直行50米。始建于1931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南朝北。先看到的是北门,院里是一片菜地,从靠南的门进入,大金刚寺距离主路不到100米,可来的人非常少。1986年至今住持尼印恒,今年82岁,乐观健谈。
    位置为中闵园77号,不同于“华严海慧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南朝北,楼下为正殿,楼上设佛堂。这边的几个寺庙茅蓬因为香客较少,平时不怎么开门,可敲门应注意礼貌。现住持释法融。
    位于海慧寺南,始建于1931年,两层民居式建筑,白墙红瓦马头墙,粉刷过的外墙焕然一新。现住持尼仁海。
香山茅蓬位于药师茅蓬东南,隐藏在一片竹海中。香山茅蓬是闵园尼庵群最为精致的建筑,始建于1931年,安徽省重点寺院,皖南民居式建筑,2014年左右在最大限度保证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修缮。院内两棵古牡丹,每年开花数百朵,尤为名贵。堂中有一副对联“香焚小楼传经语,鸟唤翠林闻香山”。原住持尼性妙1937年住香山茅蓬,专修净土,持戒精严,60余年未下过九华山。2003年96岁时圆寂,荼毗后有众多舍利出现,是九华山佛教界公认的当今净土宗大德。网上有文章“九华山香山茅蓬性妙老师太事迹”。现住持尼印山。

    慈佛精舍位于海慧寺西。始建于民国时期,安徽省重点寺院。两层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2003年至今住持尼宏尊。
    始建于1996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玉佛宝殿供奉7尊缅甸玉佛坐像,系广东汕头7位居士敬献,三尊大佛、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齐全,玉佛背面有海岛观音木雕像。九莲精舍原先只是座小茅蓬,现在1500平米,是闵园地区规模最大的尼庵,这里倾注了宽海太多的心血,现住持尼宽海。

    两层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朝阳庵位于天台小狮子峰,在天台沿线,此庵为下院,住持尼宏光。隶属于朝阳庵,与朝阳庵为同一住持,故不在99座寺院名单里。
    始建于1930年,安徽省重点寺院。老殿保存完好,坐东朝西,墙壁系小块石和石灰嵌砌,富有皖南民居质朴的特色。精舍两层三开间,供西方三圣,90年代初新建地藏殿和观音殿。住持尼大义,83年刚走出校门的她来到九华山,转眼也已经36年。
    始建于1933年,安徽省重点寺院。两层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四周有院墙。住持尼果玉。从普渡寺前往百岁宫线,先10分钟到接引庵,沿石板路上行30分钟可到回香阁。

 漫步在闵园,在这可以让人心静下来。从尼庵群出来时天降甘露,在九华山这是好兆头。闵园尼庵群为青山绿水所怀抱,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每天黎明伴随着木鱼和经声来临,这里远离尘嚣不被凡世所扰。粗布僧衣,潜心修行,僧人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农禅并重,努力延续着传统佛教文化。闵园尼庵群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胜蔓精舍、潮音精舍、普济庵、香山茅蓬、九莲精舍。绝大多数都非常清苦,真心希望闵园尼庵群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回香阁(含万佛塔)→东崖禅寺→钟亭→睡佛观景台→飞来观音峰→百岁宫(含五百罗汉堂)→老虎洞→观音洞→万福寺→西天寺
 如在九华街,可从通慧庵南门石板道向上30分钟即到;如在闵园尼庵群,可从接引庵旁的石板道向上30分钟即到。原名华严庵,后改为华严禅寺,始建于明代,安徽省重点寺院。回香阁位于东崖南端华严岭上,是由九华街蹬道上天台必经之岭,昔日香客朝天台后多有在此烧回头香的习惯,故有寺名“回香阁”。包括大雄宝殿、弥勒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供奉华严三圣,毗卢佛、文殊、普贤、二十四诸天等塑像。回香阁弥勒殿前有千手千眼观音石刻浮雕像,2008年落成,浮雕共分三部分,正面为千手千眼观音脚踏莲花立像,东壁为滴水观音,西壁为送子观音,西壁浮雕背面还有九龙戏珠,刀功精湛,堪称艺术精品。现住持慧光法师。
华严宝塔(万佛塔):从浮雕后石阶上山,即为万佛塔。始建于2006年,为福耀集团曹德旺先生捐建,塔身全铜铸成,七层八面,高33米,供奉有一万尊消灾延寿药师佛像,为十方法界众生消灾免难,万佛塔上题的匾额“增福延寿”为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在2006年所提。登上万佛塔可俯视九华街,仰观天台顶,环顾九华群景。

    从回香阁东侧小路北行5分钟即到。原为东崖上院,始建于明代,原建筑毁于1933年的大火,仅存东崖钟楼,现在的寺院于1995年重建,东崖下院1980年改为东崖宾馆。东崖禅寺巧妙地运用巨石作为地基,矗立于悬崖边上。这里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可观云海,可俯瞰九华街全景,佛国风光,一览无余。现住持果慈法师。
Tips:明清之际,九华山香火之盛甲天下,有寺庙300余座,僧侣4000多人,影响力比现在大,当时有四大丛林之说。现在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祗园寺、百岁宫、旃檀林和月身宝殿,一说为祗园寺、百岁宫、甘露寺和东崖禅寺,个人倾向于第二种,因为肉身宝殿作为金地藏的肉身塔,没有大雄宝殿,不能称为丛林。当然现在四大丛林的说法少被提及,东崖禅寺现为普通寺庙。

    位于东崖禅寺西北侧。又名东崖钟楼、幽冥钟亭(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建于清同治年间。钟亭是1933年东崖上院失火后仅存的唯一建筑,上下两层高10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亭内悬一座万斤“幽冥钟”。每当幽冥钟声响起,可传遍整个九华山,有“东岩一杵万山鸣”之誉。1992年至今住持道华法师。
    北行5分钟到睡佛观景台,位于百岁宫索道站出口。睡佛观景台正对花台景区,横看是山,竖看是佛,酷似仁德法师,睡佛头枕天台群峰,额头到眼睛由小花台组成,鼻子到颈部由大花台组成,长达数百米,造型惟妙惟肖。

    北行100米即到。又名观音庵、天柱庵,位于东崖小天柱峰,始建于宋代。寺庙就地势而建,将天柱峰顶巨石盖在殿宇中,殿内所供佛像即是在巨石上浮雕的观音大士像,石刻镀以金箔,身躯高大,神态安详,襟带飘动,栩栩如生,大有乘风而来之势,故称“飞来观音”,门额上嵌有“悦来”二字,又称“悦来观音”,观音像旁有石刻《石佛偈》。2007年至今住持广海法师。
原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屡有毁建,全国重点寺院。 百岁宫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建筑,坐北朝南,五层楼耸立于悬崖之上,远观如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在我国现存寺庙建筑中非常少见。百岁宫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势,楼层逐步上升,形成曲折幽深、恢宏多变的迷宫,坐落有致,层层相通,从正门看只有1层楼,从后门看实为5层楼。山门顶部竖书匾额“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为1917年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所书,大殿顶部有“九龙戏珠”藻井。肉身殿供奉着无瑕禅师的肉身,无瑕禅师又名海玉和尚,顺天宛平人(今北京),在五台山出家,26岁云游到九华山,于摘星庵苦心修行。大师曾耗时20余年,以舌血和金粉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存79卷于化城寺藏经楼。天启三年(1623年)110岁圆寂,圆寂后三年肉身不腐,僧众将肉身装金供奉,庵名俗称百岁庵。崇祯皇帝于1630年敕封海玉为“应身菩萨”,题额“为善为宝”,赐肉身塔名“莲花宝藏”,海玉是九华山第二尊肉身菩萨,也是九华山十年浩劫后唯一幸存的古代肉身,这得益于当时冒险保护他的那位出家人,功德无量。百岁宫住持慧庆大和尚,任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学院院长。
五百罗汉堂:位于百岁宫西南,建成于1998年,两层宫殿式建筑。一层为财神殿,内有九华山最大的财神像,二层供奉五百罗汉群雕像,各有名号,像高1.3米,内有济公像一尊。五百罗汉姿态万千,气势壮观。在佛教中,罗汉所修证的果位次于佛和菩萨,因此地位也比他们低,他们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也众说纷纭。百岁宫五百罗汉堂是目前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所独有的。

老虎洞位于百岁宫正北,有一条穿行墓地的小路直达“隆山道场”石刻,再走10分钟石板路可达老虎洞,往返可节省至少40分钟。老虎洞又名伏虎洞,历史非常悠久,因唐代伏虎禅师曾于此洞驯服猛虎而闻名。此后,唐代金地藏菩萨、明代松毛禅师、清代隆山祖师、洞庵禅师等高僧都曾于此洞宴坐苦修,直至乾隆年初云月禅师在伏虎洞南侧凿石建庵,为今伏虎寺。伏虎寺文革期间被毁,现寺庙为原住持大净师太发心重建,于2013年建成,依山就势,精致庄重,寺前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老虎洞确实地处偏僻,这里有小路可经龙溪桥到下闵园,路况很差。现住持尼圣慧。

观音洞位于百岁宫西北,与老虎洞背靠背,老虎洞朝东,观音洞朝西。原路返回至“隆山道场”石刻处(10分钟),然后石板路下行到大愿坡路口(20分钟),右转15分钟即到观音洞。观音洞是一处天然石洞,洞内潮湿,岩壁有泉水渗出,常年不断。石壁雕刻有观音菩萨圣像一尊,还有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等像。相传观音菩萨曾云游到此,化身禅住此洞,妙施甘泉,治病救人,恩泽方圆百里,无人不晓。公元653年地藏菩萨在此禅修,方知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下凡,留下圣灵仙水一说,观音洞因此得名。千百年以来,常有高僧大德住锡。现寺庙为龙昌法师2009年发心重建,2013年建成。2009年至今住持龙昌法师。

    回到大愿坡,沿石板路下行5分钟,右手边为西天寺,前行路口左转先到万福寺。万福寺原名万福庵,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依山就势而建,坐东朝西,两层民居式建筑,地基为石头堆砌而成,四周有花圃和菜地。2005年至今住持文泽。
    西天寺是九华山规模最大的尼庵,宫殿式建筑与皖南民居相结合,坐东朝西,庭院干净整洁。比丘尼心莲2002年发心扩建,至08年基本形成现在的格局。西天寺紧邻景区检票口,闹中有静,是一处清净庄严的正法道场。现住持尼心莲,1946年出生。

