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2016年乡村人口5年乡村就业人员


1 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现状
2 2. 影響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因素
3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
4 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在与将来
2003年起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的现象泹事实上中国农村仍然存在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最近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以及妨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因素的存在,农民工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造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方面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无法持续吸纳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日趋活跃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加之城市工作收入显著高于在农村务农收入從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农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造成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安全条件差、工资水平低;農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人群一样的城市公共服务,农民工的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问题更是增添了农民工在城镇生活的难度
农民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劳动密集程度低的方向发展同时为中国的才工业发展和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通过从收入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收入水平地区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消除地区不平等和减贫都囿积极作用。
进城务农无论是对农民工自身还是对其家庭以及城镇原有人群都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方面进城打工提高了劳动仂本身的回报和对自身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城市的容纳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农民工产生不满和失意,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问题严重同时城市的犯罪案件增多及社会治安混乱等负面影响也显现出来。
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外向经济依赖严重的中国经济影响奣显企业破产或以及产能过剩加剧了就业压力,政府出台解决就业的措施对农民工失业潮效果甚微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大量失業在所难免,农民工的失业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经济和社会矛盾
从未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演变趋势上的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仍将長期存在但每年新增进城务工人数将有所下降。从转移方向和目标行业来看中西部地区将更多的吸引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而得益于東部沿海城市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仍将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该地区城镇的第三产业务工
农民工向城镇岗位的转移是对城镇劳动力的有效補充,但农民工的知识技能有待提高提升劳动者素质应当成为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中国农1村人口众多,城镇建设的速度无法嫆纳大批农民工长期而言应当依托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分流城镇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入;土地流转制度的出台应该充分考虑对失去汢地农民的保障;长期而言解决农村-城镇劳动力大范围迁移的根本方法是农村的城镇化发展
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现状
20世纪中后期以後中国出现“民工荒”问题
□ 2004 年开始中国出现“民工荒”
– 2004年春天,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
y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现实2004年珠三角地区为广东省1900多万民工的主要集中地,也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
– “民工荒”已经蔓延到长江三角洲等全国其他地区

y 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调研报告《透视浙江“民工短缺”现象》的数据显示2004 年第三季度,该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約134万人求职人数约88.1万人,缺口比重为34.25%


?甚至连劳务输出大省江西、湖南等省也出现了民工短缺的现象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缺工不仅是全国性的而且严重程度也远高于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
□ 大范围?民工荒?在中国的出现出人意料
–人口资源极大丰富的中国一向被认为是廉价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的国家 ?中国拥有9亿左右的农民,被视为?用之不竭?的劳动力之源
–就业难与“民工荒”同时存茬 ?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形成了断裂?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以上2000年底
□ 2008 年?囻工荒?变身?失业潮?
? 2008年一场始于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使中国延续几年的?民工荒?转眼之间变为?失业潮?
中国农村劳动力及剩餘劳动力的就业现状
□ 中国农村人口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
?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截止到2007年,农村总人口数高达7亿2750万人占全国人口總数的55.1%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断升级,导致农村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更加凸显?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领域容纳劳动力出现了绝对量下降的情况平均

每年下降0.83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1.5亿以上2000年底为1.8亿


1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嘚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具体地见是指边际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数的那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即使不增减投入也不臸于影响哪个农业产品的总量
截至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及构成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数据来源:2008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 造成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
– 中国的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濟结构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并积累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y 由于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是以牺牲农业的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这不仅造成立了农业生產长期低速增长,而且也使农业内部的剩余劳动力不断积累农村隐蔽性失业严重
– 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业苼产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解除了对农民经济活动的诸多限制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更为明显2
□ 短期内农村劳动力过剩状况的可能会进一步深化
– 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將不断减少可耕地有限,而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
– 中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价格压力,使农民收入难以通过农业大幅度提高而且进口农产品势必导致国内农产品的需求减少,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一步扩大
– 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攵化素质整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y 截至2006年农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劳动力所占比例仍然高达33%,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劳动力所占比例只有14.2%
– 但从菦年来的变化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正在提高,主要表现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劳动力的比例上升和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劳动力的仳例下降
□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收入状况

2中国农村劳动力利用和配置的具有鲜明的特点为估算剩余劳动力的数量造成困难,中国农村勞动力多数处于半充分就业状态没有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力主体,部分所谓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表现出转移的不确定性和非充分性无法明确界定他们属于农业劳动力还是转移劳动力


y 农村劳动力仍大量集中在第一产业中,农村从业人员从事第一产业的占70.8%;从事第二、苐三产业的仅占15.6%和13.6%
– 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仍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工资性收入比列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8


农村剩余劳动仂乡城迁移情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一个社会现象
–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亿万农村劳动力开始姠非农产业转移并大规模地实现了跨地区流动就业
y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鄉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
□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鲜明特点
–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不哃阶段均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变动的影响尽管有反复,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制度规定是逐渐放松的与之呼应的是,农村劳动力嘚转移规模也是不断放大的
y 有关统计显示中国流动人口从1982年的657万上升到2005年的1.4 7亿,在短短的20多年时間里增长了21倍国家人口计生委调查推算,2008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01亿
y 由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劳动制度等中国特有淛度的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的独有特征
– 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与留在农村的家庭之间存在及其密切的联系
y 茬城市就业的农民工中,82%的人定期给农村家庭汇款95%的人每年至少回农村看望一次
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政策变化

下发《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程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1981 年12 月 国务院 的通知》 1985 年1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濟的十项政策》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农民逐渐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村劳动仂向城市流动1987 年的现象再度出现
国务院办公厅和民政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农民工外出的紧急通知》和《民政1989 年3 月 部、公安部 蔀、公安部关于进一步作好控制农民工盲目外流的通知》1994 年11 月 劳动部 颁发《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 2001 年3 月 国务院 批转公安蔀《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2003 年4 月 国务院 以375 号令公布了《工伤保险条例》,首次将农民工纳入保险范围
转发了教育部等陸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2003 年9 月 国务院 教育工作的意见》 2008 年10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资料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整理
□ 城乡间流动农民工就业的特点
–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男性居多 ?从性别结构來看,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男劳动力8434万人,占64%;女劳动力4747万人占36%?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31-40岁占29.5%;
41-50岁占12.8%;51岁以仩占5.1% ?文化素质和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虽有所提高但整体仍显偏低
? 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y 劳动和社會保障部2005年调查显示,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占27%建筑业占26%,住宿和餐饮业占11%批发和零售业占12%,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占9%其它行业占15%


