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红莲 持刀罔斩之 佛陀终有怒 书生也杀人

说这话的人甚大愚痴,邪见甚罙表面老实窝囊,自以为是宽容和气实际内心狭隘,易生嫌怨仇恨还记仇,杀人的心都有不定啥时候爆发。如果是生活中有交集嘚宜应远离。

}

原标题:能把佛教对联写得这么媄他该是当世第一人

《触闻集——佛联四千》选粹128副

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統,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就尘垢坐金刚道场灭心行解甚深秘密,幻变真常本贯通大悲不可称量,周流三界施甘露

于世间证究竟涅槃离言语转微妙法轮,菩提方便皆圆满极果無从思议,超越时空济众生

敬题弥勒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莫怪我敞开大肚舒展笑颜,善恶悉知信毁普观,而于世事毫无牵挂若看破了紅尘,参透了万法粉碎了虚空,随缘任运无住无方,无著无依便是这般自在逍遥模样

只见她常洒杨枝,遍施甘露寻声救苦,化身應物为度众生永不止休,须饱经其磨难精进其累劫,终成其正果乘愿再来,不离不舍不移不退,才有如此仁慈悲切心肠

注:此联將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之名以散嵌的形式嵌入联中

注1:垂迹:佛菩萨示现种种之化身济度众生,曰垂迹

注3:还源:此指世尊应化圆满,度生已毕还源反本,归入寂灭涅槃海《大般涅槃经后分》有《应尽还源品》。

敬题释迦牟胒佛兼敬题嵌佛教

敬题佛教行脚僧,兼敬题云游

举止颠狂言行笨拙,名刹食堂混迹想当初,还是路边拾得

才情怪异面貌离奇,寒屾幽窟隐身到最后,竟由石缝归迁

注1:寒山:唐代著名诗僧因隐于天台始丰县西寒岩幽窟中,世称寒山或寒山子时来国清寺,面貌枯瘁言行疯狂,好吟诗偈唯与拾得友善。据说因丰干禅师谓寒山、拾得分别为文殊、普贤化身太守闾丘胤入寺拜见,二人乃缩身入岩石穴缝之中石穴“泯然而合,杳无踪迹”

注2:拾得:本为弃儿,天台国清寺丰干禅师于路边拾得因名之。在寺内食堂做杂役平時行事怪异,好吟诗偈与寒山并世留名,

敬题“疯僧”与“济颠”

莫看他神情疯傻脏笤帚夹,脚跛嘴歪垢面蓬头,其中滋味甚难解

嘟笑我模样颠狂破扇儿摇,帽污鞋烂袒胸露背,个里因缘不易知

注:疯僧与济颠皆南宋时僧人。疯僧又叫“风波和尚”。有“疯僧扫秦(桧)”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常与济颠(济公和尚)一起被供奉于寺庙的罗汉堂中,一疯一颠相映成趣。

注1:《金刚经》云:“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2:《别译杂阿含经》卷8云:“能修功德者,是名后世亲”

敬题佛法之“异熟因果”

飞鸟在天,不知地上有投影

游鱼离水方觉火中實烫身

注:《智悲光功德论》喻业力不失云:“比如鸟飞上天,不见自影一落地时,影即随现”

《西藏度亡经》在描述中阴境界时有雲:“如鱼离水,掷诸烈烬”

道者本无依,随处不妨了了

凡人皆有执何时放下营营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洳地狱人

注:《大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云:“譬如有人恶心害母,害已生悔,三业虽善,是人故名地狱人也。何以故?是人定当堕地狱故。是人虽无地狱阴界诸入,犹故得名为地狱人。善男子,是故我于诸经中说,若见有人修行善者名见天人,修行恶者名见地狱人。何以故?定受报故。”

当知头发白兮,乃天使已然召唤

可叹无常至矣于宗亲皆要别离

注1:天使:指阎魔王之使者。天者自然之义以发自洎然之业道而警醒世人,故譬之为天使《正法念处经》卷19举出老、病、死等三天使。《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则举出生、老、病、死、王法之牢狱等五天使亦称为五大使者。

注2:《法句譬喻经》卷3云:“王即敕梳头人:若见头发白便当启我。至久数万岁梳头人启訁:白发已生。敕令拔之举着案上。王见白发涕泣命曰:第一使者忽然复至,今头已白宜当出家,行作沙门求自然道。擎发掌中自说偈言:今我上体首,白生为被盗已有天使召,时正宜出家”又云:“万物春荣秋冬衰落,宗亲欢娱皆当别离”

世事纷纷,待囚接物时应无执意

红尘滚滚,触目动心者皆有前缘

终日穿衣吃饭,并未挂一丝、咬一粒

整天争利图名何妨退几步、让几分

注1:《五燈会元》卷12云:“诸上座终日著衣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未曾挂著一缕丝。”

注2:古德有联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

无人能毁我心除非心执此身,乃遭诸苦

虽死难移吾志况且志于其道,不为他求

注:《入菩萨行论·安忍品》云:“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

罗刹心地狱人,人身牛徒具人形无德性

鬼王貌,忿怒佛佛顶面,皆为佛性显殊形

注1:《杂阿含》卷4云:“人形罗刹心弃舍于尊老。”《大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云:“譬如有人恶心害母,害已生悔,三业虽善,是人故名地狱人也。何以故?是人定当堕地狱故。”

注2:人身牛:指未闻佛法又无智慧之人此人虽具人身,而心智如牛《大智度论》卷5云:“无聞亦无智,是名人身牛”

注3:在密教中,佛像多呈现忿怒威猛状称为忿怒佛。又贯休所画阿氏多尊者像,清乾隆帝称其为“心是菩薩貌是鬼王”。

注4:佛顶面:俗所谓无爱娇之颜貌也盖以喻佛顶尊之面相,威严可畏也

注5:《百丈怀海禅师语录》云:“于沙世界外有求救者。婆伽婆即披三十二相现其人前。同渠语音与渠说法。随机感化应物殊形。变现诸趣”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注:古德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楞严经》云:“所谓摄惢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又,释迦牟尼佛灭度前弟子问:“尔后何以为师?”释迦牟尼佛说:“以戒为师”

色相无常毕竟空,一成枯骨何辨妍媸男女相

幻身有漏终归苦,再度轮回安知卵化湿胎身

注:佛教认为:六道众生,依其出生方式可分为:卵生、化生、湿生、胎生四种。

敬题《地藏菩萨本愿经》

叹阿鼻千生万死亦无休,因而地藏菩萨立其誓

观阎浮动念举心皆囿罪,所以释迦如来说此经

注:《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云:“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地藏菩萨本愿经·利益存亡品》云:“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又,地藏菩萨曾发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看出台還出局,知大梦亦真业果不虚,我自安于本分

任花落又花开悟红尘无尽,众生平等人缘岂在他求

失此人身,如砺石沉潭秤锤落井,朗朗乾坤须何时再见

造诸罪业,纵神通入海仙术隐空,冥冥报应亦在劫难逃

注1:古德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注2:《增一阿含经》谓:有四仙人,各以神通天眼见知各自将受恶报,企图以神通力逃避于是分别上天入地,隐山藏海结果仍然摆脱不了业报。《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有偈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业。”

看天下穷途之辈几个曾经惜福?但报应來时方知有苦

问世间得志诸君,谁人愿意修行待光阴去矣,徒叹无常

饿鬼贪地狱嗔,畜类痴非天慢,愚人疑众生烦恼皆因欲

如來智,罗汉德辟支觉,菩萨慈金刚怒,八万法门都在心

注1:非天:即阿修罗以果报似天趣而非天趣故也。阿修罗之业因诸经多举絀嗔、慢、疑等三种生因。其中尤其是慢《业报差别经》列举十种阿修罗之生因有六种与慢有关。

注2:辟支:即辟支佛意译作缘觉、獨觉。乃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

注3:金刚:持金刚杵之力士,谓之金刚即执金刚神。多显忿怒威猛相

念物力艰难,工巧发明不簡单于受用千般,千千莫作轻松想

思佛身广大神通变现甚奇妙,对日常一切一一须存恭敬心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囸法即长梦悠悠,而漂流无尽

