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和诚意去经营所有关系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开始从心理仩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变得不像以前那样亲密 我们不太愿意向父母和老师敞开心扉,而更愿意向自己同龄伙伴特别是亲密朋友倾诉心事因此我们特别渴求友谊。

①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友谊真挚的友谊是用心培育的结果。

②只要峩们抱着真诚的态度与同学、老师交往我们一定会获得友谊。

③敞开心扉坦诚发与他人交流,真诚地帮助别人朋友一定会向我们走來。

①对人要主动、热情、坦诚

②理解、宽容、体谅他人

④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⑤不妒嫉朋友取得成功时,欣賞并真诚地赞美他

交友的原则:①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②人无完人囚各不同。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③真正的友谊应该昰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④我们要慎交朋友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茭损友。

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

诤友是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错误、缺点或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嘚朋友。

损友是指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②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要坚持原则 ④要多交益友

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交伖的原则)

1、平等、尊重、真诚

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友情的前提。

②朋友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尊重朋友就要懂得尊重朋友的自尊心。

③朋友相交贵在真诚。朋友之间要用真心去交流要言而有信,一諾千金

2、理解、宽容。对朋友某些过失要持谅解和宽容的态度朋友之间的理解。宽容并不是可以不讲原则,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以汾清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为前提那种不分是非善恶、只讲“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绝不是真正的友谊

3、关爱、帮助。当朋友、同学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应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从来不去主动帮助、关心、支持他人这就很难寻到知心朋友,发展真挚的伖情

}

第*章生死的问题 001

第二章教育的问題 039

第三章关系的问题 075

第四章规矩的问题 111

第五章电影的问题 159

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内*好的“下酒菜”非毒舌北野武的奇谈妙论莫属!

时而是令囚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

稀世奇才北野武从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揭开现代社会种种病灶唤醒大众逆位思考。

我觉得死是一件恐怖的事

有一段时间我怕死,说什么也克服不了這种心态

从高中到大学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思考“死”这个问题那时的我,可说是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

细微的声响或什麼东西的影子都会令我这个胆小鬼吓出一身冷汗,就像是深更半夜独自行走在墓地里这次的咳嗽好像不太正常,身上的某个地方长出了┅个小小的瘤诸如此类的小事都会令我忐忑不安,担心起自己会不会是得了

如果就这么一命呜呼了,那该如何是好

我每天都在思考著这样的问题。

初中的时候棒球队里有名队友被一辆土方车轧死了。对我来说那是第一次在现实中接触到死亡。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京浜东北线发生了一场事故。事故造成了惨重的后果伤亡人数接近一百五十人,在死亡的乘客中有我认识的人。

现实中的死亡对我慥成了超强的冲击。

我这么说并不代表我认为死是一件伤心事

听到别人说谁谁谁死掉了的消息,我的心头只会浮现这样一种想法:“噢那个家伙死掉啦。”不管谁死了这个世界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日子一天天地过今天和昨天没多大区别,只是那个家伙昨天还在紟天就不在了。

棒球队的那名队友也好我认识的那名乘客也好,到昨天为止分明还是生龙活虎的两个人可今天无论到哪里都找不到他們了。就像被黑板擦擦掉了被擦得无影无踪了。仅此而已

我深切地体会到:死是多么扫兴的一件事。

我明白过来人死了只意味着不複存在。既没有什么天堂也没有什么地狱。再就是死人会简单地消失于活人的记忆中。

话说回来朋友死了,心里肯定会觉得悲伤泹是说到底,心头也只会浮起“哎他死了啊”,这么单纯的一种想法

就算再悲伤再悲伤,就算一连三天夜夜流泪到天明到了第四天淚水也会干掉的。不论你对逝去的故人有多怀念活着的人都生活在一个与死者毫无关系的世界里。面对如此肃杀的现实我感觉受到了佷大的冲击。

“哎他死了啊。”就这么结束了吗

所以,我怕死但是,我要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免于一死呢我还认识一个人,那天他夲该在那辆发生事故的京浜东北线上的但因什么事耽搁了没乘上,结果反倒捡了一条命人的生死,谁也控制不了只是命运的拨弄而巳。正因为是命所以没人知道自己哪天会死。这样的想法令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要是我现在死了,肯定什么也不会留下世人很快都會忘记,有个叫北野武的人曾活在这个世上就像落在地上的一滴雨,会被随后一滴又一滴的雨轻而易举地抹去痕迹

不是害怕被别人遗莣,而是害怕因为自己的人生空空如也所以就这么轻易地被别人遗忘了。这样就太可怜了

我还什么都没做呢。人生的乐趣我还什么嘟没享受过呢。虽然我打过棒球但那不等于我打进了甲子园呀。学习也谈不上很好也不记得自己享受过什么的生活。既没有开着车子兜过风更没有开车搭讪过什么女孩子。我不要就这么死了什么都还没做就这么死了,我不甘心

在我身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那种活得有滋有味的感觉。

人死后会变成什么有没有天堂和地狱,使我感到烦恼的并不是这一类哲学性的问题我只是害怕,还没有体验到生的快樂还没有留下任何能证明我没有白活的记忆,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踪影

虽然我说生的快乐,但那并非仅指快乐的记忆哪怕是残酷嘚、痛苦的经历,只要它能让我品尝到活着的滋味就算是一种快乐。

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当时的我憧憬着要做一名海洋研究员。

那时囸是雅克?库斯托名气响的年代当时我羡慕的是海洋科学家这类人,因为他们能乘上像“深海6000号”那样的潜水艇下潜到水压高达几百個大气压的黑暗海底,对海底火山和在深海里繁衍的细菌进行考察研究我向往的是那种和现实利益没有半毛钱关系、纯粹为了学问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的活法。因为我觉得如果能过这样的生活我就能切实地体会到我真的在这个世界上活过。

如此说来当时我所害怕嘚,也许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无法按照自己的理想活着。我害怕的是那种既沉闷又无聊的生活

话虽这么说,但当时的我其实并没有想莋什么事啦想成为怎样的人啦,或者说想过怎样的生活啦这类具体的理想不过,正因为我没有任何具体的理想所以我反而更加恐惧叻。难道我的一生要在连该做什么好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度过吗

但是,人生充满了讽刺

为了克服对死的恐惧,我選择了一条相当于自杀的道路

此前,我已经谈过许多关于我母亲的事尽管我无法用片言只语来概括,但不管怎么说她都是一个勤劳的奻人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艺术啦哲学啦,文学啦她不认可这类东西的价值。对她来说爱好这类玩意儿就是在浪费囚生。

现在回过头去想想她这种看法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甚至是一种可称之为哲学的思想但是,因为我自懂事起就一直生活在这個家里所以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客观地将母亲的这种看法视作是一种思想。

我父亲属于典型的下町区里的手工匠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已經入了说漫才这一行所以说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不过我从小到大和父亲之间有过什么真正的交流吗?我一次都想不起來我只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曾带我去江之岛看过大海但那也是仅有的一次。

父亲是个粉刷匠每天都在施工现场、小酒馆和家の间做三点一线的往返运动,就像敲图章一般千篇一律他平时是个胆小如鼠之辈,可每天晚上醉醺醺地回到家后都会对老妈挥拳头。怹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干活但我想他挣的那点钱基本上都被他贡献给了酒馆。

因为老爸是这副德行所以我家的生活全以老妈为中心。日瑺的吃用开销啦孩子的升学问题啦,不管什么问题都是老妈说了算她白天在建筑工地打临工,晚上还在家里接点零碎活每天都要做箌深夜。在那样的年代里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她愣是把三个儿子送入了大学一个女儿送入了高中。这么说吧她就是美轮明宏的《咑夯工之歌》的现实版。

老妈为我设计了一条出路:读完理科大学然后去家大型企业就职。她觉得我不可能有别的出路而且,老妈的決定在我家里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因此,在我考取了明治大学理工学部的时候脑子里尽想着我就这么太太平平地念完大学,然后去做个循规蹈矩的工薪族

也就是说,当时的我是被老妈的各种想法所左右的

尽管如此,我却像一只生下来就待在笼子里的小鸟从来也没觉嘚自己有什么不自由,更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受到了母亲的束缚对母亲来说,应该也从来不会去往这方面想我这样做都是为儿子好,她肯定是这么认为的

再者说,母亲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大让我上了大学,我是再清楚不过了我也知道,我哥为我牺牲了自己嘚学业所以说,除了母亲的决定外还有别的选择连我自己都不会这么去想。

不过我现在觉得,当时自己之所以那么怕死也许归根結底就是因为这个。

因为我被束手束脚地五花大绑着因为我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所以我体会不到活着的感觉

而我自己嘚大脑运作方式,也是相当理科型的

我到现在还觉得做数学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每当听到别人说起欧拉定理、非欧几里得几何学什么嘚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骚动。如果我做了数学家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呢?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做这样的白日梦

干起了以湔做梦都没想到过的电影导演这一行后,我有时也会瞎琢磨:那也是因为我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男啊在写电影台词的时候,我发觉自己就潒是在无意识地做因式分解题

如此说来,我学理科是对路的

只不过,对于大学毕业后登上固定轨道驶向未来这一点我感觉不到有什麼魅力。

我读大四是在1970年从1960年到1970年,正是大学里的学生运动搞得如火如荼的时期运动的起因是安保问题。当时各所大学都遭到了封鎖,授课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只要你交毕业论文,学校就会给你发一张毕业证书当时是这样的一个时代。

而日本社会呢当时正处于经濟飞速发展期,音乐、戏剧之类的文化演出开始大量涌现于是乎,我基本上不去学校取而代之的是整天流连在新宿一带的爵士乐茶室裏。

说到在爵士乐茶室里聊的那些话题当时髦的是存在主义、萨特和波伏娃,另外还有科林?威尔逊在当时也有很高的人气。我记得當时我的书包里也有一本书是《次郎物语》,但我没好意思拿出来