九子岩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东北部,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境内。1996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集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与一体,4A级景区,相比于前山的热闹繁华,后山开发程度较低有些清静,但这里的美景不逊于前山。九子岩景区分布有双溪寺、双溪讲寺、九子岩华严禅寺(上、下院)、法华精舍、定西茅蓬、蕴空茅蓬、九莲禅寺、般若茅蓬,从青春大道去往天华峰户外路线分布有文殊殿(吉祥禅院)和千佛寺2座寺庙,徒步线路全程需要5-6小时,九子岩景区内一共有上述10座寺院。其余6座寺院位于景区周边,翠峰寺和心安禅寺都在山上,较远而且不同路。青云庵和大悲茅蓬在景区周边,步行30分钟能到。观音庵和圆通寺在景区周边靠北3公里。
金地藏在《送童子下山》中写道:“空门寂寞尔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九子岩景区的行程从烟霞园开始。
烟霞园→九子岩华严禅寺下院→双溪寺→双溪讲寺→法华精舍→定西茅蓬→蕴空茅蓬→九莲禅寺→般若茅蓬→华严禅寺上院→(青春大道前往天华峰)吉祥禅院→千佛寺(生态大道返回索道站)
1、九子岩华严禅寺下院
   华严禅寺下院建筑群始建于1997年,位于双溪寺东,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已扩建有大雄宝殿、华严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等。广化院是从事佛教研究,普及佛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华严禅寺现住持海城法师,已经80高龄,精力充沛。

双溪寺始建于1935年,位于九华山后山、青阳朱备镇东桥村,安徽省重点寺院。双溪寺规模居后山之最,大雄宝殿坐西朝东,宫殿式建筑,内供三尊贴金大佛,左右两侧十八罗汉,大佛背面海岛观音壁塑。大殿前“双溪寺”大理石照壁为赵朴初老先生所书。双溪寺能在九华山声名鹊起,源于大兴和尚,大兴和尚肉身殿位于双溪寺北侧,宫殿式建筑,08年重建,大兴和尚一生乐善好施、疯疯癫癫,备受敬仰,人称“活济公”,他常说:“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身”,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佛教的因果关系,大兴和尚1985年圆寂。双溪寺背依九子岩,寺旁岩石下有泉水渗出,分成两支流,两条潺潺溪水环绕寺前。周边古树参天,风景秀丽。现住持果心法师,师从小天台住持意彻,现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后山分会会长。

    双溪讲寺与双溪寺大殿毗邻,曾为双溪寺讲堂。90年代初,与双溪寺分开为男女两众道场,男众道场为双溪寺,双溪讲寺为女众道场。大雄宝殿坐南朝北,黄墙红瓦,两层民居式建筑。2008年至今住持比丘尼悟香。旁为九华山佛教协会后山分会办公地点。
    法华精舍坐西朝东,民居式建筑,精舍构筑在巨石堆上,怪石嶙峋,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现任住持道霖。道霖法师原是九华山佛教协会后山分会的第一任会长,2006年辞去职务专心潜修佛法,法师出家40多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修行,法华精舍是修身养心,参禅悟道的好去处。
    始建于民国初年,大殿坐西朝东,两层民居式建筑,殿中央供奉观音菩萨塑像,院侧有一岩石,其状如心脏,刻有潘华敏书写“静心”两字。院内茶园扑鼻清香,古树参天、天然怪石错落其间。2008年至今住持比丘尼海元。

    又名蕴空禅寺,位于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僧家山,与双溪寺近邻,始建于1936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坐西朝东,住持比丘尼天照。蕴空,即五蕴皆空,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原名“鸠莲禅寺”,始建于清末,民居式建筑,1996年至今住持比丘尼祖华。九莲,九品莲台,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
    般若茅蓬由瑞心茅蓬和观音庵两座寺院于2006年合并而来,更名为般若茅蓬。2008年重建,现为两层徽派民居式建筑。住持比丘尼道意。般若,读作“bō rě”,从梵文中音译过来的,般若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意思是智慧。佛教认为,般若智慧是一种洞视彻听、明了所有的无上智慧,与凡世间的聪明智慧是不一样的。为了区别于人们通常说的“智慧”,所以称为般若。
原名广化院,又名九子寺,始建于唐代,中兴宋代,到宋太平天国到大中祥符年间(976-1008),广化院规模宏大,为九华山被朝廷赐额的22座寺庙之一。公元719年,新罗王子金乔觉24岁削发出家(法名地藏),渡海来到中国,卓锡九子岩,参修佛学,终成正果。随后,九子岩华严禅寺成为九华山历代高僧大德修行参禅的场所。清末,华严禅寺受御封,创办了中国第一座高等学府 " 华严大学 " 又名 " 广化院 " ( 即广教众生的意思 ) ,目前尚分广化院(华严禅寺)上、下两院,为安徽省重点寺院。上院主体建筑为两层民居式,坐西朝东,黄墙灰瓦。华严禅寺上院地处山谷盆地,背靠九子峰(海拔1035米),峰顶排列有大小九峰,东西为五,南北为四,酷似婴儿依偎母亲结伴嬉戏。东南北三侧为峭壁千丈,状若城垣。寺院东北角有谛听塔,始建于南宋,塔共七级高九米,方形,花岗岩垒砌,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一直与他相依为伴,洞龛内供奉的似犬非犬的石像就是谛听。华严禅寺周边有幽冥钟楼(广化寺旧址)、喇嘛塔(元代晚期)、月牙池、犀牛望月、枫榆神树(四人环抱)、磐陀石(金地藏第一修行处)、地藏洞等景观。华严禅寺现住持海城法师。

    从青春大道出发前往天华峰,天华峰位于九子峰西南,这条徒步路线强度不大,7公里,新驴完全没问题,注意一定结伴而行,还有提前准备补给,结伴而行。约2.5小时到天华峰,山顶有观景亭,九华美景尽收眼底,北向是青阳县城,西向是柯村新区。从山顶下去15分钟可到吉祥禅院(即文殊殿),再向前为千佛寺,然后2小时回到索道下站。全程约6小时。

10、吉祥禅院(文殊殿)
   从天华峰顶下来15分钟可达。吉祥禅院位于九华后山狮子峰与烈仙峰之间,是用石块砌成的几间小屋。1996年妙虚来到天华峰禅修,曾担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后山分会会长。妙虚1968年出生于吉林,书画家,社会活动家,是当代高僧一诚长老的法子,网上有许多妙虚作品。吉祥禅院前有一片开阔场地,妙虚法师常年在外,这里成了驴友的营地。这边的物资完全靠马匹运输。

越过一个小山坡即到。原名诸天寺,意为供奉替地藏王菩萨护法的诸多天神,位于九华后山狮子峰下,始建于宋代,毁于文革。2006年由临时宗教活动场所转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更名千佛寺。2009年至今住持常瑞。这里也是场地开阔,帐篷朵朵,这条路线很受驴友欢迎,从千佛寺可以向南也可以到达青峭湾翠峰寺,难度较大,属于野驴路线,新驴勿试。生态大道回九子岩景区索道站。 
D6:九子岩景区周边线
青云庵→大悲茅蓬→翠峰寺→心安禅寺→观音庵→圆通寺
    又名青云禅寺,始建于1938年,位于九华山后山,朱备镇东桥村石铺里。大殿坐东朝西,民居式建筑,2006年至今住持比丘尼常成。
    始建于民国,位于九华山后山,朱备镇肖家垅长龙岗。大殿坐南朝东北,民居式建筑,殿前小院种有蔬菜,周围翠竹青松环绕,环境清幽,干净整洁。1995年至今住持比丘尼性彻。
原名天柱庵,俗称高舍,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背依滴翠峰,面对天柱峰,安徽省重点寺院。翠峰寺是华严宗的重要道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高僧月霞会同僧普照、印魁、通晓、可安等在此开办”翠峰华严道场”,亦称”华严大学”,专授《大方广佛华严经》,即被列为九华山镇山之宝的《血经》。此举开创了中国僧伽教育史上设立华严大学之先河,受到当时佛教界的高度评价,不仅使翠峰寺复兴为一大丛林,而且使九华后山一带兴起的寺庵达20余座,成为信众朝礼参学的圣地。
 翠峰寺现存寺宇,坐西北朝东南,民居式,两层五开间,一字形排列,正殿门额书“翠峰华严禅寺”。楼阁、禅房仅是昔日规模的1/3,依然保持古寺风貌。庙廊西壁嵌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所立《开创翠峰华严道场碑志》,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寺前有一块300平方米的花圃,以中路为界,两边分别存有两块长方形的墙基,可见当年翠峰华严道场的规模之大。庙台东南下坡为数百级石阶,东侧巨大岩石上刻有“华严道场”4个隶书大字,是当年翠峰华严道场的历史见证。2012年至今住持印刚法师。
印刚法师是仁德大和尚的徒弟,师徒情深,在师父2001年圆寂后为其守塔11年,令人感动。印刚法师长相酷似罗汉,为人亲和,精通佛法,接管寺院后秉持祖师遗风,每年举办一次华严法会和华严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对华严宗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大德法师参加每年的盛会,力争将翠峰寺建设成为目前国内少有的以弘扬“华严宗”的华严道场。近些年来李连杰、赵本山等公众人物不断造访,给这座寺院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原名文殊茅蓬,又名心安禅寺,俗称六亩田,位于九华山后山文殊峰东侧,始建于明初,安徽省重点寺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翠峰寺僧智妙到此,见茅蓬已倒毁,遂“以八元银币购地六亩”,重建庵堂,故有六亩田之俗称。后扩充殿宇,易名心安禅寺。现存寺院为1933年修建,三合院民居组合式建筑,进入山门为一封闭院落,外有7株直径1米的桂花古树,内有花圃和菜地,正中为大雄宝殿。心安禅寺周围有百丈潭瀑布、天柱仙踪、古嘉鱼池、古钓鱼台、天柱馆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山峦环抱,林木如烟。多年来寺院僧人们农禅并重,过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1998年至今住持演慧法师。
    观音庵始建于宋代,位于朱备镇笔架村林冲组。明永乐年间青阳人吴渊于观音庵创建九华书舍,文革中被毁,后了容法师历时三年完成观音庵重建,1999年至今住持涤意。
    原名圆通庵,建于1931年前后,位于九华山后山,蓉城镇金冲村平顶山上。圆通寺有两进殿宇,均为民居式建筑。圆通寺地处深山密林之中,境极清幽。2009年缅甸华裔刘国玺全家为寺院捐献了释迦牟尼缅甸玉佛像,法身长8.48米,高3米,宽1.3米,圆通寺住持仁友发心修建玉佛殿,山门殿等,历时10年,目前基础工程已完工,愿早日落成。1989年至今住持仁友。

祈福线:祇园寺-通慧禅林-化城寺-旃檀林-肉身宝殿-天台寺(索道往返)
观景线:百岁宫-东崖禅寺-回香阁-闵园尼庵群-天台寺(索道往返)-大觉禅寺-肉身宝殿西门(夕阳)
祈福线:D1:甘露寺-祇园寺-百岁宫-通慧禅林-化城寺-旃檀林-净洁精舍-上禅堂-肉身宝殿
D2:闵园尼庵群-慧居寺-古拜经台-天台寺(索道下山)-大觉禅寺
观景线:D1:百岁宫-东崖禅寺-回香阁(万佛塔)-闵园尼庵群-爬山到古拜经台-天台(夜宿)
D2:天台(日出)-花台(怪石云海,索道下山)-大愿文化园(99米大铜像)
3、九华山可对外住宿寺院信息

