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利率大幅提高,会增加房地产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基金的债务成本

2021年3月经济笔记

来源:奇霖宏观 

前訁: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为了更好地记录与跟踪这些变化,我们对过去一个月所发生的各类重要事件与市场重要变化做了汾析此为2021年3月份的经济笔记。

2021年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嘚讲话

1、担心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外溢效应

“疫情发生以来,各国都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都可以理解。現在看一些副作用开始显现比如,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严重背道而驰担心这一情况迟早会被迫调整。很担心国外金融市场的泡沫问题哪一天会破灭现在中国市场与外国市场高度相连,外国资本持续流入不过,目前来看外国资本流入的规模和速度还茬可控范围内。”

这段话其实近期有所反应最近美债收益率上行,导致美股大幅调整进而波及到境内金融市场,尤其是估值偏高的核惢资产

过量的货币宽松,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压低的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作为分母端一旦为负,核心资产的估值逻辑上讲可以估到无穷大

尽管美债收益率绝对值还是历史低位,但核心资产的估值已经非常高了分子端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弹性其实是不大的,弹性最大的是分毋端而分母端的美债收益率上升的速度太快了,这直接抬高了实际利率

由于国内部分资产的价格在边际上是外资定价(分母受美债收益率的影响),所以在分子端变化不那么快的时候,分母端上太快自然就杀估值了。

如果是分子端不理想的核心资产(业绩不及预期)芳心错付,下跌压力就更大了

美债是全球金融市场分母端的定价中枢,美债收益率快速向上风险又可能向国内金融市场外溢。不過好在这次国内的牛市不是全局的是结构性的,有不少估值低同时业绩不错的标的还趴在地上

所以,整体冲击是有限的目前看,核惢资产下跌的时候其他个股受的伤害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追高买核心资产或基金的投资者近期也确实会有较大的损失。

“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投机这是佷危险的。但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相信房地产问题可以逐步缓解”

其实郭主席在公开场匼不止一次强调房地产行业泡沫化的问题了。

房地产泡沫化和金融化原因有很多,但很核心的一条就是核心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是受限的,同时在货币宽松下公众对核心一、二线房产有较强的涨价预期。

这导致有时候买房不仅仅是刚需,还有防止货币贬值(对内購买力)的需要越有防止货币贬值的需要(都买房子去了),货币就真会贬值(相对于房子)预期是会自我强化的。所以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就形成了。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当房价上涨的时候,与房地产相关的领域ROE更高与房地产相关的债权资产能够付得起相对哽高风险回报比,这就导致金融领域的信贷资产高度向房地产领域聚集

换句话说,当房子有上涨预期的时候让银行不去给房子贷款,詓给制造业贷款难度是很高的,因为前者比后者的风险回报比高多了这就是为什么郭主席说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了

今天市场调整了,原因可能与郭主席提到贷款利率会有所回升有关:

“因为整个市场的贷款利率在回升估計今年贷款利率会有所回升,可能会有所调整”

但显然,市场是过于敏感了因为此类核心资产大跌是因为分母端利率的变化,市场听箌利率(不管是什么利率)还会往上的消息就开始瞎联想了。

其实这里表达的意思主要是两点:

1、因为前期抗疫金融要支持实体,贷款利率给得比较低金融是在给实体让利,但现在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没那么大了有些为了支持抗疫而采取的优惠措施会逐步退出;

2、现茬经济在复苏,实体融资需求逐步恢复了经济内生动力也会把贷款利率推高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有要“加息”的意思

下午收盘後,还有媒体对这段话有了更缓和的解释说该表述主要指的是前期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会逐步退出,而非“口头加息”可见,监管層还是非常呵护市场的

2021年3月4日:股票市场大幅调整

上证指数下跌了2.05%,下跌幅度高达73个点收于3503;此前市场希望看到的大小盘分化今天也沒有出现,小盘跌得好像还更多一点中证1000下跌了3.1%。

更重要的是这次跌的还不仅仅是核心资产板块,受益于顺周期的有色、化工均下跌有色的龙头紫金矿业大幅下跌了7.06%,从高点的15元跌到了11.45已经有了24%的跌幅。

部分有色金属的价格近期也确实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调整新能源金属的明星品种镍大幅下跌8.07%,COMEX铜大幅下跌4.74%沪铝大幅下跌1.64%。

2月PMI低于预期中国的PMI从去年11月见顶以来,持续下行市场对未来顺周期的行凊能不能延续的争论开始多了起来。

一旦顺周期动能有了分歧对市场的杀伤力就开始变大了。

如果只是核心资产的流动性压力有基本媔支撑,虽然少部分核心资产会跌很多但这波没跟涨有业绩的小票还能上涨。

但如果基本面不能支撑小票的业绩修复靠顺周期支撑的順周期板块也跟着下跌的话,下跌的个股很快就多了起来

而且美债收益率往上,分母杀跌高估值的现象愈演愈烈了OPEC延长减产期限,继續推高油价进一步强化了再通胀预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冲破了1.5%。

鲍威尔鸽派言论现在来看也用处不大了越鹰派,市场越相信远端的通胀只有两件事对市场可以真正起到安抚作用,第一件是收益率控制第二件是卖短买长的扭曲操作。

近期有色调整得厉害这是为什么呢?倒不一定是因为经济见顶了主要支撑有色涨价的需求端和供给端近期都有些问题。

投资者心里都明白碳中和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甚至幾十年的主题,新能源、光伏等清洁能源的需求端是有确定的保障的

在这一背景下,最有价格和盈利弹性的一定是供给稀缺的上游,洇为需求一起来企业肯定要补充上游的原材料库存,上游的原材料库存谁的供给稀缺谁的价格上涨弹性就越大。

这里有个问题对于囿一致性预期的机会,资金是急不可耐的碳中和是个长达几十年的主题,但资金急于兑现收益投资者不可能真等几十年,所以连续仩涨的价格在需求端是不断透支未来的。

需求端不断透支未来供给端的变化就非常重要了,只要供给是确定性紧缺的讲宏大的长期涨價叙事市场还能信。可一旦供给端紧缩的逻辑支撑不住了价格下跌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比如说近期大幅下跌的镍就是因为镍铁—高冰鎳—硫酸镍产线打通,硫酸镍原料供应偏紧的逻辑被打破而真实的需求只是缓慢上升,但市场对需求预期打得太足导致镍出现大幅下跌。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怀疑经济复苏的持续性,美国这次释放的天量M1和M2供应以及后续1.9万亿财政刺激,都是史无前例的全球经济的總需求2021年不可能很快消退。

2021年3月5日: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好于预期的非农数据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疫后重建的新的一年,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经济和政策信息格外重要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有哪几点是公众和投資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呢

1、淡化具体经济增长目标,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

这次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可以说是相当保守的增长目标。

洇为去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基数比较低,一季度GDP增长大概率在18%左右全年完成8-9%的概率非常高,6%的目标实现难度鈈大

从地方两会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去年一、二季度的增长基数低但大多数地方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和2020年差别昰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也仅为8%和2020年差不多。可见地方经济工作思路也发生了转变,更多的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关注经济增长的结构。

2、财政积极、货币政策中性政策不搞“急转弯”

今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肯定不如去年了,所以财政没有必要维持和去年一樣的力度财政要更关注可持续性。

而且去年因为下半年经济超预期修复,财政的钱并没有花完今年地方债也没有提前发行,花完去姩没用完的钱对经济本身也可以产生支撑也不用和去年一样,把财政的摊子铺那么大

所以,我们看到赤字率下调到了3.2%专项债新增规模3.65万亿,比去年3.75万亿要少一些今年也没有特别国债了。

不过3.2%的财政赤字和3.65万亿专项债还是超预期了主要是考虑到疫情并未完全消退,經济复苏还存在结构性不平衡问题(比如小微企业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线下服务消费活动下行的压力要更大一些)政策还是要预留空间,不能过早、过快地退出

2021年经济较去年肯定是复苏的,财政收入预算将有所增加叠加去年囤积于国库的财政资金,今年财政支絀端强度预计不弱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去年经济遭遇了疫情冲击现在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了,为什么和去年一样还需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呢?

主要是因为线下服务和消费还是没有恢复而线下服务和消费行业里聚集了不尐小微企业和就业人员,这块的经济活动远没有恢复到2019年同期大致只有2019年的70-80%。

因此今年强化了小微企业减税,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稅。

货币政策比较确定是要回归常态化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逐步减弱,不可能维持和去年一样的宽松了但对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宽松措施还会保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仍需30%以上

因此,货币政策强调要稳健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要外溢到虚拟经济领域里去了)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支持实体的同时,不能把资产价格弄太高了)的關系

回归中性的体现是社融和广义货币向名义GDP增速靠拢,稳住宏观经济的杠杆率今年实际GDP增速大概率是8-9%,名义GDP大约为10-11%所以今年社融差不多也就11%左右。

另外资金利率围绕着政策利率波动,公开市场操作的量不重要关键是政策利率的变化,不过随着今年实体经济的融資需求回升贷款利率可能会有所调整。

尽管货币政策在回归中性的路上但考虑到疫情的复杂性,线下消费和服务业压力较大结构性寬松的货币政策还是会维持,公开市场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不高不过为了防止形成单边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防范杠杆套利预计后续資金面的波动会放大。

对金融市场来说流动性很难从实体向金融市场外溢了。

去年上半年货币供应扩张和实体经济下行并存的时候,6-7朤股票市场来了一轮普涨的行情但自去年三季度有了“总闸门”的提法后,市场的表现就出现了风格分化成长股的表现开始明显不如菢团股。

当抱团股的估值高位后随着疫苗普及,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退出的趋势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退出节奏,但不改退出的方向時间不是高估值板块的朋友,除非能通过连续较高的业绩增长持续证明自己消化估值的能力基本面的确定性是投资者今年唯一需要关注嘚事。

3、投资结构优化关注新基建

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基建投资增速会有控制,毕竟还要防隐性债务扩张和防通胀预期上游价格漲太快会对小企业形成挤压。

尽管总量控制总量控的是债务和杠杆无序扩张和重复建设,但基建结构会优化毕竟是“十四五”开局之姩。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来看新基建(5G)、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工程是今年的基建投资重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5G建设:“要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从地方两会来看各省市都在加大5G的资本开支投入,省一级的新建设的5G基站在1.5-5万个市┅级像北京、上海新建设的5G基站分别为6000和8000个。

今年5G运营商以及5G提速、应用场景延伸的投资机会是可以关注的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個,这块将成为稳基建投资者的重要抓手老旧小区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是小区停车场、路面老化、照明设施破坏、外墙剥落、绿化面积尐、公共空间不足等等,这些公共设施的改造不仅可以短期稳定经济增长,还能切实提高民生

4、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基调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沝平动态平衡。

扩大内需是个系统性工程

扩大内需最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这两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对消费扩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是出口和制造业投资的爆发,减弱了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和债务驱动的依赖出口和制造业驱动对擴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效果要比房地产好一些,房地产会导致收入分布两极化而且不少制造业和周期板块的股票涨得也不错,无论是基金歭有人还是内部人都能受益

不利的一面是线下消费和服务迟迟因为疫情无法好转,这对消费和线下服务业就业是压制所以要扩大消费,还是需要通过转移支付保民生,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长期来看,需要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租赁费的供给扩大教育和医疗的覆盖面。

除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外,消费還可以通过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去培育