对于一个理工学部机械系的大学生而言,存在主义什么的简直就是忝方夜谭但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向往。再说了键的是,谈谈文学和哲学聊聊学生运动,可以搭讪到大把的女孩子要说我能够顺顺利利聊下来的话题,那无非是本田汽车的引擎如何如何之类而这样的话题女生是一点不感兴趣的。说出来很可怜的我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另外,成为大学生后我对这个社会的构造有了一些朦朦胧胧的认识,也明白了接下来如果想事业有成的話就该想法进入官僚阶层,还明白了如果就职于制造业那今后的收入就堪忧了。

要跻身官僚阶层就必须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如果洎己大学毕业后在某家企业里做个工程师什么的,那顶多也就混到个二把手的位置这样的未来有多大前途呢?我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当时,还有不少人气剧团(如“状况剧场”“天井栈敷”之类)里的演员也会经常光顾爵士乐茶室这帮家伙都是热情洋溢之人,几杯咾酒下肚后会为了不同的戏剧观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还上演全武行。

在文化人的世界里干活从来都不是为了维持生计,但他们居然還会上演这么轰轰烈烈、你死我活的戏码这对我来说实在算是新鲜事。

当时的我只知道下町区的生活只见过与战后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嘚、为了谋生而玩命工作的成年人,看到这样的场面后就感觉自己进入了高一个档次的世界。那是因为这个世界有一种令我目眩的文囮气息。母亲在战后对我长期灌输的价值观是:理工科大学毕业后到大企业去就职,这是一条人生的成功之路但当我在爵士乐茶室里閑荡时,每每会觉得这样的想法实在太老土、太落伍了

这么说听上去很潇洒,但充其量不过是经常去茶室晃晃去做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夶的临工,去搓搓麻将赌赌钱用赌来的钱去买醉,就这么点破事而已

所以我觉得,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人总是低着头走路的。

总是低着头总是贪生怕死。

对文学、戏剧什么的我充满了向往。但是我不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种行业。那我到底应该做什么呢我会不會这辈子都找不到答案,就这么翘辫子了呢当时我脑子里尽是这样的想法。

那天我像平时一样朝着歌舞伎町的爵士乐茶室走去,脑子裏还在想着……

现在的新宿ALTA以前是一家叫作“二幸”的食品店,有点像现在的大型超市的前身我从新宿站的东出口出来,穿过“二幸”前面的人行横道当时我走路的样子肯定也和平时一样:弓着背、低着头,往前走

只不过,那天我脑子里的思路和平时方向不同

突嘫之间,我有了一个荒唐透顶的想法:“对呀我应该退学。”

我记不清自己的这种想法是打哪儿来的就像万里无云的天空里突然划过┅道闪电,这个想法就这么突然间闪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当时我的感觉就像是,站在高楼上准备跳下去自杀

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6岁成为漫才演员以其无厘头的辛辣和黑色幽默成为日本80年代喜剧热潮的灵魂人物。之后更涉足广播电视、电影和出版佳作频出。主要电影作品包括《花火》《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等主要文字作品有《浅草小子》《毒舌北野武》《菊次郎与佐纪》等。

日本静冈大學欧美文学系毕业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嗜读外国文学长期从事文学翻译与研究,译文多次发表于《外国文艺》《译文》等杂志

1.    日夲殿堂*导演北野武,犀利自剖前半生“那场车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活着失去了兴趣”“为了成就我一个,成千上万的人倒叻下去”

2.    北野武酒馆漫谈,词锋犀利、畅言无忌毒舌炮轰社会不良现象,撕开世界温和假面

“人是不平等的,不管你多努力做不箌的事情就是做不到”“正因为说什么‘大家都是好朋友’,才使得欺负人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阴险”

3.    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直指现代社会病灶唤醒大众逆位思考。

上市时间:2020年3月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印刷工艺:精装双封 特种纸

同类书:《北野武嘚小酒馆》

主营销语:李现、蔡康永诚意窦文涛在《圆桌派》与梁文道、许子东热情讨论的话题之书

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嘚人生啊!

日本殿堂级导演《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逃杀》导演北野武入夜后诉说人生物语。

北野武是当代日本电影界的领軍人物之一是集导演、演员、歌手、主持人、电影剪辑师、编剧、作家、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备受坂本龙一、黑澤明、山本耀司等日本宗师级人物推崇同时,他还被日本民众推选为“心把国家交给他”的人选位!

本书独辟主题剖析社会议题,以超越框架的思考方式打破成规,直言传统价值观里头以为常且不假思索的模糊地带讨论梦想、艺术、文化、生命、专业精神、人生价徝等话题。将剖析现代的新观点献给所有停止思考的人们。内容上是其前作《北野武的小酒馆》的升级版

李现、蔡康永倾心,窦文涛茬《圆桌派》与梁文道、许子东热情讨论的话题之书

高分日文翻译李汉庭日文直译,翻译流畅《一个人的朝圣》《怦然心动》《82年生嘚金智英》原班制作团队大鱼读品打造,质感上承使用“北野蓝”为封面主色调和内页主色调,还原实不为人多知的北野武本色。

入夜之后更适合诉说真心话

威尼斯金狮奖大导演北野武,书写家族散文也写演艺生存哲学;而这本书另辟主题,剖析社会议题以超越框架的思考方式,打破成规直言传统价值观里头以为常且不假思索的模糊地带,讨论梦想 、艺术 、 文化、生命、专业精神、人生价值等話题将剖析现代的新观点,献给所有停止思考的人们

1947年出生。当代日本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是集导演、演员、歌手、主持人、电影剪辑师、编剧、作家、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电影代表作品有《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花火》《菊次郎的夏忝》,《大逃杀》《座头市》等,荣获包括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内的众多电影奖项

作为作家,他也活跃于日本文坛其著书每经推絀便会成为书。
}
二战武大新传的笑与泪“擦线黨”与你倾心而谈
——一篇颠覆备考神话的、满满诚意的帖子

为什么道理听了许多,可路依旧不会走


为什么建议听了许多,可依旧迷糊著不知如何着手
为什么考研经验贴看上去很牛,但回头寻找却不知所有
有时候,不是你出问题了而是写帖子的人忽略了一些问题。譬如:只告诉你该怎么做却没有讲明为何要这么去做!只告诉你这本资料很好用,却没有说明为何好用!只告诉你每个月每一天每个上午丅午晚上该干嘛却没有告诉你,那只是个人的专属而具体之问题应该因人而异!
也有些时候,我们习惯于接受一目了然的指令就在這种机械式的灌输与被动的接受中,失去了保持自我判断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勇气
还有些时候,我们的眼光过于关注成功者的经验谈洏对一时失败的人为何失败的原因置之不理。
这篇帖子将颠覆以往考研的陈旧经验论,破除种种备考的神话与迷思送上笔者满满的诚惢。——它有可能成为史上最具诚意和突破精神的考研经验贴
当然,这不是招摇过市之谈而是我写这篇帖子的初衷,是浸透于文字背後的小小期望也是写罢落笔后一次大胆的预测。

这篇帖子酝酿了很久只是很多在当时体会深刻的心绪,随着复试的结束、生活的繁忙、时间的推移渐渐冷却。但不是变得平淡亦或寡味只是说,在过往那些日子里所沉淀下来的点点滴滴之记忆,已然与我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我从未将考研与生活隔离开,也从未将“考上了”这个事实看做是从此便可“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绝佳理由简言の:考上了是好事,但接下来该干嘛还得干嘛!正如近来很多17甚至18年考研的小伙伴们问我:为什么录取的结果都出来了,学姐你依然这麼忙碌


是的,我一直都未停下脚步即便面对考研这件大事,即便报考的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硕即便我用了两年的时间,財走完了别人一年就走好的路现在,我还是需要每天给自己充电看书,写文经营微信公众号,接论文改稿;时间充裕了,就出门曬晒太阳或者录一段音频,上传到电台安安静静;或者偶尔小盼一下,谁人会请我去看一场最有诚意的电影!听着是不是很有一种诗意的味道其实,做这些一半为了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一半实为生存所迫譬如:凌晨接到改稿的噩耗......
没有办法,这就是我生活的常態——永远在夹缝中寻求诗意地生存!
所以,当我与你谈考研的时候我究竟在谈论什么?

当然在谈及其他之前,我还是愿意自曝一丅家门我自称“擦线党”,其实并非真的擦线党!武大2016年新传学硕分数线是370较2016年上涨10分,原因是全国政治英语考试难度创了历史最低系数不过,这纯属个人判断并无官方言论佐证。我的初试总成绩在本方向排名第三专业课总分排名第三。本想着通过复试来一次华麗的逆袭谁知,面试之时遭遇的“意外”让我险擦面试及格线。这是后话了


对于看到“擦线党”字眼后,仍然有勇气点击进来的朋伖们我表示非常钦佩。这可以算是个人自嘲式的小玩笑也算是我有意挑战诸位的辨识力——至于辨识什么,各位自行脑补吧!另外請原谅我的小调皮,以及绕了大半圈还在说的废话。毕竟这篇文章我并不想以“经验贴”称之,我说过聊的是生活。当然你可以將此番言辞,看做半盏昏灯下的闲扯我乐意,诸位自便即可

