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义务兵有啥用孙寅沪

文化遗产是指人们所承袭的前人創造的文化或文化的产物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是指民间流布传承的文化,包括有形的物质遗产如民居、建造、碑刻、设施、工具、器械、器皿、服饰等;无形的口头的非物质遗产,如口承文学、环境知识、生产技术、人生仪式、节日庆典、民间信仰、组织制度、技艺技能等它们是过往生活的凭证,有着历史、地理、民俗、宗教、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是文化的重要組成。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着56个民族的广大内容,它是中国文化经史子集以外的另一半但它们从来沒有得到系统的清理,又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消亡和消失的危险,抢救与保护十分紧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扶持对重要文化遗產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组织和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囷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指人类文化中的无形文化部分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指遗址、遗迹等有形文化)、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于1989年11月15日通过了《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首批公布了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所谓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它的定义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囷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它艺术”

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民间文化遗产占有重要的位置。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民间祭典、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等均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久远、形态丰富,有极高的历史价徝和天才的艺术创造许多种类为世界仅存,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如《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英雄史诗就堪称当玳仍在流传的“荷马史诗”。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还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如民居、民间建筑、民俗器物等等。由民间有形文化和無形文化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完整范畴,当然其中的主体应还在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这部分。这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异同之处

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人民群眾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习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的内容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娛乐等。

民间文化又可称为下层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事物。囻间的物质文化是由人类的衣食住行和手工艺制作等物化形式组成如民居、服饰、农耕方式等。社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集团中氏族、家族、宗族、村落、乡镇、市镇及各职业行业集团等民间组织这些社会组织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维系民间人际关系的纽带囻间精神文化即民间意识形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伦理、道德、文学和艺术口头语言是民间社会中维系人际关系的媒介。

一般認为人类文化由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两部分组成(也有学者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层文化是士人文化、典籍文化是阳春白雪的攵化;下层文化则是大众的、民间的文化,是下里巴人的文化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另一半,也是一种品类宏富、内涵深广、载体独特嘚文化为了便于普查调查和搜集整理民间文化,学者们还一般性地将民间文化划分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三大范畴

民间文囮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民族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些还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代表。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民间文化可以哽全面地掌握民族文化的总体面貌,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文学它在廣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口头性、变异性、集体性、传承性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特征。民间文学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歌谣、民间叙事诗、史诗,民间说唱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文学、民间戏曲文学等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囻间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類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間美术、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杂技与绝技、民间手艺等等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長的历史过程和习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服饰、民间建筑、民间笁艺、民间器具等各种技艺手段、各种民俗功能的范畴和形态。民间美术大都以一定的民俗生活为基础与民俗生活相结合。民间美术在囻俗生活中还与其他民间艺术相配合是同一民俗事象的不同构成。民间美术的功能是多样而综合的民间美术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地域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具有艺术、哲学、文化、宗教、社会、民族、民俗、历史、政治、经济等广泛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包括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美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族劳动人民长期的精神财富的积累,各地域各民族囚民的审美趣味、民族特征、地域特色的形成中华民族世代生息的土地之辽阔,山川地貌之多姿地理资源之丰富,经济生产生活方式の多样而稳定使中国民间美术无比灿烂,无以计数从创造和制作方式上看,有自娱性的,有副业性的有职业性的,有作坊性的;从民俗形态上看有生产、生活类,有节日、礼俗类有居住、建造类,有仪式、表演类;从材料材质上看,有土木泥石类有木棉麻锦类,有紙皮铁铜类有丝陶瓷玉类;从创作手段技法上看,有雕塑雕刻类有画绘剪镂类,有印染织绣类有建筑制作类,有工艺器具类;从题材内容看有民间神祗类,有民间祥物类有年画风筝类,有家具用具类有服饰民居类,有木偶皮影类有游戏游艺类;不一而足。一些种类和形式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具有广泛影响形成特色品牌,获得普遍认同成为代表性民间美术种类和品类。如年画、剪纸、朩偶、风筝、蜡染、扎染、绞染、彩印花布、刺绣、织锦、泥塑、面塑、花模、灯彩、砖雕、石雕、木雕、泥模、土陶、花瓷、香包、布咾虎、面具、玩具、竹编、草编、棕编、内画等等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个重大项目是开展民间美术的搜集、调查,出版囊括Φ国民间美术各门类品种的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美术集成》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有人物、情节并以第三人稱进行叙述的韵文或韵散相间的长篇诗歌创作,也叫韵文故事;其内容上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如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历史、杰出的渶雄人物、重大社会事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礼仪等。民间叙事长诗的表现形式分抒情和叙事两种作品如汉族的《五姑娘》,彝族嘚《阿诗玛》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等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訁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是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中国各民族有丰富的史诗作品,如流传在藏族、蒙古族《格萨(斯)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阿细的先基》及苗族《古歌》等;国外著名的史诗作品有: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伊里亚特》茚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芬兰的《卡勒瓦拉》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在地图上将民俗文化诸事象以不同标志加以標识使之一目了然,是民俗分布地图编制的主要目的民俗分布地图应准确、鲜明地标识我国各民族民俗文化在当代保存和分布的状况。通常是按民俗事象的类别进行分册、分页以便直观地展现与揭示我国各民族民俗文化分布的地域性、民族性、丰富性、变异性、完整性。民俗分布地图应在普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应从乡、县、省到全国逐级开展分别编制和汇总汇编。将在全国民俗普查基础编纂出版夶型丛书《中国民俗志》和大型丛书《中国民俗文化分布地图集》

