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相互保险哪个做的好些?

深8君戏言:《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说“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相互保险发展十年有余,近来由于相关政策松绑以及资本的参与,尤其是水滴互助等平台的出现,让相互保险这一龙套角色走到聚光灯下,那么,互联网会是相互保险焕发活力的良药吗?

相互保险本身并非新鲜事物,不过最近水滴互助的出现,却“很互联网”。首先是获得腾讯、IDG资本、高榕资本、真格基金5000万联合投资,30位互联网大佬力挺;其次是2个月就收获20万用户;

最后是与时下热门技术相连——比如区块链技术等。

严格意义上来说,水滴互助并非保险公司,而只是一个互联网社群。但它的出现,却将“相互保险”这一早已存在且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保险形式,推向风口浪尖。

——新瓶装老酒,这也很互联网。

相互保险为何“火不起来”?

根据保监会定义,所谓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事实上,相互保险是当今世界保险市场主要保险形式之一。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相互保险在法国占比高达46%、日本占比45%、德国占比43%、美国占比37%。而在我国,2015年保费收入2.4万亿,保险市场规模全球第三,但相互保险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

由于长期以来政策空白,相互保险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目前,真正以组织形式出现的仅有1993年成立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和2005年成立的阳光农业互助保险。比如无锡市城镇职工补充住院医疗互助保险,始于2003年1月1日,分为在职职工补充住院医疗互助保险、退休职工补充住院医疗互助保险两部分,分别由市总工会和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主办。此外,在浙江慈溪、瑞安等地农村,以及部分广东农村地区,保监会也曾批复开展互助保险试点。

2015年1月,保监会首次对外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此举被外界认为是释放相互保险正式扩容的信号。根据《试行办法》,一般相互保险组织初始运营资金不得低于1亿元,由发起会员负责筹集初始运营资金,而一般发起会员数不低于500个;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一般发起会员数不低于100个,初始运营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

同年9月,保监会受理众惠财产相互保险总社、信美相互人寿、汇友建工相互保险三家互助保险公司递交的申请材料。其中,信美是唯一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初始运营资金达到10亿元人民币,发起人包括蚂蚁金服、天弘基金等九家公司。

就政策指向而言,相互保险是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补充,以低收入人群和特定人群为主,受制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相互保险在我国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

近来,深8君在不同场景都能接触到水滴互助的信息推送,例如微信、美团外卖等。

“加入水滴互助,他人需要帮助时,大家一起分摊;你需要帮助时,大家为你分摊,最高30万元保障。”这一理念听起来颇打动人心,即便不为自己考虑,帮助有需要的人,不也很好吗?的确,在关于水滴互助的网络讨论中,不少网友都承认是“冲着情怀”来的。

但从政策层面来看,之所以对相互保险以及互联网互助保险组织持审慎态度,理由也很充分:

首先,如果以传统的保险眼光看待,水滴互助在两个月内吸纳会员20万人,数字很令人咂舌,但就相互保险的机制而言,这一规模也只是入门级。由于互助金由抗癌互助社群内会员对其进行分摊捐助,当社群内有人患病时,平台小额多次的从用户账户中扣除,当余额不足1元时提醒用户充值。所以预存9元只是“起步价”。这一机制也导向,会员人数越多,分摊金额越少。当下“水滴互助”会员数已超过60万,以30万元保障计,理论上每人每次分摊不超过0.5元。

但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并且无法准确预估一年内发生保障的案件数量。

根据全球肿瘤医生网的统计信息,2015年我国农村地区的癌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13.6/10万人年,死亡率为149.0/10万人年;城市发病率为191.5/10万人年,死亡率为109.5/10万人年。

一个60万人的社群,倘若一年的发病人群数量为1200人,那么一人一年的费用最高或将达到600元。这与商业保险相比,并没有太多价格优势。并且,互助性质引起的心理反应也与商业保险不一致,作为理性经济人,很可能在多次“被扣费”以后,选择中途退出。

其次,对比相互保险,目前水滴互助的人群分类仍过于粗泛,正常逻辑是先有社群,再有互助,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路径相反:先拉一批人“入伙”,再进行人群细分。目前水滴互助上有综合意外互助计划,中青年抗癌计划和中老年抗癌计划,少儿健康互助计划等。相较于一个地域性的职工互助计划,这一分类仍过于简单了。由于保险其实是对概率的计算,这种简单的人群划分,并不利于风险控制和费用核算。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水滴互助这样的平台,究竟要受到怎样的监管?

