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苯环上同时连接了吸电子基和供电子基,怎么比较酸碱性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待测离了活度变化而变化 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随待测离了活度变化而变化

0.离了选择电极属于参比电极的一种

在化合物CH2=CHC0CH3屮能量最小的电了跃迁是(D)

下列波长范|韦1属于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范帼的是(D )

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C )

A.入射光的强度B.吸收光的强度C.透过光的强度D.散射光的强度

关于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紫外-可见光谱法常用于定量分析,红外光谱法常用于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的吸收光谱图纵坐标和横坐标一般相同

0.红外光谱法的谱图吸收峰数目比紫外-可见光谱法少

D.两者均属于电了光谱

下列因素,能使荧光强度变大的是(C )

A.升高温度B.形成氢键C.共辄效应D.重金属离了

某化合物受电磁辐射作用,振动能级发生变化,产生的光谱波长范I制是(B )

A.紫外光B.红外线C.可见光D. X射线

&内标法定量的优点是(B )

A.不需用校正因了 B对进样量要求不严

样品配制简单 D.适合微量组分的定量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屮常用固定相有(C )

俄国植物学家Tswett M.在研究植物色素的成分时采用的色谱方法属于(C)

A.气一液色谱B.液-液色谱C.液-固色谱D.气-固色谱

色谱屮,与被测组分含量成正比的是(B )

A.保留时间B.峰面积C.保留体积D.相对保留值

原了吸收分析屮光源的作用是(C )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在广泛的光谱区域发射连续光谱

0.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了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 D.产生紫外线

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屮,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 )

乙瞇分了中C-O-C不对称伸缩振动

在硅胶薄板上,用丙酮作展开剂,下列哪种化合物的比移值最小(C )

气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的名称分别可以写成(B )

水在下述哪种色谱法屮洗脱能力最弱(B )

A.正相色谱B.反相色谱C.吸附色谱D.空间排斥色谱

气相色谱屮,煤响两组分分离度的因索有(A )

A.固定液性质B.载气种类0.波长D.死体积

原了?的核外电了受到外界能量激发,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谱线称 为(B )

A.共振发射线B.共振吸收线C.离了谱线

原了吸收光谱法是通过火焰屮基态原了蒸汽对来自光源的()的吸收稈度进行定量 分析的。(0 )

A.共振发射线B.共振吸收线C.离了谱线

消除因基体效应发生所引入的吸光度测量误差的方法是(A )

A.标准加入法B.加入离子强度调节剂C.归一化法

三、判断题。木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由于KW104性质稳定,可作基准物肓接配制成标准溶液。(错?误)

沉淀的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正确)

吸光光度法屮,溶液的浓度和透光率成正比。(错误)

配位滴定中,滴定的最佳酸度是由EDTA决定的。(错误)

强酸或强碱不能起缓冲溶液的作用。(错?误)

一、选择题按被测纟R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屮常量纟R分分析指含量( )(A) <0. 1% (B) >0. 1% (0) <1%若被测纟

若被测纟fl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

(A)微量分析 (B)微量纟R分分析

分析工作屮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A)精密数字 (B)准确数字

(C)痕量组分分析 (D)半微量分析)

定量分析屮,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下列各项定义屮不正确的是(

(0)可靠数字 (D)有效数字

(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Z差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屮所占的百分率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Z差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屮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 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囤 真值落在某一个可靠区间的概率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屮心的可靠范用)

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

指出下列表述屮错误的是(

置信度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

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宽

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屮的系统误差(

(A)进行仪器校正〈恒定值〉

偶然误差具有( )(A)可测性 (B)重复性

(B)增加测定次数(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0)非单向性 (D)可校正性

下列( )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试定屮的偶然误差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C)仪器校正 (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夭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 (D)操作误差

下列( )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v恒定不变啊啊啊〉

下面数值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A) 25. 30% (B) pH=ll. 50<只有两位〉(C)

(B)所用试剂屮含有干扰离了

(B)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弟(D)系统误差可以测定

17?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C)乙组比甲组高(D)无法判别

18.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同样的方法、步骤,对空白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称Z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平行试验 (D)预试验

1?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 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分析化学按任务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按测定原理可分为(化 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它是测定结果与(真实值)Z间的差异;精密度 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它是测定结果与(平均值)Z间的差异。

误差按性质可分为( 系统 )误差和(、偶然 )误差。

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方法校正)、(校准 仪器)等。减小随机误差的有效方法是( 进行多次平行测定)。

在分析工作屮,(实际能测量)得到的数字称有效数字。指出下列测量结果的有

&数据集屮趋势的表示方法有(算术平均值)和(屮位数)。数据分散程度的表示方法有

(平均偏差 )和(标准偏差 )O

取同一置信度时,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窄),测定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越

()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的,结果准 确度就好。精密度是先决条件! !!

()分析测定结果的偶然误基可通过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减免。

()将7. 63350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的结果是7.634。

()标准偏差可以使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两位分析者同时测定某一试样屮硫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均为3.5g,分别报告 结果如下:甲:0. 042%, 0. 041%;乙:0. 04099%, 0. 04201%。甲的报告是合理的。

(六入)、22. 5101^23 (五后还有数字)

电光分析天平的分度值为0. lmg/格,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1. 0%。的准确度,问称取试 样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如果称取50 mg和100 mg,相对误差各是多少?

