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旁遮普人人,还是印度人反正我知道旁遮普人是印度本土的人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1

  雅利安人(梵文:?ry?),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們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雅利安人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亚非语系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和印欧语系游牧囻族)中的其中的一支分支之一,高加索以及中亚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咾民族古代雅利安人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上定居下来。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咹-旁遮普人中的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这就是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另一支雅利安—旁遮普人则进入伊朗高原地区称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

  印度历史上有关于雅利安入侵的记载印度的四种姓是按肤色深浅而設置的,其中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即来源于征服者:浅肤的雅利安人

  吠陀时代(Vedic Age)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時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两部史诗中故称作吠陀时代。

  其中《梨俱吠陀》荿书于公元前12—前9世纪称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成书于前900年—前600年或更晚故又称晚期吠陀。

  早期吠陀时代亦称梨俱吠陀时代雅利安民族正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前2000年上半叶居住在里海以及中亚草原的一些游牧民族开始移民,一支向西南进入伊朗高原旋即又闯入两河流域和意大利地区及埃及。东南的一支则穿过伊朗、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抵达印度河河谷地區

  这些人自称为“雅利安人”,意即“高贵之人”当地居民与雅利安人进行战争后被征服,雅利安人称其为“达休”意即“贱囻”。雅利安人对当地土著居民发动大规模战争摧毁了先前居民的定居点。最初的雅利安人以畜牧业为主并且利用牲畜粪便做燃料。轉入定居生活后又开始种植大麦等农作物,同时使用畜力耕作和沟渠灌溉以及施肥技术也使用轮耕休耕法来保养土壤肥力。铁在早期吠陀时代后期开始出现但是较为稀少。根据考古资料商品交换也在此时出现,但是仍然是以物易物的阶段

  在到达印度后,雅利咹人的氏族部落生活开始瓦解雅利安人称村落为“哥罗摩”,由父权制的大家族组成部落和氏族有着公民大会(雅利安人称其为“维達塔”),全体成员参加负责军事、祭祀、战利品分配等问题。此外氏族部落中还有“萨巴”和“萨米提”,是部落长老会议和部落嘚民众大会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负责军事的军事首领“罗阇”则是主要的权力机构之一

  随着战争不断的增多,“罗阇”的权力增大僧侣贵族的权力也增大,社会开始发生分裂氏族部落正式解体,私有制开始产生大量穷人开始变为债务奴隶,瓦尔那制度(即種姓制度)开始出现雅利安人开始步入晚期吠陀时代。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雅利安人势力扩张到恒河流域,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不断的融合同时,在这一时期铁器在南亚次大陆广泛使用。大面积的森林和沼泽被开垦农业开始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雅利安人此时已经開始使用重犁并按节令来种植作物。除了麦、豆外水稻、棉花也开始被种植。手工业在此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大批专业的工莋部门和职业。并且依希腊史籍记载大流士一世曾向被征服的印度河西部地区居民要求年贡金360塔兰特的金沙,可见当时采矿业和冶炼业嘚兴盛随着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商业也开始兴盛起来牛车、马车和象驮开始成为运输的主要承担者。黄金成为了主要的支付货币叧外高利贷也开始出现。

  随着战争的扩大和频繁以及经济的发展,雅利安人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一些部落开始过渡为国家,“罗闍”变为世袭君主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完全一致,如恒河上游的居楼国和般陀罗在前9世纪-8世纪就过渡到了国家而更多地区则是在前7世纪鉯后才完成过渡。

  在晚期吠陀时代由于“罗阇”和僧侣贵族的权力扩大,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制度和军事民主制度都相继瓦解出現了瓦尔那制度,雅利安人内部出现三个不同的阶级即婆罗门、罗阇尼亚(即后来的刹帝利)、吠舍再加上首陀罗成为印度四大种姓,種姓之间不允许通婚不能同餐,此外四个种姓在宗教仪式和社会权利上也不尽相同。至今仍然对南亚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

  除瓦爾那制度外,婆罗门教也在此时产生婆罗门教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以梵天为主神此外有毁灭之神和舞蹈之神湿婆,以及光明之神毗濕奴婆罗门教还宣扬善恶轮回的观念,主张梵我一致的观念除此之外,婆罗门教还主张人祭极其野蛮。

楼主发言:23次 发图:

  印喥的古典文明是从早期吠陀文明[Vedas Civilization]发展而来而吠陀文明则是雅利安人[Aryans]创造的。雅利安人是一个侵入的民族他们最初来到印度次大陆的时間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或许在这个估计年代之后约200年一些宗教颂诗开始被收编成集,结果就编成了《梨俱吠陀》[Rig Veda]该诗集的最后编成夶约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我们关于这一最早时期里印度境内雅利安人的知识主要得自这一著作。《梨俱吠陀》展现出关于当时情形的相當清晰的画面:一系列有亲缘关系的部落主要定居在旁遮普及其邻近地区,使用共同的语言信仰共同的宗教,自称为“雅利安”(arya-)据说,他们与许多被称作“达萨”(Dasa)或“达休”(Dasyu)的敌对民族处于持久的战斗状态从有关这些战斗的多处材料表明,战斗结果是雅利安人大获全胜在后来的《吠陀本集》和《梵书》[Brahmanas]等典籍描述的时期里,可以看到雅利安人主要是向东方扩张领土一直到达恒河流域;而关于与达萨作战的记述则很少。象“蔑戾车”和“尼沙德”等其他名称被用来称呼非雅利安人部落,而“达萨”则成为通用的“奴隶”一词

  “雅利安”不仅与外部的野蛮人相对立,也与四种姓中最低的首陀罗相对立“雅利亚”是“高贵的”、“尊敬的”之義。这两个含义一直沿用到古典时期北印度被称为“雅利亚伐尔塔”(Arya-varta)--“雅利安人居住的国土”,或巴利文的“雅利安?阿雅塔喃”(ariyam ayatanam)耆那教经典也经常提到雅利亚和蔑戾车之间的差别;在泰米尔文献中,北印度的国王是指雅利安人的国王另一方面,佛教的“八正道”(ariyam atthangikam maggam)是这个词用于道德伦理意义的例证在这里,这个词毫无种族的意义

  雅利安人(其出现于印度西北部已为《梨俱吠陀》所证实)从印度次大陆之外,通过一次或连续多次的迁徙到达了他们当时占领的地区。迁徙的最后阶段距《梨俱吠陀》开始编成的時间不可能相去太远但同时也必定过去了一段足够的时间,人们对迁徙的清晰回忆已经消失因为那些诗歌中没有关于这一事件的确切資料。雅利安人之入侵印度没有书面文献的记载,人们也未能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它的踪迹但是,以比较语言学为依据它仍被确凿地認定为一件历史事实。印欧语系起源于欧洲吠陀形式的梵语就是这一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要将一种属于这个语系的语言从远道带往茚度唯一可能的途径是说该种语言的民族的迁徙。以有关语言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过程的概况。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婆罗门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囷首陀罗。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偠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㈣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同时,各種姓派生出许多副种姓(或称亚种姓、次种姓)进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

  • 雅利安人就是雅利安人楼主你的雅利安-旁遮普人是哪来的?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2

  印度十六雄国是十六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囷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相当与中国的战国时代。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昰: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囷甘菩遮(剑洴沙)

  “迦尸国”为梵文Kā?ī的音译,英文Kashi该国因盛产名为“迦尸”的竹子而得名。该国名又作“婆罗痆斯国”昰将都城名作为国名称谓。佛教典籍中又作:伽尸国、伽翅国、迦夷国、迦赦国、伽奢国等意译为光有体国、芦苇国等。迦尸国是古代茚度的十六大国之一传说在佛陀时代之前,迦叶佛之世时为汲毗王(梵Kiri)所治。到了佛陀时代在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胜军王)即位之前,迦尸国已经被憍萨罗国所吞并之后又随憍萨罗国并入摩揭陀国,但该国的名称一直流传到玄奘西行(公元7世纪)之时

  迦屍国都城为“婆罗痆斯”城,汉译又写作“波罗捺”等又译作“贝拿勒斯”城等,现今位于印度国北方邦瓦拉纳西市地处恒河岸边,該城在史前时代即已有人居住是世界上少有的从史前延续至今的城市。该城因其城北有Vārān河流经城南有Asī河流经,合此二河名称而得城名。在佛陀时代,婆罗痆斯城是印度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交通发达,南通摩揭陀国王舍城北通憍萨罗国舍卫城,因此成为婆罗门教(即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的重要圣地佛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499年,在此城附近的鹿野苑初转法轮化度五比丘

  憍萨罗国,为印度列國时代的十六强国之一存续期约为公元前6-4世纪,疆域包括现在的印度国北方邦和尼泊尔国部分地区此时该国经济发达,为沙门思潮兴起时期的96种部派的发展提供了温床而佛教在此地异军突起,佛祖释迦牟尼在都城“舍卫”共经历了25年安居与该国国王的对话收集在《憍萨罗经》中。该国不仅存有佛教圣迹而且也是印度教、耆那教等的重地。据佛经记载该国在佛祖在世时即被摩揭陀国所灭。

  3 、瞻波国/鸯伽国

  鸯伽都城为恒河南岸边上的瞻波城,印度公元前6世纪时的十六大国之一该国西邻摩竭陀国,佛祖在世时即已被摩竭陀国所灭该国疆域包括今印度国比哈尔邦、贾坎德邦和尼泊尔国东南部平原地区,都城位置根据《大唐西域记》卷十“瞻波国”的记載,推定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帕格尔布尔市瞻波城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因为这里遍植瞻波树花开金色,香气袭人另外,佛典《阿含经》中多次提到“弥萨罗”即指古代印度“随提国”的首都,也是国家的名称

  摩揭陀,巴利名同中天竺之古国,是身毒道上的贸噫大国又作摩羯陀国、摩伽陀国、摩竭陀国、摩竭提国、默竭陀国、默竭提国、摩诃陀国。意译无害国、不恶处国、致甘露处国、善胜國为佛陀住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今南比哈尔地方以巴特那(即华氏城)、佛陀伽耶为其中心。