如果它只是将自己定位为互助平台,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类似平台的不确定性。况且,能够做到像水滴互助一样,拥有众多互联网大佬背书的,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在“相互保险”破冰前,已出现多个类似水滴互助的平台,保监会曾专门作出回应称,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或保险中介经营资质,“互助计划”也非保险产品。相关“互助计划”没有基于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没有科学提取责任准备金,同时也没有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

不要让互助保险沦为“变相众筹”

从政策导向来看,鼓励多种形式的保险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从水滴互助的自我标准来看,也是向相互保险资质看齐的。

比如,水滴互助参照主流保险公司的常规要求,设置180天观察期,防止会员带病加入,规避逆向选择的用户。其次,水滴互助正与两家进行资质调查和评估的公估公司进洽谈,若用户患病申请互助后,公估机构对患者进行身份和病情验证,规避骗保行为的发生。最后,资金池由第三方的招商银行托管。所有募集的互助资金只用于会员之间互助保障,不会进行投资等挪用行为。

综上,深8君以为,水滴互助走的是“互联网”路子,一开始可能属于“赔本赚吆喝”,其目的也在于推广相互保险理念,培养用户习惯。初始阶段“宜粗不宜细”是出于实际考量。不过从长远看,水滴互助需要进一步厘清自己的定位,并加强在精算、核保、理赔等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做好风险控制。如此,才不会沦为“变相众筹”。

【本文为深8互联网金融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号shenbahujin】

}

支付宝上的相互保到底值不值得加入?

相互宝本质上是一款互助计划。简单的说,就是一人生病,多人分摊。

截止目前,相互宝一共有四款互助计划。

以参与人数最多的大病互助来看,它有点类似于保险中的重疾险。

只要发生符合规定的重大疾病。相互宝就从各个参与人的账户扣点钱,然后一次性捐给患病的人,最高可领30万。

从“申请理赔”到“分摊打款”,具体需要多久,并没有确切的数据披露。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其中“公示”就需要7天,还不包括前面提交材料、调查的时间。

如果在调查环节出现问题,时间还会更长。最坏的结果就是,我们花很多时间做准备工作,最后还是没办法得到赔偿。

不过,如果对于官方的拒赔存在异议,可以申请启用陪审团机制。

陪审团是由264万名相互宝成员组成,在案件有争议时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是否给与理赔。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陪审团成员都是从相互宝普通用户中选出来的,大部分人对医学、保险、法律都不是很清楚。

所以最终能否得到赔偿,难免会有“拍脑袋”的成分。

反观保险,保险公司在收到理赔报案后,能不能赔,赔多少,都必须在30日内给出结论。

总的来说,相互宝虽然存在瑕疵,但它让很多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也有了基本保障。

只不过,无论是从历来的拒赔案件,还是频频更新的理赔规则……都在提醒大家,千万不能把相互宝当做唯一保障!

我们常说买保障就是图个安心,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安全感!

所以如果把保险比作主食,相互宝更像是餐后甜点,想要吃得好,主食和甜点要互相搭配才行。

以上就是关于支付宝上的相互保到底值不值得加入?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任何保险问题都可以添加我的联系方式,免费一对一咨询。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1)加入门槛低相互宝健康要求少,也没有职业限制,不像有些保险有严格的职业限制,所以相互宝加入门槛是很低的。

(2)性价比高相互宝每年需要分担的费用很少,因为提供的保障比较有限。

(3)退出自由相互宝不仅加入门槛低,而且退出也很容易,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相互宝的四个计划都可以随时退出。

