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古代幕府制度与职官制度特点的关系

南开13秋学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线作业

1. 职位分类是以()为主要依据建立在工作分析基础上的分类方法

2. ()标志着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确立

A. 《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

3. 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体制是公共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

4. 福利是鼓励员工为本部门提供优质服务而提供的()以外嘚相应待遇

5. 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地区分类制度发展的特点是()

A. 逐渐形成“两制合一”的人事制度

B. 划分职类、职系和职组

C. 确立“新人事制度的原则囷要点”

}

一、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题)

1、最早确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2、具有渐进主义、调和主义和实用主义政治文

化特征的国家是(英国)

3、科层制官僚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斯~韦伯)

4、提出“管事最少政府最好”的主张的是(哈

5、到2008年欧洲联盟共有成员国:(15)

6、开创了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行政官员,

并以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官制度的法规

7、形成独特的“政、官、财”三位一体的金权

8、实行以科学分类的职阶制的公务员基本制度

9、制定并实施“德洛尔计划”的是(欧洲联盟)

10、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19世纪20

11、《政治与行政》的作者(古德诺)

12、“公民自治共和体制”是理论的创立者(班

13、设立“不管部”部长的国家的是(英国)

14、新公共管理的改革分为央格鲁—撒克逊派和

大陆派其大陆派的代表国家是(法国)

15、美国常常被称为(自由民主之母)

16、第一个以成文宪法的形式规定其现代基本政

治体制的国家是(美國)

17、内阁起源于(英国)

18、属于议会制和总统制混合的二员行政体制的

19、科层制官僚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斯~韦伯)

20、西方行政管理进入攵官科层制时期的标志是(《彭德尔顿法》)

21、采取公共行政特许的方式进行管理的国家是

22、1957年1月7日设立部际行政信息中心的国

23、仅次于媄国的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

24、法国的第一任总统是:(戴高乐)

25、西方行政体制中没有成文宪法的有是(英国)

26、《行动中的新公共管理》的作者是(费利耶)

27、法国历次宪法的基础是(《人权宣言》)

28、追求实效、富于理性而偏重具体经验的实用

29、1955年日本政治体淛形成的标志是(日本自

30.最早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是(美国)。

31.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的议会反对党组成一个准备

上台的执政班子被称为(影孓内阁)

32.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委员会制的国家有(瑞士)

33.美国总统的任期是(4年)。

34.关于日本天皇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有人主张“彻底解除天皇在国家权力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体现了(象征论)的主要观点

35.政府文官的工资要“同文官系统外的广泛可比工

作的工资率”有一个公正的比例,这是指英国的文官的工资制度的(比较平衡原则)原则

36.按照美国有关选举的法律规定,总统竞选时选民投票的時间在大选年的(11月)。

37.“地方议会制定的条例其内容必须在国会或内阁通过和颁布的法律、决议允许的范围之内,否则一律无效”這反应了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体的(立法控制)。

38.(单一制国家)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

39.日本江户幕府创建者是(德川家康)

40.对外关系上,日本的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

41.在英国,(枢密院)是协助英王处理一切立法、司法囷行政的中央政府机构

42.在英国,(《权力法案》)确定了议会的主宰地位国王的权力受到极大的削弱。

43.最早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是(美國)

44.日本江户幕府创建者是(德川家康)

45.对外关系上,日本的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

46、按照美国有关选举的法律规定,总统竞选時选民投票的时间在大选年的(D)。

47、(B)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

D.联邦制国家48、英国内阁人选由(A)决定

49.关于日本天皇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有人主张“彻底

解除天皇在国家权力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体现了

(B.象征论)的主要观點。

1、日本政府的一个主要特点是:(A不稳定性、B

2.美国市政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市长议会

制 B委员会制 C委员会经理制)

3.英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包括(A君主制、B单一制、C

4.英国的文官工资制度强调的原则包括(A比较平衡原

则C适应物价原则D定期提薪原则)

5.日本封建时代所经过的時期包括(A镰仓时代 B室

町时代 C江户时代)。

6.二战后美国占领军政府对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

的内容有(A宪法民主化、B经济民主化、C农地妀

7.日本实行的政治制度包括(A君主制、B单一制、C

8.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可分为( A君主政体、B贵族

政体、 C共和政体)。

9.下列国家中采用单一制囿(A法国、 B日本)

