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旺基金是什么?

}

文 | 财联社 记者韩理

近年来,ESG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尤其是在疫情下的2020年,国内ESG主题基金得到大力发展。根据商道融绿与中国责任投资论坛联合发布的《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2020年国内泛ESG指数数量增至52只,泛ESG公募基金数量则增至127只,资产规模1209.72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不过,在ESG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围绕其中。比如ESG是否真的能获取超额收益,未来ESG的发展还会迎来怎么样的挑战?近日,财联社记者专访了财通基金公司ESG基金经理朱海东,后者从ESG的方法与海外发展情况,分享了他对国内的ESG投资的看法。

在ESG行业中,财通基金算得上是先行者。2013年,财通基金与中证指数公司定制了中证财通中国可持续发展100(ECPI ESG)指数。彼时国内仅有泛ESG的产品,即未完整纳入ESG投资理念,但考量了其中某一方面的基金。

据中证指数公司披露的编制方案,该指数以沪深300指数为样本,对样本空间内证券采用国际先进的ECPI可持续发展评级体系,运用ESG方法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方面进行评级,依据评级结果选取评级靠前的 100 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朱海东透露,当时选择ESG这个赛道是源于看好ESG在海外发展在国内的映射。据悉,ESG的投资理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这一投资理念对于难以获取超额收益的海外成熟市场而言,确实起到了显著作用(海外情况仅供参考)。

近年来,国内ESG日渐兴起,以“ESG”命名的基金也不断增加。而作为一个早期的观察者,朱海东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注意到,国内ESG的评分侧重也在不断变化。

“在ESG的理念中包含很多评价标准,比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即所谓的分红也是其中之一。在早些年,一些煤炭公司的分红很高,符合高速发展的标准,而近几年随着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发严格,煤炭等公司即便分红指标依然突出,但其环保指标则会被打低分。”朱海东表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阶段对社会责任的考量也会有所变化,这也会导致指数中的个股存在差异。”

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标准,财通ESG100指数也会以等权方式加权,每半年进行一次调整。当然作为一只2011就已经完成编撰方法论设计的指数,其本身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朱海东直言:“首先以沪深300指数为样本,就难以覆盖市场其他的个股;其次该指数是以海外的理念为蓝图,海外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白马股的走势要远好于‘小差’,那么指数的走势在不同的阶段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2013—2016年之间A股小市值个股涨势更好,而近两年市场逐渐向龙头聚焦,指数的理念也与市场更为贴合。”

ESG产品赛道日渐兴旺

尽管ESG在海外成熟市场的效果显著,但A股与海外成熟市场毕竟有所差异,ESG理念是否真的能获取超额收益也一直受到质疑,尤其是在近年来主动投资类基金收益亮眼的态势下。

对于这种疑惑,朱海东解释道,超额收益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于ESG指数本身所产生的超额,另一类是相对于整个公募基金经理的平均收益而言。在ESG投资在国内兴起的这两年,也是公募基金平均收益提升的两年,这也让ESG主题基金收益逊色不少。

朱海东认为,这不仅是ESG投资相对于主动投资的一个劣势,也是量化投资相对于主动的投资劣势。量化投资的重点在于分散投资、控制风险,这显然不适用当前极端抱团的市场,“这是市场中两种风险明显差异的投资风格,我只能在基于指数之上,努力做出超额收益。”

事实上,为了做出超额收益,国内的ESG主题基金也在尝试各种加权的方式。比如有些ESG主题基金会在ESG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财务指标,或者根据指数的行业权重进行加权,通过各种方式在做出超额收益的同时也有效与同类基金进行区分。