(1)重疾保障不足大病互助计划在40-59岁这个阶段重疾或癌症保障只有10万元,这对于动辄几十万治疗费用的重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常见意外不赔新计划只赔公共交通意外,所以坐私家车或者开私家车发生意外的话相互宝是不赔的,而常见的意外如被猫抓伤、被广告牌砸伤等也是不赔的。

(3)条款可以改变,保障不稳定通常保险条款是很稳定的,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而相互宝的条款就不同了,可以改变,所以我们享受的保障也只是1年内的,下一年就有可能调整。

(4)加入年龄范围不够广相互宝有3个计划加入年龄是限制在59岁内的,也就是说60岁以上老人无法加入,也就无法享受相互宝的保障。虽然老人防癌计划加入年龄放宽到69岁,但是只限于癌症保障。虽然相互宝缺点不少,但是优点同样突出,分担费用少,加入门槛低,性价比突出,所以说相互宝还是可以加入的。

虽然相互宝的保障没有重疾险那么全面,但是门槛低,加入和退出也比较灵活,所以还是有必要加入的。

以上就是对“支付宝上的相互保到底值不值得加入?”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有需要欢迎微信进一步沟通了解。祝您和家人生活愉快!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您好,第一:相互保,还是基于了保险的基本核心,支付确定的一笔小钱,获得可能的巨额的保障。但是风险承担的对象由保险公司转移到了所有参保人。
第二:既然是风险被参保人所以承担,就必须承认这个保险的风险:首先是系统面对大面积的巨额分摊而崩溃,那么就需要设定规则,允许系统崩溃的出现,只要符合规则的系统崩溃,保险公司不受连带责任。再是,个人面对较大的分摊,产生规避行为,但没有影响到系统本身,那么需要允许个人有一次任性的机会,即便这个机会导致系统崩溃。如果个人已经出现过一次面对大额度的分摊,规避过风险而不是承担,那么根据这个险种的本质要求:风险是所有参保人承担,那么他违背了这个原则,因此,必须规划,弃保一次,或者多次,以及特殊情况的惩罚,解除惩罚的机制。
第三:总之,要允许系统合法崩溃,允许卷土重来,毕竟,合法崩溃意味着这个系统还是有价值,只不过风险过大,风险过大的条件下,任何保险系统都无法避免崩溃。所以不要因为一次系统崩溃而排斥了这个系统的价值。总体来说,我们需要在现有多数人可以轻松帮助极度艰难的少数人的前提下,支持这个系统的反复卷土重来,以及合理的长期的运行。实现人人可以为我,我可以为人人。系统风险之后,就是个人风险,个人风险也再所难免,所以要么你就去买商业保险,要么就要面临一次或者多次比较大的分摊。
第四:允许系统主动崩溃,如果基于的对象和范围人群,风险过度,导致所有人的压力过大,为了避免合法约定到来的,无法控制的风险来临,可以申请预先崩溃。规避这种巨大的风险。余下风险由参保人承担。
第五:总之,一定有很大风险,让系统崩溃,但是这个系统确实在正常条件下具有优势。个人的风险也可以随意规避,但是个人的规避将会导致权利受损。因此,让哪些实际中,承担义务过重,责任心较强的人,且拿到好处少,尤其是几乎没有的人,可以核算一下,给予一定程度的优待,这种优待也是合情合理的。至少在正常条件下,要支持这种优待的给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你好,支付宝的一个收益的话,相对是比较低的。建议您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品种来操作

问题没解决?向金牌顾问提问,3-5分获得解答!

免责声明:本站问答内容均由入驻叩富同城理财的作者撰写,仅供网友交流学习,并不构成买卖建议。本站核实主体信息并允许作者发表之言论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内容,亦不代表本站对该信息内容予以核实,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

}

抱歉,隔了这么久才来更新第四篇……

希望这是2020年最有用的家庭避坑指南(四):重疾险是鸡肋,实在想买就去看看“相互保险”

断更期间,我主要在思考人生:我们这么努力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没有想出答案,但想起了一哥们跟我说的话:活到这个年纪,虽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总是知道自己不能失去什么。

