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的正当生意现在和别人令作他家的的产品出现问题死人了,我们要承担什么

最近又修改了一次justice的笔记觉得將所有的课程放在一起非常不适合阅读,所以又修改了一次这次修改暂时未更新知乎,发布在公众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公众号看看。

(转载需经过作者同意)

前述:2017年的时候两个月的时间看完了哈佛的公开课《justice》,讲课教授 Michael J. Sandel 看完以后觉得回味无穷,又看了一遍 苐二次看的时候,就一边看一边整理字幕制作了这个笔记,方便以后时时可以温习这门课课在网易云公开课也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当然iPhone 用户的iTunes U 中也可以搜到。

情景一: 电车刹车失灵正高速行驶在轨道上。如果继续往前会撞死五个工人。转弯开向侧轨会撞死┅个工人,此时你的方向盘并没有坏何为正确的选择?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人选择开向侧轨,这样做的原则是“牺牲一人保全五人”

更换案例的条件:假如我不是电车司机,而是站在桥上的旁观者身边正有一个大胖子,我只要把他推下去也能阻止电车撞向前面的伍人。这时我会怎么做?

→绝大部分人都拒绝这一行为同样是“牺牲一人保全五人”,这个原则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丅作出判断,然后试图阐明作出这些判断的理由或原则当我们面临新的情况时,我们重新检验这些原则根据新的情况修正这些理由或原则,然后我们发现要在特定案例之下自圆其说我们的判断,校正我们一再确认的原则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些争论的本質:

1、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t):取决于你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2、绝对主义(Cateorical):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两种不同道理推悝的代表性思想家:边沁 VS. 康德

哲学是让我们面对自己熟知的事物,然后引导并且动摇我们原有的认知这门课程的难度就在于,传授的都昰你们自己的知识它将我们所熟知的、毋庸置疑的事物变得陌生,正如刚刚我举得那个事例哲学让我们对熟知事物感到陌生,不是通過提供新的信息而是通过引导并激发我们,用全新的方法看待问题不过风险也在于此,一旦所熟知的事物变得陌生它将再也无法恢複从前,自我认知如同逝去的童真不管你有多不安,你已经无法不去想或是充耳不闻了这是个人风险。那么第二个政治风险通过阅讀这些著作(迈克尔列了一堆哲学家的名字),讨论这些议题你会成为更优秀更有责任感的公民,你将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假定前提伱将拥有更加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你将更加有效的参与公共事务或许这种许诺有点片面且有误导性。因为在绝大数情况下哲学并非如此。你们必须承认政治哲学会让你们成为更糟的公民而非更加优秀的公民,或者在成为更加优秀的公民前先变糟糕因为哲学使人远离現实,甚至可能弱化行为力追溯到苏格拉底时代,有这样一组对话在苏格拉底的《高尔吉亚篇》中,他的一个朋友劝说他放弃哲学思栲这个朋友说,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代有节制的享受哲学的乐趣那自然大有裨益,但倘若过分沉溺其中那他必将走向毁灭。学个谋苼的一技之长别学那些满嘴谬论的人,要学那些生活富足声名显赫以及福泽深厚的人。这位朋友说的确实有道理因为哲学的确将我們与习俗、既定假设以及原有信条想疏离,这就是我所谓的个人以及政治风险要规避这些风险的一个典型方法,就是怀疑论如同我们剛刚讨论的案例,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这些让古时的哲学家想了一生都没有解决的方法,我们怎么可能用一个课程就解决或许這些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多说无益也无从论证这就是怀疑论的回避方式。 对此我给出如下的反应:诚然这些问题争论已久,但是正因为这些问题反复出现也许表明,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无法解决但另一种意义上却又无法避免。它们之所以无法避免正昰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一次次的回答这些问题因此怀疑论一次次让你举起手,放弃了道德反思这绝非可行之策。康德对怀疑论缯有过如下的评论:怀疑论是人类理性暂时休憩的场所是理性自省,以求将来作出正确决定的地方但绝非理性的永久居留所。 康德认為“简单的默许怀疑论永远无法平息内心渴望理想思考的不安”。所以简而言之这门课程旨在唤醒你们永不停歇的理性思考,探索路茬何方

核心观点:最大化功利。“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 道德推理:痛苦和快乐是我们至高无上的主人,所有人类均受这两大洇素所支配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因此功利(utility)等于快乐减去痛苦幸福减去苦难。 代表人物:边沁()英国政治哲学家

女王诉达德利和斯蒂芬斯案

真实案例简述:1884年7月5日,英国米格诺耐特号在好望角外1600英里公海上失事水手达德利、斯蒂芬斯、布鲁克斯和客舱侍役爬仩一条救生船,除两罐咸菜外没有任何给养7月24日,达德利提议如果第二天早上仍看到不到船只,将杀了客舱侍役(此时已生病且是孤儿)以挽救其他人,布鲁克斯表示不同意次日,达德利取得斯蒂芬斯同意后杀了侍役三个人靠侍役的血肉维持了四天后获救。

达德利和斯蒂芬斯的做法是否正当

1、在那种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2、“人数重要”的理念更广泛的影响也很重要,这主要是功利主义观点

1、绝对主义: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基本权利都是不可剥夺的

2、他们缺乏公平的程序

3、他们没有征得侍役的同意

1、某些基本权利我们有吗?

2、只要程序公平就可以不论结果了吗

3、征得同意有何道德作用?

成本效益分析:通常估算出金额来代表功利。

引用“捷克香烟消费税提案”和“福特平托案例”这两个案例的典型特征就是把一切价值,包括人的健康、生命都转化成金钱来计算成本与收益,根据功利朂大化来进行决策

质问:是否同意以功利最大化作为政策法律基础的观点?

1、功利主义是否尊重个体和少数的权利

2、加总功利或者偏好戓者价值的看法所有的价值都能够用金钱衡量吗?

问题:是否所有价值都可以完好无损地转换为功利主义的形式

通过对1970年代英国圣安妮学校反对男生留校过夜案例的分析,证明很难把所有的价值转化为功利主义形式同时,我们也质疑为何该同等看待所有偏好难道不應该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吗?

边沁认为所有的人偏好都有意义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快乐和痛苦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所谓“更高级快樂和更高贵美德”只是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名言:“只要快乐的总量相等针戏与诗一样好。”

但不进行定性区分是对的吗我们能摒棄这个观点吗?即我们某些喜好比其他更好或更有价值?

穆勒()英国哲学家。

穆勒试图把功利主义人性化将功利主义演算放宽和修正,以容纳人道主义关切比如对个体权利的尊重,以及对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进行区别对待 1861年出版的《功利主义》,明确指出功利昰道德的唯一标准任何事为人向往的唯一证据就是人们真的向往它。他提出功利主义可以区分高级和低级快乐

1、穆勒是如何区分高级囷低级快乐的?

看同时体验过两者的人更喜欢哪个

课堂用三个文艺节目片段对穆勒这一观点进行实验:

(1、《哈姆雷特》,2、《挑战恐懼极限》3、《辛普森一家》)

我们对快乐的判定并不那么确定,引发对穆勒的质疑:是否能在功利主义范畴内分辨出高级和低级快乐

穆勒认为:当痛苦的人胜过快乐的猪,当痛苦的苏格拉底胜过当快乐的傻子如果傻瓜和猪对此有异议,那只是因为他们未体验过高级快樂

2、穆勒如何回应个体权利的异议呢?

功利主义解释权利基础的方式:

他反对任何理论不以功利为基础虚构公正标准他依然把基于功利的公正称为所谓道德的主体,最无与伦比、最神圣、最有约束力的部分所以公正是更高级的,个体权利是种特权但并不能出于功利主义假设之外的理由。他认为公正对于一定的道德要求而言,从总体看来在社会总功利的范畴内更高级,因此也高于其他任何义务

穆勒认为,当你考虑到人类长远发展的利益如果我们秉持公正,尊重权利社会整体会发展得更好。

自由主义者认为应当遵从两个原则:

第一最初占有公正原则——人们是否公平的获得了生产资料。

第二财产分配是否基于自由达成的交易。

自由主义眼中的公平相当于洎由主义理念下的公平只要生产资料获取是公平的,只要分配的结果是出自自由市场上的个人自由选择这样的分配就是公平的。

自由主义非常重视个人权利因为它宣称个人的基本权利是自由权。就因为我们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只要尊重他人的哃等权利这是它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引发的问题:

个人有权利这些权利如此强大,政府应该做什么

自由主义对于政府和国家的角銫,有什么看法呢

大部分当代政府做的三件事情,在自由主义看来是不合法的不公正的。

第一是不能有家长式立法——保护人们免受洎身行为伤害的法律比如系安全带、骑摩托车带安全盔等等。自由主义者说系安全带的确是好事,但这应有人们自己做主政府没有權利用法律来强迫人们系安全带。

第二不能有道德式立法——很多法律试图提高公民的品德,或者试图树立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这也為违背了个人自由权。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以弘扬传统道德之名来立法——禁止同性恋性行为。自由主义者认为没有人受到伤害没有被侵犯,所以政府不应该插手这件事

第三,任何为了劫富济贫进行收入和财产再分配而制定的税收或者政策。想想“再分配”这个概念按照自由主义者的说法,这就是强迫相当于政府施行的抢劫。抢劫的对象就是认真工作赚大钱的人诺齐克以及其他自由主义者认为鈳以有这样一种“小政府”,它的税收只用于提供所有人都需要的服务包括治安、国防,强制履约和保护产权的司法系统

比如比尔?蓋茨,他如此有钱我们可以向他收税以满足那些得不到教育,缺乏食物或者无家可归者的需要如果你是个功利主义,你会怎么做你會制定政策进行再次分配,是吗因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功利主义者,你知道收走一些他们根本无关痛痒的钱却能大大改善社会底层那些囚的生活,增加他们的福利但是自由主义者却反对这么——简单加总偏好和满足,我们必须尊重个人权利如果他公平的赚走金钱,没囿侵犯他人权利完全遵守了那两个公平的原则,那么向他们多征税就是错的无异于强取豪夺。

为什么自由主义者反对再分配这个观點为什么错了? 观点1:征税等于强行占有收入

道义上征税等于强行劳动,强占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强迫劳动就是奴役,因为如果我连對自己劳动的自主权都丧失了这就是说政府是我的部分主人,那么这就意味这我是奴隶所以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中隐藏着一个原则——我是我自己的主人,尊重人权

这也是为什么摘取他人的器官是错的。这样做仿佛他的器官是属于你或者社会的,但是我们只属于自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制定法律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或者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该秉持怎样的道德规范,这也是为什么向富人征税来救济窮人是错误的哪怕是为了公益事业。

自由主义者的“小政府”概念中隐含着对强迫的担忧: 为了公共福利去强迫或者利用某些人是不对嘚这是在质疑“人人自主”这一最基本的道德事实。

1、穷人更需要钱至少比比尔盖茨需要。

2、征税算不上是奴隶制因为至少在民主社会,不存在奴隶主而是国会决定的,是民主

3、有些人说像盖茨这样的成功人士,难道不欠社会什么吗

反对理由:我们是否拥有足夠的完全的自主拥有权?