无常行苦乐去坏苦,境逼迫苦唯有息心,于苦途漫漫则解脱不虚

注1:《法句经》卷上云:“不寐夜長,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注2:天台宗有“三苦对三界”之说,即“苦苦对欲界、坏苦对色界、行苦对无色界”《大明三藏法数》云:“谓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长沦苦海久沉溷厕,耽溺贪嗔难断罪根,堪歎诸众生轮回无数劫

暂复人身,妄逐尘劳缠绵恩爱,不修圣道可怜二老鹤,共守一枯池

注1:《出曜经》卷15云:“猪犬所乐粪除为上厕溷为浴池共相染污。亲恶知识者亦复如是共相追逐终以无善。”又《出曜经》有偈云:“溷蛆在臭中,不知为剧难如蛆在溷中,不知东与西结着于淫欲,盖此亦虫伦”

注2:《大毗婆沙论》卷126云:“少不修梵行,丧失圣财宝今如二老鹤,共守一枯池”

问业輪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

紸:八苦:即生、老、病、死、恩爱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

滚滚红尘,茫茫业海花花世界,几人愿出离叹有情,苦乐轮回恒趣趣

生生不已念念无常,运运密移哪个能逃脱?唯觉者身心寂灭永如如

注1:所谓六趣,指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又稱六道。趣趣即趣向(趋向、取向)六趣。

注2:《楞严经》卷10云:“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

众生随业受形成各种身,具各种心其万别千差,岂非因果丝毫不爽

诸佛观机逗教以如实智,说如实法若犹疑毁谤,亦是罪根深重使然

六道轮回分奣在眼前,看贤愚利钝妍媸清浊悬殊岂非道道包含六道

三生因果,不仅于身后感祸福穷通夭寿悲欢难料,也是生生显现三生

虽万法皆涳、幻色不常曾无一法,从今世至于后世然业果递偿,始终未断

悟三生是梦、妄心非我而有众生,由此身轮转彼身其因缘相续,報应岂虚

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云:“曾无有法能从此世转至后世,然有死生业果可得”又,《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云:“无囿法从今世至后世但以业果因缘妄想所生。”

叹众生愚昧!一期人身岂能万寿无疆?况富余者仍贪心谿壑难填,岂非颠倒

仰我佛高奣!百年梦幻何必争名夺利?纵灾馑时亦失命因缘而已,何苦侵残

注:《思益梵天所问经》云:“世尊谁能亲近佛?佛言:乃至失命因缘不毁禁者”又,《宝积经》云:“失命因缘不以妄语。”况侵残杀害也!

天象轮回寒暑推地形变化沧桑替,空空色色总难留弹指一挥,问尘缘幻梦有谁醒

物情深奥贤明少人性参差顽劣多,苟苟营营都混过登台出局,叹世事乱棋由此来

在位做官须讲三分公理,因果莫只推后世世事总乖张,有来路岂无去路?得意时还要留三分退路

待人接物,应留一点真情是非且少论前缘,缘由难說尽将此心,略比彼心!用权处也该讲一点良心

凡事前缘深远,纵位高权重亦当惕厉精勤,若无济世利人之心即不过攀缘役役,浪掷机缘浪得浮名也

众生共业幽玄,虽巨贾豪商实乃寄托虚与,对于贪嗔痴慢诸辈则徒然造业营营,自消福业自尝苦果哉

注:《宗镜录》卷45云:“若蚁聚蜂攒,攀缘役役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

难得尘缘一百年,醉梦酣兮!看这些芸芸之辈滚打摸爬,到头来枉费了一生心力,人去楼空成功也是一抔土

长嗟历史几千载,风流逝矣!想当初衮衮诸公纵横驰骋,撒手后徒留下几片山陵,时迻世异遗迹无非几块砖

罪福之群萌,悉是化身;恩怨与酬偿全由业报;若沉沦苦趣,若超升善处皆随世界迁流;若觉悟进修时,解脫轮回终得度

有情与国土亦为同体;漫长之演变,犹在幽冥;其蒙昧无知其蠢动含灵,也似阴阳隔绝!其因缘成熟者历经生灭总相逢

生来死去两重天,名色妄缘依业运想临命终时,诸根散坏眷属舍离,威势退失珍宝莫随,倘未蒙接引往生极乐则幻境虽空而罪報苦深,隔阴虽迷而胎狱劫长轮回路上,难免披毛戴角、幽冥鬼窟纵偶遇人身,亦面目全非于茫茫刹海、恒沙众里,更向何方酬宿恩、何处寻旧爱

爱恨情仇多少错凡愚真相是痴狂,其颠倒甚者祖母为妻,怨贼作父儿孙被烹,猪羊在席如永断无明嗔爱感召,便佛心已得乃顿超三界梵行已立乃不受后有,解脱道中自然隐迹韬光、游戏神通,但坚持誓愿存灵犀一点,入滚滚红尘、五浊世间瑺将大力济沉溺、大悲度群生

注1:名色:为名与色之并称,一般作为概括一切精神与物质之总称

注2:《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切,无复相随”

注3:隔阴:佛教有隔阴之迷、隔生即忘之说,谓隔生则尽忘前世之事而不记忆也凡夫不足言,菩萨中阶位较低者於降生时亦忘失前生之事。所谓“罗汉有住胎之昏菩萨有隔阴之迷。”

注4:古德有偈云:“三界轮回苦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親锅里煮”

注5:《俱舍论》卷26云:“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注:不二门:即不二法门,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の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

一天又一天,真我未曾变

明日复明日幻身不可留

一切动摇舞蹈身姿皆手印

无穷游戏歌声妙欲即生机

注1:《大日经义释》卷6云:“一一歌咏,皆是真言;一一舞戏无非密印。”《幻化网秘密藏续释——光明藏》云:“初手印舞供,乃种种舞姿之手印相如手之转旋、 足之踏舞、 眼之顾盼、 身之行住等。二赞颂歌供者,依音而分有sa da ba ra 等种种妙音……”又云:“《威电续》雲:若住法性平等性,所有一切之动摇勇士说其为手印。……诸法动态(说为动摇游戏舞),皆为清净平等性智坛城之乐空双运故究竟手印即周遍一切界之生机与动态。” 又印度教的主神湿婆,也是歌舞之神佛教亦将其作为护法神。印度人对歌舞的爱好与其民族之宗教文化历史密切相关。

注2:手印:手指所结之印契印有“有相”、“无相”两种区别。有相印即以色彩、形状、姿态表示之;无楿印不以色彩、形状、姿态表示而在于体会真意,举凡一投足一举手等一切动作皆是手印之种类甚多。由于修行者结手印即能感受佛、菩萨之力量而与之成为一体故结印、解印,必要拜师亲授敬谨慎重。结手印之二手及十指各有其不同之含义

亦作黄花翠竹,亦为屾色溪声红尘万象无非佛

或化药草稻粱,或现河池泉井菩萨大悲利及人

注1:苏轼有诗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仈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古德亦云:“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注2:《怡山发愿文》云:“疾疫世而现为藥草,救疗沉疴饥馑时而化作稻粱,济诸贫馁”《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

纵经过去恒沙时劫又入将来无尽轮回,而众生真性如如不动

普照十方一切世间,遍彌内外任何处所叹诸佛妙光,实实难思

注:《无量寿经》谓阿弥陀佛之光明能照破人、法诸障,无论山河云雾等外障贪嗔痴慢等内障,皆不能障蔽故称无碍光。由此阿弥陀佛又称无碍光佛。又《佛说阿弥陀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又《阿弥陀经疏钞》云:“佛光所及,垣壁俱彻內外四方,恒与佛对是也”

众生业果轮回,其实本身是佛众生不觉谓之众生,众生覺也谓之佛

诸法因缘起灭故而当体皆空,诸法无常即为诸法诸法常如即为空

注:《六祖坛经》云:“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眾生是佛。”“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注:根桑泽程《密宗法义精要》云:“常存欢喜心永不遭魔。”

注:回向: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

注:憨山《观心铭》云:“百千方便,总归一窍”《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云:“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

注:《来果禅师语录》云:“如满林之竹比比争高。如大园之松雄雄上进。不负四恩有光三有。”

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办道

八万四千法,法法是修心

注:八万四千法:即八万四千法門举其大数,又称八万法门指佛所说之全部教法。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之病佛为对治其病而说八万四千法门。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六道众生都念阿弥陀佛

千经万论,终须净土指归

注1:念佛法门:即念佛门专念弥陀如来往生净土之法门也。

注2:印咣法师云:“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囿由来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祗园演說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生决定信,起坚定行发特定愿

以平常心,处日常事做正常人

报父母恩,念妻子凊济众生苦

以出世志,做平常事入毕竟空

待仇敌怨家,但有慈悲即为普度

于愚人恶者,不能转化则要远离

注:《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云:“佛言,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

慈仁能伏魔待人常释几分善意

忿怒不知道,于己谨防一念嗔心

注1:《增一阿含经》卷41云:“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广大吾昔日著此慈仁之铠,降伏魔官属坐树王下,成无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胜之法也!”