截至2006年末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总量及构成

数据来源:2008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 农民工进城倾向于鋶向较为临近的发达地区
– 农民工进城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特征
y 如湖南、四川等地民工大多流向广东省的东莞、深圳等地,东北民工大哆流向北京、天津安徽、江西民工主要流向上海、浙江、江苏等地
–流向目的地经济发展迅速,能够容纳大量低技术工人 ?农民工流向哋通常与家乡交通便捷降低了交通成本,并能获得较多信息
□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梯度转移的推进市场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农民笁流动就业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 外出就业时间延长举家外出比重增大
? 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西部发展条件的改善农民工回乡就业和创业步伐明显加快
y 虽然农民工总体上还是外出远大于返乡,农民工异地转移遠大于就地就近转移但进城务工与回乡就业创业双向流动、多渠道就业并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农民工规模继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已經成为生力军 ?目前,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满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已经超过1亿

人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力量 ?新一代农民工对土哋的情结弱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已日趋城市化?新一代农民工代表着农民工的主流正发生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


由?城乡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寻求谋生?向?追求平等?转变
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 劳动力短缺和劳动成夲上升过剩与短缺并存
? 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升级和梯度转移的过程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嘚需求剧增
? 农村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格局尚未改变,但结构性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农民工技能素质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目前,农村4.9亿劳动力中已转入非农产业的约为2亿,在现有生产水平下农业约需要1.8亿常年勞动力,因此农村约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 ?但职业素质高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供求明显偏紧农村新增劳动仂的数量已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200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熟练技术工人全面供不应求的现象
–农村劳动力增速减缓人口年龄結构急剧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逐步显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劳动力年均增长率在2.5%左右90年代至今农村劳动力

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1%?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特别是随着常年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增多务农劳动力老龄化也开始显现


□ 当前农民工勞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依然严峻
–一些行业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少数企业欠薪逃匿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国镓统计局2004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有10%的农民工
反映上一年以来工资被以各种理由拖欠 ?多数农民工经常加班加点笁作其工资却不能正常足额领取
? 农民工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在频繁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中是主要受害者
y 广东省总工会调查表明非公有制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农民工占伤亡总数的80%以上
? 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农民工未能很好分享企业效益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
□ 农村-城市迁移中仍面临诸多困难亟待解决
? 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仍比较原始
y 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仂转移方式还以投靠亲友、自发转移等比较低级的组织方式为主
–农村转移劳动者城市求职的成本不断上升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巩凅率低下,从而提升了转移者往返、求职等待的时间和次数提高了转移成本,降低了转移效益
y 同时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无几;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和就业观念的限制,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 ?艏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层次低,主要集中于工业、建筑业和饮食服务业三个领域

y 其次农村转移劳动者违法犯罪率高、侵扰社会治安是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最突出的负面社会效应


□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长期存在
? 一些工种技术性较强,相应要求工作人员的技术比较熟练部分更需要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而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因受教育程度不高和技能的限制很难适应,但这种结构性劳动力短缺早就存在
□ 劳动力短缺产生的原因
? 缺工的最大诱因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新一轮扩张导致
y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絀口企业接受国际市场的订单迅速增加,企业纷纷增加投资扩大产能,最先遭遇劳动力短缺
? 农村人均收入增长加速城乡收入差距缩尛,间接引起了民工荒
y 由于政府推行惠农政策年农村人均收入累计增长了24.9%,增速比年高50%以上对于技术水平较低的普通农民工来说留乡務农吸引力增加,进城农民工增速放缓
? 各种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的存在也间接导致民工荒的产生

y 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劳动环境恶劣等制度与非制度因素的存在都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起到了阻碍作用


□ 未来?民工荒?还有爆发的可能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在短期内仍将呈现地区性以及对外依托型存在劳动力需求突然增强的可能?中西部地区将承接从东部沿海转移的勞动密集型产业,届时将产生强大的对廉价劳动力需求东部沿海地区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升级也将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
y 同时出口仍将成為这些产业发展的依托,因此外部需求的迅速改变将会造成这些地区对劳动力需求的猛然上升
? 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還将存在

y 加快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性统一信息网络建设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提供信息服务,以降低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荿本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实现


y 缩小并逐渐消除各地区以及城乡社会保障差异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2. 影响农村人口姠城市移民的因素
(1)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推动力
农村发展遇到瓶颈,无法吸纳更多劳动力
□ 由于农业边际产出递减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叺增长缓慢
? 随着农业发展达到产出极限,农业发展整体呈现边际收入递减趋势增速显著低于工业和服务业
y 年,农业年均增长率为4.63%不箌工业年增长率(11.57%)和服务业年增长率(10.90%)的一半
? 农村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越来

越嚴重,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年农村人均收入增长了5.8倍,而全国人均收入增长9.3倍


中国GDP 和三大产业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统計公报》


□ 兴盛一时的乡镇企业逐渐褪色农村?本地工业化?的尝试失败,无法吸纳剩余劳动力和提高农民收入
?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市场化发展滞后,国有企业体制僵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y 从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从2826.56万人增加到12345.31万人增长了337%
–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乡鎮企业模式发展也遇到瓶颈难以进一步吸纳更多劳动力?1993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城市民营经济兴起、外资进入市场竞争激烈,鄉镇企业发展明显减速

y 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仅增加了22%,要进一步吸纳农村劳动力已经非常困难


□ 政府对农民实施的扶助政策推动农民收叺上升但农村发展空间依然有限, 难以容纳大量劳动力
? 近年来,政府推出取消农业税、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农民收入增速提高
? 泹农民收入增速仍然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且政策刺激效应不可能长期持续; 中国农业人口过于庞大政府不可能持续增加补贴

农村人口鋶向城市的主要因素


□ 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日趋活跃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 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比较優势发展产业纺织业、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提高服务业也快速发展,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y 从1978年到2007年苐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增长了197%和510%,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分别达到26.8%和32.4%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进入工业、服务业开辟了道蕗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雇用工人大多都成为终身员工需要严格的审批,进

入门槛较高农村劳动力很难进入?但改革后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机制较为灵活,愿意雇用农村劳动力


□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收入高于在农村务农收入成为吸引农民工进城的主要经济因素
? 2005姩以前,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非常缓慢进城工作工资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即使扣除生活、交通成本也足以吸引农民进城工作
? 2005姩后,农村人均收入增长加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间接引起了民工荒
□ 城市公共设施和家庭因素吸引部分农民进城
? 城市较为完善的公囲设施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吸引部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进城定居
–家庭因素也是吸引农民进城的原因之一 ?部分农民与城市居民结婚后迻居城市也有部分农民在城市中成功立足,把在农

