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湿化影响到青藏高原旅游人数增加的原因?

新华社拉萨9月12日专电(记者黄兴)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新近发布的《2016年西藏夏季气候公报》显示,西藏“暖湿化”气候加剧。

据气候公报,今夏西藏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或偏多,日照偏少;部分站点月降水量创历史同期最高值;沿雅鲁藏布江一线和东南部地区等部分县乡遭受冰雹、洪涝、泥石流和雷击等灾害。

气候公报显示,1981年到2016年,西藏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28℃;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8.3毫米;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3.1小时。

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表示,这些数据都指向“暖湿化”和背后的“推手”,即全球气候变暖。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正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典型的受影响地区之一:过去拉萨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现在则是连日细雨绵绵;过去人们穿着厚衣服度夏,现在则换上汗衫短裤……

专家指出,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更易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影响。短期看,西藏气候变得更加适宜人类生活,对农牧业生产也较有利,但也会导致冰川退化、冻土消融等一系列恶果。

}

青海湖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孙睿 摄

中新社西宁1月25日电 (孙睿 戴升)记者25日从青海省气候中心获悉,受高原暖湿化加剧影响,导致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13年间上升了2.07米,水位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水平。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它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马占良介绍,据青海省气候中心气候资料分析,从2003年起,青海湖流域气候向暖湿化发展速率加快,使青海湖流域的降水量增加,气温上升,高山积雪、冰川消融,各条河流径流量增加,导致青海湖水位自2005年开始上升,至2017年共上升2.07米。

“随着高原暖湿化趋势加剧,2017年,青海湖流域平均降水量达511.0毫米,较常年偏多四成。各地降水量在449.6-572.3毫米之间,偏多幅度在两成以上,其中刚察偏多五成,创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马占良分析说,从月降水量分析来看,2017年,除1月、11至12月未出现降水及6月、9月接近常年外,其余月份偏多四成~1.2倍。为此,按年降水资源量评定得出,青海湖流域为异常丰水年。

另据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数据显示,2017年,青海湖平均水位较上年水位上升0.40米,是自2005年以来上升最多的年份。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表示,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有效阻挡了西部沙漠东移速度,有利于周边气候变湿变暖,对遏制周边沙漠化及生态保护极为有利,同时对改善当地野生动植物和鸟类栖息环境以及整个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

此外,随着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每年在青海湖迁徙停留的候鸟有92种超过20万只,成为中国境内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