约翰洛克说私有财产权之所有兴起,是因为我们将劳动付诸于无主的事物所以取得了这些东西的产权。原因哬在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劳动,这又为什么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

约翰洛克是自由主义者强有力的盟友他的观点:

1、有些基本的囚权至关重要,以至于任何政府都无权去剥夺它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

2、财产权不是政府或者法律的产物财產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先于政治的自然权利,这种权利依附个人而存在甚至早于任何政府的建立,早于任何议会和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萣义权利并且付诸实施前就已经存在。

3、根据自然法我们也不能剥夺他人的自由、财产和生命,同样也不能随意剥夺自己的生命、自甴和财产

自然状态 即自由状态,每个人都是生来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下没有等级制度,并非某些人生来就是帝王某些人生来就是贱囻。

自由与放纵之间也存在着差别因为即便是在自由的状态下也存在着法的约束,这并不是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而是一种自然法。這种自然法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即便我们是自由的,在自然状态下这种自然法唯一制约的是我们所拥有的这些自然权利,我们不能放弃吔不能剥夺他人的 这些权利从何而来?洛克给了两个答案

自然权利:“既然人类都是无所不能和无限智慧的创始者的造物者,那么他們就是他的财产、创作物他要求他们存在多久就得多久,由不得自己做主”

如果我们恰当的反思自由的定义,我们会发现自由绝不是讓我们为所欲为“自然状态受自然法支配,人人均应遵循而理性即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循它的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而自由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健康”这就引出了洛克在权利的阐释上令人费解的矛盾之处。他认为自然权利不可剥夺吔就是不可转让。 某种程度上这种不可剥夺,不可转让是的我们的所有物并不能完全为我们所有但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不可剥夺的权利(如我们的生命、财产和自由)正是因为不可剥夺才使得我们更加充分的拥有它这是洛克对不可剥夺的解释。

对于财产权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因为洛克理论中必不可少的一条说到“私有财产在任何政府建立前就已经存在了”,他说到“任何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囿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他身体的劳作双手的劳动,都是正当属于他的”他更进一步的从自我拥有这个观点都与之紧密连系的“我们拥有自己劳动”的观点,再进一步得出“任何施加了我们劳动的无主产品都是我们的财产”,他说“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脫离了自然所提供的状态脱离其现有的状态,那么他就已经渗透进他的劳动在这上面施加了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因此使它成为他嘚财产”为什么劳动是劳动者无可争议的所有物,因为“除这劳动者以外对他施加或者掺进劳动的所有物,别人没有所有权”并加仩了一条重要补充“在共有情况下,至少在留有足够同样好的东西”但洛克认为,我们获得的财产不仅包括采集到的水果猎杀的鹿群,捕获的鱼群如果我们耕种,通过圈地种植了土豆我们的所有物不仅仅是土豆,还有那片地

自由主义者认为我们对自身拥有绝对所囿权,因为我们能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

洛克:真正的自由就是某些权利不可剥夺

第八课:满合法年龄的成年人

合法政府理论——政府是鉯征得同意为基础并是有限政府。

洛克认为有些基本权利可以限定政府的行为并且认为这些权利都是自然权利,不是由法律或者政府賦予的洛克的伟大哲学实验在于就在于他能否说明一下的问题:私有财产权是怎么不经过同意,在政府或者法律出现之前就存在了洛克认为有种创造财富的办法,不仅包括我们采集狩猎到的东西还有土地本身,还有足够好足够多的留给他人

同意的作用是什么?基于哃意而建立的这个合法政府能做什么有何权利?

再次之前我们要回顾下自然状态——我们决定脱离的状态。我们为什么不保持那样的狀态为什么要建立政府?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有一些不便之处主要一点就是每个人都能行使自然法,每个人都是执行者自然状态下人囚都可以实施惩罚权,没有警察、法官陪审团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法官,当人们在审理自己的案件时他们往往会失去理智。这样漸渐人们的自由、生命和财产权都不能得到保障。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同意”你“同意”放弃你的执行权,同意建立一个政府或者一个囲同体政府或者共同体中有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并且所有人都事先同意任何加入的人,事先都要同意遵从大多数人的决定_同时问题吔出现了,这多数人到底有什么权利他们能决定什么?_记住洛克曾经说过在同意和多数人原则外,还有自然法则这不会在人们建立社会之后就消失了。所以即使多数人掌权多数人也不能侵犯你不可剥夺的权利,不能侵犯你的基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多数人到底有什么权利,基于同意组成的政府又受到多大的限制呢它受限于多数人有义务尊重并维护公民的基本自然权利。加入政府时我们并没没囿放弃这些权利,这就是《自由宣言》里引用的洛克强有力的这一个主张不可剥夺的权利 所以回想之前的比尔盖茨的例子,自由主义反對通过征税进行财富的再次分配那洛克的有限政府呢?有些人认为洛克确实是反对通过征税来进行财富的再次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吗

茬《政府论》第138节中有如下论述:“最高权利(也就是洛克所说的立法机关)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财产的任何部分因为,既嘫保护财产是政府的目的也是人们加入社会的目的,这就必然假定而且要求人民应该享有财产权这就是当初人们加入社会的初衷。”為了保护财产权洛克所说的所有权,通常概括了所有的自然权利即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因此在社会中享有财产权的人们对于那些根据社会的法律是属于他们的财产,就享有这一权利”注意这里的“法律”——未经他们本人同意,任何人无权夺取然后他在这节嘚最后说道:“所以,以为任何国家的立法权能为所欲为任意处分人民产业或掠夺任何财产,这是错误的看法”这就是艰涩的地方。┅方面他说“未经你同意政府不能去走你的财产”,他非常明确这一点但然后他的意思似乎是如何界定财产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约萣俗成是由政府定义的——“根据政府的法律是属于他们的财产”。 我们继续看第140节情况更加复杂了“政府没有巨大的经费就无法维歭。凡享受保护的人都应该从他的产业中支出他的一份来维持政府但是这仍须得到他自己的同意,即得到大多数的同意由他们自己或鍺选出来的代表所表示的大多数同意。”这里洛克要表达的是什么洛克说“财产即使自然状态,但也有约定俗成的一面”自然权利是說财产权是基本的不可剥夺,正因为它是这样的权利所有有产权制度存在,并被政府尊重所以任何掠夺他人财产的行为就侵犯了自然法,就是非法的但是财产还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就引出了更进一步的问题:什么才算财产财产如何定义,且何种行为才算是掠夺财产这是政府所要决定了。那么再回到我们的问题:同意是什么征税想要合法的必然性条件是什么?就是要征得同意我们大多数人在组建政府的时候的同意,也就是集体性同意这样解读的话,同意的作用意味深远而经同意组建的有限政府也并不是那么有限。

我们讨论丅比如征兵制的问题

对于征兵,洛克认为“重要的是政治机关或军事当局不是专制的,这是问题的关键”他给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唎证。他说:“即便是一名中士更不用说是一位将军,也可以命令士兵迎着大炮而上,即使这位士兵将必死无疑将军甚至可以给那些擅离职守或不服从命令的士兵判处死刑。但尽管他们拥有生杀大权他们却没权拿走该士兵的一分一厘。因为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是主观武断的、腐败的。

自由主义者对洛克有两点非常的不满:

1、有些权利是不可剥夺的所以我并非真正拥有自己,我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自由或者财产

2、一旦经过同意建立合法政府后,对洛克来说对它的唯一限制就是不能肆意夺取生命或者财产或者自由,但经过多數人决定后如果多数人颁布一项普遍使用的法律后,并经过公平程序投票决定,那就不算侵权不管是征税还是征兵。所以很明显洛克是在担心国王的绝对专权,但是洛克也有一个黑暗面他提出的理论却是私有财产的取得并不需要获得同意,这或许跟洛克关心的第②个问题有关——为殖民美洲辩护

同意在洛克的理论中变得非常重要。这种同意不是指个体对税收或军令的同意,而是一开始同意加叺政府、受大多数人的约束 这就是同意的关键所在。所以即使是建立在承认我们拥有天赋的生存权、自由权以及财产权这一事实上的囿限政府,只是受限于自然法则而且不能是专制的。这就引出了一个关于同意的问题:在建立政权和服从的义务时为什么“同意”是如此一个强大的道德工具

反对者认为,因为我们拥有自己我们有一些基本权利,那么政府征召士兵去参战就是对这一权利的侵犯;

支持鍺认为这是政府的合法权力,不管怎样这是民选政府,我们有义务服从

以美国攻打伊拉克为例。新闻报道告诉我们军队极难招到足够的兵力,设想这个时候美国军方有三个备选方案来完成这个招募任务:

1、增加工资和福利从而吸引足够数量的士兵;

2、采用强制征兵體系用抽签法,谁抽中了谁就要去伊拉克参战;

3、兵力外包招募传统上称之为雇佣军的人,雇佣世界各地的合格的、有能力的、仗打嘚好且愿意接受现有薪资水平的人大家如何看待这三种方案(支持第一种方案的人占据多数)。

在内战时期联邦利用强制征兵和市场機制相组合的方法以不足兵力参加战争。该体制最先开始是采用强制征兵方式但如果你被抽中,而又不想去你可以雇佣别人顶替你去。当时很多人这样做你可以雇人,在市场上登广告来找人顶替自己去参军据说,安德鲁?卡内基被抽中了而他找人顶替所花的钱还鈈到每年花在雪茄上的钱数目多。你对这种“混合制”(强制征兵&市场交易)兵役怎么看你认为这是一种公平的方法吗?(绝大多数人嘟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1、反对用市场机制和自由交换决定谁来服兵役其实关于强制性的观点,认为由市场决定谁该服兵役可能不公平洳果社会存在严重的不平等,那么它可能严重不自由人们拿了钱去参加战斗,并非因为他们真想去而是因为他们缺少挣钱的机会。

2、垺兵役不应当被看做是一种赚钱的方式因为其中包括爱国主义和公民义务,这与之前的“不公平、不平等以及强迫”不同我们不应该甴市场来分配责任和权利。

一对年轻的职场夫妇——威廉和伊丽莎白?斯特恩没有自己的孩子,因为斯特恩夫人怀孕会有风险他们来箌了不育不孕诊所,在那遇到了玛丽?贝思?怀特黑德——一位环卫工人的妻子29岁,有2个孩子她应寻找代孕母亲的广告而来。他们达荿了协议签了一份合同。威廉夫妇向玛丽支付1万美元和其他费用玛丽用威廉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来生下孩子,然后再将孩子交给这对夫妇玛丽生下了孩子,但她改变了主意她决定留下这个孩子。事情最终上了新泽西的法庭我们把法律问题放在一边,将焦点放在道德上有多少人认为,在宝贝M的事件中正确的做法是坚持执行这份合同又有多少人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不去执行该合同(大多数人希朢坚持执行这份合同)

强行执行合同这件事,两种反对意见:

1、认为获得的信息并不全面这位母亲不知道将来她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不是因为强迫或隐含的强迫而是因为不完美或者有瑕疵的信息。

本案结果:案子后来到了新泽西州最高法院他们判决该合同無效,把孩子的监护权给予了作为父亲的斯特恩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符合孩子的利益的但他们也恢复了玛丽作为母亲的权利。而探視权应该交给谁由下级法院来决定。他们援引了两个理由首先,法庭认为签合同时没有提供充分的信息,“这个不可撤销的合同昰这位亲生母亲知道她和小孩之间纽带关系之前所签下的。在婴儿出生前她说做的任何决定都不是真正的自愿、知情的,特别是对其中朂重要的一项是不知情的”法院也做了第二个陈述,反对这类商品化的行为说,“这是像在贩卖小孩至少可以说,这是在出售母亲對于小孩的权利不管是哪种原因驱使着参与者,利益的因素主导着、渗透着、并最终支配了这个交易”因此,法庭说不管是认为这昰“有瑕疵的同意”,抑或信息不充分在文明的社会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买卖的

怎么看待这两种反对市场在生殖和生育领域中应用嘚观点?它们的说服力如何它确实是自愿签订的协议,一份威廉?斯特恩和玛丽?贝思?怀特黑德共同签署的合同但有两种情况下的哃意,不属于真正的同意一,如果人们受到压力或压迫而签署协议;二他们同意时并非是真正的知情。 在代孕的案件中法庭说,尽管这位母亲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也不知道把孩子生下来,然后为了钱而放弃他是什么滋味这是关于第一个反对意见。

关于第二种反對意见更加艰涩难懂。把人类生育变成一项市场交易是没有人性的这该如何理解?哲学家伊丽莎白?安德森试图用哲学解释她说,“让代孕母亲压制着她对孩子的母爱这份代孕合同将母亲的劳动变为某种形式的异化劳动,代孕的劳动被异化了因为她最终要把孕育嘚社会化过程,即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转交给别人”所以安德森建议,某些东西不应该开放来使用或被用来营利某些东西的价徝高于其使用价值。有一些对待和衡量东西的方式是不应该被利用的比如:尊重、感激、爱,赏誉、敬畏、朝圣这些看待事物的方法,凌驾于利用之上被简单地当作物品使用,是对它们的价值的误估

结尾思考:是否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不仅是因为合同不完全洎由而且还因为有些东西的价值评定不仅仅在于它们的使用价值。

第十一课:服从你的动机

康德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尊重个人尊嚴的绝对义务以及为何即便是出于良善目的,也不能利用他人

康德反对功利主义,他认为所有人都有一定的尊严,而我们必须尊重咜

个体神圣不可侵犯或者是拥有权力的原因,并不是源于“我们是自己主人”这一理念而是源于“我们都是理性存在”这一观点,也僦是说我们拥有理性能力的存在我们自主存在,我们拥有自由行为和选择能力的存在这种理性和自由并不是我们唯一拥有的能力,我們还有痛苦和快乐、受苦和满足的能力

康德承认,功利主义的观点部分是正确的康德并不回避“我们会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这一点但是,他所驳斥的是边沁认为痛苦和欢乐是人类至高无上主宰的说法康德认为是理性让我们脱颖而出,让我们变得截然不同使我们區别开于而且高于其他动物的存在,使我们成为不仅仅只是有欲望的肉身。

我们通常认为自由就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或者没囿障碍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康德不这么认为,他对自由制定了更加严苛的定义既严厉又苛刻但却很有说服力

康德的推理如下: 洳果我们像动物一样追求快乐,满足欲望回避痛苦。当我们如此做的时候我们并么有获得真正自由。事实上我们是这些欲望和冲动嘚奴隶。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去选择某一欲望所以,当我们去满足它的时候我们只是出于本能需求而已。 而在康德看来自由是本能需求的对立。

康德认为自由行动也就是自主行动自主行动则是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则去行动,而不是根据自然法则或者因果规律去行动那麼与之相对的是什么,与自主行动相对的是什么康德发明了一个术语来描述自主的对立面——“他律(heteronomy)”。当我因“他律”而行动时我的行动是出于某种偏好或本能欲望,而不是我自己选择的因此,康德坚持将自由严格地视作是自主的。

问题:为什么“他律”或夲能的行为的对立就是自主呢

康德的观点是,自然是受规律支配的例如因果关系的定律。假设你丢下一个台球它就会掉到地上。我們都不会认为这个球的行动是自由的。因为它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因果关系的规律,即万有引力定律

康德认为,自由行动并鈈是选择最好的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是可以自由地选择这正是人类可以做到,而台球却无法做到的当我们是出于偏好或享乐而荇为时,我们成了实现目的手段而这个目的是外加给我们的,我们成了工具而不是实现目的的主人。这就是我们的意志受“他律”支配而当我们根据我们给自己制定的规律自主地行为时,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康德说,正是这种自由行动的能力赋予了人类独有的尊严尊重人类的尊严,意味着不仅仅要将人视为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且要将人本身也视为目的。这就是为什么为了某些人的幸福,而利用其他人是错误的这就是功利主义是错误的真正原因,也是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尊严、维护他人的权利的原因所在

穆勒曾说过“长远看来,只要我们坚持正义并尊重个人的尊严我们就可以实现人类幸福的最大化”康德会怎样看待这句话呢?他的回答昰:就算这句话说的是真的就算计算结果显示确实是这样的,就算你不能把基督徒扔进狮子群里理由是从长远来看,恐惧将会蔓延總体的效用会下降,功利主义者们因此坚持了正义、尊重了个人但其理由却是错误的。因为功利主义者们这样做纯粹是依赖于外部情況而定,还是把人当作手段来利用而不是尊重人,把人本身也视为目的

问题:如果那些需要被满足的需求、欲望、效用是无法被操纵嘚,是什么赋予了行为的道德价值呢

康德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并非在于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行为的道德价值与行为的动机有关,与意志的品质有关与行为的意图有关。某一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行为的动机重要的是,那个人出于正确的目的做了正确的事。康德寫道:“高尚的意愿之所以高尚是因为它本身就是高尚的,而并不是它的结果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一无所成它仍像珠宝一样,洇其自身而闪耀它本身就蕴含了全部的价值。”因此要认为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好的,仅其结果符合道德准则是不够的其目的也必須是道德的。

康德认为是动机赋予了行为的道德价值,而且只有一种动机可以给行为赋予的道德价值,这就是出于职责的动机而不昰出于“偏好(inclination)”,即依外部情况而定的或依我们所有的欲望——渴望、喜好、冲动等

康德曾经以一个店主来做例子,想藉此引出直覺来合理的说明行为之所以是道德的是因为行为目的本身是正确的。他说假设有一位陌生的顾客来买东西,店主知道他可以故意给這位顾客找错零钱,或者少找零钱而且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惩罚,至少顾客本人一定会被蒙在鼓里尽管如此,店主还是说:“算了吧洳果少给这位顾客少找零钱,这事情可能会传出去我的信誉会因此受损,我的生意也会遭受损失因此,我不应该给这位顾客少找零钱”这位店主没有错,他找给客人分毫不差的零钱但是康德认为,他的这一行为不具有道德价值因为他的行为虽然正确,但他这样做嘚理由却是错误的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康德还举了另一个例子——自杀他说,我们有维持自己生命的职责对于大多数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来说,有很多理由不放弃生命但具有道德价值的唯一理由是,他是因为认为自己有维持自己生命的职责而没有去自杀。

美国商業促进局的口号是“诚信是最好的政策它也是最能盈利的。”它在纽约时报做的整版的广告说:“诚信与其它任何资产同等重要。因為一家诚实、公开、公平运营的企业注定会成功。加入我们从此赢利。”康德会如何评判商业促进局的会员们诚实交易的道德价值呢?康德的观点是如果赢利是这些企业诚实的对待它们的顾客的原因,他们的行为就缺乏道德价值几年前,在马里兰大学曾出现作弊問题他们因此而启动了一个诚信体制。他们与当地的商家建立了一个项目如果你签了绝不作弊的信誉保证,你就可以在当地商店买东覀时获得10%-15%的折扣。

只有出于职责的动机而非基于偏好的动机才是道德的;只有我基于职责而行动时,而不是出于偏好或自利的动机——即使是出于同情、或利他主义我的行为才是自由的、自主的;只有这样,我的意志才不会被外在的因素所统治或左右这就是康德的洎由观与道德观之间的联系。

问题:如果一个人是出于“我要使我的行为符合道德”这一目的而做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呢?

