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义务是什么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节《公民的义务》,针对本节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由两节内容组成, “公民的义务”是本课的开篇课,从知识承接性和延续性来看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履行义务的原因。了解我国xx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明确既要履行法定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等问题。

  根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与义务”部分的要求,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确立本课目标为:

  1、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xx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定义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定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含义及意义

  依据:法定义务是做为公民的资格的底线,而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是每个公民的更高追求,这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2、难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依据:在履行义务过程中上,学生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尤其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小事上,过多的注重权利而看不到自己的义务。

  现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娇生惯养,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必要。

  根据本课内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重点处理上,道德义务的履行上,主要采用情感体验法,激发学生情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在本课重点知识的处理上,先通过设疑讨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通过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经过比较,从而总结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四部分: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提高,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结合本课实际,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3、比较分析等方法。

  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在知识体系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本课采用在总结上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来启发导入,即: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做为公民我们都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 明确道德义务含义,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2、 知道我国xx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3、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避免盲目的'学习。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利用身边的情景事例:我校八年级一班学生姚洁和马超慧同学的行为表现。以此为背景,设置问题:

  1、两位同学在上述活动中,履行了什么义务?

  2、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法定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它有哪些内容?

  3、履行这些法定义务有何意义?

  4、什么是道德义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履行道德义务有何意义?

  5、 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

  设计意图:一方面,运用此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探索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体验、感悟、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

  多媒体展示一组漫画材料,设置问题:

  (1)漫画反映出社会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先通过漫画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教师设置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经过比较,从而总结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加深理解,突破本课难点。

  列举“见死不救”的案例,设置讨论问题:

  1、你认为詹某的父母会胜诉吗?为什么?

  2、你如何看待案例中李某的行为?

  3、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类似的不道德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对所学重点知识进行检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上的不道德现象,明确不道德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从而感受履行道德义务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集体、他人的责任感,做负责任的公民。

  (四)畅谈收获(总结)

  要求学生说一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测本节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1、收集归纳你在家庭、学校中分别履行了那些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2、完成本节课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

《公民的义务》我们应尽的义务PPT课件6

公民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1、什么是义务?广义的义务包括哪两种义务?

义务是指一个人对国家、社会、集体或者他人应尽的责任。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也包括道德等义务。

公民要依法纳税;——《税法》规定;

禁止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财产;——《刑法》、《民法》规定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5、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有联系吗?

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

拾金不昧、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以上这些既是法定义务,也是道德义务。说明两者有区别,但也有联系。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履行道德义务,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7、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1)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2)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公民责无旁贷。

8、公民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1)从获得和付出的关系看

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

(2)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来看

①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履行义务是爱国的表现

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一个人一生要尽各种法定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公民的法定义务除了宪法里规定的基本义务外,在其它基本法里都规定了相应的义务。如《环境保护法》里的“保护环境的义务”、《婚姻法》里的“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老人的义务”、《义务教育法》里还规定了“未成年人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等等。

关键词:我们应尽的义务教学课件,公民的义务教学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PPT课件,八年级思想品德幻灯片课件下载,我们应尽的义务PPT课件下载,公民的义务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

*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所谓的法定义务就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是法律要求人们要做的事情,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不违背法律,是履行法定义务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 你好,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对孩子义务抚养的人就是法定抚养人。抚养是针对未成年人而言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环境及成长

  • 你好,你现在是遇到什么纠纷了呢,问题范围比较广,可以电话共沟通

  • 业主是在区分所有建筑物内或者在一个建筑区划内拥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有建筑物空间或者房屋的所有权人。那么,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要履行什...

  • 学生作为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享受法定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定义务。遵守守法律、法规的义务。这里的法律、法规是广义的,包括我国法...

  •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孩子的义务,因此对于探望权,父母可以协商,对于探望的时间、方式进行约定,探望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