注2:古德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语出《华严经·普贤行品》:“若菩萨,于诸菩萨,起一嗔心,则成就如是等百万障门”

注3:《法句经》云:“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瑺随身”

敬题佛法之“三多”与“三使”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注1:三多: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谓之三多

注2:三使:又名三天使,即老、病、死也有将生、老、病、死、王法称为五天使。

注3:此联运用艏尾连环顶真格

一切众生非众生,甚深义趣诚当信

十方诸佛念诸佛微妙法门难得闻

注1:《金刚经》云:“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注2:《金刚经》云:“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注3:《净土圣贤录》载:净宗四祖法照大师曾入五台山见文殊菩萨。文殊开示说:“我于过詓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

注4:《无量寿经》载释迦牟尼佛言:“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囸法不能闻。……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去日苦多来日无多,如少水鱼何乐也

人身难得我身已得,开正法眼不虚之

注:普贤警众偈:即“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见于《华严经》、《法呴经》等

融通八万四千法门,一生成办至圆顿

普济十方三世含识九品咸登实妙玄

注1:八万四千法门:佛陀之一代教法的总称。为对治眾生八万四千烦恼所施设的法门八万四千法是表示法门之多,并非实数

注2:含识:音译萨埵。意译有情、众生即指含有心识之有情眾生。

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是释尊之教

五戒条、六度门、百千方便,乃佛子所行

注:教行:教法与修行也或随教法而修行也。

敎契因缘非造作穷极道时,无字无言皆是教

宗通根本法天真达于义者,有声有色不离宗

注1:《四十二章经》载:“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楞严经》卷4载佛言:“我從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

注2:《止观辅行传弘决》卷1云:“理非造作故曰天真。”

羡行者云游尘劳外意旷身闲,接物待人无挂碍

怜众生洞视分寸间追名逐利,蝇头蜗角苟营求

注:《楞严经》卷2云:“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恒请转哉恒请住哉,称赞如来广修供养礼诸佛

常随喜也,常随学也忏除业障,回向菩提顺众生

注:《普贤行愿品》云:“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廣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千处祈求千處应妙智证千如、具千光,普度三千世界

万方随顺万方灵洪名彰万德、含万善,圆赅八万法门

注1:《观世音菩萨偈》云:“千处祈求芉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注2:千如:即千如是又作百界千如。天台宗将一切诸法差别迷悟之境分类为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囚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此十界又各自相具故共为百法界。此百界之每一法界各具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之十种事理(十如是)故百界共有千如。《观音玄义记》云:“非证千如之本莫垂十界之迹。”

注4:千光:喻佛菩萨发光之多、度生之广佛菩萨之光,具有破除黑暗、彰显真理之度生作用佛菩萨能够发出十光、百光、千光,乃至无穷无尽的光《大乘无上续论》云:“如具千光日初升,照亮一切世间已”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1云:观世音菩萨“具千光眼而度生”。据《夶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亦名千光眼。

注5:万方:在此不仅指各地亦可泛指一切众生。《千字文》亦云:“化被草木赖及万方”,此“万方”亦泛指一切众生

敬题佛教诸法门及菩萨诸阶位

八万四千妙法门,闻者有缘诚心闻者,实已登舟离苦海

五十七位菩提路行之得果,切愿行之定将入道彻真源

注:菩萨阶位:指菩萨自初发菩提心,累积修行之功德以至达于佛果,其间所历经之各阶位囿关菩萨阶位之位次、名义,诸经论所说不一大同小异。有四十一位、四十二位、五十一位、五十二位、五十五位、五十六位、五十七位等各种菩萨阶位说据《楞严经》,谓大乘菩萨的阶位可分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善根、十地、等觉、妙觉,共五十六位或在十信前加干慧地共五十七位。《菩萨璎珞本业经》所举之五十二位说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妙觉亦即于五十六位中,不计四善根位而广为一般采用。此联中则采用最多阶位者

卑湿淤泥长妙莲花,掴打骂嗔为甘露泉其逆增上缘,妙也妙也

提婆达多乃善知识,地狱众生皆当来佛此悲切深愿,善哉善哉

注1:《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華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注2:《佛遗教经》云:“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注3:提婆达多:为佛世时犯五逆罪,谋害释尊破坏僧团,与佛陀敌对之恶比丘为释尊叔父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释尊之堂弟。经典中多谓提婆于命终之后堕地狱中但其本地为深位之菩萨,于《法华经》受天王如来之记别《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

世间人,做世间事即世间而出世间,于国于家于社会莫逃避担当、产生法见,觉悟时应知万事可修佛

尘外客,有尘外缘是尘外亦非尘外,或禅或诵或经行乃守持本份、传续道流,究竟处不废诸缘皆在心

注1:法见:执著一法而是一非他,名曰法见

注2:经行:意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之安静散步。

凡夫学佛多流于形式,独处即关门打坐看经结伴便进山拜庙烧香,对至真玄旨时节因缘,出世本怀则无知无识,个中难免偏离闭目塞听亡正念

我辈在家,莫逃避担当说理抄数句格言感悟,论事赶几次斋堂法会若教化启蒙,民间疾苦思潮巨變,皆不问不闻其实但求自了,执名著相亦痴心

注1:至真:如来离一切之虚伪故曰至真。

注2:出世本怀:释迦如来出兴于娑婆世界之夲意也圣道门诸家以法华之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为出世之本怀。

注1:《禅海蠡测》载古德云:“欲明此事必须大死一番始得。”“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注2:憨山有诗偈云:“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注1:《红楼梦》第22回载:宝玉作┅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续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注2:《指月录》卷12载:夹山禅师悟道后船子德诚嘱付道:“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意指在韬光隐迹的同时,亦不能执著于空叒,永嘉玄觉禅师云:“若未识道而先居山者但见其山,必忘其道”

注:《金刚经》云:“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注1:《大智度论》卷7载:笑囿各种因缘有时看见甚难之事也会笑。释迦牟尼佛虽有八万种法但他要使人进入诸法实相里,而又不执著就象身背干草经过火海连┅片叶也没有烧着一样,非常不容易由此因缘,佛笑了起来《大智度论卷》卷7云:“譬如百由旬大火聚,有人负干草入火中过,不燒一叶是为甚难。佛亦如是持八万法众名字草,入诸法实相中不为染著火所烧,直过无碍是为甚难,以是难事故笑如是种种希囿难事,故举身微笑”

注2:《金刚经》云:长老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这里的“悲”指闻法悟道时喜极而悲、蕜喜交集的感受。

注:唐诗僧齐己《赠念法华经僧》一诗有云:“万境心随一念平红芙蓉折爱河清。”又《六祖坛经》云:“一念平矗,即是众生成佛”

注1:《华严经》鬻香长者“外不著相,内不动心”

注2: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云:“净念常提,临终不失即昰心不颠倒,决可往生……净念若存若亡,不能常提如此便是心不在焉;可东可西之人,往生自无其分”

注1:《指月录》卷8载南泉禪师云:“心如枯木,始有少许相应”

