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不停的思考关系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无法想别人对我感觉更好


· 思维、概念及相关基本定义

· 不合理信念及其探索

· 通过调整思维来改善情绪

· 思维:使用来自感觉、知觉、情绪、记忆的信息,创造和操控概念、意象、图式等内容,这样的心理活动称为“思维”。

· 概念:人们倾向于将体验同化为熟悉的类别,并贴上标签。这种心理类别即是概念。

 (概念存在层级关系,例如生物>动物>人)

自然概念:根据某些经验为原型,自然产生的并不精确的概念。(鸟)

人工概念:根据一系列规则或特征来定义的,较为精确的概念。(长方形)

· 意象:在没有外在刺激的情况下,人的内心根据过去的记忆,组织出类似于感觉的心理现象。

最有代表性的是视觉意象,人可以在脑海中浮现过去的画面,也可以对这些画面进行加工。

· 图式:认知结构,是一簇相关的概念组成的关系网络。

同化: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顺应:当图式不能适应环境要求时,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

思维奔逸:思维非常快,嘴跟不上脑子,会有音连、意连,还非常具有感染力。多见于躁狂状态。例如一个患者知道医生姓“粟”,变说“啊!西米西米,东西南北,东风压倒西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思维迟缓:思维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主要见于抑郁症。患者自诉:“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

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洞,概念和词汇匮乏。

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讲话,被问时答:“没有什么要想,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思维松弛或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有时答非所问。

思维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

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答:“我早晨没有吃饭,我找原来前面那个小小的商店。”

思维中断: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表现为语言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

自诉:“当时我心里明白,但脑子里一片空白。”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插入是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思维被夺是在思考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的力量夺走了。

病理性赘述: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并不觉得自己啰嗦,认为这些都是认真交谈和回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听劝说,坚持要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把话讲完。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

夏日,连一日三餐都抱着暖气片不松手,问其原因,答:“因为暖气片是工人阶级制造的,我决心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永远和工人阶级在一起。”

语词新作:自己创造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

造了一个类似“手”的字(上面是手,下面是心),说:“这个字读作手心,是书桌的意思。”

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依据,尽管如此,患者却坚持己见,不可说服。

某中学生物老师,拒食。询问后答:“我是大学生物系毕业的,生物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植物动物都是我们的祖先。吃饭吃菜是对祖先不孝了。”

1、妄想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对自己不利的妄想(如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往往跟侵犯本能,也就是死本能有关;而对自己有利的妄想(如夸大妄想、钟情妄想)与性本能有关。

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常见种类如下:

2、强迫性思维:又称强迫观念,某一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想摆脱又摆脱不了。
表现:(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
强迫性回忆: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
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思索某些毫无意义的问题;
强迫性计数: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数;
强迫性怀疑: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
强迫性对立观念: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
· 痴呆与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曾经聪明过,后来变傻。-精神发育迟滞:生来就是。标准是智商测量结果70以下。

我需要绝对获得他人的喜爱和赞许。

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在人生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都要获得成就。

某些人很坏,很可憎,所以必须对他们做有力的谴责和惩罚。

不愉快的事情总是由自己不能控制和支配的外界环境因素所致。

现实中的困难和责任无法面对,只好逃避。

一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苦一生。

绝对化要求:一件事情必须这样或必须不这样。

以偏概全/过度概括/过度推论:由少量的部分如此,而推知整体如此。

糟糕至极:某事一旦发生,后果必然非常可怕。

三者关系:某事必须这样;既然不这样,那它就是不好的/我不能接受的;它是不好的,因此一定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9 岁,小学教师。

3年前与丈夫离婚,无子女,离婚后与父母共同生活。求助者有一个哥哥,已婚,与父母在同一城市生活。

两年前求助者的哥哥与父母发生矛盾,从此再也没有看望过父母,也从不给求助者主动打电话。

今年父亲七十大寿,求助者想借全家团聚的机会帮助父母和哥哥消除隔阂,给哥哥打电话,希望哥哥一家回来一起祝寿,但哥哥说他们一家三口要去国外旅游。

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求助者的父母一直站在她的身旁。通话结束后,她能够明显感觉到父母的失望。父亲还责怪她多事儿,说她连自己的家都保不住还来管别人的事。求助者很委屈,那段时间过得非常难受。