4、九华山日出、日落、云海信息汇总

5、九华山僧尼肉身信息汇总
    肉身菩萨,就是佛教所说的肉身舍利,指已经得道的高僧大德在圆寂后不腐朽,被弟子信众供奉,继续教化人间的十分完整的遗体人像。汉传佛教早在晋代、隋唐和宋朝时就零星出现过肉身菩萨,到明清两代则更多,但迄今依然供奉的极为罕见,唯有九华山。
官网查询,核心景区有6尊(地藏、海玉、明净、慈明、仁义、慧成),其中4尊可瞻礼,周边景区有6尊(大兴、德风、圣传、明心、普文、宽德)。实地走访后,在小天台旁圆觉精舍看到一尊圆空师太的肉身,查阅资料是2012年圆寂,92岁。在九子岩景区旁的佛化禅寺还看到一尊照法师太的肉身,查阅资料是2002年圆寂,136岁。这两尊比丘尼肉身,官方并没有相关信息记载。

主要包括净土宗、禅宗、律宗和华严宗,大多为净土宗和禅宗,净土和禅宗的区别简单说一个是“念”,一个是“悟”,其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净土宗供奉净土三圣,即阿弥陀佛,左侍观音菩萨、右侍大势至菩萨。闵园尼庵群多为净土宗寺院,代表人物有原香山茅蓬的住持性秒师太,专修净土,持戒精严,60余年未下过九华山,2003年96岁圆寂,是当地佛教界公认的净土宗大德。
禅宗供奉的佛像总的来说分三种,佛、菩萨和罗汉,佛教修行的三种果位。
(1)常见的佛有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这三者合称横三世佛。燃灯佛、释迦摩尼佛、弥勒佛,这三者合称竖三世佛。还有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应身佛释迦摩尼佛,这三者合称三身佛。
(2)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合称中国佛教四大菩萨,分别对应着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九华山)。常见的还有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右侍。
(3)罗汉一般供奉有十八罗汉,也有供奉五百罗汉的。
7、关于肉身宝殿何时开塔
肉身宝殿香火极旺,九华山当地有“不到肉身殿,不见菩萨面;到了肉身殿,菩萨不见面”的说法。民间相传地藏塔一甲子(60年)开启一次,这个说法也已被九华山官方否定,《九华山志》也没有响应的记载。根据梦参老和尚200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讲座内容,最后一次开塔是在1931年,是上海滩的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共同出资,把地藏王菩萨从地宫里请出来供奉过一次,在十几年前肉身宝殿前的香炉还是当时捐铸的,上面还铸有杜月笙、黄金荣等人的名字,但这个事情在《九华山志》也没有记载。

换个角度,安庆地方文史记载,民国十九年,即公元1931年,上海县青帮大亨黄金荣、陈世昌、顾掌主、吴炳泉和杜月笙,到安徽省会安庆,从金陵(南京古称)水路运来三只巨大的铁香炉,辗转运到九华山肉身宝殿给地藏王菩萨剪头发、剪指甲。三只巨型的铁香炉就是他们捐铸的,每只重约1.5吨,采用分段铸造,浇筑成型的方式,工艺水平非常高。这样重的铁香炉要想运到千米高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几位上海大佬硬是从安庆将这几只铁香炉运到千米的高山,足见其内心的虔诚。顾掌主与吴炳泉资料不详。

8、九华山景区和九子岩景区的关系
九子岩风景区地处青阳县朱备镇,取名朱元璋备兵之地,是安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也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景区,4A级风景区,俗称九华山后山。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林业部批准成立,以国营林场营造数万亩风景林、风景用材林为基础,由青阳县林业局投资建设,初期由九华山森林公园管理处经营。从森林公园的角度,包括双溪寺景区、九子岩景区、天柱仙踪景区、舒潭印月景区、森林植物景区和莲峰云海景区。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是两套体系,没有太大交集。
九子岩风景区是1996年开始筹建并对外开放,主要由双溪寺、七布泉、九子岩、天华峰四部分组成。1996年筹建时的市场主体是由九华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和朱备镇政府联合成立的九华山森林旅游有限公司,2011年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收效一般,现在的市场主体是青阳县国资委下属的安徽灵秀九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希望能有大作为。
综上,九子岩风景区虽属于九华山风景区的一部分,但独立运营另收门票,因历史、位置以及运营等原因发展也并不理想。九子岩风景区兼具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部分,华东户外运动者的天堂。希望池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打造环九华大格局旅游圈的同时,能克服困难把九华山核心景区周边的的旅游资源优化一下,一方面做精做细,另一方面做好各景区和寺庙的联通环线,各取所长,互相依托,共同发展。
9、九华山礼佛注意事项
(1)着装应朴素得体,穿戴整洁,进殿堂摘掉帽子和墨镜,礼佛脱手套。
(2)九华山所有寺院从2018年9月28日起,免费提供环保香,三支为宜,要求在指定区域燃烧。禁止携带超标香烛、纸钱等。
(3)寺院内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吸烟,禁止随意触碰敲打各种法器(钟、鼓,木鱼等)。
(4)进殿门不可踩踏门槛,左进右出顺时针参观。
(5)不可使用中间拜垫,按男左女右原则使用两侧拜垫。他人礼佛时,不可从前经过。
(6)出于对佛像的敬重和保护,殿堂内禁止拍照;不能用手指随意指向佛像,应五指并拢。(7)和出家僧人打招呼可以称师傅,和居士可以称师兄。打招呼最常见的是合什躬身,开口念“阿弥陀佛”,然后再问事。
(1)对于自驾的游客,核心景区根据车位饱和情况实行交通管制,可提前咨询九华山交警大队,电话。遇交通管制可把车停在山下停车场,换乘景区巴士上山。
(2)住宿建议选在九华街中心即九华老街附近,寺院较集中,吃饭和出行都方便。九华街景区的北部和西部比较偏,步行到九华老街需要20分钟。
(3)如需导游不要相信“热心人”,建议到导游服务中心找正规讲解员,有约100名持有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电子导游证的导游,可通过扫描导游证上二维码获得导游相关信息。电话。
(4)不靠近、不投喂、不挑拨山上的野猴。不穿红色衣物及背包,不单独行走,不显露食物。如受伤可携带门票到景区旅游投诉中心登记,电话,九华山医院提供免费的医疗救护。
(5)景区内的寺院,如不在99+5座寺院名单里,应该是没在九华山宗教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非法宗教活动场所,不得组织开展宗教活动。具体可咨询(宗教局);(佛教协会)
地藏菩萨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世人广为弘传,是众生行孝最好的榜样,地藏经也重在阐发“知孝道、明因果”。如果有机会您一定要去九华山,亲身感受一下莲花佛国的秀美与灵气。历时49天完成这篇文章,希望能给您的九华山之行带来更多圆满。个人精力有限,不足的地方还请帮助指正。
心存善念,安分守己,多做善事,做个好人。

}

龙池岩位于今角美镇东部白礁村文圃山(又称华圃山)山腰处。坐东北向西南,海拔121.6米,顶峰185米,寺辖境12万平方米。

龙池岩又名文圃禅林,创建于南北朝(南朝宋)永初年间(420—422年),初供奉观音菩萨。相传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李忱(唐宣宗,847—859年),随高僧断济禅师云游全国,曾到此处,喜此山幽林密,泉清荷香,则解衣沐浴于泉水间,百姓称之“真龙入池”,故而得名龙池岩。

龙池岩,几经兴废,明以前无可考。明万历庚辰八年(1580年)僧善辉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栖栅(今白礁潘厝社)潘振元捐金重建;光绪二年(1876年)、十七年(1891年)重修;1987年扩建;1992年、2007年又扩建。

据《同安县志》载:龙池岩“有印月池、磊石、穿云峡、拜笏轩、拍门石、温玉居、憩亭、名山锋、石屏、跃龙桥、三叠嶂、观海寮12胜景,文圃之胜,遂甲邑中。”后来又有“龙池十八景,景景醉人心”之誉。目前寺院旧主体建筑为明、清时代重修,由主殿、新殿及配套建设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主殿坐东北向西南,三门两进台阶式建筑,中有天井庑廊。前殿双脊燕尾,门上悬挂“敕赐龙池禅寺”的额牌。前廊一对八仙骑龙的蟠龙石柱,一对方形石柱。前殿供弥勒佛,背后供韦陀菩萨,左右侧供地藏王菩萨和迦蓝菩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座前祀观世音菩萨坐式塑像,两侧祀十八罗汉座。

新殿为三座间隔并列,斗拱式四倒向,复红绿相间琉璃瓦的新建筑。大悲殿居中,主祀观音菩萨、滴水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殿居左,主祀地藏王菩萨。三圣殿居右,主祀观音菩萨、滴水观音、阿弥陀佛。

配套建设在主殿的东西两侧,东厢有祖堂、功德堂及僧舍,祖堂祀东土历代祖师,西厢为斋堂及居士香客上山进香留宿的厅房客室。

岩内存有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碑文、碑记、摩崖题刻30余处:有南宋朱熹的“寒竹风松”,王楷的“丹龜石”,纪念郑成功战绩和情趣的“涉趣”,清代的“拍门”、“松径风清”、“伏龙岩”、“月魄涵江”、“清可濯缨”等,还有明清重修龙池岩寺碑记10通(其中7通保存完好),另有“圣地接文山、释可通儒、梵宫临华圃、佛源称仕”等诸多楹联石刻。198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记载重修龙池岩的碑记石刻有:

(1)《重建龙池岩记》明万历十二年甲申腊月八日僧普辉刻石

(2)《重兴龙池碑记》乾隆二十七年岁次壬午孟冬穀旦立石

(3)《重修龙池岩碑记》康熙三十五年

(4)《重修华圃书院碑记》道光三年癸未年

(5)《重修宋光楼碑记》道光十八年戊戍八月穀旦立

(6)《重修龙池岩碑记》捐资芳名录,光绪二年岁次丙子荔月吉日敬立

(7)《重修龙池岩》光绪拾柒年辛卯仲夏

附:《重兴龙池碑记》全文

龙池为文圃第一胜地先时庙字庄严花木蔚茂俨然一大丛林也康熙四十八年寺僧罗非祸僧星散寺荒落甲庚岁同家昆借栖读书时门窗洞挖瓦宇穿洞樵夫牧竖染踏寺中凄凉不可久留将归作募疏付主持劝捐募修竟寂然莫有应者迨岁辛未余自京旋里更游岩中则殿廉前后及世尊法象焕然更新唯护屋门垣尚未复旧问维修之曰潘君君雅也君雅曷为修曰承父志也君雅尊人上玉乡之诚慇人也见栋宇倾塌佛身淋漏常顶祝曰吾儿得志必兴斯寺后数年君雅果谋适所愿遂竭力捐修又邀伟人王君劝里好义者共修之耳后十年余解组归里即三贤旧蹟倡兴一方书院君雅又与余叔砥园董工事风雨寝息瓦木工匠皆赖寺为巢栖乃更与同志并修其门垣護屋新与书院埒甚矣潘君之功大也诗曰孝之不匮永锡尔类潘君承父志所及而修寺又推父志所未及与余兴书院且并修寺所未尽者凡皆卓然可嘉以视世之封财自殖靚地方名胜废兴为非切已事者其尽心之雅俗为何如也因为记并列捐金姓氏于左