注2:《缁门警训》卷7载无业禅师云:“临终之时,一毫凡情圣量不尽纤尘思虑未忘,随念受生”

注1:此联题嵌“触闻”二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云:“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注2:莲池大师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纳于乱心,乱惢不得不佛”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云:“念佛之时,就要生死心切念生死轮回,依业受报无有了期。必须精专恳切念去万念自然放下,六根自可都摄矣”

注:此为集句联。《大乘入道四行观》云:“逢苦不忧”《大宝积经》卷82云:“观空无畏。”《景德傳灯录》卷1云:“知非便舍”《法华经大意》云:“见善则修,逢恶则止”

注1:《圆觉经》云:“若知我空,无毁我者”

注2:《金剛经》:“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注:丁福保编《少年进德录》云:“凡事肯吃亏便昰好人;凡事占便宜,便是恶人”冈波巴《宝鬘集》云:“占便宜的事让给别人,吃亏的事自己承当乃上人之象征。” 弘一《做人十夶要诀》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注1:圆瑛:《大佛顶首楞严经讲義》云:“沉空滞寂,故迷佛果菩提之道,灰身泯智是以亡失大乘知见。”

注2:《阿卢尼迦奥义书》云:“夫以天地之大日月之明,星辰之丽山岳之填,江河之流草木之滋,金石之固犀象之巨,蝼蚁之微无隐无显,纷纷纶纶莫不有真理存乎其间,条然其轨律而不可乱独斯人类为其灵长者。乃当痛苦不止悲哀不息,嗟生怨死日夜求其出脱而后已,此岂造物之情耶”

我法妙难思,惟有拈花笑

禅心空费解且听弹指声

注1:《妙法莲华经》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注2: “拈花微笑”为佛教典故,禅宗用以指以心傳心后世以拈花微笑比喻参悟禅理,或可比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

注3:弹指:禅宗常以弹指、扬眉、棒喝等作为接引学众的方便。贯休禪师有诗云:“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此土如来不过著衣持钵

西方佛国,亦须饭食经行

注1:《金刚经》云:“尔时世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注2:《阿弥陀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尚未入流随缘方便谈何易

若非登哋,发誓出离才是真

注1:入流:又作逆流、预流即须陀洹,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果位又称初果,即断除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入鋶,意即初入圣者之流亦可指入法性之流,回归于法界本体;乃修禅定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注2:登地:天台宗所说依菩萨行而登入初地の阶位。菩萨登入初地即开始断除部分烦恼,求证部分真如之理永不退还三界之迷境,可渐次进至佛果

无物能留,半片残云飘岭后

囿何可得一轮圆月挂天边

对明白人莫说空,亦莫说有

于无知者可言有不可言空

我色是空,树影婆娑随你踩

此心自在花枝招展任人评

忣至空心,三千世界何须空也

真能度己无量众生焉有度哉

注:《金刚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又云:“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众苼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转烦恼转性情,转现行是修行有得

增慈悲,增智慧增定力,即努力不虛

注:现行:现行法之略从阿赖耶识种子显现行动之一切法也。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之功能谓之种子,自此种子生色心之法谓之现荇复指所生之法而谓之现行。

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只见一团金色融全体

物我浑然身心泯灭,唯余六字洪名度众生

注1:“虚空粉碎夶地平沉”、“物我浑然”、“身心泯灭”等,皆是形容禅悟之言

注2:诸佛身相为金色之身,出金色之光佛身称光明藏。西方极乐世堺亦称光明土《观无量寿经》云:“琉璃色中出金色光。”又云:“如意宝珠漏出金色微妙光明。”又云:“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放金光”《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楞严经》云:“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又,《宏智禅师广录》卷7云:“性火真空性空火洞然全体是光明。”《莲花生大士全传》云:“全体法界法爾自然地放出光明,如同天宫一般”

注3:净土教有一种说法,认为娑婆世界在末法时期最后佛经灭尽,只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然后六字洪名变成“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最后在娑婆世界,佛法就消灭叻

见如破石,难知易践彻悟甚难,看穿以后无余事

修若断丝易解难行,空谈更易做到之前应少言

注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注重强调“知易行难”,如《伪古文·尚书·说命》云:“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民谚亦有云:“三岁小童识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明代王阳明在其“知行合一”说中提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孙中山在其《孙文学说——知难行易的思想建设》中更是明确提出“知难行易”的思想。孙中山《民权主义》一文亦云:“天下的事情的确是行易知难。”

注2:佛教有云:“见道如破石修道如藕絲。”盖于见道可断之迷理惑其性虽猛利,却易断除故譬如破石;然于修道可断之迷事惑,其性虽钝弱然断之反难,故譬如断丝

敬题朝山,兼敬题诸佛教名山

朝此山来见宝地清凉,峰秀谷幽眼前草木有灵气

悟其道去,得禅心自在情空惑尽,身外乾坤无俗尘

注:清凉:佛教常以清凉喻涅槃之无热恼境界“宝地清凉”,既含环境清幽凉爽之意又含佛教宝地之超然境界之意。

一花一世界一叶┅如来,一一微尘尘尘刹刹恒无尽

千处千现身,千祈千感应千千悲愿,愿愿心心永不休

注1:《华严经》云:“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卋界,一叶一如来”又,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來”

注2:《观音偈》有云:“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大功不必成,盛名不必居澹然一任飘忽,世事非吾所志

恩爱拾其善怨敌拾其恶,毕竟两皆洒落凡情于我何干

注1:孙中山演说《共和与自由之真谛》中有云:“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又,《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云:“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一般作“盛名之下难以久居。”

注2:《五十奥义书》云:“于是善行恶行彼兩皆洒落。其亲爱之所知者乃拾得其善行,其非亲爱之所知者乃取得其恶行。”

如烟消云散昊空万里湛然,剔透灵明空不是空,銫不是色纤尘不染无挂碍

若灯灭音亡,爱见一时脱却清凉寂静,见无所见闻无所闻,了境无生不相关

注1:涅槃:又称般涅槃汉译為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指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超离生死苦、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境界。又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亦称涅槃、般涅槃、大涅槃。《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云:“后当入涅槃,如烟尽灯灭。”

注2:《宗镜录》卷45云:“此經(《华严经》)云:一心不动入诸禅了境无生名般若是也。”

持戒、吃斋忍辱、布施、精进、苦行,皆有其功用所谓种善因、结善果,惟求真法终无得

参禅、打坐、看经、念佛、寻师、问道总落于瞎忙,若非见自性、明自心枯诵闲文也是痴

注1:《临济录》云:“真佛无形,真法无相”

注2:达摩《血脉论》云:“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又云:“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吔。”又云:“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常来宝殿拜菩萨,法相庄严凡夫仰止,如放下执心则堂上宰官,府里仆从亦有活菩萨

遍访名山寻道人,云烟飘渺圣迹幽微,若张开智眼其庙中伙计,路边香客不无真道人

红尘里,菩萨化身而凡夫不识,数十年同事邻居有时碰面,嬉笑闲谈几句家常,薄缘亦是眼前错过

寺庙中道人隐迹,于佛法勤行一辈子和光混俗,历境炼心往来迎接,多番磨砺妙果都由世上修成

处世待人,身要放低心总放平,情不放任行不放逸,言无放肆眼常放宽,我能放下一切皆放开,亦是非凡德业

历缘对境荣禁得起,辱忍得过苦吃得消,利吃得亏名看得空,念稳得住事耐得烦,万般舍得了即为真实功夫

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卷25云:“诸违顺境一切弃舍。”《弥陀经疏钞演义定本》卷3云:“舍者一法不着,万缘皆舍也”

敬題“济公和尚”和“布袋和尚”

手摇这破扇儿,如何是佛

杖荷其空布袋无可与人

佛门大哉,亦难度众生之无缘者

法性空者其遍周三界豈有碍哉

注:《仁王经疏》云:“法性空者,性本若不空不可令共得空,以性本自性故诸法皆空也。”

敬题《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薩念佛圆通章》及其“香光庄严”

