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尤卡坦半岛的地势特征及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每块大陆(或次大陆)的东南部,都会有一个比较大岛屿?一看地图,还真是这样。

南亚次大陆的东南角是斯里兰卡岛

亚洲大陆的东南角是台湾岛

大洋洲的东南角是塔斯马尼亚岛

北美洲的东南角是古巴岛

南美洲的东南角是马尔维纳斯

而各大洲的西侧则十分开阔,这难道仅仅是巧合么,还是有某种联系呢?

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为仅次于、新几内亚岛(也称伊里安岛)和加里曼丹岛的世界第四大岛屿,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面积为62.7万平方千米,是台湾岛的16倍。

岛的形状呈狭长形,南北窄、中部宽。是南回归线穿过的最大岛。

马达加斯加岛属于大陆岛。在1.65亿年前,这座岛屿曾与非洲大陆相连,后来东非因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就形成了东非大裂谷。与此同时,这座岛屿就从非洲大陆漂流出去,就成为了非洲第一大岛。

马达加斯加岛中部是南北走向纵贯全岛的高原山地。高原偏居岛的东部,全岛地形不对称。高原面上丘陵、火山、盆地错综分布;高原东部边缘是一大断层,致使东坡陡峻,东部沿海平原狭窄(宽16-80千米);高原西部坡度较缓,呈阶梯状缓慢下降,西部沿海平原宽100-200千米。境内河流纵横,大致呈放射状分布,分别注入印度洋和莫桑比克海峡。

马达加斯加全岛气候空间差异显著,气候的形成深受地形的影响。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屿的神奇之处就是东西两侧的景观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派”——东侧为热带雨林景观,西侧为热带草原景观。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10-20°,所以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草原气候属于正常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是南北纬10°之间,所以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则属非正常现象。

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的差异,主要在降水量上。那么,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气候是怎么形成的呢?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人类活动。前两者为地带性因素,后两者为非地带性因素。从纬度位置看,马达加斯加岛大致范围在南纬12-25°,而岛屿东西两侧的纬度位置基本相同,所以可以排除纬度位置影响。从大气环流看,马达加斯加岛主要位于东南信风带。马达加斯加岛东临印度洋,东南信风会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水汽。

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呈南北走向,海拔大多在800-1500米。受地形阻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山脉东侧和东部沿岸为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降水量达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4℃;西部处在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6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6.6℃。岛屿东西两侧呈现出“两面派”的特色。

马达加斯加岛还有半荒漠景观

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的马达加斯加岛西部,降水偏少,尤其是西南部沿海低地,年降水量不足500mm,干燥少雨,形成半荒漠景观,是全岛最炎热的地区。齐马南佩楚察国家公园位于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海岸线上,这里气候恶劣,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促成这里独特的生态,奇形怪状的针刺植物是这个半荒漠的主角。马达加斯加岛两岸均为暖流,东岸为马达加斯加暖流,西岸为莫桑比克暖流。暖流可以增温增湿,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一定作用。

马达加斯加岛的“两面派”气候中,热带雨林气候属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这主要是大气环流和地形的作用所致,洋流也起着一定作用。

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

①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使得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②地势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大多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的赤道地区,常年受到赤道低压影响,世界著名的亚马逊雨林、刚果雨林和天堂雨林都分布在这一区域范围内。

但是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其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除了受海洋东南信风迎风坡影响外,还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的结果。

自从在6000万年前与大陆分离后,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动植物一直在封闭的环境中自我演化。除了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拥有的独特动物物种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它是拥有着世界上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有着“动物的天堂”、“生物的王国”等等之称。

岛上大约有20多万种动植物,近98%的陆地哺乳动物、92%的爬行动物和80%的植物都为该岛独有。包括fossa(长尾狸猫)、小型食肉动物和大约35种狐猴在内,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另外岛上没有非洲狮、非洲豹等大型的肉食动物, fossa是岛屿上最大的野兽(猫科动物)。还有马达加斯加岛上是没有企鹅的哦。

fossa(长尾狸猫)

总结马达加斯加岛动物的特点及其原因

①岛屿面积大,生存空间广阔

②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

③缺少大型肉食动物,天敌少

原因:岛屿长期与大陆分离

原因:森林面积广,不适宜非洲狮、非洲豹等大型肉食动物的生存

马达加斯加人的房屋与非洲大陆的房屋截然不同,却与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房屋极其相似,地基很高,房顶又高又尖。

马达加斯加岛大多数地区与东南亚气候特征相似,高温多雨;房屋地基很高可以防潮;房顶又高又尖,坡度较大,便于排水、通风。

另外,在马达加斯加,人们对牛有着一种特殊的,近乎狂热的崇拜。牛为财富的标志。牛头为国家的象征。牛像孩子一样要接受洗礼,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不能强迫牛去干活。在马路上,如果汽车与牛群相遇,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汽车必须让道于牛群。“不得无故伤害牛”是该国人人都遵守的信条。他们在对待牛的态度上和印度人不谋而合。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出口收入的70%来自农业。马土地肥沃,气候适合各种热带、温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木薯、甘薯和玉米等。马达加斯加矿藏丰富,其中石墨储量居非洲首位。马达加斯加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重点在发展旅游业。

斯里兰卡,这个坐落在印度洋上的岛国,地形酷似水滴,再加上持续30年令人痛心的内战,因此被称作“印度洋上的泪珠”。从原始的海滩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野生动物和古遗址,应有尽有。

2009年内战结束,斯里兰卡走上恢复重建的道路。

然而,10年平静被一声声爆炸打破。

4月21日,包括首都科伦坡在内的斯里兰卡多地共发生8起爆炸袭击,已造成290人死亡,约500人受伤。

新华社评论称,这是斯里兰卡黑暗的一天。

多灾多难的斯里兰卡人在落泪,但五十多年来,他们却抱着“人死眼犹生”的信念,通过无偿捐献眼角膜,给全球很多人带来了光明。

尽管斯里兰卡人口只有2100多万,却是全世界最大的眼角膜捐赠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斯里兰卡已累计向他国捐出超过7万枚眼角膜。因此,斯里兰卡也被称为“世界的眼睛”。

在眼角膜受赠国里,中国是和斯里兰卡合作最多的国家之一。

早在2007年2月,时任斯里兰卡总统的拉贾帕克萨甫抵北京,便向中国人民献上一份珍贵的“国礼”——2枚角膜。随后的十多年,很多中国的眼疾患者得到了斯里兰卡的帮助,重见光明。

2016年,齐鲁网就报道了来自斯里兰卡的眼角膜被移植到中国病人眼睛上的全过程。

如今,给全世界带来光明的斯里兰卡人正处于黑暗之中,国际社会要加强携手合作,让悲剧不再重演,望光明重回斯里兰卡。

这个“世界的眼睛”,更是一个独具风味的异域国度。

斯里兰卡有两个名称,第一个是“印度洋的珍珠”,据说这是因为它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丽,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它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宝石。第二个名字是“印度洋的泪珠”,因为其完美的泪珠形状。

茶叶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出口商品,占其出口产品的12%。它是世界第四大茶叶出口国,2017年2月,茶叶出口150周年。锡兰茶,是斯里兰卡最出名的,被ISO评为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茶叶(最少的农药残留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印度教文化历代僧伽罗王朝的都城是斯里兰卡文化艺术的中心,阿努拉德普勒、波隆纳鲁沃和康提三大古都所形成的文化三角地带最为重要。

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使斯里兰卡成为了热衷大自然的游客的绝佳目的地。在这里旅客们将会有更多选择,包括游览自然保护区、禽鸟保护区以及15个国家野生公园。

斯里兰卡四面的海岸均被海滩包围,海滩的总长度为1,600公里。由于上天巧妙安排的降雨模式,有一半的海滩会在一年中无雨。

斯里兰卡的国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旗之一。直到1815年,当斯里兰卡成为英国锡兰,英国锡兰联盟旗帜取代它时,金色狮子仍然是国旗的一部分。1948年,在同年取得独立后,拿着剑的金狮被重新引入。

1972年,四片叶子取代了矛头,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四个价值观;慈爱,同情,平静和幸福。

复活节周末,恐怖与暴力的阴云笼罩着斯里兰卡这颗印度洋上的明珠。身处和平社会的我们面对这个国家遭受的恐惧与痛楚,但斯里兰卡这份50年如一日的善意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

愿光明重回斯里兰卡,愿和平遍布全球!

