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军事管理体系结构

【摘要】:介绍了体系结构的发展过程,详细叙述了英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MoDAF1.2的七个视角及其视图组成;分析了MoDAF中战略、作战和系统三个层面的层次关系及各层组成要素之间嘚相互联系;对比了MODAF1.2与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1.5的相同点与差异;指出了体系结构框架在网络化作战能力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未来国際体系结构的发展提出了启示


吕翔;姜志平;罗爱民;罗雪山;;[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黄力,罗爱民,罗雪山;[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罗爱囻,修胜龙,罗雪山,舒振,易先清;[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姜军;罗雪山;罗爱民;杨春辉;;[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黄力,罗爱民,邱涤珊,罗雪山,谭跃进;[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3年02期
修胜龙,罗雪山,罗爱民;[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4年02期
毛昭军;李云芝;;[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6期
刘小海;田亚飞;;[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1期
}

图1 美国军费占全球军费百分比

*以當前价格和汇率的以美元表示的2013年的数字

图2 美国GDP占世界经济的百分比

尽管六十年来美国的国防创新一直处于领导地位但其位置正在发生鈈断变化。2013年全球军费开支超过1.7万亿美元。美国的军费开支超过了下面九个国家的总和(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法国、英国、德國、日本、印度和韩国)(图1)美国军事支出占全球所有这类支出的37%,尽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占世界经济的24%(图2)

由于持续的主权债务危机,西方(北美、西欧、大洋洲)的军费开支正在下降但在其他地区军费开支正在增加。2013年因为美国国会试图减少预算赤芓,美国军费开支下降了7.8%降至6400亿美元。

虽然国防是大多数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府研发资助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其份额差别很大。在美國2011年国防占了联邦研发支持的57%;分别是韩国和英国给予国防的份额的三倍多,是法国、德国、或日本的八倍多美国政府在国防方面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法国和俄罗斯的两倍;是韩国,或英国的三倍;是中国、德国或日本的9倍;是欧盟国家总和的14倍相比之下,美国的非国防研发投资比欧盟国家少40%欧盟国家更多地将政府研发资助投往与其商业经济直接相关的领域。

从历史视角看美国国防研发支出

如果苐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美国的研发体系曼哈顿工程开创了“大科学”时代,因为科学进步越来越依赖由国家政府、或国家团体资助的大型国防项目在战后时期,科学研究和开发办公室(OSRD)——由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美国国家科学发展规划奠基人)领导的民用机构——融资條件相对较小,但它是体制创新的典型通过与私营公司签订研究合同(如,西部电气)并且严重依赖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二戰后美国对科学技术的军方资助的增加在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其他成就方面美国国防部(DOD)支持了半导体的研究,而且国防部是新技術的一个早期关键客户它开创了先进的航空技术,以其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的支持为例。这也许是国防技术军转民的典型案例它为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尚无市场的新技术提供需求军事投资对研发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影响了更大范围的创噺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调动和扩大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冷战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国防研发的规模及其中心作用使美国国家创新體系与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同行有所区别。朝鲜战争促进了美国军方对高科技的追求以及相关的研发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研发重点是新武器从喷气推进式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到核动力潜艇。人造卫星之后研发支出飙升,尤其是在国防研发方面这也很快推动了美国国防部先進研究项目局(DARPA)的出现,成立该局用于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DARPA被设计为一个灵活的、没有官僚的机构,仅仅关注技术问题

最初,巨大的美国国防创新引擎的崛起并不被看好只是作为一个安全和福利之间的权衡而存在,为国家的安全和福利服务在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告别演说中,他说必须警惕“军事工业联合体”的危险,以及潜在的“由联邦政府雇佣而形成支配全国学者的局面,以及统一汾配项目统一控制财力。”艾森豪威尔发表他的声明时美国的全球经济霸权正值巅峰。自那以后国防支出,特别是研发支出在美国創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过来又支持了美国全球竞争优势,这一点变得很清晰

在整个冷战时期,国防研发主导着美国联邦研发预算此后,只有几次其份额下降至美国联邦政府在科学研发方面的支出总额的50%以下1960年,国防研究占联邦研发基金的80%随后的相对衰落是洇为越南撤军后,美国宇航局太空计划的增长以及日益流行的反对作战行动造成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国防研究占联邦研发基金的份額一直徘徊在50%左右,在里根重整军备时期这一数据明显增加,不管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见图3、图4)

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投资和军事采购有助于科技繁荣,使其在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率变高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大部分依赖于国防合同地区并不在德克萨斯州或密西西比州,而在加州圣克拉拉县硅谷。

图3 历史上研发支出:国防和非国防(单位为百万现值美元)

图4 国防和非国防研发预算主管當局:(GDP所占比重)(数据来自国家科学基金会,20022014)

然而,即使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全球国防预算下降美国国防部仍然承诺大仂发展高科技。随着国会致力于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预算翻倍国防研发支出的份额萎缩为刚刚超过总数的一半。如果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成功证明了美国的军事实力优势和国防研发优势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技术革命加大力度促使国防学说进入网络化的互联网時代

然而,自2001年9月11日后事情发生了变化国防研发支出迅速增加。2003年军事研发超过500亿美元;2009年达到峰值830亿美元。在大衰退期间国防研发于2014年跌至约610亿美元,但预计在2015年回升至约690亿美元

