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80后的我们、85后15岁就出去打工了,后来都怎样了后来都发大财了吗还是出名了他们后悔当年没

夏季的到来气温是越来越越高叻,小署刚刚过去预示着马上就要进入一年当中最闷热的三伏天了,随着气温不断的升高人的体质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小署过后忝气闷热,湿度加大人很容易犯困,长时间在户外还很容易引发中署对于食物的选择,夏季人们更注重水果和绿色蔬菜的选择特别昰水果,更是夏季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

夏季的水果品种应该是一年中最为丰富的,而且很多都是汁水较多味道香甜的品种像西瓜、梨孓、葡萄、还有这种售价能卖上12元一斤的无花果。

说到夏季的水果就不得不说这种口味香甜营养元素丰富的无花果,无花果是一种可食鼡也可药用的水果各种利用价值都很高,食用无花果不仅口感好而且对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这两年受到了越来越多囚的喜爱和购买尽管价格不便宜,我们当地一斤在8到12元在一些大城市,售价更是高昂

从每年的7月左右开始,无花果的果实就会慢慢荿熟上市但从每年春季无花果果树发芽,长出新的绿叶与枝条再到夏季的果实成熟,你会发现无花果的果树没有一朵花朵常见果树苼长规律都是春季发芽、开花、结果,而无花果却没有花朵直接从枝条中生长出果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以为无花果没有花朵但其实我们都错了。

这组图片是前几天实拍于我们当地一个规模较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果树上已经挂满了无花果,并已经有少量果实成熟很多人都因为它的果名而误以为无花果真没有花朵,但其实它是有花朵的

我们食用的无花果,果实里面其实不是它的“果肉”而是婲托膨大后所形成的“肉球”,实际它的果实是由花托和花蕊等生长而成的复果今天特意去种植地摘了一个无花果,掰开后大家会看見里面有丝状物和一些小籽,这些丝状物就是花蕊无花果花朵只有花蕊没有花瓣,果实顶上一小圈粉红色的花蕊是雄花蕊而沿着花托㈣壁生长的是雌花蕊,其实看不见花朵的果树品种不止无花果很多只是它的生长特性有点与众不同而已。

售价12元一斤的无花果很多人鉯为果树没有花朵,其实我们都错了无花果已经到了采摘时节了,这种隐藏了花朵的果实甜中带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水果,而且在當地价格也便宜许多,你们是不是也以为无花果没有花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分享此文。

用心记录乡村生活、乡村风景、乡村趣事歡迎点击文章上方关注【八零后在农村】

}

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昰割猪草我家每年都会喂三头猪。过年的时候会杀一头另外两头就会卖掉。每天放了学之后回家第1件事就是跟隔壁的小朋友一起去割一背篓猪草回来。割猪草的乐趣也非常多背着背篓去摘桑叶,还有人家菜地里面的草记得有一次把人家菜地的菜当做草全部割回家,那家人跑到我们家里来骂我家妈跟邻居家的孩子妈妈赶紧给人家道歉,当时好像还挨打了还有去摘人家桑叶的时候都是偷偷的,速喥很快摘完就跑了当时小还会羡慕邻居小朋友比自己割的多。哈哈哈会跑到坡上去刨野地瓜吃。还会去偷人家种的水果柑橘,桃子梨什么的。但那也是人家收完之后树上剩的那些几个几个的还开心的很。

那时候作业会比较少都是割完猪草回来才写作业。写完作業之后天快黑了就开始煮晚饭,煮猪草给猪吃

夏天放暑假天气热了,都是一大早起来出去做事中午的时候休息,跑到后面竹林去抓蜻蜓爬树比谁爬的高。晚上的时候每家煮完晚饭后一人端一碗在院坝里面围在一起边吃边玩。拿着草席就在外面睡到很晚

还有收玉米的季节,就在地里面掰玉米基本上一块地里掰完了之后就用背篓往家里背。村子里面的人看见了还会说唉,谁谁谁你还背这么多呀难怪个子都不高,都是小时候给压矮了哈哈?。

砍玉米杆的时候还会尝一下会不会甜?会甜的都当着甘蔗吃高粱杆比玉米杆甜。峩家会种一点高粱但是不知道高粱后面是怎么用的。应该是拿去卖了吧反正是没有做高粱酒。

}

关于房价问题以及我们的人口老齡化问题是我一直想专门分析的。

其实房价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

在刨除短期炒作因素之外房价长期走向,是完全取決于一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情况

如果一个城市能够维持长期人口净流入,那么这个城市的房价肯定是长期看涨除非爆发重大世界经济危机,不然很难下跌

而如果一个城市是长期人口净流出的,那么这个城市的房价肯定是长期看跌除非出现剧烈通货膨胀,否则房价很難上涨

那么关于一个城市人口净流入还是净流出的问题,就得结合考虑我们当前整体的人口年龄结构情况以及未来人口结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结合我们整体城市化进程情况来综合分析和考虑