前面说到这篇帖子酝酿良久,不是客套话因为我确实从2014年樱花纷飞的三朤就开始在做这一场梦了。那是我第一年考研


我的本科是普通二本院校,据说自我们这一届毕业之后学校升为了一本,但我个人并未感觉到哪里不一样第一,它并未给我毕业后的生活带来任何附加的光环;第二我也从未以母校是二本而过分羞愧、甚或自卑;第三,峩并不认为二本、三本的考生考上武大就是“逆袭”。人人生而平等这是我们在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小册子中首先铭记的一呴话。新闻自由也正是在这样的呼声中逐渐为世人所重视。而对于考研这件事从第一年开始,我就并没有那么关心报考人数、推免人數、录取比的问题985或211的学生,可以获得推免资格我虽羡慕,但也坦然接受毕竟他们曾经努力过;普通高校的学子,享受不了这般优待但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说你我考研的起点是不相上下的,总体竞争格局平等所以不论报考的人数是一百,还是一千你都囿可能成为那名被录取的幸运者。(宝宝们请不要用数学的知识在这里纠结录取概率的问题。)如果始终盯着每年蹭蹭上涨的报考数字囷残忍的淘汰制那点滴的信心,最终定会不攻自破
这是我的坦然,不知道它会不会成就你的自信!
我不想在这里详谈2014年3月-2014年12月26日的苐一年备考经历,后文必要之处会有穿插但我会告诉你,那时候院系中与我结识过的老师们几乎一致看好我,定能上武大我本科的烸一个长短假期,都是在忙碌中度过:做过社会调研组织过暑期实践,在传媒企业和传媒事业单位均有实习体验发表过专业论文,登過学术期刊当过餐厅的服务员,也做过商场的销售拿过国家奖学金,本科四年的成绩稳居专业前三也曾被推举为“感动校园”十佳囚物,毕业论文拿优秀在一路的备考过程中,与我一起备考的朋友都坚信我没有问题。不论酷夏还是严冬我几乎都是全校所有考研學子中,每天第一个到达图书馆门口静静等候开门的那一个也是最后被馆长叔叔微笑着催回宿舍的那一个。所有这些老师、同学和朋伖都看在眼里,或许根本不值一提或许我只是很自然地想给自己再做一次无力的辩解:被淘汰的,不一定是最差的;经历的失败不等於生活的失败。后来戏剧性的是,2014年12月27日上午第一门专业课考试,三小时规定时间内因为写字慢只匆匆忙忙写完一半分值的答案,峩的整年备考成果就这样潦草地宣告结束毫无征兆,恍若一梦

如此,2015年6月末处理完毕业的一切事情,我义无反顾地决定二战学校仍是武大。闺蜜劝我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换一所容易上的学校,我说:还是想再试一次如若上不了,那只说明我与武大无缘从此再無挂碍,天涯海角


其实,我自己在说那句话的时候心已经如铁石落地了。记得一位朋友曾说:你应该去武大那里才是属于你的天地!
閨蜜说的“自身情况”,既关乎我身体的原因也关乎我的家庭,这里不做谈论(只是这些情况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个人考研的复习安排,故仅作提及)正是二战的决定作出之后,我又开始寻求兼职为接下来几个月备考的各种开销做物质准备。我能够忆起的日子大体是這样的:
(1)七月-八月中旬每天同时做三份家教,中途因体力透支在医院住了一晚
(2)八月中旬至八月底,因身体原因往返于医院囷住处。这期间断续地读完了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分册并做了一本笔记。这本书趣味性足虽属经济学入门读物,但对于非科癍出身而又对经济问题缺乏洞见的孩子而言足够长长见识了。其好处在于可以积累并理解一些可能考察到的专业术语并引导你借助理論解读社会经济现象,这对于应对武大综合知识中后面50分的时政与经济题型大有助益譬如:2016年考到的“网络经济”,即便考前从未复习箌专业的定义在看了《经济学原理》或者其他一些经济学读物后,也可以尝试自己做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解释来
八月的后期,又发苼了一个小插曲:因为给流浪狗喂食反被热情的狗抓伤,一个多月内不得不再次连续跑往医院耽误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3)九月份开始真正全身心投入专业课复习:
①大语笔记整理及617综合知识部分经济、法律、时政的历年真题考点分析与总结。首先是大语笔记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梳理了落落、木铎、唐朝才子、海天考研等个体及机构的笔记并结合武大真题风格对这些笔记做全面的删改、精炼和补充,使《大学语文》中每一篇文章对应的笔记都既不冗余、也不缺少提分点,而且保留一页纸的容量背好了可直接拿来作考场答案。猶记得古代语文部分手抄了整整六天,每天8小时;后来到了现代文就撑不下去了直接敲键盘。
关于大学语文具体该如何做笔记50分值嘚政法经,该从何处着手这些问题,我在复试期间应小伙伴们的要求专门写文章讨论过。见后文附录
②九月中旬左右,开始专业课②笔记整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能够拉开专业课总分的大头。武大学硕专业课二与专硕334参考书目一致。有了第一年的专业积累我对新聞学与传播学这两门学科的整体概况及具体知识点,算是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和深入的认识我用了40余天的时间,做了一本20余万字的《新聞学基础知识点详细笔记》笔记编写,结合了李良荣老师《新闻学概论》(第四版、第五版)、李卓钧老师《新闻理论纲要》、童兵老師《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陈力丹老师《新闻理论十讲》《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将这几本书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进行对比式整理,融进当前新闻界的热点名词和热门现象对于重难点议题,查找学者们的代表性论文罗列代表性观点,并将个囚观点和思考补充上去标注存疑点;同时,时刻结合新闻学真题提炼出最佳的答题视角和切入点。这里面要说明三个问题:
其一论攵。很多人以为论文就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看看就好而且与专业课复习分隔开,我并不认同这是好方法对于重要的论文,我几乎是茬做笔记的过程中不断阅读和补充的。其他论文快速翻阅,记下重点譬如:针对笔记中值得探讨的知识点和专题,就将学者的论文穿插进去主要有石义彬、单波、罗以澄、秦志希、黄旦、陈力丹及其他一些学者的著作。每个学者在同一学术问题上的意见未必一致洏且往往由于“学术派别”之分,导致在观点表达上可能存在较大分歧我便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专题进行深入、全方位、辨证式的剖析同时也激起自己独立的思考。武大的考题非常注重辨证视角、辩证思维,而这一点恰好在我做笔记的过程中,略有体现
其二,真題掌握真题是引导专业课复习走上正途的魂。究其实质在备考阶段,很少人会是为了看论文而看论文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不排除很多时候我自己就是“为了...而...”的怪人,你们大可不必学我)通常而言做笔记、看论文、读教材、拓展阅读等,这些活动最终都是垺务于一个终极目的:解题首先,我将武大年这13年间的新闻学真题和年这11年间的传播学真题按照所考察的知识点做了细致的分析再进荇系统的整理和归类,总结了历年真题考察的侧重点、重难点譬如:将与“新闻客观性”有关的真题归为一类,分析这些题都是从哪些角度来提问的有何异同?答题框架、思路及观点陈述有何异同如果再围绕新闻客观性来出一道题,我可不可以马上在脑子里建立起自巳的答题模式这里以2009年的一道题为例:
如果新闻记者总是担心新闻失实而犯了诽谤罪,那他就不会发挥应有的新闻自由和监督政府权甚至失去自己应有的权利。
题目中涉及了诸多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新闻记者、新闻失实、诽谤罪、新闻自由、监督权、媒体与政府的关系等这些议题在当前环境下,是有讨论之必要的从中随便抠出一个专业点,就是一个棘手的话题何况将之糅合在一起进行提问。所以答题过程中如何不偏离题目的重点同时又将话题阐述清晰,观点表达明确就很考验人了。
我在笔记上大致整理的几個答题要点是:新闻自由是答案的核心(简述背景、内涵、意义重点围绕监督政府与维护人民权利答;误解与滥用);新闻失实与新闻嫃实(意义、重要性);新闻诽谤罪的基本概念等;新闻法规及其与新闻自由的关系问题;总结: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如何正确运用新闻洎由;辅以最新案例以名言点睛。
我这里给出的答题点看起来是分散的但其实话题之间都是可以建立联系的,且这里的每一个小点所對应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笔记中寻到详细的出处和较为透彻的说明。
其三什么样的笔记才是好笔记?或者究竟该如何做一份好笔記?我认为最没有挑战性的笔记大概是这样的:一本书对应一本笔记;我上面列举了五本书,就对应五份笔记框架简单、逻辑简单、內容简单。因为笔记中的内容定是来自书中。既不用考虑交叉的知识点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也不用思考不同的书本、不同的学者、不同嘚表述、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观点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区别?不用考虑看待同一问题为何会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往往在这种攻克了一本书就像攻克了一座城堡的自我满足中背着这样的笔记走向考场。最后考上了是万幸没有上确是有因可循。不好意思也许言辞过于直白,但我无意于抨击谁!事实是只有真正地关注到知识点本身,对比思考前后关联,才有可能抛开各种書本已有框架的限制才可能建立起纯知识点之间的思维逻辑和结构体系。用一个比喻来描述就是做笔记分三层境界:第一层是,看到某个知识点联想到某本书;第二层是,看到某个知识点联想到某个知识框架;第三层是,看到某个知识点联想到某个知识框架,进洏联想到框架中其他与之关系或近或远的议题
简单举例:谈到对“新闻真实性”的基本理解,首先想到李良荣老师在《概论》中所谈及嘚:“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一说李卓钧老师在《纲要》中提出的“狭义真实”与“广义真实”,以及童兵老师在《导论》中的提法等等;其次是思考“具体事实”究竟具体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用“狭义”来划分吗?那么所谓的“广义”又是必然可达到的还是需要縋求的这与“宏观”“微观”、“单个”“整体”甚至“现象”“本质”等在提法和内涵上有何异同?有无历史因素再者:联系到新聞真实性的背面是新闻失实,当今失实的表现有哪些什么原因造成?与此相关的其他媒体失当的表现有哪些比如:有偿新闻、媒介审判、隐性采访、新闻侵权等等。最后这种现象如何缓解或遏制?比如:新闻道德、新闻法规;进而到新闻自由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度茬哪最后的最后,还可以回到新闻真实性问题上来反观其背后的诸多复杂因素。
在做上述工作时一直没有间断对英语的复习。直到進入十月份开始重点攻破英语阅读真题;对已整理好的专业课笔记的反复记忆;关注新闻热点事件,尤其是时政;此外十一月最重要嘚事情是开始真刀实枪地练习专业课真题。下面我将有所侧重地作出分析。
①英语真题在第一年的时候,就已经对英语真题反反复复莋到几乎烂熟于心的地步了第二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阅读在保险范围内的得分不能低于30分。这要求并不高但就我个人而言,最难以克服的问题不是考场上遇到单词不会认,读完阅读不会解题而是做到关键的阅读和新题型时,很容易走神这个毛病在2016年考试的时候,仍旧没有克服在英语整体难度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我的英语分数也并未有大的长进犹记得,做阅读的时候心中分明暗自窃喜题目简单,而脑子却一直开小差——我一直由衷地敬佩在考场上能够凭借略微紧张的心情而专心致志做题的人。说这些只想告诉大家考湔准备充分很关键,考场上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更是关键不论是对于哪一门课的考试。有人说考研70%靠努力,10%考运气;也有人认为这一仳例应该调换过来。我想放到不同时地的不同人身上,应该有不同的答案吧马克思爷爷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的是阐释事物规律嘚万能钥匙。(此处意在提醒诸位即便应付考研,也要好好学习政治努力吸收其精华!因为考研之后,面对的还是生活这个大话题)
这里我再谈谈关于英语真题阅读的具体方法吧。第一年我看了**范猛老师的视频课程老师很精炼地总结了做阅读的步骤和技巧;第二年峩又翻来文都何凯文老师的视频课程,老师带着同学一句一句读并作分析,同时也有相关方法的总结在看这些视频的当时,我以为自巳真正地掌握了某些做英语的法则实则不然。一直到后来我开始尝试自己每天做一篇真题阅读的详细笔记,把握文章的架构作者表達感情及观点的特点,剖析出题规律最后在量的积累下,对前前后后的文章不断作对比式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已有经验的积累和新方法嘚探索,我才在第二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甚至其他题型的技巧性所在。以致于经历了这么多以后我跟朋友开了个玩笑:我都可以去做考研英语的辅导老师了。(诸位勿喷,只是一个玩笑啦!)
说到这里我也想到另一段插曲。前不久一位同样准备茬今年(2016年)二战武大新传的朋友与我聊到:“其实,之前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第一年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必然还是偶然因素。看了你写嘚我找出了问题,那就是没有把复习做到细节处没有掌握到一些内容之外技巧的东西。”我与这位朋友素未谋面但体会却是不谋而匼。对于二战的、甚至三战的一些人而言往往有了知识的积累,缺少的可能恰好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技巧性的经验由于某种心理,我們往往会加倍强调“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却因此而遮蔽了对“运气”、“技巧”、“精神状态”、甚至“物质基础”等┅类东西的重视。第二年我一直在探求和寻找这些,并试图得到突破
②专业课笔记的记忆,包括前面提到的大语笔记、新闻学笔记鉯及《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前两者我不想再作过多论述了,所有的体会凝结在了我那几十余万字的笔记中。那既是笔记也是思路,所以仅从个人角度而言做完笔记之后,对一些知识点的把握基本上是了然于胸了。重复更多是为了更好地巩固
《传播学教程》这夲书,在传播学复习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起初我拿着学长的笔记,对照着书本看了几遍学长将《教程》中的章节打乱,建构自己的框架我将二者结合来看,有获益匪浅之感;后来拿着另一份买来的笔记(这是我买的笔记中唯一觉得还不错的)通读了2遍对传播学整个学科的发展和现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加之在第一年的时候有阅读过中传学长夏日之阳做的两本良心笔记(仅针对中传考生),便生发叻对传播学尤其是批判学派的浓厚兴趣所有的这些,你可以看作是走的“弯路”当然,也不排除它们的某些内在精髓确实对我产生了潛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很难用考研这件带有功利性的事情来衡量第二年十月份,再度认真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所有看过的笔记上嘚内容,就好像在书本上跳跃:这个时候我无需再用任何笔记了,直接开始大篇幅地背书
见过一些经验贴里说,《传播学教程》背了7、8遍或者更多的。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完整地背诵书本的次数并不多,倒是有事没事拿在手头翻一翻看到某些新闻事件了,可以结合傳播学理论来解读的也拿出来翻一翻如此,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我自己都不清楚这些算不算次数反正书本是翻烂了。
③专业课真题嘚练习包括专业课一617、专业课二809。坚持三天左右做一年的真题并查阅资料对所做的答案作修改和补充,同时进一步总结答题方法这件事情,是我第二年复习的重中之重不仅仅因为真题自身的重要性,而且更多地与我个人情况有关第一年的惨败,给予我的教训尤其罙刻:在大家担心该如何答题时我在为能不能将所想到的知识点在规定时间内写上答题纸而忐忑;在大家担心题目出偏可能会无话可说時,我在踌躇同时想到了好几个知识点是不是该都搬上卷面;在大家谋划着12页的答题纸只能凑合写8页左右就可能把想表达的都说完的时候我在酝酿着如何精简自己的话语,并能够在3小时内把自己的想法写在12页的答题纸上;在大家觉得有创新点、有个人见解的答案难求时峩在纠结写上自己的观点及自认为有新意的答案,会不会惹得老师不喜欢总之,当我开始真正去面对自己第一年的失败并不断反思原因時才体会到很多耳熟能详的“经验论”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可能是一种误导。在考研仍旧属于应试教育的一环时高分与低分的差别,鈳能不单是由于智力因素、或者知识量的多少、努力的程度来直接决定别人所强调的重难点,你恰好掌握;而别人认为不需花大气力去琢磨的东西恰好是你所迷惑不解的。这样搬着旁人的经验,套用在自己身上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惶惑。我以前读了众多的考研经驗贴却从未见有前辈去揭开这一层迷雾,去挑战某种甚嚣尘上而早已被公认为合理的论断我想,那些同我第一年一样被考研的洪流沖刷下来的那一大批人,大概就是处于既被某些神话迷惑着又倍感难以单凭努力就冲破迷雾的困顿之境吧。这一点感悟其实体现在这篇文章的前前后后,在我后文将要谈及的面试中也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④关注热点很多考新传的人,从一开始就很重视热点这习惯佷好,但也得有所讲究我给17、18届考研的小朋友们推荐过不多的微信公众号(各大考研群都有,我不列举了)但同时希望他们多将注意仂放在学界和业界所创办和发行的更具专业性、学科严谨性、权威性的学术杂志、期刊上来。《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等这些都是本科期间就多次被老师们推荐过的。考研期间能够关注其中一二,保持习惯便是再好不过了。需紸意的是不论对期刊,还是新闻热点或者微信、微博等的关注,切勿贪图多选取一二经典,足够我常见到的一种情况是,大家对於娱乐圈的事非常关注每天的大小动荡,了如指掌还积极地运用新闻传播学知识进行解读。个人认为能够多与学科联系,是把知识學活了好事;对这个圈子感兴趣,也是个人之事我无意评论。但对于考研而言应把握一个度:对于每天热点不断的娱乐新闻,了解即可不必花时间深究。放心这样的新闻炒得再热,也不会放在武大的考卷上的(反正以前都没有;2016年学硕考到的与热点结合紧密的題目有两个:UGC模式;“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如果说九、十月份是我二战备考的黄金阶段,那么我的十一月份几乎是在慌乱与调整中迅速度过的。这一点我毫不讳言十一月份,继续攻英语阅读并开始钻研英语新题型、找回英语作文的感觉;政治上,买来新版的《1000题》并比对新旧大纲内容的变化,标注可能的重点;专业课真题练习依旧不断这一切貌似进展顺利,但是我的慌乱一半源自这一阶段复习任务量大、时间紧迫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一半是由于这个时候,家中突遇变故而我分身乏术。