4?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土0. lmg,称样量分别为0.05g、0?02g、l.Og时可能引起相对误 差是多少?这些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 0.4% ± 0.1% ± 0.02%,计算结果说明称样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相对误差更能反 映误差在真实结果所占的百分数,实际中更常用。

对某一样品进行分析,A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6. 96%,标准偏差为0. 03; B测定结果的平 均值为7. 10%,标准偏差为0.05。其真值为7.02%。试比较A的测定结果与B的测定结果 的好坏。

A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比B好

用沉淀滴定法测得NaCl试剂中氯的理论含量为60. 53%,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用沉淀滴定法测定NaCl中氯的质量分数(3),得到以下结果:0.6056、0.6046、 0.6070、0.6065、0. 6069c试计算:(1)平均结果;(2)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3)相 对误差;(4)屮位数;(5)平均偏羌;(6)相对平均偏差。

电分析法测定某患者血糖屮含量,10次结果为7. 5、7.4、7.7、7.6、7.5、7.6、7.6、

(1)统计处理后的分析结果应该如何表示?(2)比较95%和90%置信度下总体平均值的置 信区间。

滴定分析屮,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速率,确定重点〉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在滴定分析屮,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 (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宜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 )

(A)基准试剂 (B)化学纯试剂 (C)分析纯试剂 (D)优级纯试剂

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

(A)正误差 (B)负误差 (C)无影响 (D)结果'混乱

硼砂(Na2B407?10H20)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干燥器中 保存,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影响是()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滴定管可估读到土 O.Ol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 1%,至少应耗用体积()mL

既可用来标定NaOH溶液,也可用作标定KMnO4的物质为()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标定含有Na2C03的NaOH标准溶液,用该标准溶液滴定某酸以酚駄

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 )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滴定分析常用于测定含量(^1% )的纟R分。

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四大 类。

进行滴定分析计算时,如果选取分了、离了或这些粒了的某种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物的基 木单元,这时滴定分析结果计算的依据为:(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被测物质的物质的 量与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

1?()所谓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冋事。

()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是滴定终点 与化学计量点间的误差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0. 1%,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 在 10?15mLo

()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肓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溶解基准物质时用移液管移取20?30汕水加入。

()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进行体积校正。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计算依据是稀特前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9?()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校准的方法有称量法和相对校准法。

()玻璃器川[不可盛放浓碱液,但可以盛酸性溶液。

11?()在没有系统误差的前提条件下,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实值。

()分析纯的N&C1试剂,如不做任何处理,用来标定AgN03溶液的浓度,结果会 偏高。

()在进行某鉴定反应时,得不到肯定结果,如怀疑试剂已变质,应做对照试验。

()用Q检验法舍弃一个可疑值后,应对其余数据继续检验,肓至无可疑值为 止。

()配制硫酸、盐酸和硝酸溶液时部应将酸注入水屮。

血液屮钙的测定,采用KMnO4法间接测定。取10. OmL 液试样,先沉淀为草酸钙,再以 硫酸溶解示用0. 00500mol/LKMn0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其体积5. 00汕,试计算每10mL血液 试样屮含钙多少毫克? 2. 50mg

某铁厂化验室经常要分析铁矿屮铁的含量。若使用的K2Cr207溶液屮浓度为

1.共轨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是(

下列各组酸碱纟fl分屮,不属于共觇酸碱对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因为HAc的酸性强,故HAc的碱性必弱 (D) HAc碱性弱,则H2Ac+的酸性强

屮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碱性物质 (D)两性物质

酸碱滴定屮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

指不剂变色范囤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0)指不剂的变色范阳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指示剂变色范帼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屮,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TOC \o "1-5" \h \z 将酚狱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屮,溶液呈无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

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

标定NaOH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

宜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 )

作为基准物质的无水碳酸钠吸水示,标定HCL,则所标定的HCL浓度将()

若将H2C2O4 ?2H20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保干器屮,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

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0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说明H2S04和

含NaOH和Na2CO3混合碱液,用HC1滴至酚猷变色,消耗VI 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

示剂滴定,又消耗V2 mL,其组成为( )

某混合碱液,先用HC1滴至酚駄变色,消耗Vl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消耗V2mL,

关于缓冲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够抵抗外加少星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其H身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溶液称缓冲 溶液。

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或弱碱)及其共觇碱(或共觇酸)纟H?成

(0)强酸强碱木身不能作为缓冲溶液

缓冲容量的大小与产生缓冲作用组分的浓度以及备纟H?分浓度的比值有关

()根据酸碱质了理论,只要能给出质了的物质就是酸,只要能接受质了的物质就是 碱。

()酸碱滴定屮有时需要用颜色变化明显的变色范用较窄的指不剂即混合指示剂。

()酚駄和甲基橙都可用于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

()缓冲溶液在任何pH值条件下都能起缓冲作用。

()双指示剂就是混合指示剂。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可用精制的草酸标定。

()以硼砂标定盐酸溶液时,硼砂的基木单元是Na2B4O7?10H20。

()酸碱滴定法测定分了量较大的难溶于水的竣酸时,可采用屮性乙醇为溶剂。

( ) H2S04是二元酸,因此用NaOH滴定有两个突跃。

()盐酸和硼酸都可以用NaOH标准溶液頁?接滴定。

()强酸滴定弱碱达到化学计量点时pH>7。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大多是弱酸或弱碱,所以滴加指示剂的多少及时间的早晚 不会影响分析结果。

()用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分化的基准试剂H2C204?2H20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 果偏高;若用此NaOH溶液测定某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则结果偏低。

()用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的基准试剂Na2CO3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高; 若用此HC1溶液测定某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也偏高。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是能( 接受)质了的物质是碱。

2?各类酸碱反应共同的实质是( 质了的转移)。

根据酸碱质了理论,物质给出质了的能力越强,酸性就越(强),其共辘碱的碱性就越 (弱)。

给出NaH2P04溶液的质了条件式时,一般以(H2P04-)和(H20)为零水准。

在弱酸(碱)的平衡体系屮,各存在型体平衡浓度的大小由(溶液H+浓度)决定。

分析化学屮用到的缓冲溶液,大多数是作为(控制溶液酸度 )用的,有些则是 (测量其它溶液pH时作为参考标准 )用的。

13?各种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可用(缓冲容量 )来衡量,其大小与(产生缓冲作

用组分的浓度 )和(各组分浓度的比值 )有关。

溶液温度对指示剂变色范围(是 )(是/否)有影响。

16?实验室屮使用的pH试纸是根据(混合指示剂)原理而制成的。

(强酸滴定弱碱 )时使用。

NaOH滴定HAc应选在( )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HC1滴定NH3应选在()性

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这是由( )决定的。

如果以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来标定0. 1000mol/L左右的HC1,欲使消耗HC1的体

积在20飞OmL,则应称取固体( ),以( )为指示剂。

2?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 2mol/L NaOH溶液25?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 (KHC8H404)多少克?如果改用H2C204?2H20作基准物,应称取多少克?