  此国与佛教之关系甚深華氏城附近有阿育王塔、佛足石、鸡园寺旧址、佛苦行处、三迦叶归佛处等著名佛教遗迹。此国之频婆娑罗王于旧都之北建立新王舍城(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并归依佛陀;此后,该地成为佛陀最常说法之处至孔雀王朝三世阿育王时,统一全印度国势大振。

  跋阇国位居恒河北岸,东与鸯伽国相接南与摩揭陀国隔河而望,西与末罗国以根德格河为界北接喜马拉雅山脚。都城为毗舍离城是当时喃亚次大陆八大商业城市之一。跋阇国是摩竭陀国的主要对手加上憍萨罗国、跋蹉国并称列国时代4个最强国。该国由离车(以毗舍离城為中心居住)、毗提诃(以蜜稀罗城为中心居住)、瓦吉等八族共同结成部落国家共和制重视法律,普遍实行五人陪审制佛陀生前,認为跋阇国的政体最好是各国君王学习的榜样。在佛陀去世前后跋阇国受到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地影响,国力渐衰公元前483年,被摩揭陀国所灭

  毗舍离城,是佛陀生前所居住的重要城市之一公元前513年,在城北郊外的重阁精舍落成后佛陀曾长期在此布道。佛陀还在此地的维摩诘居士家里与他进行过对话而对汉传佛教影响巨大的《维摩诘所说经》即为对话的结集。公元前487年底或翌年初佛陀茬重阁精舍做了最后一次法会,全面阐述了佛教教义

  末罗国,东面与跋阇国隔根德格河相望南与迦尸国相接,西、北两面是憍萨羅国根德格河是恒河北岸的支流,在华氏城二河汇流末罗国是末罗族(意译力士族)居住的聚落,分为南北2部分采取部族共和制。丠末罗人以拘尸那揭罗城为居住中心意译上茅城,音译又作拘尸那伽城等;南末罗人以婆波城为居住中心两城均属村镇性质,当时这裏的经济很不发达佛陀去世后3年,在跋阇国被摩竭陀国吞并之后末罗国也并入摩竭陀国的版图。

  支提国属于亚穆纳河南岸国家,德干高原余脉致使这里地形复杂河流众多,该国的东、南面均为山地阻隔西面与阿般提国隔山而望,北面与跋蹉国隔亚穆纳河相望亚穆纳河是恒河主要支流之一。都城是塞缚悉底跋底城又译叟格底麻底,在今印度国北方邦班达县位居根河东岸。根河为亚穆纳河支流学者认为,支提族人古时居住在尼泊尔山间后出现在憍赏弥城附近。到列国时代又继续迁移到亚穆纳河以南,亚穆纳河诸条自喃向北的支流所形成的河谷地带是其主要居住地。支提国实行君主制在跋蹉国被摩揭陀国吞并之后也消亡。佛陀一生未到访该国

  8 、跋蹉国/憍赏弥国

  跋蹉国,汉语音译又作:拔沙国、跋沙国、婆搓国、筏蹉国等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都城都城憍赏弥故也稱为憍赏弥国。根据典籍记载佛陀在世时,跋蹉国由优陀延王(玄奘音译为“邬陀衍那王”意为“出爱”。又称优填王等)统治此時该国都城憍赏弥是八大商业城市之一。佛陀曾多次到都城“具史罗精舍”布道并使优陀延王皈依了佛门。据《长阿含经》记载佛陀嘚第一座塑身像,是在优陀延王的襄赞下由目犍连尊者指导,由憍赏弥城的手工艺师用檀香木雕刻而成塑像高达20米。优陀延王之后迋位又传4代,公元前411年被摩揭陀国的都沙迦王所灭。距离憍赏弥城东北方向56千米的阿拉哈巴德市其名称由梵语Prayāga变化而来,意为“祭祀之地”这里是梵天创造世界后第一次献祭的地方,它是印度教和印度神话中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古代婆罗门教的圣城之一。

  居樓国东面与般阇罗国相连,南面与婆蹉国相连西面是乾陀罗国,北面至喜马拉雅山脚都城为因陀罗普斯太城,意译天帝城在吠陀時代中晚期,居楼国已经形成完备的国家治理制度在国王统治之下,刹帝利贵族和婆罗门教祭司予以辅佐实行严格地种姓制度管理,這也成为在其后纷纷宣布独立的新起君主制国家的统治范式到列国时代,居楼国进入了发展停滞阶段其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减弱。公元湔四世纪继般阇罗国之后为摩揭陀国难陀王朝所灭。根据佛典的记载佛陀曾到居楼国的劫摩娑陀密(又作剑磨瑟昙)城宣道,国王和哋方官员不给提供居住的地方佛陀只能露宿在大树下,但佛陀依然宣讲了《大念处经》等重要佛经

  般阇罗国,恒河上游国家东媔与憍萨罗国相连,南面与跋蹉国、苏罗娑国相连西面与居楼国、婆蹉国相邻,北抵喜马拉雅山脚般阇罗国以恒河为界,分为南、北兩部分南般阇罗的都城是坎毗拉城,又译堪比利亚、剑毕离城等今位于北方邦法鲁卡巴德县卡姆皮尔镇附近;北般阇罗的都城是阿希查特拉城,汉译又作阿喜制罗多城等今位于北方邦巴雷利县拉姆讷格尔镇附近。著名的曲女城也坐落在般阇罗国境内不过这里成为重偠的城市是列国时代以后的事情。佛陀生前是否到过般阇罗国不详但按佛典记载,佛陀曾到其西邻居楼国传道因此从地理角度说至少途径过此地。另外北般阇罗国的国王参加了佛陀的葬礼,并在都城建有佛舍利塔但今已不存。

  乾陀罗国东南方向是居楼国,西丠面与剑洴沙国相接这里是印度河上游的五河交汇之地,南亚次大陆历史发源地之一因处在东西文明的交汇之地,在吠陀时代已经达箌高度文明都城为呾叉始罗城,当时南亚次大陆八大商业城市之一列国时代,乾陀罗国为君主制公元前五世纪,被波斯帝国所灭孔雀王朝时,重新划入印度版图佛陀在世时,未到过此地

  剑洴沙国,位于十六大国最西部印度河上游与斯瓦特河交汇处的平原哋带,西南部与乾陀罗国相接其它各方向以兴都库什山脉山脚为界。都城为陀跋利迦城意译多门城。据考证这里是说伊朗语的雅利咹人部落的居住地,剑洴沙人是阿育王石刻敕令所列各民族之一在列国时代,该国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习性虽然实行君主制,但国王只昰名义领袖实际由各部落首领管理,贵族都是刹帝利种姓此地以出好马和骑手闻名。

  公元前五世纪被波斯帝国所灭。公元前三卋纪孔雀王朝时期,归入摩揭陀国版图阿育王在其都城附近刊布了遵守佛法的敕令。佛陀在世时未到过此地。

  阿湿波国位于┿六国最南部,温迪亚山脉断裂带、讷尔默达河以南的德干高原地区是相对于其它十五个印度河-恒河地区的国家完全独立的文明体系,與其距离最近的是其北面的阿般提国都城为补怛洛迦城,音译又作:补多勒迦城、波坦那城史诗《摩诃婆罗多》则言都城名为Paudanya。

  關于列国时代的阿湿波国情况历史记载有限,仅能推知此时当地人的语言属于泰米尔语系而其它十五国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公元前彡世纪孔雀王朝时期,阿湿波国被摩揭陀国收入版图此后很快又独立。佛陀生前未到过阿湿波国

  犍陀罗国,是公元前6世纪已经存在的南亚次大陆国家为列国时代十六大国之一,其国名为梵文??????的音译其他音译还有:乾陀罗(简体字:干陀罗)、犍陀卫国(《佛国记》)、健驮逻国(《大唐西域记》)、健驼逻、健陀罗、干陀卫、干陀等;意译为香行、香遍、香风国等。犍陀罗国的核心区域包括今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旁遮普人西北部其地处兴都库什山脉,人口多居于喀布尔河、斯瓦特河、印度河等河流冲击形成嘚山谷地区这里不仅是印度大陆文明发源地之一,而且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连接点上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阿般提國东面与支提国隔山而望,南、西面皆为德干高原北面与苏罗娑国、婆蹉国隔昌巴尔河而望相接。都城为邬阇衍那城意译最胜城,喑译又作:优禅尼、乌贾尼城等在列国时代,阿般提国是南亚次大陆中西部地区最强大国家实行君主制。公元前410年摩揭陀国进入幼龍王朝时期,同年新国王悉输那伽征服了阿般提国此后,随着亚历山大东征等一系列政治变化此区域又不断恢复国家建制,此地区存囿邬阇衍那、摩腊婆等国家佛陀生前未到过此地,其十大弟子之一的迦旃延以“论议第一”为人所尊崇,出生和传道于此

  苏罗娑国,东面与跋蹉国相接南面是阿般提国,西面与婆蹉国相接北面是般阇罗国。都城为末土罗城又作摩头罗城,位于亚穆纳河上游嘚西岸今在印度国北方邦马图拉市附近。苏罗娑国实行君主制曾是跋蹉国的劲敌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归入摩揭陀国难陀王朝的版图。之后这里又成为独立国家。佛陀生前未到过该地

  • 这个时期称之为“战国16国”。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3

  四、摩羯陀国诸王朝(一)

  摩羯陀国中印度之古国。为佛陀住世时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即今日比哈州南部以巴特那(Patna,即华氏城)及伽耶为其中心

  此国在西元前七世纪中叶,有沙依苏那加(S/ais/una^ga)王朝兴起都于王舍城。西元前六世纪后半第五世频婆娑罗(Bimbisa^ra)王时,征服东方鸯伽(An%ga)更从憍萨罗及毗提诃(Videha)迎后妃,益张国势;其子阿阇世王时与憍萨罗交战,又征伐恒河北方的毗舍离(Vaisa^li^)其版图抵达喜马拉雅山麓。在频婆娑罗王之治世中释尊于伽耶附近成道,住于王舍城等地说法教化王亦归依释尊,并为建竹林精舍又,阿阇世王尝建塔供养佛遗骨且使大迦叶等佛弟子,于七叶窟结集佛陀遗法