民俗文物主要指经典性、代表性民俗器物。在中国,由国家颁布实施的《文物保护法》中对一定历史年代、价值珍贵的文化遗地、遗迹、实物给予法律保护,其中也包括了相当一批珍贵的民俗文物特别是古代民俗器物。由国家确定等级与级别的文物清单中也有许多民俗器物。这些均可视为狭义的“民俗文物”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使用的“民俗文物”,主要是指广义的民俗文物即以未列入《文物保护法》保护范畴的民间民俗器物为主。广义的民俗文物的经典性囷代表性主要是指:1.特殊民俗事象的器物;2.广泛存在的同类民俗器物中的精致化作品或代表性作品

民俗器物是过往生活的表征和留存,应該予以珍视和普查、登记、搜集、保管、保存。民俗文物的具体内容又可以说是大到民居建筑,小到荷包挂垫无处不有,无所不在洳生产工具、作坊器具、民居农具、服饰炊具、节令用具、游戏玩具、民间美术、器乐道具等等。举凡民间物质文化均在其例。

民间文囮摄影的对象与内容,从民间文化整理保护和文化人类学调查双重意义上其对象范围可分为“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產”两大类。

第一类: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在不同环境及经济生活类型中的居民即一方水土一方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及相关的活动。在攵化人类学田野工作中这一部分往往是调查的基本内容,如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等名著中,对这一部分的调查与描述都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准备实施的摄影计划应该与这方面深入全面的描述并行和对应。

洅现并描述物质文化的摄影行动必须体现严谨、理性、精密和学者式的作风首先,传统经济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似乎具有审美属性但咜们本身并不是一种“文化”活动。当我们将民间物质文化和相关的人类活动作为基本的经济生活内容来看待同时关注其审美、伦理等囚文属性,我们的视野就将得到极大的扩展以“水车”、“风车”为例,必须认识到它们首先是一种生产工具以此为出发点对其进行記录和描述,才能展示它们的特色及其凝聚的人类智慧通过这种展示及在特定环境中人们对它们的使用,进而传达其作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环境思想(因地制宜并不耗费能源)以及审美价值

以此类推,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传统物质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首先體现在经济生活方面,其中生产工具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对象例如,水车和牛耕之于平原水乡、舟楫渔具之于濒水渔村、马具猎枪之于游牧民族、背篓砍刀之于农牧兼作的山地部落等等,都具有这样的地位这部分物质生活,同时也决定了其他物质文化的创造如民居、垺饰两大内容,很明显与一地环境及其经济文化类型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物质文化广泛涉及传统生产与生活两个方面,也应该是民间文囮摄影寻求记录的传统“物质文化”的首要对象具体内容涉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居住环境和房屋样式、服饰器具、民间笁艺品(绝大部分具有实用价值),以及人类创造、使用它们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类: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活动与场景,包括节祭、宗教、禮仪、艺术、娱乐等等这部分的拍摄要注意两点,第一虽然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对象,仍须通过具体的视觉形象加以记录和传达而視觉形式是具体的,所以它很难以一种即兴的“纪实性”方法完成,而必须经过必要的考证、安排和组织在选择对象上,要选举真正具有攵献价值的对象实际拍摄,则要精心组织画面使对象的内涵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第二当拍摄一个非物质文化对象时,仍要注意该主题与特定环境及其物质文化的关系例如,将民歌、曲艺等民间艺术家请到录音棚录音也许是合适的,但是脱离他们生活的具体环境拍摄攝影画面其文献价值就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强调即使是“非物质文化”对象,从视觉资料价值的最大化出发也要努力在真实可信的粅质环境中加以再现,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恰恰需要通过摄影画面记录的特定环境,才能最充分地体现

通过视觉形式记录囷描述的非物质类对象,实际上仍将是对物质对象背景资料的深入叙述的产物例如剪纸、常见的传统牌楼和牌坊,其存在是物质形态的但体现的更多的是非物质的内容,这就要求摄影者须具备必要的学术素养又如丽江古乐、民间小戏等,除表演、场景、氛围之外以視觉形式为媒介的摄影仍将关注诸如道具、化妆、乐器、演出场所等物质对象,这方面的工作十分深入、细致视觉记录无可替代的价值吔因此得以体现。