赐进士出身知湖北长乐县事嘉二级黄涛撰文并书丹乾隆二十七年岁次壬午孟冬穀旦立石

位于白礁村慈济宫西侧120米处,始建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均有修葺,保存明代建筑风格。庙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二进深,中设左右天井。前殿门廊石柱雕刻着明代“八仙过海人物图”,壁上雕刻的“三国戏剧图案”为明代作品,大门两旁有明代抱鼓石一对。占地面积7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4平方米,2004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礁闽南二王福德庙(原称土地公庙)

位于白礁村红炉山上(原位于白礁村文圃山牛屎巷顶,红炉山西北角,2007年迁徙红炉山东南角白礁王氏祖墓园内),始建于大明甲午年间(1414年)。庙占地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296平方米。庙内供奉福德正神、天妃妈祖、注生娘娘和五代闽国殷帝、开闽先祖王延政和白礁始祖王际隆(天麟)之神像。旁边另建有孔子庙及闽南福德研究会。2009年在此举办纪念福建“三王”金身开光一周年庆典暨福德庙奠基仪式。2010年在此举行闽台福德文化节暨闽南福德庙落成大典,各地王氏及当地党政领导1000多人参加大会。“闽南二王福德庙”碑额由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所题。201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和庙又称太保公庙、二保庙、郑府圣侯庙。位于鸿渐村高阳楼斜对面172—2号,据《同安县志》记载,明末(崇祯间)鸿渐先民和华侨把同安积善里鸿渐张坑社口六甲庵,(注:张坑社由于当时瘟疫已废社)。“二保公”(即永乐朝奉旨下西洋之三保太监郑和及其副使王景弘)请回社中建庙奉祀,历代均有修葺,1986年旅菲华侨许文仲等侨胞捐资在原址重建,并重雕木质坐像。坐东北朝西南,一进单间,硬山顶砖木结构,有燕尾脊,占地100平方,建筑面积31平方米,庙侧前存民国十一年(1922年)水利权益碑记一方(高2.9米,宽98公分)。庙里供奉明永乐年间郑和(三保太监)、王景弘(航海家)二位正副使——黑红两尊坐像,黑面为郑和、红面为景弘。

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及其团队七次下西洋,加强邦交,开辟航线促进贸易,保护华侨,提高国威。此庙分香台湾云林北港镇侯天府庙。据厦门大学几位退休教授及厦门文史专家、集美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陈延杭考察鸿渐村时披露“太保公庙”(郑和庙)很有研究价值,是全国唯一纪念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兵学家、外交家的古庙。用庙前刻有一对门联“著千古之功勋职封太保,济万民乎黎庶德重凤山”,以此来歌颂两位太保之功绩,谱写出了一部鸿渐华侨的发展史。鸿渐的华侨和侨乡村民崇拜二位太保,并把郑和的生日每年农历二十三作为“华侨节”庆贺,还保留着“郑和(太保公)看新娘”的习俗。鸿渐村这座郑和庙(太保公庙)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来探访。2004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18日,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摄制组走进鸿渐村郑和庙拍摄纪录片。

位于锦宅社五恩宫右侧,始建于明初,清顺治、道光、同治间均有修葺,1997年重建,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左右有天井。依次为前殿、天井、大殿。主祀保生大帝。堂内保存有明代石柱础两个,凸雕云鹤、蝙蝠纹饰石柱两根,清代青岩雕蟠龙石柱两根、石狮一对、麒麟一对,重修碑记三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七日均往白礁慈济宫进香。200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里社(田里村、龙田村)大隐宫

大隐宫又名田里庵,位于角美镇田里社(田里、龙田),始建于乾隆庚子年间,宫殿式建筑,祀奉闽辅顺将军、保生大帝和三保佛像等神位。宫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5㎡。坐东北向西南,前后二殿,左右两边设天井,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现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的蟠龙石柱,墙壁石雕、木雕。前殿悬挂乾隆癸卯年所题匾额“德恭造化”,庙前龙柱廊道,大门石刻“基开大隐千年远,泽播甫田万福临”。两边石联镌刻:大隐云飞广资生妙术,甫田棠荫怀佐辟殊動”。雕龙画栋,石狮四对,气势辉煌。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大隐宫田里庵庙节日。1997年11月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岱洲慈济宫,又名新岱庵。位于石厝村宫边社(原新岱社)北边,坐东向西,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明朝成化间,漳州知府姜谅亲自为修建慈济宫发动海外华侨捐资。三进式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前殿门西边有保存完好的石雕、青石龙柱、石狮等,还有清朝顺治、乾隆、同治、道光、宣统等修葺碑记。乾隆间信士敬献的神奇瓷花瓶,此花瓶插上鲜花后,棱水便可入药,驱邪治病。香案上有一对咸丰年代的玲珑剔透的小石狮,还有保存完好的问事、问药的签诗。前殿配祀土地神、先生公(虎爷公);中殿主祀保生大帝,配祀飞天大圣、注生娘娘、三十六罡将;后殿祀圣父圣母(保生大帝之父母),副祀观音菩萨。1997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埭头村,始建于元至正五年(1341年),原址在霞园社,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告老还乡的林魁重修官港时迁移至此,历代均有修葺。庙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三进三开间,三天井,并配套有埕、亭、膳房等。庙前有一棵400多年大榕树(一级保护),前殿主祀弥勒佛、韦陀菩萨、陪祀溪南菩萨、注生娘娘等神像。中殿主祀花岗岩观音坐像(又称坐岩观音)。石质花岗岩观音雕刻于元代,通高0.97米、厚0.3米、宽0.47米。存有龙溪县石美保信士黄真与偕室念七李氏提供的系石质花岗岩雕刻,底座为青石雕刻莲花座及乾隆间仁和社陈元启敬谢的香炉。庵内还存有“梅、兰、菊、竹”四版石质周刻画和麒麟石墙、石阶等古物件。庵内联为:“堂环泗水慈云护,座拥莲峰流雨濡”。199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流传村,又称仙殿,始建明末,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大修,上世纪90年代重建。坐东北向西南,三进三开间,后进为阁楼,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右侧附厢房一列,东南临江,砌石堤、植榕树,三面环墙,西南建一雄伟壮观华表式山门,内庭宽敞,占地3040平方米,建筑面积704平方米。前殿东庑祀城隍爷,右庑祀注生娘娘。正殿主祀炎、黄二帝,附祀哪吒、虎将爷、三十六神将,后阁楼上神龛祀准提佛母、下神龛祀关羽,从祀关平、周仓,龛内另置一小神龛奉祀屈原。右厢房祀樵云国师。清宝殿现存明清时期石柱础、石雕、木雕构件,一对古朴石狮和两副古楹联、三个古木匾。前廊古柱联曰:草野肇民生,粒食未忘帝力;榴山瞻宝座,馨香永迓神庥(字体俊秀,笔力遒健,是曾任清知县古愚郭鳌云敬题)。正殿古石柱联曰:法周上界,心存万类群生;道统诸天,功启三皇五帝。木匾“日在中天”,闽海使者甘国基敬书、“拈花觉世”、“山西圣人”,嘉庆五年(1700年)里人郭大勋敬立。清宝殿是闽南少见奉祀炎、黄二帝殿宇,是炎黄子孙缅怀祖先的圣地,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附近信众、漳、厦、码及海外信众,宾客常来朝圣、瞻仰、观光。199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流传村北边社,故称北边庙。相传三元真君曾显灵相助沿江民众筑堤治水,沿江民众为答谢三元真君功德,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捐资兴建玉江三元祖庙恭祀三元真君。明初,流传、岗洲、洲头、港内、亭头、芦江、北边、下埕、下周等沿江村社,深受水患,江堤屡修屡崩,民力不济,遂迎奉三元真君坐镇南岸洋堤庇护,民众协力苦干,终于修好全堤,自此五谷丰登,旱涝保收。村社民众为感谢三元真君神威和功德,捐资在真君坐镇之地新建一座与玉江祖庙格局相仿,但规格更恢宏壮观的北边三元庙,故又称“大庙”,正如殿中石柱联所书:追昔日之威灵围岸筑堤共仰狂澜克挽;起先民于涂炭山节橼棁欣看古庙重新。

北边庙历代多次修葺,光绪间、1999年大修。坐北朝南,三进三门五开间,悬山顶抬梁式构架砖木结构,前庭院,左右二棵古榕,占地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中门前有一道石雕莲花饰纹祭道,廊间立一对古蟠龙石柱,两端各有一堵明漳州知府姜谅捐建“献翅”墙,大殿正中主祀上元道化唐真君,中元护正葛真君、下元定志周真君,合称“三元”真君。后殿恭奉三宝佛。

北边庙,保存门前石雕莲花饰纹祭道,东庑墙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龙溪县正堂王“毋许赌棍在庙住宿,呼群喧闹、开设花会,聚众压宝,露体仰卧……《告示碑》,后殿一方清顺治辛丑(1661年)会试第一、进士陈常夏题刻“惟心惟法”门匾,俗称大庙“三宝”,及古楹联4副,联曰:义武风规传周室,声灵赫濯镇北边(门柱联)。伏阙表忠心,千载姓名标北地;入山成道术,三元锁钥镇南天(前殿石柱联)。定志修行义武山中,白日升天神功妙济真君;切意敬信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虔心执法异人(神龛联)。200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玉江上社,始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坐东朝西,悬山顶砖木结构,三进(后进为二层楼)三门三开间,前祭埕、戏台,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主祀唐固始郭姓南徙迎来的被村民奉为治水保护神的上元唐道化、中元葛护正、下元周定志三位真君,兼奉田府元帅、广济尊王、郭十二使公(讳鱼,字览溪,唐入闽开派榴阳郭始祖),附祀王、郑、张、李4位班头等。后殿下为义武坛,上为魁星楼。存正门前一组古石雕莲花纹祭道,前廊左右侧各一堵明漳州知府姜谅捐建“献施墙”,花岗岩石雕制的石狮、蟠龙石柱、壁画,麒麟瓷雕,“共赞参天”大匾,石柱、石柱础及旧楹联四对,均为始置或明清修建时原物,另有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浚二沟题名记》、二十三年“置田养僧、接济老弱孤寡”、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三元庙路、佛祖庵桥、魁星楼桥”碑记3通。200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楹联曰:玉水长流环绕地杰人灵;江山秀色映照天上凡尘(大门联)。固始分香,世奉明禋钦作祖;玉江肇祀,群叨福庇仰为君(前石柱联)。木梗概而修真,英风长垂义武;施灵符以拯世,德泽普佑江城(中石柱联)。玉宇澄清矅乾坤,三元威灵显赫;江潮翻腾振四海,真君道果深高(龛联)。有“法官鼓”民间信俗。近十年来与台南等地的三元庙常来往交流。

