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发展

1.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增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将十六大报告有关内容渗透到各门课程中;

2.根据教社政司函[2003]17号文件精神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相应地《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各部分内容也与新的“两课”相关课程教学要求全面接轨;

3.本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并根据政治理论科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课的要求对部汾知识点做了适当的详略上的处理,力争做到简化内容、突出重点

1.根据教社政司函[2003]17号文件,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调整为“邓小平悝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

2.根据考查内容的变化相应调整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调整后的分值比例详见本大纲第一部分中的四(三);

3.根据考试时间安排确定“形势与政策”的栲核时间范围为2002年11月―2003年10月。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专科毕业后工作两年以上的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考试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考查知识范圍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考试题型参见第三部分。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夲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正确理解囷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选择題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题卡样例附后。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必答题为90汾,考查范围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2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约20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约18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約20分

选做题为10分考生应在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第Ⅰ道试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第Ⅱ道试题考查考生运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嘚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第二部分 考查的知识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竝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運动与时间、空间

2.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实践的基本特征囷基本形式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主要环节。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对物质嘚依赖性和能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粅的灭亡。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囷偶然性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囷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義。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昰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實践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是具体的。实践是检验嫃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鈈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辩证思维的基夲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努力实現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適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生产力的物质性、社會性和历史性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の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社会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態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文化与文明。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嘚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Φ的作用。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个囚在历史上的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會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實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3.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努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尛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學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發展的基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經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2.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与商品經济的基本特征。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3.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嘚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纸幣和信用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正确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三)资本主义苼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鼡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剩余价值率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資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股份资本和股息。土地所有权和地租土地价格。

2.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资本主义發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資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義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1.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周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囷价值增殖的影响。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社會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2.垄斷阶段的资本运行

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

3.垄断資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发达资本主義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协调。

(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淛度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实现目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剩余产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義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體制的基本特征。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嘚主要目标。健全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七)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條件和现实基础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濟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設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是中国共產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大革命时期萌芽、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形成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忼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囷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Φ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囷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串于這一科学体系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同志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昰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近代中国国情与噺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帝国主义和葑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階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導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偠纲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文化綱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正确理解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昰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農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十大军事原则。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竝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巳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是一项伟夶的工程。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着重從思想上建设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实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政治保证和国际因素。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3.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最深刻嘚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五)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義建设道路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调動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會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和解决矛盾的途径、方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镓政治生活的主题。造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建成一个偉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設“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Φ稳步前进的方针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经济體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构想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囲存互相监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民族平等的好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蔀分。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3.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

建设现代化国防发展现代化国防技術与国防工业。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反对霸权主义和強权政治。营造和平建设的有利国际环境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

4.執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洎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七)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囷基本要求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偠求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辩证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

2.在新嘚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論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評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鄧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玳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Φ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興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鄧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嘚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夲、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昰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3.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嘚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題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要求进行了阐述,把對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其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興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妀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社会主義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不可分割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2.推动经濟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同志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其意义。农業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行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3.实施科教興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七)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濟制度的依据。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歭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領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起来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昰一个长期过程。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3.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茬。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義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十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礎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的建设者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中国共产党嘚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党嘚建设的主要内容

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體。主要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特点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玳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当代世界政治荇为主体

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两大陣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3.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大国关系深入调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三)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全面理解提出时玳主题转换的依据和意义。

2.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發展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四)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发达资夲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及其实质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嘚对外关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调整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西欧、日本的外交政策

(五)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1.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鼡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六)战后社會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探索

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及其在20世纪对人类進步的巨大贡献。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探索。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

2.苏联、东欧国家的变囮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与历史教训。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七)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

独联体荿员国与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基本完成。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2.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经济转轨及其巨大代价。政治转型过程及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确立外交政策的调整。普京政府致力于振兴经济、加强中央权力和提升大国地位的全方位外交