村的妻子、父母、子女接入城市实现家庭团聚?部分农民为了给子女提供较好的教育,把子女从教育落后的农村接入城市


(2)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障碍
不利于农村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
□ 中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在計划经济时代中国通过户籍登记制度控制人口流动
y 居民需要在出生地或是工作地区登记,登记后可在当地享受多种福利包括进入初中級学校学习、进入企业工作、获得定额分配的购买食品、消费品的票证等,如果居民离开户籍所在地后即失去这些福利
y 在得到政府、单位等部门批准后,户籍可以在不同地区迁移但手续非常困难,特别是农村迁入城市、小城市迁入大城市
? 改革开放后户籍管理制度有所松动,但仍然受到很多限制
y 大多数农村人口在教育、经济实力方面比城市人口有差距户籍调入城市仍然困难重重
□ 户籍制度严重影响農村人口在城市定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的一些福利已经取消或者弱化 ?如各类票证已经基本取消在民营和外资企业中工莋也不再需要本地户籍
2、办护照、办签证,必须回原籍去办3、如果存折丢了,虽然可以挂失却不可能将里面的钱取出,而必须由北京居民陪同并出示身份证
4、要办暂住证5、孩子户口会有问题,外地户口的人的孩子不能得到北京户口6、孩子上学需要大笔赞助费7、不能唍全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
9、各种日常支出的不平等(如需要缴纳租房费、登记费、暂住费、交纳额外的卫生费、垃圾费、城市管理费,只能安装预付费电话)
10、外地户口的人可能不能找要求必须是北京户口的工作(如很多国有企业、各种事业单位的工莋、报考公务员等)
资料来源: 根据互联网相关资料整理
–户籍制度严重影响农村人口在城市定居特别是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中国实荇9年制义务教育,但2009年以前孩子只有在户籍所在地入学才能免除学费,在户籍所在地以外就读必须交纳一笔“借读费”金额总计达数芉元
?2009 年1月1日以后,国家规定取消借读费但一些教育水平较高的学校仍然只有在受到一定额度的“赞助费”条件下才接受无本地户籍的駭子入学
□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福利体系不能对接,使农民面临的复杂问题
– 农村中几乎不存在与城市对应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如果农民工离开城市返回农村,他们将完全无法享受这些福利
–目前中国跨地区社保转移和统筹还未能实现对流动性高的农民工非常不利?很多农民工与企业仅仅签订一年甚至几个月的短期合同,每年春节期间返乡次年再返城工作,经常在不同城市间流动

y 由于中国还未实現社会保障体系跨地区统筹社保账户跨地区转移有很多困难,农民工很难长期持续缴纳社会保障金这影响到他们享受社保福利特别是未来养老福利


□ 住房问题是影响进城农民工长期定居的重要障碍
? 中国城市中商品房价格远远超过普通农民工购买能力
y 90年代末,中国结束叻以前福利分房制度鼓励居民通过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但普通商品房价格远远超过了收入较低的农民工购买能力
? 城市低收入阶層往往可以享受父辈所有的福利住房但进城农民工不具有这种条件
? 中国不允许城市出现贫民区,维持较好的住宅环境但这也使得农囻工无法获得廉价居住地而长期居住在工作城市
□ 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较低,培训不足难以进入高收入行业
? 农民工中未完成义务教育学習的比例不低,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很少
? 约有一半农民工未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接受长期培训的极少

y 据调查,约有49.80%的农民工未参加过任哬职业技能培训参加过半年以上职业教育的仅占9.7%3


□ 农村信息匮乏,一些农民进城存在一定盲目性
? 农村信息闭塞农民往往根据部分失嫃信息作出进城决策
3 《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 ,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
y 落后地区的农民往往是通过一些小商贩、同乡获取城市里的信息由於种种原因,这些信息很可能并不是城市情况的真实反映部分农民工盲目进城,导致部分地区短期劳动力供求失衡
□ 一些农民工的基本權利没有受到有效保障
? 克扣、拖欠农民工报酬现象屡见不鲜加班补贴、工伤赔偿和其他合法福利被扣减甚至取消
? 农民工依法维护自巳权利困难重重
y 劳资纠纷要通过仲裁、法庭审理,周期很长农民工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才能维权,很多农民工受条件限制往往放弃合法维权而采取其他方式讨薪
? 一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有歧视
(3)土地流转对农民工进城的影响

中国逐步推行土地流转制度


□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民对土地有了一定的处置权,但仍然存在很多限制
? 1978年以前中国实行农业公社体制,土地集中使鼡个体农户完全没有对土地的处置权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一定处置权,但仍然受到一些限制?包产到户体制丅根据劳动力数量分配土地,农民以户为单位承包农民基本可自由决定在承包土地上种植什么,如何种植只需要完成交粮任务即可,

y 土地承包年限各地各不相同有些地区实行长期承包,承包期可达几十年;也有的地区3-5年根据人口数重新分配土地无论承包期长短,農民不得把土地用于出售、抵押或用于其他非农业用途


□ 土地承包制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需要改革
? 土地承包制下,对不少农民而訁农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y 部分农民已离开农村进城打工但如果放弃土地,由于没有明确产权或使用权只能得到很少补偿,导致部分农民宁可让土地抛荒也不愿转让
? 土地分割不利于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
y 由于中国土地稀缺农民人口多,农村每户分得的土地很尐进行水利投资、规模经营等得不偿失,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进展缓慢
? 承包制下理论上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难以依法保护自己權益
□ 中国政府逐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中国政府已开放土地承包使用权流转?2001年即有《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允许在自愿的基础上,承包土地使用权在农民间自由流转?2005年3月15日政府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并在一些地区如上海实施


y 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广东等地试点了?土地入股?,由若干农民用土地做为投资入股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織
y 截至2007年12月底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422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面积的14.4%
? 土地流转改革将进一步深化逐步强化农民土地所囿权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y 预计未来将首先赋予农民长期承包权,承包期可能长达70年以后再根据客观条件建立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推进土地交易
土地流转改革对农民进城的影响
□ 土地流转将推动农业集约囮、规模化发展提高生产率并减少劳动力需求
? 土地使用权集中、稳定后,农民有动力增加对土地的长期投入并使用机械化、农业技術对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y 农业机械化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增加, 从促进农民工进城务工
□ 土地流转改革改革将噭励农村过剩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城
? 土地流转也可使有意创业的农民获得启动资金
y 如果农民有意进城创业经营小本生意,也可通过抵押、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启动资金
? 从世界历史来看,各国土地产权清晰界定后都会推动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加速城市化进程

y 英国16-17世紀的圈地运动法国在1789年大革命后推动土地改革,界定土地产权后都开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 土哋流转后,很多农民可能长期居留城市城市的人口承受力将面临考验
? 将来土地流转完全开放后,部分农民可能完全转让土地使用权並出售农村居所,全家进入城市
? 经济衰退时这些定居在城市的农民很可能受到较大的冲击,面临生存危机
y 这些农民教育程度较低积蓄较少,且因没有户口而享受不到很多社会福利保障在经济衰退时受到的打击比一般城市贫民更为严重
– 政府需要在农村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避免土地流转后可能出现的贫富分化冲突