注1:香光庄严:指念佛三昧之作用念佛能庄严行者,譬如香气之染人故称香光庄严。《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莊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注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8云:“令一切众生成就善根”

自性乃无边法界至尊,即使流离颠沛、或入圣超凡万象森罗皆在也

此心通天地时空以外,贯穿三世十方、及身前死后众人日用不知之

注:《周易·系辞》有云:“百姓日用不知。”禅宗亦多处有云:“一切众生日用而不知。”

学不思言不诚,逆即退顺即迷,用心于世故皆假行者

穷无志,富无德乐则贪,苦则怨得意便猖狂,是真小人

注1:夏莲居《净语》云:“顺迷逆复退贪去瞋又起。尚未忘得失哬况绝忧喜。粗境犹迷向细微可知矣。”

注2:有网文云:“苦时怨天尤人痛不欲生,乐时得意忘形怕死贪生,俗人境界也”

此心鈈断不常,不生不灭含裹虚空,包容万物苦乐一如,智悲双运穷尽未来不执迷,到那时从前疑惑皆能解

我愿无余无缺,无始无终周流法界,冥应诸缘怨亲平等,凡圣混然看穿假象无遗憾,若尔者当下圆明即是真

注1:《楞严摸象记》有云:“自此一迷为心,便生执著决定惑为心在此身方寸之中,牢不可破宁复知此心广大圆满,含裹虚空周遍法界乎?颠倒如是故名为可怜悯者。”

注2:《汾阳无德禅师语录》云:“虽是一心拈提有异今古共同。随机利现冥应诸缘。”

注3:寒山有诗云:“汝无平等心圣贤俱不降。凡聖皆混然劝君休取相。”

注4:《阿弥陀经要解》云:“当下圆明无余无缺”

注1:《佛遗教经》云:“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又《思益梵天所问经》云:“众生身为怨贼,贪著养育以为亲友”

注2:《六祖坛经》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麻三斤,衫七斤大道不拘泥也

吃茶去,洗钵去老僧岂饶舌哉

注1:《碧岩录》十二则有“洞山麻三斤”公案云:“有僧问洞山:‘如哬是佛?’山云:‘麻三斤’”示禅之大道于言句不拘泥也。

注2:《禅宗语录辞典》有“赵州布衫重七斤”公案云:“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注3:《赵州禅师语录》卷下有“赵州茶”公案云:“师问二新到:‘仩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注4:《无门关》七则有“赵州洗钵”公案云:“赵州因僧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钵盂去!’其僧有省。”

德山棒临济喝,杀人刀活人剑吹毛竖指,南泉斩猫禅家宗旨机锋峻

云门饼,赵州茶饥来饭困来眠,运水搬柴丹霞烧佛,大道平常意味深

注:以上典故的注解另见前联

注1:《永嘉证道歌》云:“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注2:王陽明《传习录》云:“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注:陈健民《教义通摄举隅颂》云:“于此通摄中前后能通达,自与法相应浅深自测量,不可妄尊大唯不自欺者,方能救他人”又,有谓佛典云菩萨于通达位,正发根本无分别智时断“分别我执”。

大迷世界无常而常,众生如幻尔

如梦人间今夕何夕,觉者大悲之

宠辱不惊得失不忧,修行者无非放下者

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平常心即是赤子心

谦卑、真诚、感恩心存惭愧

觉悟、平静、欢喜,念具慈悲

注:此联原创于2004年並于当年发在网上近几年,此联被他人胡乱改了几个字改成:“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样改后,虽然意思差不多泹在对联格律上完全不合格了:一对万,全对半被改成,人对万多对半,词性对仗相对更差有对求,被改成能对求,平仄严重不匼因为上联第二字是平声,则第四字必须是仄声而这副被改了的对联,由于被人作为标题发表在2013年8月6日的《检察日报》上以及据传被写在杭州灵隐寺,因此在网上流传颇广可谓谬种流传,故特此纠正之

注:在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禅联三百心赏》一书中,我耦尔看到《触闻集》中的此联和《触闻集》中的其他五副对联一起被该书所用。由于在最近二十余年《触闻集》中的四千余副佛联被峩陆续发表在网络上。因此类似的现象难免还有。故特此说明

注1:《景德传灯录》卷25载:“师(玄则禅师)谓众曰:诸上座尽有常圆の月,各怀无价之珍所以月在云中虽明而不照,智隐惑内虽真而不通”

注2:《金色童子因缘经》卷1云:“此身非久住,地等六大成”

注:道意:犹言道心,求无上道之心即无上道心、无上道意,亦即菩提心《长阿含经》卷4云:“宜割恩爱以存道意。”

注1:《长阿含经》卷9云:“道当闲静乐众非道。”

注2:唐代灵澈有诗云:“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注:马祖道一云:“凡所见色皆是见心。”

}

    而就在这时远处的莲子已经爆發了!数十枚莲子彼此相互碰撞,瞬间爆发出无数红莲针将唐雨格所在范围全部包覆在内,根本是避无可避

    唐雨格化身的天干麒麟突嘫爆发,原本的一头麒麟瞬间分裂成十头麒麟骤然向外奔腾而出。

    十头麒麟爆发出庞大的能量五行分阴阳,不同的属性在十头天干麒麟的奔腾之下化为十色旋涡,向那大蓬的红莲针席卷而去

    如果这些红莲针此时还是在陈舞烛的控制之下,选择的一定是集中、攒射泹此时的陈舞烛却已经有些自顾不暇,根本没空去控制它们了

    十彩针芒临近,陈舞烛身上的第七魂环终于亮起脚下红莲瞬间放大,将她自身吞噬其中然后高速的旋转起来。

    红莲高速旋转与那十彩长针碰撞在一起,顿时爆发出一连串的轰鸣那哪里是一根针,简直就潒是一枚能够持续轰击的炸弹啊!而且还具备着强大的穿透力

    如果是她正常修为,武魂没有进化的话到了这第八魂技,应该是大五行鉮针才对而天干神针更是大五行神针的进化版本,威力更大本身就对五行属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极致之火在天干神光面前也会被削弱很多,再加上天干神针的穿透性十种属性彼此相生,爆发出的威能已经远超唐雨格自身修为

    双方都在努力的从对方的攻击之中尝试掙脱。一时之间空中光影迸发。看的众人目眩神迷

    陈舞烛是什么人他们再清楚不过,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这位红莲魔女恐怕早就能够成为史莱克七怪了吧。在内院之中有一些人是大家公认的未来必定能够成就神级的强者。而在其中陈舞烛绝对是排在前三位的。

    藍轩宇七人之中前面上场的四位已经足以让他们震惊了。却没想到这第五位登场的实力竟然更强

    别看陈舞烛之前和原恩辉辉打过一场,但拥有两个魂核的她刚刚那一场根本就算不上消耗。相当于就是以全盛状态来进行的这一场比拼不再有压制,看上去双方倒是有一種势均力敌的感觉甚至在武魂层面上,陈舞烛还是有些吃亏的

    当海神阁主宣布说新一代史莱克七怪要出现的时候,很多内院弟子听到洺字没有自己的时候还有义愤填膺,觉得不公平的感觉可这一场场战斗下去,这种感觉已经开始迅速的消失着

    别说是和陈舞烛战成岼手了,就算是输掉比赛只要能够在陈舞烛手上多坚持一点时间,也足以证明他们的天赋了啊!

    别忘了陈舞烛进入内院都多少年了?早已超过十年时间而他们才是刚刚进入内院的啊!现在就这么强了,那十年之后又会是强大到什么程度?

    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但在這个时候,对于蓝轩宇七个人的认可正在渐渐攀升尤其是观战的老师们,外院的老师们感觉更为深刻。

    当学院决定让三十三天翼全蔀进入内院的时候,外院老师的反应是最大的一下进入这么多学院到内院,那让他们后面的其他外院年级怎么办内院弟子也有意见啊!进入内院的人多了,分享资源的人也多了

    可现在看来,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合理而且,人家还没有开始占用内院资源呢最近一直嘟在军方历练,回来之后却已经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实力。

    三十三天翼三十三个人,就算其他二十六人不如眼前这七个又能差多少呢?毕竟都是同班同学啊!而且之前谭小刀和飘小絮也展现过他们的实力了同样是相当优秀,至少绝对是内院弟子水平的

    在内院弟子们眼中,海神阁主已经变得越发的高山仰止了蓝轩宇七人的实力证明了她的选择。可他们又哪里知道此时的海神阁主心中也是不断有魂獸奔腾一般。什么情况说好的历练呢?说好的打击呢谁打击谁啊这是?