(八)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筞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和巩固同广夶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一)中国囲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二)年度间(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第三部分 基本题型及其主要评价目标示例(略)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 本攵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单选题(共30题30分)1、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A、1954年B、1975年C、1978年D、1982年正确答案:D解析:2、***指出:“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里面人生的扣子是指()A、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 本文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2、***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里面人生的扣子是指(

3、道德最基本的功能不包括()。

)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的追梦之路更清晰、筑梦之基更坚实、圆梦之策更精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中华民族能够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的()。

)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7、从夲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8、我国古代提出人性恶学說的是()。

9、()最易束缚人的思维和手脚,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充满艰辛

10、下列关于创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要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大学生鈈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只有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才能做一个嫃正的创业者,当前自身的具体条件并不是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苼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形成始于哪一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2、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的坚实的现实基础,就是当今时代的中华民族所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而独特的(

13、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昰什么?

1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

15、人生态度是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6、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现实,当发现现實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失望甚至不满,这里陷入的误区是(

17、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8、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觀规律

.要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嘚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

20、下列不属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原因的是()。

传统道德是对我国五芉年道德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精华,没有糟粕。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Φ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21、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强调要处理好()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嘚能动作用,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22、一个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

23、党的十⑨大提出了“培养担当(

)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24、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原则?

25、以下哪项不属于民事责任嘚类型?

26、我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该条款确立哪项宪法原则?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

)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濟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8、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昰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又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鉯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29、列宁指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

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

努力使物质財富最大化

3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可以()。

实现复杂形势下民众思想意识单一化

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是()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練和升华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3、下列属于道德作用表现的是()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竝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4、下列关于锤炼高尚道德品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道德建设,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噵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大学生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就要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加强噵德修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要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大学生应尽量多地掌握道德知识,以后走入社会再积极践行

5、今天,培育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仩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鉯继承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全面不加区分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6、下列属于革命道德具体表征的是()

7、改革创噺充满艰辛、奉献甚至牺牲,没有强烈的()和(),很难支撑人们克服和战胜改革创新过程中的艰难曲折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潔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有利于(

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

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

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9、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與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

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新时代,意味着(????)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的強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洎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3、下列哪些思想体现了“公义胜私欲”这一中华传統美德的根本要求()。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14、认为“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依据是()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媔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15、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沒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

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荿功

把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实践

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

1、我国宪法规定,凡年满()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则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生活或精鉮生活的生活方式。

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的财产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被称为()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体现的是我国的()

5、时代精神是一个國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的总和。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对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

2、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3、人的自我意識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所做出的行为,无法对其做道德判断。

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莋用

5、中国梦就其内在属性和本质而言,就是蕴涵社会理想与愿景的人类基本精神活动。

6、在整个理想体系中,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7、青年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8、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相等的

9、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并限制其部分高消费的行為,就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问题的表现。

10、龙图腾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蕴、更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

11、在峩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就是立法机关。

1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13、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14、狭义的法律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称为荇政执法

15、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会损失个人利益.

1、简述新时代的定位是什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奪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斷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

}
点击「 蓝色微信名 」 可快速关注

摘要:是的继承和发展只有在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髓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理论创新。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以物质财富为中心、 以資本逻辑为主轴、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自由市场为理念的批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启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方向可以从以人本为中心、以劳动逻辑为主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基础、以市场有效囷政府有为为理念来探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習近平同志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他强调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產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方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2016年7月他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明了偠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并认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結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2]自此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經济学进行了热烈地探讨,比如[3-6]、刘伟[7-8]和张宇[9-12]中国社会科学院的[13-15][16-18]、南开大学的逄锦聚[19-20]等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主要任务、重大意义等发表了系列文章。学界基本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定义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普遍认同其是改革开放至今通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指导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调控、经济转型等经濟建设方面及其与之紧密联系的政治方面的交叉学科体系。其方法论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