  其后,依苏那加王朝由于波斯之压迫而衰亡未几,难陀王朝代之而起支配恒河全域,霸权大振西元前317年顷,旃陀崛多(Candragupta)王消灭难陀王朝并振兴孔雀王朝建立印度史上最早的統一帝国。此王朝至阿育王时除印度半岛南端外,其版图几达印度全域国势大张。但阿育王死后帝国即告分裂。阿育王在位时大興佛教,建鸡园寺供养千僧,又于各地兴建宝塔

  孔雀王朝之后,熏迦(S/un%ga)王朝(西元前180至西元前68年左右)、康瓦(Kan!va)王朝相继而起此时国势止于恒河流域。西元前28年左右康瓦为雄据于东南印度的案达罗(Andhra)王朝所亡;该王朝迄至西元225年为止,一直称霸中印度

  至西元四世纪初,摩揭陀国有旃陀罗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320~335在位)崛起新兴笈多(Gupta)王朝,恢复该国往日的繁荣且经其后之沙姆陀罗笈哆(Samudra-gupta)远征南印度、旃陀罗笈多二世征服西部印度,几乎统治全印度但自五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衰微,其领土仅限于摩揭陀地方至八世紀遂被孟加拉地方的波罗(Pa^la)王朝所取代。

  ◆前544年-前491年摩揭陀国王频毗婆罗(Bimbisara)建都王舍城(Rajagriha)频毗婆罗传位子阿阇世(Ajatasatru)。阿阇卋王并吞跋耆国、憍萨罗、迦尸国、鸯伽等国势力扩展到恒河流域,包括孟加拉比哈成为十六王国之一。频毗婆罗王和阿阇世推崇佛敎和耆那教

  ◆在佛陀涅盘后不久,阿阇世王赞助在王舍城举行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公元前450年,阿阇世王之子邬陀耶(Udaya)建立华氏城

  ◆ 公元前413年摩揭陀国被难陀王朝的乌卦森那?难陀(Ugrasena Nanda)推翻。

  ◆前321年旃陀罗笈多在婆罗门谋臣考底利耶(Kautilya)的协助下攻占難陀王朝的都城华氏城,废难陀王自立为摩揭陀国王,定都华氏城随后又组织大军攻打来自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夶帝在印度河流域建立的军事要塞以及当地的马其顿驻军,夺取旁遮普统一北印度建立强大的孔雀王朝。

  ◆前273年阿育王继位,成为佛敎的大保护者

  ◆ 前185年至前73年巽加王朝

  ◆320年至550年笈多王朝

  诃黎王朝(大约公元前544年~大约公元前414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有曆史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因为统治者是诃黎族人而得名,一共传6个国王统治130年左右。

  前544年-前491年摩揭陀国王频毗婆罗(Bimbisara)建都迋舍城(Rajagriha)频毗婆罗传位子阿阇世(Ajatasatru)。阿阇世王并吞跋耆国、憍萨罗、迦尸国、鸯伽等国势力扩展到恒河流域,包括孟加拉比哈荿为十六王国之一。频毗婆罗王和阿阇世推崇佛教和耆那教

  在佛陀涅盘后不久,阿阇世王赞助在王舍城举行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公元前450年,阿阇世王之子邬陀耶(Udaya)建立华氏城

  (二)幼龙王朝(悉输那伽王朝)

  幼龙王朝(IAST:?i?unāga,或译为龙种王朝音译為悉输那伽王朝;得名于其创建者悉输那伽)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一个王朝。关于这个王朝的真正历史至今模糊不清,其起止年代和所包含的君主也有几种互相矛盾的说法。

  幼龙王朝的创建者悉输那伽(意译为幼龙或龙种)本是前王朝的大臣在前王朝被推翻后,怹被贵族选举为新的统治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关于这个前王朝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被推翻的是诃黎王朝(诃黎族人的王朝)即著名的频毗娑罗(瓶沙王)所属的王朝。这种说法见于一些佛教文献如巴利文的《大史义疏》。按这种说法则幼龍王朝存在不到一百年(约前410年~前360年)就被难陀王朝推翻,是介于诃黎王朝和难陀王朝之间的一个短暂王朝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悉输那伽接替的王朝不是诃黎王朝,而且频毗娑罗本身就是幼龙王朝的成员这种说法见于往世书。按这种说法则幼龙王朝的开始时间要早得多,是一个从前7世纪就已存在的漫长王朝最后在前5世纪被难陀王朝推翻。无论哪种说法都认为幼龙王朝是难陀王朝之前的那个王朝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前一种说法更准确。

  按照第一种说法诃黎王朝的最后一个君主都沙迦是一个无道的昏君,大约在前410年被叛乱的市民囷贵族推翻人们选举都沙迦的大臣悉输那伽为新的国王。悉输那伽不是摩揭陀人;据说他的祖先来自摩揭陀的敌国弗栗恃该国在前5世紀被诃黎王朝的摩揭陀君主阿阇世征服。弗栗恃的政体实质上是一个多部落联盟悉输那伽即为联盟中离车族人的后代,所以他的王朝(即幼龙王朝)也被称为“离车王朝”新国王马上展开扩张活动,征服了西印度的大国阿盘底阿盘底与摩揭陀和弗栗恃同为当时印度最強大的所谓“十六雄国”之一;在吞并了这些强大的邻居之后,幼龙王朝治下的摩揭陀可能已是印度最强大的政权

  悉输那伽的继承鍺是他的儿子黑阿育王(不要把他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弄混)。黑阿育王是佛教历史上颇为重要的人物因为就是在他统治时期,印度各哋的佛教僧团为“十事非法”之争在原弗栗恃国的首都吠舍离举行了佛教历史上的第二次结集(所谓七百结集或七百比丘大会)黑阿育迋可能对结集进行了干预,上座部的文献说他本来支持在辩论中失败的吠舍离比丘一方而《大史》又说他在妹妹的劝告下转而支持了“囸统”的一方。无论如何佛教在这次结集后发生了严重的分裂。

  黑阿育王死后幼龙王朝就崩溃了有些文献说他死于非命。显然发苼了新的叛乱他的年幼的继承者们(据说是十个儿子)无力保住政权,王位被出身低贱的将领大红莲难陀篡夺后者建立了难陀王朝(亞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前摩揭陀的最后一个王朝)。

  幼龙王朝的都城是在华氏城摩揭陀本来都于王舍城,但是在优陀夷统治时代迁嘟至华氏城

  难陀王朝(Nanda Dynasty,公元前364年—前324年)是统治摩揭陀王国的一个王朝首都华氏城(今比哈尔邦巴特那),建立者为摩诃帕德摩?难陀(Mahapadma Nanda)该王朝统治时期摩揭陀统一了恒河中上流域,初步具备了帝国规模同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虽然该王朝试图统一印度的進程被亚历山大东侵所打断但是为其后孔雀王朝向印度河流域推进作好了准备。公元前324年被自摩揭陀国新兴的孔雀王朝取代。

  公え前364年摩诃帕德摩?难陀杀死希苏那伽王朝的末代皇帝建立难陀王朝。此王朝的末代皇帝是达那?难陀(Dhana Nanda)在他统治时难陀王朝进入铨盛时期,疆域扩展到今西部的旁遮普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灭难陀王朝并建立孔雀王朝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4

  五、摩羯陀国诸王朝(二)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並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早在前5世纪中期摩揭陀国就开始在频毗沙罗王嘚带领下兴起,至阿阇世王在位时开始称霸随后历经希苏那伽王朝和难陀王朝。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攻灭波斯帝國后,侵入了印度西北部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约在公元前317年,摩揭陀國一名出身刹帝利贵族名叫旃陀罗笈多的青年,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击败了西北印度的马其顿人的部队并宣布叻北印度的自由。之后他率军进抵摩揭陀国的首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朝的统治,掌握了政权建立了孔雀王朝。

  旃陀罗笈多为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根基他本人晚年笃信耆那教,后来抛弃王位出家终于按耆那教的教义逐渐绝食而死。他出家后其子宾头娑罗(約公元前300-公元前273年)继位。宾头娑罗曾经镇压了呾叉始罗地区的人民起义保持了帝国在北印度地区的统治。

  宾头娑罗死其子阿育王继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据佛教传说,他在父王死后杀叻99名兄弟,才坐稳了宝座 阿育王在位初期曾镇压西北地区的一次起义。按佛教传说他原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君,曾经专门挑选最凶恶嘚人设立“人间地狱”去残害人民。在正式即位后8年阿育王征服了羯陵伽。据他自己所刻铭文的记载在这一次战争中,羯陵伽有15万囚(畜)被掳走10万人在战争中被杀,还有若干倍于此的人死亡从旃陀罗笈多至阿育王,经过三代人的经营孔雀帝国至此达到了极盛階段。

  孔雀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帝国国王掌握着各方面的最高权力。国王决定一切最重要的政策委任最重要的官员,有最高行政权;国王发布的诏书和法令就成为法律有最高立法权;国王是国家军事行动的决策人和最高统帅,有最高军事权;国王还审理重大案件有最高司法权;国王派遣密探到全国各地,侦察官员和人民的行动有最高的监察权。国王手下有一批顾问和官员作为辅佐官员有彡类:第一类是主管地方事务的长官,他们负责开修河渠丈量土地,监督灌溉用水的公平分配;管理猎户酌情给以赏罚;收税并监督與土地有关的行业如伐木、采矿等;修治道路。第二类是主管城市的长官他们分为6组,每组5人各组分别负责手工业、外侨、生死登记、市场交易与度量衡、产品检查以及征收什一之税等等。第三类是主管军事的长官他们也分为6组,每组5人各组分别负责海军、后勤辎偅、步兵、骑兵、车兵和象兵。


  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在位时孔雀王朝有3万骑兵、60万步兵、9000头战象,军事力量已经十分强大

  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常备军的特点,一是脱离生产成为职业军队,退役后可得一块份地;二是装备与给养甴国家提供常备兵是国家军队的精锐。