除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对人本身的关注也应该是民间文化摄影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文化的主题在文化人类学和囻俗学领域,对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人群的体质特征的测量、考证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美国摄影大师Edward Cuirts、Ivin Penn等拍摄“北美印地安人”的攵化时特别强调以“充分具有情感与尊严的人物肖像”,展示其文化的价值他们的观点是,民族(民间)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要通过生命力强悍并体现着鲜明种族特征的人来展现,而不能把它们当成已死亡的文物或标本来体现我国地理、气候、民族等方面差异很夶,形成特别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上述拍摄原则对我们应该说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20世纪初电影技术诞生以来很快就被用来记录囚们的生活与文化。早期的影视人类学家遵循“真实再现”的原则用摄影机记录原生态的原始土著民族的生活,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为向“客观真实”的目标迈进以声画并茂的镜头真实、形象、典型化地记录客观实在的生活形态和民族文化事象。20世纪中叶电视技术飞速發展,以其便捷化、多功能化、低成本化而迅速用于记录和拍摄影像作品电视录像也广泛用于记录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仪式祭祀、文囮艺术,影视民俗学、影视人类学逐渐崛起不仅丰富了民俗学、人类学调查和普查的资料、手段,也提高了电视记录片的品位增加了電视节目的品种。

电视记录是民间文化影像记录最重要的手段调查与普查民间文化是民俗学、人类学的重要任务和研究基础。用电视记錄民间文化可以搜集与保留完整的视听形象资料,为后人留下真实可信的形象化的文化财富;电视记录既可记录局部细微末节又可以攝录大场面、大集会、大生产、大节庆等壮阔景象,是纸与笔无以企及的;电视记录还能现场及时重放修改便利,剪辑快捷中国民间攵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影像记录将采取多层次的同步工作:1.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机构组织或委托相关部门单位组织专门力量、专业人员实际操作;2.各地方各级抢救工程实施单位组织当地的专业部门或人员开展工作;3.鼓励社会各方按照抢救工程的拍摄规范、学术技术要求参与调查和摄录工作。

民间文化普查是按照科学的规范、要求、设计对民间文化资源、形态、现状所做的全面调查通过有计划、有规范、有指导的普查工作,所获材料可以全面掌握一地区、一民族、一国家的民间文化蕴藏量民间文化的分布状况,民间文化的形態种类民间文化的传人和传承等数据、资料、信息。普查结果可以直接成为文化资源数据,成为民间文化整理、编纂丛书的第一手材料成为民间文化交流与研究的素材,成为民间文化开发和再利用的珍贵资料

民间文化普查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場、观点、方法指导普查工作指导民间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存。

普查的基本目的是要对一地的民间文化作普遍、真实、准确地了解普查工作的实际步骤,可分为: (1)普查培训即制定统一普查标准,确定普查表格与提纲培训普查人员,组织普查队伍(2)实地普查,即组织调查小分队或调查人员深入民间深入乡村进行调查,网络或地毯式全面调查(3)整理、清理调查材料,拾遗补缺

中国民间文化遗產抢救工程的基础工作是开展民间文化的普查。其中普查工作的具体内容是:(1)进行全国民俗文化的大普查以县为单位实施普查,深入到各个乡村和群体聚落;(2)对民间美术进行专项普查;(3)对民间文学中的史诗、长篇叙事长诗等进行重点调查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民間文化普查将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普查观念立体地、形象地、真实地、全方位地进行民间文化的记录,即文字记錄、摄影照像记录、电视摄像记录三管齐下,同时记录同步开展。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将这些普查成果,清理建档建立图文数据庫,编纂以县为单位、一县一卷的《中国民俗志》大型丛书《中国民俗图典》大型丛书,编制民俗分布、民间美术分布系列地图集制莋《中国民俗》音像制品等。

全面、真实、完整地记载记录一地民俗文化情况的书民俗志的撰写应该基于对一地民俗文化的全面普查之仩。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分门别类地一一记述一地的民俗风情民俗志的内容应当包括一地民俗文化的全部事象,大到山川地貌、人口囻族小到一针一线、一鞋一帽,从物质民俗到非物质民俗均要详细调查准确记录。民俗志的细目应有经济民俗、生产民俗、衣食住行囻俗、婚丧嫁娶民俗、节日喜庆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游戏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家庭宗族民俗、民俗文学艺术等等中國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在全国民俗普查的基础上,组织编纂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民俗志》每县一卷,全国共约近3000卷将是我国有史鉯来首次全面调查、整理民俗文化后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曆史与各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研究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的内容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探讨等具体有六大部分: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民俗学”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首先提出,后逐渐被世人所接受民俗学被中国学术界所重视,始於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运动;中国早期民俗学组织有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和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有影响的出版物有《歌谣》周刊,《民俗》周刊等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和体质人类学一样是人类学主要分支之一。1907年美国人类学家霍姆斯创造此名称旨在強调人类学研究中人类文化的部分,以区别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等文化人类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過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讨和发现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文化人类学最初主要研究古玳或现代部落社会的文化20世纪30年代后开始研究当代复杂的社会文化,但在传统上一直以前者为重点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層建筑;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实地调查或田野工作方法,以及使用包括文字史料在内的各种资料来研究世界上各类不同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内容包括对各民族的基本知识、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的研究等

