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谁还会选择出家呢?

  问:您说自己是即将毕业时决定出家的,当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反对。请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在大家都反对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决定?
  索达吉堪布答:现在看来,我刚出家时的心态,也有盲目的成分。当然,我对佛教是有信心的,因为藏地99%的人都信佛。
  其实读初中时,我就有出家的念头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即将从师范学校毕业时,从我的语言和行为中,老师们都看出我要出家。有些老师赞同我的选择,私下建议:“你最好出家,这样可能有前途,如果跟我们一样成家娶妻,不一定有多大作为。”有些老师则反对我,经常在课堂上说:“某人有出家的念头,这就是消极!这就是避世!全班同学应该反对这种行为。”最终,谁都没能挡住我,我还是离开了学校。
  离开以后,我也特别想念老师和同学。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悄悄回到学校,当时正在上晚自习,从教室外往里看,同学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有我的座位是空的。当时我有一种感觉:“不知道出家这条路能否走到底?如果走不到底,我今天的选择也许错了。”
  不过,依靠三宝加持,最终我还是彻底离开了红尘,没有走回头路。
  问:出家这么多年来,您对自己的选择有没有后悔过?
  索达吉堪布答:在我的记忆中,从出家到现在,的确没后悔过。
  之所以不后悔,是因为我一直在学习佛法,生活过得很充实。虽然不敢说有绝对的幸福——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大彻大悟者以外,一般人谈不上有绝对的幸福,不过,自己确实有相似的幸福感。
  我记得,出家那天下着大雪,站在县城边上,我再三回顾漫天大雪中的县城,心想:“今天我就要离开尘世,前往寂静地方依止上师、修学佛法了,以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红尘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想法有点幼稚,因为在深山呆了十几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我还经常回这个县城。不但经常回县城,我还去过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不管怎么样,在我自己的感觉中,出家确实非常有意义。

}

     最近网上一个流行的笑话:“一个中科院的博士,好不容易攒够了论文,结果导师出家了…… 没有人知道导师人现在哪里,但偶尔还是会回一两封邮件。他发邮件说,老师,我要答辩。导师回,施主,凡事都不要太执着,答辩不答辩,其实都是空……”

     可能很多人看到都会感到好笑,昨天跟法国人聚餐时候,我要我朋友翻译给他们听,他们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好笑的,也是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

     饭后谈笑之后,认真反思一下,也许中科院博士导师笑话真有其人其事,之前我一个同事告诉我,他的同学曾经在名牌大学读书,没有毕业之前也出家了。

 根据网络流传的计算所的导师出家至北京龙泉寺,据说“清华、北大学生扎堆”,被外界赋予了“清华北大分校”、“中国素质最高的寺庙”等名号。学诚法师接受采访时表示寺院出家人有博士生也有初中生,对于博士生出家,学诚法师也出家表示着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学诚法师看来,大学生出家并非避世,而是“更有进取心、责任心”的表现。

    2013年12月28日北京龙泉寺僧团学修准净人班进行了进入僧团前的最后考核。在居士学修阶段,准净人班已学习了出家发心、生命回顾、团体理念等课程,本次考核进行了综合笔试、礼忏等内容,16名准净人接受了面试,合格者如愿成为僧团中的一员,开始净人阶段的学习和历炼。摘自学诚法师新浪微薄。

    部分居士摘录如下:贤威法师,龙泉寺管理委员会秘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启法师,龙泉寺管委会的五位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柳智宇,龙泉寺居士,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北大数学系。

   除了劳动,对年纪轻的出家人,学诚法师还特别安排他们学习背诵《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这些并非佛教经书,学诚法师对此的解释是:“当今社会,德育水平和人们的古文基础很差,需要事先补习传统文化,作为学习佛法的基础。儒、释、道相通。”

    从博士生导师出家联想到之前的中科院博士生导师院士候选人自杀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体会,我个人觉得这些现象可能跟搞科研的人际关系太复杂,工作不如意,压力太大的现状相关。不过我觉得出家是比自杀强百倍的处理压力的方式。自杀不是更纵容了某些人吗?

    其实在科研生活中可以经常感受到清净的生活方式。

    因此,如果将来面临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出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信科学网博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然想出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