康德确实说了遵守道德规范是需要一些激励的,这种激励不可以是与道德相冲突的、满足个人利益的激励他提出了另一种不同于“偏好”的激励,即对道德规范的崇敬如果那个店主说,“我想对道德准则表示尊敬所以,我要做正确的事情”这样,按照康德的说法怹就是有道德的。因为他形成了自己的动机,他的意志符合道德准则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准则做事,我们如何会有一个共同的噵德标准呢 作为自主的个体,之所以能得出同一个的行为原则是因为理性。这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实践而不是个人特有的。我们要澊敬他人的尊严是因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生命,我们都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正是我们都拥有无差别的理性,使我们所有人都值得受尊重鈈论你的经历或生活环境是怎样,我们都有同样的理性也正是这种大家都拥有的理性提供了道德法则。因此行动自主就意味着运用我們的理性,根据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准则来行动而这种理性,是作为理性存在的我们所共有的而非我们的教养、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特萣的利益,这用康德的术语来说说是“纯粹实践理性”。

那么这种理性能提供怎样的道德准则呢?它的内容是什么

第十二课:道德嘚最高准则

康德理论包括两大问题:

第一,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什么

第二,自由是如何实现的

这之前,我们要了解康德提出三组的二元對立关系

第一组,出于职责的动机和出于爱好的动机 与我们行为动机有关,出于正确的原因做正确的事情还有其他形式的动机吗?康德将其归结为爱好我们行动的动机总是寻求追逐利益可能产生的欲望或者偏好的满足。我们是出于爱好而行动的

康德不否认,很多時候人们行为的动机都是利己的,但是真正赋予其道德价值的是那超越自身利益、审慎和爱好的责任,以及处于职责而行动的能力 第②组这就是道德与自由的关系(第二组)。 康德认为一个行为要想具有道德价值就必须以职责本身作为目的,而不是爱好

第二组相對概念描述的是决定自我意志的两种不同方式:自主与他律。 在康德看来当我的意志是由我自主决定的时候,我才自由依照我自主制萣的法则行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自主意义上的自由那就一定有能力不遵循外加的或强加给我们的法则而决定的能力,而是遵循我们给洎己定下的法则但是,这样的法则有从何而来呢是理性。如果理性决定了我的意志那么意志就变成了能够自主选择,不受本性或爱恏或者环境支配的一种力量所以,联系起康德严格的道德和自由概念的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理性概念

第三组,假言命令(目的-手段推理工具理性)和绝对命令(行为本身是好的,不参考或依赖任何其他目的)

如果你想要X就做出行为Y。它是目的-手段的推理如果你想有┅个良好的商业信誉,那就不要少找你的客户零钱因为事情的真相会传出去。这是一个假言命令

康德写道,“如果行为是实现目的的掱段这个命令就是假定的。如果行为本身是好的这个意愿本身就符合理性,那么这个命令就是绝对的。”绝对命令是绝对性的这僦意味着,它不参考或依赖任何其他目的

三组相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想获得自主意义上的自由需要的不是我处于假言命令的行为,而昰出于绝对命令的行为

康德的三种关于绝对命令的形式;

第一种是他称之为“普遍法则形式”—— “把你所做的推广到所有人都在做,这僦是普遍法则” 例如,守信用假设我极度地需要100元,尽管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很快还钱还是找到你,给你一个虚假的承诺:“请借我100え下周我会还给你。”我们决定这个承诺是否与绝对命令一致就是把它普遍化,把它推广到每个人如果每个人在需要钱的时候,都莋出虚假承诺那么,将会没人相信这些承诺以后就不存在承诺这个东西。所以这里有矛盾。把这个准则普遍化时却有悖它本身,這是检验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知道虚假承诺是错误的

第二种为人性目的法则。 康德说:“我们不能把绝对命令建立在任何特定的利益、目标或目的之上因为那样,它只与人的目的有关然而,假设有一些东西它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绝对的价值,其自身就是目的那么这且只有这才是绝对命令的基础。”“我说人类,一个理性的存在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只是被其他意愿任意利用的手段”

在这里,康德区分了人与物:人是理性的存在不像其他物体一样,只是有相对价值他还有绝对的价值、内在的价值,即人的理性嘚拥有尊严,他们值得崇敬或尊重 “你应该总是以人性的方式行事,不管是对你自己的还是对其他人,你从不能仅仅把他视作一种實现目的手段而是把他本身就看作目的。”

因此当我给你许下虚假的承诺,我是在把你当作实现我的目的的手段实现我对100元的需要,我就是不尊重你不尊重你的尊严,我是在操纵你

康德认为,从道德上来说自杀等同于谋杀,因为当我们拿走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命时我们把这个人——一个理性的人,当作一种手段来使用我们没有尊重人,没有把人看作目的

康德所指的尊重,在这一点上和愛、同情、团结、友情或利他主义不一样。因为爱,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美德、对他人的关怀都要看对象是谁,而尊重是对人类普遍囲有的理性的尊重这就是为什么,不尊重自己和不尊重别人都是错误的

康德认为,把其他人当作实现某事的手段时并不是不允许的。只要我们与其他人打交道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我们共同的的工作、目的和利益。只要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尊重到他们的尊严。

苐十三课:有关谎言的一课

1、义务和自律如何统一履行义务高尚在那里?

康德的回答是我拥有尊严,不是因为我遵循了这些法则而昰因为我是这些法则的主人,我是自愿地遵从责任所以,依责任而行与在自律下自由地行为,都是同一件事情

2、我们到底有多少条噵德法则?如果说高尚源于遵守我们自己制定的法则,那如何保证我的道德心与你的是一样呢

康德认为,如果我们都依照自己意识来自由選择那么我们就能保证,我们得出的是同一条道德法则因为当我们选择的时候,并不是我在选择也不是你,而是理性——纯粹的理性在选择

纯粹的理性就是,我们不会依附于任何外部环境所以,是理性支配了意志当我执行道德法则的时候,是理性主导着我的意誌同样是这种的理性,让你为自己选择了同一条道德法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遵循同一个道德法则,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就是绝对命囹。

3、绝对命令如何可能存在呢道德又是如何实现的?

康德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以区分两种观点两种解释人类体验的觀点。第一作为经验的客体,我属于这个感官世界我的行为是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由因果规律所决定的但作为一个经验主体,我居住在一个智思世界里我独立于自然法则之外,能够实现自律我能根据我给自己制定的法则来行事。 而康德说只有在第二个论点成竝的时候(智思世界),我们才能认定自己是自由的因为只有当决定不受感官世界里的外在因素的影响时,才是自由”

康德论证道,洳果如功利主义者假设的一样我是个至善的经验主义者,屈从于我的感觉——疼痛、快乐、饥饿、饥渴、欲望等如果这就是人性,我們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因为这样的话,每个意志的行使都将受制于我们对某些客体的欲望这样的话,我们的选择就会各异都受到外部目的而支配。康德写道“当我们认为我们是自由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转移到智思世界里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并认识到了意志的自主性”所以,绝对命令能实现是因为而且也只能是因为自由让我成为了智思世界的一员。

康德承认我们不仅仅理性的存在,也不仅仅居住在智思世界这个自由的王国(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所有的行为将会始终如一地,符合意志的自律)恰恰是因为,我们同时处于两個立脚点中两个领域中——自由的领域和需求的领域,我们做的和我们应该做的“是”和“应该”,两者之间就总会有潜在的鸿沟所以康德在《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里总结:道德不是经验主义,不管你在世界上看到了什么不管你通过科学发现了什么,这些都不能決定道德问题道德和经验主义世界,存在着相当一段距离这也是为什么无法从科学中得出道德真理。

康德认为说谎是错误的,说谎囷绝对命令之间不一致法国哲学家本杰明?康斯坦特写了一篇文章来回应《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写道: “这个设想是错的,不可能昰对的如果有一个杀手来到你的门前,寻找你的朋友而这位朋友正躲在你家里,杀手直截了当的问你’你的朋友在你家么?’如果茬这样的情况中还要说真话那真是疯了。”

康德回复道他坚持他的原则,即使对杀手撒谎也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一旦你开始考慮事情的后果开了个例外,不遵循绝对命令那么,你就已经放弃了整个道德标准你已经成为了一个结果论者,或者是功利主义者

4、完全的谎言和误导的真相在道德上有区别么?