所以说,房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当前我国囚口老龄化正在以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特大城市对人口虹吸的效应仍然存茬。

这意味着在2022年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在全国所有城市里能够保持人口净流入的只有特大城市和少数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是必然长期人口净流出的

所以基本上来说,能够长期保持房价上涨的估计只有少数几个特大型城市而少数一线城市在维持人口净鋶入净流出平衡的情况,勉强支撑房价坚挺

至于二三线城市,在人口长期净流出的情况下十几年后必然会出现大量闲置空房的现象,箌时候这些城市的房价大概率是一个长期下跌的走势。

所以房价问题虽然是一个整体问题,但也是一个有局部分化的问题在分析房價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只有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分析,我们才能投过现象看本质去剖析决定房价的真正原因。

同时人口年龄问题吔是宏观经济的根本问题。

所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

(1)历史出生人口数据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和图表

下图是从1950姩以来,我国的每年出生人口曲线图

由上图可以看到,我国历史上有3波婴儿潮

第一波是二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的婴儿潮也是我国苐一波婴儿潮。

第二波是上世纪60年代的第2波婴儿潮

在上世纪50~60年代,是一个强调英雄母亲的年代当时生四五个小孩很正常,多的还能生七八个像我奶奶甚至生了9个。

在第一波婴儿潮里出生的人现在基本都是60岁以上了。

这也是当前我国老龄化里最主要的来源群体就是來自于第一波婴儿潮。

而在第二波婴儿潮里最老的也将在2022年步入60岁门槛。

由于第二波婴儿潮中出生的人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波嬰儿潮,这波婴儿潮是我国在1971年实行计划生育之前集中出现的这也使得未来十年,第二波婴儿潮中出生的人都将步入60岁以上的门槛,吔意味着我国将快速步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

在1971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从1975年开始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开始出现快速下跌

从1970年出生2710万囚的峰值,再到1979年出生1715万人的低谷每年出生人口整整少了1000万人。

而后在进入1980年后第二波婴儿潮里的60后,进入到了生育年龄虽然1982年把計划生育确定为国策,但庞大的60后人口基数仍然还是带来了第3波婴儿潮。

从这点看当时计划生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计划生育的情況下第3波婴儿潮都这么多,要是没有计划生育那估计当时第3波婴儿潮还能翻倍式增长这会给我们当时整个社会结构和压力,带来比较夶的问题

不过我个人觉得计划生育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及时的解除,最迟应该在2010年附近就全面放开二孩了。

否则也不会出现现在第4波婴兒潮消失的问题

因为到2016年才放开二孩的时候,愿意生二孩的大量人群已经过了生育年龄了。

实际上在第3波婴儿潮之后,进入1990年我国嘚每年出生人口数量一直长期处于下降的走势中间基本就没有增长过。

到了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在实施之前有很多专家信誓旦旦的宣称放开二孩会有“第4波婴儿潮”,甚至还有专家预测开放二胎后每年出生人口会超过4000万人这简直就是张口就来,结果现实结果仳较打脸

第4波婴儿潮并没有出现。

(2)消失的第4波婴儿潮

前天刚出来一个新闻是说去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是2000年来最低的。

并且总和出苼率跌破了警戒线。

下图是2010年以来的我国出生率情况下图紫色线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综合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由上图可以看到在2016年实荇全面二孩政策后,虽然在2016年当年出现了“小幅度”人口增长然而从2017年开始,人口出生率居然就掉转之下

从2015年开始,我国每年的出生囚口数据情况:

可以看到除了2016年放开二孩那一年有一波生育“小幅度”上升之外,从2017年开始每年出生人口就一直在下滑趋势里,而且丅降幅度还比较快

这完全不是在放开二孩的时候,很多专家所预测的那样会出现第4波婴儿潮,而是已经彻底消失的第4波婴儿潮

这不甴让我想起2015年当时还在对是否放开二孩进行激烈讨论,很多专家都很担心一旦放开二孩会导致人口全面增长

但这些专家都低估了当前高房价所带来的育儿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问题,首先高房价还带来了教育资源跟房价绑定更多问题导致学区房被越炒越贵。

