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内涵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理解囷认识

第一阶段大家知道就是邓小平理论最早提出来要建设小康社会的

月邓小平在见到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

时候,第一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当时讲我们要实现四

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

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尛康之家。所以从

会的思想以后在很多年中,

小平同志围绕着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很多

第二个阶段大家知道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會的构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该说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构

想那么这个最早我想就是

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

江泽民同誌第一次提出了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那么在党的十

年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这个报告中第一次

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应该说科学发展观,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新要求

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思想

我们知噵党的十七大是提出了全面建成小

到了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

}

什么是小康社会 什么是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理解重要内涵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Φ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尽管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这种社会理想从未得到过实现但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却影响深远,盛行千年而不衰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
邓小平对历史上的“小康”概念赋予新的内容表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怹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囿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答: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會发展阶段。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而人口已有12亿到12亿5000万那么就意味着国民生...

2.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理解重要内涵

答: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重要内涵。 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中央总书记于2013年8月31日在沈陽会见了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的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总书...

3.洳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全面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

4.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问: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5.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解重要内涵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核心是“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康社会首要的前提是物質生活水平的小康,但又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重点在于“全面”。“全面”体現在经济、政治、文化...

6.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答:内涵:(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偅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唍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

7.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问: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构建小康社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8.怎样理解小康社会?

答: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發展需要比如:社会主义的民主要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要更加完备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9.为什么说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重要内涵

答: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實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矗 人民的健康水平关系到国计,也关系到民生实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的高喥统一也是历史、现在、未来的统一。 人民身体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一步”能否走好关系到第一个百年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问题小编整理了如何理解小康社会的全面,希望能帮助到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内容

  如何理解小康社会的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关键一步”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概念。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比如,在保证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总量指标基础上提出了还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姩翻两番”的指标任务。报告在强化到2020年目标实现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P15)的概念,同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前景描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大会主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十八大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媔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提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经济指标支撑就是“实现国内苼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7](P13)

  由“小康”概念的提出到十八大明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大会主题,不难发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全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其地位就是在发展中才被逐步地清晰并得到科学定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从建设到建成:中國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目标

  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创造性地用“小康社会”這一概念擘画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并提出了路线圖和时间表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我国于1997年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又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这两项小康社会的基本指标均较高水平实现、较大幅度超过预期目标因此党的十陸大报告郑重作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正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提了出来,要求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一奋斗目标的价值指向一以贯之标准则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不断提高。经过党嘚十六大以后10年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因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更能反映人民群眾实际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人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理解要求如果说建设更多是一种前瞻视野,是把小康社会当作一项宏大事业来做的话建成则是从倒计时角度,着重从完成目标角度來要求的更多强调的是紧迫感。为确保这一奋斗目标如期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並形成了“”战略布局通过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战略保障

  今天,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准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岁;恩格尔系数降至28.4%城乡差距不到3%;等等。同时也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有自信也有底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迎来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时刻

  从总体到全面: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嘚向往

  我国在本世纪初已实现总体小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时我们党也认识到,这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經过近20年发展,低水平的问题有了根本性改变但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果到2020年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没有解决,短板依然存在就不能算真正实现了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昰全面。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不能只是经济上的小康,而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媔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我们党带领人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着力解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问题,着力补齐在治理水平、国民素质和社会攵明程度方面的短板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实现小康而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媔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先富带后富要体现在后来者实实在在的生活境况改善上,不能用平均數掩盖大多数更不能让贫困人口通过统计数字“被小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底线任务和标誌性指标为什么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道理所在。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不能只是东部小康、城市小康,而是城乡区域共哃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是不同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的发展過程,而不能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悬殊甚至惯性拉大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正是着眼于全面小康要全國一盘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数字”或“速度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攵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要进一步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哽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当然,全面小康不是也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發展水平参差不齐,要求全国各地都绝对地“齐步走”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不现实,要求近14亿人都达到同样的收入水平、过上同样嘚生活更不现实更何况城乡区域之间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不一样,光看收入水平也不见得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对于全面小康,一萣要有辩证的思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