一、选择题第四章配位滴定法m/ 工」 人 ? * — ■—八 —

直接与金属离子配位的EDTA型体为( )

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络合比是( )

铝盐线物的测泄常用配位滴左法。加入过量EDTA,

铝盐线物的测泄常用配位滴左法。

加入过量EDTA,加热点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

定。该滴定方式是( )。

(A)育接滴定法 (B)置换滴定法

(A) M与L没有副反应(C) M的副反应较小

(C) 返滴定法 (D)问接滴定法

6.用EDTA肓接滴定有色金属离了 M,

(A)游离指不剂的颜色

(C)指示剂-M络合物的颜色 D)上述A+B的混合色

配位滴定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由( )弓I起的

(A)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

(B) 被测溶液的酸度过高

(C) 指示剂与金属离了生成的络合物翁定性小于MY的稳定性

(D)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大于MY的稳定性

下列叙述屮错误的是( )

(A)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共存离子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配位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9?用Zn2+标准溶液标定EDTA时,体系屮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的目的是( )

(A)屮和过多的酸(C)控制溶液的酸度

(B)调节pH值(D)起掩蔽作用

10.在配位滴定屮,直接滴定法的条件包括( )

10.在配位滴定屮,直接滴定法的条件包括( )

(A) MYKc lgW8(C)有变色敏锐无封闭作用的指示剂

(B)溶液屮无干扰离了(D)反应在酸性溶液屮进行

测定水屮钙硬时,Mg2+的干扰用的是( )消除的。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D)沉淀掩蔽法

配位滴定屮加入缓冲溶液的原因是( )

(A) EDTA配位能力与酸度有关

(A) EDTA配位能力与酸度有关

(B)金属指示剂有其使用的酸度范围

(C) 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过程屮会释放出H+ (D) MYK

会随酸度改变而改变13.产生金属指示剂的個化现象是因为( )

(A)指示剂不稳定 (B) Mln溶解度小

某溶液主要含有02+、Mg2+及少量A13+、Fe3+,今在pH二10时加入三乙醉胺后,用 EDTA滴定,用骼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EDTA是( 乙二胺四乙酸)的英文缩写,配制EDTA标准溶液时,常用

EDTA在水溶液中有(7)种存在形体,只有(Y4 -)能与金属离子直接配位。

溶液的酸度越大,Y4-的分布分数越(小),EDTA的配位能力越(弱)。

EDTA与金属离了Z问发生的主反应为(M+Y二MY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表达式为

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别,主要决定于(金属离子的电荷数)、(离子半径)、(电了层 结构)。此外,(溶液的酸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也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

酸效应系数的定义式a Y (H) = ( [Y,]/[Y] ) , aY (H)越大,酸效应对主反应

的影响程度越(严重)。

化学计量点Z前,配位滴定曲线主要受(配位)效应影响;化学计杲点Z后,配位滴 定曲线主要受( 酸 )效应影响。

配位滴定中,滴定突跃的大小决定于(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和(金属离了的起 使浓度 )。

实际测定某金属离子时,应将pH控制在大于(最小pH )且(金属离子又不发生 水解 )的范伟IZ内。

指示剂与金属离了的反应:In (蓝)+M=Mln (红),滴定前,向含有金属离了的溶液 屮加入指示剂时,溶液呈(红)色;随着EDTA的加入,当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呈

设溶液屮有M和N两种金属离了,cM二cN,要想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实现二者分别滴定的 条件是( △血尺事厶)。

配位滴定Z所以能广泛应用,与大量使用(掩蔽剂)是分不开的,常用的掩蔽方法 按反应类型不同,可分为(配位掩蔽)、(沉淀掩蔽)和(氧化还原掩蔽)。

配位掩蔽剂与干扰离了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必须(大于)EDTA与该离了形成配合物 的稳定性。

当被测离了与EDTA配位缓慢或在滴定的pH下水解,或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时,可采

水屮(C&2+、Mg2+)含量是计算驶度的主要指标。水的总11 更度包括暂时硕度和永久硬 度。由HCO3-引起的硬度称为(秒时便度),由S04-引起的硬度称(永久硬度)。

()金属指示剂是指示金属离子浓度变化的指示剂。

()造成金属指示剂封闭的原因是指示剂本身不稳定。

( ) EDTA滴定某金属离了有一允许的最高酸度(PH值),溶液的PH再见笑就不能准

()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水泥屮氧化镁含量时,不用测钙镁总量

()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指滴定时终点没有出现。

()在配位滴定屮,若溶液的pH值高于滴定M的最小pH值,则无法准确滴定。

( ) EDTA酸效应系数a Y (H)随溶液屮pH值变化而变化;pH值低,则a Y (H)值高,

()络合滴定屮,溶液的最佳酸度范毎I是由EDTA决定的。

()絡黑T指示剂在pH二7?11范围使用,其目的是为减少干扰离了的影响。

1 ?计算在pH二2. 00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及对数值°

EDTA和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什么是条件稳定常数?为什么要引进条件稳定常数?

作为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什么是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怎样消除?

什么是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怎样消除?

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有几种方法?

常用的掩蔽干扰离了的办法有哪些?配位掩蔽剂应具备什么条件?

配位滴定方式有几种?各举一例。

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题

???所以可以在不同的pH介质屮分别滴定。

l.Fe3+/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升高和( )因素无关。

(A)溶液离了强度的改变使Fe3+活度系数增加 (B)温度升高

(C)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 (D) Fc2+的浓度降低

(A) H身指示剂(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D)其他指示剂

3?问接碘量法屮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滴定开始前 (B)滴定开始后

(C)滴定至近终点时 (D)滴定至红棕色褪尽至无色时

4.在间接碘量法中,若滴定开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测定结果将( )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5?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配位剂 (D)沉淀剂

( )是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

用草酸钠作基准物标泄高猛酸钾标准溶液时,开始反应速度慢,稍后,反应速度明显加

在间接碘法测定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B) 加入过量KI,并在室温和避免阳光育射的条件下滴定

(C) 在70-80°C温条件下滴定

(D) 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TOC \o "1-5" \h \z 12?间接碘法要求在屮性或弱酸性介质屮进行测定,若酸度大高,将会( )