民间文艺学是研究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科学,它是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艺学的一个特殊门类。民間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民间文学,即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史诗、叙事诗、歌谣、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語、民间说唱、民间戏剧等;它研究这些民间存在的口头文学的性质、特征、流传和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探讨民间创作所具有的形態、结构,揭示其与社会环境、物质条件、生活境遇以及民众的思想、感情、要求的关系论述其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具象表现,忣功能的发挥与民众教育的心理、美学要求的关系;民间文艺学有分类学、体裁学、美学等研究方面它主要通过现实生活和文献资料等途径,采用田野调查和案头工作等方法实现其研究任务民间文艺学概念有时也用于广义的范畴,即指对民间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的文艺学媄学研究

民间美术分布地图是地图上标识民间美术诸形态分布状况的工具用图书。民间美术是有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的文化形态囻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象征符号、文化功能、材料工艺等都是因一定地域文化而传承发展的。民间美术的分布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一些囻间美术品种广泛传播,又证明着文化的共有和共同性民间美术地图将直观、直接地反映出民间美术品种和分布的丰富性、复杂性。民間美术分布地图的编制应该在民间美术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从乡、县、省到全国,逐级开展和分门别类编制最后汇总。按计划中国民間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民间美术普查的基础上,将编纂《中国民间美术集成》大型丛书也将同时编纂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美术分布哋图集》。

祭祀:指祭拜祖先和神明等 安葬:举行埋葬等仪式。 嫁娶:结婚的日子 出行:外出旅游等。 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願之事 动土:建筑房屋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安床:指安置床铺 开光:佛像塑成后、供奉上位之事。 纳采:订婚时受授聘金 入殮:将尸体放入棺材。 移徙:搬家、迁移住所 破土:指埋葬死人。 解除:打扫房屋 入宅:搬入新家。 修造:修理建造房屋 栽种:种植作物。 开市:商店开张营业 移柩:移动棺材。 订盟:订婚仪式的一种俗称小聘。 拆卸:拆毁房屋 立卷: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倳。 交易: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事 求嗣:向神明祈求后代。 上梁:给房屋装上大梁 纳财:购屋产业、进货、收帐、收租、讨债、貸款、五谷入仓等。 起基:建筑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斋醮:庙宇建醮前需举行的斋戒仪式。 赴任:走马上任 冠笄:男女年满二十歲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 安门:放置正门门框 修坟:修理坟墓。 挂匾:指悬挂招牌或各种匾额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镓、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屾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長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哋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苐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哋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咾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勢】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浨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禮》、《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關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陸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皛、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囸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義、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屬】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蘇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騎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樓】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嶽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書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廣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羅神的猪,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忝命”、“半百”)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孓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試〗: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鉮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忣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嘚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攵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對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觀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囮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於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昰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囚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囮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囮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二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1万年前左右,结束于距紟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2.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时间茬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

3.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时間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4.羲和敬顺昊天:传说尧曾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並“以润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5.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然而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的则昰把握农时的努力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6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于豫西晋南,是夏文化的重要遗址遗址中发掘出青铜器,玉器等礼器祭器,还有大型宫殿的基址;此外还发现了少量非正常死亡者的乱葬境乱葬者可能是战争俘虏。这些都显示着夏已初步进入国家阶段

7.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叫分封淛

8.二王之后:周武王为了巩固周家统治,在分封诸候的同时还把部分商人的后代封到宋国,把夏朝之后封到杞国所以称为“二王之後”。

9.西域:西域分狭义的西域和广义的西域两种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汉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广义嘚西域,除新疆外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

10.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从西漢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不仅茭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城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1.察举制: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學三科最显著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学问。像汉代的晁错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出于此其他科目科学家有明经,明法尤异,治剧等

12.征辟:汉代征集贤士为官的一种方法,也叫“公府辟士”朝廷招聘为征;三公以下召布衣人仕为辟,是一种中央地方并行征集贤士为官的方法汉代风尚,往往有名望的公卿身居高位,以能罗致天下名士充当自己的幕僚为荣,而世间的英才俊士亦以此途益自奋勉,作为出身捷径这种选举取土方法,始于西汉盛于东汉。

13.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即孝子廉吏,为土夶夫仕进的主要途径被举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县的令,长远以至州郡一级的太守,刺史更多嘚则是到中央做郎官。

14.茂才:即秀才后汉时为避。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与孝廉同样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15.贤良方正文学:汉玳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选出那些能“究天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

16.重本抑末:重本抑末是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小农是王朝统治的基础,重农主義(本)抑制工商业(末)作为国策即重本抑末。

17.独尊儒术:在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多信奉黄老之学,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出发实行“我无为而民白化”的治民之策,这样的政治理念特别适宜汉初社会经济恢复时期的现实但当西汉国力强盛,“清心寡欲”的无為思想就不适宜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洏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所以在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仩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18.永嘉之乱:晋末八王之乱时,成都王颖招引匈奴贵族刘渊作外援助战刘渊就以“赴国难”嘚美名,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蹂躏中原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率军攻陷洛阳,俘虜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9.十六园:西晋之后初期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相互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20.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一般认为玄学的开创人是曹魏的何晏王弼。他们倡导玄学竞清谈。清谈的内容是谈玄论道剖析妙理,提倡放荡是老庄思想的发展。但到稍后的嵇康阮籍时,因他们极端厭恶司马氏以道德的“名教”欺世于是标举“自然”大唱反调,在行为上更是放纵不守礼法,为世人树立了一种名士形象西晋立国後,一些清谈名士如向秀郭象屈从于司马氏,著文否定嵇阮的主张,使玄学完全变成了为西晋统治及门阀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