在21世纪前10年,美国联邦政府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支出国防部占一半以上。其余部分嘚最大份额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能源部(DOE)、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图5)占据

此外,用于国防研发的联邦债务的构成与民用領域的大不相同美国国防部研发的大部分支出(81%)用于开发,尤其是(6.3)先进技术开发(武器系统、原型等等)(6.2)应用研究占7%,而(6.1)基础研究只占3%(图6)开发在非国防研发中仅占15%,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别占到45%和40%(图7)

图5 美国联邦政府在科学研发方面的支出,FY 2011

图7 美国联邦政府在科学研发方面的支出非国防部的,FY 2011

2005年至2015年之间国防研发支出总额萎缩21%。反过来国防部武器开发的支出和国防部科学与技术的支出将分别萎缩21%和25%。

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二)

美国是市场经济社会一般国家对企业的干预有限,但是在国防科技创新领域美国政府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因为毕竟外交和国防的权力还是在美国中央政府的今天我们还是通过事实来说话。

媄国早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就确立了基于能力的国防工业基础发展战略深度地实现了全要素的军民融合。但是美国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国防科技创新领域更是不遑多让。今天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观察美国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首先是资助體系,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家安全负有职责的能源部和国土安全部以及大学附属研究机构等。我们通过对这几个部门近年来的投资来觀察美国国防科技创新投资上的变化趋势,希望透过这些数据来体会美国是如何来实现国防科技创新、打赢第三次抵消战略之役的。其佽是谁在执行美国的国防科技创新也就是创新实施的体系结构。

图1 美国国防研发支出的趋势

FY (10亿美元2014年固定美元值)

一、谁是美国国防科技创新的出资人

国防科技创新,当然国防部分内事自从二战以来,美国在国防科技上的创新一直在政府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僦是从全球看,美国也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但是透过近年来美国的有关国防发展的战略,其中每次都要提到的一个挑战就是财政紧缩问題国防投入减少。

美国国防科技投资集中在以下三个主要领域:武器开发、国防科技、以及美国能源部原子防御截止2015年,国防部武器開发的支出预计降至526亿美元(占国防研发总额的75%)国防科技支出降至120亿美元(17%),但是美国能源部原子防御增加到50亿美元(8%)见图1。換句话说在2005年至2015年之间,国防研发支出总额将会缩减21%(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在同一时期内,国防部武器开发的支出将缩减21%国防部科學与技术的支出将缩减缩25%,而美国能源部原子防御的支出增加6%

图2 美国国防研发支出的百分比变化

根据美国国防部机构/部门的研发支出——也就是说,陆军、海军、空军、国防机构(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美国空军(占2015年国防部研发总额的36%)和海军(25%)仍占主导地位从2005年到2015年,陆军、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它们每一个占国防部研发总额的比例都相对较尐(2015年不足10%)。在这十年里国防部研发总额将缩减22%。陆军和美国导弹防御局的下降程度最大超过-47%,美国海军和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下降的也不少分别为-20%和-18%,相对而言空军方面下降的较少,仅为-4%

图3 美国国防部机构/部门的研发支出,FY (十亿美元2014年固定美元值)

图4 美国国防部机构/部门的研发支出的百分比变化,FY

2005年至2015年之间国防部的科技支出总额从160亿美元下降为120亿美元。先进技术发展在2015年缩水38%缩为50亿美元。与此同时应用研究将下降为44亿美元(-23%),然而基础研究将攀升至20亿美元(13%)国防部科技支出总额可能从2005年到2015年会缩减25%。这些财政拨款已经在1993年达到峰值170亿美元当时先进技术开发占总数的56%。2015年总数将不到三分之一,而先进技术开发的份额将占总数的41%

* 醫学研究在RDT&E外拨款;在1999年之前在“6.2”账户拨款。

图5 美国国防部科学与技术支出FY (十亿美元,2014年固定美元值)

图6 美国国防部科学和技术支絀的变化

2011财年美国能源部支出了99亿美元用于研发。美国能源部的研发活动分布在国内能源系统、国防(其中有许多是由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出资资助的)以及普通科学领域,其中大部分是由该部门的科学办公室出资资助的

美国能源部将自己的资金重点用于核武器、能源和核清理。在石油危机期间美国能源部在国防和能源方面花费的资金是等量的。在20世纪80年代国防建设期间在核武器方面的支出大約占到美国能源部预算的三分之二,而能源方面支出占三分之一自冷战以来,美国能源部在核武器、能源和国防清理方面花费的支出大致相当

(三)国防部实验室和大学附属研究中心(UARCs)

自19世纪以来,陆军在制造军火库方面的研发和生产一直是持续同时进行的尽管某些军队领导人想把将这些功能从组织中分离出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海军一直在研发和生产之间保持着严格的组织分工。成立於1923年的海军研究实验室是独立运营的海军装备部门这与陆军的军火库相类似,技术创新在历史上一直依赖于研发和生产之间的密切协调创建于1947年的美国空军比陆军和海军更倚重私营公司的新知识和技能。然而它还运营着一个范围广泛的国内实验室网络。同时国防部囷各军兵种已经将资金分流到多个相互竞争的技术,以支持类似的或相同的任务从对苏联领土的远程打击到海军舰船的战术防卫。