台湾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赤尾屿等200多个岛屿。是中国第一大岛。

(1)特点:以山地为主,平原较少

(2)分布:山地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3)台湾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1)特点: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2)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1)森林资源:樟树、扁柏

(2)矿产资源:石油、煤

特点: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进口---加工----出口)

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台北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最大的城市。

高雄市: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台湾省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台南市:最早兴起的城市,重要的渔港和食品工业基地。

10、台湾省的旅游景点

赤嵌楼、日月潭、阿里山、

台湾,作为中国最大的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不仅有丰富多元的人文文化,还有不胜枚举的旅游资源。这里集喀斯特地貌、还是地貌为一体,既有风光旖旎的阿里山、日月潭等风景名胜,还有微风吹拂的澎湖湾等海岸景观。在台湾,有许许多多的风景胜地值得一去。

101大楼台北最显著地标

如果不乘坐101大楼的电梯,“速度与激情”可能只能从电影上看到而已。世界最快速的电梯,38秒上到89层,绝对让你神经紧绷、心跳加速,但当你颤巍巍地走出电梯后,美到极致的台北夜景已让人忘却那惊心动魄的电梯之旅。

不要以为只有北京才有故宫,台北故宫同样可以与北京故宫媲美。台北故宫虽没有北京故宫的恢宏壮观,但它设计更加清新典雅,台北故宫以其收藏及展物闻名于世。若喜欢古物,到此走一圈,保证能让你惊叹不已!

到台湾怎能不去夜市玩个痛快呢!这里除了是吃货的天堂,囊括大江南北的小吃,还能逛流行服饰、杂货等,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阳明山是台北的后花园,逛完繁华的台北后,到这个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把人群中的吵杂拂去。阳明山风景优美,春天百花盛开。最奇妙的是,走在阳明山上,时不时有一些珍贵的小动物从你身边走过,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野柳号称世界十大最美海岸之一,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大自然造物的奇妙。风蚀、海蚀的作用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岩石,就像是一位天才雕塑艺术家,在这里雕刻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

享誉全国的渔人码头是看日落的最佳地点,在情人桥上,看着夕阳慢慢沉下去,粘稠的天色像完美的调色师调出的水彩。等华灯初上时,又是另一番风景,那么的恬静、温和。

这座没有住民的火山岛,是北台湾最鲜明的岛屿地标。岛上的景观也因为观赏的位置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景致,晨昏时其隐约外形更显神秘感及飘渺,让人感到安静舒心。

宜兰是位于台湾东北角的一个城市,这里不似台北的喧嚣与繁华,而是非常古朴。恬静、内敛的一个城市。这里宜人的风景,休闲的慢生活使匆匆的旅途也慢下来,慢慢感受,才能感知宜兰的美。

清水断崖指清水山临太平洋之处的断崖,公路的一旁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一旁是令人生畏的峭壁,蓝如宝石的海水拍打着悬崖峭壁,激起惊涛骇浪,壮阔的太平洋让人震撼而激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这个壮观宏伟的佛寺是现代建筑和佛教文化的完美结合,其气势的恢弘庞大让人震撼。不妨到寺院中来,让尘世中浮躁的内心安静下来。

骑着自行车慢慢悠悠地徜徉在花海中,你会觉得自己就在童话世界中一般。

这里远离繁华的商业气息,一切都还是那么原始,那么淳朴。漫步在这个花园般闽式建筑群中,仿佛时空也回转到那个时代,淳朴,远离尘嚣。

说到澳大利亚,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提起塔斯马尼亚,也许有人会问,这是非洲国家?还是在遥远的南美?

其实,塔斯马尼亚(Tasmania) 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岛州。它位于澳洲大陆东南角约240公里的外海,是一座呈心型的可爱岛屿。

从地图上看,形状像一颗心,因此被称为「世界的心脏」。再往南走,穿过印度洋就是南极,所以也被称作「世界的尽头」。

它与澳大利亚本土最南方的「墨尔本」隔海相望。塔斯马尼亚的范围包括塔斯马尼亚本岛与周围的小岛。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狂野游客,那么这里你一定不能错过。塔斯马尼亚为澳大利亚自然生态保护得最完善的地方。塔斯马尼亚号称「天然之州」,有「小新西兰」之称。

它以秀丽的风光和朴素的人文著称。地理上作为独立岛屿,全州约40%被正式列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或世界自然遗产。

然而,这片美丽的土地却有着令人唏嘘的历史。几百年前,这儿曾经是一块儿被遗忘的小岛;

上世纪的塔斯马尼亚,被英国用来流放关押囚犯。蛮荒、血腥和暴力是它面向世界最初的样貌。

然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塔斯马尼亚现今变成了一个,令无数人神往的南半球旅居地。

它用自己无与伦比的颜值和实在的民风,吸引着各地的游客。连澳洲本地人,都会去「塔州」休闲放松。

古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uba),是北美洲北部的群岛国家。“古巴”一词,意为“肥沃之地”,源自泰诺语(加勒比海地区原住民的一种语言)。由于古巴岛酷似鳄鱼,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

古巴岛是西印度群岛(大安的列群岛)中的第一大岛,其西端与尤卡坦半岛(主要属于墨西哥)、佛罗里达半岛(美国),共同扼守墨西哥湾(墨西哥湾入口),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

古巴纬度较低,且为海岛,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仅西南部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东北信风的背风坡),年均温25℃,除少数地区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古巴是西印度群岛(注意,西印度与“印度”无关,仅仅是因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误认为登陆印度而以此为名)最大的岛国(由古巴岛、青年岛等160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为109884平方千米(略大于浙江省)。

古巴人口约1122.1万(仅为浙江省常住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白人占比最大(约66%),黑人居其次(占11%),其他都是少数族群(印第安人则因残酷压榨与屠杀,人口锐减,其幸存者则沦为了混种)。

古巴的城镇化率较高,城市人口占75%(略高于“七人普”中浙江省占比72.17%的数据)。古巴国内主要城市有哈瓦那(首都,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和圣地亚哥(古巴岛东端)。

大航海时代,西方掀起了地理探索之风。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发现了古巴岛。其后,古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国战胜了西班牙。由此之后,半个世纪时间,美国直接或间接占领了古巴。

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美国支持的政权,建立革命政府。由于长期遭受西班牙的殖民,受其影响巨大,古巴国内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注意,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宪法》规定:古巴是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民主、统一的共和国,由全体劳动者组成,谋求政治自由、社会公正、个人和集体利益及人民团结)。

哈瓦那是古巴首都,地处热带,气候宜人,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哈瓦那老城紧靠海边,被称作“一座活的博物馆”(198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主要是西班牙式)的建筑。

哈瓦那新城区中心的革命广场。矗立着何塞·马蒂(古巴诗人、民族英雄、思想家)的纪念碑,高109米,是哈瓦那最高点之一。广场上有两个巨幅铁艺雕像,其中一幅是切·格瓦拉画像,他的画像下写着一行字“向着胜利永远前进”。