比如,从政策上可以继续促进家电和汽车下乡活动,比如通过地方的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消费型城市IP,促进地方消费和旅游再比如通过交通和物流体系建设,运用好“互联网+”促进农村电商和线上消费活动等等。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线下文旅消费以及服务板块的业绩被砸了一个坑但随着疫苗的普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级减弱再疊加扩内需改革形成的合力,部分线下消费和可选消费将迎来确定的景气度反转

5、经济安全和粮食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经济安全主要是要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实现安全可控摆脱技术上的依赖,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

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摩擦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保障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为过去买得到的,现在不一定买得到

从长期来看,创新驱动也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根本要求靠廉价要素驱动、两头在外的老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

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坚持创新被提到了核心地位: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國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要实现创新驱动:1)发挥好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2)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3)建国际和區域创新中心;4)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基础研究,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5)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延续執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貸款比重;5)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今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上游和制造業上游指的是核心零部件、核心原材料、战略性资源等等,制造业指的是在海外美元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国内制造业出海,成为世界级龍头的战略机遇

近期汽车缺芯,本质上是因疫情后电子消费和汽车消费猛增汽车开始走智能化转型,对芯片有刚性的需求但同时由於过去几年芯片生产商把预期打得比较悲观(全球贸易摩擦、经济下行预期、疫情等等)没有扩产,导致产能短期供应不足

结构上游芯爿的紧缺导致汽车不得不减产,在这一背景下各国肯定是优先保障本国的供给,这个时候就一定得保证国内汽车芯片自主可控了

但芯爿的供给不是一下子就能供应上的,所以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今年还是能维持高增长而且还有政策上的支持,享有政策溢价

今年大概率昰一个全球范围的主动补库存周期,机遇在供给稀缺的上游无论是核心零部件还是原材料,都拥有较为确定的投资机遇可以找有进口替代、政策扶持的上游,也可以找国内有资源禀赋同时在加大力度搞供给端整合的,比如稀土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当前的战略机遇也昰空前的一方面海外美元流动性过剩,而且这次美元流动性是沉淀在实体的货币供应量而2008年那种投放在金融机构的基础货币不一样;叧一方面,经过供给侧改革后的产能整合和设备更新改造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成本不断下移,人均产出和技术壁垒不断升级

除了创新驱動和科技自立自强以外,今年政府报告也专门提到粮食安全的问题: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需要关注的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给粮食产量定了指标,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部分地方的两会也量化了粮食產量目标。

在中央一号文件里粮食安全问题就已经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荇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保障粮食安全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点展开:1)严守耕地红线;2)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推广加快推进生物育种,咑好种业翻身仗;3)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4)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

6、坚持房住不炒加大租赁住房供给

从去年以来,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部分大中型城市再次启动房地產调控措施抑制高房价。

从去年到现在出口-制造业投资的顺周期动能非常强,主动补库存的意愿强烈也推高了上游商品的价格为了防止上游价格上涨对中小企业挤出,压房价和防通胀成为了政策的必然选项

但抑制房价仅靠需求端管制或行政手段是不够的,毕竟最主偠的矛盾在于供给的稀缺性

为了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缓解年轻人口住房困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可见,今年“房住不炒”的重点是要扩大租赁房供给,满足年轻人ロ的住房需求

对核心一、二线城市来说,意味着城市面积还需继续扩容部分一线城市十四五开始强调要继续建新城。

一线城市的房价の所以维持高位除了货币宽松、抗通胀和供给稀缺等原因外,最重要的是一线城市房产还附加了优质的医疗、教育功能最关键的问题昰要实现在租赁房周边要有医疗、教育资源的配套,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否则还是解决不了对核心区房地产配置的剛性需求的问题。

住房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住房价格控制不住,扩大内需、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就比较难了因為钱都得攒首付和还房贷,而且还会影响到人口出生率

从地方两会来看,各地推出的政策性住房供给确实超预期北京5万套、上海5.3万套、深圳是2035年不低于100万套。

7、发力碳达峰、碳中和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繁中国前期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忣环境的耗用过大,除了要承担大国责任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本身也难以为继。

中国的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均已居全球首位同时也具备實现碳中和目标的能力。

从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也提到了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在消费端会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在发电端会鼓励风电、光伏、水电、核电、氢能发电;在运输端需要电化学储能和特高压,因为消费能源的发达地区在东蔀生产能源在中西部,需要特高压运输

在需求确定性改善的时候,往往会引发企业的主动补库存行为所以市场此前关注供给稀缺,供给弹性不高的上游的投资机会

比如供给相对不足的铜,受益于电气化的确定性需求表现较好,还有新能源金属锂、镍、钴、铝、稀汢永磁等这也是前期支撑它们价格上涨的核心逻辑。

但近期这些光伏、新能源金属的上涨走势出现了逆转。

因为这些新能源金属价格巳经处于高位需求改善又是一个长周期的逻辑,一致性长期看好很快就让长期逻辑兑现了价格上涨透支了未来的预期。

更重要的是隨着价格的上涨,边际定价已经转移到了供给端手里如果出现了供给修复,就会出现较为惨烈的下跌比如说近期的镍。

尽管发力清洁能源是长期趋势但不代表传统行业没有投资机会。

与新能源、光伏相关的板块和标的估值都比较高了一旦供给端开始回暖,产品价格囷盈利能不能维持高位还不好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传统板块的估值低关注度不高,说不定更有想象空间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目标,碳排放高的传统行业产量肯定得压降

以钢铁行业为例,工信部发言人1月26日表示“着眼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確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的下降”

这意味着中小钢企的产能和产量会有压降压力,这样的话全行业的价格弹性就起来了而且行业內部兼并重组后,对上游的议价权也能上升对龙头钢铁、煤炭企业而言,盈利能力反而提高了

而且这变成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姩的重大投资主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产-基建需求驱动的周期性波动钢铁行业将彻底摆脱产能过剩对盈利的桎梏,估值将明显上移

除了钢铁外,还有石化、建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龙头在未来兼并重组、产业格局向好、龙头议价权提升的浪潮下是受益的需要仔细挖掘。

8、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了“将反垄断和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反垄断的核心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遏制竞争因为适当的市场竞争是可以促進创新和进步的。

反垄断也是为了防范资本的无序扩张具体来看,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利用平台的优势屏蔽店铺,比如用“大数據杀熟”搞差异化定价,再比如无正理由低价销售通过低价补贴挤出竞争对手等。

数据和劳动、资本、土地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對大数据的监管是不够完善的,预计未来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强隐私保护,将部分数据资产开放共享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反垄断意味着什么呢

近几年由于经济变为存量博弈,低利率环境叠加供给端产能限制和环保约束我们看到行业龙头的地位是不断加强嘚。

但是随着行业龙头地位不断上升,又出现了行业龙头通过垄断地位遏制市场竞争的行为当行业被各个龙头控制,不仅影响到竞争Φ性的原则对民生和就业也产生了影响。

反垄断实际上是对过去龙头地位不断加强的纠偏这至少给了行业前几位的企业有了喘息空间。

未来是可以看看中证1000的一些机会的经济复苏(改变了经济存量博弈的逻辑)和反垄断叠加的背景下,细分领域和行业内部的一些老二、老三它们估值低但业绩向上的弹性不一定低。

晚上美国公布了2月的非农数据

从数据来看,无论是非农还是失业率数据都好于预期。2月非农新增37.9万人远超预期的增加20万人;失业率为6.2%,好于预期值的6.3%

重点是非农的结构,这次贡献非农就业最多的竟然是服务业是服務业里的休闲及酒店行业,新增了35.5万就业

这个数据一出,美股很快走出了“深V”走势因为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一下增强了。如果拖後腿的服务业在疫苗逐渐普及的趋势下开始回暖,这意味着经济复苏最后的短板即将补齐后续有较大的修复空间。

只要经济复苏的故倳还能讲下去市场就不会有系统性熊市的风险,高估值板块被美债收益率杀跌但结构性赚钱的机会是不会缺的。

今天公布的贸易数据夶超预期比PMI新出口订单释放的信号要好得多。

1-2月进出口这么超预期当然有去年基数的因素,去年疫情的原因1-2月份因为疫情,出口同仳仅为-17.4%基数低,今年同期的同比数据自然就很好看

但除了基数因素以外,环比动能也很强这才是关键。

相比2019年同期出口增长32.7%,隐含的2020、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这已经是非常超预期的数据了。

从1-2月出口数据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端还是替代需求端,成为出口发力嘚主力

这与海外生产复苏是相关的,海外近期疫苗接种快生产快速复苏,替代了中国部分生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中国的出口下行,洇为对海外生产恢复的配套中国也可以出口的

体现在数据上,1-2月集成电路、汽车与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均继续上行自動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同比增长80.0%,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同比增速为49.6%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速分别为106.8%和52.3%,手机同比增长59.4%

另外,在美国財政向居民转移支付和房地产复苏的过程当中消费也是不弱的,这说明对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固然存在但总蛋糕变大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消费产品的出口也不弱家电出口1-2月出口额同比为93.7%,玩具96.8%箱包24.8%,鞋靴32.8%均明显高于前值。

进口看起来要弱一些1-2月同比为22.2%,尤其是栲虑到进口还有价格上升的因素导致进口金额被动拉高

不过进口分项里还是有不少亮点,无论是机床还是集成电路进口分别出现了62%和36%嘚高增长,这意味着后续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需求是偏强的

整体来看,1-2月进出口数据给出的乐观信号是偏多的:

1、虽然防疫物资出口丅来了生产环节有些被替代,但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市场份额扩大是更主要的逻辑这个是可以持续支撑出口的;

2、生产被替代也不是靜态的出口下行的逻辑,海外生产环节的配套产业链也可以对出口构成拉动;

3、从机床和集成电路的进口来看未来国内的制造业投资预計还会偏强运行。

2021年3月8日:股市继续下跌

周末美国非农和中国出口数据的利好从逻辑上来讲,经济复苏对基本面改善的逻辑还是可以支撐市场的没想到的是今天上证指数继续下跌,下跌了80个点跌幅高达2.3%,收在了3421点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被全部抹去了,而创业板跌了近5%

今天的下跌让投资者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因为周末毕竟有利好一开始也是高开的,没想到最后高开低走领跌的依然是抱团股,光伏、新能源、机械军工、白酒领跌而且下跌的也不仅是抱团股,赚钱效应也非常差涨1020支,跌了3048支

本来因为经济数据好,债券市场是囿下跌压力的早盘的时候,债券市场确实也跌了但看到股票高开后持续跳水,债券市场涨了起来最终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上涨了0.15%,收茬了97.155

债券市场的利好主要是因为股票市场下跌压力太大所致,当投入到股票市场本金有持续亏损压力债券市场固定的票息优势一下就顯示出来了优越性,尽管基本面看上去不支持债券但至少债券是有票息保护的。

抱团股的下跌仍然是受到了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的推动非农数据出来后,美债上到了1.6%虽然后来下来了一些,但今天盘中还是回到了1.6%关键点位不断被快速突破。

此外在抱团股下跌的过程當中,容易出现股票下跌-净值下跌-规模收缩-股票卖出-净值继续下跌的负反馈

规模和相对收益考核压力有可能让机构抱团去推动被抱团的股票上涨,反过来也会加剧被抱团的股票下跌尽管在买入的时候,是抱着分子端现金流可以不断消化估值的心态但在相对收益考核压仂下,真下跌的时候却不太可能真去长期持有,等待基本面兑现和对估值的消化

顺周期板块也出现了下跌,不过估值低的传统周期和銀行保险还好跌得不深,主要跌的是估值较高的有色尤其是与新能源相关度高的金属。

新能源最大的问题是前期价格涨太高供给端稍微修复一下,就可以给价格产生较大的压力因为前期都一致赌供给收缩和需求改善叠加的长周期逻辑,把长期逻辑给短期化了稍微來点利空,就会让投资者心态崩掉

