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政策对葛兰基金应该是利好的吗?

三季报后,CRO板块一路走低。

药石科技(300725.SH)自10月27日发布三季报以来,股价暴跌。今日收盘价(11月5日)131.02元/股,对比10月27日收盘价188.20元/股,跌去30%

此前,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三季度减仓医药股,引发市场震荡,CRO板块多个估值高个股持续回调。

与高瓴背道而驰的是葛兰。疫情袭来,医疗健康利好,医药“女神”葛兰崛起,可谓踩在风口起飞。2019年之前,葛兰入行已近4年,普通投资者对其却知之甚少。疫情之后,葛兰跃升为明星基金经理。相比今年年初,三季度葛兰基金管理规模已翻倍,规模接近千亿,晋升前三。

回顾三季度,当其他基金经理减持医药股,万马齐喑之际,她成为唯一一个三季度规模仍对医药股明显增持的基金经理;当三季度CXO基金持股占比整体上升之际,高瓴却在持续撤离各大医药龙头,成为另一极代表。

或许,在争论两方“对错”背后,资本对CRO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趋势影响才是核心、关键。短期内,医药高估值泡沫是否已经挤出?长期看,CXO的未来如何?

CXO“旗手”葛兰与“叛徒”高瓴

投资经理葛兰的崛起,与2020年初疫情影响下这一轮医药行业估值膨胀几乎同步。当CXO作为少数政策风险盲区受到资本追捧,乃至葛兰旗下两大基金持续加仓,高瓴资本却在迅速“抛弃”CXO领域。今年以来,两者对医药股“一进一退”的态度反差,可以作为资本市场对CXO为代表的医药领域反应的“完美案例”。

从基金持仓情况来看,根据中国银河研报数据,2021Q3 基金医药持仓比例14.33%,相较于二季度有所下降。相比于2020年Q3的最高峰,更是下降了约七成。整体来说,今年以来,医药领域基金机构正在撤出,较去年呈现大幅回落趋势,然而,被称为“医药外包”的CXO领域,资金集中度却在增加。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CXO“四驾马车”药明康德(603259.SH)(1132家)、泰格医药泰格医药(300347.SH) (316家)、凯莱英(002821.SZ)(263家)、康龙化成(300759.SZ)(156家),全部进入持股基金数量前十。

随着三季度财报披露落幕,葛兰、高瓴资本的投资版图已更新。据《财健道》了解,除了长春高新(000661.SZ)、恒瑞医药(600276.SH)外,其他八家企业全部进入了葛兰两大基金(“中欧医疗健康”与“中欧医疗创新”)十大重仓股名单,而剩余重仓企业药明生物(02269.HK)、博腾股份(300363.SZ)、九州药业(603456.SH)、美迪西(688202.SH)等均是CXO属性。

毫无疑问,CXO领域成为葛兰重仓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医疗健康前十大重仓股中,除了博腾股份的单季度持仓没有发生变化,美迪西遭到葛兰小幅减持外,其余8只重仓股均获基金经理增持。中欧医疗创新三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与中欧医疗健康高度重合,仅仅是剔除了智飞生物(300122.SH)、迈瑞医疗(300760.SH),增加了药明生物和九州药业。前十大重仓股均得到增持。

相比于其他500亿+规模基金经理,三季度规模增持,成为葛兰仓位调整最大的特点。

葛兰的基金规模上涨从2019末开始。2019年,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年度涨幅达到75.23%,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36.07%的表现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44.94%的表现,同类排名30/722。

凭借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获得“两年两倍”的投资业绩,葛兰2020年成功跻身百亿基金经理梯队。今年三季度末,葛兰管理基金规模接近千亿,晋升前三,其管理基金规模较年初已翻倍。目前,其重仓的CXO等领域均为行业大热门。

2021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列的多家企业,均获得了葛兰三季度重仓。

促使葛兰继续做出加持决定的,是整个CXO行业长期以来的景气度。

当“医药女神”葛兰为代表的基金经理持续加持CXO并深入多家企业时,高瓴资本对于CXO领域上市公司持仓只关注头部三家,即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和凯莱英,他们都曾是高瓴资本曾经的“心头好”。今年,高瓴资本对曾经的重仓股开启大笔减持之路