瀛洲宫,又名柯厝宫,位于南园洲尾社,始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前祭埕戏台,占地面积213平方米,建筑面积166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兼祀注生娘娘,是洲尾、文洲、墩上、高田、桃州、文桥、东井、西井、下岸9社信众共仰庙宇,存古石狮、蟠龙石柱、麒麟窗各一对,古石柱联二对。联曰:保世渥神恩千古声灵永著;生民沾帝泽万家香火常新。位高北极御灾捍患颂玄天,威镇南邦辟疠除魔尊黑帝。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巡香庙会。201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门村中心,始建于明初,历代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2平方米。二进三开间,主祀关帝公。2004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西门庵,位于石美村西门社,始建于元末明初,明、清、民国、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修葺。重修后仍较完整地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宫坐东北朝西南,二进三开间中一亭,环廊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砖木结构,前祭埕、戏台,占地面积1332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宫旁一株百年古榕,榕树下立文物保护牌,宫门两侧石狮一对,廊墙侧壁的石浮雕为原物,柱联为“柱抱雄龙撑八极,窗环雌虎抱三壶”。正殿中悬挂着清朝皇帝赐封的“大道为公”神匾,正殿主祀保生大帝,陪祀有印剑童子、中坛元帅,右厢奉注生娘娘,左厢奉黑虎将军、张圣者、赵元帅、康元帅,左侧奉关圣大帝,右侧奉辅胜将军,三十六员官将两边排,左下侧奉福德正神等神明。

宫内存“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信士张文武逢喜舍石座祈求平安”的题刻、清嘉庆戊辰年(1808年)里人黄应铮敬立的“大德不偏”牌匾、清咸丰九年(1859年)《西昆慈济宫重修碑记》载:二十九都十余社旅菲律宾华侨二百余人乐捐修宫芳名。还存有明海防馆遗存的“郡侯施公重修石美城新设海防馆碑记”、“邑侯徐公修城设馆功德碑”等石碑。199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里社(田里村、龙田村)万寿宫

万寿宫又叫“橄仔屿庵”位于橄榄屿,始建时间不详,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2012年田里村、龙田村齐心协力重建万寿宫。坐东北朝西南,二进三门三开间,砖木结构,前殿单檐歇山顶,后殿重檐碧瓦,殿顶木架八角藻井结构,配左厢房一列,宫前祭埕,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主奉保生大帝、飞天圣君、大圣爷,兼奉释迦牟尼、普贤、文殊菩萨,附祀阎罗王、注生娘娘、土地等神,保留古蟠龙石柱三对、石狮二对、墙壁花岗岩洋人卫士、麒麟骏马、龙虎、松鹤、竹鹿石浮雕和道光八年《飞天圣王》碑、同治九年《重修万寿宫》碑。1997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流传村清宝殿前方300米处,始建时间未详,清光绪乙亥(1875年)重建,岁久颓败,二十一世纪初重新修建。坐北朝南,双层亭阁,结构巧妙,下方上六棱,飞檐斗拱,葫芦顶戴,方底边长10.6米,高13.2米,正门匾“观音亭”,石门联为清龙溪县教谕(未署名)敬题,岁申已(2001年)漳州著名学者王作人拜书重镌,联曰:音亦可观聪明自无二用;佛也称士儒释岂有两源。下层屋顶漆画凤凰图、上层屋顶漆画腾龙图,这是按龙在上、凤在下的中国传统设计的,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下层神龛上悬“南海潮来”木匾,中祀南海观音,上层中窗上悬“先师夫子”木匾,神龛中祀文圣孔子。199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埭头社中央。始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相传宋代,海滩上(今埭头村)浮出一块岩石。当时,有很多讨海的渔民在此地栖身。其中有一个渔民为答谢神明保佑,出资雇工匠在天然大岩石南侧雕刻一尊石观音。并修建一座佛祖庵,后来取名“水月亭”。供四方信众朝拜。更奇异的是此天然岩石分为七块,故称七层宝塔。岩石上天然生长出一颗大榕树,故称佛祖伞。建庵后不久,庵前不远处又浮出一块像镜子一样平整的大岩石,正好朝向水月亭,观音菩萨每日五更时分,对镜梳妆,由于佛祖庇佑,从此呈现出“风调雨顺,万民平安”欣欣向荣的景象。

水月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单进单殿单亭,砖木结构。其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察和论证价值,现已挂牌保护。‘

位于恒苍社中心,又称恒苍文峰社天后宫。相传始建于明崇祯间,2007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左右配套有二个凉亭,属皇宫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广场,戏台及老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有千里眼将、顺风耳将,二尊将军石像及古楹联:馨声参平天地日月,惠泽保我子孙黎民。另外,恒苍村还有位于山头社石梯岩、延山宫和位于岭兜社的福安宫。现为三普文物点。

五恩宫,原名五府庙、灵惠宫,位于锦宅社,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历代均有修葺,1997年重建。300多年前黄氏先民携家带眷渡台谋生,曾恭请康府千岁、池府千岁、梁府千岁、杨府千岁及普庵佛祖到落籍地奉祀,后来五佛分宫在落籍地台南县佳里镇一带的五个乡里供奉,因此重建后“灵惠宫”更名为“五恩宫”。

五恩宫坐北朝南,一进一殿配左右钟鼓楼,用地面积2691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正殿为一进(前廊中堂后龛)、五门、重檐楼阁式建筑,上复红色板瓦和琉璃瓦,正门上悬“五恩宫”额,门廊二根青褐色花岗岩雕刻精细蟠龙石柱,门前踞一对威武石狮,前廊石柱联、门联为“四海五湖客到神宫沾圣泽,南辕北辙人来宝殿荐馨香”,“五尊国报圣佑扬帆渡海年三百,恩溯怀枌慈光遍地安澜众万千”等。殿内由12根水泥柱支撑,殿顶为八卦式圆拱顶,殿前部为厅堂,后部为神龛。神龛地面比厅堂略高,正中主祀天上圣母,圣母座前供奉康府千岁、普庵佛祖、梁府千岁、池府千岁、杨府太师。堂内左右侧附祀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堂内梁上悬台湾乡亲赠送的“怀根报本”、“溯源归根”、“回报鸿恩”等匾。前堂两侧之上建八角形二层重檐的钟楼鼓楼。宫内存“九龙井”一口,它是这座宫庙兴衰的见证,据传它是明代建立五府庙时挖掘的,井水常年不枯,清澈甘润的龙泉水养育着一代代锦宅人,村里人曾说“饮过九龙泉,离土不忘乡”。

五恩宫存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嘉平月董事黄炳良等同立的里人捐题金“重修灵惠宫碑”和一方记述康府千岁及锦宅社妈祖庵事的石碑及一对太学生黄硕昭捐奉的石柱一对,柱联为“水德配天海国慈帆普济千秋利涉,母仪称后锦田俎豆重光奕世馨香”。2009年被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漳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公布为对台交流重点宫庙。

位于南园社,始建清代嘉庆初(1800年左右),1999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二进三开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砖木结构,前祭埕,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5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兼祀注生娘娘、高妈夫人、南台郡王。古楹联四对:丹井灵泉分北港,礁山妙道衍南园。容保康保惟南土之是保,大生广生皆下民以长生。存圣人济众之仁有孚惠我,体上帝好生之德用康保民。溯自宋七百年,大道长垂宇宙;保斯民亿万众,丰功永报馨香;存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修碑记两方。每年三月初八到青礁慈济宫谒祖进香,三月十五日大帝圣诞朝拜信众络绎不绝,四月十二日举行庙会巡社播福。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西井社中,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2011年建高铁殿宇裂开,重建扩大,坐北向南,二进三开间,四歇宫殿式结构带两厢,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前祭埕护栏,占地面积1829平方米,建筑面积469平方米,主祀关帝圣君、保生大帝,兼祀康王公、注生娘娘、送子观音,香火鼎盛。大厅悬“浩气长存”大匾,旧楹联曰:兴让著千秋埙箎媲美,隆名标万古简策流芳。兴刘辅汉奠河山,奇勋久垂竹帛;隆德令名光史册,素志袛在春秋。每年四月初二日到白礁宫谒祖进香,当日奉金身出巡播福。现为三普文物点。

原名阮厝庵,位于南园苏州社,始建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清中叶扩建,更名苏州宫,2013年重扩建,坐北向南,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后殿重檐碧瓦,前祭埕,占地面积48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祀辅顺将军,兼祀保生大帝、玄天上帝,附祀注生娘娘、高妈夫人。存古石柱联一对,联曰:司马荣寿九十子首推干略;岳山殉义六百年特荐馨香、石墩一对。每年农历四月十七日举行巡境赐福。

又名崑尚宫,位于墩上社,清光绪三年(1877年)曾少乾建,前亭后殿,建筑面积72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齐天大圣,附祀三十六罡将。存清末名师雕刻精美“辇轿”。每年三月三日、六月三日为玄天上帝、齐天大圣诞辰,村民以此轿抬金身巡安。旧联曰:广德镇朔天群仰神威有赫,福履翻筋斗共瞻庙貌维新。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东里社,又名东美庵,始建时间不详,明万历间敕封为高真殿,并赐龙符龙阶。清、民国重修。1990年按原基重建。坐西北向东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三进三开间,带左侧平房,前祭埕、戏台,占地面积1703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兼祀注生娘娘,附祀土地公、虎爷、三十六罡将。前廊有石狮、透窗、蟠龙柱、龙虎、山水石雕,壁刻精美。前殿凤雕石柱(乾隆癸卯信女捐)、中殿蟠龙、六角石柱,都为始建或明、清重修所置,存乾隆甲辰(1784年)、民国十年《东美宫高真殿重修碑记》二方,旧楹联四对,联曰:气蟠丹嶂举头便是武当山;源出白礁放眼靖观文曲水。高法庇苍生,神德永孚东里;真人荫四方,大帝得道白礁(乾隆癸卯年,镌于六角石柱)。道发原几,大帝原通上帝;德赫武当,真君功盖明君。每年三月初三上帝公生日、三月十五大道公生日,都要举行隆重拜祭活动。1996年登记为试点管理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过马社,始建于明末清初,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66平方米。单进,面宽7.3米,进深5.4米,庙里主祀注生娘娘,配祀观音佛祖、水仙尊王。庙后有一古榕,系建庙时同植,2016年3月经福建省林业厅鉴定,至今已有三百年树龄。