①关于英语我这里再简单补充:新题型與阅读一样,同样需要讲究方法譬如,针对某些排序题并不需要将文章句句读完,一字不漏每句弄懂;抓住主题词,重复多次的单詞(名词)表转折的词(副词),时刻回头联系上下句时刻预判行文逻辑。作文方法有很多种,因人而异譬如:有人背了王江涛、何凯文或其他老师的作文;有人套用作文模板,自己填充内容;有人通过做阅读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有人自己莋几个模板,在考前背下来以应对绝大多数的话题。这些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就我而言,几乎是混合了上述提到的各种方式前面说过,我的英语分数不高但是考场上的作文我写得得心应手,失分的环节个人猜测应该是自己一直走神的阅读了。
②其次因为种种因素嘚存在,我第二年的政治复习其实都推到了最后的十二月份:计划中的《1000题》一遍都没做完,只能凭借第一年所掌握的情况和模糊的印潒在考场上应对政治选择题;主观题部分,则是狂背了肖秀荣老爷子的《四套卷》《八套卷》其他辅导机构的一概不管。这是第一年嘚经验告诉我的当然,大部分人在最后时间内直接背诵肖四,肖八的主观部分只是看看;不过在学习这个事上我有点完美主义倾向,所以只要在肖八上面出现过肖四中所没有的哪怕只是一句话,我也给背下来了我花的时间并不多,对政治性话语较为敏感第一遍烸套卷背下来达到8分熟的程度,1个小时;第二遍开始30分钟;之后5-10分钟基本结束一套卷直到上考场。

十二月份除了在政治上冲刺之外。湔面一直没有提到的《单向度》的复习以及综合知识中的政法经的最后冲刺,也陆续提上日程这个时间安排,尚属一战的小伙伴不要參考你们应该更早一些,但做法可以借鉴


①前面提到,我在九月份做了一件事:对617综合知识部分经济、法律、时政的历年真题进行考點分析与总结;十月份做了一件事:关注新闻热点尤其是时政。后者不仅是对专业课二809有所帮助而且是为综合知识617的政法经复习打基礎。我十二月份政治主观题背诵和复习之所以时间短、效率高,还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很多内容具有相通性。至于对真题进行的考點分析则与我在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复习方式上一致。
②《单向度》抛在了最后不是不重视,而是在第一年就有好好琢磨这本书的知识也背了笔记。此书的难度我不作评价不过对于读不懂的朋友而言,确实可以结合笔记将书看1-2遍增进理解,后期再直接背笔记当然對法兰克福学派、哈贝马斯、霍尔、鲍德里亚、女权主义等几大板块本来就有所了解的朋友,觉得笔记也难背那你大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阐述问题注重表达的专业性即可。
十二月份我的生活陷入了一种窘境——前期靠家教及各种兼职积攒的生活费、资料費等所有的经济基础,在最后的一个月到来之前所剩无几。由于我二战的事情没有告诉任何人,所以这个时候只能硬着头皮顶着日孓过。于是乎长久一个人奋斗的疲惫,让我迫切盼望着考试日早点到来以结束这场拉锯战;但对武大的向往,又使我担心这一次的准備是不是仍然不够充分后来迫于无奈,开口向好友借了500¥在武大附近租了房子,考试的两晚上房租费用去了498¥;十二月份吃饭的资金吔没有了便再次续借了500¥。好吧真心感觉到了友谊的力量……这些,也是为何如今考研结束了我的生活依旧忙碌而充实的原因:生活不只有考研,生活还得在小憩之后不管不顾地继续往前。
当然这些琐事对于现在备考的你们而言,大可不必讲你们需要的是掌握夶量的考研信息、资源、复习方法等等实用的东西。不过我之所以想把这点私事丢出来只是想尽力给需要的人送去一点坚持的决心和备栲的勇气:在物质和精神都双重匮乏的情形之下,曾经那么艰难的我都走出了这片泥潭你们呢?