(A)反应不定量 (B) 12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 (D) 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KMnO4法测石灰中C&含量,先沉淀为CaC2O4,再经过滤、洗涤后溶于H2S04屮,最后

下列测定屮,需要加热的有( )

(C)银量法测定水屮氯 (D)碘量法测定CuS04

对高猛酸钾滴定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在盐酸介质屮进行滴定 (B)直接法可测定还原性物质

(C)标准滴定溶液用标定法制备 (D)在硫酸介质屮进行滴定

在氧化还原反应屮,电对的电位越高,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 );电位越低,其还

原态的还原能力越( )。

条件电极电位反映了( )和( )影响的总结果。条件电位的数值除

与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有关外,还与溶液屮电解质的( )和( )有

TOC \o "1-5" \h \z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 )、( )、

氧化还原反应屮,影响方向改变的因索是( )、( )、( )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只能说明该反应的( )和( ),而不能表明

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附近电位突跃范伟I的大小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

( )有关,它们相差越大,电位突跃越( )。

滴定分数达到50%时,溶液电位为(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滴定分数达到200%

时,溶液电位为(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举出三种常用的预处理用氧化剂;( )、( )、( );举

出三种常用的预处理用还原剂:( )、( )、( )。

KMn04在( )溶液屮氧化性最强,其氧化有机物的反应大祁在( )条件下

K2Cr207法与KMnO4法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 )、

)还原法,滴定Z前,加A H3P04的目的有二:一是(

)还原法,滴定Z前,加

)为标液,测定( )( )方式的应用做量法测定可用右?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法以( 物质。间接法以(

用淀粉作指示剂,当12被还原成I-时,溶液呈( )色;当I-被氧化成12时,

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铜盐的含量,淀粉指示剂应( )加入,这是为了

引起Na2S203标准溶液浓度改变的主要原因有( )、( )和

用K2Cr207法标定Na2S203浓度时,滴定前应先用蒸锚水稀释,原因冇:一是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屮的铜含量时,临近终点前应向溶液屮加入( ),这

()配制好的KMn04溶液要盛放在棕色瓶屮保护,如果没有棕色瓶应放在避光处保 存。

()在滴定时,KMn04溶液要放在碱式滴定管屮。

()用高猛酸钾法测定H2O2时,需通过加热来加速反应。

( 厂配制12溶液时要滴加KI0

()配制好的Na2S2O3标准溶液应立即用基准物质标定。

()由于KMnO4性质稳定,可作基准物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

()由于K2Cr207容易提纯,干燥后可作为基准物白接配制标准液,不必标定。

()配好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后点沸约10mino其作用主要是除去CO2和杀死微 生物,促进Na2S203标准滴定溶液趋于稳定。

()提高反应溶液的温度能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因此在酸性溶液屮用KMnO4 滴定C2042-时,必须加热至沸腾才能保证正常滴定。

()间接碘量法加入KI 一定要过量,淀粉指示剂要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使用直接碘量法滴定时,淀粉指示剂应在近终点时加入;使用问接碘量法滴定 时,淀粉指示剂应在滴定开始时加入。

()以淀粉为指示剂滴定时,直接碘量法的终点是从蓝色变为无色,间接碘量法是 由无色变为蓝色。

()溶液酸度越高,KMn04氧化能力越强,与Na2C204反应越完全,所以用 Na2C2O4标定KMnO4时,溶液酸度越高越好。

( ) K2Cr207标准溶液滴定Fe2+既能在硫酸介质屮进行,又能在盐酸介质屮进行。

计算在mol/LHCl溶液屮,用Fe3+滴定Sn2+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并计算滴定至

99. 9%和100. 1%时的电位。说明为什么化学计量点前后,同样变化0.1%时,电位的变化不 同。

强,强 2.离子强度,各种副反应,组成,浓度 3.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 反应4.反应物浓度,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溶液酸度5.可能性,完全稈度,反应速 率的快慢6.条件电极电位,大 7.还原剂,氧化剂

可直接配制标液,标液稳定,可在HC1溶液屮进行

14.接近终点前,防止大量的12与淀粉结合,不易反应15.二氧化碳,氧气,微生物

16?降低酸度以减少空气屮02对I-的氧化,使Cr3+的绿色减弱,便于观察终点17. KSCN, 使Cui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以减少对12的吸附 三、判断题

1. 0. 87 (V)由于Cu+与I-生成CuZ极大的降低了 Cu+的浓度,当还原态的浓度降低时, 电对的电位升高,即Cu2+/Cu+电对的条件电位大于其标准电位,Cu2+的氧化性增强。而 13-和I-均未发生负反应,13-/1-电对的电位当[l-]=lmol?L-1时就等于其标准电位。此 时Cu2+/Cu+电位高于I3-/I-,因此题设的反应能顺利进行。2. 0. 32

第六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1 ?下述( )说法是正确的。

(A)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应该相同

(B) 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必须不同

(C) 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可以不同

(D)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屮都不能含有水分子

盐效应使沉淀的溶解度(),同离子效应使沉淀的溶解度()。一般来说,后一种

效应较前一种效应( )

(A)增大,减小,小得多 (B)增大,减小,大得多

(C)减小,减小,差不多 (D)增大,减小,差不多

氯化银在lmol/L的HC1屮比在水屮较易溶解是因为()

(A)酸效应(B)盐效应(C)同离了效应(D)络合效应

CaF2沉淀在pH二2的溶液屮的溶解度较在pH二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

(A)大 (B)相等 (C)小 (D)难以判断

如果被吸附的杂质和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就可能形成( )

(A)表面吸附 (B)机械吸留 (C)包藏 (D)混晶

用洗涤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沉淀纯度的是( )

(A)混晶共沉淀 (B)吸附共沉淀(C)包藏共沉淀 (D)后沉淀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A)稀、热、快、搅、陈(C)稀、冷、慢、搅、陈

(B)浓、热、快、搅、陈(D)稀、热、慢、搅、陈

关于以K2CrO4为指示剂的莫尔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指示剂K2CrO4的量越少越好