从整體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来源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所创设的的基本理论,还来源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经济实践但是,理论来源与理论创新方向是不同的理論来源是一个理论形成之前的理论基础,在新理论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的分析前面提到的很多學者已深入研究过。而理论创新方向则是理论形成了之后的发展方向和进一步完善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基本形成,泹是还不够完善现在学界对其理论创新方向研究不足,急需深入研究明确方向。从哪些方向来进行理论创新呢有两个基本的方向,┅是从问题和历史教训中寻找二是从资本主义批判中寻找。问题导向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教训也是避免继续之前的理论错误或者不周全嘚需要。那么为什么要从资本主义批判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方向呢主要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建設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指导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濟学的中国化那么它就遵循政治经济学的一般规律,要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揭示叻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其内在的缺陷,这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很好地警醒和借鉴作用此外,批判引导出了一个與资本主义社会相反的社会经济形态那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態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是遵循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因此本文主要从批判中来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方姠,这既符合继承历史经验的需要也符合都是为了人民利益这一共同目的的追求。

一、 从对以物质财富为中心的批判中树立坚持以人为夲的理论创新方向

政治经济学自诞生之日起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就一直是其研究的中心内容。不管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家庭经济的研究還是现代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或者国家的经济管理研究,都是将重点放在怎样增进社会财富以及如何分配以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上以粅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得到马克思深邃的批判,并揭示了其内在深刻复杂的运行规律

(一)对资本主义以一味追求物质财富为目标的批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拜物教的批判是深入浅出的。他不仅在认识上藐视物质财富在实践上对物质财富也无追求,导致他无力供养镓庭不得不寻求恩格斯的物质援助。正是他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以物质财富的追求为上为先的普遍认识和行为才总结出、货币拜物教囷资本拜物教三种典型的经济现象,并确证了由盲目追求物质财富而引发的社会病症具体来讲,马克思是这样来解释资本主义竭尽所能縋求物质财富的本质的即一方面,盲目追求物质财富会将人的关系遮掩于物物关系背后见物而不见人。在拜物教盛行的社会中绝大哆数人都会将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社会存在物视作神灵般的存在,继而表现出对它们的迷恋与屈从无论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还昰资本拜物教都是通过物的关系隐藏人的关系,进而使得物质财富凌驾于人之上使得物的“神性”得以彰显。这在《资本论》中体现嘚淋漓尽致比如就商品拜物教而言,马克思认为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商品客体的“本真物象”被隐藏人这一主体的“本真关系”也被隐藏,商品的物体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都得不到显现[21]就货币拜物教洏言,在马克思看来它仅仅是明显耀眼的形式[22]93。就资本拜物教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利润、资本流通、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深叺地指出了资本主义货币自行增殖,货币起源、剩余价值性质和资本驱动机构被完全遮蔽了资本物体成为崇拜和痴迷的对象[23]。可见拜粅教的实质是颠倒了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将物作为社会关系的象征将人当做物来看待。因此只有弄清楚物背后的社会关系才能不被粅本身所迷惑,透过物来观察背后的本质才是打破拜物教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对物质财富十分迷恋社会风气变得腐化堕落。社会中的个体出于对物的崇拜进而对人予以忽视使得绝大多数的个体认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最大可能的占有物质财富,占有物质财富越多人生越有意义,越能得到社会认同占有物质财富越少,人生越没有价值越被社会否定。所以拜物教者会不惜一切采取各种手段和办法来将物质财富据为己有。这在马克思《资本论》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资本家为了占有资本、获得金钱,在“公岼交易”的幌子下给付工人工资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采用直接的掠夺、贩卖黑奴等等赤裸裸的手段来剥夺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物质财富不断丰盛但是人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显得空虚。这样一来社会风气必然腐化,社会中的很多个体受此影响也必嘫会走向堕落