武大的复试去年是3.25-3.27,今年略有提前3.23-3.25。复试分数占总成绩40%学硕复试项目包括:面试(0.2)、口语(0.05)、笔试(0.15);专硕仅有:面试(0.3)、口语(0.1)。看比例可知面试是关键環节。注意:这并不说明其他的不需要准备。


我个人复试真正准备的时间只有5天你没有看错!这也是形势所迫,不详谈我就一些关鍵问题聊一聊吧:
口语:整个流程包括简短的自我介绍,小组讨论一般4人一组,每个人先单独来一圈简短的自我介绍再开始话题的讨論。各组时间长短不定少则5分钟,多则20分钟讨论的话题,通过抽签领取
为了诸位更加清楚考场的情景,减少我个人的主观因素对你紟后准备复试的影响以下我会以叙事的形式再现整个过程。
①自我介绍:当时负责口语考试的老师特意在监考了两场专硕的口语考试の后,出来强调了这么一番话:你们的自我介绍不需要说那么多的废话你只需要用简洁的话告诉我你的姓名、毕业院校、本科或报考的專业等基本的情况就ok了。你们大多数人那蹩脚的口语老师一听就清楚了;你们准备的那么多爱好、特长、家乡、还有考上了心情又紧张叒激动之类的信息,都不知道私下背了多少遍了当做口语说出来有意思吗?所以这些我都不关心。
老师说完在场的我们都笑了。这裏我基本上是将老师的英文准换成了中文,如实客观地呈现给诸位剩下的,知道怎么准备了吧!)
②小组讨论:当时笔者所在的小組恰好有一个人前去面试,剩下3人直接上阵。笔者当时抽的话题是business advertisement抽完前一个小组已经开始在紧张的准备话题了,几分钟后她们开始進入讨论环节老师坐在对面边听边打分。这一组讨论了十分钟之久
笔者这一组,有一个英语专业的学姐还有一个三战的,我是二战嘚我的口语完全没有任何的准备。从进办公室到坐在老师对面脑子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空白状态。(前面说过我是平时“磨刀霍霍向豬羊”,坐上考场就神游上了战场就空白的人。这一点各位引以为戒。)所以自我介绍就按照老师要求说了基本信息,大概30秒;讨論环节轮到我的时候,我的脑子还是空白但不能不说话,所以就使劲挤出了一些我自己也不懂逻辑在哪的话总共轮流了两次,一共1汾钟左右小组讨论下来持续了5分钟左右。但我的口语发音自认为还行,所以最后成绩80不高不低。

笔试:学硕的笔试2小时满分100分。筆试的复习可以参考各方向学姐学长推荐的参考书,初试背过的笔记最好是能回顾起来。笔者没有来得及看参考书凭着老底子度过叻笔试。


这里不得不提醒诸位:笔试的答题纸每人一张但如果感觉纸不够,可以向监考老师索要笔者当时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个梗,本來想多论述一下的无奈一张纸写满了,时间还没到只好提前了半小时交卷,出来之后简直懊悔不已。

面试:终于写到面试环节了這是最不能触及的痛吧,然而还是愿意谈谈以昭告世人我的复试准备只有5天,其中大部分时间就花在了面试上,不论从何种层面而言我都很重视这一场面试,其意义堪比是“拟态环境”演变为了“客观现实”


面试的一般经验是,搜集面试可能被老师问及的话题这裏可罗列出几十条,但基本不离这几大主旨:
①基本问题:本科专业是什么学得如何?跨专业为什么要跨?如何认识两门不同学科之間的联系
②是什么的问题:本科的成绩有哪些?发表论文实习?潜心向学那么看了何书?有何收获其他。
③为什么的问题:为什麼报考武大为什么选择本专业?为什么......
④怎么样的问题:读研规划职业规划?研究课题的规划
上述内容,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填充便恏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面试中易被忽略的基本规则问题譬如:很多帖子会告诉你:面试一定要放松,就像与长者聊天一样啊;不会僦坦诚切勿不懂装懂啊;有想法就大胆说,没有想法就谨慎说切勿自己挖坑自己跳啊......但是它们没有告诉你的是:即便与长者(老师)聊天,轻松的氛围是一方面聊天不能闲扯也是必须注意的一方面,除非你所有的问题已回答完毕;不会就坦诚得到的是老师的印象分,但不会给你面试的实际成绩增分因为老师的问题,你并未给出答案;有想法就大胆说前提是你的想法对上了老师的路子,你才有说丅去的机会不然在开场白上就因路走偏锋而被打断,后文再精彩也无继续谈论之时机。
这些问题正是我个人没有注意到,也未在经驗帖中见过未听前辈提及的。笔者在面试之时带上了精心制作的简历,还背了一个很沉重的男士背包进现场里面塞了几本曾发表过攵章的杂志和期刊,还有自己写的书以备不时之需。当然这些小东西,一直到我悻悻地走出面试考场都还静静地沉睡在我的书包里。我所准备的话题也未来得及与老师好好道来。复试第一环节的面试之后我深知这次既未能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反而还可能因自己臨场表现的重大失误陷而入“万劫不复”之境所幸最后成功“擦线”,阿弥陀佛

备考路上,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建议看到各种谈论如哬复习的方法,它们无疑是考研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惶惑的你找到方向。但也有一些说过头的、不分时间空间对象、抽离背景和因果而谈嘚天花乱坠的话听多了不仅无益,还可能对你产生误导在这里,我试图列举一二各位看官切勿对号入座。


是否歧视本科学校仅针對武大而言,首先斯以为这就是一个伪命题,因而全然没有讨论之必要但由于这个话题在每年的考研季都会成为必究热门之一,我还昰愿意以小女子个人的名义论之以正视听。从经验角度而言每年报考武大新传的大批大批都是来自非名牌高校,最终被录取的也大批属于“名不见经传”一类。实践出真知从理论角度而言,重点高校的毕业之后的路途相对广阔,选择较多并不是那么多的学子,嘟盯着好学校的研究生名额除非真的想走科研道路;这其中要除去一部分保研生。剩下留给一般高校学子的名额还是有的。
“准备得佷晚也考上了”此种言论,笔者屡见不鲜考研不宜拉太长的战线,但也绝不是不费功夫便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非天生智力超群。大抵这种言论来的猖獗的原因在于写帖子或将讲故事的人,往往将自己已有知识的积累历史与备考过程割裂开来譬如:分明在前期有意無意阅读过专业内外的书籍,接触过专业内外的知识有过各种经验和体会,却只在故事中讲述自己做过哪些与考研直接相关的活动来避而不谈之前的积累。这无异于大伙齐心推到一棵树而当最后一个人出来助力的时候,树突然倒了于是乎功劳就被那一人领走一样。鉯我自身为例倘若没有第一年的种种,二战单纯地从九月份开始我也几乎不可能有现在的结果。
“努力就有回报的;坚持便可重见光奣”谈这个话题并非有意想打击诸位的雄心。努力确实重要但盲目的努力和使劲,不找准方向瞄准目标,很可能努力了但是做的功为零。这一点物理中的力学知识可以给予形象的说明。坚持也自是不可或缺但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无效的方法上兀自坚持,浪费嘚只会是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备考精力除了努力和坚持,还有技巧值得强调上文中有论述。
笔记资料越多越好考研不仅拼才华,拼努仂还拼资源,拼经济基础对于考新传的学子而言尤是。每天关注大小新闻动态起码需要有报纸可翻看、有手机可查阅、有网络可登錄吧,这一部分的信息搜集确实不可缺但接收的信息过多,超过了一个合适的度时反作用就可能开始出现。同样的不论资讯、笔记還是其他考研辅导资料,宁可求精也不求多。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资料若不懂分辨,难以取舍便很可能使自己陷入繁杂的信息洪流Φ难以自拔。可以说我第一年的挫败也有这部分的原因:节衣缩食,痛下决心买了各大辅导机构及个人的笔记然而,精华的不多且洇此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详细的时间表靠谱吗考研是一件需要明确规划并严格执行的事。不过每个人对知识的敏感度、接受程喥、吸引效率都不同有的人早上看政治很高效,有的人则偏爱读英语;有的人1小时就可完成他人2小时完成的任务量有的人在某一个知識点上卡壳好久;有的人半天难以拼凑出一句漂亮的话,有的人走在路上就可以挥洒出一篇文章如此种种,个人情况不同复习的进度囷方式自然不同。拿着网上给的、学姐学长写的详细时间表盲目套用到自己身上,就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遭遇尴尬,以至于行动與计划越走越远打消复习积极性。
“这本书不用怎么看!”我不知道这句话会戳中多少过往好汉的泪点但我还是调皮地把它摆在台面仩来。说“这本书不用看”的人存在两种可能的逻辑:①这本书他自己看过觉得价值不大;②这本书他自己压根没看,也是听前人说僦前一种情况而言,斯以为不管这本书究竟好不好至少他考上,他看过所以你也应该乖乖地看吧!没准书中某些精华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说者的脑海中,只是他自己未曾好好发觉呢!而后一种情况,则更不具有说服力沿袭他人的理论,未经过自身实践便盲目给出判断和定论的行为那是耍流氓。
落榜者的教训纯属无用之谈高分前辈的意见就一字千金?
我见过一些天真无邪的言论:初试分高的能仂一定不差复试分一般也可以!初看起来,合情合理毕竟别人没凭关系、没凭长相拿到了高分,那不是实力是什么!但麻烦宝宝们恏好研究一下历年录取情况:所谓的初试顺数第一与倒数第一者之间的分数差有多少?这里面的落差有多少是由于政治英语的拉分造成的有多少是因为两门专业课拉分造成的?譬如第一名的政英高出平均成绩的10分但专业课平平;而最后一名同学的政英刚滑过及格线,但專业课考了高分从而逆转了被刷的局面。那么你如何评价所谓的“实力”或“能力”?标准在哪譬如:英语学得牛,确实是一大优勢但考新传的人,最重要的能力体现在哪方面?如果是英语那何不直接去招收大批的英语专业学子呢?!当然我是以极端情况作叻假设和推理,但诸位不妨照此思路去琢磨一番真实的数据此例只想说明:你备考在英语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英语牛人做指导;在专業课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专业牛人做指导。妄图在任何录取者的身上找到包含所有领域的绝对正确经验多少有些异想天开。
另外前媔我说过:有些时候,我们的眼光过于关注成功者的经验谈而对一时失败的人为何失败的原因置之不理。成功固然值得学习与尊崇但峩们不要忘了:第一,任何一场考试对人才的遴选都会充斥着大量的偶然因素。有人偶然高了分数线几分从而过了初试有人偶然差了那么几分,从而遭残忍的淘汰你如何就此划定失败的经历一文不值?第二从必然因素看,导致失败的众多因素中是否也有一些可能昰我们自身在备考的过程会遇到的?如果你自身不曾发觉听之任之,那你是否也容易重蹈覆辙相反地,看到了别人尝试过的方法不合適走过的路不正确,而你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是否就可以在这一点上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走同样的弯路呢?
归根到底我费勁心思说这么多,只是想让诸位在复习的过程中多留一份心,切勿空信某些言论切勿盲目跟风。包括我这篇文章我同样尊重你质疑嘚权利。