言归正传,今天说重疾险。(原计划1500字搞定,最终又写了4700,我开始深深的怀疑我的智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开宗明义:重疾险坑极多,花样也繁多,但从上帝视角看,万变不离其宗。投保重疾险除了能获得一些心理安慰,在其他收益和风险抵御能力方面都非常弱。

一、五点重疾险的常识:

1、保障疾病数大同小异

国内的重疾险都脱胎于对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的赔付责任,这25种大病基本覆盖了日常发生大病的90%以上情况,各种保险宣传说保障100种大病,都是在这25种的基础上叠加的其他疾病,所以说重疾险保障疾病数,差别不大,不用详细比较。当然了,同等其他条件下,多几种疾病的保障,总不是坏事。

重疾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达到赔付条件时,大概率都处在维持生命阶段了。所以当年全社会都在诟病重疾险“保死不保生”,这阵风虽然过去了,但是情况并没有改变。这条是我认为重疾险不是必须优先配置的保险的核心原因:如果为了给家人留一笔钱,寿险显然性价比更高;如果为了治病,医疗险可以覆盖绝大多数医疗支出。重疾险前后都不靠,我建议如果真有闲钱,或者明确是为了特定用途(如解决罹患生活无法自理但又不会死亡的疾病产生的康复和生活费用),再考虑重疾险。

一条典型的重疾险条款。

有《保险法》在,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会有保监会出来接盘清算,然后动用保险基金或者请其他保险公司接盘存量保单。案例太多了,最近的案例是“安邦保险”,故事太长,此处不多说。大家只要记住:只要手里有保单,心中不必慌。不过大型保险公司和小型保险公司卖出同样合同条款的重疾险,保费差别可就太大了。

4、轻症、中症、多次赔付都是消费心理陷阱

好多人被忽悠买了重疾险,最打动他的一句宣传是:“轻症”就能赔付。我们在这部分不谈轻症的适应症以及具体的索赔条款,这里只谈“不忘初心”的问题。

投保重疾险的目的是一旦发生重疾,可以有一笔钱弥补因病无法工作所失去的收入。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获得赔付,不要以降低赔付门槛或者是否容易的获得赔付来决策投保。

话虽如此,人性总有弱点,有弱点就会被利用。轻症、多次赔付就利用了人们觉得花了这么多钱买了保险,如果没有理赔就亏大了的心理,多设计一些小概率的理赔事件,让人觉得自己能获得理赔的概率大增就愿意下单,与此同时还能大幅提高保费。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用来忽悠投保人的案例。恶性肿瘤获赔一次,过段时间复发了,又理赔了一次,感觉自己生了绝症狂赚了100万有没有。。。买了重疾险,不患两次恶性肿瘤,都对不起保险公司有没有。。。感觉自己快死了也没有那么难过了有没有。。。

达到重疾险里的赔付标准的重疾都是九死一生,没听说有几个能乐观的有命能去反复拿着保险合同薅保险公司大羊腿的。

如果在各种保险公众号、保险销售的话术宣传和洗脑下,你已经开始认为有轻症赔付的重疾险很好,那你一定要警惕了:你已经偏离了你决定要买保险的初衷,而你自己还浑然不觉。

不论是轻症赔付还是多次赔付,都会导致保费上升,然而发生多次赔付的概率少之又少,你真的觉得你会先确诊了甲状腺癌,获得了一次赔偿,几年后又发生了心肌梗死,再获得一次赔偿,再过几年又发现一次癌变,再获得一次赔偿吗?醒醒吧,重疾险里的疾病遇上一次,就是九死一生了,即使轻症清单里的“轻微脑中风后遗症”、“微创冠状动脉搭桥”,一般人也扛不住两三次吧。