今年二季度,高瓴资本退出药明康德前10大股东行列。一季度,高瓴资本还持股药明康德1.71%股份、持有市值达35亿元。

三季度,高瓴资本从泰格医药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退出,而就在6月30日时,高瓴资本还持有750万股,位列第10大流通股股东。高瓴资本曾在2018年和2020年通过大宗转让的方式建仓泰格医药,并持有3年多时间。对之相比,葛兰继续加仓泰格医药1369.42万股,变动比例达85.15%,位列第4大流通股东。

三季度,高瓴资本从凯莱英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退出,至少减持该股36%的股份。而6月30日,高瓴资本还至少持有凯莱英220万股,并位列其第6大流通股股东。高瓴资本在去年10月份建仓凯莱英,持有时间接近1年。此前,高瓴资本曾两次加仓凯莱英。

高瓴当包围圈收缩至CXO
医药投资陷入“围城”困境

当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了一个圈,对于医药投资,出圈求生抑或圈内待援没有唯一答案。

唯一确定的是CXO——这个位于政策风险盲区的圈。

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药领域的热门赛道几经变迁。2018年底开始的仿制药集采、2020年11月开展的高值耗材集采等,医保控费政策风险,成为近年来影响医药领域资本市场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仿制药集采之后,创新药研发热潮兴起,受惠于工程师红利、资本加持,我国CXO行业开启高速成长。A股上市的CXO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年A股上市的7家主要CXO企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速达到35%/38%,扣非后净利润增速达56%/47%。

CXO企业的业绩增速领先整个医药行业,是支撑其股价上涨的首要因素。

CXO作为2020年医药行业涨幅最多的子版块,近几年站上了投资风口。CXO既包括医药研发服务CRO,还包括医药生产外包服务即CDMO、CMO。简单可以理解为:CRO解决的是“从无到有”,CMO/CDMO解决的是“从1到N”。

但是,年中已有大佬开始警示CXO的风险。恒瑞医药掌门人孙飘扬曾在内部会议讲话中说:CRO现在炒得这么高,这世界没有讨便宜的地方,虽然CRO是一种工作模式,但不一定交给CRO就便宜——也正是你们觉得交给CRO便宜,才把CRO炒得这么高

近期,受高瓴资本等三季度减持消息影响,包括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药石科技在内的CXO板块股票连日呈下跌趋势。其中,药石科技三季度业绩爆雷,股价持续受挫。三季报发布次日(10月28日)至今,药石科技股价呈持续下跌走势,已跌去近三成。

CXO估值正“居高难下”。业内人士向《财健道》表示,创新药“杀估值”或将波及下游,这或许是高瓴资本撤离CXO领域的背后逻辑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医药股下跌的核心是投资者情绪和相对集中的持仓。过去几年中,医药投资人习惯于“赛道”投资策略——即集中持仓于高景气赛道,如判断某赛道有政策风险则全面减配该赛道的标的。从过去几年的历史经验来看,这套策略是较为“高效”的,但随着持仓更多的集中于CXO、医疗服务和头部医疗器械公司,推高了上述领域的估值,这套投资策略的性价比也在下降

尚处于“安全区”的CXO已不被看好时,具备高政策风险、高估值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受到高瓴资本减持,似乎便是情理之中。

三季度,高瓴资本大举减持了爱尔眼科(300015.SZ),跌出前十大股东之列;截至2021年半年报时,高瓴资本仍持股8216.8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2%,为爱尔眼科第六大股东。“牙科茅”通策医疗(600763.SH)被高瓴资本等基金减持,“公募一哥”张坤旗下两只基金已不在机构投资者行列。