(B) 滴定应在弱酸性介质屮进行

(C) 木法可测定C1—和Br—,但不能测定I—或SCN—

(D) 莫尔法的选择性较强

Mohr法测定C1-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二6.5~10. 0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 会()

(A) 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20沉淀

以铁彼矶为指示剂,用返滴法以NH4CNS标准溶液滴定C1-时,下列错误的是

(A)滴定前加入过量定量的AgN03标准溶液 (B)滴定前将AgCl沉淀滤去

(C)滴定前加入硝基苯,并振摇 (D)应在屮性溶液屮测定,以防Ag20析出

在下列杂质离子存在下,以陥2+沉淀S042-时,沉淀首先吸附( )

1?滴定与重量法相比,( )的准确度高。

恒重是指连续两次干燥,其质量差应在( )以下。

在重量分析法屮,为了使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 1%,则称样量必须大()。

根据沉淀的物理性质,,可将沉淀分为( )沉淀和( )沉淀,生成的沉淀属

于何种类型,除取决于( )夕卜,还与( )有关。

在沉淀的形成过程屮,存在两种速度:( )和( )。当

( )大时,将形成晶形沉淀。

产生共沉淀现象的原因有( )、( )和( )。

( )是沉淀发生吸附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减少吸附杂质的有效方

9.陈化的作用有二:(

10.重量分析是根据(

)的质量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11.银量法按照知识滴定终点的方法不同而分为三种:( )、(

)为指示剂,在( )条件下以(

液直接滴定C1-或Br-等离了。

13?佛尔哈徳法以( )为指示剂,用( )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

测定对象不同,佛尔哈徳法可分为肓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育接滴定法用来测定

( ),返滴定法测定( )。

14?佛尔哈徳返滴定法测定C1-时,会发生沉淀转化现象,解决的办法一般有两种:

()无定形沉淀要在较浓的热溶液屮进行沉淀,加入沉淀剂速度适当快。

()佛尔哈徳法是以NH4CNS为标准滴定溶液,铁馁矶为指示剂,在稀硝酸溶液屮进 行滴定。

()沉淀称量法屮的称量式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

()沉淀称量法测定屮,要求沉淀式和称量式相同。

()共沉淀引入的杂质量,随陈化时间的增大而增多。

()由于混晶而带入沉淀屮的杂质通过洗涤是不能除掉的。

()沉淀陥SO4应在热溶液屮后进行,然后趁热过滤。

()用洗涤液洗涤沉淀时,要少量、多次,为保证陷S04沉淀的溶解损失不超过

()用佛尔哈徳法测定Ag+,滴定时必须剧烈摇动°用返滴定法测定C1-时,也应该 剧烈摇动。

()重量分析屮使用的“无灰滤纸”,指每张滤纸的灰分重量小于0. 2mgo

()可以将AgNO3溶液放入在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重量分析屮当沉淀从溶液屮析出时,其他某些组份被被测组份的沉淀带下来而 混入沉淀Z屮这种现象称后沉淀现象。

()重量分析屮对形成胶体的溶液进行沉淀时,可放置一段时问,以促使胶体微粒 的胶凝,然后再过滤。

()在法扬司法屮,为了使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通常加入适量的糊精或淀粉 使沉淀处于胶体状态。

()根据同离了效应,可加入大量沉淀剂以降低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

b、 若在900C加热该混合物,定量转化为CaO和MgO的质量为多少克?

1.重量法与滴定法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简述重量法的主要操作过稈。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各应满足什么要求?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索有哪些?如何避免沉淀的溶解损失?

在重量分析法中,要想得到大颗粒的晶形沉淀,M采取哪些措施? 6.何谓均匀沉淀法? 其有何优点? 7.莫尔法屮锯酸钾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K2CrO4指示剂的用量过多 或过少对滴定有何煤响?

用佛尔哈徳法法测定氯化物时,为了防上沉淀的转化可采取哪些措施? 9.应用法扬斯 法要掌握的条件有哪些?

晶形,非晶形,沉淀的性质,形成沉淀时的条件6.聚集速度,定向速度,定向速

度7.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包藏8.晶格表面的静电引力,洗涤沉淀

小晶体溶解长成大晶体,释放包藏在晶体屮的杂质10.称量形式。

莫尔法,佛尔哈徳法,法扬斯法12.锯酸钾,屮性或弱碱性,硝酸银

加热煮沸使AgCl凝聚然后过滤,滴定前加入硝基三、判断题

一、选择题(其屮「14题为单选)

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

跃迁所需能童最大的化合物是()

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向短波方向移动 B.向长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 D.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 B.单色器的个数

0.吸收池的个数 D.检测器的个数

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增加、增加、增加 B.减小、不变、减小

C.减小、增加、减小 D.增加、不变、减小

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Z差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Z比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Z差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Z比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屮,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A.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 B.吸收入射光屮测定所需要的光波

0.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D.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扫描K2Cr20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显色反应产物的值愈大愈好

0.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值相差愈大愈好

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貝调至透光率为95. 0%,测 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 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1屮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W104将I—氧 化为1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12-淀粉蓝色物质。测定时参比溶液应选择()

A.蒸憎水 B试剂空白

常用作光度计屮获得单色光的纟R件是()

A.光栅(或棱镜)+反射镜 B.光栅(或棱镜)+狭缝

0.光栅(或棱镜)+稳压器 D.光栅(或棱镜)+准直镜

某物质的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溶液浓度 B.测定波长C.仪器型号 D.吸收池厚度

假定△ T二±0.50% A二0.699则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今有A和B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溶液,其吸收曲线相互不重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可不经分离,在A吸收最大的波长和B吸收最大的波长处分别测定A和B

可用同一波长的光分别测定A和B

A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包括了 B的吸收

B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不包括A的吸收

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某药物含量时,用参比溶液调节A=0或T=100%,其目的是()

使测量屮c-T成线性关系

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

使测量符合比耳定律,不发生偏离

使所测吸光度A值真正反应的是待测物的A值

某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A.该药物溶液的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药物溶液的光程很长

C.该药物对某波长的光吸收很强D.测定该药物的灵敏度高

在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浓度不同KMnO4溶液吸收曲线上可以看出

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其吸光度随浓度增大而 ,但最大吸收波长

TOC \o "1-5" \h \z 符合光吸收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溶液浓度增大时,它的最大吸收峰位置 ,摩