每当想起这件事,求助者都暗自伤心,后悔自己多事,感觉自己很无能,每天回家看到父母都有些不自在。

最近一个多月里,茶饭不香,胃里总觉得像是堵着什么东西,头痛,睡眠差,感觉疲惫。主动前来求助,强烈要求摆脱内心痛苦。

· 案例一中的不合理信念:

· 由努力失败而觉得自己多事、无能。没有看到事情中积极的一面,即自己的努力中良好的发心,以及结果是很多因素造就的,把责任全归于自己。

·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5 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月升入重点高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因为感冒发烧,成绩不理想。一个多月前,在复习功课时头脑中突然出现“这次如果再考不好可怎么办”的想法。求助者非常紧张,努力集中精力学习,可越是这样就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还出现了头量、头疼、记忆力下降的情况。担心学习成绩会一直下降,将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让父母安享晚年。这些担心让求助者紧张不安、烦乱。只有在不想学习问题的时候,心情才会好些。

·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内向,追求完美,父母对其要求严格。以往学习成绩优异。

· 其中的不合理信念:

由一次考试不理想,就害怕下次也考不好,担心成绩可能会一直下降,乃至不能让父母安享晚年。这是典型的“糟糕至极”的思维模式,不能接受和面对坏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过于关注危险的一面,过度想象那些还没发生的可怕的情况。

绝对化要求和以偏概全,在这个案例中也有体现,但最明显的是糟糕至极。

·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0 岁,工人。

两个月前,求助者的邻居在清理求助者遗弃在楼道里的大镜子时,镜子破碎,邻居手腕肌腱被划断,要求求助者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共计三万余元,双方协商未果,邻居将求助者告上法庭。

求助者每想到此事就愤怒、紧张、烦躁,越临近开庭越是担忧。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时感觉心慌、头痛。

·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认为自己家的镜子根本不影响邻居出行。邻居未经同意擅自挪动镜子并损坏,自己也是受害者,自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已经很不错了,而邻居竟然将自己告上法庭,求助者对此愤怒不已。

认为自己是有道理,邻居不应该对自己这样。这种心理非常典型,即预设了某种道德标准,依此标准自己没有过失,而别人达不到这一标准,因此就非常愤怒。

一定的道德标准固然对社会是有益的,我们可以希望他人都这样做,但无法要求每个人都做到。因为人是缘起的,邻居会这样做,自然有他的理由,可能还受到他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等的影响。我们只能选择理解和面对他的这种行为。

3种不合理信念在考试方面的举例

我中考失败了,高考肯定也会出问题

如果考不上北大,我就完了/考不上大学,我就活不下去了/无颜见江东父老

· 自动思维:面对当前情境自动浮现的想法。

· 中间信念:在生活中某个领域的信念,可表现为规则、态度、假设。

 例如:如果我表达了自己的述求,我就是不好的。/我在工作中不能展现需要帮助的一面,必须很强大。/在朋友关系中,我必须让对方满意。

· 核心信念:关于自己或其它人事物最核心的观念。例如:我是无能的/我是不可爱的。

· 自动思维实际上是个体对特定情境的解释、分析和推论。

· 当咨客不能意识到自动思维或者不能报告其自动思维时,咨询师提问三个问题诱发出个体的自动思维。

咨客:昨日下午,我和师兄一起去学校食堂吃晚饭,师兄在路上遇见好几个外系的人。

咨询师:他们看起来怎么样?(怎么回事)

咨客:他们看起来很熟悉。

咨询师:这说明什么?(意味着什么)

咨客:我师兄人缘好,交际能力强。

咨询师:这种情境对你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什么)

咨客:我熟人少,人际交往能力差。

咨询师:发展下去会怎么样?(会怎样)

咨客:对未来事业发展肯定很不利。

咨询师:经过我们刚才的讨论,你和师兄一起去学校食堂吃晚饭,师兄在路上遇见好几个外系的人。你发现“他们看起来很熟悉,师兄人缘好,交际能力强。自己我熟人少,人际交往能力差。这会对未来事业发展肯定很不利。”(暂停)这些内容,有哪些想法是你当时想到的?

