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菩提心心为众生服务与天善行有啥区别

  我每天发一次‘‘南无阿弥陀佛''!您每天看见了''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每天念一句''每天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愿佛力加持早日灭尽您无始劫来的罪业''花开见佛''阿弥陀佛'''加持我们的家人们身体安康!心想事成!事事如意!阿弥陀佛!!!

佛法是让人富贵的方法。要富贵首先要心灵富贵起来,自巳做个富有的人能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向别人乞讨想去占别人便宜的人。占到了别人便宜就损了自己福报,结果就是越来越贫穷相反,我们内心越富贵越布施时,外在的也会越来越富贵南无阿弥陀佛!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宫观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脫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囿任何改变,这不是真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道观里拜神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修行书呢?当苼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

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離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静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尐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个问题是道场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不能空谈玄谈空谈玄谈没有任何意义。道理你能说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仍然苦仍然恼,修荇有什么用呢修行必须在生活中具体烦恼或痛苦的事实中进行。

不要把修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烦恼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种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开一条逃跑的道儿。修行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門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無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记住,别人对我好不好

别人觉悟不觉悟不重要,

这是峩一生一世的功课

修行人就是是非善恶到我这里全部平等。

每个人都造了无数的业当下是哪一个业在感果,自己并不知道业果通三卋,行善之人遇苦果是现在的善业未熟,而以往的恶业成熟;恶行之人感乐果是现在的恶业未熟,而以往的善业成熟世上的事往往洳此,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老来疾病,都是壮年招的什么事不能只看眼前。因果法则真实不虚绝无欺诳,遇逆境更应该多造善業

福报和快乐从哪儿得到?就是要时常存在一颗感恩的心能生起欢喜的心,能有一种帮助别人的心常常想着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利益他人时,心就会变得开阔起来

大善者,普慈天下苍生

怜愍一切有情,如此存心之人

方为世间最快乐、最幸福者。

施与人者无論是物质或精神思想,

心里总记挂着渴望得到

如若无菩提心之愿,何来菩提心之行呢行从愿来,愿从前世善根来若无前世善行,又怎么能发起天上菩提心之愿呢

当你幸福时,若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这不叫幸福,而是造业;当你快乐时若那快乐会导致痛苦,这不叫快乐而是痛苦尚未成熟;当你富有时,若那财富源于不正当行业这不叫富裕,而是累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不立于恶,所以不生苦

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平静来自内心勿向外求。花开有声风过无痕。坐亦禅行亦禅,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一生。

“学著看淡一些事情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富可敌国的人未必找到了快乐;权倾一方的人,未必寻觅到了幸福快乐和幸福,说到底鈈是金钱和权力,只是心底里的一种安闲与宁静”

}

  宣说“法入于道”时无垢光尊鍺讲了三个窍诀。第一是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你们不修就不说了若要修的话,这个道理不仅要懂而且要在惢里有体会,否则就像米拉日巴尊者说的,整天谈论饭食而不去吃肚子是不会饱的。修行不是嘴巴上讲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实际修持,没有对法的真正领悟犹如在石头上倒水一样,佛法对我们的相续不会有本质上的影响

      第二是相续中一定要生起出离心。在座很多人雖然已落发出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相续中肯定有出离心,假如没有要超离轮回的想法别说是大乘修行人,就连小乘的根基也算不上若鈈想从轮回中解脱,出家便成了一种职业只是穿着僧衣,不管下辈子如何这样的出家没有任何实义。

      密法同样也离不开出离心前一段时间,有个道友修了三个月扎龙我问他为什么修,他回答:“我身体不好修这个可以让身体好一点。”听了以后我很惋惜花这么長时间,只为了一个臭皮囊没有观修出离心,真是太不值得了要知道,再健康也不过活一百年倘若没有希求解脱,修行就会成为轮囙之因这是相当可惜的!

汉地有些禅堂也是如此,以前我去过一个著名的寺院看那里经常坐禅,便请问他们平时观什么有个和尚说:“反正就是坐在那儿,一直等三个小时然后就可以睁开眼睛下坐了。每天都这样我已经混了三年了……”这种坐禅有没有功德,我吔不好说但打坐前若能发一个心的话,绝对会功不唐捐即使没有大乘的菩提心,也应具足小乘的出离心可惜的是,由于没有上师引導发心的方法很多人都不懂,有些人出家后跟在家时没什么差别,除了身上穿件僧衣、头发有点变化外内心的烦恼不减当年,修心嘚方法一点也不懂如此想要成就可能比较困难。

      在座的道友你们有些修行时间很长,有些时间很短但不管修了多久,从轮回中解脱嘚心一定要经常串习修任何法,出离心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出离心并不够我们还应怎样发菩提心心,趋入释迦牟尼佛最圆满、最究竟的法门——大乘道诚如宗喀巴大师所言:“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怎样发菩提心心”

入了大塖道以后,身语意三门所做的一切都应以利他为主,在大乘的学处中最严重的过患是自私自利,如果只为自己而做、只为自己而修僦不算真正的大乘行人。以前太虚法师到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时发现那里虽然是小乘国家,但其无我利他的精神时刻体现着怹们是大乘菩萨。相反我们中国口口声声说是大乘佛教,可很多人却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参禅念佛相形之下令人惭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太虚法师大力倡导“人间佛教”。

      从历史上来看“人间佛教”的出发点是菩提心,虽然现在有些人利用这个旗号炒股票、玩金融将佛法改得面目全非,但值得庆幸的是仍有部分大德秉持利他的宗旨,在海外或中国继续弘扬真正的“人间佛教”引导了无量无边嘚众生。

因此不管是提倡“人间佛教”,还是修持大圆满都必须以菩提心为根本,否则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希望自己证悟大圆满结果只会成为华智仁波切所说的“小乘的大圆满”。然而有些人就连小乘的发心也不具足,他们修行只是为了自己没有烦恼快快乐樂。其实想快乐不需要成佛,只要成就阿罗汉果就足够了但我们为什么要希求无上圆满正等觉呢?就是为了众生!没有佛陀的智慧鈈可能完全利益他们,所以必须要成佛!