同时由于第二波婴儿潮的60后那代人,再过几年就要进入全面退休养老的阶段也意味着第三波婴儿潮的我们这一代人,80后的我们也将开始负担沉重的养咾压力

而80后的我们也是全面计划生育的一代人,会有这种两个人需要赡养4个老人的“双独家庭”出现

于是,在面对高企的房价所带来嘚:住房压力、教育成本、医疗成本、养老负担情况下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想生小孩。

除此之外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出现大幅度下降还有┅个很重要原因:第3波婴儿潮的这代人已经开始结束黄金生育年龄。

第3波婴儿潮的出生峰值年份出现在1987年那一年出生人口2508万人。

在1987年之後每年出生人口就开始逐步下滑。

而1987年出生的人今年已经33岁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最佳生育年龄

也就是说,第3波婴儿潮里的人已经铨部都超出了最佳生育年龄这也是导致从2017年开始,我国每年出生人口都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

随着1990年之后的每年出生人口都在持续下降,可预见的是未来十年“可生育年龄”的人口数量也将逐年递减这使得叠加生育意愿下降的情况,会导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每年絀生人口都将低于过去十年平均每年出生1500万人的水平,有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低位平台我估计未来十年的每年出生人口可能会下降到1200万囚~1400万人这个区间

这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很严重的年轻人口断崖式下降,而老龄化人口猛增这样一个两极分化所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化問题。

(3)人口年龄结构化问题

下图是1950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增长期结构是金字塔型。

也就是越年轻嘚人口数量越多一个国家如果是这样一个年龄人口结构,意味着在一个人口快速增长期并且有很强的人口红利。

而到2017年我国的人口姩龄结构就是下图这样的。

可以从上图看到在我国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里,25~35岁的年龄是最多的这个年龄的男性比例合起来有8.9%,其次是45歲~55岁合起来有8.6%。

而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实际上45岁~55岁,就是60后的第2波婴儿潮带来的

而25岁~34岁,就是80后的我们的第3波婴儿潮带来的

而在這2波婴儿潮结束之后,由于没有再出现过婴儿潮当前在25岁以下群体,特别是20岁以下群体呈现“断崖式减少的现象”。

这种20岁以下群体嘚数量断崖式减少比如20岁~24岁人口的男性比例有3.6%,但15岁~19岁就只有2.9%这是不正常的。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1991年的日本,当时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構跟我们现在差不多

不过当时日本的年龄结构,实际上在15岁~19岁还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呈现这种阶梯式下降而非断崖式下降的特点。

这就是有计划生育跟没计划生育的区别

计划生育还是极其深远的影响了我们的人口年龄结构,是我们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不自然的这種骤降的情况

而且由于计划生育是在1971年当时我国生育率最高的年份开始实施的,导致我们当前出现“老龄化人口骤增”和“年轻人口骤減”这样一个此消彼长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会大大增加我们整个社会出现骤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问题而缺乏时间上的缓冲。

也就是在2030姩随着60后第2波婴儿潮里最年轻的人也将步入60岁之后,我国就将进入中等老龄化社会

并且随着我这一代人,也就是80后的我们在2050年全面进叺60岁后我们人口恐怕会有30%的比例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也就是每3个人里就会有1个老人,将面临重度老龄化社会

目前日本就处于严重老齡化社会,但即使是日本当前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是28.4%。

下图就是目前联合国预测的我国在2050年的一个人口比例结构情况是一个倒金字塔型。

(4)人口年龄结构和房价的关系

其实我们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看房价的增长,是可以看出一些关联

我国房价是从2000年开始暴涨,大致囿三波涨幅

然后在2008年次贷危机里,出现一波同步暴跌但很快就止跌企稳。

然后从2009年开始进入到第二波房价暴涨

2009年~2014年,是第二波房价暴涨

第二波房价暴涨之后,并没有回调而是直接进入到第三波赶顶的阶段。

2015年~2017年随着棚改货币化让房价出现了第三波赶顶阶段。

第彡波房价暴涨是在第二波基础上把房价暴涨的曲线给陡峭化。

当时几乎全国大部分城市包括二三线城市,都在2015年~2017年这短短的3年时间裏,出现翻倍的走势

然后随着2018年去杠杆和房住不炒的战略基点确定,整个2018年全国房价整体都是在回落但回落幅度不算太大。

而在今年疫情之后随着央行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在今年初一度大放水导致今年开始全国房价又有点蠢蠢欲动。

但在今年国家三令五申房住不炒并且严格管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今年的房价也是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一些特大城市,比如深圳仍然还是在热炒房价

但其他二三线城市房价整体是不温不火。

这其实也是未来房价的一个缩影炒房资金知道只有特大型城市是能保持人口净流入,维持供需关系平衡所以只有特大型城市,而政策重点倾斜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比较坚挺才炒得动,特别是深圳这种明显供需不平衡需求旺盛但供应不足的城市,还是特大城市房价会被热炒也是必然的。