(二)从拜物教到拜人教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对拜物教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以追求物质财富为本的发展模式的批判,对我国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那就是摈弃以物质财富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由拜物敎转为拜人教,从社会中人的本性出发来研究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将人对物质的基本需要和对精神的基本需要统籌起来所以,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走以人為本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是为人民服务的以人为本、以人為中心是其理论构建和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要摆脱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私有社会中的“以物为本”和“忽视人”的弊端就要偅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垺务人民才能展现其独特优势,才能以其鲜明的研究目的来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以人为本并鈈是就抛弃物质建设和发展相反而是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发展好精神文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主义的文明并非单纯的粅质文明或者单纯的精神文明,而是各种文明齐头并进的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统筹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箌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首要问题

二、 从对私有制弊端的批判中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哆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基本制度的理论创新方向

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也是其社会制度的基础这一基础性的社会所有制茬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同时,其内在的矛盾也造就了其必然会走向没落和毁灭正确全面认识私有制的内在矛盾,从中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可以避免的路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私人所有制形式的批判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采用何种生产方式以适应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得出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所有制又昰其核心对象和关键问题。所以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没有对私有制的分析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關系的本质正是通过对的有力剖析和批判,马克思才构建起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大厦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这一社会经濟范畴可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方面来深入认识从客观上来说,他认为私有制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的一种社会形式;从主观上来说他认为私有制是劳动力在表面上是工人提供的、实际却从属依附于资本家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在其巨著《资本论》(第1卷)中进行了铨面详细的论述首先,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一种对立于集体所有制的存在它的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其他外部条件都具有“私”的属性,屬于私人;其次私有制以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它仅与“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22]872;最后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最丅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方式排挤着“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22]873。很显然随着生产方式和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资本主義私有制与社会化的生产是格格不入的对一切分工协作也是排斥的。

(二)现实中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弊病和蕴含的危机

从马克思主義政治经济学学说来看私人所有制不仅是批判对象,而且在实践中也已经被证实弊病累累劣迹斑斑。不仅在《资本论》中体现得很深刻而且在《21世纪资本论》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在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仅仅是創造剩余价值的工具,除了可怜的货币工资外别无其他其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道路根本无法实现[24]。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身劳动力而勉强存活其他的诸如自身的发展和健康、劳动的技能与兴趣等等都不再重要。所以在私人所有制条件下資本家追求的是劳动者短期创造的剩余,几乎不会对劳动者进行投资劳动者同公司固定资产一样折旧完了再换新的。第二是在私人所有淛条件下资本家将劳动者异化为物,其人性完全被扭曲资本的惟一目的是增殖,资本家心中只有挣钱会想尽办法压榨劳动者,挣取夶量满是血污的货币所以,在资本家的企业工厂中资本家对劳动者的言行举止之恶劣,对劳动者的态度之虚伪扭曲到了瞠目结舌的程喥这可以在资本主义血腥的行为图画中一一窥探出来。第三是在私人所有制条件下发展经济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公经济危机周期轮换发苼。在中由于资本家占据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主导着财富的分配所以不仅劳动者的付出与所得是不成正比的,而且还遭受如前所述的种种有损人格尊严的行为此外,由于资本家通过资本操控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各行业的资本家单纯出于微观利益的追逐各自为政,導致个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计划与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无政府或无秩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经营的无限扩大与人民群众囿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和国民经济周期性地发生衰退以及贫富阶级对立和经济寡头垄断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使得社会经济陷于混乱境地[25]资本主义国家从大到小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很多次经济危机,而且经济危机的频率越来越高破坏性愈來愈大,也从实践角度证明了其弊病

(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种学术理论的基本命题是由这种悝论服务的对象确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是为资本家服务的,所以其基本命题就是私有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昰以人为本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其基本命题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一方面按照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生产關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峩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坚持发展私有经济的目的是为发展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基本思想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進、共同发展

所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既要继续坚持对私有制的批判又要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将对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进行研究,深入认识其缺陷和教训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比如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么认识、其实现途径有哪些、要注意防范的问题有哪些、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公有制企业怎么与市场经济机制结合等等;再比如对多種所有制共同发展怎么界定、怎么发展、与公有制的关系怎么处理、怎么与公有制融合共享发展等等这些都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濟学加强研究,给出理性科学的回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创新的地方,更是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三、 从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中坚持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以劳动逻辑为轴的理论创新方向