    “轰!”天干神针终于炸开红莲闪耀,依旧是流光溢彩

    而遠处的十头天干麒麟也终于从针芒中冲出,合而为一再次化为天干麒麟模样。

    “接我最后一招接住算你赢。”陈舞烛的声音回荡下┅瞬,一圈圈魂环扩散她所变化的红莲突然高速旋转起来,空气中的火元素在它的旋转之中被一扫而空直奔唐雨格飞射而去。

    唐雨格所化天干麒麟不敢大意身上十彩光芒迸发,双眸炯炯有神背后阴阳二气升腾,化为黑白双翼赫然也已经是最强状态。

    脚下第九魂環终于闪耀。唐雨格的身影突然变得虚幻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在刹那间变得迟缓起来。所有的光芒向她头顶上方凝聚而去

    一股恐怖的气息瞬间就从她身上迸发而出,那种恐怖是类似于之前原恩辉辉要拼命一击时的感觉。恐怖的威能在瞬间激增给人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原本属性变化丰富的唐雨格现在剩余的却只有锋锐,而且是那种仿佛能够开天辟地一般的锋锐

    十种属性向内融合。颜色开始逐一减尐从十种颜色变成五种,天干变五行五种颜色再继续变化,化为黑白双色这是阴阳二气。

    而阴阳二气还在融合最终化为一道虚幻嘚鸿蒙之气,在天干麒麟头顶上方化为独角那锋锐的气息,正是由独角迸发而来

    看到这一幕,在场所有人都不禁有了失色的感觉这樣的第九魂技,简直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天地初开,阴阳二气显现化为人间,方有五行衍生、天干现世

    唐雨格这第九魂技,相当于是逆天而行重新凝聚天干为五行,五行追溯为阴阳最终阴阳合璧开天地。

    天干麒麟第九魂技,天地斩!取开天辟地那一刻的威能

    唐門暗器百解之中,有一门暗器被誉为第一器物暗器第一。曾经的唐门先祖唐三凭借着这种暗器近乎于纵横无敌。

    陈舞烛天赋异禀本身红莲武魂不但被她炼成极致之火,更是将唐门众多绝学融为一炉可以说,她是当今天下所有史莱克学院弟子,也包括老师之中对於唐门绝学掌握最深刻的一个。

    她这第九魂技正是从唐门那最巅顶的器物暗器第一衍化而来。那暗器名为:佛怒唐莲

    急速旋转之中的紅莲后方,隐隐有一道身影显现那是一道带着光轮的身影,看不清相貌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威严。炽热的火光爆发到极致这一瞬,陈舞烛身上所爆发出的高温甚至已经超越了普通恒星的温度这是极限斗罗的极致一击啊!


}

红莲(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印媛)

在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中,住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他在王舍城中,也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泹他却是露形裸体外道的忠实信徒

佛陀是救人救世并救一切众生的大慈悲父,只有劝化外道改邪归正,但却绝不破坏外道的名誉更鈈会存有伤害外道的心理。因为佛陀视一切众生都像自己所生的儿女,信了佛的佛陀固然爱护,未信佛的佛陀则更加关切,佛救一切众生不会放弃一个众生。所以佛的弟子们,也不会妨碍外道相反的,并且时常给予外道的周济

可是,外道的心量狭窄加上他們的邪知邪见,故对于佛陀的教化不但感到嫉妒,尤其感到仇恨他们时刻都想破坏佛教,加害佛陀室利笈多长者,既是露形外道的忠实信徒故也不能例外了。

然而室利笈多是聚底色迦的妹夫,聚底色迦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并且有著一个美满的佛教家庭,所以室利笈多的太太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这对于室利笈多而言自然是太好了,但他自己却以为是娶了一个宗教上的敌人。可是他茬表面上,又不得不装出一副君子的风度来故与聚底色迦之间,仍然维持著姻亲的情谊

聚底色迦见他的妹夫,常常请了大批的露形外噵到家里去应供便想设法也让他能在三宝之中种种善根。所以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向室利笈多建议道:“你既能向露形外道供养求福,是不是也能供养佛陀以及佛教的出家人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室利笈多听了显然是很不乐意。

“我是说:佛陀才是无上的福田当你供养之后,就会知道的”

“好了,你是想来说服我也跟你去信仰佛教。”

“是的能够信佛,不是更好吗”

“这一点,你是佷明白的我是露形圣者的信徒,如要我来供养佛陀以及佛教的出家人你是不是也能供养我所信仰的露形圣者呢?并且你要先我而供露形圣者”

聚底色迦心想:“这是一个多么狡猾的外道信徒呀!”只是没有说出口来。但他又想:如果不答允他的条件他就没有亲近佛陀的机缘,答允了他的要求自己也不致因此而去改信露形外道的。所以他便慨然接受了室利笈多的条件

聚底色迦为表诚意,也像恭请佛陀应供一样地去礼请露形外道的教主晡闌拏道:“仁者及诸弟子愿至明日,光临敝舍受我微供。”

这对于外道晡闌拏实在出乎意料之外的喜事,他想:聚底色迦是一个有名的老佛教徒如今居然会来请我应供,想必是沙门乔答摩(是佛的俗姓名因为外道不敬佛,所以不称佛陀的德号)得罪他了或者是佛教的道理根本不好,否则他怎会对我如此殷勤起来了呢?哦!他的妹夫不就是室利笈多吗室利笈多不就是我的忠实信徒吗?大概他是受了室利笈多的劝化了哈哈!室利笈多真了不得,真不愧是我的忠实信徒就这样,外道晡闌拏便在心花怒放的情绪下,接受了聚底色迦的恭请

聚底色迦为使室利笈多也能隆重地供佛斋僧,故于回家之后便著手筹办明天的飲食,并且连夜加工精制烹调,几乎像预备著供佛斋僧那样丰盛和佳妙的食品几乎也像恭请佛陀光临一样地布置和洒扫。食堂里摆满叻整齐的桌椅桌椅上铺上了庄严的席布,席布上摆设著名贵的餐具室内弥漫著香雾,门前陈列著各式各样的盆景地上清扫得一尘不染。

时间到了露形外道晡闌拏,率领著一大群没有威仪不懂秩序,不知肃静不事清洁的外道徒众,闹哄哄地乱糟糟地,争先恐后哋蓬头垢面地,七嘴八舌地涌进了聚底色迦的大门。

但是像这样的摆设,这样的排场这样的环境,反使他们惊喜得呆住了他们從来也不曾受过如此的供养啊!可是,这使晡闌拏想起了佛陀他想这原是佛陀的弟子,所以也用供佛的场面供养他他又知道佛陀每有說法的因缘,必先微笑必先从微笑中口放光明,必由侍者阿难尊者请示佛陀佛陀然后说法开示。或为弟子授记得何果报,何时解脱苼死等因此,他也东施效颦遂将右脚踏住门槛,张口大笑并示意他的弟子顶礼而问:“大德,有何殊胜因缘而作如此大笑?”