为了使分光光度法测定准确,吸光度应控制在0.2、0.8范囤内,可采取措施有

5?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 的度量,其值愈 ,表明该显色反丿、'、/「愈

分了屮的助色团与生色团肓接相连,使 *吸收带向 方向移动,这是因

一有色溶液,在比色川[厚度为2cm时,测得吸光度为0.340。如果浓度增大1倍时,其

胺替比啾甲烷法(二1.8 104 L mol-1 cm-1) 0当测定试样屮钛含量较低时,用 法较好O

各种物质部有特征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这种特性可作为物质 的依据;

同种物质的不同浓度溶液,任一波长处的吸光度随物质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物质 的依据。

TOC \o "1-5" \h \z 朗伯特比耳定律表达式屮的吸光系数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常数,它与 、

符合朗伯特 比耳定律的Fe2+邻菲罗咻显色体系,当Fe2+浓度c变为3c时,A将

光度分析屮,偏离朗伯特比耳定律的重要原因是入射光的 差和吸光物质

在分光光度法屮,入射光波一般以选择 波长为宜,这是因为

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对测量波长也有一些吸收,应选 为参比溶液;如试

样中其他组分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应,则当显色剂无吸收时,可用 作参比

R带是由 跃迁引起,其特征是波长 ; K带是由 跃迁引起,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屮,工作曲线是 和 Z间的关系曲线。当

溶液符合比耳定律时,此关系曲线应为 。

在光度分析屮,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吸收池。可见分光光度法屮

选用 吸收池;紫外分光光度法屮选用 吸收池;红外分光光

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越大,则表明该物质的浓度越大。

2?在紫外光谱屮,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相同;同一浓 度,不同物质,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不同。

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有色溶液的吸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朗们特 比耳定律屮,浓度C与吸光度A Z间的关系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朗伯特比耳定律适用于所有均匀非散射的有色溶液。

6?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光度分析法中,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氏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只与该有色物质的结构特性有关,与入射光波长和强度无 关。

9?若待测物、显色剂、缓冲溶液等有吸收,可选用不加待测液而其他试剂部加的空片溶液 为参比溶液。

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屮的特征常数,值越大,表明测定结 果的灵敏度越高。

吸光度的读数范围不同,读数误走不同,引起最大读数误差的吸光度数值约为

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时,可以用手捏吸收池的任何面。

今有1. 0 mol/LCuS04溶液,若向该溶液中通NH3时,其摩尔吸光系数不发生改变。

14 ?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真接测定的是吸收光的强度。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芳约为使用这类方法可进行微量组分分析,因为它 能满足测定微量组分对准确度的要求。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双光束分光光度法都是以试剂空白作参比。

一、选择题(其屮广12题为单选,13~21题为多选)

Co苯环可产生B吸收带和E吸收带,按基可产生R吸收带。拨基和苯环共轨B带、E 带和R带都发生红移,同时吸收增强。共轨示的E带也可称之为K带。所以四种化合物屮 只有苯乙酮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和R吸收带。

2?Bo在紫外光谱屮,双键发生共辘后, 轨道进行重新整合, 轨道的最高成键轨道

()能量升高, 轨道的最低反键轨道(*)能量降低,使 *跃迁所需能量减小。

双键共觇越大, *跃迁所需能量越小,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四种化合物屮,1,3 T

二烯,1,3环已二烯,2,3二甲基1,3 丁二烯都含有共辘体系, *跃迁所需能

量减小。因此, *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1,4戊二烯。

Co Lambert-Beer定律描述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 样品时,样品对光的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有色 溶液稀释时,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降低,但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即max不变。

Bo单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

6?Co由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可知:光源发出的复光交替通过单色器1和单色器2, 得到测定波长2和参比波长1,测定波长2和参比波长1交替通过吸收池并通过检 测器检测,使得干扰组分A在测定波长2和参比波长1下有:

使得测定纟R分B在2和1有:

因此,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Z差(设 A和B的吸收光谱有等吸收点)。

Do在配制被测纟R分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时,常加入的反应试剂、缓冲溶液、溶剂等部 可能对入射光产生吸收,因为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因此,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测定屮,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以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 的影响。

Bo K2Cr207硫酸溶液的配制的一般操作过程:称取固体K2Cr207 —定量,于小烧杯屮, 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溶解,待K2Cr207完全溶解示,转移至一定体积的容量瓶屮,用硫 酸溶液稀释至刻度,配制成适宜浓度的K2Cr207硫酸溶液。由此可见:溶液的配制过程貝 加入了硫酸溶液,因此,扫描K2Cr20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参比溶液选用 H2S04溶液即可。

9?Bo在比色法屮,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是:(1)被测物与生成的有色物有确定的 定量关系;(2)生成的有色物应有足够的稳定性;(3)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吸收峰的 位置应有显著的差别或在同一光波下的值相差足够大;(4)显色反应产物的足够大;

(5)显色反应的选择性要高。因此,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不正确的是显色剂的 值 愈大愈好。

B。在光度法测定前,为了保证入射光强度完全被待测物质所吸收,需用参比溶液调节 仪器吸光度A二0或透光率2100%,如果透光率只调至了 95. 0%,满量稈为T二0%?95.0%,而 不是T二0犷100%。在光度法测定前,如果透光率只调至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 35. 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

该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用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KC1屮的微量1-。在测定屮一切 可吸光的物质或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均应在测定屮扣除,扣除的办法就是选择合适的 参比溶液,该法选择的参比溶液应包括除卜以外所有与样品相同的酸、KMnO4及淀粉,称 为试剂空

B。物质的吸光系数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而且与测定波长有关。因为物质对光的吸 收具有选择性,同--物质在不同波长光下测定吸收能力不同,吸光系数不同。

由吸收曲线可见:A正确,可不经分离,在A组分吸收最大的波长处和B吸收最大的 波长处分别测定A和B; D正确,B组分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不包括A的吸收。

1.最大吸收峰的位置(或max);吸光度2.增大;不变 3.不变;不变

改变溶液浓度;改变比色肌厚度 5.吸光能力;大(小);灵敏(不灵敏)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10.溶液浓度;光稈长度;入射光的强度