古巴有着丰富的物产,不仅是蔗糖大国(世界的“糖罐”),更是烟草(哈瓦那雪茄)大国,古巴的朗姆酒也是闻名世界。此外,古巴的镍、铬、镁、大理石、铁矿藏量丰富。主要农产品有甘蔗、烟草、咖啡、可可、热带水果等。劳务输出、旅游和侨汇收入是重要外汇来源。其中,制糖业、旅游和镍出口是古巴的重要经济支柱。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南端以东的南大西洋水域,西距阿根廷500多公里。在南美洲南端的东北方约480公里,距麦哲伦海峡东亦约同等距离。位于南纬51°40′—53°00′、西经57°40′—62°00′,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1800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人,首府为斯坦利港。

全境由东福克兰、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2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曲折,地形复杂,群岛以北部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为主,最高峰达705米。岛上多丘陵,河流短小流缓。

两主要岛屿的北部有东西走向的山脉,东福克兰岛的尤斯伯恩山海拔达705米。沿岸许多溺河谷形成有屏障的海港。覆盖着泥煤的宽阔峡谷流有许多小河。

马尔维纳斯群岛气候寒湿,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左右。阴凉多风的气候使温度平稳,仅有季节性的小变动。强劲的西风平均每小时31公里,年平均温度约5℃,平均最高温度9℃,最低温度3℃。年降雨量平均63.5厘米。

福克兰群岛属自治英国海外领土。群岛拥有充分的内部自治权,英国只负责外交和军事事务,保留军事力量“保护英国利益并确保领地整体上得到良好治理”。

英国君主是国家元首,福克兰群岛总督代表君主行使行政权力,他还可以根据立法议员的建议任命行政长官。总督和行政长官都是政府首脑。

总督根据群岛行政局的建议行事,行政局由行政长官、财政总监和三名从立法议会中选出的议员组成,并由总督担任主席。立法会议采用一院制,其中包括行政长官、财政部长和八名议员,这八名议员经普及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其中五名来自斯坦利港,三名来自其他地区。福克兰群岛上不存在政党,所有政治家都无党籍。

马尔维纳斯群岛因为与英国之间存在的联系而成为欧洲联盟海外国家和地区的一份子。群岛的司法系统主要沿袭英国法律,受外交及联邦事务部监督,宪法中还将领地与欧洲人权公约的各项原则相结合。居民有权上诉至欧洲人权法院和英国枢密院。皇家福克兰群岛警察负责执法,对群岛的军事防御则由英国提供。群岛上有英国军队驻守,福克兰群岛政府还提供资金组建了一个额外的连级轻装步兵部队,称为福克兰群岛国防军。

1592年,渴望号上的英国航海家戴维斯可能是第一马尔维个看到马尔维纳斯的人。但是荷兰人威尔德却无可争议地于1600年左右看到它们。

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于1764年首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

英国人是第一批于1765年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定居者,但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西班牙人并于1767年左右买下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

英国在以战争为威胁之后,于1771年恢复其西福克兰岛的前哨基地,1774年时又以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但并未放弃对其主权的要求。西班牙在东福克兰岛(它叫该岛为索莱达岛〔Soledad Island〕)的居民点保持到1811年。

1816年,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的阿根廷于1820年宣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

1831年,美国军舰勒星顿号摧毁阿根廷在东福克兰岛的居民点,以报复它们非法扣留3艘在该区域猎海豹的美国船只。

1833年初,英国未开一枪就把剩余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

1841年,英国指派一位文职副总督至该岛,至1885年,岛上一个约有1,800人的英国社区已能自给。

1892年,福克兰岛成为英国正式殖民地。阿根廷一贯反对英国占领该群岛。

1981年,两国关于马岛归属的谈判破裂。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马岛夺取控制权,战争随即爆发,约650名阿根廷人和260名英国人死亡,最终阿根廷战败。

除了斯坦利港外,两主要岛屿的全部土地都用于牧羊。牧羊场大小不同,或属于个人家族,或属于基地在英国的公司。岛上共有羊70万头左右,年产几千公吨羊毛和羊肉。羊毛销往英国,是殖民地的主要资源。

该岛由于人口少,之前发行的邮票数量也少,并且有很多印刷、设计俱佳的邮票,所以在世界集邮圈内具有众多的收集者,价格也不菲。

由于该岛一直为英国的殖民地,所以邮票发行一直受英国邮票发行题材的影响,其中最吸引人的主要是一些该岛的动植物、地理点的邮票和英属地同图的邮票。

人 口3398。福克兰群岛居民多为英人后裔,讲英语,多信奉基督教。生活方式明显区分成小而孤立的牧羊社区和首府史坦利港两类型。2/3的人口住在斯坦利港,包括一些英国科学和军事人员。

福克兰群岛实行11年制免费义务教育。首府斯坦利港有中小学,另设巡回教师和远程教育系统。每年选送学生去英国学习。岛上有2家电台,一份周报。

福克兰群岛岛民在大部分医疗项目上享有免费待遇,斯坦利港建有一家医院,共28张病床,但危重病人需送往英国、乌拉圭等国救治。

福克兰群岛共建有5座中小型机场,智利航空公司有航班飞往福克兰群岛。从福克兰芒特普莱森特机场到英格兰有途经阿森松岛的定期客运班机。良好的对外电讯通过卫星联系。

公路总长近440公里,主要港口为斯坦利港。一艘海岸货船往返于两主要岛,运送补给品和收集羊毛以便转运英国。

我们把地球上的陆地根据面积的大小分为两类,一类是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为769万平方千米,另外还有南极洲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另一类是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为216万平方千米,全球剩下面积小于格陵兰岛的岛屿总数达5万个以上。

这么多的岛屿,面积差异是巨大的,最大的格陵兰岛,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千米,最小的岛屿,面积只有几平方米。众多岛屿,他们的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我们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我们把岛屿分为四类,分别是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和沉积岛。

大陆岛是指由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区域,由于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等原因,地壳发生了相对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其中相对上升,海拔较高而露出水面的岛屿。大陆岛一般来说有两个特征,一是大陆岛由于是大陆延伸的部分,所以其位置往往离大陆比较近;二是,大陆岛是巨大的地壳运动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往往面积较大。世界上那些大面积的岛屿,大多都是大陆岛,比如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日本本州岛、大不列颠岛、台湾岛、海南岛、苏门答腊岛、纽芬兰岛、马达加斯加岛等。

火山岛是指海底(主要是指海底)火山的不断喷发,火山活动喷发的岩浆冷却,不断堆积,越来越高,最终高出水面而形成的岛屿。火山岛的形成,需要有火山喷发条件,所以多形成在海底多火山分布的区域,所以在海底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和环太平洋区域分布较广。火山岛由于是火山喷发而成,往往由于火山的持续喷发,岛屿越来越高,火山岛的地形往往比较崎岖,和大陆岛相比,火山面积要小得多。火山岛有单个的,也有群岛式的,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

珊瑚岛是指海洋中的生物珊瑚虫的遗骸不断堆积,最终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岛屿,由于珊瑚虫的生长是极其缓慢的,所以每一座珊瑚岛的形成都经历的漫长的时间。由于珊瑚岛的形成需要珊瑚虫的生长,所以只会形成在适宜珊瑚虫生长的热带海区,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同时,珊瑚岛往往海拔很低,有的只有高出海面一两米,珊瑚岛的面积也往往很小,世界上著名的珊瑚岛群岛有马尔代夫群岛、南沙群岛、澳大利大堡礁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沉积岛是指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由于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某些区域沉积,最终堆出海面而形成的岛屿,又称冲积岛。所以,沉积岛的位置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比如我国最大的河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每年大约有超过5亿吨的沙子被输送到入海口,年复一年不断的沉积,最终形成了1083平方千米的崇明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的第三大岛。沉积岛和珊瑚岛一样,岛上往往地势低平,海拔不高。