咨客:我当时想到的应该是“我熟人少,人际交往能力差。这会对未来事业发展肯定很不利。

从上面提问你可以发现,“怎么回事”邀请咨客对情境进行解释,也就是让咨客报告自己是怎么看待情境的,上面这位咨客认为“他们看起来很熟悉”。

“意味着什么”通常是基于解释的推论和分析,描述这个情境说明了什么。“师兄熟人多,人际能力强”和“我熟人少,人际交往能力差”是基于上述情境得出的结论。

而“会怎么样”涉及到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咨客说“对未来事业发展肯定很不利”。  

——摘自《认知行为疗法进阶》一书第208-210页

通过调整思维来改善情绪

1)觉察自己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自动思维。

以下是一位大学男生的自动思维监控表。

想法只是想法,是理解现实的一种模型,不代表事实本身。

想象一个我们最好的朋友,也许是理想中的朋友,在我们犯错误时,或者有困难、情绪低落时,我们希望他如何对待我们,对我们说些什么?我想我们渴望的不是批评和指责,也不是纵容,更多的是需要关心、陪伴和鼓励。

当我们内心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静下来,想象有一个好朋友在自己面前,我们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在心中对他说,也可以把想说的写下来。这时,假设想要痛哭,不妨静静地任眼泪流淌。

然后,我们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把自己转换到朋友的角色,这样的一位朋友在听了我们的倾诉之后,会对我们说什么?我们希望他对我们说什么?不妨把这些话对自己说出来,从朋友的角度给自己一些鼓励和支持。

如果自己的心情还不能平复,可以进行第二轮、第三轮……

我:看某人总是不顺眼,感觉总和我作对!

朋友:没有那么夸张吧,他怎么和你作对了?

我:他总和我对着干,见我也不理,和别人说话也像讽刺我。

朋友:你想多了,他可能正在忙他的事情,他最近忙于工作,比较着急,和别人这么说话也很正常。

例二【在配合领导时犯错误】

我:又犯错了,该带上的东西又忘了拿,没有配合好领导。

朋友:提醒自己下次注意就好,事情那么多,忘记拿也是正常。

我:总是怕领导,紧张。

朋友:怕什么呢,领导又没有伤害你,你犯错了他还包容,谅解你。总体上还是一个不错的领导。

4)客观地评估思维的合理性

来访者曾经在高考前出现过非常严重的焦虑,致使之后每当遇到一些让自己紧张、担忧的情境时,都会出现类似高考前的那些症状,对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感到非常痛苦。

以下是他的自动思维及替代思维记录表

5)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去进行验证

例:我做得不好时,别人会很关注我的失败,并嘲笑我。

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想法是否成立。

例:因为我出现的不好的想法,导致某些事发生。

}

很多人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每天都在纠结着,每天都在痛苦着,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都在教他,如何去学会动手动脑,往往很多人踏入社会,却忽略了这个问题,为了生活而忙碌着,为了活着不择手段,常常听见身边的朋友说:我感觉这个世界好不真实,充满了谎言,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而努力,而不择手段的活着。这句话没有毛病,确实这样,但是大家都没有错,都是因为活着而努力。

在工作的时候经常被老板骂,在家的时候经常被父母骂,父母逼婚,老板逼着工作任务,但是常常想想这是人之常情,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长大了就应该成家立业,但是有多少人理解,都以为成家立业,这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当然,我们也认为是应该做的事情?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经常说不好好的学习,拿不到大学毕业证,连找份好的工作都找不到,老师说的不无道理,踏入社会,眼花缭乱的生活方式让人忘记了初心,有的人找份工作朝九晚五,辛勤的工作最后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痛苦不堪,都在抱怨着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再说我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应该得到该有的回报。