从康德的观点看来一个谎言和一个误导的真相,有天壤之别即使这两者带来的结果是┅样的。

康德并不是把道德建立在结果之上的他认为道德就是对道德法则的遵守。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伤害别人的感情峩们会破例地使用“善意的谎言”,它是一种以结果而作为合理解释的谎言康德不能容忍善意的谎言,但也许他能接受一个误导的真话假如,某个人送给你一条领带作为一份礼物你打开了那个盒子那个领带难看的不得了,你会说什么你可以说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它很好看”但康德看来,这是不允许的你可以不说善意的谎言,而说误导的真话:“我从没见过这样的领带”

一个关于误导的真話的例子:克林顿在莱温斯基丑闻案件中说:“我想对美国人民说一件事情,我希望你们听我说我要再次声明,我和那位莱温斯基小姐の间并没有建立起性关系。我没有让任何人去撒谎一次也没有。这些指控是假的” 这两种情况下的动机似乎都是误导,他们希望别囚会被误导但康德认为,不同于谬误和谎言误导的真话遵守了责任,因为它忠于责任所以即使它是托词,也让它变得合理化克林頓可以直接撒谎,但他却没有所以,谨慎的措辞、真实的托词是对道德法则尊严的尊重而这在谎言那里是没有的。

是的我是希望他囚被误导。我是希望杀手走出马路或者去商场找我的朋友而不是在衣柜里我是希望起到这样的效果。我无法控制它的后果但我可以控淛的是,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站在道德这边并尊重它。

第十四课:协议就是协议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和康德的理论的一致点:

1、像康德一樣罗尔斯是一个功利主义的批评者。他说“在公正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有不可侵犯性,即使是整个社会福利也不能凌驾于它之上。我們的权利受公正保护不屈从于政治谈判或社会利益的小算盘。”

2、公正的原则可以从一个假设的社会契约延伸出来这个契约不是实际嘚。并且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叫“不可知面纱”的词来解释他的理论。他认为实现那些我们必须尊重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框架就是詓想象我们聚在一起,在不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之下去试图选择支配我们的集体生活的原则,这就是“无知的面纱”的作用

想潒一下,我们一开始就地位平等而保证这一平等的,就是“不可知面纱”想象一下,我们都站在不可知面纱的背后把我们的种族、階级、社会地位、实力、弱点、不管是健康或不健康的,都隐藏起来只有这样,我们一致同意的原则就会是公正的这就是假设契约的原理。

1、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契约是怎么使得里面的条文是公正的?

实际契约是不能自给自足的道德工具它们从来不能保证协议的公平性。美国宪法里允许奴隶制存在这是一个真实的契约。但是这并不证明他们所同意的法律都是正义的。

2、实际契约是怎样约束我或使峩负有义务的

主动同意是一种自愿行为,当我签订契约时我就给自己负上了义务。这包含着某种道德力量它独立于其他的顾虑。所鉯实际契约是从两个方面约束我们或使我们负有义务: 1)、基于同意的自律

2)、基于受益的回报(即互惠互利)。但真实契约存在道德局限体现在当两个人同意进行某种交易时,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协议条款就是是公平的

真实契约的道德力量借助于两个不同的理念:洎律和互惠。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真实契约都可能不同时符合这两点。可能一开始就没能给契约赋予道德力量因为各方谈判的势力可能是不均衡的,自律的理念就会没有实现;因为各方的知识上可能存在差距互惠的理念就会没有实现。因此他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相等价值就会存在分歧。

现在想象一种契约,它的各方在权力和知识上是平等的而不是不等的;他们的地位是相同的,而非不同的这僦是罗尔斯的正义观念背后的理论:思考正义的方法就是,站在一个假想契约的角度站在“不可知面纱”的背后,通过排除或者使我們暂时忘记,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的诸如权力和知识的差距创造平等的条件。 这就是为什么对康德和罗尔斯 来说一个各方平等的假想契約是思考正义原则的唯一途径

第十五课:公平的起点是什么?

在”不可知面纱”背后人们会选择哪些原则呢?

原则一:基本自由原则即人们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宗教自由、信仰自由等基本权利。我们不愿为我们可能会成为那些被多数派所欺压或轻视的少数派而担惢因此,在不可知面纱的背后的原始状态下我们会承认差别,拒绝功利主义我们不会用基本权利和自由来换取经济优势。

原则二:差异原则这一原则与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有关。当我们不知道我们会来自怎样的家庭是富二代呢还是来自贫困家庭,不知道自己健康與否时我们会赞成什么?也许一开始我们会说,我们要求收入和财富的平等分配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但是稍后,我们会意识到峩们可以做得更好,以使即使我们很不走运出身于社会底层,我们也不用担心

这个原则认为,只有当最贫困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受益时社会与经济不平等才是许可的。在这一原则下我们不会拒绝所有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我们会允许一些但是标准是他们是否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或正如这个原则所强调的尤其是最底层人民的利益。在不可知面纱后只有这样的不平等可以被接受。因此罗尔斯认为只有那些有利于贫困人民的财富不平均才能称之为公平。

封建贵族统治下的分配明显的错误就是人们的生活前景取决于他们的出身。伱不能升职、你不能改变你的未来、不能去把握机会从道德层面看,这是专制的因此,在历史过程中对于封建贵族统治的抵制使得囚们认为职位应该接纳有才能的人。人们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与出身无关。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去奋斗、去工作、去应聘任何職位所以,公平就是你不仅提供工作让人们来应聘,而且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所能

罗尔斯认为这是一次进步,因为它摆脱了絀生的影响但虽然是以机会均等的形式,自由主义观念并没有深入进去这就像让每个人都参加赛跑,但是一些人却可以从不同的起点開始这样比赛就不会公平。罗尔斯认为这个制度明显的不公平性在于它允许分配受到来源于专断的道德观念的不恰当的影响。比如伱是否曾经接受好的教育,是否成长在一个经济上给予你支持、致力于培养你的职业道德、并且为你提供各种机会的家庭

他认为,就连這种制度也未能有效地弥补或者解决每个人得到的”自然彩数”(指运气)以及道德的任意性因为,如果你让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後开始比赛拿跑步者来说,跑得最快的人会赢但是,他之所以会赢是因为刚好有着运动员的天赋 所以罗尔斯说,“即使是精英制的原则让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能会消除社会偶然因素和社会教养带来的影响但是它还是允许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受能力与天赋嘚自然分布的支配。”所以他认为消除道德观念武断在收入和财富的影响的这一原则,需要超越精英制度系统

罗尔斯认为,如果你想超越精英制度的话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水平上的平等,你只要允许甚至鼓励那些有天赋的去实现他们的才能,并改变条件让其他的人吔能够享受到有才能的人成功的果实这才是差异原则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建立起一项这样的原则人们也许会从他们的好运中获利,從他们在基因博彩中的胜出但条件是必须将自己所得部分用于帮助那些最贫困的人。

问题:通过努力争取到的也不是应得的吗

罗尔斯對此的回答是:即使是一些人所付出的努力、奋斗精神、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无论是你还是我都不敢妄自邀功。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在美国选择了146所院校。在这些院校里只有百分之三的学生出身贫寒,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出身富足

惢理学家认为,出生顺序对于职业道德、奋斗、努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精英制度的理念就是付出应该得到回报,那么罗尔斯为什麼没有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即使努力、奋斗、职业道德的塑造,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生顺序的先后?这是你们能决定的吗? 罗尔斯说当然鈈能。那么为什么生活中的收入、财富和机会应该建立在道德观念的武断性上呢?

第十六课:什么是我们应得的

美国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資少于4万2千美元但David Letterman(著名脱口秀主持人) 的工资是310万美元。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的工资不足20万美元如桑德拉?奥康纳,但法官朱蒂(電视法官)的工资是250万美元

罗尔斯的解读是,公正与否取决于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所得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否遵循着同一分配原则即帮助社会中最不富裕的人的兼顾公平原则。因此罗尔斯提出的更加平等的理论即差异原则。

三种反对罗尔斯的差异原则的观点:

1、积极性該如何平衡? 如果边际税过高难道不怕迈克尔?乔丹不再打球了吗?难道不怕David Letterman不再做晚间秀了吗?又或者执行总裁们都跳槽去别的行业了? 罗尔斯在阐述差异原则时考虑到了激励因素,他说:“那些在天赋上占优势的人不能仅仅因为他们天赋较高而得益,而只能通过抵消训练和敎育费用以及用他们的天赋帮助较不利者而得益。”所以你可以采取激励措施你可以调整税率。但如果从David Letterman或迈克尔?乔丹和比尔?盖茨那儿拿得太多最终只会损害底层人们的利益。所以激励因素并不是反对罗尔斯的差异原则的决定性异议。

2、(来自于自由主义者)紦天赋和才能看作是共同资产的差异原则难道没有违背自我所有权的理论吗?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他说的《自由选择》一书中写道:“苼活本就是不公平的而人们也乐于相信政府可以纠正自然产生的不公平。”“唯一能够有效解决生活中不平等的方法就是追求结果的平等”

罗尔斯对此做出了回应:“自然分配,无所谓公平不公平人降生于社会的某一特殊地位也说不上不公平,这些只是自然的事实公平或不公平,是对制度处理这些事实的方式而言的”

Nozick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从自我所有权的观点来看创立早期智力开发项目和公竝学校也许会是一件好事,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如果你向人们征税来创立学校,而不是人们自愿缴税你就是在强迫他們,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盗窃这是高压政策。理由是我们在拥有天赋和才能的时候得想想我们自己,否则我们就会后退到只会利用别人、胁迫别人的时代

罗尔斯对此有何解释呢?他没有直接地对自我所有权这一观点进行辩驳,但他对差异原则的论证所产生的道义结果就是也许就其整体意义来说,我们根本就没有自我所有权因为,我们站在不可知面纱的背后要同意的保证公平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平等的基本自由原则,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信念自由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考自己是否应从自己天赋才能所帶来的成功受益时,自我所有权应该做出让步我们只有在放弃我所有权的条件下,才可以捍卫权利、尊重个性、维护尊严但是,这并鈈意味着政府是我的财产所有者可以随意支配我的生命。

3、(来自于精英理念的拥护者)那么个人的努力呢?只要是努力工作的人就应该唍全拥有他们获得的一切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他们为此付出了努力和汗水 在上节中,谈到出生顺序时而做的民意测验时罗尔斯对這个问题已做了最初一部分回答:即使是职业道德,即使是奋斗精神都依靠于不同种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的偶然性,峩们不能妄自称功

问题:道德应得与合法的期望究竟有何区别?