不过,有很多人认同洋流作用形成的,其对此问题的解释如下:

陆地上的河流,在北半球,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原因,往往是南岸都是软土质的滩涂,而北岸则是冲刷不动的岩石峭壁。因此亚洲的从西向东流向的河流,在东南角容易形成冲刷平原——三角洲。

如果将陆地上的河流放大到洋流上,洋流对陆地的冲刷作用,要比河流大的多。在洋流盛行的低纬度地区,赤道一带,不容易形成稳固的大陆架——水滴石穿。洋流在北上、南下的过程中,遇到了陆地板块的阻击,洋流将大陆架深入海洋的200公里的土地都给吞没了,但是再前进一步时,洋流的动力不够充分。大陆架和洋流暂时达成了妥协,海岸线得以维持。

在大陆架的边缘地带,因为处于海洋和陆地两大力量的交汇处,洋流不停的冲刷着陆地,大陆上经不住冲刷的地表物质逐渐被带到海洋,原本是大陆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浅湾,再成为一个海峡,而相对海拔高一点,构造坚固的地表就成了岛屿。

洋流同样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此冲刷的过程如同河流冲刷河口的过程一般无二,在北半球,是东南角容易形成一个脱离大陆的岛屿。如中国的台湾、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还有非洲大陆的马达加斯加。南半球同样在大陆东南角容易形成岛屿。

以上仅为其中一个猜想,还有人提出是大陆漂移的原因,也有人说是板块之间的原因……

总之,对待科学问题要严谨认真,此问题的答案还是科学家研究出来后公布吧。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高考地理《利用因果关系》

地理因果关系是指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原理之间存在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内

在关联。很多地理试题的题干与选项之间互为因果,其中以成因类和影响类试

题最为典型,解答此类试题通常要利用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分析,其一般步骤:

①明确区分试题中的“因”和“果”;②从逻辑角度推理分析“因”和“果”

的内在关联;③迁移相关地理知识解答试题。

成因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果”选项为“因”;“果”为已知,“因”为

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果溯因法”进行解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我国人口

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是“果”,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

和我国基本国情采用“由果溯因法”推理分析可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即

“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

存不少木质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晒才能用作建

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下左图中甲处的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

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存至今。下图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及廊桥景观图。

当地采伐与晾晒木材的季节分别是

}

本文为配合《旅鼠之迷》整理的教学参考资料


世界自然之谜之一——百慕达死亡之海
世界自然之谜之二——巨石阵
世界自然之谜之三——尼斯湖怪之谜
世界自然之谜之四——金字塔神秘能量之谜
世界自然之谜之五——上古世界七大奇迹之谜

以上内容未加链接,请依次查看。

世界自然之谜之一——百慕达死亡之海

百慕达群岛位于美国东岸的大西洋中,它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尖端 ,再加上西印度群岛的东端,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就是著名的 “百慕达三角洲”。自1945年以来 ,在此失踪和死亡的人数已达1200多人。 不论是船只或是飞机,经过这片海域都必须格外小心, 因为这些人都是在未知的情况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 最早的记录

历史上最早记录神秘失踪事件的是发生在1840年,一艘法国船只“罗莎里”号 从法国出发航向古巴 ,“罗莎里” 号是当时性能颇为优秀的远洋船舶,船上载满 了香水、酒类和其它珍贵物品。 在离开法国数星期后 ,在百慕达三角海域内被 英国海军发现 。 除了船上物品完好之外, 所有船员全部失踪。此后类似失踪事件频传。

美国东岸的大西洋中,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尖端,再加西印度群岛的东端所连成的三角形海域,名叫"百慕达三角洲",百慕达三角洲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区域,它在近 百年以来所发生的失踪和意外事件多得可怕,在这里的失踪和死亡的人数经有1200多人.飞机和船只经过这里时都要非常小心,因为无时无刻都可能发生不可思 议的恐布事件.据说,舫海家哥伦布是第一个到达百慕达三角洲的人,他和他的同伴经过这里时,曾看见有一个火球奇怪地从天上坠入百慕达三角洲的海里,那火球 还使哥伦布的罗盘失灵,而当哥伦布第四次经过百慕达三角洲时,他们遇上奇怪的风暴,还八、九天都看不见太阳和星星.

百慕达三角(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Devil's Triangle)是英属百慕达群岛、波多黎各及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面积有150万平方英里(400万平方公里)。

亚特兰大陆指 百慕达三角洲所涵盖的区域居然包含了北比米尼壁,科学家认为是亚特大遗址的区域就是于此。于是有人推测,由于亚特兰大有极高度的文明,且据记载是毁灭于自 己的文明, 所以极有可能亚特兰大人有不为现代人所知的武器系统(如类似核弹的毁灭性武器),或是特殊能源(如电磁能),所发现的巨大海底金字塔也许正是亚特兰人的建 筑物,或许它就是一座能量产生厂。 而在亚特兰大陆沉没以后,这些具有磁场或放射能的遗迹在海水中仍然能产生足以影响现今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的能量,于是造成仪表失灵,罗盘乱转等不正常现象。 但此说却无法解释那些人员失踪而船舶却完好的案件。

另有一派说法是这些失踪的航具是在一瞬间掉进了时间的洞,而到了另一个时空之中,所以没有办法找 到一丝残颏。而产生这洞的原因正是磁场。事实上美国在1943年曾经秘密做 过一次实验,就是著名的; 费城实验。美军在一军事港口上装置了强力的磁 场产生机,而船则停靠在港湾中。当试验开始,磁力机运转,大家都注意到 一轮光芒开始包覆着整艘船。渐渐地船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消失,广播器中 传来舰上人员的凄厉的叫声。指挥官下令立刻终止实验。多年后,凡是当时 在舰上的船员都陆续死亡,即使存活的人也是痛苦不堪。有的人甚至会在众 人面前突然消失,然后又突然出现。

强大的磁场会造成空间的交错,产生奇 妙的光芒,这不正符合一些百慕达三角洲的神秘特色?但果真如此,能量的 真正来源又是什么呢? 难道又是那神秘的海底金字塔吗?

有些人认为失事在百慕达三角区域的船、飞机都发生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是因为在万里无云的晴空,太阳是激光的强大辐射源;平静的海面和大气上层好似两面巨大 的反射镜;高空的强烈气流起着操纵机构的作用,这些条件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激光发射器,它可以射出巨大的激光束,产生强大的威力。激光辐射流可引起局部地 区天气有变,海面升起浓雾,海水翻腾,出现磁暴、无线电通讯受到严重干扰等现象,航行的船舶或飞机若是进到激光中,就会被化作一缕青烟。

专家认为飞机失踪的主要原因是次声的威力。

次声是指声音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的结果。人们听到声音之所以会有高、低、尖、厚 之分,是由于各类物体在单位时间振动次数,传出的声波长短不同的结果。在大自然里,声波的频率范围十分宽广,而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20- 20000Hz/s的声波。如频率低于20以下的声音,人耳也听不到,但其振波却有严重的破坏力-----可将船身破碎、 飞机解体、人员死亡。

次声波在空气中能以每小时1200公里的速度传播,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每小时6000公里,同时它具有传播几千公里而威力不减的特性,所以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行驶的船只如遇到次声波的威力,就可能使船员惊慌失措,甚至使人精神失常,跳出大海而葬身。

