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对方提要求用文言文怎么说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巩固训练(参考答案)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  否;刑   赏;平明   偏私;兴隆   倾颓等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二)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

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 科目:中档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 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A.本文是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B.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其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C.本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D.作者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严明赏罚。
    4、诸葛亮在中国民间,是智慧的化身,但其根据更多的是“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传说、故事。那么在读完诸葛亮自己写就最能反映历史真相的《出师表》后,你还认同他是“智慧的化身”吗?请结合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 科目:中档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列横线上。
    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恳切的言辞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以“兴复汉室”。全文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B.诸葛亮在分析蜀国内外势时,既指出了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也提出了振兴国家的有利条件。可谓析理精辟,全面透彻。
    C.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第三条。
    D.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写出了诸葛亮预感北伐失败的忧虑悲伤。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对于诸葛亮的“忠”你有什么看法?

  • 科目:偏难 来源:湖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危急存亡之(   )
    (2)以咨之(   )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4.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 科目:中档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 科目:中档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请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列横线上。
    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恳切的言辞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以“兴复汉室”。全文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B.诸葛亮在分析蜀国内外形势时,既指出了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也提出了振兴国家的有利条件。可谓析理精辟,全面透彻。
    C.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第三条。
    D.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写出了诸葛亮预感北伐失败的忧虑悲伤。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对于诸葛亮的“忠”你有什么看法?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纬、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4.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蜀国丞相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B.从选文中我们看到,诸葛亮严于律己,身先士卒;智慧超凡,治军有方;感恩图报,精忠报国。

    C.选文集议论、记叙和抒情三种表达方式于一体,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于摆事实、讲道理之中。

    D.《出师表》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陆游在《书愤》中盛赞其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B.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C.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求古仁人之心

    D.立闻亮/获有所闻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2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A.宜付有司其刑赏/与臣此事
    B.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C.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求古仁人之心
    D.立闻亮/获有所闻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小题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2分)

  • 科目: 来源: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A.宜付有司其刑赏/与臣此事
    B.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C.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求古仁人之心
    D.立闻亮/获有所闻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小题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2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面用文言文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