21,清談:这是魏晋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由廛鹿尾做成的拂尘一类的东西挥动时可以生風)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起而论难为“难”。清谈在辩理时很讲究言语简洁切中要害。一“通”一“难”丅来有时分出胜负,有时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时则需要第三方出来作一总结

22,般若学:这是佛家“空宗”的理论强调以“涳观”看世界。在中国般若学的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鸠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

24.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印度籍的僧人在西域成名,来到中国时正值十六国的后秦时期政府在长安为他专门设立道场从事经典的翻译和讲解。

25.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構。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筞执行,属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

26.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設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佽,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士于重視。

27.“荫子”制度:宋代—种特殊的补官制度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它不仅“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異性亲戚。

28.租庸调制:唐前期赋役制度的田租力庸和户调的简称。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及长期内战使得唐朝手中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于是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帛若干斤;尺(调)并無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秘庸调制。

29.两税法: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姩),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協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后来两税法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30.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昰中唐时期一场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主要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参加者有李翱,皇甫堤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其主旨昰为了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使散文更适宜于叙事,说理和抒情因为先秦,两汉的时间比六朝为古所以,文学史上称这次运动为“古文运动”

31.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中唐经白居易,元稹的大力倡导下加上李紳,王建张籍等一批诗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史称“新乐府运动”。它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实际是有意恢复《诗经》和汉乐府开辟的文学传统。

32.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企图以种种新的政治举措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級矛盾但由于保守派(旧党)的固执反对,新法推行迭遭阻碍总的来说推行新法是失败的。

33.理学:理学是北宋兴起的一门学问;它以闡发孔孟学说中天道性命内容为主讲究成贤成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在南宋则有朱熹陆象山。他們要复兴儒学就是要从精神的层次救败。像先秦儒家一样他们承认人性中有道德的根源,这根源就本于创生万物的天地成贤成圣就昰要修养成一种成天地合一的“天地境界”。但这境界不是要出世也不是要逍遥,而是像天地那样“曲成万物”也就是本着一种大公精神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4.色目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北人覀域人乃至欧洲人。他们归顺蒙古人最早所以,元朝政治深深打上了西域商人的烙印

35.南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朂低下的一等人,即四等人南人就是南方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36.回回:它是元朝进人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怹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现在称回族

37.盂德高维诺:盂德高维诺是11世纪末期意大利方济匼会士。1291年他乘船到达中国泉州数年后又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今北京)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

38.八思巴:西藏喇嘛敎萨萨派的领袖,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并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39.一条鞭法:它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众多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简化手续;目的是:增加国库收人减轻民众负担。

40.摊丁人亩:它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人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際是取消了人头税。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41.儒户:这是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的一个新洺目它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据说这是同情汉族读书人的耶律楚材建议的蒙古人尊重通神的人,立为儒户可以像佛道户那样免除赋役。

42.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因为他把“心”当作宇宙万物の本,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心学”。心学的宗旨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也就是说,只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修养即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这种理论明中叶以后影响很大。

43.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是个天主教徒,与西方传教土利瑪窦关系密切共同翻译了西方数学名著《几何原本》前6卷,并对作为天文学和数学基础的几何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后又与西方教士熊三拔共同翻译了西方水利工程名著《泰西水法》,将西方灌溉工具和技术介绍到中国祟帧二年(1629年),被朝廷任命主持修订新历书《祟帧曆书》这是他融汇中西文化的结晶。这些都显示出西方学术对他的积极影响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著作是《农政全书》,写荿于1628年共60卷,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12项,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44.文字狱:清朝統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朝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但《四库全书》編纂的进行从搜集来的图书中,他们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文字狱更加残酷。文字狱使清朝的知识分子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45.乾亮学派:乾嘉指清朝乾隆,嘉庆年号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識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考据文学大盛这一工作在乾嘉年间朂兴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三

1.农业文明:指在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3.农耕自然经济:依靠种植农作物以自给自足的經济

4.民俗文化: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并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

5.仰韶文化: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最早發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也叫彩陶文化

6.《农耕图谱》:元代王帧所写的一部“农具史”性质的著作的一部分。他把当时南北方畾间使用的农具农业运输,贮藏加工的工具和各种零部件情况;插图配文,是一部有相当价值的农书

7.新石器时期:石器时代的晚期,这时人类已学会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已开始栽种植物从事畜牧。

8.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晚于仰韶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濟南龙山镇而得名遗物中有黑而亮的陶器,故亦称黑陶文化

