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以北产莲藕的省传统居民主要是?

  “一家做饭,十里闻香”——— 黄河大米,这一济南传统特色农产品,留在一些“老济南”的记忆里。济南市发展现代农业会议会上披露,今年济南市将逐步恢复10万亩水稻种植,黄河大米或迎“复兴”良机。

  “2014年将逐步恢复10万亩水稻种植。”7日,济南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粮袋子”和“菜篮子”都很重要,除了要重点建设120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还要建设济阳、槐荫、历城3个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区,恢复部分区域水稻种植。

  恢复水稻种植的区域原来就具备适合水稻生产的条件,可以说是水稻种植的“复兴”,也将更能满足市民的“粮袋子”。

  黄河大米一直以来是济南农产品的品牌,但近年来生产黄河大米的地区,农民不愿意再种植水稻,原因是他们觉得种植水稻的投入要高于收益,种植成本高导致水稻种植不再受青睐。目前济南稻田种植不足10万亩。稻田“遇冷”,黄河大米的产量也因此减少。此次农业部门提出10万亩水稻种植计划,相关部门也有望出台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为济南的“粮袋子”再增添一些分量,更多的市民也有望吃到本地产的黄河大米。

  此次恢复种植的10万亩水稻,种植区域也计划在黄河大米产地的“故乡”,如济阳、槐荫、章丘等地。按照每亩地水稻平均产量400公斤计算,如果10万亩水稻稻田“复兴”,每年就可产4000万公斤大米,更多市民可以吃到正宗黄河大米。

  传说“一家做饭,十里闻香”

  明清时期大面积种植,近年种植面积在减少

  10万亩水稻的种植的“复兴”或将带动黄河大米的“重振”。

  黄河大米一直以来是济南农产品的品牌,历史上,曾有“一家做饭,十里闻香”的传说。自明清时期就大面积种植,主要分布于如今的济阳、历城、槐荫、章丘等沿黄区域。过去,黄河大米的种植曾让当地不少农民过上了好日子,黄河大米也成了济南农产品的一张“名片”。

  然而,近年来黄河大米的种植面积在减少。据济阳县农业局2012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当年济阳县水稻种植面积为3.4万亩,比2011年减少一万余亩。而在种植高峰期,仅济阳县水稻种植面积就高达10万亩左右。据分析,大米销售价格低、种植投入成本高是近几年济阳县水稻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大米价格低,农民无奈改大棚。 (记者柴颖颖)

  济南传统农产品近年“崛起”

  济南有不少传统的农产品,近年来也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可以说是声名鹊起,身份地位也在不断“崛起”。如章丘大葱,种植历史悠久。章丘大葱的原始品种由中国西北传入齐鲁大地,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章丘大葱因其独特的特点也格外受欢迎,但在过去,章丘大葱尽管出名,但却一直没有真正走出去并被高度认可。

  直到2013年9月,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安排,一些特色农产品申报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经过农业厅初审、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审核后,章丘大葱、曹范核桃、明水香稻、龙山小米、明水白莲藕、鲍家芹菜、赵八洞香椿成功入选,这些种植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产品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也逐渐走出“家门”,被更多的人认可。

  明水香稻产区在明水镇一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相传,明水香稻自明代以来,就是进奉帝王的贡品。

  赵八洞香椿种植历史悠久,有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