国防蔀还资助大学附属研究中心(UARCs)这是国防部战略研究中心,与大学相联系UARCs开始于1942年创建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UARCs致力於维护对国防部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和技术能力UARCs属于非营利机构,被认为对维持必要的研发和工程“核心”功能至关重要他们与其国防部赞助商有长期战略关系。(表1)

表1 赞助商大学,和国防部的UARCs(2014)

在2011财年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支出了11亿美元用于研发和研发工厂,幾乎将所有的支出重点都放在该部门科学技术理事会(该部门的研发部门)的活动上这些活动主要涉及四个领域:收购和运营支持、实驗室设施、研发和创新,以及大学项目用于研发的支出中,14%用于基础研究33%用于应用研究,而53%用于开发

透过上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即便财政紧缩的环境下国防投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从几个投资主体部门综合来看美国从来没有因为钱的问题而放松了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自从二战以来美国早就尝到了投资国防科技的甜头,怎么可能会因为财政问题而停止创新正是因为美国政府在国防科技上的坚定态度,加上它建立了一整套运行非常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才使得美国赢得一次次挑战,保卫了国家安全在国际社会秩序的建立与运行商发挥重大作用。

二、谁在为美国国防科技创新出力

美国的国务院部门是国防科技的投资者但并不是实施者。国防部等政府蔀门负责制定战略、提出需求、给予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具体实现国防科技创新的还是一下三类主体:联邦实验室、大学附属研究Φ心(UARCs)和防务承包商。

美国国防工业包括约2700个主承包商公司其业务跨越9个程序级部门进行运营,范围从航空航天系统到轻武器、地面車辆和服务然而,6%的公司雇佣了70%多的国防劳动力飞机部门是最大的部门,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既有民用利益又有国防利益的部门此外,10%的公司在供应链的前端收获了43%的收入

Kearney认为国防公司以三种方式获得经济价值。基于基础设施的公司是那些拥有生产资产基地生产和組装他们的产品的公司尤其是造船厂和飞机制造业。这些公司的就业人数和收入占了一半还多尽管他们的数量只占国防公司总数的四汾之一。知识型企业往往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只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情报和软件应用程序最后,标准化的公司(占该行业公司的59%)生产商品类的产品那些竞争对手可以很容易仿制的产品,创造的价值最小这些公司只占29%的就业人数,占总收入的30%

在所有的政府承包商中,十大公司占了1310亿美元并占合同总数的29%。几乎所有的国防承包商也进行非国防行业的运营。行业领袖包括身价460亿美元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其运营业务为航空航天、IT系统安全和先进技术;身价870亿美元的波音公司设计、制造和销售固定翼飞机、旋翼飞机、火箭和卫星;身价320亿美元的通用动力公司是一家航空航天和国防公司,身价250亿美元的雷神公司是一家主要的国防承包商,制造武器、军用和商用电器;以及身价250亿美元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是一家全球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公司。

这些国防承包商的最大市场由美国海军、空军、陆軍和国防部后勤构成排名前十名的公司每年收到的合同金额从100亿美元到540亿美元不等。在国防专业市场—从海军到国防安全部门——前十洺公司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56%)但情况差异较大。在某些市场——比如导弹防御市场和国防微电子市场,业务规模和范围具有相当大嘚优势——业务集中度超过90%在导弹防御市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49%)和雷神公司(23%)引领市场而在国防微电子市场,雷神公司(47%)囷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23%)是超级大玩家

随着国防工业基础越来越多地集中于IT技术,联邦政府寻求与非国防公司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在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革命中,美国政府就是这么做的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乔治·特尼特总结到,国家情报机构已经无法独自应对敌人了。In-Q-Tel(IQT),帕琉斯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中情局支持的早期技术投资者,成立于1999年作为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组织。特内特回忆说中情局创建IQT投资公司,希望利用其有限的资金“在其他地方利用发达的技术中央情报局确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IQT提供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初,IQT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需要今天它支持美国情报界中多达17个机构,重点是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以及物理和生粅技术。

2007年特内特认为,“In-Q-Tel联盟已将该机构置于科技的前沿”多年来,IQT已经投资了180多家投资组合公司声称已经利用了39亿多美元的私營企业资金。无论如何IQT的重要性应该从上下文看得到。在美国有900家风险投资公司,他们管理着200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相当于平均每家公司管理着2.4亿的美元。在全球风险资本中这家CIA支持的公司仅仅是全球化产业中的普通一员。

本来想用两期来结束这个话题但是主编和责編觉得文章太长了,觉得还是分4期来谈更好有读者问我,你怎么还不谈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没有军民融合怎么行。但是我觉得没有创新哪来的融合,军民融合一定是高水平的溢出效应绝对不是低水平的拉郎配,所以下一周我们会和大家说说当前美国国防科技創新体系中的军民融合问题看到这里好多读者可能会觉得我们不是在谈美国国防科技的创新体系,其实是这样的我们是想对美国当前國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严格意义是一种趋势性分析另外还在这里说明一下,我们这里的好多数据都是来自《年度国会國防工业能力报告》(Annual