朱海东所管理的这只基金2020年在指数的基础上的超额收益达到17.66%,他透露根据合约的规定及最新定期报告数据,他目前的持仓中有85%的比例投资于ESG成分股中,而剩余的15%则可以应用到获取超额的投资中,而他们也将财通所擅长的定增等方式运用至ESG产品中,以期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而在收益之外,ESG投资理念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接受度不高,未来“道阻且长”让朱海东一度会感到“沮丧”。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管同行加入ESG投资行列,包括券商资管、银行理财资公司等均在积极发展此类产品。比如去年10月海通国际旗下的资管公司就推出了首只在港交所上市的宽基ESG ETF;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分别推出过ESG主题理财产品。此外,随着更多人涌进ESG投资行列,而目前国内尚不存在同意的ESG评价标准,导致各大评级机构自成一格,ESG指数层出不穷。

对于上述现象朱海东都乐见其成,他表示:“这说明越来越多人看到,并加入我们这个赛道,只有这样这个领域才会被更多人的看到。”

}

徐金忠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材料ETF、物联网ETF、ESG ETF……近期的ETF基金仍然十分火爆,市场也迎来众多ETF基金发行和获批待发。ETF基金越来越成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布局市场机会的工具。

  ETF基金“供需两旺”的局面延续。但对基金公司而言,ETF基金的大比拼却进入“红海”,需要基金公司匹配足够的资源。ETF基金的红利,需要用足够的实力去抓取。

  ETF基金密集发行

  ETF基金重磅产品不断落地。

  近日,全市场首批ESG ETF获批,浦银安盛基金、鹏华基金、富国基金拔得头筹。3家基金公司获批的产品共有4只,分别是浦银安盛中证ESG120策略ETF、鹏华国证ESG300ETF、富国沪深300ESG基准ETF、富国中证ESG120策略ETF。

  近期市场上还迎来多只ETF基金产品的密集发行。4月16日,国内首批“新材料ETF”之一——华宝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开售,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键配置新材料龙头企业,布局“碳中和”主题投资的利器。此外,南方基金日前公告称,南方物联网ETF即将发售,该基金主要跟踪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主题鲜明,网罗两市物联龙头。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陈炎玮表示,从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国内上市的ETF总市值已突破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近50%,位居亚洲第二;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去年我国ETF累计成交额近11万亿元,在亚洲排名第一。另外,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去年有4只科创板ETF发行。此外,还有纳斯达克ETF、中日互通ETF等等,投资者可以便捷地通过上交所的ETF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他还表示,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ETF市场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将从探索产品创新、研究创新业务模式、加快发展和ETF配套的产品,进一步加大ETF市场推广的力度,从四个方面来推动ETF市场发展。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许之彦指出,以ETF为代表的指数投资具有交易简便、透明度高、费用低等优点,是优质的工具型产品,适合普通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框架下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优化风险收益。近年来一些主题型ETF的兴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把握细分赛道的路径。

  在ETF基金火热局面下,基金公司在ETF基金产品上的比拼也越来越激烈。目前来看,大型公募基金平台的优势毋庸置疑。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赵桂才介绍,工银瑞信的平台优势将进一步转化打造为ETF三大核心优势:一是投研能力领先,核心基金经理具有十年以上的投资经验;二是产品布局完善,广泛覆盖宽基、行业主题、固收、商品、跨境、跨市场等多个投资领域,构建了行业ETF产品系;三是风险管控严密,拥有行业一流的ETF系统和做市商的服务体系,全面保障ETF的平稳运行和精细化管理,自2009年管理ETF以来,持续保持运作“零风险”纪录。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ETF基金领域的竞争一直十分激烈,今年以来更是因为产品密集落地,各方面的资源比拼尤为关键。“宽基类ETF基金领域已经基本上被分而占之,行业类和主题类ETF基金需要提前锁定优质产品,先发优势基本就是竞争的全部。另外,首发需要渠道资源的倾斜,后期流动性的维护,需要花不少力气。”

  事实上,即便是大的公募平台,也出现ETF基金难以为继的情况。此前,便有头部基金公司旗下ETF基金产品黯然清盘。“如果说公募基金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那么在ETF基金领域,这个趋势更为明显。除非可以找到独特的赛道和方法,否则弯道超车的难度非常高。”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行业轮动混合基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