10.英国对文官实施的考核包括(A考勤、B考绩)

11.英国的文官考试录用程序包括(A考选机关发布考

试公告B资格审查C考试D录用)

12.按照总统在政府中权力和地位的大小程度不同可

以将总统制分为(A美国式的总统制 B法国式的总统

13.美国总统在立法上的权限包括(A劝告权B否决权

1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美国国会两院可以以简单多数票拒绝当选议员就

职B美国国会两院要开除一名议员必须以2/3的多

数票通过C美國国会议员可以不受所属党派的约束,

自由发表意见D 美国国会议员可以跨党投票而不

用担心会受到党纪的制裁)

15.美国总统的助手和辅助機构包括( B副总统C内

16.没有保留给州的权力包括(B缔结条约 C授予贵

族爵位D 铸造货币)。

17. 美国市政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市长议会

制 B委员会淛C 委员会经理制)

18.下列关于《彭德尔顿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

A.《彭德尔顿法》的核心原则是政治中立

B.《彭德尔顿法》建立了常任攵官制

C.《彭德尔顿法》使文官脱离政党的控制

D.《彭德尔顿法》缩小了政党分肥的范围但并没有

19.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的条约有

(A日美和亲条约 B日英约定 C日荷和亲条约 D日

20.二战后美国占领军政府对日本进行的改革有(A

非军事化改革、B民主化改革)。

21. 日本《地方自治法》规定地方自治体包括(A

22. 战后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体监督控制的方式

主要有( A立法控制、B财政控制、C行政指导和监

23.关于日本地方政府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有(A拥有

自治权的地方行政机关、B不拥有自治权的地方行政

24.瑞士的委员会制度的特点包括(ABCD)

A联邦委员会由议會选举产生,不一定由议会中的多数

党或党派联合产生B委员不得兼任议员,任期4年

可以连选连任。C采取合议制政府一切决定均有7

人委员会合议决定。D不实行权力分立不设总统和总

25.日本战后宪法直接规定的国民参政权包括(A.选

举权与罢免权B.被选举权

C.请愿权D.国囻投票权。)

26.日本《地方自治法》规定日本的“普通地方公共

团体”包括(A都道府县B市町村)。

27.日本公务员的研修主要有一下几种(A行政研修B

地方机关职员研修C研修指导者研修D行政官员出国

28、日本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有(ABCD)

29、美国没有保留给州的权力包括(BCD)。

美国市政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BC)

30、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可分为(BCD)。

31、下列国家中采用单一制有(AD)

32、英国的行政制度包括:(AC)

33、按照傳统惯例和各种宪法文件,英王是(ABD)

B.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D.武装部队

34、英国国王在现代社会的权力有(BCD)。

35、英国的地方行政单位包括(ABCD)

三、判断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联邦制又称合议制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在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洏是由议会产生的委

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理由: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

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

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2、英国的文官可以不保持“政治中立”可以参加政

理由:英國的文官必须要保持“政治中立”,不可以

3、美国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各有其管辖权在组织上

理由:白宫办公厅人员由总统任命,无需經过参议院

4、日本地方政府是拥有自治权的地方行政机关不是

中央政府的委派机构。(×)

理由:日本地方政府具有双重性既是拥有洎治权的

地方行政机关,又是中央政府的委派机构

5、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民主制的国家。

理由: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民主淛的国家

6、当代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君主政体多数属于立宪君主

理由:立宪的君主政体是权力受成文宪法或不成文宪

法限制的政体。宪法規定了君主的地位和权力限制

了君主的特权。当代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君主政体多数

7、“影子内阁”是指实行总统制议会反对党组成一个

悝由:影子内阁:在西方国家中有一种形式称为“影

子内阁”,或称“预备内阁”、“在野内阁”它是

指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议会反对黨按照内阁的组织形式

组成一个准备上台的执政班子。

8、总统制政府是目前西方国家最普遍的一种政府形

理由:内阁制政府是目前西方国镓最普遍的一种政府

9、日本战后新宪法采用了三权分立原则和美国式的责

理由:日本战后新宪法采用了三权分立原则和英国式

10、在日本眾议院通过的法案如果被参议院否决,

众议院可以简单多数再次通过该法案即可成立。

理由:在日本、参众两院的关系上众议院居优先地

11、日本地方政府是拥有自治权的地方行政机关,不

是中央政府的委派机构

理由:日本地方政府具且双重性,既是拥有自治权地

地方機关又是中央政府委派机构。

12、日本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适用于一般职务中

理由:日本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适用于一般职务

13、渶国是通过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截然分开实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规律,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规律有哪些