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通过前面的两期分析其实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当前的国防创新体系也处茬一个转型升级时期在这一期,我们主要根据前面对美国国防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进行部分性分析,包括:自动减支和有限的预算带來的成本压力短期国防政策的偏差,以长期、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为代价国防采办的挑战,从军转民模式到民转军模式的转变

从苏联發射人造卫星到20世纪80年代的战略导弹防御计划,美国始终将苏联共产主义作为最大的敌对势力坚持通过持续的联邦资金来保持美国在国防技术优势。事实也在不断强化这一观点尽管苏联可能领导着更多的军队和武器,但美国仍然可以在任何冲突中只靠先进的技术就能占仩风正是这种“国家任务”,说服了美国人为赢得冷战胜利的更高目标而推迟他们当前的消费

冷战结束后,美国逐渐将资源从五角大樓发起的创新转向当前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卫生保健市场。与此同时许多其他国家也正在实施积极的政策,力求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上風因此,美国国防部尤其是当它涉及到创新时,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下:

● 自动减支和有限的预算带来的成本压力

● 短期国防政筞的偏差,以长期、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为代价

● 从军转民模式到民转军模式的转变,

● 国防工业基地的空心化

● 军方内部之间竞争压仂的减少

● 国防承包商研发支出强度低,以及

● 国外国防竞争的兴起包括低成本竞争。

一、自动减支和有限的预算

国防创新一直有着双偅使用目的它既支持国防创新,也支持商业创新和美国的竞争力现今的预算削减同时威胁到这两个目的。分析表明大规模和长期的政府投资在通用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是联邦支持民用和国防研发的真实情况研究军事采购支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明,国防采办对私营公司申请专利和研发投资有积极影响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根据一项研究表明, 军费开支可以比民用支出哽好地刺激创新因为公司被给予激励措施,以推动技术前沿和发展新的技术这就是为什么军费开支可以对其余的经济有正面的溢出效應。通过提供没有现有市场的新技术需求的来源军费开支为那些会对创新产生更广泛影响的研发提供了一个重要动力。因此毫不奇怪,在整个冷战时期国防研发大规模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通用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的确,技术政策学者普遍认可国防研发对发展航空航天工业、核能、计算机、半导体和软件行业、互联网和许多其他技术领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创新是由强夶的国防预算激励的。但自动减支对这些创新来说是挑战事实上,国防部高级官员在最近的战略选择和管理评审中建议预算自动减赤將导致严重的挑战:“显著减少超出了总统的计划将需要更多的大幅削减迫使结构…在自动减支级别的削减下,我们的军事选项和灵活性將会受到严重限制”随着1.2万亿美元的自动减支计划被激活,白宫表示了担忧这也将会“严重破坏国家安全。”但是政府并没有严重建议、限制或改革应享权益支出以释放预算资源,也没有共和党人努力提高收入特别是通过提高个税。诚然奥巴马政府已经提出多种方案来减少国防预算,包括削减大件军备项目像F-22和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但是这些提议也会削减国防研发

最近,空军发布了其30年战略大纲该计划的核心是追求“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但是面临最后紧要关头时,这些长期项目是否能获得支持还有待观察。

由于这些预算的限制五角大楼在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RDT&E)方面的投资自2009年达到峰值以来已经下降了28%,扣除通货膨胀因素2012年,美国空军研发支絀263亿美元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支出177亿美元和陆军支出87亿美元。这些数字在奥巴马总统的2013年财政预算请求中仍然保持稳定但在2014年分别降至257億美元(空军)、160亿美元(海军陆战队)和80亿美元(陆军)。据五角大楼所述研发支出将继续首当其冲地遭遇国防预算削减。因此五角大楼高级领导人试图保护2015财政年度预算计划中研发资金预算不受自动减支预算上限的影响。

这些高层领导人也表示担忧继续压缩研发預算可能威胁到美国技术优势,并伤害美国国防工业基地进一步削减国防和民用的研发支出,将降低美国整体经济增长和全球竞争力ITIF(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显示,基于预先自动减支基线估算联邦政府研发支出的预测下降将至少减少美国GDP2030亿美元,2013 – 2021期间的减少额累計将高达8600亿美元

理论上,资金紧张可以促进创新但是,当总的研发资金削减后军方是否会更加认真地思考安全威胁、整个的武装力量是否能够应对这些威胁,都尚不清楚

成本压力也导致了短期国防政策的偏差,包括研发着重点的变化经济作为整体,会有短期发展嘚偏差以牺牲长期的创新为代价,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也会影响国防。

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甚至举例说明了短期结果的这種偏差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一直负责资助许多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技术的发展。与苏联的技术竞赛导致DARPA的创办,一开始就规定其必须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它被作为一个灵活的、非官僚主义的、只专注于技术的机构进行构思和发展。它可以资助研發但并不将技术商业化。它只是通过利用与美国国防部的联系来推动创新。这就是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如何资助创新理念的——从互联网到GPS、再到先进材料直至制药——同时服务于军事和民用包括大众消费品的早期研究,直到最近

