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是如何影响淄博GDP的?

  根据各省市统计局年鉴及各市统计公报数据可知:2020年淄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10-。

}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印发《淄博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积极培育在内的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巩固提升化工在内的七大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提到,节能环保产品依托天璨环保、海润环保、山东博润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以膜材料与膜组件、耐高温耐腐蚀的袋式除尘滤料和水泥行业用大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吸尘设备等为主的环保材料、药剂和设备;重点建设国Ⅴ高效净化汽车尾气的稀土催化剂生产线项目、城市污泥焚烧发电项目、DDBD工业异味气体处理环保设备建设项目、石化工业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示范项目、高档化纤滤料产业化项目、空气净化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SCR项目等。节能环保服务。依托派力迪、科通生物等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烟气除尘和、垃圾处理处置等关键技术,发展环境服务业,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全文如下:

关于印发淄博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工业是淄博立市之基、强市之本,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富民强市的重要源泉、生态淄博建设的重要抓手。为突破我市工业发展瓶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强市建设战略目标,重塑淄博竞争新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情况回顾

1.工业经济基础实力提升。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1万亿元,成为山东省第3个、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10户,完成总产值11696.8亿元,是2010年的1.48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20.6亿元、利税1290.2亿元、利润738.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51倍、1.33倍和1.32倍。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1.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8.6%。“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及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年均增速1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05年增长14倍。此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实施新一轮技改计划,“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75.7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4624.5亿元,占比82.94%。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58.0%,较“十一五”末累计下降1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3.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5年,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83家,数量居全省第3位;拥有院士工作站71个,数量居全省第1位;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4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实现全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19家;建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654家,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4.两化融合逐步深入。全市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数控率达到78%,规模以上企业ERP普及率达到82%,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实施智慧园区、智慧医疗、云计算中心、“市民卡˙居民健康卡”等一批重点工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临淄区成为首批省信息消费试点区县,淄川建材城成为省首批智慧园区试点。

5.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64%,较“十一五”末累计下降23.93%,完成“十二五”进度目标的146.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65%,较“十一五”末累计下降32.52%,完成“十二五”进度目标的166.87%,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6.生产性服务业兴起。“十二五”期间,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传化-金泰公路物流枢纽基地、中集-依厂汇中物流等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正式启动,海旺达干散货海运平台、美旗石化交易物流信息中心等物流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实施工业设计“111220”工程,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和齐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注册成立淄博中意国际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面向居民和家庭需求的多种信息终端接入的教育、医疗、游戏动漫类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日益丰富。

1.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撑力。我市有一批发展势头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基数不大、占比较小,且内部产品结构与传统产业类似,终端产品少,整体上缺乏竞争力。创新资源匮乏,缺乏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制约着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济南、青岛、烟台低10个百分点左右,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足。

2.大企业带动能力偏弱。企业“大而不强、强而不大”问题突出,优势骨干企业数量偏少,大部分属传统行业,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过百亿的企业只有7家,且多集中在冶金、基础化工、炼油等行业。投资规模大、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缺乏有带动力的新增长点。工业占全省的比重下降,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8.65%,而2015年占7.91%,下降0.74个百分点。

3.能源资源环境刚性制约。煤炭消费量约占全省的11%,万元GDP能耗1.32吨标煤,远高于全国0.869吨、全省0.85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容量。

4.园区建设水平偏低。受组群式城市结构影响,各区县长期以来各自为战,全市缺乏统一的产业布局规划,导致产业布局散乱,园区专业化水平低。园区产业小而全、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关联度较低、入园项目整体层次不高,造成生产成本高、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制约工业转型升级。

5.引才留才较难。我市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相对缺乏,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薄弱。另外,受到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与青岛、烟台等城市相比,引进和留住高级人才的难度大,人才流入与流出的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

2021年淄博市GDP增速居全省第二

发布时间: 15:38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司巧彤 报道)1月2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淄博市委常委、副市长宋振波向社会介绍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六大赋能”,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和“十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水平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9%,2021年淄博市GDP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0.6亿元,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3.1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47.0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3%。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居全省第2位。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截至11月份同比增长40.8%,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居全省第1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3位。实现进出口总额1192.4亿元,同比增长33.6%。实际使用外资8.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9%。人民币贷款余额4263.3亿元,同比增长10.4%,创历史新高。

二是动能转换加速升级。推深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全市“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8.9%,“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5.9%,同比分别提高1.7个、6.9个百分点。在全国首创“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拉动工业技改投资241.9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居全省第3位。19条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全市新增院士工作站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1家,独角兽类、瞪羚类、哪吒等新物种企业达到1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7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三是城市品质蝶变跃升。淄博新区、大学城、科学城等重点功能板块加快建成,总投资441亿元的沾化至临淄、临淄至临沂、济南至潍坊、济南至高青高速淄博段项目扎实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实现部分路段主体贯通,引领全市跨入“高架时代”。小清河复航工程完成航道主体扩挖,张博市域铁路改造工程获国家批复。聚力实施全域公园城市“十大行动”,高标准推进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新建改造城市绿道100公里、公园绿地面积91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1%,居全省前列。搭建“城市管理智慧大脑”,累计建成5G基站5398个,在中心城区施划停车泊位1.2万余个。创建升级A级景区8家,建成开放新型公共阅读空间92处。

四是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三类人群”1020户2210人实施精准帮扶。整合设立45.4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40个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86亿元,建设经典应用场景30个、智慧小镇10个,“数字+农业农村”做法荣膺中国改革特别案例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较上年分别增加2.27万亩、1.74万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95.6%,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123个。

五是生态淄博成效显著。启动“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对16个“两高”行业实施清单化管理,关停燃煤机组5台,压减钢铁产能392万吨,规上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8%。完成347家企业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86%,优良天数达到222天,为近9年来新高。完成21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列全省第一,孝妇河全流域治理、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六是区域活力加速迸发。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61.39万户、增长9.5%。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全领域“一证化”“证照分离”改革,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覆盖门类全国最广。创新推出百亿级淄博龙门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和全国首支地市级S基金,累计发起、参与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69支、认缴规模1424亿元。新增上市企业6家,在全省率先实现A股上市企业区县域全覆盖,9家上市公司实现直接融资57.43亿元。筹建人才公寓1万余套,新引进大学生5万余人,驻淄高校留淄率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

七是民生事业全面进步。2021年度10件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9%,创历史新高。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75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8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99万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61所。组建县域医共体20个,“齐惠保”投保人数达158万人。建成养老机构149家、长者食堂247处、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175家。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10.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淄博的支柱产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