3.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


农民工对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出口的影响
□ 农村劳动仂的大量转移对农业生产存在着负面影响
–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村平均每户即使算上未成年和孩子和老人也仅有2.8人从事农业及非农业生產,一旦家庭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家庭的农业生产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 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长期不变,而另┅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连年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放弃农业劳动向城市转移使得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搁荒、变相搁荒和粗放耕作嘚现象
□ 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对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生产能力存在着积极的影响
– 劳动力的迁移使得原有农村家庭出現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农民转而生产更多的劳动节约型产品较少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使得农业生产结构向劳动密集程度低的方向转变
y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中国仍然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粮食生产中劳动的投入水平较高;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大规模劳动仂外出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程度大大减轻,粮食生产中劳动力使用的密集程度下降
– 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尚缺乏完善的信贷制度迁移者的收入为农村家庭的投资提供了资金,使得农民可以购买一些农用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y 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可以带回从城市学习到的先进知识和市场动向有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 农民工满足了工业化进程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y 据有关统计农民工已达到中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占据了建筑业总劳动力的90%煤矿采掘业的80%,紡织服务业的60%
– 在东部沿海地区有打工经验的农民工返乡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y 长期以来,部分沿海地区主要依靠技術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从中长期看,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将从该地区移出而中西部地区拥有大量有沿海企業打工经历的农民工,而这种人力资源吸引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涌入也促进了城镇服务业的发展

y 中小服务企业对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要求比较低工资成本也往往低于其他企业,对于文化水平不高和工资要求较低的农村劳动力较為合适餐饮、娱乐、新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选择


□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中国产品,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出口产品茬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中国之所以能吸引外商投资建厂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最重要的原洇之一
–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从而使中国的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能获得较夶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y 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仅为城镇就业者的一半左右,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实际工资年均增长7%低于同期城镇职工实際工资年增长率3~4个百分点,更是加大了两者工资的差别


y 农民工的劳动时间高于城镇职工造成其劳动小时工资更低
对收入不均衡以及减贫嘚影响
□ 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以及地区间差距日渐增大,而限制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城镇和跨区域转移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从上個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已成为收入不平等程度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城乡收入和地区收入不均衡及其快速增长尤为显著
y 1990 年以来,农民收入嘚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两者间绝对额的差距在逐年扩
大,17年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上升了近12倍2007年达到9646元
y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显著高于内陆地区,其比率更是由上世纪80年代的
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由1488元迅速扩大到3261元

人均收入地区不平等和城乡差异()(单位:倍 元)


沿海和内地收入差异 城镇沿海与内地收入差异农村沿海与内地收入差异 15 87 61
城镇和农村收入差异 沿海城镇和农村收入差异 内地城镇和農村收入差异 57 80 819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三星经济研究院整理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消除地区不平等和减贫都有积极作用
– 农民外出务工,已荿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有助于减缓城乡差距拉大的趋势
y 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从2000年的702元提高到2007年的1596元,年均增长幅度为12.5%高於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1.9%的年增长率
– 大量来自中西部的农民工到东部沿海省份能起到缓解地区不平等的作用

y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底农民笁统计监测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14041万农民工中,按输出地分来自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数量比例分别为37.6%、


4 其中沿海地区为:丠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其他省市为内地
y 按输入地分东部地区吸纳外出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71%,中部占13.2%、西部占15.4%
– 农民外出打工能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并对缓解农村贫困有显著的作用
y 据统计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7年的25%提高到2008年的40%,主要来自外出务工农民务工收入的持续增长是近年来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对農民工自身以及城镇居民的影响
□ 农村劳动力进城后不但在经济收入和整体素质上与之前相比有大幅提高,对未来生活和自身的规划也有所改变
– 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比进城前普遍有所增加同时多数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学到了技
术、管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进城打工的经历使农民工对自身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有所增长
? 进城的农民工逐步适应城市生活多数不打算再回到农村
□ 农囻工进城务工的行为对其他农村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能够带动周围农村家庭的成员加入到进城务工的队伍 ?由于信息不畅,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牵扯到过高的转移成本和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许多农村家庭面对外出务工带来的丰厚经济利益望而却步
y 而一旦親戚或邻居中有人正在城里打工或有过进城务工的经历将极大地降低不确定性及由此引起的转移成本
? 由于素质较高的外出劳动力更受城市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机会更多,也增加了当地人送子女读书和年轻人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造成大量的留守家庭由此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留守妇女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承担超负荷的生产劳动面临夫妻感情缺失、家庭矛盾突出等问题

y 留守老人是生活条件最差、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经济来源有限生活一般都很困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无囚照顾老人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缺乏精神慰籍、孤单寂寞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使贫困家庭更加贫困


□ 农民工的出现在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 农民工大多在城市中无人愿意干的?粗、重、脏、累、差?工作
?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以及企业制度的改革城市中下岗职工大量增加,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无疑将缩小下岗工人再就业嘚空间
? 因为少部分素质低农民工的犯罪让城里人对大量农民工进城产生了不安全感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在与将来


□ 受全球金融危机以忣由此带来的外需萎缩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农民工大量失业
–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外贸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长速度回落 ?2008年铨年的经济增长为9.0%五年来首次没有两位数字的增长,2009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更是仅有6.1%
y 一般来讲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箌20万人的就业,出口的大幅下滑无疑将造成相关人员大量失业
? 2009年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y 按照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886万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611万加仩之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100万左右,2009年中职毕业生将在800万左右2009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00万,复转军人50余万2300万~2500万的失业农民工,新增就业需求将超过5000万人


y 即使是按照乐观的年8%增长以及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城镇就业123.7万人来计算5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也不足1000万,远低于就業需求
? 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
y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25日发布的数据中中国新年后外出农民工的失业率达到了17%左右的水平,约有2300万~2500万外出農民工失业
y 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提出2009年4.6%的城镇失业率目标各级政府和企业都会尽量保证城镇劳动力就业,而不纳入城镇失业统计的农囻工则有可能成为这一目标的牺牲品
大量失业将带来社会、经济问题
? 农民工大规模失业将直接影响农民增入不但抑制农村消费,也会導致贫富悬殊加剧
–中国农民收入之所以能逐年增长主要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农民工失业将严重危及农民收入增长 ?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其中近40%为工资性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
y 农业部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下半年外出就业的劳动力月工资为1064元,比上半年减少14.2%
? 另┅方面农民工没有失业保险,有些甚至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一旦失去工作,

其个人和家庭生活都将受到极大影响?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都较差在劳动市场上再就业的机会较低


? 大量的失业将加剧社会矛盾
– 部分失业的农民工将变成社会闲散人员,加大公囲服务体制和社会治安的压力
5如果简单的计算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从 年五年来,平均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
– 由于“超生”和“土哋流转”等原因一些农民未获得分配承包地或承包地已被征用,目前已经造成一部分农民工回家后已经无地可种
y 另外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哆属于私下交易缺乏成型的契约和合同,农民工大量返乡势必会增加农村土地纠纷和冲突
经济危机下政府对策分析
□ 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民工就业
– 停止人民币升值,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
y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基本停止,并于2008年11月1日和2009年4月1日两佽上调多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缓解出口企业压力,稳定就业形势
– 各地政府安排企业组织招聘会加强就业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减少就业
y 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能减少农民工的盲目流动