DARPA在寻求和鼓励新技术发展轨跡方面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年或二十年中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它仍然是一个独特的自适应组织在托尼?特瑟2001年成为DARPA的局长之后几年,記者们认为美国旧的技术引擎的转速正在降低。然而不考虑该机构范围内的组织适应性,DARPA项目经理继续使用同样的五步骤过程与学术囷工业团体一起去寻求和培养新技术的发展轨迹正如埃里卡·富克斯在2009年写道,有了这些变化DARPA可能已经被有效地缩小“死亡之谷”,茬一个支离破碎的行业中协调创新影响创新为军事需要服务。与此同时富克斯认为,“新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专注于缩小從发明到创新的差距,努力解决短期问题这些可能会使美国技术管道没有新的来源。

问题仍然在于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是否能夠提高颠覆性创新,更多地关注当前军事需求的过程此外,这关系到资助的整体水平:在资金紧张的时候更多的颠覆性创新通常从长期投资中第一个被降低。DARPA当前技术的目标雄心勃勃但预算有限,不仅在DARPA范围内预算有限而且在国防部作为一个整体也预算有限,意味著增加了中长期成果的压力

同样地,在其他服务有着雄心勃勃的技术目标时现在还不清楚这些长期高风险投资是否有短期生存压力。舉例来说最近,空军发布了其30年战略大纲,强调了它计划作为目标的技术该计划的核心是追求“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某些更有湔途的技术包括特超音速、纳米技术、定向能量、无人驾驶系统和自治系统换句话说,那些有前途的、更快、更小、更便宜的技术已經使国防创新更无人化和自动化。但是面临最后紧要关头时,这些长期项目是否能以牺牲短期项目为代价而获得支持还有待观察。

国防部已经表明它更愿意将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RDT&E)方面的支出保持在近630亿美元的水平,这也是该部门将在2014年花费的金额这是约360亿嘚美元,小于在2014年用于采购的金额总量这个缺口在2015年接近260亿美元。根据2015年未来国防计划国防部将把一半费用花在系统开发和演示上,從2009年的约200亿美元到2018年的100亿美元下短期政策的偏差也反映在与国防采办有关的挑战上。

六十年来国防采办改革的大部分尝试都失败了真囸的改革可能需要增加文职官员对采办决策的影响,以及减少武装部队对采办决策的影响

正如约翰阿利克所认为,美国“军工复合体”嘚起源和本质继续决定着美国的国防活动包括创新。历史上军工复合体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陆军和海军的飞机设计业务转由私營企业进行该复合体在20世纪50年代和冷战的早期采取了当前形式。尽管上个世纪中叶大范围的由政府-到-工业的转变主要负责设计、开发、和生产军事系统,武装部队仍是军工复合体的主要合作伙伴原因是他们控制着满足和限制武器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反过来这种配置使得民用国防工业成为初级合作伙伴。

这种结构是由产业创新驱动的但仍然由军方主导。它使得美国的国防采办显得不那么重要包括创新。这使得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因为政府进行的管理从根本上不同于私营企业的管理。这对国防而言尤其如此它与其他美国政府机構的不同之处在于,大量资金被用于高科技系统和设备以满足一个不确定的、未来的、不可知的突发事件由于技术的复杂性,项目选择、订立合同、和监督的困难以及缺乏军事系统性能的评估指标,“文职官员一直无法行使有效的国防采办监督使得军事领导人随意进荇选择,很大程度上未经检查”

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十年来国防采办改革的大部分尝试都失败了真正的改革可能需要增加文职官员对采办决策的影响,以及减少武装部队对采办决策的影响相反,当前的经营模式正设法实现这一不可能事件武装部队必须领导他们不从技术上控制的、越来越先进的系统,而与此同时国防承包商负责开发系统却无法领导。

美国国防部每年花600亿美元——它自己年度采购的菦三分之一——在商业公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的日常产品它也购买不售卖给公众的东西:这些属于狭义范畴的“商业类型”。现今政府官员正在敦促供应商提供他们的详细的价格理由;供应商认为这些行动太过干预并且毫无根据。一些供应商正在考虑是否退出军事市场

在私营企业,军方的“低成本、高创新”的策略是行不通的在私营企业的竞争中,大多数公司必须选择支持一种技术而不是两种技術都支持——这被看作是一种“中立”的态度。但是国防部正越来越多地要求承包商和供应商采取这样的“中立”态度。

四、从军转民模式到民转军模式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也就是IT行业的重构和全球化之前,普遍采用的是国防技术的军转民模式例如,里根时代的重整军备竞赛发生在一个政府主导、自上而下,而且不联网的研发环境中受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刺激。在这种模式中新民用商品由军队或政府研究。通常这些军转民模式包括新技术通过国防部或美国宇航局的资助、研究、许可、设施,或援助可以商业化。這个时代可能在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顶峰当时阿利克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对军转民的超越:变革时期的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

在过去的十年戓二十年中这种环境已经演变成一个民用主导的、自下而上的、网络化的研发环境,这也是通过增加发生在亚洲大型新兴经济体中的活動而被推动的在IT行业中,旧的、刚性的垂直价值链过去曾经是一个国家关注的焦点,现在已经转变为灵活的、分散在多个国家的横向價值网络与此同时,旧的美国IT主导地位已经被多中心分散的IT超越;因此组装厂和工厂,以及最近以来在大型新兴经济体中的研发中惢的作用持续增加。除此之外这一转变导致了旧的军转民模式的变换。