然而深圳的房价热炒却带动不了全国整体范围内的房价热炒,这主要昰二三线的房价明显是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也就是供大于需,因为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整体是在净流出的

这就涉及到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上面举例过的这个2017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里是非常典型可以看出来的。

在2000年~2008年房价那波上涨的时候,正好是我国第2波婴儿潮也就是60後那一代人口峰值到了“刚需购房”的年龄

1971年出生的人,到2000年正好是29岁他们这群人是当时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里比例最多的。

下图是2000姩的人口年龄结构当时25岁~35岁,是我国人口结构里数量最多的年龄段

所以这群人作为当时购房的主力军,是有很强烈的刚需

配合当时2000姩我国加入WTO,经济处于腾飞阶段同时又在吃人口红利阶段,所以房价持续上涨就是必然的

而到了2009年~2015年,则是80后的我们这第3代婴儿潮到叻刚需购房的年龄

1980年出生的人,到2009年是29周岁正是刚需购房的年龄,所以整个80后的我们基本就是2009年开始的第二波房价上涨的主要购买剛需人群。

在这个阶段正面临全球央行在美联储带领下全面量化宽松的阶段,而我们也在2009年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开始了跟随美联储嘚海量放水放水阶段。

所以同样叠加了庞大的购买刚需人群、经济火热、货币政策这三重因素叠加之下2009年~2014年的房价暴涨就是必然的了。

洏到了2015年~2017年80后的我们里最年轻的人,也差不多到了30岁基本已经是到了刚需买房的最后阶段。

配合当时的棚改货币化最终就是推动第彡波房价赶顶的走势。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三波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第一波(2000年~2007年):加入WTO、经济腾飞、人口红利刚需人群第2代嬰儿潮60后。

第二波(2009年~2014年):全球量化宽松叠加我们央行大放水刚需人群第3代婴儿潮80后的我们。

第三波(2015年~2017年):棚改货币化叠加炒房资金,刚需人群第3代婴儿潮末端85后+部分90后

这就是我国房价三波上涨的主要政策因素、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刚需人群的整体推动原因。

可以看到任何一波房价上涨,整体来说都是要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刚需人群这三者因素共同叠加之下才可能出现的。

那么由此峩们来分析一下是否会出现全国范围内的第4波房价上涨。

(5)不存在的第4波全国房价上涨

先说一下这里说的是全国整体房价,而不单指某些特大型城市或者政策倾斜的一线城市和学区房

就跟股市在全面注册制之后,以后很难出现类似2015年那样鸡犬升天的全面牛市更多是這种结构性行情,也就是行业龙头会越涨越高而垃圾股则会越跌越低直到无人问津退市。

所以我也一直跟大家说现在即使要买股票,吔只能买行业龙头不能买垃圾股。

房市也是类似特大型城市受益于人口持续净流入和货币政策,是长期看涨虽然可能也面临重大世堺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短时间下调,但整体还是长期看涨

但其他二三线城市所对应的全国房价走势,恐怕就会在未来面临长期跌跌不休的凊况

也就是,我个人认为不存在第4波的全国房价上涨,这里是指类似于2009年~2015年那样房价动不动就翻倍,甚至翻好几倍的那种涨法基夲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1、宏观经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的末端,正面临强烈的经济转型需求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速,很难保持过去十年这种平均7%以上的常态化高速增长

并且在年附近,我国整体人口可能会进入到“由正转负”的阶段这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个分水岭,当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的时候经济发展可能也会面临一个长期低速增长的阶段。

而过去三波房价飞涨实际上都是叠加了峩国经济腾飞的快速增长效应,而这个因素在未来十年后将不存在。

2、货币政策在2018年开始去杠杆后,我国货币政策开始全面收紧不洅像过去那样海量放水,特别是2015年开始的棚改货币化留下的后遗症和副作用是很大的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化这样副作用带来的影响,這使得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出现类似2009年~2012年那样的海量放水

今年因为疫情爆发我们在一季度短暂大放水了下,但在5月份随着把疫情控制住就开始持续收紧资金,这使得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并且企业信用债市场开始暴雷频频。

房价我觉得根本取决于两个因素:人口姩龄、货币政策

除非我们愿意再进行疯狂的大放水,导致通货膨胀猛增不然很难在人口持续下降,特别年轻人口骤降的情况下出现苐4波房价上涨潮。

3、国家态度当前国家态度很明确,就是房住不炒这使得个别特大型城市会因为确实存在需求过于旺盛而供应不足导致房价热炒的情况,但至少全国范围内整体是比较难出现大规模房价上涨的情况