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时灵敏度最高

空白溶液;试样溶液 16. n *;较长;共轨双键的 *;较短,但随共轨

键增长而增长17.浓度;吸光度;一条直线 18.玻璃;石英;岩盐

1. X。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屮吸光物质浓度为1,液层厚度为1cm

的吸光度。常用摩尔吸光系数£和百分吸光系数1%

lcmE表示。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特性

参数,是吸光物质定性的重要参数,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无关。

Vo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物质的结构特性、吸收光的波长有关。同一物质,入射光波 长不同,摩尔吸光系数不同。但紫外光谱反映的是分了母体的性质,母体相同而取代基不 同摩尔吸光系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 尔吸光系数相同;同一浓度,不同物质,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不同。

X。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浓度Z间的关系为:

Vo朗伯特比耳定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样品 时,样品对光的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即:

丁。朗们特比耳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朿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样品 时,样品对光的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朗伯特比耳定律不仅适川于均匀 非散射的有色溶液,而且适用于均质的固体。

X。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是吸光物质的特性参数,是吸光物质定性的重要参数,与 吸光物质的浓度无关。所以,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不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X。在光度分析法屮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可推导如下:

X。摩尔吸光系数£不仅与吸光物质的结构特性有关,还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同一物 质,入射光波长相同,摩尔吸光系数相同;同一物质,入射光波长不同,摩尔吸光系数不 同。

丁。在配制被测组分光度法测定溶液时,常加入的显色剂、缓冲溶液、溶剂等祁可能对 入射光产生吸收。因此,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屮,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溶液作为参 比溶液,以消除试剂等菲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所以, 待测物、显色剂、缓冲溶液等都对所选择的波长有吸收时,可选用不加待测液而其他试剂 都加的空白溶液为参比溶液。

X。紫外分光光度配有一对石英吸收池,吸收池的两相对面是光面透光的,另两相对 面是毛血不透光的。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时,要对吸收池进行清洗并盛放待测溶液。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手不能捏吸收池的光面,只能捏吸收池的毛血,这是因为吸收池的光 面是入射光的透过面,用手捏吸收池的光面,会在光面粘上汗渍或其他污物而玷污,对入 射光的强度产生够响,使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降低。

Vo常量分析对方法的准确度要求高(一般相对误弟约为0. 1%),对方法的灵敏度要 求低;微量分析则对方法的准确度要求低,而对方法的灵敏度要求高。分光光度法具有较 高的灵敏度,但测定的相对误茅约为2%~5%。所以,分光光度法可进行微量组分分析。

1、 适合于植物屮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b.原子发射光谱;c.离子交换色谱;d.气相色谱。

2、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

原子次外层电了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b.原了外层电了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c.原 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原子核的振动

3、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 ()

乩原了次外层电了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b.原了外层电了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

C.原了?外层电了的振动和转动; d.原了核的振动。

4、 矿石粉末的定性分析,一般选择下列哪种光源为()

交流电弧; 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等离子体光源。

6、 原了吸收法测定NaCl屮微量K时,用纯KC1配制标准系列制作工作|ll|线,分析结果偏 高,原因是 ()

电离干扰; b.物理干扰; c?化学干扰; d.背景干扰。

7、 可以概述三种原了光谱(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 )

a.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了产生发射光谱;

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能量与气态原了外层电了相互作用;

辐射能使原了内层电了产生跃迁。

8、 光谱定量分析确定元素含量的根据是()

a.特征谱线 b.灵敏线 c.最后线 d.元素的谱线强度

9、 原子荧光光谱仪与原子吸收光谱仪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光源;b.光路;c.单色器;d.检测器。

10、 关于红外光谱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红外光谱法只用于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红外光谱法中,水是很好的溶剂;

c?光电倍增管可用作红外光谱检测器;

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比普通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要高。

11、 在原了发射光谱分析法屮,选择激发电位相近的分析线对是为了( )

a.减少基体效应 b.提高激发几率c.消除弧温影响 d.降低光谱背景

12、 等离JF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 ()

a.正离了和负离子; b.离子和电了;

离了和屮性原了; d.离了,电子和屮性原了。

13、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 ()

a.保留值;b.分配系数; c.扩散速度;d.传质速率。

14、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a.能量越大 b.波长越长c.波数越大 d.频率越高

1、 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适用于作多纟R分混合物屮未知物纟R分的定性鉴定、判断化合物的 分了结构及测定未知组分的相对分了量。

2、 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羌、相对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原则上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分析。

3、 进行库仑分析时,发生电解反应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不必以100%的电流效率进行。

4、 用电位法以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可以直接在pH计上读出待测溶液的pH值,而不 必用标准缓冲溶液先定位。

5、 化学发光仪不需要光源。

6、 在原了吸收光谱分析屮,原了化器的作用是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原了。

7、 在原了发射光谱分析屮,谱线H吸(自蚀)的原因是激发源的温度不够高,基体效应严 重。

8、 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比普通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波数准确度低。

9、 有紫外可见吸收的物质一定有荧光,有荧光的物质一定有紫外可见吸收。

10、 原了发射光谱仪器对波长选择器的要求与原了吸收光谱仪器要低。

1、为什么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屮不使用氢灯和钩灯作光源? 2、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有 哪些?计算题:(每题10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三、 填空题:(每题2分)

1、共振线2、(自己做)3、112; He

4、吸光度;波长;不变5、紫外可见吸收;红外吸收;分了荧光和磷光

因为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只能通过测定峰值吸收来代替积分 吸收。原了吸收分光光度法使用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锐线光源,而氢 灯和餌灯发射的是连续带状光谱,所以不能作为原了吸收的光源使用。

(/) 1?原子吸收尢谱分析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是朗伯? 比耳定律。

(/)2? 在原子吸收分光尢度法中,可以通过峰值吸收 的测量来确定待测原子的浓度。

(x )3.在原子吸收测定中,基态原子数不能代表 待测元素的原子数。

(/)4?原子在激发或吸收过程中,由于受外界条件的 影响可使原子谱线的宽度变宽。由于温度引起的变宽 叫多普勒变宽,由磁场引起的变宽叫塞曼变宽。 冷洽

(05.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主要决定于

自然变宽 B?多普勒变宽和自然变宽

C.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 D.场致变宽

(0)6.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B.转动能级跃迁

C.振动能级跃迁 D.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

7.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原子蒸汽对共振辐射 的吸收程度与

透射光强度/有线性关系 B.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C.激发态原子数y成正比 D.被测物质Nj/N。成正电小

(D) 10.原子吸收尢谱法对尢源发射线半宽度的要箓是

大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B?等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C.吸收线的半宽度的1/2 D.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丄/5

(AD11.影响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

■?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待测元素的原子受到强磁场或强电场的影响

待测无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

待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离子相互碰捶

(A砂12?采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满足

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重合 亡*

发射线半宽度大于吸收线半宽度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

(BC)13?吸收线的轮廓,用以下哪些参数来表征?

