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费收入是如何计入工业总产值的?

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表明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反映的是生产总成果,并不说明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济效益。企业是否增收,主要看利润总额的增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产品价值,价值构成c+v+m,既包括物化劳动c,又包括或劳动的新创价值v+m。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总额。

产值计算公式:产值=销售价格(不含税)×产量

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建筑业总产值 = 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和装修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不包括被修理房屋本身的价值;计算方法是用实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乘以单价(结算价格)

运输业总产值 = 营运收入+服务收入 邮电业总产值 = 全部营业收入

特点:运输邮电业的生产活动是一种不直接生产具体货物的服务活动。它担负着把货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的职能,从而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价值得以提高。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遵循以下计算原则:

(一)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内销售,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二)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三)“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和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和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 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 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 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 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 在计算工业增 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 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 值

2、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收入法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 初差额价值。 工业中间投入具体计算方法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 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 工业中间投入总和。中不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 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 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 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

3、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 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 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 税额。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 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 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 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 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

4、增值税额。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 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 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 中间投

}

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总产值指标出现错误将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工业产销率等综合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应重视产值的计算。由于多数企业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统计工作,在实际计算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不正确做法:(1)用产品销售收入或生产成本代替工业总产值;(2)不遵循

生产的原则(产品不是本企业生产的);(3)企业对用自备原材料生产和用订货者

来料加工,这两种不同情况下如何计算工业总产值不加以区分;(4)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制品差额漏统;(5)工业总产值出现负数。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对工业总产值的概念、计算原则及计算方法不够了解造成的,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些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W

定价格"。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目前,采用的是1990年不变价。现价工业总产值指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企业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价格)。

二、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都应包括在内。

2.最终产品的原则。凡是计人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对外销售,那么也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也应包括在企业总产值内。

3.工厂法的原则。工业总产值是按企业最终产品来计算的,所以不允许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是允许企业之间的重复计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部加工费计入什么科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