葛兰则继续加仓爱尔眼科3557.66万股,同时,增持通策医疗至1427.4万股,占比4.45%。

葛兰旗下两只基金十大重仓缺席持股基金数量前十的两家企业,长春高新(000661.SZ)、恒瑞医药。三季度,葛兰仍持仓长春高新509.9万股,占比达1.26%,位列第六大股东。

唯有恒瑞医药例外,它是唯一高瓴资本未减仓,却被葛兰清仓的企业。二季度,葛兰从恒瑞医药机构股东中消失。2020年末,恒瑞医药股东机构数量超过1500家,2021年一季度末降至600多家,到了二季度末机构数量剩余不到400家。而高瓴资本被动新晋成为恒瑞医药十大股东,三季度持股数量与前一季维持不变。截至三季度末,高瓴资本共出现在6只股票的十大股东之中,恒瑞医药是唯一的医药股。

三季度,当500+亿规模基金整体收缩之际,高瓴资本减持不是异类;当医药仓位小幅下降,CXO板块占比却增加时,葛兰加仓也不是异类。

估值较高的医药股未来的高增长不可持续,及时“落袋为安”,或许是高瓴资本从医药股逐渐撤退的原因。

那么,高瓴资本下一步的投资方向又在哪里?

创新,是高瓴资本决策的关键词之一。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和港交所前行政总裁李小加对谈时曾提及,“纯粹的价格驱动很容易变成劣币驱逐良币,你就是不好的,我只要报价最低,我先把市场占住再说。它报价最低了以后,药的质量有可能达不到最后的标准,而且会抑制住创新。”

张磊认为,低价之上驱动的集采政策会抑制药企创新。对此,有业内人士进一步阐释,药企创新不能大跃进,直接迈过“仿制药”关节,企业其实未必有能力直接进入“原研药”领域。

投资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企业,成为高瓴资本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据第一财经报道,高瓴资本创投仅三季度来在一级市场对医药领域出手近10次,包括澎立生物、安渡生物、华辉安健、奕拓医药等企业。这恰恰也让一线投资机构高瓴张磊明显区别于活跃于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经理葛兰。

葛兰三季度重仓的博腾股份子公司博腾生物,也是高瓴资本投资的CXO赛道企业。2021年4月18日,高瓴资本出资1.1亿元投资博腾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博腾生物14.1%股权。博腾股份属于CXO的细分领域——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

11月2日上市的港股第一家手术机器人公司微创机器人、11月5日港股挂牌的新冠疫苗研发商三叶草生物,高瓴资本均作为基石投资人出现。《财健道》日前独家首发《传奇生物CAR-T暂遇波折,FDA延期上市并非首例》,其中,中国首个实现CAR-T自研企业传奇生物也获得了高瓴资本投资。

备受外界关注的,还有高瓴资本长期持有的百济神州(BGNE.O)。2021年5月18日,高瓴资本在SEC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美股持仓情况。在前十大重仓股中,中概股占6席,百济神州则成为当时高瓴资本第一大重仓股。

高瓴资本合伙人易诺青曾表示:“这是(2020年7月13日定增买入)高瓴连续第八次投资百济神州,最吸引我们的是,百济神州是一家有灵魂的企业,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做最好的科学和最高质量的创新药,研发上只做全球最优或最新。通过对百济神州这样本土创新领先企业的长期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助力中国创新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登上世界一流制药舞台。”这或许也是高瓴资本持有恒瑞医药的逻辑。

“创新药是明显的高科技行业”,这也是葛兰的观点。葛兰名下基金十大重仓股既有CXO,又有生物疫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细分龙头。她曾对外指出,虽然很多公司同属于医疗行业,但不同的细分赛道有不同的行业特征。

在二级市场,高瓴资本仍然占有较强的话语权,除了几大CXO企业外,其旗下投资平台礼仁持有丽珠集团、华兰生物、安图生物等企业。

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财报已完成披露,回顾今年高瓴资本调仓的动作。接近高瓴资本的人士向媒体透露,高瓴二级市场投资团队在在做操作和交易时,一般会考虑到估值、投资团队本身、企业和行业变化以及资金周期等因素。整体来看,高瓴资本现阶段的投资重点在硬科技领域,看好半导体、前沿科技、新能源、智能硬件等四大细分赛道的发展前景。

重押CXO、放弃恒瑞医药的葛兰,未来又如何?