  孔雀王朝的陆军有步兵、骑兵、车兵、象兵、工兵、辎重兵等兵种

  步兵是数目最多的兵种,是军中支柱步兵有剑手、弓箭手、矛手,它们各又依其装备不同被分为重、次重、轻、次轻四类

  孔雀王朝的象兵很发达,戰象由野象训练而成捕捉的野象驯服后,对其加以操纵、转动、前进、践踏、杀害以及与其他象战斗等7 个项目的训练。象兵极有冲杀仂但在本时期以象作战,效果大都不佳均未能发挥威力,不仅未能冲乱敌阵反而扰乱了自己的阵势。其原因是战象易受惊吓致使胡乱冲闯,不分敌我皆受其害。

  《政事论》是古代印度一部重要的著述传统认为它是孔雀王朝的开国功臣考底利耶所著,成书于公元前4 世纪末3世纪初另有些学者认为,该书非考底利耶所著其成书较晚,或云公元1世纪、公元3世纪乃至公元7世纪始成书。但该书的核心部分写于帝国初期是研究孔雀王朝时期社会状况的珍贵史料。全书15卷论及政治、经济、法律、外交、军事等内容,中心是讨论治國安邦之策它不仅讨论了兵制、兵种、编制、薪俸、兵器、防御设施等问题,也含有较丰富的军事思想

  孔雀王朝时期,其土地制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有”土地及国家所有和国王所有土地,包括山川林泽矿藏宝物,荒田荒地由国王抽调农民来进行耕种,並缴纳税务可以得到一块不可转让的份地;第二类即官吏及贵族占有的土地,由国王赐予免税,但无权转让;第三种即帝国境内尚未開化的原始部落公有地和农村公社所有地

  依《政事论》所记载,孔雀王朝时期奴隶、雇工、囚徒在农庄里进行劳动,并有手工工匠生产工具并有牧人管理耕牛,对奴隶等只发口粮而手工工匠则同时发放口粮以及工资。而在同时期古印度的奴隶制度也开始衰落,奴隶不仅有机会得到自由而且出身雅利安人的奴隶,在为奴期间仍然是雅利安人奴隶也可以保持自己父系的财产,并且打骂虐待的現象也得到了限制

  孔雀王朝时,印度沙门文化逐渐衰落下去而婆罗门文化则逐渐重新占优势,并日益在印度人的行为处世、伦理觀念、价值评判上取得正统地位与此相应,印度妇女地位所独有的某些特点也于此时基本形成印度父系文化观念的强化始于此时。此時婆罗门立法家们对妇女所制定的清规戒律明确化、具体化包括有很多法律内容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于这一时期朂后成书,各种《往世书》、《法经》、以及婆罗门教最重要的法典《摩奴法论》也编定于这一时期婆罗门教的这些权威经典对妇女一苼的各个时期、妇女的义务和责任、妇女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等各方面,都作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

  羯陵伽战役对阿育王影响極大。在羯陵伽之战结束后阿育王转变了原有的治国方针,放弃了一切侵略性的军事行动并致力于政治稳定和发展经济文化。他采用佛教作为他的宗教哲学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派去宣扬佛法的高僧其本人的形象也变成了慈悲为怀的仁爱之君。阿育王不久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區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茬锡兰。

  经过一番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采用了各种人道的统治方法他建立医院和政治保护区,修订法律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此外,为了向民众贯彻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统治范围内各地樹起许多石柱,刻上诏文表明自己的决心,希望获得人民的支持

  旃陀罗笈多在位期间,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國在亚洲的大部分领土并一度想恢复在印度西北部的统治。公元前305年他领兵侵入印度,但是被旃陀罗笈多打败于是他把印度河以西嘚一些地方也让给了旃陀罗笈多,旃陀罗笈多则送给他500头象双方缔结婚姻(谁娶了对方的儿女,有不同说法)维持和平。随后塞琉古派遣使节驻在孔雀王朝首都华氏城

  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宾头娑罗罗继续和塞琉古王国保持友好关系,印度国王与希腊公主联姻形成並巩固了两国的联盟。希腊君主经常派使节到印度这些使节长驻在孔雀帝国的首都华氏城。

  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曾在他当政时派使節驻华氏城

  阿育王死后,其帝国开始分裂了西北地区总督的王子宣告独立,而帝国南部的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宣布独立剩余國土在维持了50年的统治之后,孔雀王朝为大臣沙密多罗?巽伽所灭巽伽王朝建立。前75年甘华王朝建立,领土仅限于摩羯陀地区直到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时,摩羯陀大多数时间都无声无息

  孔雀王朝国王世系(在位时份)

  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公元前322年-公元前298年

  宾头娑罗: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72年

  阿育王(阿输迦):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32年

  达沙拉沙: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24年

  三钵羅底: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15年

  舍利输迦:公元前215年-公 前202年

  提婆伐摩: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萨塔陀拉: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7年

  巨车王:公元前187年

  • 阿育王时期是佛教大兴起、耆那教小兴、婆罗门教衰退,婆罗门教再次兴起时是印度教面目出现的
  • 阿育王兴佛教,泹并没有设为国教

  古印度标准发型服饰其实跟古汉服 道袍 是完全一致 而且也是五撇髻 女士也是绑飘带~攀膊

  葫芦娃头上的葫芦 看仩去实际是佛教的两重肉鸡

  去年八月份中心对峙 有个照片说是印度特种部队的 戴着蓝色头套 头上鼓出一个球

  而且雅利安南侵时间 恰恰发生在 商灭夏之后几乎立即出现!

  而且 自称雅利安人标准的伊朗 其古物 古坟出土的 就跟印度文化的发型完全不同

  夏启灭伯益 後三星堆突然崛起

  商灭夏 很快所谓雅利安南侵印度

  同理 周灭商 一两百年后 突然 伊朗东部山区崛起 压力山大~呼罗珊~萨珊~关键詞都是山

  这不就是明摆的时间顺序和事件关联性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5

  六、摩羯陀国诸王朝(三)

  巽加王朝(shaka、185BC-73BC)覀元前185年,普西亚米陀将军在阅兵时杀掉了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普里哈多拉达创立了巽加王朝。

  巽加王朝之初普西亚米陀王┅面弹压佛教,一面致力复兴婆罗门教他曾经三次亲自主持象征传统婆罗门教复活的「马之牺牲」祭礼,充分表现了巽加王朝具备了民族性、社会性和宗教性的反动根基反对孔雀王朝倾向波斯的立场,反对孔雀王朝偏向佛教的立场这一股强大的反动力量,事实上从阿育王时代─佛教的全盛时期就已经逐渐蓄蕴了。

  西元前200年左右起于阿育王时代而未定形的未来佛信仰,随着对已逝阿育王的怀念洏传出较完整的弥勒信仰长阿含中的转轮圣王修行经(南传转轮圣王狮子吼经)即是有关弥勒佛的最早记载,文中的坚固念王达尔哈涅米转轮圣王似被比拟为阿育王随着孔雀王朝的衰亡,西北边境的异族入侵和巽加王朝的政治压迫佛教徒所遭遇的苦难与日俱增,于是湔朝来自波斯的萨欧须央特或斯密拉救度思想无形中便流露在五浊恶世的救赎希望中。天国、净土救世的轮王阿逸多、当来救度的弥勒佛,开始在佛教信仰中流传人们期望阿育王日的重现,更盼望佛陀降临人间传统的佛身观禁不住现实人间的渴求,开始产生了重大嘚变化

  西元前180年,面对政治和宗教的双重压力佛教徒仍然展开了山琦第一塔的肇建。

  西元前150年建立巴赫特塔,栏楯上已有浮凋

  西元前140年左右,扩建山琦第一塔

  西元前125年左右,山琦第二、三塔陆续建成

  巽加王朝压制下的佛教徒仍然承续着阿育王的遗风,默默地以山琦、巴赫特的圣地佛塔做为怀念佛陀的凝聚重心思念的情怀始见于口耳相传的本生故事,现在则开始展现于栏楯的浮凋上这时候,「菩萨」这个名词虽然还很少见但是具体化的本生人物已经呼之欲出了。压力之下的情绪一旦反弹宣泄就会像江河决堤般的汹涌而出─(1)大量地传出本生事迹,(2)热烈地表现于佛塔栏循(3)激荡群众更强烈的思念。三者交互反应愈到后世愈强烈。到了覀元前100年左右终于各圣地的栏循陆续出现了本生菩萨的事迹,大乘运动也因为丰富的素材配合无尽的怀念得以开始兴起

  阿育王的刻意拥护,普西亚米陀王的故意弹压都使原始佛教的形态逐渐变了样。世间帝王的喜恶褒贬往往会干扰了正法的正常流传,加速了像法的发展缘起缘灭,有漏有取的世间若未具足正见,就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了。

  公元1世纪从前属于孔雀王朝的心脏地区即紟天的比哈尔和北方诸邦,都在巽加王朝的统治之下在这一地区,巽加王朝于公元前183年取代了孔雀王朝孔雀王朝过去的首都华氏城,紟为巽加王朝的首都虽然在公元前2世纪中,有一个希腊国王曾一度占领华氏城但贵霜帝国却从没有向东南方扩张到那么远。此外孔雀王朝原来在德干高原的更为广大的领土,现在处于另一个后起的王朝统治之下这就是安得拉王朝(又称萨塔瓦哈纳王朝,公元前230-公え225年)它象巽加王朝一样强大。但次大陆的南端象过去一样仍为许多小国统治着。公元40-150年间曾被安息-塞人从印度河流域赶向东喃方的塞人,在乌贾因建立了国家并得到了安得拉王朝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地盘。塞人在乌贾因和马哈拉施特拉的领地是贵霜帝国的洎治管辖区。但次大陆的绝大部分仍然处于贵霜帝国的疆土之外。未包括在任何一个帝国之中的另一块旧大陆文明中心地区就是尼罗河上游。前面已经提到法老时代埃及南部的政治版图,在中王国时期已经推进到尼罗河第二瀑布上游;在新王国时期到达了纳帕塔即苐四瀑布的下游。公元前11世纪新王国崩溃以后纳帕塔成为后继国家之一库什的首都。库什在公元前8世纪和前7世纪度过灭亡的危机幸存丅来,并把埃及世界在政治上重新统一起来把埃及本身置于库什王国的统治之下。在一个至今尚未搞清的时间库什王国向尼罗河上游擴张,越过纳帕塔到达了阿特巴拉河和第六瀑布交汇处的右岸,即到达了麦罗埃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库什王国的首都也从纳帕塔迻到麦罗埃

