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到2014年人民币升值,中央银行采取怎样的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会见泛美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沃,讨论了我国加入泛美行相关事宜。

    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率团赴俄罗斯出席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银行合作分委会第六次会议,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提高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工作效率和质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会见台湾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一行,向其介绍大陆金融市场及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并对富邦集团希望进入大陆的意愿,原则上表示欢迎。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七国集团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财长、央行行长对话会,并就全球经济形势及油价等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讨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团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和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秋季部长级会议。此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世界经济展望、基金组织中期发展战略和债务减免等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济研究所(IIE)举行的座谈会。并就中美两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美经贸关系未来将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探讨。

}

  中新网4月6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网民问题的后,继续书面解答下列热点:

  1.2006年主要采取了哪些金融调控政策措施?效果如何?

  2006年,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导信贷结构优化,支持金融市场和直接融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合理安排央行票据的发行方式、期限结构和发行规模,适时适度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大约冻结流动性4600亿元。通过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有效控制了基础货币的增长。

  二是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抑制贷款需求起到了一定效果,也有利于遏制过度投资。

  三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结构,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授权外汇交易中心计算并公布每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建立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完善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改革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建立央行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汇改一年半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弹性明显增强,截至200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5.99%,企业、居民和银行已初步适应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先后六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商业银行合理均衡发放贷款,调整贷款结构,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就业、助学、农民工和非公经济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在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趋势有所缓解,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入下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速逐月放缓,年末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已由最高点19.2%降至16.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由最高点16.3%降至15.1%,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势头趋于减弱。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结构改善,股票融资比重显著上升,企业债融资同比多增,贷款和国债比重进一步下降。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

  2.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增速高位趋缓,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2007年,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仍将总体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较突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等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要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在加剧。

  当前金融领域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金融风险隐患还不少。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4.2007年金融调控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的各项部署,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稳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强化价格杠杆调控作用,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维护总量平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一是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协调运用好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继续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手段,研究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合理对冲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

  二是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利率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基准利率建设,推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逐步发挥作用,健全市场化的产品定价机制。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发挥利率杠杆在平滑和抑制经济过热以及资产价格膨胀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配合其他政策措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增强汇率灵活性,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是大力拓展对外投资,加快“走出去”步伐。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满足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合理的持有、使用及投资所需外汇,同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投资体系,并积极推动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转变。积极稳妥地扩展外汇储备投资运用渠道。支持和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更好地利用外汇资源,支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五是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引导商业银行均衡、合理放款,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贷款,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以及就业等的贷款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金融在支持消费内需中的积极作用,积极稳妥地放松金融管制,扩展金融宽度,支持发展直接融资,提供更广泛的金融参与渠道和金融产品供给,拓展收入来源。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六是推动一揽子结构性政策发挥效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当前国际收支失衡和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关键是加快落实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FDI优惠、市场开放、扩大进口等一揽子结构性调整措施。增强消费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的作用。增加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突出优势。

   5.为什么2007年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6年,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综合采取多种货币政策措施,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保持金融平稳运行,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践证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稳健货币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

  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了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缓解和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2007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主动性和有效性,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6.如何看待当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有人认为近期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是流动性从银行信贷领域向资产市场转移的结果,对此有何评论?是否会引发金融风险?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的一个国际性问题。就中国而言,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流动性较多,成为货币调控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需要通过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汇率政策相结合的战略促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但这一战略发挥效应存在一定时滞。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在推动一揽子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加强调控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将加强流动性管理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内容,努力维护总量平衡,取得了良好效果。早在2003年SARS疫情严重、伊拉克战争爆发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就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启动央行票据收回流动性,加强预调。综合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辅之以必要的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有效防止了新一轮通货膨胀和经济的大起大落。

  2006年以来,针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较多、贸易顺差较大的矛盾,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流动性管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推动利率市场化,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金融市场和直接融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总体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应当看到,当前国内外大环境总体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增长动力较强,运行效益提高、供给能力改善,瓶颈矛盾有所缓解。总体来看,要素、技术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支持国民经济以相对更高一点的速度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改善,居民收入增加以及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大背景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等的逐步完成,资产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出现的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当然,中央银行也将密切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及其可能蕴涵的风险。

  还要看到,当前投资、信贷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整体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保持未来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增长,需要在加快落实一揽子经济结构调整措施,推动以扩大消费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适当对冲力度,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稳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加强数量性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协调配合,维护总量平衡,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央行今后的货币政策将如何平衡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促进消费增长?