那么真的努力了,就会有回报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有些事情方向错了,不管你怎么努力一定不会有结果,为什么这样?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就像那些努力了,没有结果的人一样,对自己的现状一无所知,对自己的长处一无所知,总以为我应该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痛苦不堪,站在自然的角度,失去也好,得到也好,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必要去抱怨,就像生活当中或者工作当中做错了事情一样,为什么会做错?那是因为自己的认知不够,对自我的认知不够,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倍感压力,会让自己活的不够轻松。我们在不知不觉当中都会犯错误,犯错误就会挨骂,这种现象非常多,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我们缺乏了思考的能力缺乏了学习的能力,大部分人的生活过成了一条直线,不喜欢去动脑思考,别人叫你朝东走,你不加思考自己朝东走,有可能朝东是布满了荆棘,有可能会让自己遍体鳞伤,没有学会拐弯,因为你认为思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老话说的好,三十而立,那很多人为什么到了30岁还什么都没有?都是因为我们缺乏了自我的认知,缺乏了学习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你思考是用脑子还是用心?工作的时候主管骂你,你上班能不能带点脑子?那我们一直在怀疑这个问题,面对生活,面对情感,我们应该用脑子还是用心。这个普遍人都在纠结的问题,到底是用脑子还是用心?

一对情侣的故事:男孩是一个正在创业中的青年人,女孩有着体面的工作,每天生活在花里胡哨的生活环境,一直在影响着彼此,女孩经常会到外面跟朋友约会,而那个男孩子每天为了他的工作,为了他的事业而拼搏着,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他的工作,两个人相爱了,有一天女孩跟男孩说,天气冷了,想买件衣服,站在情侣的角度来,应该给她买一件衣服,摸摸口袋两手空空,自己想想应该负点什么责任,应该给女孩送点什么礼物了,可是生活的拮据让得男孩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他跟女孩说:我给你买件衣服吧,最后那个男孩还是买了,花了400块钱买了一件衣服送给女孩,女孩子开心的接过衣服,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女孩跟他说,你这件衣服是地摊上买的吧?我很谢谢你送给我的礼物,但是我绝对不会把它穿在身上,谢谢你的用心。虽然话很真诚,但男孩的心里面非常的痛苦,他对自己的工作一点都不满意。

他在抱怨的自己为什么那么穷?默默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时间没过多久,男孩的心中慢慢的产生了一种对生活的认知,他认为我找个媳妇是为了生活,为了过一辈子,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去卖血,他很真诚的跟女孩说了他的现状,没想到的是女孩还说没关系,你好好努力,我不会给你增加任何负担,只要你对我好就行,那还是回到家里面思考了许久,他思考的不是怎样去对待这个女孩子,而是思考的是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是做的不好的,为什么工作停止不前?为什么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远去?

有时候自己把目光盯在了工作本身层面,还没有发散自己的思维,去寻找新的方向和突破口,一直在为了过去的计划而纠结着,自己忘记了学习,自己忘记了向优秀的人学习,自己忘记了去寻找方法,自己一直在一条路走到黑。那女孩身上找到了新的启发,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他果然接到了大的单子。她还是和这个女孩子很开心的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工作的停止不前,有可能是自己忽略了方向,忽略了办法,忘记了自我的思考和学习。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类似事非常多

谈恋爱的过程当中,很多人分手了,都认为我们彼此之间的不合适,有的是性格不合,有的是觉得彼此之间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那怎样才会让自己能够有一个完美的爱情?还是那样,缺乏了自我的认知,当自己认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要思考清楚,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曾经有一个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你认为所谓的情商是什么?

认为所谓的情商是什么?回答千变万化,而这位老师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的就是: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多少人忽略了呢?大部分人都活在自我里面,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从来不会思考后果,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不会去思考这件事情做的是对还是错?我做了这件事情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把焦点放在了得到层面。

常常听见有人说你这么大了,还像个孩子一样,为什么别人会说这样的话?那是因为自己的说话也好,行为也好,都不是一个成熟的人做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自己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去从何做起?

有多少人在得过且过的活着?有多少人一直在埋怨着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周边的人,有多少人明明身边很多出现的人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可自己却看不清,总以为别人一直在看不起自己。看清自己,让自己变得值钱,变得有内涵,你一样很优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停的思考大脑能承受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