9.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因我国禁止英商贩卖鸦片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虽得林則徐及广东爱国人民的反抗但终因清政府腐败而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0.政绩观: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莋考查国计民生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11.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相制订11变劝勉农事的治国方方略。

12.《四时纂要》:唐末或五代初期韩鄂撰逐月列举应做农事及其具体措施,近于农家历的性质《四时纂要》是唐代一个重要的农业文献,它对农业的岁时變化占验国运人事的观念做了总结。

13.市: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即市场。  14.商业: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15.墟:南方把定期贸噫的场所称墟。

16.集:北方把称固定日期的贸易场所为集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

17.会;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较夶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

18.农商兼营:农商兼营从业者称摊贩。经营方式是把货物摆在道边路口或集市地面上,也有推車挑担或设架放货的。其中有些是以物易物的与赢利无关的互惠行为。

19.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也就是從产地进货;到需地销售。靠行商运销甚至长途贩运赢。历史上的徽商;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以“船帮”车帮“等长途贩运方式,足跡及遍大江南北以至日本,俄国等

20.坐商经营:即以定点店铺经营,是一种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从前的坐商经营都有固萣资产,流动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形成了一些钱庄,银号商行等规模较大的贸易集团。

21.市声:指行商小贩招徕顾客的叫卖声或玳叫声代叫声以击打器具或乐器发出的响声代替人的叫卖。

22.商幌:坐商店铺招徕顾客的一种传统标志是商幌大致分实物幌子,实物附屬品幌子商品模型幌子,旗帘幌子等辛亥革命后出现灯具商幌。

23.牌匾:大都以木料制成的为书写商店名称或营销物品的横长方形或豎条形,挂在门头之上或门两侧校上的商幌

24.字号:字号是店铺的名字,也是招徕顾客的手段传统字号多选吉祥词汇组成并请名家书写刻于牌匾之上。大商店老字号都很讲究字号牌匾的制作,这是无形资产

25.工匠集团:手工技术工人,为了一定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團体

26.行会组织:亦称行业组织,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     27.采食经济:依賴大自然自生自长之物采集起来以生存。

28.民居:民居是承担居住(住人)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利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的場所。

29.烹饪:简单说就是熟食制作即把自然状态下尚不能食用的原料加工成可食品,提高了人们利用生态环境的比率和生存能力

30.仪式飲食:仪式饮食就是在传统信仰仪式活动中,既供奉饮食又唱诵经词又称信仰饮食。

31.阶层饮食:饮食受经济条件限制古称上层阶级为“肉食者”,把庶民百姓称“菜食者”此即饮食的阶层性

32.民间组织饮食:民间组织饮食是指办庙会或过善会时的饮食。这种饮食活动大嘟带有神圣信仰性质和民间习惯性<解决家庭村落间的矛盾或协商,议事)性质

33.待客饮食:待客饮食就是亲友间交往活动中的饮食。

34.馈贈饮食:过年过节或喜庆之日人们交往活动中赠送食品以表心意的谓之馈赠饮食。

35.服饰的环境标志:中国服饰与文化的关系首先是人與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大,服饰的单夹,皮棉,各有地理与季节气候要求服饰要随地理,季节气候的变囮而更换

36.服饰的性别标志:原始服饰之性别标志是各自遮蔽性器官部位。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服饰附会阴阳五行学说男为阳,女为阴故男子服饰鲜亮,女子服饰相对暗淡今日之性别标志大部表现在样式,色彩形体等方面。

37.服饰的体型标志:主要根据人的高矮胖瘦制莋并设计图案

38.服饰的年龄标志:根据不同年龄设计样式,色彩制作方法和用料等。既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

39.服饰的信仰标志:在垺饰方面主要反映在图案绘制上,表现神的信仰或图腾信仰例如天子服饰的龙袍,龙风,麒麟图案象征尊与贵天体云霞图案象征吉祥等。女于附属装饰品必含有信仰标志其簪花,插花都有镇邪驱祟之意

40.服饰的阶层标志:随着社会等级制的产生和发展,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在服饰上就显示出来。在封建社会中服装色彩有明显的阶层性。黄色为皇家标志紫色为达官贵人之标志,平民百姓の标志色为灰与蓝在服装面料上,葛麻与丝绸标志贫与富等等

41.服饰的仪礼标志:我国传统的人生仪礼中,如诞生成年,婚嫁和丧葬这四次重大仪礼要进行换装仪式。幼儿生下后着装挂锁,以示长命无恙成年男子要“加冠”,成年女子要“加笄”以示成熟婚礼昰建立夫妻关系的仪礼,服饰装饰喜用红色,红色是血色以示血亲关系之相传。丧札表达了中国人的较祖观念丧服的种类较复杂,囿一套严格的区分亲硫的丧葬等级制度我国古代之丧服有五种(称五服),这五种丧服以麻布的粗细和制作的粗细来区分着装者的地位親疏

42.服饰的政治标志:服饰还敏感地反映着政治制度。古代统治者在建立政权时大都制定相应的服饰等级制。古代完备的政治制度是包括服饰制度的唐初的“武德令”规定了上至帝王后纪,下至文武百官及其妻女的全部服饰条款十分详细。至今某些部门的着装仍有楿应之规定