申万医药首席张静含近期向媒体指出,“CXO至少三到五年的景气周期是可以去做期待的,整个CXO产能全球化转移的过程才刚刚起步;国内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发展,会支撑起来CXO相关公司国内订单的持续供应;医药板块的调整是短期的、暂时的休整,不改变板块长期的成长性和向好的趋势,不改变板块长期成长的逻辑,有可能反而是比较好的建仓布局的时间点。”

对此,另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医药板块正在整体回暖,而其中的制药板块将强于CRO和医疗服务。11月份医保谈判的落地,将是制药板块的一个新起点。”随着恒瑞医药财务指标边际改善,四季度利空尽出之后,拉动制药板块重新出发或许值得期待。

(作者系《财经》研究员,实习生张羽岐对本文亦有贡献)

【1】 证券时报:《高瓴A股持仓最全梳理!三季度调仓哪些公司?密集调研透露关注方向》,

【2】 第一财经:《高瓴批量减持医药外包行业,但医药股仍是“心头好”》,

【3】 远川投资评论:《葛兰能管好850亿吗?》,

【4】 张静含:《医往直前!医疗投资火线解读》路演文字实录,

【5】 阿尔法工场:《医药跌得这么惨,还有公募准备“搞事情”?》,

【6】阿尔法工场:《接连踩坑长春高新、英科医疗,“医药基金女神”葛兰慌不慌?》,

}

21资本研究院/研究员 冯展鹏、实习生 何昊哲 ;编辑/林MM

辉瑞11月5日宣布了其在研的口服新冠候选药物Paxlovid的最新研究结果,Paxlovid可以减少高达89%的新冠肺炎非住院患者的住院或死亡率。至此,全球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研发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为前景尚不明朗的全球战“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受新冠口服药成功消息的影响,周一开盘的A股新冠疫苗板块集体跳水,龙头企业跌幅明显,盘中康希诺跌幅一度超10%,复星医药、沃森生物、智飞生物跌逾6%,康泰生物跌超3%。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港股,刚刚上市的三叶草生物跌超20%、康希诺生物跌超15%、复星医药跌逾5%。

那么,随着新冠“特效药”获批上市,新冠疫苗还有市场吗?

对此,华兴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口服药与疫苗完全是两回事,药物是用来治疗的,疫苗则是用来预防的。此次之所以会出现疫苗板块集体走弱的现象,主要由于国内疫苗接种即将到达尾声,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情绪。这也意味着,随着接种人群实现广覆盖后,与新冠肺炎疫苗相关的市场容量也会进一步萎缩,这也必然成为一大趋势。

自7月后,医疗ETF比最高点下跌超27%,医疗行业板块跌超20%,医药制造行业板块跌超10%,生物疫苗概念板块下跌超10%,……

看到跌跌不休的医疗医药相关板块,我们不禁要问:要跌到什么时候?与疫情有关系吗?还值得我们投资吗?

01、医疗板块为何跌?

有人会问,疫情的反复会影响到医疗板块的涨跌吗?我们从疫情新增图与医疗服务板块走势图中看,这两者的关联性很小。

除了前文提到国内疫苗接种接近尾声外,我们认为医疗板块走弱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医疗股的业绩增速减缓,无法匹配过高的估值,二是医疗服务价格试点方案政策的影响:

一、医疗股业绩减缓,凸显估价过高

以创新药龙头股药明康德(603259)和眼科龙头股爱尔眼科(300015)为例,药明康德股价从7月的158元/股跌到现在的122.9元/股,市盈率(动)还有76.48。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85亿元,同比+30.85%。相比于前两个季度,Q3营收增速呈现连续下滑态势。