  完善间接金融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灵活运用利率工具,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改善金融布局,使金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严把信贷闸门,把握贷款进度和节奏,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引导金融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新政策。加强消费信贷政策指导,促进国内消费增长。

  8.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开始运行。这对货币市场发展的意义何在?央行对于开发基于Shibor的金融衍生产品有什么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培育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InterbankOfferedRate,简称Shibor)自2007年1月4日起开始运行。Shibor的推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短期市场定价参考体系,能够灵敏地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变化,为隔夜至1年期限的市场交易提供了参考基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短端利率期限结构,提高市场产品的定价效率,推动货币市场的深入发展,也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Shibor的培育需要货币市场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为此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通过促进货币市场加快发展、指导金融机构健全内部定价机制等措施,不断推进Shibor建设。以Shibor为定价基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逐步扩大Shibor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确立其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

  9.200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如何?2007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何举措?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二是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人民币贷款利率实现了“放开上限,管住下限”的改革目标;三是在大额定期协议存款利率市场化试点的基础上,人民币存款利率实现了“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改革目标;四是放开了境内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存款利率,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也逐步放开;五是不断加强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建设,实行再贷款(再贴现)浮息制度;六是2006年启动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培育了报价制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为金融机构的货币市场产品提供了定价参考。

  2007年将以Shibor为核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培育以Shibor为定价基准的市场利率体系,不断完善利率形成机制。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逐步理顺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及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关系,建立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利率定价、金融机构利率引导企业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行为的利率传导机制。

  10.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情况和效果。

  一年多来,我们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着力建设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完善人民币即期、远期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结构,引入国际通行的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改革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建立央行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力。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明显增强。2006年1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美元兑7.8087元人民币、1欧元兑10.2665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5630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7.8087元,最低为8.1128元。200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35%,对欧元累计贬值6.69%,对日元累计升值4.70%,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5.99%,对欧元累计贬值2.46%,对日元累计升值11.32%,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一年多来,中国初步构建了由柜台零售市场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组成、多种交易方式并存、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各类基础外汇产品的外汇市场体系。银行柜台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扩大,交易期限增加,人民币远期、掉期交易和利率互换试点相继推出,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全面、灵活的风险管理机制。银行间远期、掉期市场成员不断增加,交易日趋活跃。同时,我们不断改进外汇管理,促进贸易便利化,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初步发挥了调节国际收支的杠杆作用,通过配套政策和微观主体的努力调整,近一年的宏微观经济运行显示,中国企业、居民和银行已初步适应了新的浮动汇率制度。

   11.2007年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方面还会推出哪些举措?

  2007年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的要求,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改进外汇管理,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第一,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第二,着力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完善外汇市场风险计量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市场结构和交易方式复合化发展,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为企业、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避险产品,拓宽市场投资渠道。第三,进一步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创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理政策环境,完善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监测、预警体系,落实外汇管理政策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12.人民币现在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何时考虑将现在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转换为完全放开的浮动汇率制度。如有这样的考虑,之前需要做何必要准备?近期内是否有计划过渡到自由汇率制度?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年半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体现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特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1月31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累计升值6.39%,对日元累计升值14.25%,对欧元略有贬值,约-0.5%。其间共计375个交易日,有212个交易日是升值的,有163个交易日是贬值的;单日最大升值幅度为124个基点,最大贬值幅度为203个基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日均波动幅度为40个基点。上述统计数字表明,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弹性明显增强的同时,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遵循“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综合考虑中国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汇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等因素,根据市场变化,有步骤地推进。

  未来,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3.去年和前年人民币年均升值2-3%,今年是否亦会以此节奏继续升值?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从汇改后的实际汇率走势看,人民币汇率对各主要货币有贬有升,弹性显著增强。汇改以来至2007年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6.36%,对欧元累计贬值0.51%,对日元累计升值14.14%。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7735元,最低为8.1128元,交易日之间最大波幅达0.25%。

  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在这一段时间的小幅波动节奏是合适的。

  14.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是多少?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否超过合理规模?