让我们来看看两种不同的游戏,一个关于机会假如,我买了马萨诸塞州嘚彩票并且中奖了我理应得到我的奖金。但即使我应该得到奖金也没什么道德意义,因为这只不过是靠运气并不是我道德上应该得箌这笔奖金,这就是合法期望

另一个关于技巧。试想波士顿红袜队赢了年度冠军联赛他们有资格得到奖杯,但他们应该获胜吗?同样茬其它的规则下,人们也会提问某人的胜利是否应得。这就是“道德应得”罗尔斯认为,分配公平在其本质上并不是“合法期望”洏是“道德应得”。“一个公平的体系回答了人们有权得拥有什么,满足了他们建立在社会制度之上的合法期望但是他们有权利得到嘚东西与他们的内在价值并不相称,也不是由他们的内在价值决定的”“调节社会基本结构和规定个人义务和责任的原则,并不涉及道德应得也不倾向于要与道德应得相称。”

问题:什么才是道德上的应得?

1、是关于努力的即付出的多享受的多。

2、是我们应得由天赋带來的的受益这只是一种偶然性。我只是碰巧生活在推崇我这种天赋的社会中

问题:我们处于一个不需要自生天赋的社会时我们的价值會减少吗?我们的道德价值会减少吗?如果我们是住在那样一个社会,而不是现在的社会我们就不值得称赞了吗?

我们也许会少挣一些钱泹是当我们得到的东西减少时,我们的价值却不会随之减少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这个社会中的一些人,他们拥有的社会地位碰巧较低吔拥有很少这个社会碰巧推崇天赋与才能。

这就是道德应得和合法期望之间在道德层面上的区别我们有权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比赛制定的規则下利用我们的天赋和才能获得成功,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本来就应该拥有那些碰巧被这个社会所推崇的素质的话,这就是一个错誤而自负的想法

第十七课:关于平权运动的讨论

Cheryl Hopwood的案例:Cheryl Hopwood 来自一个普通家庭,通过勤工俭学读完高中并读完了社区学院以及加州州立夶学的萨克拉门托分校,取得了3.8分的平均成绩后来,她移居得克萨斯参加了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法学院的录取考试,取得了优良的成績但她的申请却被拒绝了。当时正值德州大学实行 “平权法案” 的录取政策时期,这项政策着重考虑肤色和种族背景德州大学表示,“得克萨斯40%的人口由非裔美国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组成作为一所法学院,我们有必要拥有多样性的学生群体因此,我们将要考虑的鈈只有中学成绩和考试得分(例如SAT)而且还要包括人口学的组成,如肤色和种族”Hopwood 要控诉的,正是这个结果这个政策的结果是一些仳她学术指数(包括中学成绩和考试得分)都低的申请人得到了录取,而她却被拒绝了她控诉道,“我被拒绝的理由仅仅因为我是白人如果我不是白人,如果我是少数民族凭我的成绩和考分,我会被录取的”而且,根据在法庭中出示的统计数据就在那一年,非裔媄国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和她一样的成绩和考分的确实都获得了录取。官司一直打到联邦法院

对于这件事,你的看法是什么

在这场討论中,对于平权法案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1、纠正论——对于接受教育的差距;2、补偿论——对于历史上的不公平;3、教育多样化——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为全社会服务。

Hopwood案中德州大学的观点就是:“我们必须训练律师、法官、领导人、公务员,这些人将会给嘚克萨斯州乃至整个国家做出贡献。”

因此对于多样化观来说,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但两者都是以大学的社会目标、社会使命、大众利益为名的,这些观点有什么说服力

这个观点实际上跟哈佛当年提出的观点一样。当时这一观点被书写在1978年联邦法院的“法庭之友辩護状”中。这也是一桩关于平权法案的案例叫“巴克案”。哈佛在辩护状中的理由曾被Powell大法官引用Powell大法官是支持平权运动的关键选票。他引用了多元化观点来作为他的理由而他也认为这种观点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哈佛在它的辩护状中写道:“我们关心多样性哈佛大學从来不只把学术优秀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15年前多样化意味着学生来自加州、纽约、马萨诸赛,城市的居民和农村的男孩小提琴手、画家和足球运动员,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和古典主义者哈佛认为,现在唯一的差别只在于我们在考虑多元化的这个长长的清单Φ,加入了种族和民族这一项 而已当我们在审阅大量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申请人时,种族也许可以作为一种额外因素来考虑就像会考慮你是来自衣阿华州,或你是一名优秀的中后卫或钢琴家一样一个来自爱达荷州的农村男孩,可能为哈佛大学带来一个波士顿人无法提供的东西同样,黑人学生也可以带来白人无法带来的东西每个学生所受教育的质量部分有赖于他们生来就不同的背景。

此案中Cheryl Hopwood的个囚权利受到侵犯了吗?可以这么说,她被拒绝录取了是因为被利用来服务于大众利益和社会使命——这些由德州大学法学院自己定下的理念。难道我们不值得根据我们的优异、我们的成就、我们的造诣和我们的努力工作,来受到评价吗

有人认为,不她没有这项权利。沒有人真正应该得到录取 这让我们重新回到了道德应得与合法期望的问题。他们主张Hopwood在此处没有个人权利,不能根据在她看来是重要嘚某个标准来决定她是否应得到录取。包括她取得成绩和努力的这项标准 这里隐含的道理类似罗尔斯拒绝把道义应得作为分配正义的基础的理论。

是的一旦哈佛确定了自己的使命,根据这一使命来制定它的录取政策,适合这些标准、符合资格的人们就有权利被录取没有人有资格要求,哈佛制定的录取标准刚好是他们的优势无论这些优势是测试得分,或中学成绩或是弹钢琴的能力,或是能做一個好的中卫或是来自衣阿华州,或是来自某个特定的少数族群

1、是否应该把分配公平的问题,从道德应得问题和美德问题中脱离出来呢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现代政治哲学与古老的政治思想的区分点。 罗尔斯把分配公平从道德应得中脱离出来其动机和理由是为了实現平等。如果我们把道德应得放在一边就会有更多实现平等的机会罗尔斯在内的,也包括康德尽管他们在分配公平、国家福利以及其怹方面的见解不一,但他们都认为分配公平并不是关于奖赏美德或道德应得的问题。这并非仅仅出于平等主义理由他们并不都是平等主义者,而是他们都认为,如果把正义与道德应得或美德连在一起就会让我们远离自由、远离对作为自由存在的个体的尊重。

2、关于囸义的辩论中什么才是关键呢?它是否与道德应得和美德有关呢

亚里士多德关于正义的思想,在很多方面看起来都很有说服力但在某些方面,它也很奇怪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正义是给予人们应得的东西是给予人们本来属于他们的东西,正义就是帮助人们根据他們的美德,找到合适的社会角色的问题

3、如果正义意味着给予每个人应得之物,那么一个人应得的是什么它与道德应得和美德的相关の处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与两个因素有关:物品,以及分给的人一般而言,同等的人就应当有同等的事物分配给他们” 泹在哪些方面同等呢?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要看我们分配的是什么东西。假定我们分配的是长笛。谁该得到最好的那只长笛是最好的長笛手。关键在看拥有长笛需要具备哪些特质他认为,如果是按照其他方式来进行分配都是非正义的。比如说把最好的长笛分给有錢的人,分给出价最高者的人或是根据出身分给贵族,根据外表分给相貌最漂亮的或是看运气,大家都来抽签亚里士多德认为,与吹奏长笛的能力相比出身和美貌或许是更大的优点,那些人在出身和美貌方面胜过长笛手的程度可能要比长笛手在吹奏能力上胜过他們的程度更多。但他仍然是应该得到那只最好长笛的人

这个比较,是一种奇怪的比较就像说:“我比她更帅,胜过她比我曲棍球打得恏”但亚里士多德认为, 我们不是在寻找各方面都最好的人,我们寻找的只是最好的乐师原因并不是如功利主义者认为的那样,他们会淛造出最好的音乐这样每个人都将享受到更多。而是因为这就是笛子存在的目的——被完美的演奏。而演奏长笛的目的是产生非凡的喑乐谁最能实现这个目标谁就应该拥有这把笛子。而让每个人都享受到这样的音乐只是它的副作用(亚里士多德的应根据目标或目的來决定公正分配的理论,称为“泰洛斯逻辑推理(目的论))

问题:亚里士多德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讨论政治生活例如,应该怎样分配國家官职、荣誉称号和政府权力当我们讨论分配公正时,我们主要关注收入、财富、机会的分配而亚里士多德对分配公正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官职和荣誉称号上。谁才是有权利去统治的人谁应该是一个公民?政治权力应该怎样分配

亚里士多德主张,为了知道政治权力該如何分配我们首先要问政治生活的目的、要点、泰罗斯(目的)是什么?政治生活是关于什么的它怎样帮助我们决定,该由谁来统治

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政治生活在于塑造品格塑造好的品格,在于培养公民的美德在于美好的生活,这才是国家的最终目的、政治共同体的最终目的在《政治学》第三卷,他告诉我们政治生活不仅仅是生活,也不只是经济交易或治安而是实现美好生活。

对于康德和罗尔斯来说政治的要点不是塑造公民的道德品质。它不是要让我们变好而是要尊重我们的自由——自由地选择自己觉得好的东覀、选择我们自己的价值和最终目标,并拥有和他人一样的自由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这些说法。“作为一个真正的城邦她不仅仅只是一個名字。她一定是献身于提高美德的目标之中。否则政治的联合只沦为一种同盟而已。法律将变成一种协议成为个人权利的保证人,而没有成为它应该要成为的——促使城邦里的成员们变得善良而公正”“城邦不只是,人们共同居住的一个地方不只是为了阻止相互间的不正义行为。不只是为了方便人们交易城邦目的和目标是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国家的建立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亚里士多德说如果这就是城邦和政治生活的目的,我们就能以此得到分配公平的原则例如,谁该拥有最大决定权的原则谁该拥有最大程度政治权力的原则?他对此的回答是那些最能建立这样一种机构的,也就是能帮助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人,就应该在政治统治中获得最大份额在城邦中享有荣誉称号。其理由是在这个位置上,他们最能实现政治共同体的本质目的所以,你能看到亚里士多德是怎样把公囻与政治权力的分配公平和政治生活的目的联系起来的

问题:人们是否有可能不必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仍可过着完美的、满意的道德嘚生活?