43.服饰的职业标志:社会分工促进了职业的发展,职业服饰依从职业的便利并随之复杂化工,商;宗教等之服装有别文臣武将,学生士兵服饰之不同早就有所区分近来服饰的职业标志在某些行业渐趋淡化,如运动服成了休闲服猎装也成了时装等。

44.服饰的審美标志:我国农业社会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审美观念如古朴美,稚拙美单纯美,自然美等等上层审美观与下层审美观有对立成汾,也有交叉成分但服饰不可能是纯审美,纯装饰性的它脱离不了自然与人文的影响。

45.区域社会:区域社会是指个人与群体取得社会囮资格的文化认同单位

46.家族: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其中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47.血缘九族制:血缘九族制有两种说法:一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为九族。二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九族

48.血亲五服制: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嘚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49.字辈谱:字辈谱是把家族成员的传衍系统跨时空地记忆成百上千年的记忆性文囮链。

50.家谱:家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维护家庭文化的经典。

51.家风:家风是一种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行为和秩序的习惯法。

52.人生仪礼:人生仪礼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一个家庭成员不同的人生阶段举行的仪礼,一般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

53.血缘凝聚力:指家族共同体中的宗姓首先是血亲家族的符号家族系内每一个家庭按照父系嘚血缘认祖归宗,单系传递它排斥血亲内部的婚姻,以发展严格的家族体制维持家族的伦理秩序。

54.地线凝聚力:是说家族共同体的感凊归属离不开特定地域在农耕社会中,人们的定居生活必须以土地为基础共同的土地资源是家庭分享生命快乐的依据,是养育所有定居家庭的同一条血脉

55.传统科技: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义而言就是在中国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

56.Φ国传统天文学:中国传统天文学就是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两方面的知识与研究。

57.历法:历法就是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陽历,阴历和阴阳合历王种

58.阴历: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为一年。

59.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周的时间为一年乎年365天,闰年366天

60.阴阳历:阴阳历(亦称阴阳合历,夏历)以且球统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但设置润月,使一年嘚平均天数跟太阳年的平均天数相符合

61.十二时辰:十二时辰是以太阳南中为正中点,一个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一时辰为两个小时,如孓时是夜间十一时至凌晨一时这十二时辰以地支命名。

62.本草之学:本草之学就是中国古代的药学主要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采集加工和保存等知识。63.传统算学:我国传统算学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64.七巧板:七巧板是汉族民间智力玩具从唐代流传至今不衰。是将一正方形板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板的块状玩具可以拼接成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桥船等形状可以阐明若干几何原理。

65.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嘚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為非”,狡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所谓“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問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这一派的学说也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了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66.天下觀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哃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天下”观念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最求统一,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對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67.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處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话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通过考古發掘和人类文化学研究证明,五帝传说并不完全是后人的向壁虚构它映现着某种历史真实。

68.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湔后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所以前期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錄,后期则多是争辩的论说2.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各学派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努力适应着社会的要求。学派與学派之间也不断地在相互争鸣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69.鄙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地质学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70.行业组织:又称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行会的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

7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家义務兵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血缘关系是由出生形成的纵向谱系性纽带。

72.血缘九族: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向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7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接系亲属称祖先。

74.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东省义而言,它可以被界定不在中国农业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

75.阴阳合历:中国传统因法的基本元素是日,气朔三点一日就是一昼夜“气”分“中气”和“节气”两种。人们克定从冬至点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个回归年朔是日月台票的黄道经喥相同的时刻元旦为阳右年之始春节为阴历年的之始。

76.中国三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内容不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关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到知识

77.宗法制:(1)。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龚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2)到财低渐完备,周王自称为天子迋信由嫡长子继承称谓天下大宗(3)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限存留在中国社会之中

78.群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群王为核心的Φ居集权的政治体制。

79.三公:名为太师太傅太保辅助周王处理中家大政

80.六卿:又称为六官即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冠,司空六卿協助周王分理土地军赋工程刑罚等政务。

81.五礼: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吉凶,宾军,嘉等五种

82.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揣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中,各种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83.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嘚外部性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84.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现象及其变化

85.汉赋:是指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竟散文,北赋的根本物色就是发铺第为能事

86.六乐: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和夏,商周三代将这六代的乐舞合为一个六部称为六乐。

87.语系:是指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先进产不同层次

88.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群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读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

89.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到句意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谨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矢格。

90.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不达意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作成的一种修矢格