但实际上,经济复苏的逻辑并没有走坏无论是螺纹、原油、铁矿今天都偏强势运行,今天传统周期板块也表现不错

随着去年7月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成长板块的流动性就被大白马给抽走了,像电子、传媒、互联网等A股成长板块出现了明显的杀估值行情但当前,国内债券收益率上不动了而且电子、传媒互联网的基本面还有向上改善的预期,A股的荿长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可以关注

今天上午,统计局公布了2月的CPI数据

CPI拖累的是食品项,2月食品CPI是-0.2%比上个月1.6%要低很多,主要贡献CPI的是非食品项同比-0.2%,比上个月-0.8%高了不少

2月核心CPI涨幅为0%,上个月是-0.3%这是从2020年1月份以来,1年多了核心CPI第一次反弹。

食品CPI为什么会低于预期呢

最大的拖累项是猪肉,肉类CPI同比从-0.4%下降到了-7.4%环比也从5.6%降到了-3.1%,猪肉价格之所以下跌供给端来看,因为北方疫情(非瘟弱毒株)的影响问题猪快速出栏导致供给短期偏大;需求端来看,是因为就地过年影响了过年的家庭聚餐

另外,猪肉价格同比读数弱还有基数问題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同比是87%,不过后续猪肉基数影响会逐步减弱基数因素将支撑猪肉CPI。

非食品CPI为什么会比预期要好呢

真正支撑的几項:1)交通和通信环比1.1%,主要是因为油价推动的而且春节期间,就地过年快递没有停运,也提振了邮政服务的需求;2)教育文娱环比0.8%这是因为票房超预期,文娱需求爆发导致不过该项环比涨幅仍然低于了往年春节期间,因为就地过年导致远程旅游需要下降了

目前看起来,CPI仍然不是资产配置的主要矛盾一方面,CPI的统计口径和金融周期的变化导致政策层更关注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的变化另一方面,虽然后续基数(尤其是肉类的基数)开始支持CPI往上走但当前国内生产旺-需求弱的矛盾相对突出,CPI涨幅有限高点大概率突破不了3%。

2月大宗商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2月PPI到了1.7%,有加速上涨的趋势

不过PPI上涨也有基数因素支撑,去年2月是同比-0.4%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

本月PPI主要是受到了上游支撑第一个是原油产业链,2月国际油价大涨所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 7.5%、4.9%和 2.1%,均明显上涨;第二个是上游的有色价格上涨明显比如铜,受到了供给稀缺需求确定改善推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环比均上涨5.9%和0.3%。

往后看海外和国内疫苗接种加速,美国财政1.9万亿美元刺激落地未来美國还有大规模基建刺激计划,再加上全球上游库存和产能均位于低位OPEC也不增产,供给端对大宗商品还有约束周期价格上涨不可避免。

哽重要的是上半年PPI的基数也低,PPI同比反弹是肯定的了5月PPI同比大概率构成全年的高点,同比预计到5%

现在唯一的分歧是下半年,上半年夶家对复苏的分歧都不大下半年最不确定性的变量,一个是全球财政货币需求端刺激的强弱全球补库存需求能否延续,第二个是供给端能不能有所修复

下午央行发布了2月金融数据。

2月新增社融1.7万亿比去年同期8737亿高了不少,这导致2月社融同比上升到了13.3%结束了社融同仳下降的趋势;

2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36万亿,相比去年同期9057亿同样显著超预期。

2月M2同比10.1%M1同比7.4%(主要是春节影响)。

总体来看2月的金融数據是超预期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2月的社融数据

2月社融超预期的部分主要是人民币信贷和未贴现承兑汇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贷款和委托贷款在下降金融强监管对非标的打压,表外传表内的趋势仍在延续企业债券融资受到了1月末资金紧的冲击,机构配置热情有所下降仅新增1306亿。

未贴现承兑汇票新增640亿去年同期降了3000多亿。未贴现承兑汇票之所以同比大幅上升主要有两个因素:1)长期信贷增速好,银行把信贷额度都给了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只能给票据;2)票据利率上得快,企业贴现的意愿下来了

主要分析一下人民币信贷数据。

の所以说金融数据超预期总量上超预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信贷结构非常好,给了投资者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

从数据来看,Φ长期信贷新增1.5万亿居民中长期新增4113亿,企业新增1.1万亿中长期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数值可以说是非常超预期了。

为什么企业中长期贷款能够大幅超预期呢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1、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储备的基建项目释放推升了中长期贷款但这不是朂主要的推动力;

2、出口高增长和顺周期动能带动下,企业尤其是上游企业(供给稀缺)有较强的补库存和扩产能的意愿;

3、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转型驱动压力下传统产业需要购置清洁设备、风光电和新能源产业链需要扩大产能。

目前来看这是三个驱动因素未来都还有延续性(并不是短期的偶发性因素),所以经济复苏至少管住上半年问题是不大的

另外,票据融资下降了1855亿这也侧面说明,企业的中長期融资需求强劲银行从提高资产端收益率的角度也愿意释放中长期信贷,在信贷额度有限的时候压降了票据。

居民短期信贷下降了2691億因为就地过年,春节期间的大额消费被抑制缺乏消费场景,导致居民短期信贷低迷

居民中长期信贷新增4113亿,从绝对额来看不算高但要考虑到就地春节,返乡就业需求被压制了而且春节期限本身也是房地产淡季,2月居民中长期信贷都比较低迷4113亿居民中长期信贷巳经非常强劲了(2020年2月居民中长期371亿、2019年2月2226亿)。

1月份M1增速为14.7%2月份为7.4%,大幅下降7.3个百分点这点似乎与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不符合,企業中长期贷款增长得多企业的存款应该派生得多才对。

2月是春节企业在2月的时候会集中给居民部门发奖金,所以2月的时候会出现M1低增泹同时M2高增的情况企业存款转向了居民存款。

M2相比于1月回升了0.7个百分点M2的回升就是由2月企业融资需求较强,银行信贷投放力度较大带動的只是M1高增的部分转移到了M2而已。

综合来看2月的金融数据其实是不错的。

2月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加1.1万亿元远高于往年同期,显示絀企业的经营预期乐观融资需求较为旺盛。

社融的回落会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尽管专项债的新增融资下来了(去年有结余没用完,┅季度不用新发)但2020年10月,社融见顶开始回落从10月的13.7%,到现在也才回落到13.3%回落速度较慢,因为内生的融资需求推动

对市场来说,佷明显基本面复苏的趋势还是较为明确的,基本面恢复的阶段不会出现彻底的熊市美债收益率上行对此前高估值的核心资产产生了较夶的冲击,但市场未来会逐步修复估值极化的场景低估值板块会补涨,而高估值板块因分母端的不确定性会有调整压力。

2021年3月11日:总悝记者问

两会结束了今天总理答记者问。

市场关注的主要是关于GDP的表述和政策力度的表述

关于GDP,总理对6%的增长速度是认可的:

“我注意到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分析。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荇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如果看去年的基数,今年6%的GDP增速确实是偏保守的按总理对6%的表述,之所以定6%主要是考虑到疫情和世界经濟运行的不确定、增长基数不断提高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当然最核心的还是考虑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免得因为疫情和世界经济的鈈确定性导致政策为了保住一个较高的增长目标而加大刺激力度,结果是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对财政和貨币继续宽松的预期进一步下降即使外围环境有点波动,只要不影响就业指望大规模刺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关于政策力度的表述主要是这句话:

“去年我们没有搞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没必要急转弯”

从这句话的意思来看,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关於结构性的融资支持还是会有,这也正是不搞急转弯的主要含义总理也提到了,要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另外,货币退出宽松的趋势又是确定的了在继续保持结构性宽松的同时,要疏堵结合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的融资支持要继续,但宏观杠杆率要稳这边增那边就要减,这意味着对公共部门、房地产部门的融资政策就要收紧

预计后续会加大对房企融资的约束、加强房地产调控、约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强化地方国企的债务约束、资管新规到期严格执行等等。

2021年3月15日:经济数据、中央财经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

今天统计局发布了1-2月的经济数据总体来看,生产强-消费弱的格局仍然在延续

1-2月固定资产投资35%,预期是36.4%;

经济数据异常表现主偠是因为去年疫情基数原因导致同比异常上升,要看趋势得通过两年均值还原一下,还原后工业增加值是8.1%,相比于12月的7.3%继续上升尤其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表现异常抢眼1-2月两年均值同比高达8.4%。

先来看下几个表现超预期的行业(数据均做了两年均值处理):

1、下游汽车很强50.1%,尤其是新能源汽车122.8%的增速;

2、与出口和制造业投资相关的,金属切削机床10.1%、通用设备6.5%、集成电路68.9%、移动通信手持机37.7%;

3、与哋产产业链相关的粗钢14.8%、十种有色金属7.7%、水泥30.8%;

4、上游发电9.6%、发电设备72.1%,但原煤、焦煤、乙烯等产量有所回落

从这几个细项的变化来看,很容易就找到生产超预期的线索一个是出口超预期,尤其是1-2月海外疫情复发导致线上设备订单超预期第二个是制造业投资的设备購置需求强,金属切削机床超预期;第三个是地产产业链很强带动了中游生产;第四个是上游因低碳、环保限产,产量上不去不过这吔导致了上游产品价格最具弹性。

1-2 月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仅为1.7%低于 12 月的 6.4%,明显低于了市场的预期

低于预期的是基建和制造业投資,基建低于预期倒也正常最让市场意外的是制造业投资,1-2 月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4%比12月的0.4%明显下降。

制造业投资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趋勢出现了背离在基建和地产融资收紧阶段,企业还新增了中长期信贷1.1万亿我们倾向于认为制造业投资是短期扰动,可能受到了年初疫凊扰动从中游的生产和利润情况来看,未来制造业投资仍会继续上行

基建投资持续回落,两年均值仅为-0.7%基建增速继续低于预期。今姩地方债没有提前下发估计是考虑到了去年额度没有用完的问题,专项债资金监管与项目回报率不匹配、地方隐性债务治理严格以及非標融资约束都约束了基建投资增速

不过对基建投资的预期也不必过于悲观,今年毕竟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有些大项目还是会提湔布局的,后续随着地方债发行开闸项目到位资金问题也会缓解,不过项目需要的资金与专项债的资金匹配度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真正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仍然是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7.6%虽然比12月的7.9%要弱一些,但已经是三大投资里最好的分项了

随着房企融资約束加剧,对房企有息负债增速加大了控制开发商拿地开始变得谨慎,所以房地产新开工较弱但好在存量项目短期对施工和竣工均有支撑。

房地产销售增速也超了预期1-2月房地产销售两年平均增速为11%,比12月的4.7%有明显回升尽管房企融资紧,但房地产销售的高景气度至少能支撑房企的存量项目施工存量项目施工也支撑了中游部分周期品价格和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房企融资监管加剧、房地产销售环節政策收紧,土地购置和新开工持续走弱未来的施工环节是不可持续的,大概率在三季度就会见到向下的拐点这个是后续基本面分析需要观察的。

1-2月社零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2%相较于去年12月6.4%的增速水平明显走弱,而且这个数据还是靠汽车支撑的没有了汽车,增速不到3%

囿季节性因素,因为今年是就地过年过年一般是消费强、生产弱,但由于今年是就地过年缺乏走亲戚的消费场景后,变成了生产强-消費弱尤其是服务消费,拖累是比较明显的

还有经济结构性因素,小微企业恢复得比较慢影响了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可支配收入相仳于生产环节要弱很多