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这种转变与从军转民模式到民转军模式的转变是相类似的二战后,它最初理所当然地认为涉及国防的研发和军事采购的结果是大量的军转民(从军事应用到民用使用)的技术。只要美国技术发展在前沿技术和国防市场享有优势军转民模式就占上风;也就是说,一直到冷战结束为止

20世纪80年代初期,里根時代重整军备的巨大努力明显地促进了国家国防技术的发展当时提出了两用技术的思想——既可以用于军事领域,又可以用于民用领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IT创新在商业方面的领导地位导致了民转军(从商业技术到国防部门的变换)的想法一方面,新模式成为冷战后應对成本上升的隐性的方式另一方面,它反映了产业转型从集中的政府市场转向大众消费市场,这可以从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及其从夶型机到微型计算机、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的转变中得到印证

然而,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政府的政策不再像他们过去所做嘚那样塑造行业环境。随着CIA支持的IQT(帕琉斯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处于风险资本的宇宙中这些政策现在更多地受市场力量的支配。在目湔的战后时期国防研发推动国家的民用创新。今天角色已经逆转了。国家的创新体系正在推动着国防研发这一影响(暗示)是至关偅要的。只要这个国家在全球先进技术部门的优势处于相对减弱的情况美国将不再能够主宰整个全球价值链,更不要说主宰这些行动的偅要节点

当美国的公司主宰着关键的价值活动时,后者倾向于依赖与外国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因此,任何适当的21世纪国防创新战略都鈈得不参与支持双重使用体系正如当前美国国防部和能源部资助国家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专注于加法制造、数字化制造、轻质材料、動力电子设备。

只要这个国家在全球先进技术部门的优势处于相对减弱的情况美国将不再能够主宰整个全球价值链,更不要说主宰这些荇动的重要节点

此外,有趣的创新机会存在于国防创新中涉及到可持续性。国防部通过坚持承诺大量购买替代燃料来促进生物燃料的創新供应商开始在市场上出售完全替代型的、与石油可以互换的生物燃料。因为化石能源相对丰富而且成本低廉,所以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将继续取决于政府政策减缓气候变化将会是唯一令人信服的需要更改燃料的理由。美国国防部可能在努力缩小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不確定性方面有关键作用体现在现有政策鼓励采购替代燃料上,而且总体意图是复制过去的军事研发和采办的军转民的一些特征

透过数據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四)

本文是《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创新体系》系列的最后一篇。毫无疑问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工业基礎是全球最强大的,但是综合起来他们自己也承认,要在未来继续保持这种领先世界的创新力、创造力还需要未雨绸缪,直面问题和挑战我们想换一个视角来观察美国国防科技创新当前的态势和趋势,从而做好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规划尽最大可能的避免让我们的明忝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昨天。

五、国防工业基础的空心化影响战斗力生成

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其是否具有强大有力的国防工业基础,这不仅包括一流的发明能力同特别重要的还是制造能力,否则创新就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停留茬实验室里面,无法形成切实的战斗力美国的国防工业制造能力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球化,除了国内的三级承包商/供应商以外在海外的盟友等也是其武器装备系统的重要保障力量。

但是近年来许多研究报告都对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提出警告称美国工业基础和其高科技能仂正在滑落,而且这种趋势有可能对军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例如,2005年国防科学委员会高性能芯片供应工作组表示,美国正在丧失其高噺技术工业能力“建议采取紧急行动。”它警告“美国的大部分战略性产业都无法改变业已出现的全球竞争动态,即生产和市场的重惢正在离开美国”美国国防工业协会也认为:“如果我们失去在制造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那么我们将丧失国家安全”这就是所谓的媄国国防工业基础空心化。随着大量美国工业制造企业迁移海外而国防工业基础也在向海外迁移。乔尔?尤德肯(Joel Yudken)在《制造业危机》┅书中提到“制造业持续迁移海外既削弱了美国技术的领导地位,同时也让其他国家即便不是跨越也是在事关管家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快速赶超而来。”

分析认为如果美国国防工业基础想要维持其高精尖防御平台的技术能力,就需要在众多领域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制造能力如纳米技术、先进电池、半导体、传感器,等等《国防生产法案》第三条的计划任务是锁定并大力支持美国正在丧失或没有能力嘚高科技制造领域,第三条明确指出防务“依赖外国制造商…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得克萨斯大学的工程学教授迈克尔?韦伯研究了美国国防工业体系制造支持基地内的16家工业公司的经济健康“新颖的机械产品和系统的创新与生产有直接关系,”他还发现自2001年鉯来,那16家工业公司中的13家已经显示出“衰落的迹象”

此外,美国有关国防工业基础的文章还明确提出更多依赖海外制造商的能力增加了易受假冒商品损害的可能性。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2008年发生了9356起外国假冒产品进入国防部军需品供应线的倳件,相比2005年增加了142%假冒物资可以并已经伤害到军队在作战行动中维护武器系统的能力——这是最主要的弱点。此外美国商务部工业咹全局调查的许多经销商显示,许多外国政府在其各自的边境范围内采取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措施很不力最近美国审计总署发布了一份報告,详细叙述了美国武器系统中假冒产品的风险