为了极小概率事件,心甘情愿大幅提高保费支出,不是土豪,就是陷入了消费陷阱。因此,这句话还是要重复无数遍:投保不是为了赚钱,不要为了赔付而投保。

5、所有的坑都在合同关于疾病赔付标准上。

虽然我说了这么多个大同小异,但是具体的合同文本可是有极大的差异的,关键差异就是疾病认定和赔付标准上。投保重疾险,主要就是比较这一项。举个例子

针对同一种重疾,两款不同的保险条款分别使用了“手术”和“开颅手术”,聪明如你一定就明白了,下面这款保险,如果治疗方法没有开颅(使用微创或者伽马刀等先进治疗手段),那么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这一部分我就不展开了,重疾险几乎所有的坑都在这里。无非就是限制达到理赔标准的治疗方案、提高理赔标准、限制达到理赔标准使用的医疗器械等等,而且埋坑的手段都这么简单拙劣,直接比较保险条款的文字就能看出来。

一款重疾险涉及的保险条款数百条,逐一去阅读比较每一款保险条款,找出差异在哪里,不仅工作量巨大,对很多投保人来说专业知识也未必够用。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

有,接下来就说这个话题。

第0步:先想好你需要定期重疾险还是终身重疾险

我还是推荐定期重疾险。原因是“不忘初心”,请反复读读上文。重疾险买到60岁足以。人到了这个年纪,不需要支撑家庭经济,不需要还房贷车贷,不需要抵御失业风险,重疾险用途不大了。

终身的重疾险赔付概率极高,因此保费也贵得多。买终身重疾险,性价比上,真不如终身寿险。(反正重疾险赔付的保险金,大概率也不是自己拿去用的)

各种推销保险的人,都会说自己代理的保险好,别人代理的各种不好,让他们狗咬狗,看看他们之间怎么挑对方的骨头,怎么比较出自己的产品的优势,你就基本知道哪些产品和哪些条款是近期大家爱做小动作的地方了。

基本上一轮狗咬狗结束以后,就有那么四五款产出,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这里注意,如果给你推销保险的人连怎么“咬别人的产品”都不会,连自己销售的保险都只会给你说宣传话术,不认真给你解释条款,趁早离他远点。

上面说了重疾险核心条款都一样,大小保险公司也一样,剩下的就是各种套路下的花里胡哨的产品增值包装。

同样价格下(或者价格差距在可接受范围内),优先选择保障疾病数多的;同样疾病数的,优先选有轻症责任的;同样轻症责任的,优先选带有轻症保费豁免条款的。

选到这里,应该最多只剩下两三款心仪的产品了。然后就可以翻看保险条款了。

三、有重疾险需求的人,是否有高性价比的替代产品呢?

有,当然有。重疾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太贵。替代产品要保证在同样保障下,保费越低越好。

这里就不粘百度的专用名词解释了,简单的说,相互保险跟保险公司的保险虽然从专业角度定义不同,但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用途差不多,但是价格可是便宜的太多太多了。

我之前文章就拿李永乐老师计算的重疾险保险费举过例子,计算的结果是40岁投保30万保额的一年期重疾险,风险成本是225元。平安类似的产品保费是569.7元。相互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保费通常低于保险公司非常非常多。

市场上相互保险公司不多,偿付能力也比较强,只不过盈利情况比较一般。

如果这些相互保险公司大家心里觉得靠不住(从续保方面看,确实有那么一点点),那么可以直接考虑蚂蚁保险的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

关于相互宝的故事,这里就不讲了,我对支付宝做保险产品的团队一向非常佩服,有机会单独写一篇关于产品设计的文字。这里大家只需要记住结论即可:相互宝的保障效果跟定期重疾险大同小异,但是保费便宜的多得多。

有多便宜呢?以2020年5月第一期分摊金额为例,30万保额,我预计分摊3.93元(估计是由于疫情,好些理赔积聚所致)。这么算来,一年的保费也就100块左右。

不过相互宝也有缺陷,保额太低,40岁至60岁就只有10万元了。

鉴于保费如此低廉,我建议不管是否投保其他商业重疾险,相互保都应该投保。

这类保险在谈医疗险的时候,就提到过了。这种地方医保局牵头做的产品,最大的优势是不会随意停售产品,且可以使用医保账户余额来支付保费,不影响自己的税后现金流。

这里我还是以上海医保账户重大疾病保险为例。

这是一款一年期重疾险,可续保,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投保。

保费不太贵(相对其他保险公司的保费,不能跟相互保比)。

保障范围跟其他定期重疾险大同小异。

上海的医保账户商业险有官方的公众号“E保无忧”可以直接线上投保。除了上海,据报道,辽宁、江苏、云南、浙江等数十个省份也出台了鼓励个人医保账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文件,具体情况我没有查过,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一下本省情况。