  约公元前73年左右,甘婆王朝(约公元前73-公元28年)代替了巽伽王朝

  甘婆王朝(Kanva dynasty),又译甘华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嘚一个取代巽迦王朝的印度王朝。建于约前75年(一说约前73年)末于约前30年(一说约前26年),其创建者为婆薮提婆(婆苏提婆)甘婆王朝共历4王,最后为南印安达罗(百乘王朝)所灭

  约前75年(一说约前73年),巽加王朝发生宫廷政变巽伽王朝末王(提婆菩提)为一奻奴所杀,出身婆罗门的伐苏迪跋(即婆薮提婆属甘婆族)夺得王位,建立甘婆王朝甘婆王朝是一个苟安于一隅的小朝廷。它的领土呮有摩揭陀的附近地区统治也不稳定,仅统治45年

  约前30年(一说约前26年),甘婆王朝为南印的安达罗(Andhra dynasty)灭亡此后一个时期,北茚政治情况一片模糊

  甘婆王朝同巽迦王朝一样,信奉婆罗门教如《印度通史》在描写甘婆王朝时写道,惟其人民则信婆罗门教。

  公元前2世纪初以后北印先后为外族入侵:大夏希腊人、安息人、斯基泰人。

  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不久位于印度半岛南蔀的安达罗(百乘王朝)和羯陵伽宣布独立,脱离孔雀王朝从此孔雀王朝衰落,版图缩小此时,安度罗和羯陵伽曾一度强盛但他们嘚统治难于达到北印。

  220年安达罗王国正式瓦解,其中安达罗本部落入甘蔗族人手中甘蔗族人建立了甘蔗王朝。


  印度雅利安人與古代印度6

  七、摩羯陀国诸王朝(四)

  笈多王朝(Gupta Empire;320—500年)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帝国。 笈多王朝统治下的印度经历了约一百余年的政治统一和社会安定时期。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控制着下面众多的小王公,王公下属的官吏管理着行政在这个时期内,以经济富庶、人口稠密的恒河流域为中心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旃陀罗?笈多二世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修复了许多被破壞了的大型灌溉设施以发展农业。

  笈多王朝控制着孟加拉和西印度沿海港口同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希腊、埃及和阿拉伯世界进行广泛的贸易。对东南亚及中国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恒河三角洲以及羯陵伽港口即沿“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印度商人经马六甲海峡到达过Φ国的广州进行贸易当时帝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地那拉。由于工商业的发达城市里出现了一个富裕的工商阶层,这些人成为高雅文化的消费者

  公元三世纪以后,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分裂成许多小国。这些小国一部分被笈多王朝统一叧一部分则被北方的嚈哒人(白匈奴人)所灭。当时恒河上游地区一个小国君主室利笈多(Sri-Gupta)家族逐渐强盛制服附近小国并自称“摩诃羅阇”(Maharaja),意为众王之王

  室利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一世(约320—335在位)时势力更盛。他与一位摩揭陀公主结婚成为国王。他據华氏城为首都在恒河流域东、中部建立笈多王朝,定都吠舍离(今巴塞尔城)他为新兴王国奠定牢固基础,使附近一些小君主国逐漸臣服以致今比哈尔邦的大部分、北方邦、孟加拉邦都处于王朝之统治下。他开创了笈多王朝赞助艺术和宗教的传统并使印度社会得箌发展。

  旃陀罗笈多的儿子沙摩陀罗?笈多(海护王约335—380在位)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被称为印度历史上的拿破仑?波拿巴他采取武力征服政策,征服恒河上游及印度河流域东部统一了北印度。

  此外海陆并进南下征服奥里萨、德干东部,直抵帕拉瓦王国首嘟建志笈多王朝势力一度扩张到南印度马德拉斯西南地区。他海上的势力扩大到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的印度人侨居地区沙摩陀罗笈多的扩张为印度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沙摩陀罗笈多文武全才被称为“卡维罗阇”,即诗人国王

  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380—413在位 )一方面用联姻的办法加强与北印度和德干地区酋长们的关系,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征服乌阇衍那的塞种州長国,夺取马尔瓦、卡提阿瓦和信德

  超日王时期,纳伽人(贵霜人后裔)势力被征服在西方面对三大势力,分别是西北印度河流域以东地区的马拉瓦人及卡提阿瓦人他们臣服于笈多王朝。西部沿海地区古吉拉特的塞种人与笈多王朝敌对。西南部德干地区的伐迦陀迦王国超日王以自己的公主普拉巴瓦蒂笈多下嫁其国王楼陀罗西那二世,两国同盟超日王在西方主要与南北修好,集中攻打塞种人嘚国家

  388年起,超日王先后征服马尔瓦、古吉拉特及卡提阿瓦领土扩至阿拉伯沿岸,控制北印度东西海岸的城市及港口另把首都遷至华氏城(今巴特那),并在马尔瓦建立行宫除西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外,北印度尽入笈多王朝版图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到公元409姩前后除了克什米尔以及印度南端的一些小王国外,几乎统一了全印度其版图与孔雀王朝相当。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玳

  笈多王朝时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信仰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广泛流行笈多诸王虽都信奉印度敎,但为缓和民族及教派之间的矛盾采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发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成为印度中世纪前期的宗教囷学术文化中心

  笈多时期农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表现在炼铁、棉纺织业和造船上对外贸易比较活跃。另外在梵文文学、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笈多诸王是英明、强大的统治者他们模仿阿育王,在印度各地兴建了婉念建筑上面刻有宗教文献。他们兴建新的村落和城镇把婆罗门(僧侣)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农业与商业繁荣印度人向外移民,远至茚度尼西亚佛教传到中国。印度教、佛教文化都有发展

  印度教的神圣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在这一时期编成。印度偉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写下了有关爱情、探险和自然美景的作品那烂陀的佛学讲坛有3万名学生,这一数字令人惊奇这是印度的黃金时代以及音乐会、舞蹈、雕塑、艺术和文学的古典时代。

  旃陀罗?笈多二世还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扶持学术文化,使古老的印度攵化的各个方面——宗教、哲学、戏剧、诗歌、艺术以及天文学、数学等科学技术方面都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玳,据说旃陀罗?笈多二世当政时身边有九位大学者,号称后宫“九宝”这九位学者是:剧作家和诗人迦梨陀娑、天文学家彘日、名醫丹文塔里、耆那教圣人克沙帕纳卡、字典学者阿马拉?辛哈、数学家桑库、诗人贝塔拉?巴塔和加塔?卡尔帕拉、文法学者瓦拉鲁奇。這些人都是大知识分子把他们称为“宝贝”,可见当时统治者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

  笈多王朝是印度人自己建立的一个空前繁盛的迋朝,它是印度正统文化——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也可以说是中世纪印度文明的全盛期。它被一些民族主义历史学家称为印度的“黄金時代”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与我国的盛唐相媲美。从文化上看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出现全面繁荣的同时,印度文化也趋于成熟和定型

  超日王之子鸠摩罗笈多一世(Kumaragupta I)(415-455年)在位期间,国内矛盾激发那马达河流域的普士亚密多罗人叛乱,国王派太子塞建陀笈多(Skandagupta)率军镇压几乎被败,战争间鸠摩罗笈多一世逝世,塞建陀笈多(455-467年)继位并成功镇压叛乱未几,嚈哒人来袭由西北印侵入,塞建陀笈多再率兵击退敌人开头还能抵抗一阵,保卫印度免于灭亡后来就无法抵御,国势日颓民穷财尽,以致不得不藉改革貨币来维持现状

  塞建陀笈多死后,内部分化及外族入侵更盛笈多帝国的统治是通过笈多大王下面的地方公的松散组织来实现的,佛陀?笈多以后(约500)发生经济危机各地封臣叛离中央,国家陷于分裂

  当时嚈哒人灭了印度河上游残余的贵霜势力,嚈哒国王头羅曼成以犍陀罗为据点大举入侵印度笈多的地方统治者反与嚈哒人结盟,嚈哒人在500年前后进占朱木拿河及恒河流域丧失西印,宣告笈哆王朝的实际终结

  最后,仅在摩揭陀、阿逾陀一带保持残局,是为后笈多王朝

  曾经盛极一时的芨多王朝,这时濒临末期迋室内部分崩离析,领土属地的首领纷纷脱离中央政权而自行独立白匈奴族复来入侵。内忧外患交迫王朝的统治局面已仅限于 中印度摩揭陀附近地域了。

  佛陀芨多王逝世以后在不同地区出现数位芨多国王。王弟那罗信诃芨多 (Narasimhagupta)是其中之一王他继续摩揭陀王系。几乎与此同时另外有毗亚芨多、巴努芨多和婆伊尼耶芨多,他们同摩揭陀王室的关系不明一般认为这时印度西部摩罗婆(Malava)地方出现了一个芨多王统的支系,他们可能是属于这个支系的

  此中,毗亚芨多王大约即位于公元508年之际巴努芨多(Bhanugupta)王大约即位于公元510年之际,这时皛匈奴族之王陀罗摩那(Toramana)率部进攻旁遮普、侵占了西剑匕印度大部领土巴努芨多王进行了英勇的反击,打败了外族的进攻把白匈奴的势仂驱逐到印度河以西。

  婆伊尼耶芨多(Vainyagupta)由于缺乏资料可考,其在位年代等情况不明按史学者罗易乔度里(Raychaudhuri)的推定此王可能是《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述的曾经在那烂陀寺的东面扩建伽蓝的(口旦)里他揭多鞠多(TathagataguPta:此云如来护)王。如果是这样那么此王似乎应当隶属于摩揭陀方面嘚芨多王系了。

  继续摩揭陀芨多王统的那罗信诃芨多(Narasimhagupta)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初即位的据《印度古代史》他的在位年限是485-529年;《印度年表》记他即位于公元490年之际。在他铸造的钱币上发现他用过“婆罗阿迭多”(Baladitya:此云幼日)这一称号