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国防工业基础而这个基础必须能够做到军民两用、有效协同。当前科学技术全球化扩散和工业生产链条的全球化势不可挡,国际科技竞争日趋复杂美国为此提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法案》(RAMI)、扩大研发税收抵免和资本投资激励、更严格的贸易执法和智能多边联盟等一些列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政策。我国也提出了军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国家战略藉此解决军民二元分离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我国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一种重新审视、结构性调整、战略性布局引用尤德肯的话“只有一个旨在完全改变国家整个生产基地减少的全面战略,才能在未来几十年充分保护和振兴国家的国防工业基础”

这是一個艰巨的任务。在缺乏足够的制造产能时创新效益并不能持续。

六、军兵种之间竞争压力的减少不利于激励创新

对于一般商业领域来说竞争是创新的原动力。对于国防科技和工业领域来说这种竞争主要包括军兵种之间和军民两个领域之间。20世纪80年代里根执政期间国防领域不同军兵种之间的竞争以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都将研发支出推动到非常高的水平。国防研发支出在里根年代占GDP的0.67%随着苏联的威胁消失,曾经在冷战时期推动军事研发的‘竞争型激励’减弱了在2000年代,恐怖主义威胁似乎填补了真空国防开支飙升。然而这些支出大部分将重心放在了武器开发上,而不是关注真正的研发因为后者才是重要的创新行为。

也有人认为军兵种之间的竞争会造成浪費,比如二战期间三个司令部在太平洋各自独立作战,在20世纪50年代各自发展弹道导弹但是军兵种间竞争还是有好处的,一是有利于高層把握关键情报信息一个军种保密不能保证所有军兵种都保密。第二是高层领导可以利用这种军兵种间的竞争来制定有倾向性的政策苐三就是竞争可以刺激创新,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害怕核威慑任务会旁落到空军从而导致了北极星潜艇的出现。

当人创新并鈈是总是受欢迎的。创新肯定会威胁主导市场前浪推后浪。而对于国防领域来说创新被定义为革命性的变化,意味着军事条令、某些技术的作战作用和那些专攻技术使用的军事组织的地位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商业企业一般通过创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从事新产品研发,与母公司进行竞争(例如1981年IBM个人电脑)

对于国防领域未来的创新,目前有三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军方对当前技术和学说的依赖性特别强以致于革命性的变化主要通过民用领域的干预发生。二战开始时英国皇家空军最初试图利用其有限的资源构建轰炸机攻击大陆。正是政治领导人的积极干预才使得战斗机及时进行生产,并实现了击败德国的不列颠之战第二种思路认为,重大的改变往往逐渐发苼在军方需要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更替,而且由于军兵种内部团体的力量该改变相对不受民用领域的干预。典型例子是战争中海军陆戰队和由海军航空航母发展的两栖作战第三种思路认为,主要的创新发生在军兵种之间与现有力量的竞争中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性的來自民用干预可以迫使创新凌驾于军事反对者之上

综上所述,军队组织性创新对于各个军兵种之间的内部冲突自有价值

七、主流国防承包商研发支出比例下降

自9.11以来,美国国防和安全开支显著增加但研发投资未能保持同步。在1999年和2012年之间研发支出占高级国防承包商嘚销售额的百分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1999年波音国防公司、L-3通信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雷声公司研发支出总计24亿美元,占销售额的3.3%到2012年,研发支出总额虽然数增长了大约50%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多,但研发份额下降到了销售额的2.3%有解释说这事因為销售额快速增长,从而增大了分母

图1 国防承包商*:研发支出(单位为千美元)

*波音公司、雷声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公司、L - 3通信公司

国防承包商的研发投入比率的下降可以与商业技术部门形成对比。事实上国防领导和技术领袖在研发的支出上存在着巨大嘚差异。2012年五个大型国防企业——波音国防、L -3通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雷声公司,在研发项目上总共投资了51億美元在同一时期,五家领头的科技公司——微软、英特尔、谷歌、思科和IBM - 在研发上投资近380亿美元

*波音公司、雷声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公司、L- 3通信公司

图2 国防承包商*:研发支出强度(研发/销售额,%)

五角大楼更加强调低成本采购的采购政策变化似乎也发揮了作用业内高管认为,五角大楼的重点是采购低成本产品尤其是引入可接受最低价格报价分析的理念,鼓励公司为了赢得合同而保歭较低的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密度(研发/销售)的差异同样显著。2013年五大国防公司研发支出从1.3%到3.6%不等。科技巨头的相应比率从19%到5.3%在一萣程度上,这是因为商业技术领域的研发支出可以并导致来自新兴市场的收入显著增加相比之下,在一个国防采办总量减少的时代国防的研发支出尽可能让公司得到稍大的收益——但这对那些股东来说刺激性步枪。

国防承包商也经常把美国国防部计划的不确定性作为研發支出仍然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关于未来将会采购什么样的武器系统不太确定,甚至也不太确定会分配给他们多少钱研发投资变得风險更大。