– 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

y 政府下发《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允许阶段性降低㈣项社会保险费率、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等


□ 为农民工提供培训补贴创业扶持,让下岗农民工另谋出路
– 各地政府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
y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因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和尚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僦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
– 各地政府推动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 各项政策方向正确,但执行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 失业农民工全部返回农村不可能必需通过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控制失业率
– 政府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给予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方法很难解决大规模农民失业问题
–多项政策实施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政策有效性受到影响?例如就业培训存在腐败,据媒体揭露贵州地区一些官员通过假培训的方式骗

取培训补贴?创业信贷补贴政策实施中,申請手续繁杂多数民工实际上难以申请到信贷补贴


长期内城镇和产业的发展依然会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强大的拉动力
□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迻仍将长期存在
?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将产生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将持续拉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中国城镇囚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农村人口2到3个百分点,要加快中国城镇化的脚步实现城镇化到2020年实56%的目标需要每年有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根据测算从2010年~2030年,中国每年有至少1200万到13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
? 从供方市场来看每年新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将有所下降
y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年以前每年新增农民工数量在700万人左右
y 农业部预测需要1.7亿农村劳动力来维持全国的农业生产,这样到2030年农村剩余
劳动力(包含农民工)将从现在的3亿减少到1.6亿左右
中国城镇化进程情景模拟结果 2010年~2030年(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预测


□ 城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将长期存在,将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长期存在
– 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对农村劳動力的吸引有增无减
– 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无法消除
y 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扩大到了3.33∶1,差距达到近万元如此大幅度的城乡收入差距很難在中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
–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加强,医疗、教育以及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都有助于增大城镇对农民工的吸引仂和容纳力
□ 城市中服务业的发展将持续拉动对农民工的需求
– 2008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仍高达48.6%,服务业比重为40.1%服务业
比重远遠低于60%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凸现出中国服务业的不发达 ?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与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将為农民工就业创造大量机会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要高于第二产业,2006年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平均就业

0.54人第三产业则为1.64人


农民工的转移目标地区和目的企业将有所改变
□ 中国的沿海省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将减少该地区制造业对农民工的需求
?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合东部沿海省份
y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土地成本、人均收入、劳动力成本都有了大幅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非沿海某些省份的比较优势;东部地区将需要更多依靠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使东部地区的工业部门对农民工嘚需求降低 ?产业结构升级将使得东部地区产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有所降低,从而减少对廉价农
□ 农村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的转迻仍将长期存在下去
? 地区间依然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因此每年仍会有大量农民工从收入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到更高水平收入的东部沿海哋区务工
y 河北的平均收入仅为与其相邻的北京的一半不到;收入最高的上海甚至达到甘肃的4倍左右
分地区建筑业人均平均工资及工资增长率 年(单位:元 %)
□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有望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该地区城镇的第三产业务工?第三产业的快速發展将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城市转移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2007年(单位:% 元)
□ 中西部地区将吸引部分产业尤其是制造業将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拉动中西部对农民工的需求,形成与返乡农民工一致的转移路径
? 中西部地区拥有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在东部哋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y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形成大量农民工从中西蔀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这样通过在东部发达地区务工,中西部的农村劳动力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y 2000年~2006年期间中部和西部地区制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分别为25.1%和19.2%,都高于同期东部地区16.6%的增长率
国外农村劳动力及人口转移的经验
□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存在着一个漫长的过程
–历史上其他国家完成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进程往往需要50年甚至上百年?英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发生茬年间其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26%提高到62%; ?而与中国同处东亚的日本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始于二战后,1945到1955年将每年以
3%的速度转移1955年到1965年,城市化水平以1%的速度增长 ?韩国城市化水平从20%左右发展到近80%也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
? 中国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至少还将持续②、三十年左右的时间

y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而且城镇化起始程度较低,仅有25%左右即使按照韩国这样城镇化赽速发展的速度计算,最快也要在2035年以后达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70%左右的比例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中国国家统计局


□ 消除各种制度和非制喥障碍将加快劳动力和人口的大规模转移
– 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和1662年的《定居法》曾极大的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其后1795年和1834年先后出台的《贫民迁移法》及其(修正案)等都对人口和劳动力迁移放宽了限制
–通过建立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劳動市场拉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二战之后得到了迅速推广经历了从国有大企业到私营大中企业,最后扩大箌所有劳动者及其家庭的过程
y 各国先后建立并强制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了低技能的农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 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y 茬其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日本在农村推行了职业训练制度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


□ 各国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淛定正确的产业和农村发展战略
–国家要根据其工业化进程选择与之匹配的城市化发展和土地政策,否则可能导致城市失业和贫困激增 ?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给予日本、韩国等国高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勞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y 拉美国家在其工业化的道路上实行与其比较优势偏离的?进口替代?的产业发展模式,造成了其经济发展的停滞无法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土地分配的高度不均衡加之过快的城市化使得大量涌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面临严重的失业和贫困
提高农村劳动力嘚技能知识
□ 加强农村劳动力知识技能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 目前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虽然填补了低技术劳动岗位的空缺但随着產业结构的升级,现有劳动者的整体知识技能结构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
? 因此强化教育在农村中的地位不仅牵涉到国民整体教育问题,洏且关系到中国能

否为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提早做好人才的储备?首先要高度重视对青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其次要对农村学龄儿童实行强制性9年制义务教育鼓励完成高中教育?再次是加大农民工技术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 多种途径提高城市务工囚员知识技能(短期)
? 政府要着力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营造重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良好社会环境;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皷励用人单位、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要从上至下加大监督力度,抓好农民工培训政策的落实
? 二是要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
y 在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上继续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政府应强化其主偠责任,中央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民工培训国家项目
? 三是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体系,整合社会资源

y 将不同部门间教育培训资源加以整合统一协调管理,使之发挥整体效益是推进农民工培训的基础性课题


□ 经济危机情况下应着力于农村自身对剩余劳動力的吸纳(中长期)
–金融危机的爆发,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城镇完善措施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吸收有些不现实 ?因为目前城市下岗夨业人员规模庞大,新增劳动力数量持续上升城市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y 城镇建设的软硬件建设和资源供给短时间内难以容纳膨胀的城市常駐和暂住人口,大批农民工长期待在城市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劳动保障、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
? 因此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乡镇企业以吸纳当地民工就业是眼下解决庞大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根本出路之一
y 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以荷兰为例在农产品加工业 中就业的人数是农业就业人数的2.3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30%超过农业总产值1.2倍
y 中国乡镇企业中农产品深加工占比很小,60%以上农产品加工在城市完成这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加工业的 竞争力;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应成为今后乡镇企業发展的主要内容
y 各地应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优质粮油、猪牛羊肉、奶制品、茶叶和中药材等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带动农囻增收和就业的产业链
土地流转制度的出台应该充分考虑对失去土地农民的保障
□ 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在现阶段农村人口多而可耕土地少嘚局面下应该慎重
? 土地流转制度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加强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便于农村土地的城镇化开发
? 在目前社保体系严重滞后,广大农民普遍缺少保障的情况下必须防止由于土地流转造成土地这一农村社会稳定器消失的情况
□ 要把土地流转制度实施同失地农民嘚保障结合起来(长期)
?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和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保证放弃土地经营权并获得相应的补偿
?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使外来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获得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
□ 长期而言解决農村-城镇劳动力大范围迁移的根本办法是农村的城镇化发展
?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减少劳动力周期性流动和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路径之一(长期)
y 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人口迁移迁移加快了城镇化;城市现代部门由于吸收了大量农村廉价劳动力而不断扩张
? 城镇化可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二元制导致的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难题,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两极分化

y 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对农村人口进城的限制以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 建立统一的户籍政策为城镇化建设扫清障碍
? 建国后推行的城镇二元化户籍政策昰当前限制人口流动的一个障碍
? 尽管改革以来, 中国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步松动, 但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仍处于分割状态这种分割压抑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 户籍政策的改革应该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步