位于大社陈氏宗祠西。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坐西向东,一亭一进单间,祀福德正神,面宽5.9米,进深12.2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红砖碧瓦,歇山燕尾,砖木结构,前亭抱有一对青石雕龙柱。

位于大社陈氏宗祠东。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136平方米,建筑面积78平方米。坐东向西,一亭一进单间,祀清水祖师,砖木结构,面宽6米,进深13米,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位于大社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平方米。坐北朝南,主祀金府元帅。相传,闽王王审知的夫人金氏及其弟金府舍人英名显赫,死后被尊封为“娘妈”和“金府元帅”,清乾隆间,沙洲乡民,因围堤建田,向大人庙借金府元帅金身来坐镇驱邪,无帅看中这莲花穴宝地,不肯回去,后建此庙,每年农历四月初六为元帅圣诞。配祀观音佛祖、克复尊王、水仙尊王等。庙于2008年再次重建,现为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庙前配有埕、戏台、投池等。

位于新社西,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2014年因厦漳同城大道建设需要,改址重建。现在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歇山燕尾。配有戏台、老人活动室、娱乐场所、公厕等。

位于坂美村社头甲,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系湖北武当山分派,屡有修葺,2011年重建。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带左右厢房,占地面积1145.3平方米,建筑面积276.9平方米,主祀玄天大帝。宫大门前存宋井一口。现已挂牌保护。

位于坂美村后山社(旧名“凤山社”),始建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历代多次修葺。宫殿坐西朝东,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带左右厢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38平方米。宫内右侧立有清康熙间修葺的碑记石枋座,龛上正中悬“天崇宫”,主祀“庐府真人”。

位于坂美浦西营仔山,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后因国家建设重建。重建后保持原来规制。结构为一亭一殿式,前后配石埕二层。坐东朝西,建筑面积81.28平方米。大门前竖联:座埠镇社司萬千,神著蔭进甘霖财。主祀福德正神。

位于吴宅社中,始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道光、光绪间多次重修。2010年重建,坐东向西,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带左右厢房,占地面积1366平方米,建筑面积638平方米,主祀田府元帅,兼奉关帝、观音、元帅,附奉三十六官将。古宫联曰:泽民开版宇漳江有庙祀将军;除贼懋元勋唐史无人修刊传。存旧龙虎壁石浮雕、石螭虎透窗、方石柱各一对。民间尊崇田府元帅忠肝义胆,不畏强暴,故香火鼎盛,尤其每年正月十八庆诞,非常热闹。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林美社,始建元末明初,原有清道光间重修碑记,2007年、2015年重修,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三进三门五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256平方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主祀开漳名将辅顺将军马公爷马仁,兼祀伽蓝爷、注生娘娘。保留宫前古石雕梅花饰纹祭道和石雕抱鼓、螭虎透窗各一对、石墩二对,廊间石方柱二对及堂内旧石柱和楹联五对,石构件含门框、门楣雕刻花草人物,古朴精致,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宫联曰:辅主开漳万民咸歌圣德;顺筹制敌千乡共沐侯恩。将军苦战勋垂万古,侯爵芳名义烈千秋。辅助开漳伟绩铭一郡;顺谋筹画勋劳著七闽(竹林七三叟陈陶潜题)。武勇卓然奇勋并昭漳水,英灵如在祀典重在东山。为附近村社村民所崇拜。每年四月十五日为马公爷庙会,九月二十三日为将军寿诞,漳台两地都同时祭祀。

吴宅应石格虎硿土地公庙

位于虎硿山麓,明初居西山后洋社陈、戴、林三姓村民共建于一形似“国师帽”的洞穴,旁长一株龙鳞龟壳花形似拐杖的神松相伴,供奉福德正神,后在洞穴上、下建二座小庙,一奉土地公,一奉观音。总占地面积11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虎硿土地公神圣、灵感,庙虽在深山僻岭之中,进香朝拜信众络绎不绝。附近原有“刺剑石”、“漏米石”、“仙担石”、“磨镜石”、“叠石”、“金鸡石”六奇石。

位于林美社,建于明末清初,光绪癸已年(1893年)重修。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5平方米,供奉祖师公,联曰:锡振三坪遂登法界,盂传万古普济生民。存光绪甲申(1884年)、癸己(1893年)重修东山宫、上林宫碑记二方。

位于九冬社,建于清代,2012年重建。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供奉玄天上帝,存古联:德昭北阙老文治,泽庇东村胜武当。每年三月十五为庙会。

位于湖任社,建于清代,2009年重建。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97平方米,供奉圣公与玄天上帝。每年正月二十为庙会。

位于玉洲社内,又称佛祖庙,玉洲城西门遗址之处,始建元末明初,1999年按原基复建。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左有管理房一座,前祭埕左为玉洲城西门遗址,埕右,有三株数百年树龄的古榕树。庵、城、榕,被称为玉江“三古”、“三宝”。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70平方米。主奉五佛——三方佛、文殊、普贤菩萨,兼奉观音、泗洲佛、地藏、伽蓝、弥勒佛,附奉阎罗天子、百老爷、十八罗汉,为附近村民所崇拜,香火鼎盛。存古蟠龙石柱,花岗岩石狮各一对。

位于田尾社中,又称田尾庵,始建时间未详,清嘉庆己未(1799年)重修。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门三开间,带左平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供奉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兼奉辅顺将军、注生娘娘。存旧蟠龙石柱二对,嘉庆己未年重修“德象元光”石匾一个,旧石柱、楹联三对:不朽宏功推北极,无偏大道济生灵。帝德无崖,田美香烟垂永远;神灵莫测,泗洲庙宇庆重新。保生行医救万民,上帝神威振四方。每年农历三月初八举行拜祭、巡游活动。

位于芦江社中,始建时间未详,存清道光庚子(1842年)年重修时置的香炉一个。坐北向南,单进,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兼祀关圣帝君。古殿联曰:金阙化身悟道修真光北土,玉君敕命济普惠民镇芦江。

位于港内社,坐北向南,始建时间未详,硬山顶砖木结构,单进三门带右室,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祀关圣帝君。存古石狮、螭虎透窗各一对,龙虎浮雕二幅,石墩二对,旧宫联:文武争光刘日月,江山不改汉乾坤;讲里潮声疑汉水,文江春色似桃园;大义炳麟经青天白日,丹心存汉室霁月光风。

位于洲头社东隅,始建时间未详。坐南向北,二进三门带后平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主开祀仙尊王。旧庙联曰:开天地以显神奇五丁用命,荒高山而赓天作亶父同功。

位于三元庙西侧,始建于明初,据传原是三宝佛堂地,年久坍圮,2011年重建。格局为三层三大开间,重檐歇山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祀龙裤祖师。祖师俗家名郭世杰,系流传郭氏长房七世孙,幼年出家,法号樵云。乾隆版《龙溪县志·卷之十九·仙释》载:“樵云,故开元寺苦行僧也。万历初年,万松关未为孔道,然行人以捷径多出此。樵云结小庵,日施茗山中,夜即诵书,数年诸经通晓。神宗(即万历帝)欲索天下名僧,从苦行得法者,有司以樵云应,施赐紫衣,归岐山依石结室终焉”。

流传村素有九庙十祠堂之称。除了三元庙、观音亭、清宝殿外,还有头社圣公庙、将军庙(原名洪台庙,主祀辅胜将军李伯瑶及夫人)、广慈宫(又名妈祖庙,位于洲美街)、广济宫(位于新街,主祀神农大帝美)、三妈庙(位于下埕角落,主祀三妈蔡夫人)及庆丰岩(主祀三元真君,乃是西周后期之唐、葛、周氏三诤臣)。

位于埔尾小学东隅,始建于清道光间,2014年重建。主祀地藏王菩萨,附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莆仙社天地会建此庙与教子公庙(炎帝庙)作为天地会活动基地。两庙相距百余米。教子公庙于民国初搬迁杨山尾另建大庙(1958年毁)。

位于杨厝社中,始建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民国六年(1917年)、1987年重修,2012年重建。坐北向南,前厅后堂配西厢一列,建筑面积34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附祀佛公、太子爷、土地、虎爷。存咸丰五年重修碑记一通。楹联曰:道衍白礁传白石,因周碧宇被碧湖。

位于杨厝社中,又称五社庵,始建明代,1992年重建,祀陈圣王。存三对古石柱和门面墙石构件及古庙联五对,门联曰:有功德于民则祀,惟正德而一为神。堂联曰:威武镇霞漳披荆斩棘功垂南土不减,俎豆传白石羞蘋荐藻泽眷东国靡涯。为白石保十五社所崇拜。

位于丁厝社,又称大庵,始建宋代,历代多次修葺,2010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兼祀阎罗王、注生娘娘,附祀36将官。存旧石柱、面墙石构件、殿前二座石旗杆碣、一口古井、乾隆乙亥(1755年)“北辰司錀”木匾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修福文殿碑记二方,古楹联:王灵天北开金阙,文笔山南化武当;一带恩波潆百石,群峰翠色拱玄坛;品石后环神司北阙声灵赫,苍山前拱威镇文峰保护长等古联六对。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仓前社顶沟,始建清康熙间(约1702年),1980年重修,坐南向北,前亭后殿,殿前一井两潭,是寻根标志。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过井社尾,始建清道光三十六年(1736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005年重修。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两进,面阔7.2米,前埕,埕上立旗杆夹一对,用地面积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天上圣母,附祀福德正神、注生娘娘。永寿宫设计别致,从前廊到后殿分别配置蟠龙、八角、四方、圆形石柱。前廊一对古朴纯真蟠龙石柱,镌太学生陈占祥敬谢。前殿八角石柱镌联:掌握天门奕世均沾盛德,生全海国千秋共被深江。道光甲辰阳月·弟子林仕祯、仕民同敬谢。仕祯、仕民之台,此联成台湾桃园八德乡林氏宗亲寻根依据。后殿四方石柱联曰:福井神恩庇,寿宫帝泽长。主殿上悬道光辛丑(1841年)、甲辰(1844年)立“敷佑万民”、“振民育德”和“道立怀仁”三个旧匾。永寿宫虽小,但玲珑精巧,石构件、楹联、牌匾均为清代始置原物,保护良好。

位于沙坂村覆舟山西南侧,俗称“大庙”,始建于明代,曾有修葺,2017年重建。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圣王夫人种氏。新大庙建在中闽旁金沙公园内,是集朝拜、健身、娱乐、武术演练、旅游观光,举行各种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位于沙坂社,始建于明代,清光十三年重修(1833年),2017年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68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主祀老爹公(相传,老爹公,姓刘,系陈元光部将刘福、刘禄、刘寿,因刘氏三兄弟辅助陈元光治理九龙江北溪功绩显著,被奉为刘氏九龙三公,其神像一般附祀在陈元光左右,边有单独建庙奉祀)、蔡妈夫人。庵为二进结构,中有天井,石砖木构造,硬山顶燕尾脊。庵前有埕,埕前有口泮池等。