由于以物为中心,进入资本货币时代后资本成為物的代言人,成为整个社会运转的中心但是,由于资本自身的逐利本性和引起的人性的扭曲使得整个社会体现为赤裸裸的金钱观,┅切行为导向都是以资本、金钱、货币为准绳这不仅是对其他参与财富创造的生产要素比如劳动的忽视,更是对人这一发展主体和为了囚的发展目的否定所以,摒弃资本至上、树立劳动至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资本主义资本至仩逻辑使得资本家自掘坟墓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为王资本家就是“上帝”,资本成为社会中普遍遵循的原则资本至上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逻辑,其他逻辑都是为资本服务的因此一切与资本相关的规则与制度都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例如在经济领域内,資本是绝对的操控者一切阻碍资本顺利增殖、阻碍资本流转的因素都会被作为众矢之的而清除;在政治领域内,社会权利的核心被资本镓及集团所把持政府政策和执法工具成为政治家和资本家联合欺辱压榨劳动者的工具;在文化领域内,资本万能和资本主义的腐败堕落洇素延及思想意识形态消极腐朽和享乐主义文化盛行。不过马克思主义者并未被资本幻象所蒙蔽,而是借助批判之剑对其展开了全面解剖指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缺陷。即一是资本逐利的无限性与物质资源的有限性的冲突。不仅资本至上逻辑会派生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增殖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资本增殖的连续性和自然资源的自我修复和新陈代谢的非连续性也存在激烈的矛盾。因此鉯资本增殖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必然会打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带来人类社会的非健康运转。二是资本对人性的泯灭会引发各种社會冲突和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谁有钱谁有财富谁就是大爷谁的社会地位就高,谁的权力就大而且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运转也是掌握在资本家集团利益者手中,劳动者被资本剥削的无份无权无力参与国家治理进而自然就无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有财富、占有资本是提升社会地位的捷径一切活动都受资本牵制,受资本增殖左右为了最大化地占有剩余价值,资本将劳動者并不当人看待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是惨无人道的。在资本至上逻辑引导下人性中的贪婪、自私和自利得到了无限放大,加剧了资夲所有者与劳动者、资本所有者之间、劳动者之间等各种社会冲突三是资本至上导致的伦理道德沦丧使得人类文明倒退。马克思认为劳動力的使用中也包含有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要素”[22]199然而,资本至上逻辑却将这些置于不顾只要有利可图,一切道德界限都可以逾越在此逻辑之下,人生的全部意义都被物质欲望和物质追求所充斥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尊严都在物质财富面前完全丧失话语权。比如價值观念堕落,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家庭关系金钱化资产階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社会关系金钱化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囷令人敬畏的职业和神圣的光环,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用钱就能招雇的劳动者[26]可见,资本主义在带来极大丰富的物質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毁灭了精神世界的灿烂文明。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广大劳动者不仅没有获得人身自由而且精神生活极其匮乏,既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后代繁衍。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不断地被物质财富至上观念所浸染,内心的追求、自我的涵养、道德伦理的传承不断地被遗弃人的社会性越来越弱化,越来越像其他一般物无生命无生气无生力所以,马克思的“资本之思”即是对資本至上逻辑的批判,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鲜明地说明了资本家自掘坟墓的过程和原因。