在过去主要的国防承包商可以依靠政府资助大部分武器系统的研究,但这种安排已经消失殆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算压力囷获取当前武器系统的优先级,而不是开发下一个武器系统虽然国防部经常提倡创新,但是其尖端技术、在未来几年开始的主要项目仍嘫相对较少由于减少了国防开支,五角大楼也被迫减缓、推迟或取消新项目

*波音、雷声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L - 3通信

**微软、英特尔、谷歌、思科和IBM

图3 五大国防承包商*和技术领先者**的研发与销售额比率

国防研发承包商投资的这些趋势对国防创新產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在军队削减的情况下国防研发的好处已经从历史上得到认识,因为大部分的研发投资是在创建期间进行的然而,由于研发投资与国防合同的其他支出之比在过去的二十年一直低于之前的几十年所以从未来几年军队削减中得到的好处,似乎可能会哽少

八、国外竞争力量的崛起

过去,全球防务领域的引领者主要源于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这些企业和美国国防部或美国北约盟国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其他地区被边缘化这种情况将不再存在。

今天新的挑战者可能并不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但他们的技術费效比高足可以占领国际军火市场。在这方面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翼龙无人机等无人航空产品的成功出口,只是未来嘚一个预兆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新挑战者源自新兴世界瑞典的萨博鹰狮战斗机(Gripen)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他的实例包括区域销售能从倳实上终结美国或欧洲公司的机会

根据领英(Avascent)和Reishman Hillard 2014年6月对近350个富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航天和国防高级领导人调查显示,80%的高管认为竞爭格局明年将会在本土市场以外增加,而只有6%的人认为他们的公司已经对全球竞争市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高管也相信美国仍然是最具竞爭力的市场,但新兴竞争威胁反映了未来的局面

*百分数表示高管人员的比例,这些高管人员认为在3个市场中的1个市场上该国被他们视莋为正在出现的竞争威胁。

图4 全球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当前的竞争压力*

美国国防工业也可能在美国过去享有领导地位的战略要地市场上噫受伤害这些战略要地市场包括无人驾驶的空中平台、情报监视和侦察、导弹,和卫星这些新兴威胁真正代表的是“成本创新”:并非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但有成本效益的世界一流的技术在未来几年,一些国家还有望逐渐从成本创新转变为对原始技术的创新

* 百分数表示高管人员的比例,这些高管人员认为在3个市场中的1个市场上该国被他们视作为正在出现的竞争威胁。

图5 全球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噺出现的威胁

随着新兴的、转型经济体的日益介入,新的威胁不限于成本还包括技术创新。美国国防工业也可能在美国过去享有领导地位的战略要地市场上易受伤害这些战略要地市场包括无人驾驶的空中平台、情报监视和侦察、导弹,和卫星这些新兴威胁真正代表的昰“成本创新”:并非世界上最好的技术,而是有成本效益的世界一流的技术在未来几年,一些国家还有望逐渐从成本创新转变为对原始技术的创新随着新兴的、转型经济体的日益介入,新的威胁不限于成本还包括技术创新。

这些变化体现在美国可能已经失去了作为卋界主要武器来源的地位的国际军火市场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引领世界武器出口每年海运了70多亿美元的武器。但在2013年俄罗斯武器絀口超过美国20多亿美元,标志着俄罗斯武器销售额增加了35%而美国制造商证明排名前100名的国防公司平均下降超过6%。

这些变化反映不再只是周期性波动而是结构性变化。由于发达经济体持续地减债在大多数G7经济体中,国防开支已经下降或停滞而一系列的军备竞赛正在非洲、亚洲和中东进行。尽管这些变化加速的原因在每个地区各不相同但都是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而推动的。许多这样的国家负担不起昂贵的、世界一流的国防产品和服务所以他们选择负担得起的、接近世界一流的、由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制造的产品。

谈国防科技创新对于中国学者而言,美国是永远都不会拒绝的话题几乎到了言必称美国的地步,一种观点是对美国完全照搬就是学美国,这方面主偠是科技战略研究者还有一种观点是美国不行了,大谈美国衰落论这主要是社科研究者。

本文分四期来比较深入的分析了美国国防科技创新当前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但我们的观点绝对不是美国国防技术占据领导地位和国防创新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竞争力有重夶影响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毋庸置疑,美国国防科技在其预算、全球参与和技术能力方面依然是龙头老大本文分析提出的观察都是他们發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致命性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我国国防科技领域,在新一轮深化改革推进阶段我们在国防科技领域除了要学习美国的成功之外,有时候也要深入的去分析一下他们发展中的问题也许对我们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有一些更加囿益的启示。

尽管美国是私营经济占主导的国家但是在国防科技创新领域,美国政府绝对是深度参与者相信美国政府在今后依然会继續支持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一是创新二是制造:通过一流技术和更广泛的美国商业全球竞争力来继续增强美国的国防力量。因此对於我们的国防科技创新而言,是否也要从体系层面进行研究规划,从而整体推动我国国防力量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广泛的探讨。

  ┅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预见2016 | 噺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實验室 | 国防工业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雲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凱文凯利 | 任正非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錄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天貓、京东开具唯一官方授权的直营店铺:

1、天猫--万方数据教育专营店

2、京东--万方数据官方旗舰店

敬请广大用户关注、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