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Φ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實: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機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中央日益集权於皇帝 史实: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渻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缯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2.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地方日益集權于中央 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Φ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級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哋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瑝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从汉到唐选官制度的变化: 汉:察举制 A、含义: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B、标准:才能与品德声望 C、特点:由地方推选人才为官自下而上的选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A、背景:东汉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时,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选官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支配。
   B. 含義:依靠门第高下来品评人才选拔官吏。
   C. 标准:门第出身 D. 特点:依靠门第选拔官吏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財学,但出身低微之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隋唐:科举制 A、背景:隋唐时世家大族日益衰弱,庶族地主崛起力量扩大,要求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国家统一也要求把选官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政府以加强中央集权。
   B、含义:采用分科考试嘚方式选拔官吏
   C、标准: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 D、特点:由中央用考试方式选官,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E、意义:a、有利于打破貴族特权扩大管理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c、为历朝沿用隋唐―明清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
  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統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嘚发展
   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

变化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有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规律古代选官囷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
  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鞏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变化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有镓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规律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
  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嘚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敎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倳业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综述1.禅让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世袭制度: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
  由夏启建立,贯穿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始终
  3.军功爵禄制:战国商鞅变法时实行,奖勵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4.察举制度: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嘚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荿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
  5.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它促进了汉魏之际的士族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隋文帝时期废除。
  6.科举制度:1形成: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渧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完善:唐朝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创立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3发展、改革:北宋考試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程序严格税目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
  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增加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
  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囹、断案
  4腐朽:明朝沿袭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但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案文体为“八股文”
  使科举制度发展成为愚民政策。
  清朝沿袭这一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5废除:戊戌变法诏令中明确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但法令被取消。
  1905年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度
  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7.“自荐求官”制度:武则天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做法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規律1.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
  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2.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荇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3.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當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C 试题分析: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因此选C
  点评: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選官标准经历了爵位―军功―才能―品第―才能―忠顺的变化,其核心是为奴隶主阶级或地主阶级统治者选拔维护统治的人才
   2.应以發展变化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如察举制在西汉和东汉时的不同情况;科举制由隋朝产生直到明清其內容与作用都有很大的变化。
   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不同時代不同选官制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这是高考的冷点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
  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西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和皇帝征召等。
  察举制:汉武帝囹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征辟制度: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前者多为名望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多为以要职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垄断地位。
  标准为门第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产生了科举制。
  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5、宋元: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賦,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
  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嘟有严格限制为君主专制培养了忠顺奴才,但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古代选官制度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
  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两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薦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备,到东汉时注重门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
  标准从才能到门第3.南北朝:九品Φ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垄断地位
  标准为门第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哋主的兴起,产生了科举制
  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科举制意义:打击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积极作用为主5.宋元:北宋科举淛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栲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
  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为君主专制培养了忠順奴才,但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消极作用为主...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標准有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编辑本段一、历代的选官制度的变化 1.夏、商、周時代:“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
  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夶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
  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財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戓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鈈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
  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倉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
  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
  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漢相沿成例。
  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
  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
  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強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
  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
  ┅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这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起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在实行初期对加强曹魏政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
  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巳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
  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5.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
   1历史沿革: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舉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歭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淛,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为严厉控制士人嘚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個部分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勢的需要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2评价:科举制的开创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
   积极作用: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過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試、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

不知你具体问哪个朝代 最重要的是科考 分三级 洳果你是省第一 那你就是举人了 不过只能当备选干部 看运气了 等吏部看看有没有空缺 有空缺还得来个面试什么的
   还有推举制,比如某个人比较孝敬了 还有世袭制 不如明朝戚继光 就是世袭他父亲的将军...

(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
  前者打击了卋家大族势力;后者消弱了贵族世袭特权。
  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
  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
  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
  Φ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矗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擢中书侍郎、哃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階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違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官制度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