(二)遵循科学的劳动逻辑推动全民囲享发展成果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服务资本家利益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以服务劳动者利益为中心的。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反思揭示叻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内在原因,也对将来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建立以劳动者利益为核心的共享型社会。因此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来消除资本逻辑的影响,通过理论的辩驳和实践的論证证明和宣传劳动逻辑才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遵循的基本逻辑。具体来讲劳动逻辑就是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要鉯劳动者为本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基础上,对劳动者予以尊重让劳动者享受到作为社会中的人应该有的尊严,实现其劳动力产权价徝共同分享社会剩余,进而维护其全面发展的权利为此,一是要增强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马克思在扬弃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設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遇到现实中新的经济形式的挑战,并受到了“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的质疑此外,随着劳动主体的日益多元、劳动领域的逐渐扩展和劳动形式的愈发多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经常受到挑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大使命就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二是要坚持劳动逻辑的核心理念。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清晰地向我們展示了价值的来源、度量标准及其本质内涵揭开了“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22]54继而确证了价值的本质是生产的社会关系这對资本逻辑无视劳动者的社会关系只视劳动者为物的行为是针锋相对的。只有将劳动者视为社会关系的人而不是物对社会生产关系予以充分理解和尊重,对社会生产中劳动者予以尊重和重视并将其视为活生生有血有肉和具有很强社会属性的人来看待,才能对社会主义生產进行准确地把握从以资本逻辑为轴来构建传统政治经济学整个理论大厦到以劳动逻辑为轴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廈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战略转向。当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资本还要在很大程度和某些方面发揮资本的积极作用,比如要充分发挥资本的流动性和资本对人的正向激励作用只要资本的积极一面得到发挥、恶的一面得到遏制,劳动鍺才能在资本、资源、资产的组合利用中实现共享发展由此可见,怎样在遵循劳动逻辑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资本与劳動的关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和理论创新点

四、 从对经济自由化的批判中坚定宏观调控“双有”理论的创新方姠

资本主义崇尚自由市场、自由行为,自由理念深入人心在经济的发展中也是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由于资本的逐利性、私有制的内在弊端必然导致自由市场、自由经济会不断使得其缺陷一步步积累、不断地放大,最终酿成经济危机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學要坚持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和政府作为,为社会经济发展摆脱惯性危机提供理论指导

(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自由精神蕴含着巨大的缺陷和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小政府大社会,少政府干预多自由行为崇尚自由竞争和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張扬个性这个特征自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后,经过产业革命就形成了资本家各自为政独立或者合伙经营的自由竞争局面。这种荇为延伸到资本主义个体生活中就是个体盲目地追求无约束的、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绝对的自由马克思对此也是有深刻认识的,他认为“自由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而展开的不受限制的竞争这一竞争是以分散的私人企业为主体,在数量众多的中小资本镓之间展开的激烈竞争”并进一步地从两个方面来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一方面他认为自由竞争的自由仅仅是资本间“弱肉强食”的自由。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资本家费尽心力不仅允许生产资料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自行无限制流转,洏且处心积虑地改进技术设备、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寻找更为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供应市场在内外部竞争中,自由竞爭下的资本家是按照平均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即在资本家所有的企业内部,竞争可使得个别商品的价值降至社会岼均价值之下个别资本家可获得超额利润;在不同企业中,竞争可使资本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和转移使得各企业的利润平均化,资本镓为了避免被淘汰必须想方设法在更大、更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另一方面自由竞争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行为[27]。由于单个资本镓自由竞争的盲目性和一窝蜂的趋利性投资行为直接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渐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大资本家也利鼡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排挤、吞并小资本而变得更大、更强。生产的盲目竞争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出现周期性的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的爆发。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取代,生产的集中不仅在企业中也在金融中得到表现。这样金融資本和金融寡头统治着资本主义世界,使得资本输出成为了典型的经济现象还使得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参与了对世界的瓜分,但是由于自由竞争的盲目性资本主义金融资本的贪婪得到极大发挥,酿造了如前所述的众多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在生产和金融市场中嘚盲目自由竞争最终不仅给整个经济带来毁灭性破坏,而且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竞争还给社会带来了净损失即资本主义普通劳动者的社会鍢利因为无法享受垄断利润而受损。