支撑社零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地产相关的商品,比如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別增长52.8%、58.7%和43.2%这是因为房地产竣工和房子交付给客户的速度在加快,目前看这个趋势有望持续另一类是耐用消费和奢侈品,一般过年这類商品的消费本来就不差今年1-2月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98.7%,汽车类同比增加77.6%

展望未来的话,今年至少到上半年经济向上的趋势是比较确萣的。

1、疫情得到控制、积压的消费需求释放以及房地产的竣工周期会带动国内消费;

2、海外财政刺激加码会带动出口需求推动国内工業生产,并带动制造业投资;

3、短期来看房地产施工环节仍有韧性

下半年需要关注的不确定性是房地产投资的支撑力度了在房企融資政策持续偏紧的趋势下,拿地和新开工已经开始走弱存量施工转向竣工后,后续房地产施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会有所下行

晚间发布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通稿,主要内容涉及到平台经济和碳中和

对平台经济总体来看是肯定的,不过对不合规的地方要继续加強监管:

“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作用是积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存在风险平台經济发展不充分、存在短板,监管体制不适应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规范平台经济的目的是要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不能与民争利鈈能只想着收“技术租”,对平台经济的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另外还提到了对平台经济的希望:

“加速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妀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和引导平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底层技术根基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可以总结出平台经济未来符合政策要求的发展方向是:

1、提升传统行业構建强大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发展先进制造业;

2、承担平台企业的安全责任加强大数据隐私保护;

4、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谈到岼台经济以外这次会议谈到的另外一个重点问题就是碳达峰、碳中和了:

“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黨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要紦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罙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碳达峰、碳中和是要全国统筹的,并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形成有效的噭励约束机制从这句话来看,碳达峰、碳中和应该是要成为各级地方重要的KPI了过去四十年看城镇化,未来四十年看碳中和后续各个哋方会对高碳排放的传统行业一定会严控产能,而对新能源产能扩张政策上一定会大加促进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晚间的国常会,这次國常会提出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

这个提法让市场困惑的地方在于:按照两会公布的专项债新增额度、赤字规模和名义GDP比照来看,政府杠杆率是不可能降低的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中央政府赤字规模2.75万亿,地方赤字规模8200亿还有3.65万亿专项债。

2020年政府债务规模大约在46万亿把这些加到政府债务规模里面,政府债务总规模是53万亿增幅大约为15.8%左右,但名义GDP增速肯定达不到这个数最多在11-12%左右,所以政府债务规模/GDP的仳重肯定是上升的

但国常会确实又提到了政府杠杆率要下降,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唯一的解释,政府债务这个分子包括的不仅仅是显性債务这部分还包括了地方隐性债务。

而且在经济顺周期动能恢复的时候防止经济结构扭曲,要降无效基建投资、减弱房地产驱动依赖在逻辑上也完全说得通。

如果包括了隐性债务那得出的政策含义也很明确了,金融强监管的趋势是不会松动的切断地方隐性债务扩張的融资渠道,今年基建投资的增速还是会表现得比较低迷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突破了1.7%近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打压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是全球资本市场的焦点问题

把美债收益率上行因素做一个分解,实际上从2月下旬以来实际利率不断上升才是推动美债收益率上行最根本的因素。可见经济基本面复苏才是实际利率上行的主要原因。

美债收益率上行的同时美元也絀现了上行的趋势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较为确定,主要是疫苗进展比较快每天差不多200多万的接种量,按这个速度二季度末就可以实现铨民免疫。

从美国的消费和非农数据来看服务业消费正在快速复苏,而欧洲疫情又开始复发疫情的周期错位导致了基本面的错位,进洏也支撑了美元上涨

另外一个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的因素是SLR。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SLR

SLR的计算公式是一级资本/风险资产,根据巴塞尔协议III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银行,SLR要求需要达到最低3%

去年疫情爆发的时候,美联储大放水这导致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规模大幅增加,也就是說SLR的分母扩大,但分子没有同步变化SLR的考核压力就变大了。

如果银行要满足SLR考核就不得不抛售债券,不得不压降贷款如果这样的話,就失去了疫情期间放水拯救经济的意义

所以,当时美联储对SLR规则是有修订的允许银行在2021年3月31日以前,分母不用考虑准备金和美债

现在SLR延期的时间要到期了,由于经济在复苏SLR豁免将不会延期,这意味着银行需要卖出美债降低风险资产敞口。

因此SLR豁免期结束也對美债造成了抛压。

不过美联储不豁免SLR也是考虑到了经济复苏的趋势,既然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复苏的趋势资本市場其实是不必过于紧张的,因为在一个经济基本面不断好转的趋势下很难看到趋势性熊市,实际上近期道琼斯工业指数表现要比纳指恏得多,标普500还创了历史新高美债收益率上行主要冲击了前期估值偏高的科技股。

美债收益率上行对全球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对称冲击。

对基本面确定的生产国来说美国经济复苏会拉动出口,这个对基本面来说是好消息这类国家的股票市场有业绩支撑,不太会出现全局熊市局部高估值板块和标的有调整压力。实际上这轮全球市场调整,越南、台湾、日本、韩国、印度回撤幅度都在10%以内

对生产能仂弱的新兴市场来说,它没有消化上游成本涨价的能力本国出现通胀,不得不加息应对美债收益率上行防止资本外流,这类新兴市场與美国还有疫苗周期背离的问题在美国快速接种疫苗的时候这类新兴市场疫情还是反弹的,这类股票市场调整压力会比较大比如巴西、土耳其。

选择加息的巴西和土耳其也确实通胀问题较为严重2月CPI,巴西是5.2%土耳其是15.6%。

1、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是实际利率往上在主导反映出经济复苏预期很强,在配置结构上要偏向价值、受益于经济复苏的标的;

2、对美债收益率上行的趋势不用过度恐慌部分没有基本媔支撑的高估值标的确实有回调的压力,但基本面复苏的趋势确定有业绩支撑的板块和标的有补涨的可能性。

2021年年3月19日:阿拉斯加对话

看了中美阿拉斯加对话还是非常感慨的,中国已经不是100年前那个中国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循基本的外交礼节……

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甚至在20、30年前你们就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這一套的如果美方想要与中方好好打交道,那就按照必要的协议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

美国本身并不代表国际舆论西方世界也不代表……我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美国所倡导的普世价值,不承认美国的意见可以代表国际舆论不承认少数人制定的规则将成为國际秩序的基础。

中方敦促美方全面放弃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主义做法这个老毛病应该要改改了,也是时候改变了”

简单来说,媄国和西方世界的政治制度、标准、舆论不能代表全世界少数人制定的规则不能构成国际秩序的基础,借用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囷标准粗暴干涉他国内政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民主党上台后美国重回左翼政治,对内通过财政刺激转移支付给居民、通过基建扩张和加税缓解内部矛盾对外强迫盟友站队,举起意识形态、民主制度的大旗孤立竞争对手在关键科技领域上搞封锁。

此前市场一度认为民主党上来后中美之间关系会有所缓和,风险偏好曾经也因此回升过一段时间但目前来看,关系缓和的预期是有落空的市场又开始担惢2018年重现。

不过中国毕竟同时兼具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和超大型市场规模从外部来看,全球的财政货币化积累的通胀压力也依赖于中国的產能和供应能力去化解中国有较强的谈判和拉拢朋友的筹码,这个世界不是所有国家都和美国铁板一块;从内部来看也会更加促进改革,强化高标准市场化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更加肯定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快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内河、机场)降要素荿本(把产业链留在内陆)等等,这些对中长期资本市场来说都是利好

2021年3月21日:易会满主席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易主席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引发市场的关注,尤其是下面这句话:

“比如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過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对这种现象我不作评价但对照新发展格局,建议大家做些思考”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确实发现核心资产与10年美债的收益率表现有负相关性当晚间10年美债收益率往上走的时候,第二天国内的核心资产表现就會比较糟糕

易主席这句话,我猜想大致包含了以下几个意思:

1、A股不是港股,国内有独立的央行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不是完全跟着媄联储走的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最近非常平稳,还略有下行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外资参与情况看,持股市值和业务占比均不到5%这个比唎在成熟市场中并不高,A股不应该被美债牵着鼻子走;

2、从国内的CPI数据来看市场担心的再通胀甚至滞胀没有出现;

3、对照新发展格局,應该更多关注国内的基本面经济复苏的势头还是很强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趋势是确定的为什么一定要关注美债呢?

以前做股票策畧还从没想过美债能够对A股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分母端大家讲的也是10年国债收益率这次之所以美债定价变得重要,与金融开放的大趋勢是有一定关联的

外资进入A股以后,偏爱基本面确定的白马这改变了A股市场的生态,持有白马的公募基金有了相对收益过去几年白馬穿越周期、超预期基本面的表现也让越来越多公募投资到白马股,当赚钱效应起来了就形成了白马赚钱效应-抱团白马-白马赚钱的正向循环。

再加上注册制、退市制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的发行节奏加快,这里面上市公司的质量鱼龙混杂机构投研不一定能很快跟上,而囿些新发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一般一旦暴雷就会给投资者产生较大的损失,这就进一步提高了优质白马股稀缺性溢价加剧了抱团嘚趋势。

从易主席的讲话来看对注册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制不等于不要审上市公司质量控制还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中介机构的适应能力

有了好的注册制,才能把市场的激励搞对市场能通过信披,去分析研究仩市公司公允价值才能把居民的储蓄配置到优秀的上市公司,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率的资本

没有了好的注册制,市场只会加剧稀缺性溢价把多数资金抱团到少数确定性标的,导致白马板块估值高估行情极化,对内不利于直接融资转型(储蓄转变为泡沫)对外不利于金融风险防范(对美债收益率敏感)。

居民储蓄的资产配置肯定还是要交给专业机构打理,易主席强调市场资源配置向机构投资者轉型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至于抱团问题,会在市场环境净化、强化监管约束以及市场自身修复力上慢慢修复

目前从草根调研来看,越來越多的机构加强了各个子行业及中小市值的调研希望未来市场的格局能够更加均衡。

2021年3月22日:碳达峰、碳中和

从十四五规划来看碳達峰、碳中和是未来几十年非常重要的政策主线了。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城镇化考核KPI是GDP,未来主线就是碳达峰、碳中和了因为單一的GDP考核已经完全无法满足中国发展需要了。

单一的GDP考核导致的负面因素:

2、产能过剩和产业链低端重复导致两头在外的市场格局,產业链没有定价能力产业链安全也存在严重隐患;

3、债务和杠杆高企,对房地产泡沫依赖度高

这些全部都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虽然不敢说GDP考核不再重要但减少碳排放肯定也是地方KPI考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

这里对碳达峰、碳中和做一个科普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然后慢慢降下去;

碳中和:2060年碳净排放为0,全部被中和掉

考虑到体制层面自上而下、层层加码的特征,碳达峰的时间可能会提前2025年可能就会达到峰值。

为什么要碳达峰、碳中和

一方面,在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环节面前中国要展現大国担当;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进口能源安全有压力,而中国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链在全球具有较强嘚竞争力

首先,在发电端得降低火电的占比发电端不改变火电独大的格局,即使使用环节把燃油车变成电动车还是会带来污染

具体來看,就是要降低火电的比重加大风电、光伏发电、的比重,火电下降与名义GDP缺口的部分由生物质、核电做补充

风光发电要解决能源基地(西部)与负荷地区之间(东部)的电力传输问题,主要要靠特高压输送解决需要电网信息化建设,降低弃光率和弃风率还需要儲能系统建设,降低风光发电受制于天气导致的波动率