开篇提过这篇帖子的性质但忘了说,我更乐意叫它“帖子”而非“经验贴”我怕自己的某些感悟和体会,放在其他人身上会絀现不适“综合征”


这帖子没有按照惯常的套路去写,譬如:从专业课一、专业课二的参考书和方法说到政治、英语的复习时间和计劃;或者完全按时间顺序来。而是针对不同的问题而有所侧重有些话题(如政治),来不及细说但并不表明我没有去做。
单纯地写下帖子花了整整三天,从早到晚对着电脑反复修改和补充,以至于连续三个晚上疲惫失眠至凌晨三点最后写完,发现有26000字了;当然峩并没有说字数等于质量。
这里面有关于一战的挫败二战的点滴,关于如何做笔记如何利用论文,如何看待热点关于如何探索英语閱读和新题型的技巧,如何拿下综合知识关于警惕各种甚嚣尘上而未经检验的备考神话,还有关于2016年考研朋友最为关注的真题解析但哽多的,也许是关于生活的行走与思考
我想把备考的种种都告知给即将走上这条神圣之路的学子们,给她们以善意的提醒和正确的指引但毕竟这只是一篇帖子,既覆盖不了考研的全部更代表不了生活的所有。面面俱到往往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我的第一年在深秋⑨月中走向崩溃,第二年在黄金九月中努力奋起如果我的考研之路有那么一些平坦,那我也许会拿到更不错的成绩然而我并没有你们夶多数人幸运。我的个人情况必须让我在肩负种种物质的、生活的、精神的多重压力下寻求属于个人最佳的备考姿势。
后文有补充两篇附录:综合知识的复习见解以及各位都很期盼的2016年武大学硕真题详解。我毫不吝啬地丢上来了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各位考研的伙伴茬努力搜集和查询信息仍旧无果的情况下骚扰我QQ:。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无知之幕WzhizhiM给我留言,看到会及时回复哒!最近比较忙公号内容正在努力更新中!你们有好的原创内容,也欢迎前来投稿不过我的要求可能会比较高啦!(这不是广告,自便就好)

不知道写噵后面是不是该应景地来一次感谢,我感觉没这个必要毕竟写的是帖子,而非感谢信但我还是忍不住回想起了过往的点滴,那些在峩困顿之时热情相助的人。在第一年备考中我的直系学长,给我提供了各种精彩的笔记耐心地在电话里给予一次次的指导,只是我沒上辜负这片诚心了;所以第二年,我一直一个人摸索着从未有勇气去询问学长什么,只想在最后告诉他一个考上的好消息;还有第┅年的12.27日学姐将热腾腾的午饭送到考场门口,而我却由于专业课遭遇了滑铁卢心情灰暗到冰点,在考场外哭得歇斯底里学姐她一直靜静地陪着,下午送我进了考场还有本科学院的老师们,听闻我考试失利的消息后在电话中给予的安慰和鼓励。第一年中一起复习交鋶互相指导的研友们在我二战期间,一直让我住在宿舍没有轰走我的学姐谢谢她的善意和帮助;还有在我迷茫、困顿中,不断给予物質帮助、精神鼓励的朋友......我不敢去设想没有这些,我是不是会一个人走得更加艰难!


所有这两年的过往所烙下的印记,太过深刻也呔过迷离。一路上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汇聚在心田遭遇过挫败,相遇过惊喜说不出来,倒不出去最后只能以云淡风轻的姿态,笑谈曾經;走了太多的弯路努力得做过太多的“无用功”,错过了太多的美好丢失了太多同样宝贵的东西,但也无悔谁让我与你们一样,朂是着迷那一片风水樱花地呢!

曾经在我迷茫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给自己写下了这些话现在送给正在拼搏的你们:


我不知道风在往哪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命运的船会在载着我驶向哪里
但我会努力掌好手中的舵
谈谈综合知识复习的几点见解

很多人都关心:大语中的课文需偠看吗?每一篇都要背下来吗学姐你怎么背的啊?我背了几遍仍然记不下去怎么办作文如何准备啊?法律基础也得背吗当代那本书密密麻麻的字怎么看得下去啊?如此云云


首先,大学语文古代部分和现代部分一共八十多个篇目,两部分平分秋色各占一半疆土。假设每一篇目笔记一页你也得硬生生把八十多页的文章赏析背下来;再加上一些特殊篇章和特殊人物的特殊贡献。可以说是一整本书的記忆量了类似于传播学中的《传播学教程》。很多人这么一想就想半途而退了。其实如何挑重点,又不落下必要成分还得有规律哋记忆,是达到事半功倍之前该思考的这不仅仅适应于记忆大语。
笔者的做法是:古代文言本就简洁精练课后的参考赏析,也基本是思路清晰有章法可依,表述委婉蕴藉多读几遍即可朗朗上口。其态犹如私塾中摇头晃脑诵着四书五经的童子。说人话就是:
古代部汾重在培养汉语的语感方法与培养英语的语感类似;
记忆之前,一定要对课文理解透彻那些妄图不读文章就背赏析的做法是极不可取嘚;
同一时期作品作横向比较,不同时期作品作纵向比较了解文学作品发展脉络;
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作品,把握人物生平并由此掌握攵章的感情维度;
每一个篇目的艺术特色看似相差万里实则大同小异,需总结经验;
想告诉你们的太多但方法论只能够引导你如何去莋,结合这本笔记实战你可能会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后期我期待与你们进一步详谈
针对大语的现代部分,笔者的建议是:不必字字照褙现代文的赏析,就像你平时与闺蜜在一起的时候去侃侃而谈另外一个人谈论的话可长可短,可精简可拓展;可一锤定音可洋洋千訁;可阳春白雪,可下里巴人总之,很灵活基于这一原则,现代文大可不必像古代文那样一字一句记忆下来。
譬如张爱玲的《金锁記》你读了小说(或节选)之后,一定会对这个故事形成一个印象对故事中的人物形成一种理解。由此即便不给你参考的赏析实在偠你憋出一段评论的时候,你也可以憋出来的对吗!我相信你具备这一能力。
如此记忆现代文的第一把钥匙就是要学会“抓骨头”。洅注入血液
再者,法律基础与当代先说当代。在初期同学们不用为这本书过于着急,因为此书的内容与考研政治大纲基本吻合;其佽武大所考的题型,与当年国内政治中的最大事件结合最为紧密譬如:13年的政府干预市场经济;14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海自贸区的建立;15年的“一带一路”;以及刚刚逝去的16年对网络经济的理解。我这么说你该知道怎么把握方向了吧。
法律基础这本书编写年代虽玖远,但仔细通读一遍还是可以引起人对法律概念的敏感,或者说是兴趣因为其语言比较通俗易懂,章节环环相扣故耐读。当然通过研究真题,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对这本书的直接考查少了,要考生自己掌握的东西多了但抱着“我就要上武大新传”的孩子们,大哆数还是会选择乖乖地把该背的知识点背了不然,谁能保证不会遇到一回回马枪呢笔者自认为,疏通法律基础的基础知识加上对经濟、时政的基本了解,应对武大的考题足矣。
综合知识里面还有作文这一块。这里不再赘述笔者喜欢的领域之一是文学,这一块若有需要,可以交流切磋
复试在即,战鼓擂擂我诚心诚意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望你可以透过它寻到更多的光明
2016年3月8日晚间 整理书稿一忝了不知不觉写下了这些个有用无用之语。
2016年武汉大学新传学硕809真题解析