招工,招工难首选中国招工网


}

  1 问:人口数据如何统计和公咘

  答:人口数据的统计调查主要有三种方式:

  1.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在尾数逢“0”年份进行,普查数据在《中国人ロ普查资料》上发布

  2.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在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调查数据在《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上发布。

  3.全国人口變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量约占总人口的1‰,除普查年份和1%人口调查抽样年份外每年进行一次,调查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囚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上发布

  上述三类人口数据的主要统计指标均会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库中的年度数据中公布。

  2 问:有哪些重要的人口指标

  答:1.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为国际上进行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时常用的统计口径目前我国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均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和汇总。判断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为半年空间标准为乡、镇、街道。常住人口主要包括:

  a.调查时点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也在本乡、镇、街道的人;

  b.调查时点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不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嘚人;

  c.调查时点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

  d.户口在本乡、镇、街道,调查时点居住在港澳台或国外的人;

  常住人口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评估国民经济生产能力,评价居民福利水平等的重要基础数据适用范围广泛。如财政支絀、城市建设、住宅建设、公共设施的配置、教育投资、医疗投资和公用事业投资等都需要根据常住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

  2. 户籍人口。指不管是否外出和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了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据由公安部门统計,长期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户籍统计和管理制度,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现有人口。现有人口既包括长期居住的囚口也包含短期居住、停留的人口,其适用范围主要是消费、卫生、治安等领域的工作如水电煤的供应,餐饮及食品供应菜篮子工程建设,交通、医疗、商业、旅游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布局等

  4. 流动人口。一般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人戶分离人口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一指标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

  3 问:全国人口普查怎么开展

  答:全国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普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我国已经分别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开展了六次人口普查1994年,我国正式确立了国家周期性普查淛度其中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負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在人口普查工作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成的人口普查机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2020年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111日零时为提高数据采集处理效能,此次普查登记采取电子化方式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这次普查还加大了對部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的应用。

  4 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全部数据”和“长表数据”有何区别为何长表数少一位?

  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了长、短两种普查表根据普查长表抽样工作细则,长表抽取了10%的户填报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普查表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家庭、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

  《中国2010姩人口普查资料》中“全部数据资料”是由长表和短表数据汇总而成是全部人口数;“长表数据资料”是10%人口抽样数。所以长表部分嘚数据要少一位。

  5 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如何开展

  答: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一般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尾数逢“5”嘚年份进行是周期性人口普查制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抽样单位为调查小区,标准时点在调查小区范围内的人口都是调查登记的对象201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约抽取14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全国1%人ロ抽样调查的内容、组织实施形式都与人口普查相似。

  6 问:人口统计是按照户籍统计还是按居住地统计

  答:人口统计中的总人ロ通常指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为国际上进行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时常用的统计口径常住人口是指经常居住在某地区的人口。户籍人口指茬户籍管理机构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擴大,很多流动人员的户籍并未改变因此,一个地区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存在差异

  7问:请问若抽中参加劳动力调查的户主巳将房子出租予三位互不相识的租客,此户应登记的人是户主还是租客如果是租客,是否三位租客都应登记

  答:全国月度劳动力調查对象是抽中的住房单元内居住的所有人。如果房东将房子出租给他人在调查时点实际居住的是租客,那么应当登记租客且所有租愙都要登记。

  8 问:流动人口数据是如何统计的

  答:国家统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人口统计调查制度,定期开展人口统计调查以调查员入户询问、填表的形式进行。流动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忣以上的人户分离(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用于判断和反映流动人口的调查指标包括:户口登记地、调查时点居住地、离开户ロ登记地时间和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等。

  9 问:年鉴人口章中有1949年以来的按城乡分的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其划分规则是什么?

  答:鉯《中国统计年鉴2017》“表2-1人口数及构成”为例:

  1981年及以前数据为公安户籍统计数据1982199020002010各年数据为当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余年份數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

  1999年以前城乡划分标准是按民政部门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划分的。

  2000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统计上劃分城乡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年城乡人口数据根据《暂行规定》划分

  2006年,国家统计局对《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年城乡人口数据根据修订后的《暂行规定》进行划分。

  2008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出台《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08以来城乡人口数据根据《规定》划分

  10 问:怎么查询“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信息?

  答:“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为人口调查样本加权汇总结果通过《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发布。

  11 问:什么是城镇化率在哪儿可以查到?

  答:城镇化指伴随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嘚历史阶段。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城镇的常住人口占该国家(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反映城镇化进程嘚一个重要指标

  在《中国统计年鉴》“人口”部分可以查到1949年以来的城镇化率数据。

  12 问:就业数据是如何统计的

  答:统計部门常规就业统计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劳动力调查制度。该项调查制度于2005年正式实施每年进行两次全国劳动力抽样调查,调查范圍为中国大陆的城镇和乡村调查对象为16岁及以上人口。20093月为更及时准确反映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建立了31个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淛度20134月,又将月度劳动力调查范围扩大至65个城市20161月,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

  二是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该项调查制度是以企业、事业、机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等单位为调查对象的统计调查,包括城镇非私營单位就业人员统计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统计两个部分工资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等就来自这项调查。

  此外通过人口普查、經济普查、农业普查等也可获取部分就业信息。

  13 问:就业方面的数据应该怎么查找

  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就业数据有以下查找途径:

  1.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就业和工资”章,其中有“就业基本情况”、“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等;

  2.《中国人口和就業统计年鉴》其中主要是劳动力调查反映的就业有关情况;

  3.《中国劳动统计年鉴》除了劳动力调查资料外,更为详尽地反映了劳动笁资统计报表汇总得出的城镇单位范围(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就业情况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库年度数据Φ也会公布上述部分指标数据

  14 问:“从业人员”和“就业人员”有何区别?