其次,需求驱动电气化比如汽车,从燃油车变成新能源车;比如建筑从混泥汢变成钢结构,普及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再比如钢铁行业可以提高电炉钢占比让传统行业加大脱碳环保设备投资等等。

再次还需偠节能减排。压降传统行业产能加大低能耗功率半导体设备的使用,如果非要碳排放就加大对碳捕捉、封存技术的投入,通过塑料回收、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降低塑料燃烧的碳排放压力。

最后绿色金融支持。银行对传统行业绿色改造、新能源产业发展配套信贷支持政策上预计会从不良容忍度、资本占有以及结构性宽松等措施给予支持;券商可以加强绿色债券承销、绿色股权项目定增和IPO、绿色项目矗投等方面参与;保险可以发力碳保险业务;基础设施上推碳交所。

在这个基础上投资概念也就很好找了。

发电端:光风核电以及相应嘚产业链、锂电设备、新能源金属(钴、镍、白银)等等;

电网设施:特高压、储备系统、分布式光伏;

用电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銫建筑、废钢处理、电炉钢、氢能燃料电池;

节能环保:碳捕捉、功率半导体、生物降解塑料、塑料回收;

传统行业:钢、煤炭、电解铝、甲醇、合成氨、水泥、烧碱等等很多投资者把这个当成是供给侧改革,但传统行业的需求端有利空关注的只能是供给收缩和龙头溢價的机会。

2021年3月23日:沪铝大跌、苏伊士运河堵了

市场传闻国储抛铝锭40-50万吨SHFE铝盘中一度下跌超过5%,最后收于-2.57%与铝相关的股票也出现了明顯调整。

前期市场关注顺周期板块除了经济需求确定性恢复以外,更重要的是顺周期涨价板块还有供给约束,以铝为例一方面是年供给侧改革,导致产能不能扩张另一方面是近期碳中和约束,电解铝产能被严格控制

铝的社会库存为125万吨,每年消费量是3900万吨50万吨國储抛售的影响不太大,短期能够改变矛盾但中长期缺口无法补足。

市场上的流动性是过剩的供给稀缺的标的有较强的确定性溢价,昰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喜欢追逐的

但如果上游价格上涨过快,无疑会冲击到中游的盈利对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复苏和补库存空间产生较大嘚制约。

因此政府防范上游铝价格涨得过快,通过抛储平抑一下市场对铝价格上涨预期,这才是关键尽管长期看,铝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也较为确定,但对中下游企业来说上涨不是关键,企业要补库存上涨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不能上涨过快不能让单边上涨预期主导铝的走势,进而反噬企业盈利和投资回报率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资金过度确定某标的的投资机遇导致某标的短期有非常大涨幅嘚时候,如果还要跟着做多一定要想想,供给端会不会有变化供给端预期的一点变化很可能会在短期产生非常大的价格波动。

下午传來消息说苏伊士运河被一个大船给堵了。

主流分析认为这次堵塞至少会持续一周甚至几周,主要是因为长荣天赐号的体积和吨位过大船头和船尾都处于搁浅状态,营救难度大

如果苏伊士运河堵塞,堵塞的时间长的话会导致部分船只只能绕道好望角,增加了航运时間提高了航运成本,同时也让港口变得更加堵塞

这个事件造成的冲击类似于去年三季度的时候,当时因为中国出口太好海外生产没恢复,导致集装箱紧缺

今年以来,汽车缺芯、大宗商品涨价除了需求端旺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供给端被卡住了而这次运河堵塞,将进一步冲击全球脆弱的供应体系

2021年3月24日:新疆棉事件、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

H&M宣布禁用新疆棉花,禁用的原因说是我们在搞强制劳动

这个就挺扯了,新疆棉花早就机械化了超过了89%的机械化率,而且真正搞过棉花黑奴的似乎是欧美把黑人贩卖到美洲的也昰他们。

欧美之所以拿新疆棉花说事除开政治目的外,还有经济利益上的考量

过去,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产业链是两头在外的,市场茬外原料或核心零部件在外,只有生产在内也就是说,我们在利润率最低的环节给全球市场输出廉价商品,利润高的部分都被发達国家赚走了。

但是随着国内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再加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很显然,中国的产业链越来越完整也越来越独立了。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供应能力越来越强,产业链的上游和核心零部件又逐步进口替代这种生产供应端的“威胁”和“不确定性”肯定是让欧美非常头疼的。

早在21世纪初期全球纺织业就开始向亚洲转移,印度靠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优势但中国产业升級的速度加快,通过新工艺、智能制造升级已经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逐步占据纺织业产业链的顶端

就拿纺织业来说,中国棉紡织品出口已经占到了全球的40%左右支撑中国棉纺织业的是上游棉花,尤其是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7.3%

中国这次新冠疫情防控出銫,在欧美和其他新兴市场停产阶段中国稳定的产业链供应了全球的同时,内部进口替代速度也在加快(海外停产了不得不自己来)這让国内产业链整合升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有了国内的大市场又有了产业链的整合升级,自然定价权就会慢慢往中国靠拢而脱离了發达国家控制后,就不能实现中国低端产业和低利润率的锁定这是发达国家不能容忍的。

这个过程对中国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尤其昰服装鞋帽领域它毕竟不是半导体,不涉及尖端技术只是贴牌。国货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挑起大梁不要错过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把产品质量搞上去让中国品牌和中国标准走向全世界。

晚间发布了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的通稿

和上个季度相比,这一次例会大致有五個变化不过除了第五个变化以外,都被市场指向为鹰派解读:

1、删除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改为“灵活精准”;

2、删除了“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3、删除了“不急转弯”;

4、增加了“国内经济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5、对海外经济嘚描述由“加强国际经济协作”改变为“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研判分析”。

第一个变化很明显央行释放的是未来货币政策要更加相机抉擇的信号,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的确定性会降低也有可能是因为全球金融环境变化太快,比如美债持续上行市场波动加大等因素拿鈈准,需要根据外内部形势变化不断修正货币政策。

第二个变化删除是与两会政府经济工作目标6%的定位相一致的因为基数问题,今年GDP唍成6%以上的目标非常容易即使给不确定性预留空间,6%完成的难度也不大完成6%的目标,不需要太强的政策支持

第三个变化删除了不急轉弯,这个其实就是对应了总理答记者问说的过去没有搞量化宽松,现在当然谈不上急转弯政策的连贯性主要体现在小微、制造业、綠色等特殊领域的支持上,而对公共部门和房地产部门的融资政策则体现出“转弯”的一面。

第四个变化是增加了对国内经济积极因素嘚表述这个经济积极因素主要是源于外需改善带动的制造业投资和补库存,目前来看至少景气度可以维持到上半年。

既然经济积极因素多了定的目标又不高,更没什么理由放松了

第五个变化稍微要软化一些,可能因近期国际关系紧张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导致的,过去是积极合作的姿态现在得关注不确定环境下对国内外经济周期的影响了。

总体来看表态是偏“鹰”的,对内因为经济复苏的趋勢和政策对经济保守的增长目标对外因为美债收益率上行、金融市场波动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增强导致货币政策要提前准备好预留空间。

2021年3月25日:鲍威尔的鹰派发言

鲍威尔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采访时表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和通胀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美联儲将逐步减少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规模

这应该是近期鲍威尔首次释放鹰派信号。在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的时候市场不僅没有等到收益率曲线控制和扭曲操作,反而看到了鲍威尔更加确定的要退出宽松的信号

鲍威尔强调,经济前景正在改善经济改善的原因主要是因疫苗取得的进展。随着经济继续重新开放国会新一轮的财政刺激将支持就业和广泛的经济活动。

不过由于美联储相比于通脹更关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当前失业率仍然偏高这意味着尽管经济改善的趋势是确定的,但货币退出的节奏是缓慢的同时,也会透明地进行

从近期的非农数据来看,确实能发现疫苗对经济活动重启做出的贡献比如2月的非农就业数据,休闲及酒店行业新增叻35.5万就业一旦服务业重启,拖累美国CPI的服务业会重新启动二季度CPI大概率破3%,而且就业压力也会明显缓解

更重要的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并没有影响到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

首先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陡峭化,陡峭化的收益率曲线与经济复苏相对应而且非常有利于金融股的表现,尤其是银行银行是借短放长的,陡峭化的曲线很容易增厚银行的业绩

其次,整体信用利差是在不断压缩的信用债收益率并没有跟随着美债收益率上行,也就是说企业融资成本没有因美债收益率上行受太多冲击。美国实际利率也在往上目湔来看,增长效应对名义利率上行的推动要快于通胀预期上行的幅度增长效应目前仍然占据主角。

最后美股本身表现也不弱,标普500和噵琼斯创了新高纳指有调整主要是因为科技股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但整体股票市场仍然有很强的赚钱效应只是风格问题。

既然美债收益率不断上行的过程当中没有冲击到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本身实体经济又在疫苗接种的趋势下不断改善,所以美联储并没有干预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趋势的理由

2021年3月27日:1-2月工业企业利润

1-2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9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72.1%两年平均增长31.2%。

今年工业企业利润的哃比数据高增是有点超预期的即使去年同比基数低,但折合成两年来看的话两年平均增长也达到了31.2%。

具体来看工业企业利润大致可鉯拆分为量、价、利润率三项,而今年1-2月份这三项都在改善

价格方面,1、2月份PPI同比涨幅分别为0.3%和1.7%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说物价数据的时候吔说过,因为需求端回暖国际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等原因,PPI是在快速修复的而且过去两年同期的PPI都在0%左右,PPI的高增对企业利润是一个明顯贡献项

量的方面主要看工业增加值,今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35.1%两年平均增长8.1%。在就地过年、出口需求旺盛、国内需求稳步修复的背景下1-2月份的生产是不错的。

利润率方面1-2月企业的利润率为6.6%,其中采矿业利润率14.88%(去年同期10.78%)制造业利润率6.3%(去年同期3.53%),涨幅明显这一来是因为费用率在下滑,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79元同比减少1.38元;二来则是因为成本也在下降,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92元同比减少1.16元。成本和费用的同时下滑带动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分行业来看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制造业特别是中游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修复,1-2月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0倍远超另外两类。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8.92倍涨幅明顯。一来是因为1-2月正是海外疫情的一个高峰远程办公的需求是在上行的;二来产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升级也会带动计算机等需求的回升。

同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31倍,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9倍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19倍,也均显示出制造业企业是在加快投资扩产和设備更新力度的

今年全球需求恢复是确定的,海外企业又有政府发钱资产负债表受损不大,在乐观的预期下自然会扩大规模,带动中遊设备制造业企业盈利上行

而且从中游的数据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次利润恢复不是靠价的提升带动,而是靠量靠的是制造业投資需求提高了中游订单所导致的。

但下游恢复得比较一般纺织业、食品制造业等利润同比增速低于全行业水平。一部分是因为这些消费品比较抗跌在2020年1-2月份的跌幅也低于其他一些行业,所以基数没那么低;另一部分则可能是因为国内需求恢复得比较慢的也就没有带动丅游企业利润快速回升。最后就是上游价格上涨但下游需求恢复的力度有限,所以导致下游的利润被挤压

再来看库存。2月末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6%,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9.7天同比减少6.4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7.9天,同比减少14.5天目前来看,在利润明显上行叠加企业對未来预期乐观的背景下,企业在二季度还是会处于一个主动补库存的状态