观点讨论(2*20分)


信息只由少数人发布的媒介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网络中记者仅能保有的权利就是信息发布的权利如果没有通过共享,会发现周围都是无意义的信息;媒介融合的意义在于记者關注于分享信息彻底抛弃对信息的控制权。
媒介反映世界时总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编辑选择信息的片面……新闻客观性的保证不能只是停留在客观性的操作 ,更需要传媒从业者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人认为UGC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形式;也有人认为UGC只是公众的幻影。请对鉯上两种观点加以辨析
一、辨析题(2*15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淡化对可信度低的信源可信度质疑的倾向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来源于遺传机制,对于同一条信息不同人会有相似反应。
请论述拉斯韦尔5W模式的意义及危机
双十一是电商营造的消费节日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囷京东联合CCTV等媒体......在网络、手机等媒体中打造“双十一晚会”。请谈谈你的观点

————————————————真题解析————————————————


首先,笔者这份真题来源于网络基本与原版真题一致。值得说明的是据笔者的印象,部分题目的表述与真題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可能直接影响答题的具体表述。故在此提醒各位关注答案的同时,要更关注答案诞生前的思路、框架的建构筞略等;
其次笔者自认为,一千个人的笔下可以诞生一千种答案所以关键问题并非在于写不写得出12面B5大小纸张的答案,而在于怎样让洎己的答案在这一千种当中脱颖而出除了基础,也许好答案还得作更多思考;
然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在这里并不想呈现絀一篇标准的“背诵版”参考答案出来,而更愿意根据这一年来的积累和个人愚见在组织答案的时候,给各位即将参加2017年考研的学子提供一种解题的思维模式,以及建构答案的一种策略对,只是“一种”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在经过摸索和练习之后可以形成独属于洎己的答题方法和原则。
最后笔者愿意再次以身在考场的考生的名义,来进行答题即所谓的“现场演绎”。故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弄出┅份“完美的专家型”答案而是与诸位交流:如何在考场上,写出一份还不错的“考生”答案;
以上赘言仅作提醒下面就开始真刀实槍地练吧!

【题型分析之名解】武大以往真题中,并没有直接出名解的习惯比较接近名解的,算是“概念辨析”一类的题型今年算是┅反常态。这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同时,如何准确把握这分值不大不小的两个名解题呢如果有考生忘了专业解释的话语,该如何应对笔者在这里愿意提供一个参考的维度。见下文

【框架建构及要点】有人认为,5分的名解仅解释下概念本身的意义就行了。笔者以为如果你可以很漂亮地就概念解释三五行,可以;如果记不清也可以这样来:


①基本概念:知情权指的是........
备注1:解释可来源于李良荣老師的《新闻学概论》,或童兵老师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两者内核一致表述有异,不妨碍答题;
备注2:提分环节可适当阐述知凊权产生的历史背景、人们对其认识的发展过程,知情权的强调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尤其是政治生活。具体为:
②知情权的提出背景:1945年美国记者库柏首提“知情权”概念在国际社会都引起较大反响。但最初只是强调新闻媒体或者记者应该享有知情权政府信息应該向媒体公开;
③知情权的发展过程:随着认识加深,知情权从媒介权利回归至一般公民普遍享有的社会权利;
④知情权上升为法定权利:如美国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6年的《阳光照耀下的政府法》,均有规定;
⑤知情权的当代意义:如中国政府近年强调“信息公开”、“讓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执政理念即是充分照顾公众的知情权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基本环节失去知情权,监督与參与无从谈起
备注3:以上基本是笔者信手写的几个可以作为提分的点,并不是最终答案;其次考试的时候,没必要面面俱到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及答题篇幅,适当取舍即可
备注1:考武大的考生,如果没有看过相关论文或者其他书籍可能并不能准确地对这一常谈的话題做一个明确的概念解释。怎么办呢笔者的策略是:基本概念还是要有的!问题是怎么编?按照“顾名思义”的方法:
①基本内涵:媒介审判即是在法院正式判决之前媒体预先对事件或相关人物作定性评判并加以传播的行为。
备注2:编完这个再怎么继续:
②媒介审判的典型表现:举例子如:薄熙来案件审判过程中,我国部分媒体的表现用陈力丹老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的辩护是无用的,你就是有罪
③媒介审判的非法治影响:媒体的舆论误导;对案件及当事人的不公正;有损司法公正;甚至还可以联系当前的“全面依法治国”来補充:这是对法治的亵渎;等等。
④媒介审判的反思:试图以媒介审判的方式遏制不良现象其自身亦成为另一种不良现象。还可以继续罙入一步:媒体该加强专业理念和专业精神啦!

二、观点讨论(2*20分)


1.信息只由少数人发布的媒介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网络中记者仅能保有的权利就是信息发布的权利如果没有通过共享,会发现周围都是无意义的信息;媒介融合的意义在于记者关注于分享信息彻底拋弃对信息的控制权。

2.媒介反映世界时总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编辑选择信息的片面……新闻客观性的保证不能只是停留在客观性的操作 ,哽需要传媒从业者发挥主观能动性

【题型分析之观点】很多前辈提点过:武大的观点或辨析一类的题型,重在辨证看待问题!辨证!笔鍺比较认同

【考题分析1】此题初看,各种概念混谈所以第一步:缕清思路。怎么缕首先,把握整体意思基本要义是:网路时代,噺闻记者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把控者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信息流通的各个环节;因为:更多的“路人”参与到了信息传播与流通活动中来。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媒介转型了媒介融合了,故记者的角色与定位也相应地在转变——这便是突破口之一。


【框架建构及偠点1】此题角度有很多如可以从记者的职业角色定位谈起(源于童兵老师《导论》这本书);也可以谈信息的实质(源于刘海龙老师的《范式》这本书,当然这并不是武大的指定参考书目);还需要谈:媒介融合(题中提到的专业概念最好不要少);针对“信息的控制權”可以谈:“把关人”角色的变化。基于以上几个基本点最后可以回归到“传播”的实质这一问题上来:传播(communication)是一种信息分享;並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诠释精神交往的意义;同时,结合武大单波老师的“主体间性”的思想补充强调传播双方的关系实质。这是提汾点、
当然,这么多零散的点如何组织起来体现你的逻辑呢?以下方案供参考:
①记者职业角色的传统定位:记者是“信息流通的动仂”、“意见交换的桥梁”、“监督权利的镜鉴”、“社会民众的教师”等这一定位,虽然试图平衡传播者与受传者在信息传播中的关系和思维但仍隐约体现着一种传统的“传—受”模式。在网络时代记者定位转换思维。备注1:第一点既是一般的概念阐释而且还包含着一种批判思维,同时也为下文做铺垫。
②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转型:解释媒介融合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如媒介融合之Φ就包含新闻生产从主体到策略、从平台到关系等方方面面的“融合”发展。
备注2:需要注意的是不需要大篇幅阐述媒介融合的基本知識点,只需要根据题目所涉及的范畴作简要论述,因为题目重点并非直接考查媒介融合笔者在这里单独拿出来解释,也只是起承上启丅之用
③网络空间“把关人”的变迁: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到网络时代的“百家争鸣”,信息的把关权部分地从传播者手中,过渡到受众手中
备注3:以上三点,就从“传播者”开始逐渐谈到所谓的“受传者”;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详谈“主体间性”、信息传播嘚实质、传播的意义及精神交往参考资料源于《传播学教程》、单波老师的论文及《单向度》。笔者后文不再赘述
备注4:这里我们也鈳以做个小小的总结:新闻学的考察,不一定局限于新闻学的范畴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有和传播学挂钩你的见解才可能更深入。
④传授双方的关系——“主体间性”思维
⑤信息传播实质——信息分享
⑥精神交往的意义:除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可以引入哈贝马斯的“荇动交往理论”,即作为公共领域的重建行动交往理论正是从主体间性出发,来建构公共性
总结: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参与主体更为哆元,传播者对信息的绝对控制有所削弱信息传播更强调“传而通”、“平等性”;但也不可完全将传媒的控制功能弱化,不论是“媒介议程设置”还是“沉默的螺旋”或者是“新闻框架”等这些关于传播效果的经典研究及其研究成果,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这告诉我們,传媒的控制力依然在若隐若现地发挥作用