要是担心一年期重疾险万一哪天产品停售,不能续保,又不能投保新的产品,可以考虑直接投保保到60岁的定期重疾险。这类重疾险与上面谈到的一年期重疾险最大的区别是:签一次合同,保障到60岁(也有保到70岁、保20年、30年等不同的产品)。这类定期重疾险合同本身是长期的,不需要每年续保,每年保费也都是固定的。

这类重疾险是商业重疾险的主流产品,满街都是挑便宜的买就是了。挑选产品时,可以使用上文提到的“狗咬狗”+“比价格”两步法。

选择产品时,看到多次赔付的,直接pass;看到附加身故责任的,pass;看到附加轻症中症,但是保费贵好多的,pass;看到价格差不多的,还附加了轻症或者其他增值服务的,就选他!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不是特殊需求,非常不推荐买终身重疾险。原因上文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不再赘述。

1、我是家庭收入主力,害怕自己重病导致家庭失去收入来源,重疾险合适吗?

刚刚提过了,考虑一下买寿险吧。同样保额比重疾险便宜多了。同样的保费,万一出险,赔付金额高很多。

2、就没有任何情况,需要配置一款终身重疾险吗?

其实本来我想说,实在有钱想花,那可以给自己投保,或者给新出生的小朋友投保。因为重疾险本质上是寿险,投保年龄越小,保单的现金价值增长的空间越大。关于现金价值,在寿险的篇幅里,再详谈。

但是,近期疫情肆虐,全球财政和货币无底线大放水,眼看着接下来的10年大规模通货膨胀不可避免。虽然现在我们认为50万、100万重疾保额已经足够用了,但是30年后的50万元,按照4%通货膨胀率预估,届时的实际购买力只有22.5万。放了这么大的水,4%的通货膨胀率,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有钱爱买就买,反正我是不推荐。

我为什么这么坚定的这么说呢?

因为我娘亲在90年代为了表达对我的爱,给我投保了一份交费20年保终身的重疾险,直到前年才交完了全部保费,保额2万!!!???

2万块在90年代,也算是巨款了,可是放到今天,也就能买个最新款的折叠屏,真生了重病,医院交押金都不够。

3、到底应该配置多少保额的重疾险呢?

好多“专家”建议把收入的10%配置成保险,这话千万不能信。

好多“专家”又建议配置相当于自己年收入3至5倍,这话也不能信。

我的建议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成本来核算需要配置多少保额。我们假设本市3口家庭平均生活成本是1万元/月,年生活成本就是12万,考虑到患病需要额外护理等等,增加20%,就是15万左右。

我建议,基于风险的抵御能力和风险高低,在不同年龄段,配置不同的保额。

30至40岁,4到5倍,也就是60至75万。

40至50岁,3到4倍,也就是45至60万。

50到60岁,2到3倍,也就是30至45万。

60岁以上,1到2倍,20万足以。

以上这个保额递减如何实现呢?我以工薪家庭就低的保额举例,30至40岁可以配置相互宝30万+医保账户重疾险20万+定期重疾险20万;40岁后,相互宝减至10万,医保账户重疾险减至10万;50岁后,医保账户重疾险可以不再续保;60岁以后,相互宝终止,只剩下定期重疾险,足够用了。

最后,多扯一句。为啥那么多“卖保险的”都卖力推销重疾险呢?原因之一是推广费高,网红终身重疾险我见过最高的,可以达到首年保费的80%;原因之二是可以借助重疾这个概念唬住客户,恐惧心理有助于签单。肺炎期间百业凋零,就保险行业逆势增长。

可其实新冠肺炎根本用不着商业保险好么,老老实实看我上篇文章,把医保补起来吧,医疗费国家全免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保险哪家保险公司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