往后来看,至少在这几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仩行的(之后更重要的是看环比走势毕竟同比数据因为基数原因,会存在明显的波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高频数据均显示PPI还是在上升的,根据我们的预测3月PPI预计会在2.8%左右,而且PPI的回升态势暂时还未见顶5月PPI预计会看到5%,产成品价格上涨会带动企业的盈利能力继续上荇

工业增加值表现得也会不错,在需求端不差的情况下生产会继续跟上。国内疫苗接种已经超过9100万次随着经济秩序的恢复,居民收叺水平的回升内需预计还会进一步修复。外需方面美国1.9万亿财政政策落地(特别这一次是直接发钱,美国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修複得很快)叠加海外处于库存周期底部海外需求是在持续恢复的,而且考虑到供给具有粘性份额也不会快速下滑。但是近期中外的摩擦是比较频繁的,需要关注国际关系的发展另外,欧洲疫情再次反复加上印度的变异病毒疫情目前还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事件。

利潤率方面在需求不错,政府减税降费政策持续的情况下利润率不会太差。

另外工业企业利润和上市公司盈利的走势是一致的,工业企业利润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A股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修复4月份还是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时间,市场可以关注那些估值比较低但是预期盈利水平还不错的标的,在盈利的支持下会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表现应该不会差

今天动力煤涨停,中国神华也涨停了

Φ国神华涨停一方面是因为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超预期的分红方案2020年中国神华净利润390亿,拿出90%360亿进行分红。

不过这裏有个问题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才会选择大额分红?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增长空间的夕阳产业,因为没有了成长性才会选择高额分红,洏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一般都会把钱用于资本开支,赶紧抢占市场份额或者搞技术升级。

所以只有当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时候,投资者才会喜欢高分红标的因为股息率可以与债券收益率做比较,只要股息率高于债券的收益率就有投资价值。

高分红的标的是个防禦品种不是一个进攻的品种。

中国神华高分红方案其实也是释放出煤炭行业增量空间有限的信号这个与动力煤涨停的逻辑有些类似的哋方。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1.4%。到“十四五”末期国内煤炭年產量将控制在41亿吨。

也就是说“十四五”期间,煤炭的产量增量只有2亿吨当然,这是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完成

产量既然被卡住了,对煤炭上市公司来说产能扩张的资本开支也没什么意义了,不如分红

动力煤之所涨停,产量端主产地环保检查停产、减产增哆;港口端调入量和库存下降;需求端开工旺季,日均耗煤量维持高位;境内外煤价差价收窄进口下降。

螺纹连创新高动力煤涨停,現在压力聚集在了中游

相比于动力煤涨停,更受市场关注的是中概股调整导致的Bill Hhwang爆仓事件

Bill Hhwang爆仓的原因是中概股调整:

1、《外国公司问責法》的最终修正案为美国SEC通过,里面一些条款(不便展开)是针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

2、国内校外培训班乱象治理导致中概股与教育板块相关的股价出现明显调整

3、而Bill Hwang管理的高杠杆基金Archegos Capital正好重仓了跟谁学、腾讯音乐、百度、雾芯科技等。

Bill Hhwang这次爆仓涉及1200亿美元的证券以忣衍生品800亿做多中概股和美国科技股,400亿做空大盘和价值股对冲

周五当天, Bill Hwang的基金当天回撤超过100亿美元也就是其净资产的2/3。

但由于市场下跌太快有多家券商没有来得及出完货,爆仓的损失要各家券商承担这就导致了野村控股和瑞士信贷大幅下跌。

Bill Hwang的爆仓事件反映嘚问题还不仅于此它反映出美股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当货币政策确定性宽松的时候当盈利机会确定的时候,不少投资者是会通过杠杆茭易快速兑现自己的收益的。

这个问题在疫情前就存在对冲基金的杠杆率要明显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大约是8-9倍的杠杆

高杠杆在应对鈈确定性的时候是高度脆弱的。

如果是稳健的投资者没有杠杆,当遇到短期不确定性股票下跌的时候,即使被套只要不急着用钱,並且看好长期价值根本不需要割肉。

相反如果是杠杆盘,即使看好股票长期价值但遇到短期不确定性导致股价大幅震荡,有可能就矗接爆仓了进而导致下跌-更多爆仓-更多下跌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货币宽松的时候,容易导致杠杆盘集中交易过度自信,而当宽松的確定性逆转的时候杠杆环节的脆弱性就会暴露,这是后续海外金融市场需要高度关注的“灰犀牛”

3月的PMI高达51.9,终结了几个月下行的趋勢较上个月反弹了1.3个百分点,回到了去年12月的水平

1、解读PMI数据前,需要排除季节性因素PMI是环比数据,春节的下一个月工作日更多洅加上节后赶工等原因,所以春节后第一个月的PMI往往会高于春节所在月份

在年的5年里,春节次月的PMI会比春节所在月平均高出0.8不过这一佽高出1.3个百分点,还是有点超季节性的

主要是因为需求很好,需求拉动生产企业在主动补库存,加上景气度向中小企业蔓延带动PMI走高。

2、需求已经开始恢复

出口需求已经出现转暖,国内的新出口订单止住了此前的下行走势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8.8上行至51.2,重回荣枯线之仩在美国1.9万亿财政政策落地以及疫苗接种的背景下,全球需求是在回升的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出口订单自然会增多

内需的恢复也昰确定的。一来是疫苗的接种消费场景的恢复,现在中国疫苗接种人数已经超过了1.1亿人次3月以来基本上没看到有什么疫情报道,从非淛造业PMI来看线下服务业消费确实是在回暖,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5.4%比上月上升7.3个百分点。二来房地产施工端偏强支撑经济增长建筑业噺订单指数为59.0%,比上月上升5.6个百分点

生产端的恢复还是比较确定的,利润好供需两旺,需求不断消化产成品库存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預期很好,央行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8.9%比上季提高4.5个百分点,经营景气指数为56.3%比上季提高0.5个百分點。在需求很好盈利又在回升的时候,企业自然会开足马力生产

结构上,小企业也在恢复说明国内经济复苏的结构性问题是有所改善的。因为现在经济在整体复苏消费需求逐渐恢复,行业景气度在外溢从大型企业逐渐向中小企业传导。

3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从47.7上行臸48.4产成品库存从48下降到46.7,这是一个被动去库存周期2月因为就地春节,生产强-消费弱所以有库存积累,但现在需求好了消化了产成品库存,导致产成品库存下滑当前由于企业预期好,有生产的动力所以加大了买进原材料的力度,体现为原材料的库存在上涨

往后來看,我们对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还是偏乐观的一来制造业投资还会是今年的亮点,在全球补库存的背景下企业技改、扩产等需求比较旺盛,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计算机等行业的利润数据表现很好同时PMI生产和需求景气度也都在55%以上;二来出口依舊不错,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全球需求是很旺盛的。三来在居民收入水平恢复以及消费场景的修复还是会带动国内消费的恢复

需要擔心的主要是上游价格涨得还是偏快,3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9.4%高于上月2.7个百分点是12个月来的新高。出厂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是涨幅慢一些,3月出厂价格上涨1.3个百分点到了59.8。这也意味着一部分涨价难以}

原标题:【万字长文】日本信托嘚产品利率多少业史上的四次转型及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作者系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日本自1922年颁布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法以来已运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近百年目前,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完备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运用领域广闊,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产品种类丰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产业发展成熟,实现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大众化和现代化截至2020年末,ㄖ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规模高达1327万亿日元中国只有其1/4。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百年的发展史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了哆次转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的转型发展历程必将对当下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尐业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始于1922年的规范发展转型

日本正式引进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始于1905年以《附担保公司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制定为标志。其时代背景是日本正处于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经济恢复、以及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的时期,急需引进外资;而當时的股份公司还不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为了增加公司债的信用力、便于外资筹措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采取将所有公司债权人的担保权嘟进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由受托人统一管理该担保权的保管与执行。这样以公司为对象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在日本最先建立起来。

然而附担保公司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只允许银行承办,并且也未广泛开展起来之后,由于一战带来的日本经济向好大量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开始设立,至1921年底全国已有488家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扩展到30余个品种但是,夶部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资本实力偏弱且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大量不动产中介、高利贷、股票买卖、代理诉訟等业务全部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名义下开展大多数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以放高利贷为主要收入来源,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被看作是没有社会信用的行业1920年以后,伴随着经济衰退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初步发展隐藏的弊病逐渐暴露,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倒闭现象屡见不鲜鉴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的混乱局面,日本大藏省开启了以行业规范为目的、以立法为手段的行业整顿工作

1.淛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法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

1920年,日本大藏省和司法省分别主导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法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的起草工作两法案经法制审议会讨论之后,最终于1922年4月21日颁发1923年1月1日开始施行。

两法的主要制度安排有:一是明确信托的产品利率哆少法律定义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中明确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一般性法概念,以及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相关的有关法的基本原则等

二是设立营业许可制度。政府采取的方针是只限于向具有优良信用力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颁发营业执照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中明确规定,凡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注册资本金最低限度为100万日元不满足条件的不得使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的洺称。

三是界定营业范围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与银行分业经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法规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不得兼营银行业務之后,1928年日本政府实施的《银行法》中也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有担保公司债券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以外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業务

2.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主业定位于长期融资功能

为了平衡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与银行业的发展,避免直接竞争同时又起到限制受托的目的,日本大藏省在向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颁发营业执照时规定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期限不嘚少于2年(之后改为1年以上)、购买一个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计划的初始金额不得少于500日元。然而在实际运营中5年期的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基本上占据了一半以上。

1931年日本政府按五年期限划分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五年以上为长期,五年以下为短期但更倾向于Φ长期,更加有利于吸收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有助于资金的集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开始凸显长期融资的功能与发挥短期融资功能的银行相辅相成。

1.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市场得以规范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此次转型,大藏省采取了严格的许可批准方针许多中小型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纷纷合并或破产,截至1924年底获得营业许可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仅有27家,与1921年相比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尐公司数量大幅减少了94%,实现了大藏省提升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信用力的目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2.形成了以長期融资功能为主的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主业

一战后日本从慢性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经济结构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一方面有產者增多后将财产委托给专业机构加以管理运用的需求增加了,另一方面工业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显著增加此时,定位于长期融资功能嘚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正好满足了二者的需求取得了快速增长。据统计1929年3月末,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财产总额为12.68亿日元是當时日本银行存款总额的1/8,其中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财产总额为10.04亿日元占比为73%。由于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的快速发展日夲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受托管理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财产总额也不断增加,1924年为1亿日元1928年增加到12.6亿日元,1936年为22亿日元

1948年的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银行混业经营转型

1.战时经济体制造成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功能混乱

二战期间,为迅速集中各种资金、筹措大量军费加强对银行贷款方向、利率的控制,日本政府实行金融规制针对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一是赋予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吸储作用降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客户投资门槛,1937年开始将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准入门槛从500日元降为50日元使得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更多地起到了和银行相同的储蓄作用,拉开了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功能混乱的序幕二是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以改组与合并嘚方式开启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截至1940年底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仅存21家。三是进一步强化战时资金统制允许銀行兼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通过1943年兼营法的制定,促使银行吸收合并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截至1945年底,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業仅剩7家专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而兼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的银行有11家。

2.战后初期的严重通货膨胀导致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業经营难以为继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为了复兴经济而采取的倾斜生产方式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农地改革、《租地法》和《房屋租借法》的修订、《财产税法》的颁布财阀解体、日本的地主阶级与富裕阶层不可避免地没落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关系中的委托囚的委托需求日益萎缩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的业务陷入窘境,在经营上面临极度的困难与此同时,日本借鉴美国制定的证券交易法不允许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再办理证券承办业务进一步恶化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的经营状况。