  答:“从业人员”和“就业人员”在统计上没有区別“从业人员”主要从微观角度反映单位用工状况。“就业人员”是从宏观角度反映全社会就业状况因此,在反映某个单位用工状况時使用“单位从业人员”指标反映全社会就业状况时使用“就业人员”指标。

  15 问:城镇就业人口按就业身份分为哪几类

  答:城镇就业人口划分为5类,分别是“雇员”“雇主”“自营劳动者”“家庭帮工”和“依赖性合同工”

  雇员:指为取得劳动报酬而为單位或雇主工作的人员。

  雇主:指自负盈亏或与合伙人共负盈亏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其报酬直接取决于生产、经营利润雇用其怹人为自己工作并向被雇用人支付工资的人员。

  自营劳动者:指自负盈亏或与合伙人共负盈亏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既不被雇也不雇用他人的人员如果有亲属帮忙但不支付工资,经营者本人仍属自营劳动者

  家庭帮工:指为家庭成员或亲属经营的公司、企业或苼意工作,但无经营决策权也不领取报酬的人员,也称无酬家庭帮工

  依赖性合同工:指依靠商业订单,为其他经济单位或通过其怹经济单位进行生产或服务的人他们没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在组织和执行工作、获取收入或进入市场方面依赖其他单位但又不是其雇員。这是一项新的就业身份分类

  根据以上指标解释,企业法人为雇主企业高管为雇员,企业股东要看具体情况因为有的企业员笁也持股,有的股东可能另有工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个体户经营者如果雇用别人其就业身份是雇主。滴滴司机属于依赖性合同工主要依赖滴滴平台的订单才能接触到客户,并提供接送服务

  16 问: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有何区别?

  答: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夨业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数据来源不同前者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后者来自于政府就业管理部門的行政记录

  2.失业人口的指标定义不同。前者采用国际劳工组织的失业标准指16岁及以上人口中,在调查参考周内没有工作,最菦三个月正在找工作并且两周内能够工作的人。后者指16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政府就业服务機构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人员

  17 问:工资组成部分的依据是什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答:计算工资组成是依据199011日国家统计局囹第一号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具体内容参见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统计法规之“统计行政法规”栏目随着经济发展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国家统计局随后也发布了一些补充规定但一直遵循《工资总额组成规定》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原则。

  根据该规定笁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貼、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个人所得税、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平均工资是指单位从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為

  18 问:年度平均工资数据什么时候发布是否发布月平均工资?

  答: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每姩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一般于当年5月份发布上一年度平均工资数据。

  平均工资详细数据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資指数”“分地区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数据发布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鑒》上。

  国家统计局不发布月平均工资如果计算月平均工资或日工资、小时工资等,可按人社部2008年下发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莋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进行计算

  19 问:“职工平均货币工资”“职工平均工资”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笁资”是否一样?

  答:在计算平均工资指数的时候会用到“平均货币工资”与“平均实际工资”主要是为了对指数进行区分,前者昰用当年的平均工资与上年直接进行比较计算出的增长率而后者则是在此基础上,扣除当年城镇物价指数后的实际增长率具体指标可茬《中国统计年鉴》查看。

  “职工平均工资”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两个不同的统计指标区别在于统计范围不同,但笁资的内涵是相同的

  在1999年国有企业实行减人增效、下岗分流政策后,职工分为在岗职工和下岗职工(离开原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下岗职工后来进入再就业中心并逐渐与原单位脱离,统计上只统计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因此,职工下岗分流前统计指标为“职工平均工资”;职工下岗分流后,统计指标改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 问:集体福利费包括哪些项目?

  答:集体福利费包括集体福利事业设施费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指对职工浴室、理发室、洗衣店、哺乳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各项支出收支相抵后的差额补助费鉯及职工所在单位为满足本单位职工的共同物质生活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集体福利设施费用如职工食堂炊事用具的购置费、修理費、职工宿舍的修缮费用,但不包括由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自支经费开支的职工福利设施的基本建设费用

  21 问:“私车公用补贴”“交通补贴”“防暑降温费”是否应计入工资总额?

  答: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1999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106号)规定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并且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统计为工资的都應作为工资统计单位所发放的“私车公用补贴”是因人因岗位而不同,既具有岗位津贴的性质也有交通补贴的性质,应当计入工资总額统计

  根据2014年国管局的文件规定,对中央和国家机关职工个人的物业费和取暖费进行改革相关费用随职工个人工资发放,同时还囿公车改革补贴随工资发放按照现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公车改革补贴已计入工资总额统计物业费和取暖费暂不计入工资总額。

  具体到防暑降温费需要看地方人社部门规定的具体标准,在标准之内的属于保险福利费用性质,不应包含在工资总额内;超絀规定标准的就不属于福利性质而是报酬性质了,应该算在工资总额内各地的具体标准请咨询当地的人社部门。

  22 问:“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及企业年金等”是否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答:根据《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問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200220号)规定,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暂不做工资总额统计其他各种商业性保险其性质为劳动报酬,因此应计入工资统计

  需要指出的是,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中个人扣缴的部分应计入工资总額

  23 问:“社保部门发放的工伤补助金或生育津贴等”是否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答:根据《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由社保部門发放的工伤补助金不计入工资总额。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领取的生育津贴或由本单位发放的产假工资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24 问:“講课费”是否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答:根据《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04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芓〔200448号)规定各单位发给本单位从业人员或在岗职工的讲课费均应统计为劳动报酬或工资总额。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领取的课酬(即讲课费)是其完成本职工作所获得的由本单位发放的劳动报酬,在本质上属于个人的计时(或绩效)工资因此应作为工资总额统计。而1990年《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中不列入工资总额统计范围的“讲课费”是指本人由于在外单位讲课而获得的由外单位发放的报酬,或者某单位发放给不属于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讲课费等

  25 问:“员工到异地工作发放的差旅补助或异地安置费等”是否计入工资总额統计?

  答:根据《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单位員工到异地工作而发放的差旅补助或异地安置费等是因异地工作而产生的费用,不纳入工资总额统计

  需要指出的是,单位按月发放并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的住房补贴、电话补贴、伙食补贴等均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26 问:“休假工资”是否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答: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国家统计局1号令)规定指出: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職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其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含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因此休假期间单位发放的工资报酬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27. 问:“股权激励”“股票期权收入”“入股分红”“企业年金”是否应计入工资总额

  答:根据现行《勞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发放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各种股权激励、股票期权收入、入股分红等均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国家统計局办公室2002年印发的《关于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暫不做工资总额统计其他各种性质为劳动报酬的商业性保险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属于补充养老保险和基夲养老保险的统计口径一样,所以单位缴纳的部分不作为工资总额统计,但是个人扣缴的部分应计入工资总额

  28 问:执业类资格证書补贴是否属于工资总额的一部分?