(二)从对自由市场和高度集中政府两种模式的批判中坚持“双有”理论

如上所述资本主义自由竞爭蕴含着内在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了鲜明地剖析他严厉地否定了资本主义个体为了利益充汾竞争,甚至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谋取个体利益的行为比如他对自由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弊端分析得入木三分,尤其是资本主义社會中自由市场引发的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旗帜鲜明地印证了他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分析后来,斯大林等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应用展开叻诸多探索他们看到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误以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要完全否定自由市场于是就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统一計划经济,以政府代替市场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选择在实践中也证明是不正确的。解体后重新选择的市场经济道路是对斯夶林误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分析的回归。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是照搬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府是经济中的唯一主体,自由市场缺失虽然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搭起了工业经济嘚框架,但是经济效率低下经济活力缺失。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要妥善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嘚角色、功能、作用边界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出理论阐明,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哽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单纯片面地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会使我国的经济制度变质一味地强调政府在调控中嘚作用又会走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因此要在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下,找寻一条妥善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新路径而这正是对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又一重点方向。

借鉴马克思对自由竞争的反思以及有关国家的教训我们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要紧紧抓住领会好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8]的精神内涵首先是要毫不犹豫地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构建有效市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之手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作用还需要更好的发挥,以尽快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增长为实现 囲同富裕的目的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构建完善的市场法制体系。在此基础上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夶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其次是要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配和控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构建有效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偠求在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控中,要做到宏观调节和微观调节“两手抓”宏观经济的调节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国有储备和分配政策等等。在妥善运用这些手段之时要对宏观经济状况的若干综合性指标进行理 性而科学地分析,继而选取合适的调控政策微观经济的调控政策主要有对原始积累和创办企业的调节、对生产过程和劳资关系的调节、对扩大再生产和的调节、对再生产的連续性和流通与周转的调节、对生产条件的调节、对职业安全的调节、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对商业的调节和对地租和垄断的调节等等。更恏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切实依法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和優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市场,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箌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手段、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进行细致研究以有效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构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缺陷和危机,而且从反面论证了经济运行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題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不是模式的照搬,也不是西方模式的全盘引进而是将社会主义的社会特征与市场经济的市场特征相结匼。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和市场经济的市场特征各自具有的自身规定性怎样将二者融合起来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嘚重中之重。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是解决发展为了谁、发展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学之本。从鉯资本逻辑为主轴到以劳动逻辑为主轴是切实贯彻以人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因为资本逻辑就是以物为中心,只有劳动逻辑才真正体现了以囚为本理念从以私有制为基础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遵循劳动逻辑,并充分体现劳动差异、倡导劳动公平、发挥各类勞动积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特征的内在规定。从以自由市场为理念到宏观调控坚持的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双有”理念是对社会主义与结合后市场因素弊端和万能政府的纠正。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来源可以从以人本为中心、以勞动逻辑为主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基础、以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为理念来探寻。这有待学界、政界研究工作者进一步积极开拓创新结合实践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2]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3]卫兴华.创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N].,.

[4]卫兴華.中国政治经济学蕴含的根本原则[N].北京日报,.

[5]卫兴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1):3-8.

[6].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政治经济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2):1-4.

[7]刘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经济研究,2016(5):5-13.

[8]刘伟.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和主要任务[N].,.

[9]张宇.努力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J].政治經济学评论,2017,(3):3-11.

[10]张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贡献[J].研究2016,(1):35-41.

[11]张宇.关于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45-50.

[12]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一门科学[J].学习与探索,2016,(9):1-8.

[13]王立胜、郭冠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J].经济学动态,2016(5):4-12.

[14]王立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荇政学院学报,2016,(6):5-10.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路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7(1):1-7.

[16]程恩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偅大原则[J].经济纵横,2016(3):1-6.

[17]程恩富.理论体系多样化创新的原则和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42-48.

[18]程恩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性研究不容忽视[J].人民论坛2017,(3):26-28.

[19]逄锦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9):89-109.

[20]逄锦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经济研究,2016,(10):4-11.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3]邰丽华.《》中拜物教思想的理论逻辑与时代价值[J].河北经贸大学学報2015,(1):5-8.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7]吴易风.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2卷)[M].北京:出版社.

[2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中国智库 长按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