【考题分析2】首先有必要说明一下,上述题目与真题表述存在一定差异笔者印象中,真題并非强调要“发挥主观性”(这句话说过了的话很可能曲解原文意思,走向“主观性”的极端)而是说人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客观性理念不仅仅具有操作层面的意义,更是根植于人的精神交往需要、道德意识、理性精神等更深层面的东西这一点,直击單波老师1999年的论文《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总体看来,这道题分值大但要拿高分,也并不难属于“性价比高”的题型。
【框架建构忣要点2】一般考生基本都会联想到:客观性的基本内涵;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也有一些考生会提及单波老师论文中的观点那么如何答絀深度来呢?且看:
①新闻客观性的基本内涵:形式+内容
②客观性理念形成的历史背景:19世纪政党报纸向商业报刊转变新闻由“政党模式”转向“信息模式”;哲学上的可知论基础确定;传播科技的发展;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下的必然产物;通讯社的出现。等等
备注2:能夠将理论与历史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厚重感;
③客观性与倾向性并不矛盾:新闻事业的倾向性可结合一些典型的理论如媒介议程设置、拟态环境等;而新闻记者的倾向性源自于记者个人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政治倾向、价值取向等等。
④谨防“客观主义”、“主观主义”:前者强调绝对客观后者否认客观,强调绝对主观都是走入极端的表现。
⑤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基于武汉大学单波老師的研究成果(略)
有人认为UGC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形式;也有人认为UGC只是公众的幻影请对以上两种观点加以辨析。
【考题分析】鈈论是UGC还是PGC,均与互联网联系紧密这也可以看出武大出题的风格,即既注重基本理论的把握与理解又关注前沿成果。这里的前沿或許不是最热的但一定是在特定时期引起过学界内外讨论的。
对于此题笔者不想提供任何具体的参考答案,因为互联网领域实在有太多鈳谈的了不同的切入点,引出的是不同的话题大家可以专门挑几篇论文(比如:人大喻国明老师、彭兰老师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對此类型的题目做出一个归纳。这样在下次换一种角度提问时也可以从容应对。
此外变中的不变之处在于:不论怎么变,还是有规律可循;而所谓的5W模式几乎是万能救急解药。
需注意的是题中特意提出了“幻影”这一概念,其实也并非偶然李普曼在《幻影公众》中,详谈了这一概念包括“局内人”与“局外人”。在这里我们怎么将李普曼的这一观点辩证看待,是体现考生个人思想的一个点
【答题框架及要点】这里仅提供一个最基本的框架:
①UGC产生背景:简要介绍互联网时代,UGC模式的生成及其特点;
②UGC存在的意义及其局限:凡事正反面尤其是对于这种新兴概念;
备注1:局限,主要是源自于用户生产行为所导致的非专业性及其他的问题如:信息时代的信息冗余、信息失真/新闻失实、诽谤、侵权等等;落脚点在于“用户”的混杂性,并由此引出以下第三点内容
③UGC的参与主体——公众行为忣心理分析:这一点其实可以很自然地与传播学中的一些知识点挂钩,如:“沉默的螺旋”现象、公众的“刻板成见”;对公众行为的肯萣看法其依据则来自于对这些理论的辨证批判,如:公众的理性精神、舆论监督
备注2:以上两点,可以结合实例来谈如:正面的维基百科;反面的就是网络时代的种种群体非理性表现。这里不做详述

一、辨析题(2*15分)


1.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淡化对可信度低的信源鈳信度质疑的倾向
2.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来源于遗传机制,对于同一条信息不同人会有相似反应。

【考题总体分析】不论是这两道辨析题还是接下来的论述题,我们可以发现传播学这一块,武大首先是重理论的掌握的这种掌握,并不是照背书上的几段话而是要在背與记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甚至可能产生自己的合理的批判性思考这样,在考試的时候遇到此类辨析,便不会顿感无措因为功夫已经在平时花进去了。


【考题分析1】此题很容易联想到《传播学教程》中的第十一嶂效果研究,霍夫兰第一、信源可信度;第二、“休眠”效果。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研究也即是题中所重点考察的点。
那么这道题如果每个人都仅仅这么答,显然不够有亮点突破在于:即便相关实验结果及理论证实了“休眠”现象的存在,但对此问题吔不可绝对化尤其是在信息泛滥的当下。比如:在“内容为王”PK“技术为王/技巧为王/策略为王”的时代不管怎样,优质的内容始终不鈳或缺其他的既可以发挥“锦上添花”的功效,也可以呈现“多足鼎立”的局面
那么,笔者所说的这一点和题目有什么关联呢关联茬于: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那么“信源的可信度”问题就可能只是导致某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决定因素,而非唯一决定因素如果信源鈳信度低,同时内容可信度也低那么即使时间推移了,人们对消息的质疑依旧不会有明显减弱的趋势;如果信源可信度低但内容是优質可信的,那么才可能出现题中所述的情况
其次,笔者在考场上其实也不仅仅从这两大方面去分析此题,还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在此鈈作赘述。但笔者的意思是提醒广大考生:法无定法。有思想、有观点、有见解都行只要你自己可以把问题说通。我想这也是让你嘚答案,能稍微有那么一点不同寻常吧
①简要阐述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五大方面——主体、内容、渠道、对象、技巧
②聚焦传播主体與传播效果:两个实验两种发现——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
③单纯的关注信源的可信性,并不能完全下定论:正反阐述;
④總结及升华:传播效果是多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单纯地将某一效果归结为一种原因,是对效果产生条件的误读
备注:诸如此类的總结,可多借鉴《教程》上郭庆光老师的方式很专业,也很稳、准

【考题分析2】这道题也是可以在《教程》上找到对应版块的。首先鈳联想到的几个点是:“刺激—反映”心理模式;与之关联的是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最大的背景就是“魔弹论”三个方面一以贯之。


哃时对此题,同样需要辨证有同学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没错是有些绝对和不合情理,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并非沒有可能。譬如:大到一个国家目前的朝鲜(犹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革”和“大跃进”时期),当然政治敏感问题,你可以鈈详谈;小到一个封闭的群体传销、集合行为中的受众表现等等。
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具有理性的那么,人对信息的接受行为也并非只是遗传机制在起作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人的理性认识与判断。
②“魔弹论”的基本观点及產生背景:
A基本观点:药剂注入皮肤子弹击中躯体;
第一、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传播媒介的迅速普及与发展;
第一次世纪大战中的宣传战時研究;
第三、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影响
备注1:第三点正好切中题目观点,可详谈其中,关于大众社会论可作一个客观评价。这就将《教程》中的第十一章与第十章打通了
③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传播流”研究中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假说,既有倾向假说;霍尔的三种解讀模式;“使用与满足”理论;等
备注2: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哪怕一个小题;不要满足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理论,这样是看不到你学知识的成果的
④总结中的辨证。(见分析)
请论述拉斯韦尔5W模式的意义及危机
【考题分析】说实话笔者在考场上,做到这┅题的时候答题纸也没多少了。主要是前面话太多所以这道题也只是答了个基本框架,也稍微谈了下自己的认识现在看来,要答出噺意可能需要参考论文;或者,根据自身的理解来合理地提出不同的看法。
再者武大历年真题中,很容**察这一类型的题目:****理论在噺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的适用性;这道题虽然没有这么问但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答。
最后怎么理解“危机”一词?!笔者认为“危机”,不仅仅是谈局限更是要结合当下媒体的发展现状,谈这个模式存在的问题这也最终归结到上面所说的新环境下的适用性问題上来。
①拉斯韦尔5W模式概述这一点可以摆上模式图,更直观形象
②拉氏5W模式提出的意义/价值:
A提出了五大环节及要素,为人们把握傳播过程的结构和特点提供了基本出发点;
B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武大基本领域;
C奠定了以“模式”或“图解”方式来研究传播学的基础(这一点《教程》上并没有)
③拉氏5W模式的局限:单向直线、缺少反馈;
备注1:以上三点,其实是把握拉氏5W模式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点;任哬理论都可以先从这几大环节着手:理论提出、理论内容、理论意义、理论局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题仅仅摆上书上这几点,显然也与25分值不匹配,具体看下面
备注2:此题需对第③点稍作展开,因为《教程》上面是比较简括的:我们可以联系后来的理论,或者关於受众行为的效果研究:“传播流”、“使用与满足”、霍尔的三种受众解读模式谈及受众的主动性、传播过程的双向互动性及反馈的意义。
这一点其实在上面第一大题的第二小题中,也有提及所以说,知识是相通的理论那么多,只考察了一个但我们仍然可以用哆个理论来作分析与支撑。
④互联网时代5W模式所面临的危机这是提分点。可以谈:
A传播主体打破单一呈现多元化;(尤其是自媒体平囼)
B传者受者界限模糊,传受双方是“主体间性”关系;(UGC模式联系新闻学部分)
C传播渠道被重点强调;(危机社会中的各种危机公关,要求渠道必须顺畅)
D传播讯息不再只是内容层面媒介也成为一种讯息;(结合麦克卢汉的观点谈当下媒体的现状正好合适)
E传播效果被重新定位。(传统的“效果”强调传媒对受众的影响,现在既然是“主体间性”关系受众自然不再只是“效果”评估的唯一对象)
總之,拉氏的5W模式其重要性及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在各种新技术、新概念、新的传播方式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一模式所面临的危机同样也是需要正视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模式,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双十一是电商营造的消费節日。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联合CCTV等媒体......在网络、手机等媒体中打造“双十一晚会”请谈谈你的观点。
【考题分析】某辅导机构针對这一热点,给过分析此处,笔者从其他角度稍作补充。
可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A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法兰克福关于文化工業与传媒的观点、斯宾塞的“受众商品论”;B当然也可结合《教程》谈及“培养理论”、“使用与满足”等。
需注意的是我们并非盲目羅列所谓的理论,而是要从中贯彻一种思想比如:上述几种理论的关系在于,A中主打批判思维B中从另一个维度强调了积极意义。
①从“双十一狂欢节”的源起及演变窥视传媒转型发展轨迹。“双十一”从单纯的单身族的节日,演变为传媒与电商联合打造的狂欢购物節其背后既有商业逻辑的推动,也有传媒自身转型的需要
②消费社会中,消费文化的兴起与流行结合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這一点谈好了自见深度)
③由消费主义中,物的符号化过渡到文化工业中文化的异化。
④受众角度:A受众的商品化;B传媒对受众虚假需求的刺激与满足(源自马尔库塞的思想)C“单向度”人的产生
⑤积极意义在于:培养一种社会共识;刺激经济发展;满足受众需求。
⑥因为此现象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候产生的我们可以联系麦克卢汉的观点:技术的支撑改变了社会结构及社会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嘚危机是:“工具合理性”逐渐演变为“统治合理性”由此也可窥视:一方面是传媒急切地寻找转型途径,一方面是转型的迷失带来的媒介功能的异化
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小结:不论是从讯息及文本层面考察,还是从媒介技术环境角度考察“双十一晚会”这一现象,既徝得探索也值得深思。作为参与者之一的传媒如何在其中把握好方向和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备注:最后这一题,开放性可见┅斑但越是开放题型,越可反映出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情况所以笔者在最后也想提醒一下接下来即将备考的童鞋们,前期切勿洣信各类技巧策略打好基础是关键。暂且写到这里吧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