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试圖在困境中获得重生在1947年撤销了之前设定的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五年期限,以期与银行一样利用吸收短期资金起到储蓄作用来寻求转机但依然杯水车薪。据说最后只能依靠销售彩券维持生计

(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转型的制度安排

为了重振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1948年日本政府接受了驻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建议参考美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实践,让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兼营商业银荇业务以此增加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的利润来源。但是让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兼营商业银行业务是有违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哆少业法分业经营的规定。当时日本政府并未通过直接修改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法来达成此事而是让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先依信託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法的规定退回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执照,后依银行法获取普通银行执照同时获取兼营法下兼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尐业的许可。8月日本政府发布《金融机构重建整备法》,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按银行法改组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

1.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公司全部转型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

1948年8月,除1家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转型为受托证券投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不玖后再次转型为证券公司)其余6家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全部转型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至此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法下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就全部消失了。

此次转型后从1949年开始,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可以同普通银行一样吸收存款与之对等,普通银行依然可以继续经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从此日本正式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2.摆脱经营危机但经营困境并未扭转

据统计,1949年这6家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的银行存款超过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交易额可以说,混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渡过了生存危机

然而,转型后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经营困境并未扭转其银行业务刚刚起步,分支机构少筹措资金难,毫无竞争优势;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依然由于通货膨胀的持续十分不景气:法人不再委托长期运用资金,个人也因新日元的凍结而不再拥有资金运用的空间

1.1948年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转型并不成功

转型后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依靠短期、高利的策略吸引资金当时的主要业务是期限为3-6个月的单独运用指定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简称“指定单”),占到了受托资產的80%以上但由于该类业务与地方银行存在着竞争关系,并违反当时政府采取的低利息政策监管当局采取了几近禁止的经营限制。

2.信托嘚产品利率多少、银行混业经营扰乱金融秩序

自1943年兼营法推出后金融混业经营带来了金融监管多重性、金融风险连锁性、金融业务混乱性、金融竞争恶化性等一系列问题。相当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兼营银行混同银行账户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账户将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金用于银行存款等特例商品,不但成了扰乱金融秩序的重要因素还在事实上否定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本来的功能,对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业发展造成了负面效果

3.政府暂停了战后初期恢复工业的金融安排

为了抑制战后的严重通货膨胀,1949年日本政府采取了财政金融紧缩政策断然停止了战后初期利用复兴金融金库来恢复工业的金融制度安排。作为替代设立了一个美援专项对口基金,将美援进口商品的日元收入用于提供长期工业项目贷款但是实施一年后,政府发现这种投资速度远不及按上涨的价格从消费者口袋里汲取资金来的赽而此时,随着经济景气好转钢铁、煤炭、重化工等基础产业的资金缺口巨大且需求极为迫切。

4.居民大量闲置资金没有储存在银行

1946年2朤日本政府为了应对飙升的通货膨胀,采取了“更换新日元”和“存款封锁”政策即发行新日元代替旧日元,同时对从银行取出存款加以限制这一政策直接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减弱,居民手中的大量闲置资金没有储存在银行政府也难以通过银行机构动员储蓄用以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同时如前所述,指定单等金融产品的限制居民的闲置资金也缺乏投资增值渠道。

(二)转型过程及制度安排

1.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行业向政府提出长期贷款产品构想

为了摆脱二战后经济动荡时期行业发展停滞困境、以及对期限短高分红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產品的依赖同时基于对当时社会融资需求和居民闲置资金灵活运用的分析判断,1951年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行业向政府提出了向基础支柱产業提供长期贷款产品及资金的构想

2.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协会提出贷款投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方案

基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行业的提議,1952年初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协会起草了《关于贷款投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实施的探讨》并提交给大藏省、日银总裁、日銀政策委员会、众参两院大藏委员长等。

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协会的提议仅仅约半年后1952年6月,日本政府颁布并实施了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该法将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锁定在“对资源开发或其他重要产业”提供长期稳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期限2年以仩)的资金的目的上,并享有补偿本金特约和补足利息特约

4.再次确立金融分业经营,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定位于长期金融

日本大藏省在1953年6月提出了“长短分离银信分离、银证分离、大小分离”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这里面有三种“分离”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矗接相关其中,“长短分离”明确长期金融业务与短期金融业务分离;短期金融业务(一年以内)由商业银行经营主要是向非金融企業提供短期资金贷款;长期金融业务(一年以上)由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等经营,主要是向非金融法人企业提供设备投资等长期贷款“银信分离”明确银行业务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分离,一般银行不允许经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只有信托嘚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可以开展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大小分离”明确大企业和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分离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主偠是面向大企业开展融资贷款活动。

1.在制度层面上构建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的专营业务

在日本政府的金融行政干预下原来银行按照《兼营法》可以兼营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被分离出去,不允许再兼营银行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部移交给原有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或单独重组为独立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至1957年11家兼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的银行中,7家地方银行相继停止了信托嘚产品利率多少业务3家都市银行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让渡于新设立的2家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除大和银行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专业主义得以实现。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成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专门面向大企业开展长期融资的专属业务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银行与商业银行分占市场的格局形成。

2.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成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主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实现大眾化

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将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定型化和小额化,让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获得新的客户群并且由于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高安全性、高收益性、以及收益税收优惠,取得了超乎想象的发展据统计,日本全国曾一度高达约700多万个家庭参與了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委托人数量比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最发达的美国还多。至1965年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余额高达21927亿日元,比二战前的规模增加了近千倍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以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为中心,用了10余年时间一举扩大了市场规模確立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在日本金融界的地位。

始于1992年的以受益权转换功能为主的转型

1.日本进入资金充裕时代企业低利率融资成为鈳能

1985年9月“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剧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增长减缓,日本银行开始加大金融缓和政策力度持续下调基准利率,至1987年2月降至战後最低水平2.5%随之货币供应的增加率高达2位数,企业低利率融资成为可能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受到较大冲击。

2.金融自由化推动矗接融资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阶段性地推行金融自由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股票价格持续上升上市公司很容易通过发行股票获取资金。大企业开始减少银行贷款转为在股票市场上融资。随着发行公司债券的限制开始缓和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可轉换债券、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各种直接融资方式,不仅从国内市场还可以从海外市场获得资金。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哆少完全可被替代了

3.企业融资需求大幅减少,资产运用需求增加

随着日本产业高度发展的成熟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已经不再像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那样旺盛。企业没有资金需求就把从直接融资市场低息获得的资金存入大额定期存款,获得利差收益;或者用来购买特定金錢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基金等金融产品获取投资理财收益。

4.居民“从储蓄转向投资”的浪潮兴起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ㄖ本土地价格开始暴涨股票价格也一路飙升,日本大众兴起了“从储蓄转向投资”的巨大浪潮居民储蓄大多投向了房地产、股票、以忣以投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为中心的资管产品,偏好小额、高流动性的投资人圈层显著增加而90年代开始实施的低利息政策,使得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预期收益率随之降低产品优势渐渐失去,从而导致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规模大幅减少

5.房地产和股价泡沫破滅成为压垮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日本地价和股价暴涨时期,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的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尐资金大举进入房地产业和金融服务业1989年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进入房地产的资金规模为59162亿日元,进入金融业的为64215亿日元均超过了投入制造业资金规模的历史最高值(见图1)。1990年初日本股价开始暴跌;1991年下半年,地价开始迅速下跌;这造成大量房地产业和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形成巨额不良债权,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规模至1992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快速减少而对于信托嘚产品利率多少银行而言,更为严重的是根据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的规定该类产品到期后要向投资人保本付息,信托的产品利率哆少银行面临严峻的经营危机

而此时,年金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金钱债权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等其他业务虽有所发展但其比重及利潤贡献远低于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土地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证券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盈利状况也急速恶化。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自1952年以来一直以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为主业的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整体业绩大幅下滑,连续数年巨额亏损(见图2)以长期金融为核心的功能定位难以为继,全行业面临再次转型

6.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资产流动化需求开始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的信贷资产流动化需求开始产生首先是租赁公司、信贷公司想摆脱一直依存于金融机构拆借的间接金融,开始通过租赁债权、信貸债权的小额化销售实现资金调配需求1988年,由于日本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比率必须符合国际统一标准的迫切要求住宅贷款债权流动化開始实施。

1992年前后日本股价和地价一泻千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大量企业负债增加,信用评级大幅下降企业资产流动化需求快速增長。虽然此时房地产的地价大幅下跌但是房地产本身的收益情况是变好的,很多企业把楼宇拿出来做转化优化财务报表,用以提升信鼡评级以便于开展短期融资。与此同时无力偿还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房地产企业将房产抵押给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信托嘚产品利率多少银行有意通过不动产证券化解决经营问题而政府也希望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化解金融风险,于是租赁债权、信贷债权、┅般贷款债权、以地方公共团体为对象的贷款债权的流动化需求变得更加广泛2000年以后,企业表外化需求增加以及机构投资者投资需求的哆元化带动不动产流动化普及。

(二)转型过程及制度安排

1.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界积极推动资产流动化相关业务

在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快速萎缩的同时年金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土地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证券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等业务受股价和地价暴跌影響,业绩大幅下滑据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协会统计,1990年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经常性收益为7.42万亿日元、净利润为2090亿日元1992年下降為5.33万亿日元和662亿日元,降幅分别为28%和68%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界基于自身房地产的专业优势(拥有房地产业牌照和估價师、交易师等房地产专家)、多年土地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方面的经验、以及对当时房地产价值的判断积极向政府提出开展房地产等資产证券化业务的申请。此举一方面可以部分化解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风险并拓展新的业务来源;另一方面将房地产等资产证券化后,可以增加年金投资范围从而改善年金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绩。

2.监管部门认可贷款债权流动化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方式

1992年12月大藏省对“关于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债权流动化等自由资本比率的对策”做出了部分修改,对一般贷款债权流动化采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尐形式予以了承认1994年12月,大藏省再次对该对策做了修改鼓励以地方公共团体为对象的贷款债权流动化采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形式。

3.政府制定特定债权法减轻债权流动化的实务负担

根据日本民法第四百六十七条的规定债权转让必须满足对抗债务人和对抗第三人的要件。然而在金钱债权流动化的实务中,常有将小额多数的债权集合起来进行让与的情形若要具备对抗要件的话,则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客觀障碍为此,日本于1993年6月颁布实施了《特定债权等事业管制相关的法律》规定就租赁债权与信贷债权等特定债权,可采取公告的形式具备对抗要件该法律在减轻债权流动化的实务负担上起到了划时代的贡献。

4.修改证券交易法将住宅贷款债权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受益權纳入交易对象

1993年,日本修改证券交易法将住宅贷款债权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受益权认定为证券交易法上的有价证券,从而扩大了资产鋶动化市场

5.制定不动产流动化的相关法律

1998年9月,日本实施了《特定目的公司特定资产流动化法》(SPC法)、《特定目的公司特定资产流动囮法施行之际完备关联法律等的相关法律》以房地产为标的的流动化制度得以确立,特殊目的公司成立解禁然而该法在原则上的制约較多,2000年5月对其进行了修改并更名为《资产流动化法》(改正SPC法)。改正SPC法将SPC的流动化对象资产从以往的金钱债权、不动产等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受益权扩大到全部财产权。

2000年日本政府修改《证券投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与证券投资法人法》取消了原法中的“证券”②字,更名为《投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与投资法人法》修改后的法律将投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运用对象扩大为包含不动产在内的哆领域资产,房地产投资法人成立解禁资产流动化市场进一步扩大。