百慕达三角区域的地形及特殊环境,更增加了次声产生的次声和强度。在三角区的南 面有地震活动动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温度的波动等因素都 是产生次声波的原因。

据调查,百慕达三角区域的下面有一股强大的海底河流,其流向同海面海流的方向恰 好相反。另外,从南美洲东北部海面上吹来的暖流总是围绕着三角区内的马尾藻海打转,使这里的海水温度发生很大变化,这也都是使该区次声波加强的因素。

在百慕达三角区域遇难的船舶和飞机,都出现过仪器失灵或罗盘指南针大幅摆动的情 况,都是由该地区磁场造成。由于地球80度经线恰好穿过"百慕达三角区域",而80度 经线上的磁偏角是8度,这就是说,航行到这里的船舶、飞机上的磁罗经指的是地理的正北方向,如果领航员不注意这一点,必然就会偏离航向若干度,同实际位置 相 差很大,也许会远离航线几百海里。

还有一种说法,百慕达三角区域海底有着巨大的复合动力源,能产生强大的磁力,使罗盘及仪器失灵。1943年,美国的一位裘萨博士曾经由海军配合,在百慕达 三角区域作一次实验,他用两台磁力发生机给停在船坞里的船加大十几倍磁力,看它会发生甚么事。实验后,船身周围立刻有绿色的烟,船身笼罩在绿雾之中。而船 上的人都不见了。发现船上的人受了强烈的剌激,有些人能经过冶疗恢复健康。但有些人精神失常,以及死亡。

另外的说法是磁暴的因素。磁暴是当太阳突然喷出大量带电微粒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引起地球电离层的变化,与此同时,还引起地球磁场强度及方向的急剧而不规则的变 化,这称为磁暴。磁暴发生时会使无线电中断,引起一系列的磁导场

世界自然之谜之二——巨石阵

英国的巨石阵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多少年来,历代科学家都想弄清楚巨石阵的秘密,但是时至今日没有一人能够如愿,巨石阵成为古人留给今人的一个难解之谜。

巨石阵也叫圆形石林,位于距离伦敦大约130公里的一个叫苏尔兹博里的地方,那里的几十块巨石形成一个大圆圈,其中一些石块有六米之高。

据估计,这个巨石阵已经在这个一马平川的荒原上矗立几千年了,可是却没有人确切知道当初建造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些科学家认为,巨石阵是早期英国部落或宗教组织举行仪式的中心。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那里是观察天文的地方,很可能在季节变化之际在那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巨石阵是人类早期留下来的神秘遗迹之一,科学家经过多次详细的考察之后,已经大概估计出它建造的年代和建造过程:巨石阵可能最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开始动工,整个工程前后进行了数百年,才成为现今的格局。据估计,建筑巨石阵总共花了三千万个小时的人工,相当于一万人工作一年。到了公元前1500年,也就是离现在3500年以前,英格兰的早期居民就不在这个地方举行任何活动了,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巨石阵可能到更晚一些的时期仍然在发挥某种功能。根据考证,在巨石阵内发现的一名男子的骨架是2000年前留在那里的。

专家说,这名身高为170厘米的男子死亡时大约35岁,他被人用锋利的金属剑从背后砍死,头整个被砍掉。由于英国人最早开始使用铁器是在大约2100年前,因此这个男子的死亡不会早于那个时间。科学家虽然知道原始石阵的石头是来自威尔士,可是没有人知道,古代的威尔士人是如何把这些几十吨重的巨石运到上公里之外苏尔兹博里平原建造这座巨石阵的。不久前,40名科研人员开始了一项试验,试图完全依靠几千年前古代人掌握的工具和方法,把一块只有三吨重的岩石从威尔士运到巨石阵的所在地。可是在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后,这块巨石最终还是沉入了18米深的泥潭里。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巨石可能根本不是人力搬来的,而是由曾经覆盖地球表面的冰川带来的。但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巨石阵这道难题的确切答案谁也说不出来。

世界自然之谜之三——尼斯湖怪之谜

在英国苏格兰北部,迤逦的格兰特山脉从西南向东北绵延,层峦迭幛,气势磅礴,主峰尼维斯山海拔

1,343米,是英伦三岛上的最高峰。“尼维斯”一词在英语中的意思就是“头顶云彩的山”。山峰上常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怪石嶙峋;山中林海茫茫,苍翠的林木盖满了起伏的峰峦,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万顷的绿色海洋。

从尼维斯山向东北到茵沃内斯市附近延伸着一条名驰寰宇的苏格兰大峡谷,谷中有一连串细长而深的湖,从西向东的是:尼斯湖,洛奇湖,奥斯湖。本来,这三个湖是互不相连的,而且只有尼斯湖的水通过尼斯河向东北注入默里湾,而洛奇湖和奥斯湖都不通大海。但由于这三个湖处于同一峡谷中的同一条线上,当地人利用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开凿了一条名叫喀里多尼亚的运河(全长96.6公里)把这三个湖连结起来,沟通了大西洋一侧的洛恩湾与北海一侧的默里湾,成为苏格兰北部重要的水路交通线。

三个湖中以尼斯湖最大最深,它深约213-293米,长约39公里,平均宽度为1.6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它是淡水湖,终年不冻。适宜于生物饮用,因此,湖中鱼虾众多,水鸟翔集。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怪兽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名鼎鼎的尼斯湖水怪就出现在这里,还有其它的洛奇湖水怪,奥斯湖水怪,实际上三者是同一个谜。

早在1500多年前,就开始流传尼斯湖中有巨大怪兽常常出来吞食人畜的故事。古代一些人甚至宣称曾经目击过这种怪兽,有人说它长着大象的长鼻,浑身柔软光滑;有人说它是长颈圆头;有人说它出现时泡沫层层,四处飞溅;有人说它口吐烟雾,使湖面有时雾气腾腾....各种传说颇不一致,越传越广,越说越神奇,听起来令人生畏。

近一百多年来,此怪兽像幽灵似地时隐时现,不断有人声称亲眼看到过它。根据那些声称见过它的人们描述,它那蛇一样的头和长脖子,一般伸出水面一米多高,人们较多看到的是怪兽的巨大背部,有人说是两个背,有人又说是三个背;有时它突然露出水面,水从它的肋腹部上像瀑布似的泻下来,一下它又迅速潜到湖下,在湖面掀起一阵恶浪。

自古至今,有不少学者对“尼斯湖水怪之谜”一直持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尼斯湖根本就没有什么怪兽,而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造成的错觉。有的则认为很可能是在尼斯湖底有一些具有浮力的浆沫石,这些浆沫石在一定的条件下浮上水面随波飘荡。当人们站在湖岸边时,远远望去,由于视觉的错误,往往把奇形怪状的浆沫石误认为是怪兽。

但是,全世界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坚信在尼斯湖中确实存在有一种至今尚未被人们查明的怪兽。他们认为,几亿年前,尼斯湖一带原是一片极目浩瀚的沧茫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频繁,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面貌。因此,很可能有一种尚未被人类认识的远古动物--独特的海栖爬虫类至今仍然生活在尼斯湖里。这只是一种假设和推测,还需要有充分的实物证据才能证明,仍有待科学家今后进一步去深入探索和研究。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谜之一。

关于水怪的最佳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教士及时相救,仆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后,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水怪出现的消息多达一万多宗。但当时的人们对此并不相信,认为不过是古代的传说或无稽之谈。

1802年,有一个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的农民说,有一次他在尼斯湖边劳动,突然看见有一只巨大的怪兽露出水面,用短而粗的鳍脚划着水,形状很奇特,气势汹汹地向他猛游过来,距离他只有四五米,吓得他慌忙逃跑。