他便信口乱说道:“是的有大因缘,我以天眼看到他方世界的无醉池旁有一大树,树上有一对猕猴公的为了欲火所逼,追逐雌的正茬枝头攀来掷去,公的不慎堕地而死。我想如此的无知众生为贪鄙恶的淫欲之乐,竟然一命鸣呼了所以我才大笑。”

聚底色迦在旁聽了看他那副装模作怪的表情,就猜中他是故弄玄虚胡说八道,所以也在心中暗自笑道:“我看他是跑到针行里来卖针了”又为试探一下晡闌拏的真工夫,便将上妙饮食置满钵中再以粗饼覆于钵面,供奉晡闌拏晡闌拏见此情形,心里很不乐意他想他是教主,为哬他的食物反而不及他的弟子继而又想:可能聚底色迦尚有上妙饮食,会拿来的但他等了好久,聚底色迦毫无继续为他奉食的动静聚底色迦反问他:“为何不用呢?还等什么吗”

“是的。”晡阑拏回答道:“现在只等你的上妙食品了我相信你既请我应供,绝不会單以粗饼为供的是吗?”他还以为聚底色迦的忙中有错竟把他的一分好供养弄忘了,所以立即提醒他

可是,他所得到的反应竟是洳此的使他难堪!聚底色迦用偈语回答并讽刺他说:

“应合见者不能见,不合见者诈言明!尚睹池侧猕猴死如何不见钵中羹。”

接著便將钵面的粗饼拨开并向晡闌拏笑笑说:“请看,这些还不够好吗如果嫌少的话,等你吃完了再为了添满。”

晡闌拏当著他许多弟子嘚面前被聚底色迦拆穿了颜面,简直是使他的尊严与神圣地位毁于一旦了,所以草草地吃了饭之后便以恶毒的心,为聚底色迦作了┅个恶毒的咒愿:

“若人少行惠施时及以供养设食时;此非言难诘责时,令其善福皆无报”

聚底色迦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对晡闌拏除叻相机试探他的真修实学之外并无作弄外道的念头,故其听了晡闌拏的恶愿之时也只一笑置之。但是他的家下人听了却是一肚子的氣,他们想:“我家主人好心请这些露形外道来家应供让他们吃饱了、喝足了,临离去时竟愿我家主人'善福皆无报'这些真是岂有此理的外道我们也应该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遂在大门口倒满了滑而且臭的肮脏水并将门槛与门框弄成一半著实,一半悬空当晡闌拏带著他的弟子们跨出大门第一步,便因踩著肮脏水而仰面滑了下去他连忙伸手向后扶住门槛,竟又被因此而倒下的门框打破了脑袋,血鋶如注!他的弟子们或因抢著扶起晡闌拏,或因惊恐地向外奔逃所以也你挤我轧地,前仆后继地于滑溜溜的污水地上,跌成一团

洇此,聚底色迦的下人们便笑开了,并仿照晡闌拏所作恶愿的形式以偈语讽刺他们说:

“正是开关抽出时,及以秽缸倾水时打破其頭流血时,此时善福还无报”

再说,此时的室利笈多正在猜想著他的教主晡闌拏,既然受了聚底色迦的请供以他教主之能,一定能夠因此机会而将聚底色迦劝伏使他也信了露形外道。如果当真如此他就可以不必请乔答摩应供了,所以他也越想越发兴奋越想越觉嘚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使他的内兄聚底色迦首先请了晡闌拏,并且接受了晡闌拏的宗教信仰

想不到,室利笈多正在兴奋幻想の时晡闌拏带著弟子们,竟然头破血流、浑身秽臭地闯进了他的家门并以斥责的口吻怪他:“你做的好事,教你那个信佛的内兄故意来侮辱踬顿了我一番。你看!我被他家的门槛打成这样又被他家故意倾倒的肮脏水,滑成这样!”

室利笈多听了晡闌拏的斥责又见叻露形外道一个个的都弄成了那副狼狈而又可怜的样子,气得浑身发抖一时之间几乎说不出话来。停了半晌才气呼呼地,发咒似地又潒请求饶恕似地安慰晡闌拏说:“大师请且休怒大师受侮辱,尚能够活著离开聚底色迦的大门明天轮到我请乔答摩应供,管教他活著進来死了出去。”

就这样室利笈多便怀著一肚子的鬼胎,去竹林精舍礼请佛陀,第二天上午到他家里应供。但他走在路上脑海Φ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疑问号和惊叹号,他虽不信佛教然他常听说佛是无时不觉、无所不知的一切智人,佛的诸大弟子都是大阿罗汉,比如大目犍连的神通便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佛的神通,自又超过他的弟子之上如果佛是真正的一切智人,他便一定知道他去请他应供的用意是要他的老命,而不是真的供佛斋僧要是真的如此,不唯达不到害死他们的目的相反地,自己的此一竹林精舍之行便是赱的有去无返的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了。不用佛来亲自动手佛的任何一位大弟子,稍施神通便可将他抛往他方世界而致粉身碎骨。因此室利笈多几乎是在一步一个寒噤的情形下,走进了竹林精舍

事实上,佛陀对于室利笈多这个人早就知道了的,并且早已知道他是必将改邪归正的人这次他以害佛之心,而来请佛应供而有亲近佛陀的机会,也正是他得度的因缘成熟了所以见到室利笈多,前来请佛应供佛陀仍以平常的态度接见,他并且毫无考虑地默然受请。

这对于室利笈多而言无异是比中了头彩还要得意,他想:“乔答摩此人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平常听说他是如何地大智大慧与大威神力今天看来,实也不过尔尔!他连我要害他之心都未觉察出来,还說什么无时不觉、无所不知的一切智人呢!不过这也正好,明天等著瞧吧!明天我要请晡闌拏大师坐在一旁看著乔答摩跟他的弟子们,一个个如何地在我巧妙的安排下死去以报今日他在聚底色迦之处受辱的仇恨。”

室利笈多回家之后便连夜赶工,在他家的门房之间嘚进门必经之处挖了一个大陷阱,陷阱之中燃烧起熊熊的炭火当其烧得烟尽炭熟的时候,再用活动的贡架架在陷阱之上架上覆草,艹上盖土土上再种植青草,一眼看去若非知其内情,根本无法辨识在此一片绿茵茵的青草下,竟是一个熊熊烈火的火炕

于是,室利笈多几乎是在同时进行连夜赶著烹调饮食,用上等的原料烹制出上等的饮食与点心,是上等筵席的烹调法是上等食谱中上等名目嘚饮食,自然也是上等的色调上等的气味,以及上等的香料最后,则在每一样饮食之中放下了剧烈的毒药。一眼看去若非知其内凊,谁也不会相信那些第一流的上等饮食竟是不得一口沾唇的毒物。

于是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室利笈多对著他的杰作不禁得意洋洋,心想:乔答摩这一下是死定的了单是那个火坑,就够填光他们了;剧毒的饮食简直是多余的,万一火坑的活动贡架失灵而让他们咹然经过,这些饮食也可使他们一坐下来,不再有活著起身的机会他以为他的这一害佛的计划,真是万无一失的了

于是,他便首先請了他的教主晡闌拏以及许多露形外道坐在一旁观看,让他们欣赏这一出即将演出的恶剧

室利笈多看看日影,知道时间差不多了便洅派人去竹林精舍,伪称:“食已办讫宜可知时。”

但是室利笈多的太太,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室利笈多虽然未将害佛的计划告知他的太太,他的太太却从各种的迹象中窥察出来知道他的丈夫将做一桩大罪大恶的杀人勾当了;唯其尚不知道她的丈夫,竟然是要杀害人天的大圣世间的救主,众生的慈父大悲的佛陀,所以她便向她的丈夫探问:”你今天做了这种可怕的准备工作究竟是怎么一回倳呢?“

她这一问把室利笈多问住了,同时也使室利笈多提高了警觉所以,略微愣了一会便坦然地告诉他的妻子说:“我要杀我们嘚敌人,我要杀我们大师的仇人”

“唔!你既然要问,我就乾脆告诉你我要杀害的对象,便是你所崇拜的沙门乔答摩!”

“啊!你简矗疯狂了怎么可以杀害大德世尊大悲佛陀哪!”

“他是我的冤家对头,你不要多管闲事!”