C?中心频率 D.吸收系数

(x)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在原子化系统之 前。

(x)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的作用是产生 180~375n m的连续 光谱。

(/)3?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 基态原子蒸气。

(x)4?原子吸收光谱仪和751型分光光度计一样,都 是以氢弧灯作为光源的。

(x)5.贫燃性火焰是指燃烧气流量大于化学计量时形 成的火焰。

(/)6 ?灯电流的选择原则:在保证放电稳定和有适当 光强输出情况下,尽量选用低的工作电流.

(B )7?在原子分光光度计中,广泛采用的光源是

A?无极放电灯 B?空心阴极灯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的作用是

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

(0)9.权尢来与单尢耒原子吸收分尢尢度计比较,前 者突:出的优点是

C ?使于来用最大的狭缝宽度

可以扌氐消因尢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课差

(A) 10.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A?丈T电流 B.灯电压

C?预热时「可 D?内充气体压力

(D) 11.空心阴极灯的枸進是

内充低压惰寸生气体内充氧气

内充惰,陛气体内充低压惰,库气体

待测元素作阳极,钩棒作阴极,

C?待测元素柞阳极,牢白网柞阴极,

D?待测元素柞阴极,铠棒作F曰极,

12?使用 原子吸收尢谱法分析时,下述火焰温度最 低的是

A.煤气-空气 B.氢气■氣气

C?乙块■空气 D.乙址■氧化亚氮

13.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下列哪种火焰组成的温度 」

A.空气?乙块 B.空气■煤气

笑气?乙块 D.氣气?氢气

(0)14.选择不同的火焰类型主要是根据

A.分析线波长 B.灯电流大小

狭缝宽度 D.待测元素性质

15.富燃焰是助燃比 化学计量的火焰。

(/)1?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0%左右。 ’

(/)2?石墨炉原子法中,选择灰化温度的原则是:在 保证被测元素不损失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高的灰化 温度以减少灰化时间。

(/)3?在原子化阶段时,常将管内氮气暂停,以提高 分析的灵敏度。

(B)4.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很大程 度取决于

A.空心阴极灯 B.原子化系统

C?分光系统 D?检测系统 細'

光源发出的特征辐射只能被持定的基态原子所吸收

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数不受温度的影响

6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与火焰法相比,优点是

A.灵敏度高 B.重现性好

C.分析速度快 D.背景吸收小

9 ?火焰原子吸收法与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优 点是

A.干扰较少 B.易达到较高的精密度

C?检出卩艮较低 D.选择,库较强

(A) 10.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主要用于测定As、Bi、

ll.为了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尢谱法的灵敏度,原 子化阶段测量信号时,保护气体的流度应

(D) 12.石墨炉原子化过程中,千燥的温度应为

13.现代原子吸收尢谱仪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主要是 A.棱镜+凹面镜+狭缝 B.棱镜+透镜+狭缝

C?光栅+凹面镜4■狭缝 D.尢栅+透镜+狭缝

(AD)14.原子吸收分尢尢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尢尢度 计的主要区别是

A.光源不同 B.单色器不同

C.检测器不同 D?吸收池不同 逐

(/)1?由于电离干扰的存在,原子吸收法的工作曲线 将向横轴弯曲。

(<)2?释放剂能消除化学干扰,是因为它能与干扰元 素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

(x )3.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钙时,加入EDTA作为释 放刑O

(/)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物理干扰是非选择

性的,对试样中各种元素的影响基木相同。 小"

(x)5 ?化学干扰是非选择片生的,对试样中所有元素的 彩响基木才目同。

(x)6. 在原子吸?乞分尢尢度法中 可以用连续尢源校正 背景吸咬,因为试涣J元素的原子蒸气对连续尢源不产 生吸牧。

(^)7.原子吸收分尢尢度法测定试样时,采用 标准加 入法可以有報沁消除物理干扰。

(,)8? 背景吸咬在原子吸咬尢谱分析中会使吸尢度增

(/)9?在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时,有时加入 翎盐是为了消除化学干扰,加入铠盐是为了消除电离 干扰。

(B)10.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消除物理干扰的 定量方法是

A.标准曲线法 B.标准加入法

C.内标法 D.直接比较法

(B)ll.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配制与待测试样具 有相似组成的标准溶液,可减小

4?光谱干扰 B.基体干扰 C.背景干扰 D.电离干旅鬲

12.用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钙时,常加入镉 盐或锂盐溶液是为了消除下列哪种物质的干扰?

1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钙时,加入 EDTA是为了消除

A.物理干扰 B.化学干扰 C?电离干扰 D.背景吸收

(A)1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时,PO4■有干扰, 消除的方法是加入

15?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利用塞蔓效应可扣

A.光谱干扰B.电离干扰C.背景干扰D.物理干扰

(A)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钾时,加入质量分数

A.减少钾的电离 B.减少背景吸收

C.提高火焰温度 D.提高钾的浓度

17.原子吸收中的背景干扰主要来源于

A.火焰中待测元素发射的谱线B.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

C.光源辐射的非共振线 D.分子吸收 &

-(AD)18.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 列哪种干扰

A.物理干扰 B.背景吸收 C.光散射 D.基体效应

■ ( BD)19.消除物理干扰常用的方法是

0.配制与被测试样组成相似的标准样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判断基团是给电子还是吸电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