1880年初秋,有一只游艇在湖上行驶,突然,一只巨大的怪兽从湖底冲出湖面,他全身黑色,脖子细长,脑袋三角形,就像一条巨龙似的在湖中昂首掀浪前进,使湖面卷起一阵巨浪,把游艇击沉,艇上的游客全部落入水中淹死。这一消息传开,轰动了当时整个英国。

同年,潜水员邓肯·莫卡唐拉为了检查一艘失事船只的残骸而潜入尼斯湖底。他潜入湖底后不久,急忙狂乱地发出信号。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迅速把他从湖底拖上岸来。他说不出一句话,脸色发白,全身颤抖。休息和医治了几天,平静下来之后,他才把他在湖底看到的奇迹讲述了出来:正当他检查沉船的残骸时,突然看到湖底的一块岩石上躲着一只怪兽,远远望去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青蛙坐在那里,形状十分可怕,吓得他差一点昏过去。

英国有一个名叫歌尔德的海军少校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访问调查过50个曾经亲眼见到过怪兽的人,将得到的各种材料加以综合研究和推测后,描述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怪兽的大概的模样:怪物呈灰黑色,背上有两三个驼峰,身长约15米,颈长约1.2米。然而他的推测并没有科学根据,只是一种假设。目前,仍然没人弄清楚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

到1934年4月,伦敦医生威尔逊途经尼斯湖,正好发现水怪在湖中游动。威尔逊连忙用相机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不十分清晰,但还是明确的显出了水怪的特征: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种的水生动物,而很像早七千多万年前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

蛇颈龙,是生活在一亿多年前到七千多万年前的一种巨大的水生爬行动物,也是恐龙的远亲。它有一个细长的脖子、椭圆形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嘴里长着利齿,以鱼类为食,是中生代海上的霸王。如果尼斯湖水怪真是蛇颈龙的话,那它无疑是极为珍贵的残存下来的史前动物,这一发现也将在动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这张照片刊出后,很快就引起了举世轰动,伴随着二十世纪的“恐龙热”,人们开始把水怪与蛇颈龙可能仍然生存着联系起来,对此给予极大关注。1960年4月二3日,英国航空工程师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虽较粗糙,但放映时仍可明显地个黑色长颈的巨形生物游过尼斯湖。有些原来对此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看了影片后改变了看法。皇家空军联合空中侦察情报中心分析了丁斯德的影片,结论是“那东西大概是生物。”

进入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大举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国波士顿应用一些利用水下摄影机和声纳仪,在尼斯湖中拍下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显示有一个两米长的菱形鳍状肢,附在附加一巨大的生物体上。同时,声纳仪也寻得了巨大物体在湖中移动的情况。

1975年6月,该院再派考察队到尼斯湖,拍下了更多的照片。其中有两幅特别令人感兴趣:一幅显示有一个长着长脖子的巨大身躯,还可以显示该物体的两个粗短的鳍状肢。从照片上估计,该生物长6.5米,其中头额长2.7米,确实像一只蛇颈龙。另一幅照片拍到了水怪的头部,经过电脑放大,可以看到水怪头上短短的触角和张大的嘴。诮用结论是“尼斯湖中确有一种大型的未知水生动物。”

1972年和1975年的发现曾轰动一时,使人感到揭开水怪之谜或者说捕获活的蛇颈龙已迫在眉睫了。此后英、美联合组织了大型考察队,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长蛇阵,在尼斯湖上拉网式地驶过,企图将水怪一举捕获。但遗憾的是,除了又录下一些声纳资料之外,一无所获。

由于追捕水怪的失败,持否定的观点又流行起来。一位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尼斯湖水怪并不是动物,而是古代的松树。他说,一万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长着许多松树。冰期结束时“湖水上涨,许多松树沉入湖底。由于水的压力,使树干内的树脂排到表面,而由此产生的气体排不出来。于是这些松树有时就会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释放出一些气体后又会沉入水底。这在远处的人看来,就像是水怪的头颈和身体。”

但这种观点无法使那些声称亲眼目睹了水怪的人们信服。而且在七十年代后期,又有人几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那么,为什么人们至今还不能捕获水怪呢? 因为水怪太具有攻击性了。

世界自然之谜之四——金字塔神秘能量之谜

有关金字塔神力的发现,可溯及至本世纪初。热衷于超自然科学的法国人安东尼·博维于1930年前往埃及,在参观了吉萨金字塔群落后,他提出大金塔的形状非同一般,由此又为金字塔神秘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博维热衷于“感觉辐射”的造型研究。这项技术的基本概念就是说物体会辐射某种能量,这种能量目前尚不能为现代物理学所解释。当博维在金字塔参观时,进入“国王墓室”的他,不经意地往当成垃圾箱的罐子一看,发现里面竟放着猫和老鼠的尸体。当时他想这些动物大概是在金字塔内迷路,无法定出而死亡,而被丢在坡圾罐中的吧!可是,他随即又注意到有些奇怪的事,因为尽管墓室中非常潮湿,但尸体却未腐烂,这么说来,这些动物不就和木乃伊一样干透了吗?且墓室中岂不是具有能够使物质脱水之力吗?

博维心想这种现象应该是和大金字塔的几何学图形有关,于是在返国后就立即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底边0.9公尺的大金字塔的模型。并将其4个方位配合上东西南北的方向,再将猫的尸体放在与墓室相同,距底部1/3高度之处。结果他发现过了数日,猫的尸体竟然变成了木乃伊。

接着,他又用肉片及蛋等等加以实验,结果确认不论放入什么全都不会腐烂。于是他就发表了有关他对金字塔神力的研究结果。

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名无线电技师,放射学专家卡尔.德鲍尔得知博维在小型金字塔中做的实验后,于1940年开始亲自用木乃伊风干的方式对食品花朵和动物尸体进行试验。德鲍尔用三毫米厚的马粪纸,按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做了几个30厘米高的模型,进行第一次实验。结果他惊讶地发现,放在模型内的牛肉、羊肉、鸡蛋、花朵、死青蛙、壁虎等果然变于而不腐。实验获得初步成功后,他就与博维通信,两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

德鲍尔不断地试验,探讨模型内究竟存在什么能量。有一次,他将一把刮胡子刀片放在模型内,满以为它将变钝,但结果却相反,刀片变得更锋利,他用这把刀片刮了50次胡子。

这样,他就开始研究金字塔模型对刀片的影响。他做了一个15厘米高的模型,把刀片平放在塔内距塔底三分之一高的地方,刀片的两端对准南北方向,模型本身也按南北放置。几次试验,结果雷同。一种极其简单而又神奇的磨刀片器——马粪纸的胡夫金字塔模型就这样发明了。1949年,德鲍尔正式向捷克首都布拉格有关部门申请注册“法老磨刀片器”的发明权。在捷克,一般专利发明权至多3年即可批准。但这项编号为91304的发明经过了整整10年的周折,直到1959年才批下。其间,德鲍尔竭力说服专利委员会,并向委员会主席提供了一个模型。该主席亲自进行试验,最后表示这项发明确有实效,它并不是什么欺骗或魔术。与此同时,德鲍尔还探索模型磨刀片的原理。德鲍尔在一家无线电研究所工作,他可以了解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情报,并充分利用所里的设备与仪器。他把实验扩大到收音机、雷达、宇宙线和其它射线中,研究用马粪纸这样的绝缘体制成的金字塔模型,其内部的空间产生着什么样的震荡,这种震荡又和地球磁场与刀刃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他得出一种假设,或称为一个定理:来自太阳的宇宙微波,通过聚集于塔内的地球磁场,活跃了模型内的震荡波,使刀片“脱水”变锋利。这种特性不局限于胡夫金字塔模型,其它形状和大小的金字塔模型也能对刀片产生同样的作用。他在申请专利权的报告中说,这种磨刀片器与胡夫法老本人毫无关系。金字塔状结构物内部的空间产生着一种自动的更新运动。金字塔空间产生的能量仅仅来自宇宙和地球的引力、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它通过太阳发射的混合光线中看不见的射线起作用。在塔内空间激起的这股力量,能减轻由于多次刮胡子而引起刀口内部结构出现的毛病和变钝现象,但是,这股力量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刀口变钝,而不是刀口所受到的外形损伤。因此,这种刀片必须是用上等的钢材制造的。一把刀片通常只能使用25一30次,但如果每次用毕后放在金字塔模型内24小时,那么,每次刮胡子后的钝化现象即可消除,刀片的使用寿命将会延长。