  对一国外汇储备最佳规模问题,国际上并无公认的衡量尺度。传统的分析往往从一国满足对外支付的角度去评判,认为储备规模与经济体的进出口规模、国际收支调整速度、汇率制度、经济实力和对外融资能力等因素有关,但对于每一要素的具体标准和测度方法,从理论研究和历史经验来看,迄今并无公认的法则。早期的观点认为,外汇储备应当满足3-6个月的进口支付;后来亦有观点认为,应考虑清偿外债需要;近期还有观点主张为稳妥起见,可累加上述两种需求,同时考虑外商投资的利润返还来估算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鉴此,按照不同的外汇支付尺度,近期不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适度规模。

  实际上,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合理储备需求的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对外汇储备功能的理解已从保证对外支付向能够应对货币和金融危机转化。但是由于危机所具备的突发性、形态的多变性以及造成的冲击的严重程度不同,很难确定究竟多大规模的储备才能满足维护金融稳定的需求。从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来看,也只有中国和日本拥有高额储备,其余较大经济体的官方储备也相当少,这与它们的经济实力强、汇率灵活性高有很大关系。而亚洲经济体普遍持有较高的外汇储备,则既与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有关,也与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较多外汇储备的倾向有关。由此可见,判断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并没有也很难有通用的准则。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以对外支付尺度,还是以应对危机尺度,或者综合考量,我们现有的外汇储备都已经够用了。较高的外汇储备是国民财富的象征,是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护本国国际信誉和地位的物质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转轨国家,保持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但是,我们并不刻意追求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外汇储备规模在高位上不断攀升所带来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等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我们将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5.如何评价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增幅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高额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应对外部冲击和金融危机的能力,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币值稳定和经济稳定的信心,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对于一个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加速、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大环境中,保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保障国际支付、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以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也要看到,外汇储备在高位上持续较快增长,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并在宏观调控、储备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宏观调控面临的复杂性增加。外汇持续流入会引起国内货币供给和流动性增加,容易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货币政策实施难度加大;二是外汇储备资产的市场风险和机会损失增大。由于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国际上主要货币汇率、利率特别是美元明显波动以及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等,都可能影响储备资产的价值和收益水平,储备的机会损失也将相应增大。

  16.如何看待和使用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但由于储备适度规模的衡量尺度始终都在动态变化之中,因此究竟多大合适尚无定论。近年来,外汇储备资产结构调整已取得积极进展,在币种、工具、期限、国别结构等多个方面不断改进和优化。决策高效、授权清晰、经营专业、风险可控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并实现了良好效益。在外汇储备使用问题上,我们既要防范和降低可能的经济金融风险及各类损失,也要适应外汇储备规模增大后对收益性要求的提高,遵循“依法合规,有偿使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以外汇形态使用,不得二次结汇;审慎操作,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扩展外汇储备投资运用渠道,实现外汇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应坚持按照“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要求,健全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适应管理大规模储备资产需要的管理模式和体制,确保外汇储备安全,逐步扩宽投资领域,增加投资品种,提升收益水平,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投资渠道,将外汇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支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满足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合理的持有、使用及投资的外汇需求,支持、鼓励我国民间对外投资。(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美专家对话人民币热点问题

  夏斌所长:国际上对于人民币汇率有没有低估,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测算的方法也不一样,我也关注到海外有些学者进一步就模型进行分析,模型的分析更多的是注意贸易流量,没有注意金融的流量。很多关于低估不低估的讨论中,贸易流量都掩埋在大量的金融流量中间。2008年9月~2009年2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我个人一直在思考,如果人民币按照海外有些学者讲的一下子大幅度升值,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对于世界有什么好处?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似乎好处都不像美国有些学者讲得那样大。因为现在中国对美出口利润一半以上是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创造的,而在2009年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这样一种汇率制度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而中国经济增长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50%,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复苏对世界经济作出很大的贡献,如果中国一下子大幅度升值,对于世界经济包括美国的消费者,因为成本加大而不利,对于亚洲也带来通货膨胀。我认为,其实美国政府当前的核心利益不是要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2009年底,美国商务部长先提出人民币升值问题,这个期间,更多的是一些议员和学者附和,议员由于中期选举的需要,也有个别议员抱有个人目的,作为美国政府的精英,他们都明白,人民币适度的升值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能解决美国大量的失业问题,所以,奥巴马政府提出五年要重整出口,出口要翻番。那么他当前的利益是什么?我认为,是在经济上要尽快复苏,解决高失业率。政治上奥巴马政府很大胆地推出了医保改革,这在美国历史上是非常大的事情。做这些事都需要钱。我们应该注意到,美国政府当前核心利益,是让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帮助美国经济复苏。美国要重整出口五年内翻番,它的制造业的竞争对手绝对不是我们中国,而是德国、日本这些国家。2008年底,很多人在唱空中国,2009年中国经济复苏之后马上唱多,最近全球又有潮流在唱空中国,说中国资产泡沫要破裂了。2008年到2009年初,中国经济出现动荡,唱空中国也有利于资金撤出去,逼人民币升值,不升那么就出口赚外汇,然后买美国国债,当然,升值对美国出口也不是什么坏事情。所以,核心利益不是人民币升值这件事,我们应该采用更广泛视角来分析这件事情。