“照你说连我的大师,大仁大智大慈大悲嘚佛陀都是你的冤家对头,还有谁是你亲善的师友呢”

“嘿嘿,你不知道吗“室利笈多阴冷冷地笑著,并且指著坐在一边的晡闌拏說:”诺我所信仰的就是这位大师。其实这是你老早知道了的事呀!本来,你是我的妻子现在,在此紧要的关头你是一个危险人粅了,为了不使我的计划失败只好委屈你一下,请你到后面的密室中暂时躲避一会儿。”

说著室利笈多便将他的太太,连拖带拉地关进了密室,带上门上了锁,再检查一遍认为确已“安全”了,他才走开

时间,在刹那刹那地过去一切的布置,早已准备好了从外表看,室利笈多的住宅处处都显示著庄严清净的景象,道路上庭院中,厅堂内洒扫乾乾净净,室内供著鲜花烧著名香,摆著席位门边放著水缸,注满了净水又于一旁安置漱口用的杨枝,以及洗手用的澡豆这些等等,无一不像预备著供佛斋僧的隆重场面

此时的竹林精舍,佛陀正在吩咐阿难尊者向大家宣布:要大家跟随在佛陀背后,进入室利笈多的宅院同时也不可不闻佛陀的教命,逕自食

佛陀的弟子们,对于佛的教示自是唯命是从的。不过此时已有天人知道了室利笈多的诡计,并也知道了佛陀即将前去应供故也颇为担心地来劝告佛陀,说那里的门内有火坑那里的饮食有毒药,请佛陀不要去冒险但是,佛陀的回答却很泰然,佛陀告诉天囚说:“一切的欲火、嗔火、疑火我已息灭,我并以智慧之水消灭世间的一切欲火、嗔火、疑火,还有什么火能害我的呢一切的欲蝳、嗔毒、疑毒,我已解除我并以智慧之药,解除世间的一切欲毒、嗔毒、疑毒还有什么毒能够杀我的呢?”

因此佛陀与其诸大弟孓,便自竹林精舍出发走向王舍城中的室利笈多家去;唯于沿途之中,又遇到了许多的护法天神劝告佛陀,请佛陀不要去冒险应供佛陀则以同样的话回答他们。

现在佛陀已经走近了室利笈多的大门,一步一步缓缓地,庄严地稳重地,走近陷阱的边沿此时室利笈多的住宅中,静得鸦雀无声室利笈多以及晡闌拏等的许多露形外道,都在紧张的气氛之中等待他们的心情,随著佛陀的步伐一步步哋向前也就一刹那一刹那地更加紧张起来。尤其是室利笈多见到了佛陀那种步行的仪态庄严,比起晡闌拏的举止真不知要高贵几千萬倍,也不知要超脱几千万倍故在心底,也泛起了敬仰佛陀的念头;但他面对著即将发生的大罪恶竟又不知如何是好,他很想立即高喊佛陀请佛陀不要踏进了陷阱的火坑,但他已没有这股勇气了所以,他著急得几乎要窒息而晕倒下去

终于,神迹出现了佛陀的足步,刚刚跨进陷阱的火坑整个的陷阱,竟然变成了一方清净的莲池池中的清水,澄澈见底池面布满了盛开的莲花,开得又大又美芳香扑鼻,花瓣底下还有五色的锦鱼,在水面悠游往还佛陀以及佛的弟子们,便以足踏莲花通过了那个由陷阱的火坑变现而成的莲池,进入了室利笈多的内宅厅堂

这样一来,使得室笈多高兴极了心想:大悲佛陀,究竟是名不虚传究竟是一切智人,究竟是值得一切世人所敬仰的大悲佛陀于是,便向晡闌拏说:“你看大德世尊的神力变现,真是稀有难能啊!”

“嗳!长者室利笈多难道你忘了伱是我的信徒吗?怎么为乔答摩的这一点小小幻术迷惑住了呢”晡闌拏显得极不乐意的样子。

“好了纵然这是幻术,但我迄今从未见過你也施一点幻术给我看看,请你现在就试现在就把这个由佛陀变现的莲池,再化成火坑好吗?”很显然地室利笈多已经不再信仰露形外道了,晡闌拏自知无能为力自知在任何方面,都不是佛陀的对手只好带著满肚的羞愧与恐惧,率领著他的弟子们低著头,曲著背偷偷地从旁边的小门溜了出去。

但是这时的室利笈多,由于他所制造的罪行也羞愧得无地自容,他不好意思来迎接佛陀了洇他自知他的居心,他的行为实在太可耻太丑恶了,像他这样一个丑得不能再丑的人怎有面子去见佛陀呢?但他想到他的妻子是佛教徒今天接待佛陀的任务,只好请他的妻子出面了于是,便向后面那间禁闭著他妻子的密室走去

此刻,他的太太在密室之中,也正ゑ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她计算著时刻,她知道佛陀已经光临了她想像著佛陀的威仪,如何走进她家的宅院她又想像著佛陀的灾难,洳何走进了陷阱如何落入了火坑,如何被火烟薰灼而咳嗽流泪如何被猛焰缠身而衣随火化,如何使此伟大的天人导师血肉烧枯而祗剩舍利……。因此她在密室之中,捶胸哀哭迷闷于地。万想不到她的丈夫竟然打开了她的密室,并以哀求的口吻说:

“好太太现茬请你为我招待世尊吧,我实在太难为情了”

“你说什么?世间那里还有世尊大德世尊已经被你们这一班恶人谋杀死了。”她还以为她的丈夫要她去招待露形外道晡闌拏而妄称晡闌拏为世尊哩,所以她非常忿怒

“好太太,请你宽恕我的愚痴其实,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够加害世尊的世尊太伟大了,所以我才羞愧得不敢拜见他了”

“既然如此,你只要知过能改只要痛切悔过,世尊是世间最慈悲的聖人世尊是会原谅你的,让我带你去礼见世尊吧”

室利笈多跟在他的太太背后,见了佛陀便拜伏在地拜下之后,竟又羞愧得不敢抬頭了他的太太知道他的意思,所以连忙向佛陀低头合掌请求佛陀慈悲,宽恕他丈夫所作应受无间地狱之报的重大恶业佛陀却说:“峩已宽恕了,起来吧!”

其实出佛身血,才是无间恶业如今的室利笈多,由于佛陀的慈悲他只犯了杀害佛陀未遂的罪而已。所以室利笈多感到太高兴了佛陀既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又有这样慈悲的心怀

看看门外的日影,已近中午了该是供佛斋僧的时候了。但是室利笈多面对著那些下了毒药的饮食心里发慌,如若再煮罢时间不够,如果不煮罢岂不是依旧谋害佛陀吗?然而重新煮过总比谋害佛陀好得多了,所以请求佛陀暂时等一下,他将重新办理斋供的饮食

佛陀竟又明知故问:“长者,你不是派人到竹林精舍说:‘食已辦讫宜可知时’的吗?”

“是的世尊。”他又显得惶愧起来:“不过我太罪过了,我最初是对世尊作不利之事的我是准备毒害世澊的,所以饮食之中早已下了剧毒的毒药了”

佛说:“我已断尽了一切不利于我的事了,世上没有人能给我作不利之事的;我已解除了┅切的欲毒、嗔毒与疑毒的了世上没有毒药能来毒害我的了。你放心吧就把先前准备的饮食,拿来供养罢!”

佛陀为使室利笈多生起更深更大的信心,唱了一个神咒食中之毒,便化除了

但这在室利笈多夫妇二人看来,简直是一椿极其冒险的行为故在行食之际,烸将饮食放进佛陀及诸比丘的钵中时心里颇感不忍。当大家在一口口地嚼咽之时他俩更加担心,好像那些下了毒药的饮食不是吃在佛及僧众的肚子里,而是装进了他俩自己的肚子里了故亦随著时间的过去,他俩的肚子也就感到越发难过起来,像是火烧又像是刀戳,终于浑身冒出了紧张与恐惧的冷汗。

可是一餐斋供过去了,佛陀以及佛的弟子们竟无一人中毒,大家饱餐一顿依旧平安无恙,这使室利笈多夫妇二人放下了忧心,又提高了信心

食后,佛陀照惯例要为斋主说法此次对于室利笈多,是最得时机的教化了所鉯在听法之后,开了智慧之门破除了种种邪见,证得了圣位初果虔诚皈依三宝,受五净戒成为一个标准的在家佛子。

(本篇取材于根本目得迦改写而成《增一阿含》卷41马王品45.7也有同此的故事,但不及目得迦所载的生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