德鲍尔还说,金字塔内部的空间形状与空间内所进行的自然、化学、生物进程有关。如果我们使用某种几何图形作外形,那么这种外形就会加速或延缓它内部空间里的自然进程。这项发明虽然采用金字塔形,但其它形状的结构空间也可产生这种作用。此外,也可用其它绝缘体来制造这种结构物。为什么一定要用绝缘体呢?他解释说,微波可以穿透绝缘体,活跃模型内的震荡波,而导体则不行。

据说,德鲍尔所发明的“法老磨刀片器”在捷克商店里广泛地出售,人们习以为常地用它来磨刀片。这种磨刀片器在西欧、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很流行。德鲍尔声称,他收到几千封买主的来信,没有一个抱怨这种磨刀片器不灵的。

1970年,德鲍尔与他人合著的《在铁幕背后的惊人发现》一书问世。书中汇集了他多年来研究“金字塔能”的全部论文。该书很快地被译成多种文字,开创了研究“金字塔能”的先河,在西方掀起了一股试验“金字塔能”的热潮。各种专业的学者和金字塔迷纷纷用马粪纸、塑料、木板、玻璃制作金字塔模型,对它的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一些国家建立了“金字塔产品公司”,专门出售大大小小的金宇塔模型,供试验用。有关“金字塔能”的论文和著作大量地发表、出版。1973年,在美国的华盛顿成立了专门收集各国研究“金字塔能”成果的征集机构。在研究“金字塔能”的书籍中,比较出名的有《大金字塔的秘密》、《金字塔能》、《神秘的金字塔能》、《金字塔的心理动力》等。这些书大多介绍用金字塔及其它形状的模型进行的各种实验和各方面的“科研成果”。

一些科学家说,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肉食、蔬菜、水果、牛奶等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保持长期新鲜不腐。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一些乳制品公司已把这项实验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采用金字塔形的塑料袋盛鲜牛奶。据说,比起其它的包装形式,金字塔形内的鲜牛奶存放时间最长。

把种子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加快出芽。断根的农作物栽在模型内的土壤里,可促其继续生长。金字塔形温室里的作物,生长快,产量高。有人建议,为提高葡萄的产量,增加它的含糖量,葡萄棚应搭成正方形,并使葡萄茎正对南北方向,以吸收更多的地磁。

匪夷所思人体被忽略的“第三眼”

神话毕竟是神话,自然与现实不同。可是,也许你想不到,其实你、我、他等芸芸众生,虽然不是神仙,却同样也长着3只眼睛!

希腊古生物学家奥尔维茨,在研究大穿山甲的头骨时,在它两个眼孔上方发现了一个小孔,这一小孔与两个眼孔成品字形排列,这引起他很大兴趣。经反复研究,这个小孔被证明是退化的眼眶。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生物界,自此以后,各国的生物学家纷纷加入研究行列。各项研究结果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甚至包括人类,都有3只眼睛。人们通常忘记了自己的第三只眼,或是从来没有想过它的存在,这只是因为这只额外的眼睛已离开原来的位置,不在脸部表面,而是深深地埋藏在大脑的丘脑上部,而且拥有另外的名字——松果腺体。

人的第三眼已经变成一个极为独特的、专门的腺体,人体中除了松果腺体以外,再也没有其他腺体具有星形细胞。星形细胞不是普通的细胞,它在大脑半球中含量十分丰富。至于腺体和神经细胞究竟为什么会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人们还不是很清楚。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

世界自然之谜之五——上古世界七大奇迹之谜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宫殿

2000多年来,肯定有足够的关于这位历史上最有魅力的女王的传说和神话。直到1996年,海洋考古学家弗兰克·戈迪奥才在亚历山大东港发现了克娄巴特拉女王沉没的安蒂亚霍多斯岛。 “奢侈豪华、与众不同、色彩绚丽”,戈迪奥这样描绘这座充满了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悲惨命运的水下宫殿。戈迪奥不仅发现了克娄巴特拉和凯撒所生的儿子凯撒里翁的玄武岩上身雕像,而且还发现了安东尼自杀的地点:安东尼是克娄巴特拉的最后一位情人和丈夫,当他的死敌渥大维占领了亚历山大后,他可能逃到一个狭长的半岛上。据说公元前30年,安东尼就在这个岛上拔剑自刎,悲伤的克娄巴特拉与篮子中的眼镜蛇握手了……

2300多年以来,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城市之国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根据传说,亚特兰蒂斯城的城墙和宫殿都是用黄金筑成的,并且在公元前11500年沉没在大海中。这个神话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在《克利梯阿斯篇》和《蒂迈乌斯篇》中第一次提到亚特兰蒂斯城。根据柏拉图的记载,是地震让亚特兰蒂斯沉入大海。柏拉图把这个高度发达的富庶国家描述成“被隔开的水域和土地环绕着”——也就是被环形的运河所环绕。从此,热衷于研究亚特兰蒂斯城的人们在地球上发现了50多个可能是该城遗址的地方:在大西洋、在黑海、在亚速尔群岛、在桑托林岛和克里特岛,甚至在北海中的德国赫尔果兰岛。目前人们仍在继续寻找。

1924年,一位英国考古学家17岁的女儿安娜·米歇尔—赫奇斯在英属洪都拉斯(今伯利兹)的玛雅城市卢班图姆发现了这只水晶头颅。它至少有3600年的历史,是用一块水晶凿成的。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精致、并且唯—一只下颚骨可以活动的水晶头颅。根据人们今天对水晶结构的了解,这只头颅根本就不能存在:它的制造违反了水晶的自然属性。即使利用最现代的技术手段也制造不出这样的水晶头颅,因为在加工过程中水晶会碎成1000多块。20世纪70年代初期,惠普公司在反复研究后认定,这只水晶头颅可能经过了300到800年不停的打磨才达到现在这样精确和光滑。 迄今为止,人们共发现了21只水晶头颅。科学家们估计,以前水晶头颅可能是被当作祭祀用品。而观察者们一再说,他们在水晶头颅里看到了祭祀的场景。有关玛雅的传说还谈到了13只相同的水晶头颅。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就能说话、唱歌。

1949年,考古学家阿尔韦托·鲁斯在墨西哥帕伦克“铭文庙”的最上层平台发现了一个通向坟墓的台阶。他发现了一个3.8米长、2.2米宽、带有神秘装饰图案的石板。50年来,专家们对这个图案的意义争论不休。它展示了一个祭台上的玛雅少年吗?是一个遭到原台巨型怪物复仇的人?还是一个[1]从脖子上长出玉米新生命的谷神?作家埃里希·冯·德尼肯基甚至从中看到了一个宇航员。只有一点是肯定的:帕伦克墓的死者是玛雅侯爵帕卡尔,他死于公元7世纪。根据传说,他死时“呼出了一口热气”。