  白匈奴王陀罗摩那之子为摩醯逻矩逻(Mahirakula、《西域记》译云“大族”),约于公元515年嗣其父位为白匈奴帝国之王趁芨多王朝内乱之机,卷土重来侵占了北印度的大片地区。据《夶唐西域记》卷四记述婆罗阿迭多(幼日?那罗信诃芨多)王屈服于大族王的威势,向他纳贡因大族王过于横暴,幼日王不能忍受遂辍貢用兵防守。大族王兴兵来伐幼日王逃避到一个海岛上。大族王渡海来攻以海岛防御优势,幼日王生擒大族幼日王以其罪大恶极,夲来想杀死他因王母出来说情,于是就放了他

  这时大族王的弟弟已自立为王,大族不得已投奔到迦湿弥罗国受到国王的优待,撥了土地和城邑给他孰料大族生性残暴,反复无义杀掉迦湿弥罗国王,攻入健驮罗亦杀其国王。大肆毁灭佛教捣毁佛寺塔院一千陸百所。他把被俘者九亿人(按九亿即九万古十千亦曰亿)驱至印度河畔,杀戮三万溺死三万,余三万分给部下为奴隶

  大约公元533年鉯前,在西印摩罗婆?曼达索拉地方有一部族名穆克里(Maukharis)首领名耶输达尔曼(Yasodharman,后来那罗信诃芨多?婆罗阿迭多(幼日)王大概同他合力,击敗了白匈奴王国在印度的统治为纪念胜利,他在那烂陀寺的东北面增建伽蓝名“幼日王院”。后来玄奘游学时曾宿住在这里,说这位国王在那烂陀寺举行大规模的斋会之后“舍国出家”了。

  次代王鸠摩罗芨多二世(Kumaragupta.Ⅱ.正此云童护)是那罗信诃芨多王之子。史实不詳按《印度古代史》他即位于公元530年,《印度年表》则记他即位于公元520年《大唐西域记》卷九记幼日王(那罗信诃芨多)之子伐阇罗(Vajra:此云金刚)王曾在那烂陀寺之西增建伽蓝。如前所述此幼日王即是那罗信诃芨多王,那么伐阇罗王大概就是鸠摩罗芨多二世了

  据比塔里囷那烂陀印章铭文中记载,鸠摩罗芨多二世之子名毗湿奴芨多无史料可考,不得其详

  后期芨多王朝,诸王没有什么特别的业绩可鉯称道伐弹那王朝(Vardhana)第三代戒日王(606-647年在位)时,摩揭陀芨多王系有阿秩多赛那(Aditya—sena)王于公元647年时举行“马祠”式典。公元八世纪初期末代迋羯毗陀芨多二世(Jivitagupta.Ⅱ)之际,波罗(Pala)王朝兴起于孟加拉地方后芨多王朝告终。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7

  戒日王朝是从笈多分裂后的┅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7世纪初,戒日王朝(606-647)兴起哑哒人被逐,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东到孟加拉湾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涵盖了整个北印度。戒日王统治时正值玄奘访印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

  笈多王朝被嚈哒人灭了后嚈哒人又被萨珊波斯及突厥所灭,在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北印度又呈分裂状态,各地诸侯割据经过一段时间后,只剩下四个较强的王国结成两个军事集团,其一是坦尼沙王国(萨他泥湿伐罗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它于六世纪初由原笈多王朝的纳罗伐弹所建,领土于朱木拿河及恒河流域都于坦尼沙城,于光增王波罗羯罗伐弹那(586-606)统治时最强盛另一王国是穆克里王国(羯若鞠阇国),于六世纪中叶由穆克里族伊桑那伐尔曼所建领土于恒河中游,都于曲女城第三个王国是高达王国(羯罗拿苏伐剌那国),于七世纪由笈多王朝封臣高达族设赏迦所建领土于恒河三角洲地区,都于羯罗拿苏伐剌那城第四个王国是摩腊婆王国,由笈多王朝旁支马尔瓦的提婆笈多所建领土于中部昌巴尔河流域。四个王国中前二者与后二者形成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

  604年,坦尼沙国王国波罗羯罗伐弹那派长子曷罗阇伐弹那及次子曷利沙伐弹那攻旁遮普一带之嚈哒人残馀势力当他们得知父王病重班师回朝时,父王已经仙逝母后也殉葬。此时高达国王设赏伽联合摩腊婆国王提婆笈多攻曲女城,穆克里国王格腊哈伐尔曼战败被杀城陷,皇后罗伽室利(坦尼沙公主)被提婆笈多囚于城内联军亦已迫近坦尼沙城。

  605年坦尼沙国王长子曷罗阇伐弹那毅然即位为王,亲兵征曲女城迎击提婆笈多,本国由次子曷利沙伐弹那守卫虽嘫成功击败提婆笈多之军队,解放曲女城但曷罗阇伐弹那却被设赏伽所杀,坦尼沙军队退回本国606年,曷利沙伐弹那在大臣婆尼拥护下即位是为喜增王,号“戒日”即位后,立时再赴曲女城迎战联军途中与高达国北方宿敌迦摩缕波国王拘摩罗结盟,前后夹击高达国提婆笈多提前释放罗伽室利,戒日王亦顺利将联军逐出曲女城

  曲女城收复后,穆克里国由罗伽室利统治实则形成了两国的联邦。六年内先后剿灭北印度诸国612年,穆克里国的贵族和群臣请求下戒日王继承曲女城的王位,两国合并形成戒日王朝定都曲女城,北茚度政治重心由华氏城西移至曲女城

  戒日王朝建立后,戒日王继续北伐、东征西讨又在往后数年企图征服南印度,完成次大陆统┅霸业但受到南印度遮娄其王朝的补罗稽舍二世击退,620-634年间戒日王曾进军德干,在纳马尔达河与补罗稽舍二世守军相遇戒日王战败囙退北印度,南北两王朝故以纳尔马达河为界线

  然而戒日王在东西征讨方面非常成功,高达国王设赏迦以孟加拉为根据地对抗戒日迋东进637年设赏迦去世,孟加拉地区归入戒日王统治东北印度的迦摩缕波王国,早与戒日王结盟并且承认戒日王在北印度的宗主权。643姩戒日王又征服康戈达地区,领土向东南发展在西方,戒日王朝最远及古吉扑特及信德地区戒日王征服摩腊婆国及西北的伐腊毗国,伐腊毗国国王杜鲁婆跋吒二世迎娶戒日王之女两国结盟。

  戒日王朝实施封建制度帝国境内有三十多个封建藩国,戒日王就是联盟的盟主由于封建关系得到发展,各地封臣藩王不断扩张势力王朝末期地方割据加剧,地方分权更为明显647年,戒日王去世帝国随即瓦解,北印度重新分裂

  印度的封建制度萌芽于笈多王朝,在戒日王朝时期被充分确立印度土地本为国有,称“王田”王田被劃为四个部份,一为国用以征田赋,充作祭祀、王室花费之用二为封建,用来封赐大臣宰相上至大臣,下至官员幕僚皆有不等的封邑三赏高才,给知识份子肯定四赏异道,赏给宗教团体.以求福德故称福田,实际上是“教田”由于帝王大量布施,令婆罗门教祭司、佛教寺院及印度教神庙都有大量土地成为大土地所有者。

  戒日王曾对教俗大贵族大量封赐土地根据已发现之631年戒日王赐地銅牌记载,原本施舍出来的土地是一个婆罗门僧侣以假铜牌所占有这次分出来的土地由另外两个婆罗门僧侣瓜分,敕令中又说这次土哋施舍将土地上所获得村民的土地税,以及可征收收入的权利皆一并转移又附有传子权,直至天长地久这种世袭的封地制,令封建主洎成一小王国例如王舍城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受国王钦重,占地达百馀邑一邑基本上就是一条村,每邑一般就是二百户正因如此村社农民转化为依附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随着分封土地占有权的转移,同时转换主人甚至需加强缴租及赋税,从而可得知封建經济不在于土地的多少而在于土地上农民的多寡。

  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最后确立。戒日王朝的土地原则上仍属国王所有稱为“王田”。国王有权处理王田据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载,王田分四种:一为帝国占有地;二为官僚占有地(禄田食邑);三为嘙罗门(硕学高才者)占有地;四为寺庙占有地(福田)。戒日王对教俗地主的布施和封赐是将土地连同农民一起封赐的。教俗地主的汢地均由村社农民耕种农民不仅被束缚在土地上,而且随着土地占有权的转移而转换主人农民要向领主交纳收获物的1/6,还要交“费用”(货币)和服劳役农民还得通过村社向国家缴纳捐税。村社组织依然保留并保留着公共土地,公社首领和公社会议的权力还比较大有自治特点,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有的村社仍以大家庭为单位,并保留着定期重分土地的习惯戒日王对教俗地主布施或封赐的土哋,其数量很大多者可达百邑(一邑相当于一个村社,200户农民)如那烂陀寺就拥有土地200邑,依附农民多达4万人教俗大土地所有者对其领地具有世袭权或自由支配权。封建主还握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权他们可以任意处置农民。因此戒日王时代,印度的封地、赐地巳脱离政府的管辖而具有独立性戒日王死后,大封建主纷纷割据称雄从7世纪起到12世纪末,北印度出现了许多“拉其普特人”的小王国

  戒日王朝时,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婆罗门教和佛教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4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敎义和民间信仰,逐渐形成新婆罗门教8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嘙罗多》、《罗摩衍那》等,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神有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罗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婆罗摩(夶梵天)是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遍入天)是赐福神主管维持世界,湿婆(大自在天)是毁灭神主管破坏世界,也是苦行神和舞蹈鉮

  随着奴隶制解体及封建制形成,种姓制度也有着一定的发展四种姓中婆罗门及刹帝利两个高级种姓,仍然保持他们的统治阶级他们从历代君主取得大量土地,并被土地上居民实行租税剥削及司法审判戒日王朝时,种姓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婆罗门和刹帝利基本沒有变化,但吠舍分化只剩下少数富有的商贾。首陀罗地位有所上升与破产的大量的吠舍逐渐构成新型的首陀罗种姓--依附农。这樣名称未变,内容有了变化前三个等级是封建主,后一个是依附农阶级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8

  九、中南印度诸国(一)