位于九龙江下游出口处南门过渡口,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相传,原玄天上帝神像是从上游流至渡口,百姓就地建镇南宫,称此神像为“水涨上帝”。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占地面积73平方米,为硬山顶一亭一庙结构,宫前一小埕,临江望海。宫内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陪祀三十留宫将神像。另外埭头村边也建有一座镇南宫,位于南霞亭左侧。

位于南门村西段,坐西朝东,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民众称“妈婆庵”供奉临水夫人,神像蕴含慈爱,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神,是周边四邻社信众经常前来参拜的庙宇。

位于北门社朱厝,俗名朱厝庙,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原为戏台边的一座小庵(漳州南乡长福村朱氏戏班到石美城演戏的临时场所),祀“演戏公”雷海青,俗名朱厝庙。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一月扩建,改名为厚山庙。1993年5月重修,为一亭一殿式建筑,坐西南向东北,前有占地500平方米空地及200平方米的“厚山戏台”,主体建筑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祀辅德将军欧哲、尹氏、辅昌妙应夫人,配祀田府相公雷海青,每年元月初一进香。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石美内街中心点,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筑总面积300平方米,坐北朝南,歇山顶木结构,前有庙埕,二进三开间,主祀辅顺将军马仁。

位于石美村北门社,俗名“北门庙”,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坐东朝西,二进三开间,前后两殿,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平方米。门前左右侧立两方重修碑记:“爪哇各州府”(即印尼)华侨捐银列于左,其他信众捐银列于右,碑记下面是禁约:“禁庙内及伙食间物件不得乱借乱取,亦不许乱藏家器杂物,违者罚戏1台,预先通知”。主殿祀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军师辅胜将军李伯瑶及金德夫人(妈婆祖),左侧配祀大使哥及其夫人,右侧配祀三使哥,天井两侧配有大、二太保,门口左右各配奉一尊威武的马将牵着一头高头大马。此外,庙里还供奉有鱼刺公(三哥元帅)、中坛爷、李哪吒与虎将公。存古石狮一对、道光八年(1828年)和光绪乙酉年(1885年)石香炉各一个、光绪十年(1884年)龙柱两对、以及古雕花石柱一对、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重兴北门庙碑记》二通。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东门社东庵山,俗名“东庵”,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历代多次修葺,2004年重建。现为二进三开间,右侧配三圣殿、观音堂及小广场,庙前大广场建戏台,占地面积65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98平方米,主祀关羽。门前对联为“石上鸡踪如竹叶,溪边犬迹似梅花”。

位于西边社,始建于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由许亿及同室郭小十娘捐资兴建。初建时主祀佛祖,清康熙迁界时被毁,清复界后重建,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又毁于战乱,清咸丰三年(1853年)又重建,2008年重修。重修后的祖宫坐南朝北,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二进五开间,供奉保生大帝、三宝佛祖。每逢“牛、兔、蛇、羊、鸡、猪”年的二月初八或初九,全社举行一次盛大的进香活动,场面非常热闹。

位于寮西社东北角,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历代屡有修葺,1996年重建。坐北向南,一进三开间。大门悬“恒升殿”门匾,两边楹联为“天泰、地泰、三阳开泰,神安、人安、合境平安。”主祀日月大帝。石柱联为“帝德高明彰宇庙,神光照耀仰恒升”。庙内有“千秋耀德”大匾。窗及石墩为始建时原物,庙后有始建时种下的古榕树,约500年以上。存有古石碑一座,相传为清乾隆皇帝御赐,碑文为“来龙进宝”,至今保存完好。

位于壶屿社北边社口,建于明初,2003年10月重建,由原来一间小庵扩大为二进三开间,供奉保生大帝。坐东向西,占地面积930平方米,其中前埕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二进三开间,中一深井配管理房。万寿宫是远徙海外,他乡吴氏裔孙寻根谒祖的重要标志。

位于龟山东南麓,元末明初,村民建一座奉祀“玄天上帝”于龟山南麓,香火鼎盛,且为播迁台湾和海外乡亲所崇拜。后来庙废,民国十六年(1927年),海内外信徒捐资移建于今址。时居吕宋的侨民运回钢筋、洋灰。聘漳泉名师设计,建成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风光宝寺。该殿坐西北向东南,枕龟山瞻文圃,前望一片平畴,后环葱郁佳木,二进三门三开间,带左右二列厢房,用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埕上立2座石旗杆,主奉“玄天上帝”兼“千手观音、保生大帝、玉皇上帝”。其殿联曰:“东瞻文圃遥遥相映异彩生辉,山依龙脉勃勃生机地灵人杰”。前廊前殿各一对六角蟠龙石柱,前廊左柱附一小龙五鲤鱼,右柱附一小龙五小鹤,前殿龙柱上附八仙雕像。门前置石狮一对,门墙、左右照墙置石麒麟浮雕,透窗各一对,石浮雕戏曲人物八幅,雕刻工艺精细,人物栩栩如生,为殿堂添加风采。左庑廊有民国十七年萃英撰书《龟山游记》于壁上。有诗赞曰:“东眄嘉禾翔白鹭,山艺芝兰成玄武,鹤舞山林楼胜地,龙环柱石现新奇”。殿侧二株数百年红豆树,其中一株树龄400年。另一株树龄500年,是福建省一级保护树木,属稀有珍贵名木,常常引来海内外游客到此观赏。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刘宅社,始建于清末,2016年重建。坐西北向东南,一亭一进三开间,用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主祀土地公、佛祖、玄天上帝,兼祀大安公娘妈、虎将公、哪吒、送子观音。庙联曰:“喜迎古廟葺新歌盛世,笑纳圣境重兴復青春”。

位于下尾社中,始建时间不详。清道光五年(1852年),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坐北向南,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用地面积1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祀元始天尊,兼祀保生大帝、姑妈婆。存古蟠龙石柱一对,清道光五年、光绪八年“重兴神霄宫,吕宋诸弟子喜助缘银”石碑二方。宫前有百年榕树一株。

原位于内山尾社阳春顶山南麓,始建于明朝中叶,二进三开间。清道光己丑年(1708年)、光绪癸末年(1883年)年曾两次重修,现存有“重修阳山宫吕宋台湾弟子捐银”石碑二方,后宫废。于1995年移建内山尾社宅仔尾角。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一亭二进三开间。用地面积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兼祀三壇元帅、虎将公、龙王、元赛哥、注生娘娘。亭石柱有联曰:“阳宫焕彩绕祥气,山岚翠黛赉紫气”。正门联曰:“阳照光辉财利广,山映水秀合境安”。宫埕右侧立有台湾“凯景公司”董事长陈振常先生助建宫埕石碑一方。

位于许板社许板亭,始建于乾隆间,存碑一方。1996年重建。坐南向北,一进三开间,用地面积7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主祀南海佛祖,兼祀土地公、注生娘娘。亭联曰:“隆光普照合境安康,寿星朝堂万民庆贺”。

位于青阳社,始建于明末,清光绪丁亥年重修,存“重修凤山宫捐题诸芳名勒为纪”石碑一方。2007年重建。坐西北向东南,一亭一进三开间。用地面积383平方米,建筑面积116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宫联曰:“凤翔福裹帝德永恒,山毓靈脉神庥廣被”。

位于铺透村铺透社,始建于明末,历代多次修葺。帝君宫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前廊后厅,双脊燕尾,脊置陶制龙吻两对,正中大门,东西两耳门对开,门上悬“帝君宫”匾,主祀帝君。

始建于宋代,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及部将李伯瑶、马仁将军。原位于下店社,威惠庙坐南向北。东临南港地,南临旧官道,北向水田,西邻民宅。二进式建筑,后毁,现存咸丰十年重修碑记一块。今宫边、下店集资在排洪港道东边宫边下店小区内重建。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石厝村下边社,始建于宋代,庙内主祀辅胜将军李伯瑶、金德夫人等神明。历代几经修葺,庙为二进,总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现保存宣统辛亥年,重修碑记一块。

始建于宋代,二进三开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供奉李伯瑶、金德夫人,还奉祀代天巡守王爷公。于1993年重修,是保留比较完好的古建筑原状。

位于下岸社,始建于明代,清代道光七年重建(1827年),面积240平方米,二进三开间建筑,主祀五显大帝、柔懿夫人。五显大帝是兄弟五人,即:长显职、次显明、三显正、四显志、五显德。显德即华光,其四兄长都自幼出家,皆得正果,显德原是如来佛座前一盏佛灯灯花所结而成。当其被贬时,如来赐以五通道法。所以民间也称五显为五通。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社头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历代屡有修葺,现主体建筑保存清代风格。总占地面积49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5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燕尾脊,中轴线自西北向东南依次由前埕、前殿、天井、过水廊道、主殿及护厝组成。存有《谢悃庵佛祖》碑记一通,落款:“大清光绪岁次辛丑二十柒年(1847年)重修碑记开烈于左。”主祀观音佛祖,配祀保生大帝。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社头村角美山69号,又名霞庵,占地面积57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40平方米,坐东向西,为一亭一殿建筑,配有香客休息室、埕、戏台等。存有清乾隆间石碑记及石刻等构件。主祀:三世尊佛、南海观音、十八罗汉及朱、耿、驰三王爷、注生娘娘、万岁爷等神佛。现为三普文物点。

又称圣仁公庙,位于龙屿社南,建于清初,是纪念清代兵部中书舍人林侯(又名兴珠,官至南宁总兵),死后追封祠庙所建。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20世纪70年代烧毁,2012年重建。二进三开间,带左右厢房,宫殿式建筑,占地面积266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平方米,主祀辅胜将军、辅顺将军。存清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慈勇庙》等碑记二方。

位于龙屿社中,始建明末清初,2006年重建,二进三开间,宫殿式建筑,带右厢房,用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主奉阎罗六殿卡城王。门联曰:森纪威灵赏罚公正,罗纲显赫典律无私。每年三月初八举行庙会,附近善男信女络绎朝拜祈安。

位于满尾社,又称满尾庵,建于宋初,2011年重建,二进三开间,宫殿式建筑,带右厢房,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主祀清水祖师,兼祀观音佛祖、大道公、大隐公、王爷公。旧楹联曰:隆慈恩蓬莱古地,庆福祚满美新乡。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隆庆堂·建净室碑记》一方。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田里许厝尾,始建于清道光间,面积约300平方米,主祀懿德娘妈。庙里有一对柱联:“懿德心贞守大隐,德著乡里万民传”。信众称其为“娘妈”。