爱尔眼科7月以来跌幅已超30%,现报47.7元/股,估值仍然有96.53倍市盈率(动)。公司的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2.48亿,营收同比增长率由正转负报-3.48%。业绩增速的减缓,对继续拔高市盈率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8月3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试图建立更合理的价格机制。整体来看,试点方案的推行目的和意义为:(1)推动医疗机构实行精细化管理、优化收入结构、提升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2)医保控费保障公立医院基本医疗需求,民营医院差异化竞争优势显现;(3)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制度短板。

此政策要分情况来看,一方面,通用型医疗的价格可能会下降,但是复杂型医疗服务可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更有增值空间。另一方面,公立医疗要凸显公益性,利好民营医疗。

02、基金经理们是怎么看待医疗下跌的?

尽管医药板块出现回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医药板块的估值已进入合理空间,未来仍看好医药基金的长期投资价值。

汇添富创新医药(006113)郑磊:

报告期内,围绕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消费升级、高端制造的三条主线,坚持高质量证券的选股标准,重仓好赛道中的优质资产。细分行业上,我们继续超配了创新药服务、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长期需求持续、格局清晰的资产,在个股上进一步聚焦高质量证券,以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长盛医疗行业(002300)周思聪:

医药行业三季度表现继续分化,高景气的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在经历了七八月份的大跌之后快速反弹,部分个股创出新高,景气度相对较弱或者景气度向下的仿制药、原料药、医疗流通等子行业则反弹较弱或者股价持续低迷。

仓位方面,考虑市场对于医疗行业中长期的景气度较高,短期市场情绪的波动并不改变医疗行业的中长期投资逻辑,本基金三季度大部分时间保持了较高仓位,同时积极利用下跌进行调仓,利用下跌买入前期看好但是之前估值较贵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行业;同时淘汰部分在经济相对较弱的情况下短期景气度较难向上的细分子行业。

招商医药健康(000960)李佳存:

报告期内,市场担忧医药行业政策,风格演绎极致,资金继续向高端制造业搬家,医药板块跌幅较大,本基金持仓结构相对均衡,重点配置了疫苗、医疗器械、药店、创新药产业链等子行业。

预计国内流动性将继续维持宽松,医药指数已跌至过去十年估值负一倍标准差位置,看好医药板块的左侧布局机会。

工银医药健康(006002)谭冬寒:

我们对医药行业政策并不悲观,只要改革方向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是提高产业效率的,就是正确的改革,哪怕短期有既得利益者受损,未来也会产生更多的朝气蓬勃的公司和投资机会。

本基金保持80-90%的中性仓位,继续持有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CDMO等长期看好领域的核心仓位不变。CXO依然是我们认为景气度最高,确定性也比较高的大板块,估值相对可以接受,继续构成了本基金最主要的持仓部分。这些公司在中报里都呈现出高质量的利润和优异的成长性,竞争力也在持续增强,很多公司都在主动布局,积极探索新业务增长点。

03、医药“一姐”小幅减仓医药

有意思的是,多数机构人士在唱多医药行业,也有很多人选择抄底医药基金。但作为医药“一姐”的葛兰,其管理的医药基金在三季度做了减仓操作。

葛兰旗下五只基金合计总管理规模达970.01亿元,妥妥的医药领域“一姐”。其中主要投资医药医疗领域的基金为中欧医疗创新A(116.8亿)和中欧医疗健康A(634.3亿),在第三季度的股票仓位对比上一季度分别降低了4.72%和3.81%。

中欧医疗健康三季度重仓股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医疗健康在三季度大手笔逆市增持440万股“牙茅”通策医疗,而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却从该股的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这也就意味着,张坤至少把年中持有的930万股至少减仓了三分之二以上,甚至不排除已经全面清仓。

葛兰表示,三季度总体维持高仓位运作,在长期看好的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高质量仿制药的龙头企业等方向进行了着重布局。

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部分引用自申万宏源、天风证券、华创证券、华金证券等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该频道为南财特色专栏,频道刊载的内容知识产权均属广东南方财经控股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未经书面单独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