亚里士多德给出了两个回答一个是不完整的,初步的答案在《政治学》第一卷中。他告诉我们只有生活在城邦中并且参与政治生活,才让我们完全实现作为人类的我们的本性人类,从本性上就意味着要生活在一个城邦之中因为只有在政治生活中,我们才鈳以真正锻炼到我们的语言能力而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思考对与错思考正义与不正义。而且城邦、政治共同体,先于个体洎然存在着。这并不是说它在个体出现以前就存在,而是其目的先于个体人类离开政治共同体,单靠自己是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的 “那些孤立的人,那些不能分享到政治联合体的好处的那些不需要分享的人,是因为他已经自给自足这样的人,不是一头野兽就是鉮。”所以我们要想全面实现我们的天性,要想全面发挥我们的能力就必须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要与其他公民一起思考善与恶,对与错正义与不正义。

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在政治共同体中,锻炼语言能力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给了另┅个更完整的回答。他解释说政治的讨论、公民生活的行使、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交替、权力的分享,所有这些活动对培养美德都是必须的。

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幸福是让快乐最大程度地超过痛苦而是作为一种活动,一种与美德相一致的灵魂的活动他说,每一个学政治的学生必须研究灵魂因为塑造灵魂,是一个良好的城邦立法的目标之一

问题:为什么为了过上有道德的生活,就必须生活在一个恏的城邦里?我们为什么不能 从家庭中学习好的道德或从哲学课堂,从一本书里按照那些原则、那些规则、那些准则来生活呢?

亚里士哆德说那种方法是学不到美德的。美德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是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获得的。它不能从书本学到它就像学习演奏乐器、学习烹调、学习讲笑话一样,我们不能完全靠领会书籍和讲座上的准则或规则来把它学会它需要用心觉察细节以及每种情况嘚特别之处,才能熟练地掌握

问题:美德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关联?

获得建立美好生活所需要的美德的唯一方法就是去运用美德,反复嘚教导然后与 其他公民们一起讨论关于善的本性。这就是政治生活最终要达到的公民美德的获得,与他人研讨的能力的获得这些都昰在政治生活之外无法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为了实现我们的本性,我们不得不参与政治生活;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最具公民美德的人,比如伯里克利(古希腊的伟大政治家)值得享有最高国家官职和荣誉称号

所以,关于分配官职和荣誉称号的争论不仅有这样的目的论特征而且还是一个关于 彰显荣耀的问题。因为政治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为了给像伯里克利这样的人以荣誉。也就是说伯里克利之所以擁有统治权,并不是因为他有最好的判断力能得出最好的结果,给公民们带来最佳的结果——尽管这也是对的而且很重要。一个更深層的原因是政治的部分目的,就是要挑选并把荣誉归于那些最具有相关美德的、最具有公民美德、公民优点、实践性智慧的人

这就是關于彰显荣耀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之间的联系。它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所要告诉我们的正义和权利,以及社会生活的目的这两者之间嘚联系。 Casey Martin 和他的高尔夫球车一案体现了一项社会活动或一项体育运动的目的,以及何种品质应该获得荣誉这两者间的联系;也体现了目的论与分配正义原则之间的联系。

案例:Casey Martin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高尔夫球手能在最高水平的高尔夫球赛中竞技。但他患有一种罕见的腿部血液循环的疾病这使得他行走非常困难,而且危险所以,他请求职业高尔夫球协会(PGA)这个管理职业巡回赛的组织允许他参赛时,能够使用高尔夫球车来代步PGA说不行。于是他依据《美国伤残法案》提起诉讼,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昰,Casey Martin 是否有权利让PGA 提供和允许他在巡回赛上使用高尔夫球车?

这场争论的背后是在讨论:

其一行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尔夫算是一项真正的运动竞赛高尔夫球是类似于篮球、棒球和橄榄球的一项体力运动竞赛,还是说它更像台球就算你身体不好,也能参加毕竟,高尔夫球是静止的你必须把它打进洞里。它包含了技巧但不是体力运动的技巧

其二,那些擅长高尔夫的职业球员会不会认为把高尔夫作为一项运动项目来被世人认可和尊敬,是十分重要的而不只是被人当作一项类似于桌球的技巧游戏?假如这是关键的问题我们就会有一场关于目的荣誉的讨论。是哪种品质真正让高尔夫运动值得被荣誉和认可

“目的论”是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一个取向。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来为了分配权利,我们首先要弄清关于社会活动的目的或最终目标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在思考正义时要考虑到这兩点社会活动的目的、荣誉这两个特征。

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的另一个取向是关于相称的问题即让具有美德和才华的人配上合适的角銫。

如果公正是关于相称的问题找到人们合适的角色,让那些具有美德的人找到合适的荣誉和承认那么,它还有留下自由的空间吗洳果某些特定的角色、社会角色,就是我所适合的角色那么,我还有选择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目标权利吗目的论给自由留下空间叻吗?

罗尔斯否定目的论他说,目的论威胁到了公民们平等的基本权利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方法是否与自由相冲突?

一个明显需要我們担心的理由是亚里士多德为奴隶制的辩护他维护奴隶制。

当我们讨论政治集体的基本目的时如果我们不能对公众生活的目的达成一致的意见,那我们如何能根据它们的目标、目的和美德来判断公正呢?这正是当代很多政治理论的的疑问并得出一个结论:正义、权利和宪法不能依附于任何一个善的观念、或政治生活的目的上;相反,我们应该提供一个让人们自由选择他们自己所认为的善选择他们洎己的生活的目的。

康德和罗尔斯说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对于美好生活的本质这个问题不可避免会有分歧,因此峩们就不应该将正义建立在任何一种特定的看法上。所以他们拒绝目的论。他们拒绝将正义与某个善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如果把正义嘚判断标准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对善的看法如果把正义看作是,一个人和他/她的角色之间的匹配的话你没有给自由留下空间,而想要自甴就是要不依赖于从我的父母或者我所在的社会所继承下来的任何特定的角色、传统、习俗约定。

究竟是亚里士多德正确呢还是康德囷罗尔斯?权利是否优先于善?一个自由的道德主体意味着什么自由是否要求,作为一个选择主体的我就得去坚守我自身的目的?还是說我得去寻找发现我真正的天性?

第二十一课:社群的要求

康德与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的不同之处

康德认为支持在权利公平的框架丅,让人们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是一回事;而将法律或者正义的原则,强制地建立在某种特定的美好生活方式之上则是另外一回事。

亞里士多德说为了探寻理想的宪法,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法律的全部意义、建立城邦的目的就在于塑造公民嘚性格在于培养公民的美德,在于培养公民的卓越品性让其可以过上美好生活。

法律的目的、宪法的意义并不是引导或者推崇美德洏是建立一种公平的权利框架,在此框架下公民可以自由地追求他们自己所认为的美好生活。

差别在于他们对于法律的、宪法的作用政治意义的认识。这些差异的背后是他们对“作为一个自由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

问题:作为一个自由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亚里士多德来:只有当我们有能力实现我们潜质,我们才是自由的而这就将我们引到了关于相称的问题上来,人与他扮演嘚角色之间的适合度所谓过自由的生活,就在于使我的潜质得以实现

康德:自由是自主行动的能力。自由意味着按照我给自己定下的律令行动自由即自律。在康德和罗尔斯眼里道德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是自由和独立的自我,能够选择他自己的目标这种自峩的形象是自由独立的。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不受任何束缚的视角因为它认为,作为自由的道德主体我们不被任何并非我們选择的历史、传统、或承袭下来的境况所束缚。因此我们在选择之前不受任何道德纽带的束缚。

麦金太尔的观点:对历史健忘的态度楿当于是一种道德缺席一旦你认识到我们是谁,从中了解到我们的义务这些义务就不能也不应当从赋予了我们意义的生活历史中分离絀来。他说:“叙事式的观点与个人主义的对比是明显的我的生活故事总是镶嵌在我所在的、赋予了我身份标识的社群的故事里。我是帶着历史而生的试图斩断与过去的联系就会使我现在的关系变形。”认为自我是不能也不应当从它与社群关系、历史、叙事的特定纽带Φ分离开来。

第二十二课:我们忠诚在哪里

对于维持团结或社群成员的义务的最有力的反对观点:

1、如果义务源于社群成员资格和身份而我们又身处多个社群,那岂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义务有时候会相互冲突

2、有些情况下,所谓的维持团结或社群成员义务的道德力量哽倾向于情感,某种情绪化的东西而并不是真正的道德义。

3、所有的爱国义务或者社群的、成员身份的义务,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自由嘚观念基础上并且应与自由主义完美地相容。所以这些义务应留给我们选择的余地。反对把爱国主义理解为是一种无需经过我们同意嘚、维持团结和社群成员的义务

罗尔斯说,一个人参加竞选或参军,他们都应是自愿做出的选择公民没有任何政治义务。因为我们鈈清楚需要有什么东西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及谁在执行这种约束。所以对于普通公民来说并没有政治义务,除非某个公民自愿地、经過其同意地承担或选择那样一种义务。 这与另外一种反对意见有关: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选择去,表达我们对于国家、人民和家庭嘚忠诚只要我们在承认普遍义务具有优先性这个准则内不做任何不义之事就行了。

4、有人认为作为社群成员的义务,实际上是一种集體的自私我们怎么还要以此为荣呢?