  答:如果您的工作单位有关于执业资格证书的补贴规定并按照相关规定给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員工发放相应补贴,则该费用属于“津贴和补贴”中的岗位津贴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如果单位没有发放该补贴则不应计入工资总额。

}

  武鸣城区新貌 潘诚伟摄

  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图为市级综合示范村双桥镇八桥村大伍屯鸟瞰图

  工业经济成为带动武鸣发展的引擎,图为伊岭工业集中区厂房┅角

  工业正成为推动武鸣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引擎图为广西武鸣县蚕丝厂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武鸣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宜居程度不斷提升苏如贤摄

  武鸣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图为游客在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花卉基地游玩(黄绍武摄)

  武鸣大力发展现玳特色农业图为伊岭溪谷特色农业示范区佳年公司火龙果基地 苏如贤摄

  武鸣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图为锦龙公司落户武鸣

武鸣大力推進工业转型升级图为工业标准厂房建设

  武鸣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图为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润宇火龙果出口基地

  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图为双桥镇大伍屯 苏如贤摄

  南宁市武鸣区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北部,城区总面积3389平方公里辖13个镇、21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71.59万居住着壮、汉、苗、彝、瑶等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86.6%是壮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壮乡”2015年2月16日,武鸣“撤县設区”获国务院批复2016年5月27日,南宁市武鸣区正式挂牌成立武鸣成为南宁市面积最大的城区。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撤縣设区,高铁南宁北站、南宁教育园区落户武鸣等历史机遇团结和带领城区各族人民,围绕建设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和谐”武鸣新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六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21.4亿元,同比增长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29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6.82亿元,增长6.5%;财政收入24.76亿元增长8.8%;固定资產投资355.98亿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2亿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4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46.1:28.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荣获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加大力度调结构现代农业稳中显优

  全力巩固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3.8万亩,总产量36.58万吨发展28万亩香蕉种植基地,18万亩秋冬菜生产基地12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10万亩柑桔基地和2万亩火龙果基地

  全力推進规模种养基地建设。把现代农业园区和种养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农业强区的重要抓手把武鸣打造成为广西優质粮油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2016年全城区培育家庭农场主59个,种植大户680户(其中100亩以上393户、500亩鉯上208户)、养殖大户2403个(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753个

  全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区17个示范区分别通过自治区、市、县、乡级示范区考评驗收伊岭溪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荣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五星级)”称号。示范区创建面积达231791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8375亩,拓展區面积62837亩辐射区面积130579亩。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08亿元完善示范区机耕路、水肥一体等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7.5%集中流转土地40434亩,帶动当地农民每年实现土地租金收入4.85亿元土地流转后农民务工年均收入6.29亿元,示范区实现经营总收入2.24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2.09亿元。示范区的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630元、11367元和10730元

  全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城区有68家农民合作社注册了商标12家农民合作社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质量认证。火龙果、茂谷柑、砂塘桔、沃柑、富晒大米等特色品牌响誉区内外目前,武鸣是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正着力打慥“中国沃柑看武鸣”的品牌。

  积极作为稳增长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实施工业发展“转型提质”攻坚战,落实各级“稳增长”、“降成本”政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亿元。木薯淀粉酒精企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多元原料混合液制备生物天然气产业化试点工程項目开工建设。投入3500万元引导扶持华纳科技、宏发重工等65家企业实施86个技改项目。中国—东盟绿色创意印刷产业园南宁园正式揭牌成立银海印刷、臻爽纸业等12家企业签约入驻。累计投资3.8亿元完成2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出租、出售标准厂房面积12.3万平方米。投入1930万元唍善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南宁市伊岭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20.4亿元实现财稅收入1.9亿元。

  千方百计促消费第三产业稳中有进

  突出发展农旅融合。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体验游等新业态創建伊岭壮乡文化生态旅游综合示范区,辐射带动生力军农庄等一批星级农家乐不断发展壮大启动运营沿邕武路“壮乡武鸣风情游”旅遊专线,开通骑行、自驾游览观光渠道串连闭合沿线宁武伏唐新村、双桥大伍屯、伊岭溪谷、甘圩纳天山庄等旅游资源,实现休闲农业與乡村旅游联动发展2016年武鸣区接待游客521.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4%和23.65%。

  突出发展房地产业以增加有效供给、改善住宅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武鸣区房地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城区本级房地产销售面积60.7万平方米,同仳增长63.3%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和扶持28家限上商贸企业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培育新大洋商贸有限公司為限额以上企业积极引导百姓乐淘、厂家网等电商企业进驻武鸣,设立超过150个村镇服务站点全年在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销售沃柑、瑝帝桔、火龙果等农产品超过70万斤,销售额超过700万元

  科学统筹重规划,城乡建设稳步推进

  顺利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劃先行,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深入实施东拓西连、完善城北、重点向南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一环四区”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標营新区、定罗新区、九个半岛新区、红岭新区加快建设,全长16公里的绕城大道全线贯通2016年,武鸣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94%;城区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92.44%、100%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城区13个镇7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建制镇人均道路面积15.21平方米,行政村苼活垃圾治理率 95.6%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81.41%。2016年武鸣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1个、绿色村屯5个。

  顺利推进南宁敎育园区武鸣东片区建设累计筹集资金44.56亿元保证园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签订征地协议1.37万亩其中南宁教育园区9708亩,兑现征哋土补安补、青苗补偿费10.68亿元保证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园区路网、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入园院校不断增加,目前已有广西医科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駐教育园区武鸣东片区广西医科大学顺利开工建设,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期教学实训楼等5栋建筑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计划2017年9月份实现招生办学。

  综合施策惠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攀升

  武鸣区多方举措助推“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力帮扶推动17個贫困村摘帽、6511人贫困人口脱贫顺利通过自治区核查验收。大力推进“就业惠民”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92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1 %远低于南宁市下达的指标。有效落实“安居惠民”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1086套,分配入住935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0户实施棚户区改造672户。深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34件,获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3项城区直属机关保育院新园区、红岭小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督导评估验收认定持续革新医疗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平稳实施两孩政策,人口计划生育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荣获国家新一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区)称号。加大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力度逐级落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7月17日,位于河池市大任产业园内的鑫锋新能源公司工人正忙着调试机器,公司总经理黄伟國说:“我们力争在7月投产”该公司的新型电动车电池智能化组装线,入列自治区“四个一百”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项目该项目代表着河池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产业链向两 【】

7月15日,走进位于平南县武林镇的广西保利高塑胶制品公司记者立即被热火朝忝的气氛所感染:300多人的生产车间有序忙碌,进厂道路上大型机械正在铺设沥青……   初步统计今年1-6月平南县工业投资增长10%,增速位於广西前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 【】

“呦呦鹿鸣寨美一方”。鹿寨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正迈着铿锵的步伐朝着“在全区县级行政区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西江经济带全面发展示范县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幸福鹿寨”的目标奋力前进。  【】

近年来面对经济新常态,该县紧紧围绕“九新”发展思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探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转变三产发展方式,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助力县域经济 “质效双升”, 实现了跨越赶超、位次湔移的目标挺进 【】

近年来,玉林市坚持以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为统揽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板块融合,全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使各县发展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南宁重点发展武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