  2022 年一上来的这波闪跌,医药主题基金无疑是最受伤的一批。

  看看一众百亿级的医药主题基金,今年迄今 (截至 1 月 18 日),跌幅普遍是六点几八点几,若是以一年计算,跌幅更是 15 至 20% 了。

  之前做过一期医药基金的筛选,想看看那些不依靠白酒的消费主题基金中,有那些能相对抗跌的。

  延续同样的思路,也想看看医药主题基金中,有哪些今年迄今比较抗跌甚至逆势上涨的,以及他们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这次筛选的基金,是 2021 年 1 月 1 日前成立的开放式基金,名字中含有 「医 / 药 / 健康」任何一个关键词的初始基金。

  然后按照截至 1 月 18 日的今年迄今收益递减排序。

  老实说,结果有点失望——最拔尖的那些,都是老相识了。

  包揽一二名的,是同一位基金经理——徐治彪。

  是的,EarlETF 对于徐治彪介绍过很多次了,从最初 「不抱团」组合发掘时的《那些在孤独中持续赚钱的基金经理们》,到后来有一篇专访《尊重常识,哪怕做资本市场的 「独行侠」》,再到将其加入我自己主力的 Earl ONE 组合,老读者应该对其不陌生了。

  虽然徐治彪在采访中和我说国泰大健康是按照一只全市场基金而非医药主题基金来考核的,但是从其最新的十大持仓来看,还是浓浓的医药味。

  作为医药主题基金经理,徐治彪和万民远,我在 「不抱团」中都提及过,都是那种偏爱购买小众医药股的风格。

  从上表可以看到,徐治彪的几个重仓股,类似亿帆医药、仁和药业、东诚药业等,都是其他基金鲜有重仓的,相当小众。

  下表是截至 1 月 17 日,医药股的表现与 2021 年中报被基金持有频数的散点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越是鲜有被基金持有的小众医药股,今年的表现越好。

  这无疑就是当下的 「不抱团」红利。

  关于 「不抱团」,徐治彪在 1 月 13 日写了一篇题为《慢牛依旧,更看好中下游优质成长》的评论,其中对此有一段专门的论述:

  对于医药:我们 2020 年 6 月提醒风险,11 月提醒非热门赛道外的投资机会,回头看肯定是验证了,现阶段依然维持这个观点,医药基金超过 3000 亿以上,大部分主要配置在少部分的公司,比如 CXO、眼科、牙科、迈瑞等,估值极贵,这一波很多腰斩,但是依然不便宜,医药基金面临抱团瓦解,因此原先被抛弃的很多赛道在估值极低的情况下,就有大机会,我们认为自下而上选择其实符合我们要求的 15-20% 长期稳定增长、估值又低、商业模式(roe 高、稳定,现金流好)好的公司很多,低位买入长周期在低估值的情况下,赚取业绩的增长是大概率的,因此我们依然是对维持非拥挤赛道优质公司的乐观

  第三名是前海开源中药,既然名字中都带了中药,那么在去年末开始的这波中药行情中拔尖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前海开源中药,作为一只主动基金,超额收益能力虽然是有的,但是以实际收益而言,反而是在 2020 年和 2021 年连续两年不如之前提到过的汇添富中药这只指数基金。

  第四名中银证券健康产业,基金经理名字叫 「白冰洋」,相当有意思。

  基金经理是 2021 年 1 月 18 日上任的,所以持仓随后出现了巨大变化。从此前连白酒都买 (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健康产业基金买白酒!),到一堆化学药。

  如果以最新十大权重股的申万行业细分来看,更明显。不是化学药就是基础化工类——也正因此,持仓也是小众的可以,类似威尔药业,一共就两只基金持股。

  不过,作为一位上任只有一年的基金经理,又是豪赌一个细分医药领域的风格,还是有点让人不放心。

  第五位万民远,不报团中也提过。

  他的持仓,和徐治彪虽然都小众,但是重合度极低——这其实就是不抱团的好处,空间广阔异质性强。

  我算了一下他和徐治彪两只代表基金的相关系数,仅 //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葛兰的基金现在可以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