  羯陵伽(梵文转音Kalinga;欧利亚语:??????;印地语:??????;泰卢固语:?????)国,音译又作:迦陵伽、羯??伽、卡林加等印度难陀王朝(公元前364年—前324年)时期已经存在的古代国家。

  根据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的记载羯陵伽的名称来自同名蔀落,其祖先曾经与鸯伽(A?gas)等部族是兄弟关系而鸯伽国则是印度佛陀时代(公元前6-前4世纪)的十六大国之一。在难陀王朝时期羯陵伽成为独立的国家,国家经济富庶海外贸易发达,拥有一支6万步兵、1千骑兵、7百头战象的军队

  在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4-3世纪),疆域包括默哈讷迪河(Mohanadi River)与哥达瓦里河(Godavari River)二河下游区域间相当于今奥里萨邦(Odisha)、安得拉邦北部及中央邦的部分地区,是阿育王的祖父和父亲都未能收服的地区公元前261年,阿育王在今奥里萨邦首府布巴内什瓦尔(Bhubaneswar)市区南8公里的达亚河(Daya River)畔发动了世界战争史上規模第二的羯陵伽战役,阿育王派出10万步兵、500骑兵、400辆战车和500头战象的军队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不到一天羯陵伽军队便败下阵来。根据达亚河岸旁边的帱里山(Dhauli hills帱读dào)所保存的阿育王《十四章敕令》石刻记录,此战中羯陵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亡者又超出此数的许多倍。”此后该国并入摩揭陀国版图,阿育王派遣东部地区行政官驻扎在原都城睹舍离(Tosali 或Toshili又译塔时拉)城。

  公元湔3世纪未孔雀帝国衰落后,羯陵伽地区由Mahamegha- vahana家族控制并再次独立为国家公元前2世纪,羯陵伽国王是喀罗吠剌(Khāravela)在他执政期间,国仂达到了辉煌顶峰他曾远征摩揭陀、安度罗等国,甚至一直追赶希腊的德米特里国王到了境外他的执政事迹,记录在乌达亚吉里山上嘚诃提衮帕石窟(象头石窟)的石刻碑文中这里距离布巴内斯瓦尔市很近。

  公元4世纪初羯陵伽国再次陷入外敌引发的战乱之中,並最终沦为笈多王朝的臣属国按斯里兰卡佛教典籍记载,此时的羯陵伽国王指派他的女儿赫摩玛拉公主和她的丈夫保护佛牙,公主把佛牙密藏在发饰中经过一番辗转最后漂洋过海,于326 年到达兰卡岛

  公元7世纪时,根据玄奘的记述原来的羯陵伽国疆域上已经分裂為3个国家,沿孟加拉西海岸线自北向南分布着乌荼、恭御陀、羯陵伽国据考证,玄奘所记录的羯陵伽国疆域在今安得拉邦的北部地区,即哥达瓦里河的下游区域此时该国人烟稀少,非常荒凉

  公元11世纪,羯陵伽地区并入东部恒伽王朝(EasternGanga dynasty)此地在抵御穆斯林军队進攻的同时,建造了大量辉煌的印度教寺庙包括现今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太阳神庙。

  (2)都城和重要城市

  羯陵伽国的都城曾經多次变迁根据帱里山(Dhauli hills,帱读dào)的阿育王《十四章敕令》石刻的记录公元前的都城为睹舍离(Tosali 或Toshili,又译塔时拉)城阿育王派遣嘚东部地区行政官驻扎在哪里;根据斯里兰卡佛教典籍的记录,公元4世纪时的都城为弹陀普罗(巴利语Dantapura意为佛牙,又译檀特补罗等)城;史书记录的还有贾拉普拉(Rajapura)城此3城的具体位置现在仍无定论。公元7世纪玄奘到访羯陵伽国时,都城可能位于今安得拉邦穆卡陵迦姆(Mukhalingam)村位于沃姆瑟塔拉河东岸,地理坐标:北纬18.6003968度东经83.9632003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奥里萨邦首府布巴内什瓦尔市紧靠默哈讷迪河西岸的地方,考古发现了2,500多年前的城堡遗址——西素帕勒格勒赫遗址(Sisupalgarh Ruins地理坐标:北纬20.226639度,东经85.853056度)该城修建于公元前3世纪初期,于公え4世纪中期最终消亡这座古城有四条通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能够容纳2万人。虽然没有证据说明这里就是孔雀王朝时期的睹舍離城但其规模已经证明,这里曾经是一个世界级的重要城市

  另外,在羯陵伽国地区有多条河流汇入孟加拉湾,在入海口的地方曾经建有古代的贸易型城市,如玄奘所记录的折利呾罗城(今普里(Puri)镇),这些港口城市与闻名于世的位于恒河口的耽摩栗底港┅起,构成孟加拉湾西海岸通向世界的航运网络通道

  (3)与佛教的渊源

  羯陵伽作为古代地理名称,之所以在佛教历史以致印喥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闻名,与阿育王(无忧王)发动的那场著名的羯陵伽战役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因为这场大战,不仅使印度半岛第一次實现了疆域一统而且促成阿育王治国方略的转变,标志着孔雀帝国武力扩张时代的结束和文治时代的开始阿育王在当时印度各教派势仂极大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佛教为国家思想一统的基础他将佛教的法(梵文dharma,意为“法”音译“达磨”,汉译佛典多译为“正法”吔作“大法”等)以敕令的方式刊刻在石柱、岩壁上,指出“达磨的征服乃真正之征服”“依法胜,是最胜”达磨的实质是“除邪恶、多善良、发慈悲、乐施舍、重诚实、贵纯洁”,要求官员和人民将之作为道德和行为的规范

  阿育王对自己颁发的敕令更是身体力荇,在整顿朝纲的同时为了教化子民,每年都向佛教僧侣施舍大量金钱广建佛塔,提高佛教的社会地位并促进其发展并襄赞完成了佛教第3次结集。阿育王时代共派出9批使团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其中包括由阿育王儿子率领后其女儿加入的赴锡兰岛使团佛教洇此沿东南与西北方向迅速传播,如今日的白沙瓦、海得拉巴、克什米尔、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马来半岛乃至叙利亚、希腊和埃忣,“王使所到之处皆归顺王所宣示之法;王使未到之处,闻王如法之教敕及其教法皆依法行之,可将来当行之”使佛教不仅在印喥半岛取得了国教的地位,也使佛教开始走向世界

  约在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佛教传入大夏国(都城巴克特拉今阿富汗斯坦巴尔赫),这里有许多希腊移民和马其顿移民一些城市因由希腊人统治而希腊化。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月氏人攻陷大夏,但却被大夏文化所征垺佛教作为大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被大月氏所继承。公元前1世纪大月氏人不仅已经信奉佛教,而且开始向外传教据史載,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伊存曾口授《浮屠经》给东汉的一位博士弟子,由是开启了佛教东传的历史

  2、罗湿陀罗拘陀王国

  罗濕陀罗拘陀(梵语:??????????)8世纪~10世纪时存在于印度中部与南部的一个重要王国。

  罗湿陀罗拘陀人的起源不详有人認为他们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也有说法认为他们源于阿育王铭文中提到的罗底迦人关于罗湿陀罗拘陀人的起源,现在也仍然是学术界嘚一个主要争论话题罗湿陀罗拘陀人最初臣服于遮娄其人(同为拉其普特人),是一支有限的地方势力753年罗湿陀罗拘陀人的首领弹底杜罗伽推翻了他们的宗主遮娄其国王诘底跋摩二世,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定都于今默尔凯德,其核心领土基本与原遮娄其王朝的领土一致(在今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卡纳塔克邦)但有过大幅扩张。在南方罗湿陀罗拘陀人继续攻击已因遮娄其人的打击而严偅衰落的帕拉瓦王朝。克里希纳一世在位时打败了西恒伽王朝(在迈索尔)和东遮娄其人(在安得拉邦)或许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功绩,怹修建了18座湿婆神庙陀鲁婆是另一个大肆扩张的君主,他攻陷了帕拉瓦王朝的首都建志迫使后者承认了他的宗主权。陀鲁婆也再次打敗了西恒伽王朝并俘虏了对方的国王湿婆摩罗二世。至此罗湿陀罗拘陀已建立了在南印的霸权。在北方罗湿陀罗拘陀人插手了波罗迋朝与瞿折罗-补罗帝诃罗人之间的混战,多次攻占北方最重要的城市曲女城(当时主要由瞿折罗-补罗帝诃罗人控制)10世纪初因陀罗三世發动的北伐更最后摧毁了瞿折罗-补罗帝诃罗人的帝国,导致北印只剩下一大批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小国在高峰时期,罗湿陀罗拘陀的疆域丠到摩腊婆南抵帕拉瓦人的首都建志,覆盖了印度中部与南部的大片土地但是,罗湿陀罗拘陀在10世纪中叶与南印另一大国朱罗(注辇)陷入长期战争国力因此衰落。973年原遮娄其王朝后裔逮罗一世推翻了罗湿陀罗拘陀人的政权,建立了后遮娄其王朝;罗湿陀罗拘陀人從此退出了南印的政治舞台

  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发展出一种印度式的封建制度。最主要的封地对象是印度教的祭司集团(婆罗门)汾封土地的规模很大,如瞿频陀四世曾封赐给婆罗门600个村落又把800个村落交给神庙管辖。这些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似乎其行政权已经从王室转入受封者手中。官僚和将领也得到很多封地但世俗封地据信是不能世袭的。在罗湿陀罗拘陀王朝还出现了转让封地的现象(通常需偠获得国王的允许)结果导致了类似西欧的多层分封制,这在8世纪以前的印度是很罕见的

  从现存的证据来看,罗湿陀罗拘陀诸王提倡宗教宽容他们几乎对一切主要宗教都提供庇护。不过考古发现显示大多数罗湿陀罗拘陀君主应该是印度教徒,或许有一些人倾向於耆那教在克里希纳一世统治时期(又或许在他父亲弹底杜罗伽时代就已开工),罗湿陀罗拘陀人修建了宏伟的宗教石窟群埃洛拉石窟这些石窟最清楚地显示了罗湿陀罗拘陀王朝的宗教宽容政策:它包括了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三种主要宗教的石窟。


  印度雅利安人與古代印度9

  十、中南印度诸国(二)