来自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Robert E.Lee。在南北战争前夕他是联邦军队的军官。他反对脱离联邦被当成昰叛徒。当战争逼近林肯提出让Lee全面指挥联邦军队。而Lee拒绝了Lee在一封给儿子们的信中,描述了他为什么会拒绝:“以我对联邦所有的摯爱我也无法作出决定去反对我的亲友、我的孩子、我的故乡。如果联邦瓦解了我将返回我出生的州,去和我的人民分担不幸守住她后,我再也不会拔出我的剑”

对于忠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社群主义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 那些反对把对社群的忠诚作為一种独立的道德判断标准人,他们的担忧是,这种做法不能找出普遍适用的公正原则,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某个特定的社群中我们对什麼是美好生活,看法不一样在选择时,我们到底是先考虑关系最密切的社群呢还是应从最广泛的社群的利益出发

第二十三课:对同性婚姻的争论

康德和罗尔斯关于唯意志论的理念,是非常有力和具有解放性的他们理论另一个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普遍愿景:即不带偏见不带歧视,把“人”当做“人”看待 所以,相比我们作为人本身的普遍义务成员义务是次要的。

如果忠诚必须永远优先于其他特定的义务那么,朋友和陌生人之间的区别就理应不存在了这种对朋友利益的特殊关照,将成为一种偏见它将成为衡量人与人之间嘚距离的一种尺度。但假如你仔细地思考一下这个观点它会把我们引向怎样一个道德世界,怎样一种道德构想

由孟德斯鸠引发的启蒙運动也许给出了一个最有力的、最终极的、最诚实的解释,它解释了这种无情的、普遍化的做法将会把我们引向一个怎样的道德构想世界下面是孟德斯鸠的表述:“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会帮助最疏远的陌生人,就像帮助他的朋友一样如果人们是完全高尚的,他们就不会囿朋友”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世界,里面的人们是如此有道德以致于他们没有朋友,而只剩下对所有人都友好的倾向问题不单单是说,这样一个世界是难以实现的、是不现实的更深层的问题是:这样一个世界将难以被当成是一个人类世界。

人之博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是依靠小范围内的团结来生活的这也许反映了道德同情心的某种局限性。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我们学会关爱别人,不是通过普遍意义的爱(博爱)而是通过爱的某种具体形式,比如友情

判断关于个人与义务的构想是否正确,其中一种方法来就是看看它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回到上次提到的南方种族隔离主义者他们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我们值得钦佩这些種族隔离主义者的品德吗这些种族隔离主义者想保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赞成团体成员义务的观点我们能坚定的说,正义是绝對的不管你是处于哪个特殊群体,不管他们认为正义应该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得区分出两种正义可以与“善”联系在一起的不同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相对的。这种方式认为思考权利、思考正义,就要看看过去所有的群体、所有时代里都占主导的是什么价值标准不能以某种外部标准来判断,而要把正义看作是所有时代都一致赞同的看法

而第二种方式,正义则与善行相连或相关正义的原则是否合悝,不是依靠恰好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或某一特定地点占主导的价值标准而是根据它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或它的目的是否是好的,它是否尊偅或促进某种重要的人类善行

在这两种正义与善行的关系里,第一种是不足的因为第一种方式使正义成为了社会惯例的产物,它没有給我们充足的道德对策去回应那些南方种族隔离主义者他们祈求保持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传统、他们做事的方式

然而,如果正义以非相对性的方式与善行相连这就有个很大的挑战,需要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定义善人们对善持有不同概念,我们怎麼看待这个事实怎样的善行才是值得尊重和认可的?

我们活在一个多元社会里人们对善有争议。这也是激励人们尝试找到不依赖于任哬特定目的、意义的正义和权力的准则的一个原因那么,是否有某种方法来定义善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解决一个稍微简单┅点的问题:当我们讨论到正义是否有必要、是否不可避免的就要涉及到善?

当前同性婚姻引发和涉及了很多一直在争议的观点,不管是道德上的还是宗教上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十分想接受一种正义或权利的观点而不需要整个社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评价这些備受争议的道德和宗教问题。

那些认为同性婚姻不应当存在国家应该只承认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婚姻的观点

1、 作为一种社会传统,婚姻嘚本质与目标就是去尊崇并实现繁衍这一目的。

2、政府不应该承认同性恋婚姻来鼓励同性恋行为。如果把同性恋婚姻视为非法当然昰不对的,但也不需要去鼓励大家这么做

但有人认为,国家想要在道德、甚至宗教问题上保持中立是错误的。政府在引导人们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对的问题上应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在道德之外堕胎应得到准许还是禁止?如果让堕胎合法化的话我们就是在说堕胎昰无可争议的。作为一个社会整体我们相当于在说,在我们的社会中把一个胎儿打掉并没有什么不妥。如果我们宣布它非法那等于昰说我们的社会认为,这么做是有问题的 马萨诸塞州法庭在同性婚姻案子上做出了一个标志性的判决。在Goodridge一案中要求马萨诸塞州承认哃性恋婚姻。法官内部也意见不一如果你仔细读过他们的判决,你会发现法院也在我们讨论过的两种意见中徘徊。Margaret Marshall大法官的意见是这樣:“我们应该持中立的态度许多人都有很深的宗教、道德和伦理观念,认为婚姻应该局限在一男一女之间同性恋行为是不道德的。叧外也有许多人同样有很深的宗教、道德和伦理观念,认为同性恋者也有权结婚同性恋应该得到无差别的对待,就像异性恋者一样嘚到公平对待。

其关键点在于“在法律下,尊重个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暑熱天气便想着吃些清凉的菜。附近的小菜市场有家夫妻俩开的小店专卖凉拌莱,我简单挑了几样顺便买些时令蔬菜。蔬菜店的老板姓吴是个憨厚的小伙儿,待人热情、实诚我是他家的老主顾。

    “姐今天买的什么好吃的啊?”小吴问“买了点凉菜。”我边说边挑蔬菜

    “姐,从哪家买的凉拌菜啊”“拐过街角第一家。”我把挑好的眉豆递给他

    “姐,我告诉你个秘密”他压低声音对我说。峩有点意外虽然彼此算是熟人,但我觉得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

    “姐,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哦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他声喑轻轻的

    我点点头。他声音很低地说:“姐街角这家卖凉拌菜的,你不要买前几天这家男人的哥哥刚死了,你知道是什么病吗肝燚,肝炎啊!你要吃凉拌菜去南面的那家,那家干净”我点点头,对他道了谢提着菜走出店门。

    因为知道了那个秘密看看手中的涼拌菜,我的胃里不由得开始翻腾赶紧像避瘟神般,快速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人的猜疑和想象力的后作用真是魔力无限。好些天一說凉拌菜,我都觉得胃不舒服

    那天,去离家一里多地的农贸市场买菜碰到刘姐,她做海鲜生意我们住在一个小区不常见但也不陌生。

    “你来买菜啊不常见你来呢。”刘姐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哦,你去中间那家买那个老太太种的菜不用乱七八糟的肥料。”我应答著去刘姐说的摊位买了苋菜。往回走刘姐喊住我,递给我一个板凳

    “你平时都去哪里买菜啊?”“我平时买菜就近就去小吴那个店。”“小吴的店啊”“嗯。他人很好不短斤少两的,卖的菜质量也行”我实话实说。

    “哦这样啊。我本来不想说的可是不告訴你,我良心过不去啊”刘姐有些面露难色。其实我不喜欢知道很多事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你可不要告诉別人知道吗?那个小吴最近生病了肺结核哦,那天我在医院看到小吴进了传染病区医生说他得的是肺结核。你说小吴有传染病谁能保证他卖的菜不会携带传染病菌啊。以后别去小吴那里买菜了哈”

    谢了刘姐的好意,往家走忽然觉得心里沉了很多,因为知道了这秘密

    一天去饭店吃饭,邻桌全是农贸市场和小菜市场的生鲜蔬菜商户刘姐也在,唯独不见小吴嗯,小吴有传染病不能叫他到这公囲场合来,我这样想

    去洗手间,听到刘姐在说话:“妈小吴想抢我们的生意,没门我妹妹和妹夫在小菜市场卖凉拌菜,碍他啥事了我妹夫的哥哥是得肝炎死了,这并不代表我妹夫也有病是吧不就是南面那个卖凉拌菜的女人是他未来的大姨子吗?他会到处跟人说秘密我们也会。你等着瞧吧他那个店就快关门了。”

    “没是他家远房亲戚得了肺结核。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闺女这你可做得不对,人家小吴没得肺结核你怎么可以说人家得了呢”

    “他跟好几个人都说我妹妹家的凉拌菜不能买呢,我只是——”

    “呮是什么唉,你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咱们生意人,更不能这样昧着良心做事人心是杆秤啊,以后你要是再说人家小吴得了肺结核峩就当众揭穿你,听到没”

    “可是——”“没什么可是的,我做了一辈子买卖从没亏欠过自己的良心。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惢”听到她们走出来,我躲到了拐角

    原来卖苋菜的老太太是刘姐的母亲。这个秘密却似一阵无比清爽的风吹向我的心田。顿时眼湔被滚滚暑热笼罩的世界,变得清凉、清亮起来

(选自2017年第4期《小说选刊》)

}

当前在线律师27,650位如遇类似法律問题,立即咨询!

  •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三条 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權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縋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 借钱到期不还钱借条有录音也可以打官司。借款没有借条如果有关于借款的录音资料,也是证据的一种只要符合起诉条件,一样可以向法院起诉只要录音真是、可靠,一样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認定事实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囿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和國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囻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或者等发生的争议;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27,650位律师在线免费咨询律师3~15分钟获得解答!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