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姨医保断交了,可以买沪惠保吗?

姓名中有个大家不太熟悉的字

显得家长倍儿有文化底蕴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撞名儿”的尴尬

自我介绍时或许还能多一笔谈资

让其他小伙伴也“涨涨姿势”

这是小编能想到的姓名中有生僻字的“妙处”

可如果要在生活中办证件、出证明、亮身份

个中尴尬与困扰只有当事人最懂


这不,市民陆先生的女儿就因为名字里有这样一个生僻字,给生活带来不少困扰——


学士学位证上,这个字可以正常显示:


但到硕士学位证上,就出现了尴尬一幕:


此外,据陆先生介绍,女儿的行驶证姓名栏中,因为电脑打不出这个生僻字,居然是用手写方式呈现的。虽然他们提交了错误姓名更正的申请,但一段时间过去后,女儿还是没有拿到印有正确姓名的行驶证。


事实上,此前也有不少市民因为名字里有生僻字而遇到了麻烦。

去年6月,市民余阿姨想要购买沪惠保,却被告知因为自己姓名中有一个生僻字“”,未能购买成功。为此,余阿姨求助《民生一网通》节目,经历几番波折后,最终总算顺利购买了沪惠保。


无独有偶,去年9月3日,市民丁先生表示,他的爱人姓名中也含有这个生僻字“”,结果在很多需要手机实名认证的地方都受到了阻碍,其中就包括了常用的随申码和行程码的申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邵志清,继续围绕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这次,他的切入点就放在生僻字上。

此前,邵志清对一些机构和政务服务部门的字库做了一次调研,发现在户口和居民身份证方面,2004年以来,公安部门建立了公安人口信息专用字库,但这个字库并不是公开的技术标准,其他部门无法对接;社保、医保、社保卡的管理部门和医院统一使用的是一个本世纪初的自造字软件,支持生僻字的录入和展示,但这个软件已不再更新。而银行等其他机构的方式则较为多样。


邵志清分析:目前,我国的字库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公安有公安的,社保有社保的,银行有银行的。如今,办事基本上都是信息化,严重依赖于信息系统,但是使用的字库系统不一样就会出现找不到字的情况。

因此,他建议,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公室牵头协调下,建立全国统一的生僻字字库,方便群众办事。

关于姓名中生僻字的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家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要从根本上解除姓名中有生僻字所带来的尴尬,针对性的办法已经呼之欲出。当然,技术方面的探索、各部门信息的整合,还需要一些时间。在解决办法还没落地之时,相关部门也还有很多努力可以做,比如:在父母为孩子取名之时,公安系统是不是能针对生僻字进行提醒,让父母明晰未来可能因此遇见的问题,再去做权衡?再比如:对于眼下生僻字带来的困境,是否能有足够人性化的应对之法、兜底之策?

您还有哪些困扰或是建议?


记者:康令侃、李斌、朱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自两个月前,“沪惠保”上线以来

刷爆了@上海人 的朋友圈

基本每3个上海居民,就有1人投保

这几天,还有不少市民在抓紧时间投保

虽说"沪惠保"的购买渠道众多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智能手机、

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

市民李女士的亲戚陈阿姨

6月初,她看望陈阿姨时

向她推荐了自己买的“沪惠保”

因为陈阿姨没有智能手机

李女士就用自己的手机和账号

为陈阿姨购买了“沪惠保”

因为陈阿姨曾经生过大病,我一开始还不完全了解,知道后回想起在投保时没有选择“生过大病”这个选项。误以为投错了,在问了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客服后,对方让我先撤保,重新投保时选择更正投保信息。

想要重新帮陈阿姨参保的时候

系统一直显示陈阿姨已经投保

眼看购买的截止日期临近

"沪惠保"项目客服热线

“沪惠保”的承保公司有9家

而李女士购买保险和撤销保险的操作

你在中国人寿投的保单,必须在中国人寿撤销。大病与否会自动判定

所幸,有了志愿者的指导

最终,陈阿姨成功购买了“沪惠保”

这次的经历让李女士觉得

通过智能手机购买"沪惠保"

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的老人来说

李女士希望有机构能上门

通过这次投保,我就感觉到像这样年纪大的人,根本不会操作微信或其他手机APP,能不能增加一个线下纸质的服务?

为此,坊记联系了太平洋保险公司

他们可以安排志愿者上门服务

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

由客服提示前往就近门店投保

或者由志愿者上门帮助投保

沪惠保停止投保和退保的时间

还未购买沪惠保的网友们

抓紧最后几天的投保时间

请看小坊给大家准备的“投保攻略”

记者 | 康令侃、张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保断交一年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