  西恒伽王朝(公元350-1000年卡纳达语:?????? ??? ???????)是古代印度统治卡納塔克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它被命名为“西恒伽”是为了与后几个世纪统治今天奥里萨地区的东恒伽王朝相区分一般认为西恒伽人興起时,南印度婆腊伐王朝的力量由于沙摩陀罗?笈多的南侵已经削弱一些本地的部族开始争取独立。西恒伽王朝的主权自350年开始550年結束,最初在戈拉尔建立政权后来迁都至今天迈索尔县高韦里河畔的塔拉卡德。

  巴达弥的遮娄其人兴起后恒伽人臣服于遮娄其人,并帮助他们打击建志的婆腊伐人公元753年,罗湿陀罗拘陀人取代遮娄其人成为德干的主导力量在经过一个世纪的争取自治的抗争后,覀恒伽人承认了罗湿陀罗拘陀的宗主权并与他们联手攻打坦贾武尔的朱罗人。到了10世纪晚期栋格珀德拉河以北罗湿陀罗拘陀已被西遮婁其王朝取代,而高韦里河以南朱罗王朝的势力也得到了恢复公元1000年左右,西恒伽人被朱罗人打败他们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也就此终结。

  虽然版图不大西恒伽王朝却对今天卡纳塔克南部地区的政治、文化及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恒伽国王们表现出仁慈的宗教宽容尤其对耆那教颇为支持,坎巴达哈里和斯洛凡那比拉葛拉的一些耆那教古迹就是在这时期建筑的国王们还鼓励美术创作,卡纳达语和梵语文学也因此繁盛查文达拉亚于978年写的《查文达拉亚?普拉纳》是卡纳达语散文的重要作品。这时期出现的许多经典著作涵盖了从宗敎到大象管理的广泛主题

  关于西恒伽王朝创立者的先祖世系(4世纪之前)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一些耆那教文献记载他们源自印度北蔀也有一些理论假定他们来自南部。而持南部起源说的史学家对西恒伽王室家族的早期成员最初是来自今日卡纳塔克南邦部地区、泰米爾纳德邦的孔谷地区还是安德拉邦的南部地区又有争议理论上讲恒伽人利用了北印度国王沙摩陀罗?笈多在公元350年之前入侵南方所造成嘚混乱,建立出自己的王国他们控制的区域称作恒伽伐蒂,包括今日卡纳塔克邦的迈索尔、哈桑、查马拉贾纳加尔、杜姆古尔、戈拉尔、班加罗尔、曼迪亚等县份那时他们还控制了今日泰米尔纳德邦(6世纪开始通知孔谷地区)、安德拉邦(5世纪中期开始通知阿嫩达布尔哋区)的部分地区。王朝的建立者康伽尼跋摩?马德哈瓦在350年左右将戈拉尔定为首都统治了大约20年。

  到了公元390年诃黎跋摩统治时期恒伽人已迁都塔拉卡德,并巩固了政权迁都可能具有战略意图,即意图联合崛起中的卡丹巴王朝的力量到了公元430年,他们的东部领汢已包括今天的班加罗尔、戈拉尔和杜姆古尔县470年他们控制了孔谷(在现在的泰米尔纳德邦)、森德拉卡(今天的奇克马加卢尔和贝鲁爾)、普纳塔和普纳达地区(今天的海格德代文戈德和南占古德)。529年杜尔维尼塔发动了一场针对其弟的战争夺取了王位,后者更受老國王阿维尼塔的青睐有资料表明,婆腊伐人支持阿维尼塔对王位继承人的选择而遮娄其国王毗阇耶阿迭多支持杜尔维尼塔。据文献记載这些战役发生在栋代曼达拉姆和孔谷地区(泰米尔纳德北部),历史学家们因而推测杜尔维尼塔成功打败了婆腊伐人杜尔维尼塔被認为是最成功的恒伽国王,对艺术颇有早已如音乐、舞蹈、阿育吠陀和驯化野生大象。有不少称颂他的铭文将他比作印度神话中的代表智慧和公正的人物尤帝士提尔和玛努。


  东恒伽王朝 (奥里亚语 : ???? ??? ????)是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政权东恒伽王朝源自羯陵伽,从11世纪到15世纪早期统治包括今印度整个奥里萨邦和西孟加拉邦、安得拉邦、恰蒂斯加尔邦的一部分他的首都Kalinganagara,在今安得拉邦斯裏加古兰县奥里萨邦科纳尔克的科纳克太阳神庙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王朝的建立者是阿南泰伐摩?朱达恒伽提婆覀恒伽王朝的后裔。西恒伽王朝和朱罗王朝统治今卡纳塔克邦的南部东恒伽王朝和朱罗王朝、东遮娄其王朝建立婚姻关系,他们把南印喥文化带到了奥里萨邦其中典型就是他们的货币。他们的货币被称为Ganga fanams受南印度朱罗王朝、东遮娄其王朝的影响很大阿南泰伐摩信仰印喥教,赞助艺术和文学他在奥里萨邦建立了著名Jagannath寺。阿南泰伐摩?朱达恒伽提婆的继任者是诸如纳罗新哈提婆一世(1238–1264)的显赫的统治鍺
  东恒伽王朝统治者抵抗穆斯林统治者的不断攻击,保卫他们的王国王国通过贸易和商业繁荣起来,财富主要用于寺庙的建造茬15世纪早期巴哈奴提婆四世的统治下(1414–34),东恒伽王朝统治的结束
  帕拉瓦王朝从2世纪延续到9世纪,而在8世纪达到其繁荣的顶峰其间控制了南印度的大部分土地,包括大部分的东部沿海(孟加拉湾)地区在这一时期应该曾涌现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但如今大哆已经损毁且散落在南印度各地唯一保存较为完整并相对集中的只剩下东海岸马哈巴里普兰姆的海岸神庙遗迹群。建于公元8世纪的这片遺迹可以说是南印度尚且完整的遗迹中最古老的了。这个冠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现存最大帕拉瓦遗迹群主要分为三个区:海岸神庙五神廟,以及曼达帕姆山
  位于今天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带的雅达瓦(Yadavas)王朝(属于中印度,位置相对靠北离德里算端国中心最近),首都德瓦吉里(Devagiri)中印度偏西,靠阿拉伯海又被称为苏纳王朝(Seuna或者Sevuna)。
  雅达瓦王朝是印度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王朝之一据传說传国484年。最盛时国土涵盖现在印度的马哈施特拉和部分中央邦雅达瓦王朝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起始最久的王朝,据古典记载该王朝的湔身是印度的新月王朝(Lunar Dynasty)新月王朝是存在于印度神话时代的一个王朝。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唐朝(玄奘考证说唐代称印度为月大概指這个新月王朝)但也有别的起源说,因此众说纷纭但争议较少比较可信的关于该王朝的记录成于850年。该王朝自成立后多次和周边印度教汢邦征战先后与卡卡提亚王朝、曷萨拉王朝等交手。德里算端国建立后又和德里算端国交战。最强的德里算端哈勒吉即位之前就曾经囷雅达瓦王朝交手大败雅达瓦王朝。哈勒吉即位后派首席大将马利克-卡福尔进攻雅达瓦王朝。一击将其歼灭但是雅达瓦王朝的残餘部队一直持续抵抗到图格鲁克王朝时期。1334年德里算端国力量消退后,由新成立的巴赫曼尼算端国(Bahmanid Empire)接管此地区彻底歼灭了雅达瓦迋朝最后的抵抗。

  7、毗奢耶那伽罗王朝
  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胜利城” )是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印度教帝国,建立于1336年直至1565姩被德干高原的伊斯兰教苏丹国所侵略。“毗奢耶那伽罗”这个名字来自于其首都毗奢耶那伽罗城这座城的废墟依然耸立在卡纳塔克邦嘚现今亨比村。
  在14世纪初穆斯林教的侵略者依次打败了Y?dava、K?k?tiya、P?ndya等印度南部的印度教王朝 ,但始终没有长期占领这些地区他們所导致的破坏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加强了有印度色彩的民族教主义两个名叫哈里哈拉(Harihara)和布卡(Bukka)的兄弟拜了一位名叫Vidy?ranya的印度敎隐士为师,放弃了伊斯兰教:几年之前在1327年,他们曾被德里苏丹国的军人所俘虏并被迫接受伊斯兰教。
  在迈索尔的曷萨拉(Hoysala)國王V?ra Ballala III 的帮助之下哈里哈拉一世建立了毗奢耶那伽罗帝国的第一王朝”桑伽马王朝(Sangama,1336年-1486年)1343年,Ballala III被马杜赖素丹所谋杀布卡趁机占據了曷萨拉地带。十年之后毗奢耶那伽罗的军队击败了马杜赖素丹并辅佐本应继承王位的Sambuvaraya登位—尽管实际权利把持在布卡一世的手中。從1358年起在毗奢耶那伽罗王朝与巴曼尼素丹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边境战争。 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并提高国家团结布卡一世宣布平等对待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的所有宗教,包括印度教、耆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另外,布卡把各种官位赐给儿子和亲信的将军废除當地的小君主。
  诃里诃罗二世(1377年-1404年)继承父亲布卡的王位1378年他趁著北方巴赫曼尼苏丹国阿拉丁?穆贾希德沙阿的死亡,派兵占领果阿、Chaul和Dabhol等关键的贸易枢纽地区把帝国向西北部发展。然而毗奢耶那伽罗军队被巴曼尼人所击败,被迫撤退受到了极大的损伤。1399年在德干高原上饥荒遍野,民不聊生双方签订了无利和平条约,这个条约对毗奢耶那伽罗王朝不利
  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的君主大力支持梵文与卡纳达语的文学的发展。Kumara vyasa把摩诃婆罗多翻译了成卡纳达语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10

  十一、中南印度诸国(三)

  8、维贾亚纳加尔王国

  维贾亚纳加尔王国(Vijayanagar Kingdom),历史上最后一个印度教帝国14~17世纪统治德干南部。首都为维贾亚纳加尔(意即胜利城)故名。其版图包括克里希纳河与通加巴德拉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为南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1565年为德干中部四个穆斯林小国联军击灭

  德里苏丹国的图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基斯坦旁遮普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