  鲍泰利教授:我认为人民币币值是被低估的,但是,我不知道被低估多少。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压,这并不是说升值对美国是有利的,我认为,这可能还是出于对中国独立利益的考量。汇率、油价的平衡点在哪里?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面,很难找到一个价格的平衡点,这就是有时候我们很难说到底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多少。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人民币的币值的确是被低估的。中国政府现在一直想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买进美元,根据种种迹象,我们有理由说人民币是被低估的。

  为什么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呢?这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或者说将要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是香港地区也不是新加坡,中国的经济规模这么大,相当于一个大洲了,在未来几十年里面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经济体。作为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如果它的货币汇率是盯住另外一个货币的话,比如说是盯住美元的话,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国家来说,其实应该采取更加独立的一种态度才好,否则,如果一味咬住美元,那是限制自身的货币发展的自由。

  中国需要怎样汇率的制度安排?需要怎样货币制度政策

  夏斌所长:作为长期的方向来说,我们坚持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最近我提到,当前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尽快回到危机之前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状况之下,危机中的政策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危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了,所以,我们要冷静地思考什么样的汇率制度才对中国有利,什么样才对世界有利。中国之所以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一,因为中国经济结构还不适应在全球经济这样一个格局之下完全放开汇率。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大国经济体,很多专家预测,到21世纪第20年代末,中国GDP就会超过美国了,那么,作为一个大经济体,从历史看也好,从现实看也好,要取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作为一个大经济体,在经济结构,在资本流动及其他要素流动等等方面,跟美元区和欧元区还是有区别的,不可能简单参与一个货币区或者是其他的货币同盟,必须要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这个角度出发,基于当前的环境和我们长期的方向,我相信汇率会越来越浮动,整个世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不会回到以前,所以,现在必须要顺应这个大潮流。由于中期结构的问题,我们只能走有管理的一揽子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且我个人认为,再过几年,我们现在所说的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会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改革和结构的调整。中国只能逐步过度到盯住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使市场人士真正相信中国的汇率制度是体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真正还是要浮动。

  鲍泰利教授:的确,目前如果中国要实现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是不现实的,这意味着可能要放弃对于利率的控制,包括对资本账户的控制,这个可能在将来会实现。中国可以有浮动的汇率制度或者是规避其他的汇率制度,中国应该恢复本来在2005年7月所推出的这样一种汇率政策。2005年7月21日,中国改变了它的汇率制度,现在中国的汇率制度又出现一些调整,是不是在今年7月又可以有一些什么新动作?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是否成熟?人民币国际化最终目标是什么

  夏斌所长:我声明,我对有的媒体发出声音的前提假定不是太了解。首先,我想说可能过10年以后,人民币还不能像现在有些国际货币组织预测那样成为大货币,我个人预测过,10年以后有些中央银行和海外持有者会持有人民币,但是,是很少量的,主要还是美元、欧元。过15~20年,大的局势也很难改变,可能我们慢慢在全球官方储备中间多了一个点、两个点。短期人民币为什么要搞国际化?这是有背景的,美国为什么爆发这次危机,深刻的根源是什么?有人说是华尔街人性贪婪,我说不是,北京的金融街也贪婪,上海陆家嘴金融区也贪婪,贪婪是人类的基因遗传。有人说美国监管不力。我说不是这样,从格林斯潘的一些言论就可以看出。