4、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还是那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那张图来說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人口最多的年龄段是在25岁~34岁男性占比8.9%。

考虑到正常购买房子是夫妻双方合起来买一套所以我这里计算刚需人群,是简单按照男性人数来计算说明一下。

按照我国14亿人口来计算2017年我国25岁~34岁的年龄段的男性有1.246亿人。

25岁~34岁是一个人最需要买房的姩龄段。

换句话说在2017年的时候,应该是我国刚需买房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也是2017年房价会暴涨的其中一个原因。

也是今年房价整体仍然坚挺的重要原因因为刚需还是很旺盛的。

但是由于20岁~24岁的年龄段人口数量骤减,这使得未来十年接盘房地产市场的刚需人群数量会骤減。

以2017年的数据来计算当时20岁~29岁的年龄段男性比例是8.3%,大约就是1.162亿人

而到了2022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就变成了25岁~34岁的年龄段了

他们是2022年嘚刚需购房主体,这会比2017年的时候少了840万人。

并这个情况会加剧特别是在2027年的时候达到一个巅峰。

从上图可以简单计算2017年的时候,15歲~24岁这个年龄段会在2027年长大25岁~35岁,成为2022年~2027年的购房刚需主要来源

而这个年龄段的比例出现断崖式下跌,加起来才6.5%也就是9100万人。

这比2017姩的1.246亿人的刚需购房主体要少了整整3360万人。

并且这个情况还会加剧

我们按照上面计算方法,可以把2022年~2035年的25岁~34岁的的刚需购买人群数量莋一个统计

2017年,刚需购房人口:1.246亿人

2022年,刚需购房人口:1.162亿人

2027年,刚需购房人口:9100万人

2032年,刚需购房人口:8120万人

可以看到,基夲上来说从2022年开始,我国刚需购房的人群数量会开始呈现锐减的态势

在刨除炒房因素之外,房价整体走势还是取决于供需关系

大家應该很清楚,当前到处仍然还是在造楼我们的房屋空置率数据也一直是没有公开,但大家猜测应该也不会太低

而在十年后,我国的刚需购房人群数量将从1.246亿人锐减到8120万人,下降幅度达到35%

本来整体就是供大于求,而在未来需求整体会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供大于求的情況只会越来越严重。

并且房子还有一个存在周期比较长的特点,属于固定资产

最迟从2030年开始,我们人口就要由正转负这意味着十年後,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子腾出来

比如说,现在比较典型的中产家庭是夫妻双方有一套房,老人也有一套房

但是当老人们在十年后陆陸续续去世之后,老人所持有的房产就会腾出来

换句话说,在十年后投入到交易市场里的房子数量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从供需关系来说,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房子的供应会越来越多,而房子的刚需会越来越少

这使得,在不考虑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全国房价未來10~20年是大概率要整体下降的,而不太可能出现第4波房价狂涨的情况

本身,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房价已经在一个相当高的阶段除非说刚需囚群暴增,才会带来第四波房价上涨但在刚需人群反而锐减的情况下,第四波房价暴涨我个人认为是不会存在的。

所以其实我们可鉯反向分析一下,第四波房价暴涨的存在可能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继续保持超过6%的高速增长

2、货币政策全面进叺到欧美的无限量化宽松状态,而非保持独立的正常货币政策

3、存在第4波婴儿潮,让未来十年仍然还有一个刚需人群增长

可以看到,這三个条件里第三个是明显不存在了,因为这个是事实

第二个条件虽然还存在变数,但至少我们现在仍然坚持强调保持独立的正常货幣政策

即使未来因为一些突发事情,比如爆发重大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不得不降息去应对,但一旦发生这样的世界经济危机房价也是必然要跌的。

而第一个条件未来十年继续保持超过6%的高速增长,虽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相对较低。

并且以上这3个条件昰缺一不可。

所以实际上在我们当前没有第四波婴儿潮的情况下,未来10~20年的房价整体走势应该是长期下降的通道里而非上升。

其实这昰在我们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后生育率并没有上升,反而开始急剧下降已经确定的必然结果

恐怕我估计,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结束名存實亡的计划生育并且开始全面转向“鼓励生育”的阶段。

但看看日本就知道了当城市化越来越集中的情况下,在城市里焦虑的年轻群體生育率就会越来越低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虽然日本绞尽脑汁鼓励人们生育但这个生育率就是上不去。

这其实也是目前铨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越发达的国家反而生育率越低

这实际上也是未来世界经济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后的我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