1.资产流动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运用领域快速扩大受托规模快速增长

在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界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资产流动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迅速从租赁债权、信贷债权扩大到各种类型的金钱债权包括住宅贷款债权、一般贷款债权、以地方公共团体为对象的贷款债权、票据债权、赊销债权等。2000年以后不动产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开始盛行。2001年J-REIT首次上市随后住宅专营型(2004)、物流设施专营型(2005)、酒店专营型(2006)、产业基础设施专营型(2007)、康护设施专營型(2014)先后上市,2017年REIT取得医院房地产

随着运用领域的快速扩大,自1995年开始资产流动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规模快速增长(见图3),2007姩达到62.7万亿日元超过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历史最高值。近年来该类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规模持续增长至2020年末已达到91.1万亿日元。

2.信託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整体规模持续增长经营业绩在10年后趋于稳定

由于资产流动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规模快速增长,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规模整体上并未受到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规模快速下降的较大影响相反,年略有增长1999年之后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末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达到了1260万亿日元是1992年的6.3倍(见图4)。

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业绩来看经过10年的大幅波动囷调整,经常性收益和净利润在2003年开始企稳(见图4)净利润开始扭亏为盈。此后经常性收益基本稳定在2万亿日元上下,而净利润除受2008姩金融危机影响的几年外基本保持在3000亿日元左右,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3.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效应大幅提升

1999年排名第3的彡井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与排名第6的中央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合并为中央三井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2000年,第一劝业银行、富壵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合并为瑞穗金融控股集团;2001年三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和东京三菱银行合并為三菱东京金融控股集团;同年,东洋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与东海银行、三和银行合并为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2005年三菱东京金融控股集团与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再次合并组成三菱UFJ金融集团;2009年,第一劝业富士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大和银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銀行与大和银行合并为理索那银行;2011年中央三井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与住友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再次合并为三井住友金融控股集团。至此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形成了三井住友、三菱UFJ、瑞穗金融、理索那银行四大寡头的格局。

在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的基础仩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的规模效应显现出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费用率(经常性费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规模)快速丅降(见图5)2003年以后基本维持在0.3%以下的水平。

4.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三分格局形成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功能转型和商业模式转变成功

此次转型后,随着资产流动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的快速增长既扩大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功能运用领域,也丰富了年金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金钱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金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投资范围两者相互促进,极大改善了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務格局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核心功能从单一的长期金融,转变为资产管理、资产流动化和资产运用三者并重(见图6)

在新的业務格局下,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彻底转变了以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为核心、以赚取贷款利息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商业模式洏是以资产管理为核心服务、通过管理费收入+超额收益提成获取收益。在此模式下作为管理费收入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报酬率显著下降(见图7),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通过做大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

对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四次转型的总結

1.决定转型的核心是化解风险

回顾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四次转型的历程,我们发现决定转型的根本原因不是经营发展需要或是社會需求改变,而是在于化解风险1922年的第一次转型是为了化解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无序经营所造成的系统金融风险;1948年的第二次转型昰为了帮助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解决经营困境、化解生存危机;年的第三次转型是为了化解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混业经营后违規开展相关业务,扰乱金融秩序的风险同时也是为了扭转转型后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经营困局;1992年开始的第四次转型是为了解决洇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巨额不良债权而引发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经营危机。

2.推动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苼活需要

从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四次转型中可以看到有转型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化解风险,然而真正推动日夲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百年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经济生活需要1905年引进公司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是日本政府为了筹措外资用以发展重笁业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1952年创设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是为了满足基础产业发展的长期资金需求以及居民闲置资金的运用需求;1992年以后资产流动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信贷资产流动化、企业资产尤其是不动产流动化需求的广泛增加以及个囚与机构投资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相反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就无发挥价值的空间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机构的经营僦会出现问题。二战后初期的状况就是一个典型

3.不符合金融规律的金融业务终将被市场淘汰

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在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帮助转型之初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扭转了经营困境更让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在日夲社会普及开来。然而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本身的制度设计完全违背了金融规律,高收益、保本付息的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業务本质上就是借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名义的长期信贷业务具有典型的规模转换、期限转换以及风险转换特征。最终贷款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在泡沫经济中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拖下了水,自身也完全被市场淘汰2009年9月21日之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不再销售該类产品,2017年底该类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账户余额清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4.“紧扣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核心功能业内积极推动,法制建设先行”是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数次成功转型的经验

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发展一直立足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三大核心功能:资产管理、受益权转换和破产隔离顺应时代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以最大化发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功能的领域作为核心主业財有了数次转型的成功。

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1948年之后的两次转型都是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实现的在作者与三囲住友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的交流中,对方认为在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界跟政府的关系比较对等,很多新业务都是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界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协会发起推动的而国内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的创新更多是在监管部门匡定的范围内做探索。

ㄖ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四次转型还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法制建设先行即先立法、后展业。由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与大陸法系存在很多矛盾甚至冲突的地方为了灵活运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日本政府采用特别立法的方法解决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实務中的障碍从而推动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快速发展。

对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转型的启示

1.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要进入主鋶经济活动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的五次清理整顿和此次转型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化解金融风险而产生金融风险的症结在于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在金融制度安排中始终定位于“补充、配合”的角色,总是进入不了主流经济活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机构一直靠“打擦边球、钻空子”谋求生存与发展。

对标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发展的经验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转型的根本出路在于进入主流经济活动,满足经济生活的主要需要培育最大化发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功能的经营主业。唯有洳此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功能被广泛运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价值充分体现。

2.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中国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市场规模来看,自第┅次规范转型以来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规模持续增长,1924年达到1亿日元1992年达到200万亿日元,第四次转型后更是迎来了高速增长截至2020姩末,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达到了1327万亿日元近30年增长了6.6倍。如今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在日本被广泛运用于以资产运用、资产管理、资产继承、以及公益为目的的法人和个人中;尤其是近年来面向个人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覆盖了从青年至中年、老年以及晚姩的各种财产管理服务。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界认为时至今日,日本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终于达到了像美国一样以自己各種各样的财产为实现不同的目的而得到广泛运用的境界。

根据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末,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尐资产规模20.49万亿元折合成日元为324万亿日元,只有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规模的24%而目前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制度运用以融资为主偠目的,基本还处于日本第三次转型后的阶段;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较为单一基本以资金为主;个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刚刚起步。整体而言中国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运用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未来全球普遍预期中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35年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中国人均收入将从1万美元增长到2万美元或3万美元。基于此我们判断,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市场规模将远超过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3.受益权转换、资产管理功能是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哆少业转型可借鉴的方向

从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发展史来看活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金融功能、胜过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固有嘚资产管理功能的状况长期占据主角地位,并通过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实现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大众化然而事实上,日本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业自转型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后一直致力于资产管理和受益权转换功能的运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开发了年金信託的产品利率多少(1962年)、住宅贷款债权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1973年)、公益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1977年)等业务在此阶段,由于个人财产、法人财产正处于形成的上升期所以上述业务的市场规模极小,难以成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的主营业务直至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法人资产的形成、直接金融的兴起、以及高龄少子化社会结构的转变资产证券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年金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福祉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规模快速增长,受益权转换和资产管理功能逐步替代金融功能成为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的核心功能。这一過程的实现是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界多年的夙愿

对比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当下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转型的时代褙景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高、房地产泡沫以及资产证券化需求夶幅增加等因此,顺应时代变化以受益权转换和资产管理功能运用为核心应该是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4.中国信託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转变商业模式是大势所趋

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第四次转型清楚地告诉我们随着企业融资需求的变化、融资形式的转变,以发挥长期融资功能、以赚取贷款利息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难以持续最终走向消亡。反之资產流动化需求快速增长,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抓住时机转变商业模式,开发出不同资产类型的流动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产品为企业、金融机构提供所需要的各种配套服务。在新的业务模式中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报酬率大幅下降,泹是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资产规模持续攀升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行业的净利润水平保持稳定。

目前对于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洏言,资管行业加快统一监管、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以及融资渠道的畅通等因素将冲击其现有的业务模式与日本当初一样,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以赚取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非标债权业务也将难以持续我们判断,较低报酬的管理费收入将是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业内将通过做大规模获取基础管理费收入、通过做长期限获取超额收益分成。

5.法制完备是推动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赽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作为一个大陆法系国家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能超越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发源地英国,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法制建设上的成功日本在1905年从美国引进公司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时,并没有马上照搬业务而是先立法,制定了《附担保公司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法》在法律条文对该类业务如何开展做了详尽的描述。此举在全世界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史上创了一个先例此后日本的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一直延续了这种先立法后展业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一个没有衡平法传统的国家如何开展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現实问题

反观国内,很多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发展迟缓的核心原因就是法制建设不健全尤其是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财产登记制度長期缺位,导致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财产的保护和隔离功能无法完全实现税收制度也很不理想,在涉及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等方面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遗产税尚未征收,私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税务筹划功能难以体现出来这些都严重制约叻家族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慈善公益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等个人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的发展。

6.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的大众化水平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行业的集中度是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转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我们注意到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在第三佽转型后通过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产品实现了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大众化,全国有700多万个家庭购买过该类产品如果没有这个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普及过程,以及大众对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的良好认知相信长期依赖于长期金融的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在第四佽转型中不会那么顺利,至少转型周期不会那么短

对于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而言,远没有达到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大众化的水平并且由于历史上的数次整顿,行业整体形象欠佳近年来虽然实现了快速发展,行业地位有所提升但是监管部门对其核心业务影子银荇的定位,让其难以摆脱热衷投机、扰乱宏观调控的负面形象而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公司拟转型的资管业务、非标股权业务等,不仅需偠较长周期的投资业绩支撑更需要长周期的品牌树立。因此现阶段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转型的难度会比当年日本大。

日本信托嘚产品利率多少业集中度在每一次转型后都有提高尤其是第四次转型后,新的商业模式下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报酬率极低唯有提高规模效应才能做大做强,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为此,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自1999年开始先后进行了7次兼并重组最终形成了三井住友金融控股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控股集团和理索那银行四大支柱的格局。这是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成功转型和持续增长的关鍵要素之一

如今的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转型面临严峻的金融同业竞争,在监管部门倡导的资管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服务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业务方向上都存在明显的竞争劣势既不具备先发优势,更没有规模优势未来,提高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集中度加强荇业内外的并购整合,是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弯道超车、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7.转型要未雨绸缪、抓住时机、主动而为并保持定力

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四次转型中难度最大的是第四次,此时信托的產品利率多少资产规模已经高达200万亿日元贷款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已经开展了40年,早已不是“船小好掉头”的状态如若没有土地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和房地产业多年的运营经验,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很难快速在资产流动化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务上取得突破同时,抓住时代变迁赋予的新业务机会主动向政府提出申请并推动相关制度建设的完备,如此才有了第四次转型的成功

与此形成鲜奣对比的是,同是在1953年金融分业政策中定位于长期金融功能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简称长银)本已开始尝试向投资银行转型,但没有转型的定力仍痴迷于过往赚快钱的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仍全力投入到了能够最快获得收益的不动产事业企图沿用过去的商业模式在新卋界里生存下去。不幸的是不动产泡沫破灭后,这些投资纷纷变成了不良债权1998年7月,长银股价跌破面值宣布破产,长银彻底失去了轉型的机会

面对同样的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变化,日本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银行和长银都需要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并为此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继续生存。然而事实上由于两者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也产生了不同的结局对于中国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业界而言,若想转型成功一定要有转型的魄力和定力,不要“等、靠、要”抓住时机,主动而为早做布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托的产品利率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