在150天的大水之后,诺亚方舟停靠在今天土耳其东部的亚拉腊山上。 1949年,人们在亚拉腊山西北翼5000米高处测绘地形时发现了一个罕见的石头形成物。这个形成物像个船身,其183米的长度和《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的规格大致吻合。它在研究界引起了“方舟热”。80年代,业余考古学家罗恩·怀亚特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这个物体上的大量线痕来证明它就是诺亚方舟。它的形成“只是”因为地陷还是更多地涉及科学家们今天所说的“亚拉腊山反常”?现在也许只有通过地质卫星的照片才能展示清楚。大洪水的神话继续流传。

在德国内布拉附近的米特尔贝格山发现的星象盘是直径为32厘米的青铜盘,重达两公斤,有3600年的历史。青铜团和银河。它价值1500万欧元。 2001年,两个盗墓贼发现了这只星象盘并试图将其卖掉。2004年2月,它在瑞土巴塞尔被查封。内布拉的星象盘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只星象盘是在252米高的米特尔贝格山的顶峰上的一堵环形的围墙里发现的这只星象盘是有关宇宙的最古老的表现形式。“很有可能是当时祭司用这只星象盘来预测下一次月食的发生。他一定是拿着这个铜盘站在那个小丘上。月亮一旦位于昂星团上方,几天后就会出现月食。”在过去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在米特尔贝格山这只星象盘的出土地方有可能被用作天文观测台。目前,这个星象盘已经存放在哈雷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立博物馆里。

恐龙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陆地脊椎动物。它们突然灭绝的谜团看来已经被慢慢地揭开。原因可能是因为6500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到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美国最近的计算机模拟也表明了这一点。直到12年前,这个巨大的陨石坑才被发现。从2001年12月起,德国波茨坦地理研究中心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这个天体可能以相当于100亿颗原子弹的冲击力在地球表面撞出了几公里深的裂缝。撞击的碎片纷纷散落,引起了强烈地震、海啸、大洪水和大火灾。这次碰撞产生的大量灰尘和气体混合到大气中,遮天蔽日,使气候出现反常。先是大火,再是冰川期,接下来又是难以忍受的炎热。这场生态灾难造成了植物群和动物群的灭绝,其中包括恐龙。

随着时光的推移,人的视野不断开阔,新发现层出不穷。到了公元5世纪后,人们更新了七谜的内容,旧瓶装新酒,又排出第二批世界七谜。这七谜是:

1.罗马大斗兽场。建于 公元70~82年,平面椭圆形,直径 188米,有3层券廊,可容观众5万人,今存残迹 。

2.亚历山大城的地下坑道式墓室。此类墓室在罗马和拿波 利等地也有。

3.中国的万里长城。战国时相继兴建,秦始皇连贯为一,总长约6700公里,气魄雄伟,巍峨壮观。

4 .英国的巨石围栏。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文化遗址。

5.意大利的比萨斜塔。8层建筑 ,塔身倾斜。

6.中国南京的陶塔。公元3世纪用陶瓷制造,塔身12层,1850年被毁。

7.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 于公元532~53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第二批世界七谜与首批相比较,选点虽依然不出名胜古迹,但选景范围已由中亚扩展到 欧、亚、非三大 洲。

到了近代,人们好奇的对象逐渐由人造奇迹移向了自然奥秘。于是又排出了第三批世界七谜。这七谜 是:约旦的死海;夏威夷的火山;百慕大的魔海;西藏的冰川;挪威的夜;撒哈拉的赤砂;通古斯的陨坑。

到了现代,好奇的人们甚至把传闻轶事都扯进了世界七谜。例如尼斯湖怪,高山雪人,密林野人,飞碟幻影,诺亚方舟,天外来客,地下秘宝等,不一而足。

1991年,日本科普期刊《科学朝日》在纪念创刊50周年之际,从当代科学重大课题中筛选出七大课题, 推出现代科学的世界七谜。这七谜是:

1.宇宙的形成。近代关于宇宙发生发展有几种科学说。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威尔逊的背景辐射宇宙学,盖莫夫的大爆炸宇宙论,邦迪的稳恒态宇宙论和霍琴柯的量子宇宙论。目前正处于诸说争鸣状态。

2.太阳系第10个行星。已知太阳系有8大行星、1矮行星,到底有没有第10个行星,天文学家们还在寻找。1972年美国天文学家普迪拉预言,在冥王星轨道外侧可能有第10个行星存在。 1987年美国航天局安德森根据行星探测器的探测,重提第10个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并计算出它的质量和公转周期。198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林顿、鲍威尔和巴西天文 学家哥麦斯分别测算出第10个行星的理论轨道,但迄 今天文观测未得证实。

3.生命的起源。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距今4亿年前登陆。生命是从简单的无机化合物逐渐发展 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随着自然条件的演变,这些化合物互相作用,最后产生出有生命的物质。生命诞生之谜尚未最后揭开。

4.生物形态的构成。80年代前半期,美国生物学家 霍格尼斯博士和瑞士的盖林格博士,根据自己的试验,成功地分离出生物遗传变异基因,找到了某些只长着一对翅膀的昆虫却生出了两对翅膀、在本来长着触角的部位却生出了两只足的原因:生物形态的构成是由自身基因与环境因 素决定的。

5.恐龙的灭绝。有两种学说在 争鸣:一是灾变说,认为小行星撞地球或气候突变,使恐龙灭绝。另一学说是渐变说,认为恐龙灭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致。

6.人类的起源。有两种理论 在争论 。一种理论认为人祖诞生于非洲,然后向世界各地扩散繁衍。另一种理论认为,各大洲的人 类是从各自的当地原始人进化而来的。从化石发掘证实,前一理论颇占上风。

7.厄尔尼诺 现象(Elnino)。影响全 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现象,每隔2~7年出现一次,每次可持续一年,非周期变化。从50年代到90年代已 出现10次。专家们仍在探索它的成 因和发展情况。

1993年底,日本的18位科学家从各自研究的领域里,共同提出七个挑战性的大课题,称为21世纪科学七 谜。其内容是:1.花和蝶。2.生和死。3.心和身。4.左和右。5.阴和阳。6.虚和实。7.男和女。

这七谜的提出,抓住了当今科学诸多难题中的主要题目,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每个谜都涉及多学 科的广泛领域。如花和蝶之谜,探索的是生物共同进化规律,涉及生物化学、化学生态等学科。这七谜的提出,带有浓厚的哲学气味,充满了辩证法,与以往七谜都 不相同。

未解之谜:秦始皇曾接见外星人?

《拾遗记》卷四一记载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他们还掌握着惊人的高效能源,若用于夜间照明,只需“状如粟”的一粒,便能“辉映一堂”。倘丢于小河溪之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这些“宛渠之民”究竟是何许人?秦始皇认为:“此神人也”。那么,天地间真有神人吗?古往今来,众多的学者对这一记载百思不得其解。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用外星来客的观点对这一记载进行了解释: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来到地球并安下基地,称为宛渠国,对地球进行科学考察。这群外星人活动于占地表面积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论波舟”作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日行万里。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飞碟(UFO)。这些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颜如童稚”。他们注意观察人类世界,一有新的动向,哪怕“去10万里”也要“奔而往视之”。他们对洪荒时代的地球“了如亲睹”,对“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之类事情甚为关心,曾赶到现场考察,结果看见“三鼎已成”。他们对中国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生产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视”。万里长城上也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身影。

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传说,中外都有记载。而《拾遗记》尤为独特,记载了外星人与当时地球上称雄一方的秦始皇进行友好接触的情况,留下了比较古老的原始记录。有些学者对这种解释提出异议,表示难以接受。目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解释尚无定论。秦始皇接见的是谁呢?这个问题已成为一个学术界的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流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