  到底是什么原因?有两条,第一,美国政府对于这轮全球化没有做好准备,宏观决策失误,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第二,美国政府的决策失误造成全球这么大的动荡,因为当今货币制度是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制度,美国政府用这个来做事。中国、日本没这么大影响力,所以,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美国政府决策失误和美元制度失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要坚持浮动汇率制度,一下子不能放开,往浮动汇率方向走,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资本项下有所管制,资本管制政策是汇率政策的一部分,那么,资本管制不能完全放开,又要参与金融全球化,就要吸取美元没有任何约束的制度的教训,我们要怎么防御?只能搞人民币离岸市场,美国的欧元债券离岸市场的产生是因为当时利率制度而产生,今天谈人民币的离岸市场,目的就是更多的要参与金融全球化,也要防御全球金融化,这是我们中国所不能控制的风险。所以,必须选择另外一条道路,逐步从有管理浮动汇率向更浮动的汇率制度转化。

  鲍泰利教授:回应一下夏教授的观点,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我们没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的储备货币体系,如果说国际货币的体系能够经过改革肯定是好事,就像周小川行长所说的,是一个合成货币,人工的货币,这是非常理想的事情,但难以实现,比如SDR(特别提款权)。我们不能回到过去金本位的汇率制度。目前这个改革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目前国际货币体系还在不断地演变,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它。现在人们感觉人民币有潜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是,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人民币要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国际货币,就像美国现在的地位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人民币目前已成为一个贸易清算货币,在周边国家如泰国已经被采用,同时在俄罗斯、在韩国,甚至朝鲜都有跟进,但这个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已经是储备货币了,当然这是一个好苗头,比如马来西亚政府决定持有1亿~2亿的人民币,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趋向,人民币有趋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是关键不是人民币是否成为国际货币,我的担心是,中国政府不愿意让它或者是做不到让它成为一个国际货币。

  是否需要金融市场的改革,如何推进人民币债券市场

  夏斌所长: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呼应一下鲍泰利教授的主权货币SDR的问题,我也非常赞成最理想实现全球很稳定的货币汇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世界经济发展很好,几乎没有危机,世界的外汇储备也很少,金融市场也没有这样疯狂的增长,1973年以后,危机不断。现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后再加入人民币形成多种货币共存、竞争,我认为解决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问题必然经过一个阶段,我们讲最好推出SDR,推出超主权货币,但是中国有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就是全球最主要的货币国家需要改革了,改革这个事情就好办了,非主要国家货币要改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利益的争端。

  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改革,第一,跨境结算应加快操作,作为学者我不停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不要再搞试点了,应放开至全国各个省都可以开展,以前最担心的风险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有些问题没有准备好,现在应倒过来加快搞,应该让各个企业来开展,让事实说话。

  第二,想办法让人民币“走出去”,以前对东盟有些国家搞美元贷款、援助等等,我认为可以采取人民币贷款、投资、援助。

  第三,要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应该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让人民币像其他国家发行主权货币一样,完全自由地进行交易、存款、贷款、资产管理、基金业务、投资储备等业务。

  第四,借助现在QFII管道,放进人民币,在一定的管制下放开。债券市场能不能先走一步,中国国内债券的发行相对还是有行政控制的,所以,可以在周围的债券市场向境外人民币完全放开来投资。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的财政部,也可以在离岸市场上发行人民币债券,吸收全球东南亚各国政府及企业居民持有者持有的人民币,欢迎他们投资。另外,我认为,在当今全球储备这样一种状况之下,亚洲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亚洲也是一个高储蓄国家,要尽快发展亚洲的债券市场,鼓励亚洲各国的外汇储备来买亚洲有关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支持亚洲实体经济的发展。

  鲍泰利教授:我相信中国可以大大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样的话有助于国际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方式是推动人民币更加具有灵活性,如夏先生所说促进这样的一种观念,推出一个人民币的债券市场,这已经有了,财政部已经发布有关的指导原则,推出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的一个债券,今后可以推到日本、马来西亚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实际上这也是清迈协议的一个部分,清迈协议是1999年成立的让亚洲国家央行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共同的债券市场的机制,这也是目前有潜力的方向,今后几年不可能马上让人民币自由化,首先要让它作为一个跨境结算货币,让它成为一个东亚的债券市场,然后再循序渐进,可能20~30年之后我们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夏斌: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鲍泰利:美国中国问题学者、前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人民币升值和贬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