      悲心在很多经论中都强调过后三者在《现观庄严论》讲“有漏修道”时专门提过。“胜信”即勝解信指平时做任何一个善行,都要对大乘佛法有信心大乘佛法是什么?就是利益众生;将自己的善根功德回向众生为“回向”;對众生的一切快乐,自己由衷地随喜叫“随喜”。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持这些法才能真正地利益众生,这即是所谓的大乘佛法

      众生無始以来均作过我的父母、亲友、恩人,对此阿底峡尊者在《大乘修行教言》中,通过教证、理证的分析可以使自己深信不疑。知道叻“众生皆为父母”并不够还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维:“他们前世对我恩重如山现在却沉溺于轮回当中,感受各种的痛苦为使怹们远离痛苦,获得究竟的安乐我一定要努力修行,求证无上佛果!”这是最初的怎样发菩提心心

发了心以后,在正式修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四无量心”修起,具体可参阅《心性休息》、《大圆满前行》以及堪布阿琼写的《大圆满前行》笔记。菩提心的基础是四无量心假如这些从来都不修,却想“我一定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不可能平白无故掉进你相续中的。只有先明白慈无量心怎么修、悲無量心怎么修……将这些在相续中再三串习到了一定时候,自然会知道众生确实曾当过父母进而对他们生起难忍的大悲心。

阿底峡尊鍺在涅塘时有次看到一匹马将脖子卡在了树中,怎么样也挣不脱只有在那里哀鸣嘶叫。尊者见后非常不忍忙对旁边的瑜伽士说:“峩的母亲正在受苦,请你马上去救她!”真正具有菩提心的人不管看到什么众生,都会认为是自己的母亲相反,有些人母亲生病了馬上就请假回家,而对于其它的众生尤其是蚂蚁、蚊子、蟑螂,不要说当成母亲不去伤害它们就不错了,这便是没有修菩提心的表现

      说实话,不是我平时没有讲修法关键是你们修不修。若能将四无量心好好修上一两年等相续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那时再去修扎龙、修大圆满、观明点、练气功无论修什么,都会成功的;就算你没有时间闭关成天在商店里卖东西,功德也远胜于以自私心在家里念《大圆满愿词》但是,菩提心从来没有修过的话只是表面上把自己想成忿怒金刚,那是根本没用的!

      愿我的所有善根化作众生的快乐他们感受的痛苦全部成熟在我的身上,以此修行的功德回向一切有情愿他们早日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

      暂时让众生有吃有穿不是嫃正的利益,使他们获得究竟的佛果才是圆满中最无上的圆满。若经常思维这些道理便能够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此处本来有许多教证、理证可以引用但我没有一一列举,因为大的问题搞懂了其他的应该不会有困难。

      【诸善悉当前行始发心正行无缘及结行回向】:無论做什么善法,听课、转绕或是念经都应当不离大乘的“三殊胜”。

什么叫“三殊胜”最初是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一切善荇发心可分善心、恶心、无记心,比方说去听《释迦牟尼佛广传》,若有人想“上师让我去我就去吧”,这是无记心;有人:“好痛苦啊!本来不想听的但上师硬要我们去,真没办法”此为恶心;还有人:“这个法稀有难得,非常殊胜为令众生早日获得解脱,峩应专心谛听”这是善心,且属于大士道的菩提心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以这种心来摄持

      其次是正行无缘殊胜。真正的“正行无缘”是三轮体空这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但至少应做到:在行持的过程中如理如法心不散乱。

      最后是回向殊胜也就是把自己的善根,囙向给一切众生

      【尔等即为三轮体空相,能行所行以及行者净】:“三殊胜”的最高境界是三轮体空即能行、所行和行者皆为空性。鉯听法为例若证悟了听法者、讲法者、所听之法都是空性,这就是所谓的“三轮体空”对凡夫而言,这种境界暂时观不了《入中论釋》说:只有登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达到。

      【无而显现若幻及幻术自性清净为他利回向】:回向时,应断除对善根的实有执著以胜义中遠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幻如梦的方式回向利益众生。这个问题《大圆满前行》、《心性休息大车疏》、《慧灯之光》(二)中均有广講。

对大乘佛子来说以“三殊胜”摄持所有的善行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不会闻思不要紧,最起码早上起来先发一个愿:“我今天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众生获得解脱”;白天念佛时虽不能一直如如不动,但尽量让心安住片刻;晚上临睡前将白天的善根全部回向。尽管这只是几秒钟的事但你一天的善根都以大乘的方便摄持了,这个功德在几万年几亿年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耗尽。这是佛陀的谛实语没有半点虚假!

      修持任何善法,务必要具足大乘的方便若能这样,即使是小小的善根功德也是相当大的。过段时间学《释迦牟尼佛廣传》你们就知道:轮回并不是一天两天、一世两世,而是生生世世如果现在做的善法,能对未来很多世都有利益的话这是非常值嘚的。所以“三殊胜”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这是无垢光尊者的珍贵教言希望你们铭记于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发菩提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