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财务: 怎么理解“人均GDP”,它是不是这样。比如 在一个单位里,有30个?

但凡有一定炒股经验的都知道,不同的行业的公司会有不同的涨幅,行业的发展周期与顺序也是不同的,踩对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住牛股的风口。虽然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一样,但人类的发展都是符合一个过程,那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上一直走在我们前面,那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国的经济商业发展经验来发现其中的一些端倪。

十倍股的诞生服从行业大趋势,但行业的发展是符合一定的规律特性的。我们就以人均GDP这个数据为主轴,结合先进国家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律来判断中国未来可能走出10倍牛股的行业。这样显得比较接地气点,我们也不能总在那些高大上的概念中想象牛股吧!

从人均GDP逻辑里寻找十倍股行业将事半功倍。统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进入消费升级阶段,对大宗商品如:房屋、汽车和品牌产品的消费需求加速,并推动自身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自2001年人均GDP过1000美元,开始带动一系列大宗商品的消费;2003年,我国人均GDP1270美元,住房消费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2005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500美元,住房消费增速超过20%。自2001年中国开始进入消费升级周期。

从已有的数据也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3年,产生十倍股的前三个行业是:房地产:受益城镇化建设的长期趋势,占比11.68%;医药:永恒的消费占比9.07%;大消费;商贸零售(6.21%)+汽车(5.47%)+食品饮料(3.6%)+纺织服装(3.35%)=18.65%

那么,根据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及已有的中国经济发展数据显示,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规律,就是行业的发展是跟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走的,当一个消费需求基本被满足呈现一定程度的饱和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均GDP的增长,那么人们新的需求必然会不断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消费升级趋势。

按照中国的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之后进入了消费升级周期,那么旅游、教育、科技、物流、环保、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就已经进入了最佳时期。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产业发展的历程:

汽车:人均1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人均3000美元时私人购车爆炸式增长,这个在过去十年里诞生了44只十倍股。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汽车牌子从低点到高点涨幅都超过了十倍,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宇通汽车基本是这样,足够简单粗暴的逻辑了吧!

旅游:人均1000美元时观光游剧增,人均2000美元时休闲游骤升,人均3000美元时度假游渐旺,人均6000美元时进入休闲游时代,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OTA领域的携程(CTRP)就是十倍股!这样的公司,在我们A股里还是有一些的,比如首旅酒店就有携程入股,前两年的牛股——宋城演艺也是这样的。

酒类:人均2000美元以下(主要是烈性酒)——人均美元(啤酒消费曲线陡峭上扬)——人均5000美元(红酒与啤酒交相辉映)。A股的酒类公司上涨已经让许多投资人赚得钵满盆满!从大格局的投资逻辑看来,只要大方向正确,我们也就不用去管什么K线,什么指标了,还有也不要那么太过繁杂的财务研究,都显得多余了,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投资。

教育:人均300美元(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不应低于3.299%)——人均800美元~1000美元(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下限为4.06%~4.24%);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教育会成为居民消费的重点。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学而思,新东方,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报过这样的辅导班吧!

医疗保健:人均1000美元时补钙需求骤增——人均5000美元医疗卫生成为消费增长点——人均7000美元时保健品支出增加。医药过去5年都非常牛,未来依然会非常牛,但这里的牛可能更多是出现在新兴的医疗产业,能够解决新的疾病或是解决新的医疗需求的行业,那些已经成长起来的传统医疗产业已经不具备这样的成长性了。

文化娱乐:人均3000美元以下生活质量与人均GDP关系较密切,超过后相关性就很脆弱:富裕不等于幸福。人均1500~3000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将占总消费支出的23%。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人太缺“文化”了,但是文化娱乐已经牛了一波了,后面还会有,但可能要细加以区别。

科技:人均5000美元时国家才真正注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开始注重自主研发,走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并重的发展道路。人均10000美元之后,国家开始形成完整的产学研体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这个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会是一个十倍股辈出的领域:工业控制、智能控制、智慧城市系统。科技产业让投资人兴奋无比的两个因素:1,从无到有对于原有产业的颠覆;2.十倍速的普及。PC普及用了15年,智能手机普及仅用了短短的7年,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极短时间内催化了十倍股。这个行业在中国还是有很大看头的,可能会是今后最容易出牛股的地方。

物流:人均6000美元后开始真正重视进入物流效率的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更多依赖于整个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但是,这个行业里的公司一般上市比较晚,知名的物流公司都是发展大一定规模才上市,比如顺丰,或是圆通速递,进入的时机晚了就很容易接盘了。不过,在前两年的牛市中,供应链的公司也是不乏这样的案例的,怡亚通,华鹏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环保:人均10000美元时,极大地增加了环保力度和污染治理费用。在韩国,当人均GDP未达到1万美元时,环境问题也是很严重的。但是人均达到1万美元之后,用来治理污染的经费非常大,这也是中国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当然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同时另一个行业才刚开始起步,那么这个转换过程也是我们要学会把握的。比如年的十倍股行业变化就可以看出,第一名由房地产变为医药,第二名的电子元器件及手机、智慧城市等相关产业因为个人智能终端普及而出现了大量的十倍股。因为2008年达到3300美元左右,以后就不断往上走了,当然医药科技等产业的爆发期就开始到来了,而房地产的股价就告别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了。

现在中国GDP早超了人均6000美元,未来十倍股大概率还是在第三产业里面。但是前两年的创业板牛市泡沫让这些行业的公司十分高估,但是有持续业绩支撑或是上面所说的越偏后兴起的行业,未来诞生10倍牛股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说了解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还抱在万科里或是银行股里去追求10倍的涨幅,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几乎比登天还难。我们要寻找的就是未来新兴的行业,刚刚起步的产业,这里才更有可能诞生10倍。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行业的发展是先决条件,但是具体的公司还是要具体分析,我们还是要对公司做一些财务解读的。那么下面一期我们看看如何从财务数据方面来对10倍牛股做一些辅助判断。

大量小伙伴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与评论的习惯!坚持是一种信仰!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与鼓励!

特别提醒:学习课堂的分析谨为提供思考思路,不代表任何个股及行业的推荐。

全网唯一一档日播类财经脱口秀节目,三分钟,每天一个资本故事,紧跟财经热点,用娱乐的方式,做专业的解读

}

12月31日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收入和gdp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