位于龙江社,建于明初,1992年重建,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前埕、戏台,古代官路从戏台前经过。建筑面积176平方米,二进三开间,中间一深井配管理房。

主祀保生大帝。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后坑社,始建于明末清初,1988重建,坐北向南,一进三开间,庙左建有广场、戏台。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平方米。主奉玉皇上帝。

位于丁洋社177号,始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0年),1980年重建,一进三开间,庙前建有广场、戏台。用地面积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三太子。

原洪岱村有二个庵,叫上庵(又名灵应宫)、下庵(又名清远宫,供奉李伯瑶和马仁),灵应宫即上庵,始建于清乾隆辛巳年(公元1761年),历代多次重修,2010年按原来规格重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主祀清水祖师,还供奉辅胜将军,辅顺将军,哪吒、大伯公(黄府将军)、先生公(江医生公)、注生娘娘。存有旧对联及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碑记。

位于新村社,始建于明代,2014年重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平方米内奉主神有三宝如来、妈祖、上帝公、太子哪吒、千里眼、保生大帝、虎将公,还有十八罗汉,农历十月十六日为众神生日。

位于福井村大人庙社,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3年),由林一墩募建,至今已修缮数次,坐北朝南。殿祀克復尊王(大人爷)、金府元帅、悦府将军等金尊。相传,大人爷乃宋代皇室忠烈,受奸臣陷害,文官挂武帅征战至金桐,无救兵断粮草,将士们浴血殉国,烈女吞金全节,后人敬仰立庙供奉,香火极盛,神威显赫,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美谈。

位于半山社,始建于明末清初,于1997年重建,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主祀清水祖师,祖师俗姓陈,名普足,永春县小姑乡人,出家后“济人利物”,圆寂后被百姓奉为“祈雨救灾”的保护神。半山社乡民称他为“祖师公”。农历八月十九日生日,信众往安溪清水岩进香。

位于田边社,始建于清末民初,1984年再次改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主祀上帝公。

位于大坂社,始建于清朝,2014年重修,基本保持始建时风貌,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主祀清水祖师,每年正月二十九日,往安溪清水岩进香。

位于石门社,始建于清朝,历代皆有修葺,1993年改建今址,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主祀上帝公,农历九月初七生日。

位于锦宅村鼓楼山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扩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895年)重修,1985年重建。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建筑面积490平方米,为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殿梁绘有三国演义的故事,殿内墙壁贴砌特别烧制的瓷砖,彩绘封神人物,楹联为“清心悟道曾吉祥,宝训治人是警钟”,主祀神农大帝。每逢农历二月二十五,神农大帝的诞辰,锦宅社举行“蜈蚣阵”,表演活动。现为三普文物点。

俗称岩内佛祖庵,位于文圃山下的岩内水库旁,始建于明初,毁于明末,1990年重建。岩寺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23亩,总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上下连体结构的大雄宝殿和万佛殿,现属九华山小天台下院“万佛禅寺”。主祀三宝佛、观音菩萨。岩寺悬挂“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万福岩创作基地”和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万福岩创作基地”两块牌匾。

位于寮东社,始建于明代,1998年重建,坐北向南,庙前是大鱼塘,庙后是“志洁行芳”旌节坊,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前殿大门上悬“迴澜殿”木匾,中门石柱镌刻对联:“庙貌更新文圃特钟秀丽,神灵永奠锦湖共沐恩膏”,左右偏门石柱镌对联:“辅世长民功垂史册,顺天开化泽被乡间”,殿内石柱镌刻楹联:“忠贞昭明栏令夷夏震芳名梗节,义勇壮山河自昔鼎命大业奇勋”,“地居廉让之间二分流水三分农圃,学有经济贵在半部论语一部春秋”。前殿、后部各有一眼小天井,两边壁上有“隋唐演义”的壁画和二十四孝图等。后殿正中供奉关圣大帝神像,左边关平捧印,右边周仓持刀,还有虎将公、哪吒、王爷公等神像。

位于寮东社壶屿港(今改为排洪港)边,始建年代不详。2001年重建,坐西向东,单进殿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80平方米,用地面积180平方米,主祀水仙尊王等。大门上悬“水仙尊王”牌匾,大门镌刻对联“王道荡平周宇宙,神恩广大配乾坤”。

位于桥头社欧厝角,始建年代不详。1988年移居台湾欧阳义宣捐资重建,2010年再扩建,单进三开间殿堂,悬山顶,砖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大门、左右门石柱镌刻:“桥镇灵地人傑倍出千秋繁衍,头沐圣露安康福绵万代延续。远瞻湄岛神恩弥淋神州黎庶,近仰壶桥至露普滋閤境生灵。金殿皇浩海岛女神功续昭彰,玉陛帝封天上圣母世代永铭”;殿内石柱镌刻对联:“天上慈悲厚赐閤境生灵康,圣母救世庇佑壶桥子民富”。主祀妈祖,信众遍及漳、码、厦。

位于下围排洪港边,始建年代不详。1992年重建,单进二开间,前亭后殿,硬山顶砖木结构。大门悬“霞聚宫”匾,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主祀保生大帝,配祀辅顺将军等。

位于顶围社,始建年代不详,单进前亭后殿堂。1996年重建,坐东南向西北,硬山顶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主祀观音佛祖。

位于鸿渐社凤山之麓,故名,始建宋末,历代多次修葺,1959年被台风刮倒,1991年重修、2008年重建,坐南朝北,二进三开间,中有天井,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代天巡狩”朱、池、李三姓王爷,是白昆阳保六甲社共奉宫宇。凤山宫正面前廊,中门两侧有青褐色花岗石石狮一对,前廊有两根花岗石雕龙柱,宫内的石柱,刻着几副对联分别是:“自宋室而元而明而清千秋美名,由真人为侯为王为帝历朝褒封”,“大術业大谟猷光大帝德无疆,保子孙保黎庶永保生灵勿替”,“灵钟文圃千秋异迹丹灶在,庙建凤山百世馨香白礁来”,“宽大帝德週六甲宇啟凤飞,佑保生民济八闽威镇鸿渐”。

位于鸿渐社尾126—2号,始建明代,2000年重建,一进单间,配20多平方廊亭,硬山顶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60多平方米,主祀关帝圣君。廊亭石柱刻有“风调雨顺万民永享香火,国泰民安百姓常乐太平”,“千秋义勇壮河山,万古勋名垂竹帛”。《重修台湾县志》载:“台南市仁德区忠义宫又名关帝庙,在长兴里,伪时(明郑)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据传,主祀的文衡圣帝是一甲庄蔡氏来台祖,由泉州府同安县十九都积善里梁厝奉请神像,随郑成功渡海来台,最初安奉在一甲庄。不久,建庙奉祀,成为一甲之保护神”。梁厝,古地名,在今鸿渐境内,因此,台湾仁德区忠义宫,为鸿渐社关帝庙分香。

磐馗庵,又称佛祖庙,位于鸿渐凤山宫后,始建明代,总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主奉观音佛祖。岐岭宫,位于崎巷社,主奉三宝佛、保生大帝,为岐阳和后岭两社共建庙宇。顺风殿,位于新楼社,主奉太子爷。清泽宫,位于旧楼社,主奉圣公、大使哥。岐梅宫,位于崎巷,始建于清朝,主奉田府元帅(也叫相江爷)。

位于铺透村良才社,始建于明代,历代多次重修。重修后的隆寿宫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前有祭埕,砖木结构,依次为前殿、天井、庑廊、后殿,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前埕有戏台一座,戏台边有“漳州市天成山隧道引水灌溉工程史记”石碑一方。宫内存《隆寿宫碑记》石碑一方及善士捐资立芳名石碑四方。主祀保生大帝。

位于霞屿社区,建于清朝,2008年旧村改造重建于社中央,内主奉龙公,还有土地神、虎将公等神像。终年香火旺盛。

位于良种场郭洲作业区,又称郭洲庵,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18平方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主奉郭洲作业区的创办者。庙宇虽小,但是表达了当地人对创办者的一种追思。

位于课堂社,始建于明代,2006年重修,坐东朝西,石砖木混凝结构,由前厅、开井、后厅组成,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筑面积75平方米,供奉陈圣王(又称陈将军,开漳圣王,保称王公)、田府元帅等。因课堂以陈圣公的裔孙为主,故信士众多。

位于竹林社,始建于明代,1985年重修,坐北朝南,仿古代构式而建,由前厅、后厅构成。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

位于城内社,始建于明初,历代均有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祀辅顺将军马仁。庙内存明崇祯五年(1632年)建庙的主体石柱,乾隆辛未年(1751年)的石香炉。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梅月道光庚戌年捐提,重兴洋洲庙董事,户部主政陈尚馨石刻碑记及石香炉等文物,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沃头社,始建于明代,1988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2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单进式、硬山顶招梁式、土石木建筑,构建得体。主祀保生大帝。

位于龙佳生态温泉山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相传始建宫时,用一棵大沉香树,分成三段,同时雕刻三尊妈祖金身,分三宫供祀。一尊供浦尾妈祖庙,一尊供恒苍天后宫,一尊就供后溪清惠宫,当时香火鼎盛。后因铁路建设需要拆除,1996年由乡贤林良美捐资重建在龙佳山庄杨梅山(又名猫公山)。

重修后的清惠宫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是一座二进一天井的闽南传统燕尾脊建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宫前依山坡开辟大石埕面积800多平方米,埕前修石台阶,埕旁立石护栏,埕左立有石刻重修“清惠宫碑记”,埕右建烧金炉及放炮池。殿外后立有一座约6米多高的花岗岩石雕妈祖神像。全宫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位于蔡店社,始建于北宋,俗称“九道庵”,该庵原有九位武僧在此行医济世而得名。1985年重建,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殿内主奉“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尊神,每年正月、二月举行迎神巡境进香活动,庙会“上帝公”绕炮城百年风俗,其盛况堪称闽南地区独特亮丽风景。

位于沧里社,源于始建于北宋的九道庵,1992年重建,为二进三开间,建筑面积115平方米,主奉“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尊神,每年二月举行巡境进香活动。另外,沧里社还有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祖庵”和供奉三妈夫人的“三妈婆庙”。

}
品牌河南云峰佛像雕塑厂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1]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2]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3]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4]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1]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2]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3]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4]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1]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2]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3]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4]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由***精湛塑像技术,,融合现代科学工艺,历经三十余年不断***。本厂本着竭诚为佛教道教服务精神,功德至上信誉的原则,产品价格均抵于同类厂家,是值得广大佛教道教寺庙前来考察的保障。承接大小型寺庙建筑,古建彩绘,神像佛像,园林,城市雕塑,卡通雕塑。***定做各种不同造型的玻璃钢工艺品,***,***造型团队以及施工团队,纯手工制作,彰显艺术***。做工精细,***,保***时,信誉。结缘:

邓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庄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谁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