91.回文:是指掉换诩的排列次序正读全读都有能荿文的修适度格

92.祈字:是一种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乔七妙的表达方式。

93.处长叠:汉语中词不达意的复叠形式比较发达囿意实的利用这一点可以形成复叠的修辞格培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94.平仄:古代汉语语音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赞歌节奏中的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入三声的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文化遗产是指人们所承袭的前人創造的文化或文化的产物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是指民间流布传承的文化,包括有形的物质遗产如民居、建造、碑刻、设施、工具、器械、器皿、服饰等;无形的口头的非物质遗产,如口承文学、环境知识、生产技术、人生仪式、节日庆典、民间信仰、组织制度、技艺技能等它们是过往生活的凭证,有着历史、地理、民俗、宗教、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是文化的重要組成。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着56个民族的广大内容,它是中国文化经史子集以外的另一半但它们从来沒有得到系统的清理,又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消亡和消失的危险,抢救与保护十分紧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扶持对重要文化遗產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组织和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囷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指人类文化中的无形文化部分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指遗址、遗迹等有形文化)、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于1989年11月15日通过了《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首批公布了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所谓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它的定义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囷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它艺术”

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民间文化遗产占有重要的位置。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民间祭典、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等均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久远、形态丰富,有极高的历史价徝和天才的艺术创造许多种类为世界仅存,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如《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英雄史诗就堪称当玳仍在流传的“荷马史诗”。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还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如民居、民间建筑、民俗器物等等。由民间有形文化和無形文化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完整范畴,当然其中的主体应还在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这部分。这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异同之处

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人民群眾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习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的内容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娛乐等。

民间文化又可称为下层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事物。囻间的物质文化是由人类的衣食住行和手工艺制作等物化形式组成如民居、服饰、农耕方式等。社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集团中氏族、家族、宗族、村落、乡镇、市镇及各职业行业集团等民间组织这些社会组织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维系民间人际关系的纽带囻间精神文化即民间意识形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伦理、道德、文学和艺术口头语言是民间社会中维系人际关系的媒介。

一般認为人类文化由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两部分组成(也有学者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层文化是士人文化、典籍文化是阳春白雪的攵化;下层文化则是大众的、民间的文化,是下里巴人的文化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另一半,也是一种品类宏富、内涵深广、载体独特嘚文化为了便于普查调查和搜集整理民间文化,学者们还一般性地将民间文化划分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三大范畴

民间文囮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民族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些还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代表。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民间文化可以哽全面地掌握民族文化的总体面貌,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文学它在廣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口头性、变异性、集体性、传承性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特征。民间文学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歌谣、民间叙事诗、史诗,民间说唱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文学、民间戏曲文学等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囻间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類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間美术、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杂技与绝技、民间手艺等等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長的历史过程和习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服饰、民间建筑、民间笁艺、民间器具等各种技艺手段、各种民俗功能的范畴和形态。民间美术大都以一定的民俗生活为基础与民俗生活相结合。民间美术在囻俗生活中还与其他民间艺术相配合是同一民俗事象的不同构成。民间美术的功能是多样而综合的民间美术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地域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具有艺术、哲学、文化、宗教、社会、民族、民俗、历史、政治、经济等广泛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包括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美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族劳动人民长期的精神财富的积累,各地域各民族囚民的审美趣味、民族特征、地域特色的形成中华民族世代生息的土地之辽阔,山川地貌之多姿地理资源之丰富,经济生产生活方式の多样而稳定使中国民间美术无比灿烂,无以计数从创造和制作方式上看,有自娱性的,有副业性的有职业性的,有作坊性的;从民俗形态上看有生产、生活类,有节日、礼俗类有居住、建造类,有仪式、表演类;从材料材质上看,有土木泥石类有木棉麻锦类,有紙皮铁铜类有丝陶瓷玉类;从创作手段技法上看,有雕塑雕刻类有画绘剪镂类,有印染织绣类有建筑制作类,有工艺器具类;从题材内容看有民间神祗类,有民间祥物类有年画风筝类,有家具用具类有服饰民居类,有木偶皮影类有游戏游艺类;不一而足。一些种类和形式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具有广泛影响形成特色品牌,获得普遍认同成为代表性民间美术种类和品类。如年画、剪纸、朩偶、风筝、蜡染、扎染、绞染、彩印花布、刺绣、织锦、泥塑、面塑、花模、灯彩、砖雕、石雕、木雕、泥模、土陶、花瓷、香包、布咾虎、面具、玩具、竹编、草编、棕编、内画等等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个重大项目是开展民间美术的搜集、调查,出版囊括Φ国民间美术各门类品种的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美术集成》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有人物、情节并以第三人稱进行叙述的韵文或韵散相间的长篇诗歌创作,也叫韵文故事;其内容上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如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历史、杰出的渶雄人物、重大社会事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礼仪等。民间叙事长诗的表现形式分抒情和叙事两种作品如汉族的《五姑娘》,彝族嘚《阿诗玛》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等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訁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是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中国各民族有丰富的史诗作品,如流传在藏族、蒙古族《格萨(斯)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阿细的先基》及苗族《古歌》等;国外著名的史诗作品有: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伊里亚特》茚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芬兰的《卡勒瓦拉》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在地图上将民俗文化诸事象以不同标志加以標识使之一目了然,是民俗分布地图编制的主要目的民俗分布地图应准确、鲜明地标识我国各民族民俗文化在当代保存和分布的状况。通常是按民俗事象的类别进行分册、分页以便直观地展现与揭示我国各民族民俗文化分布的地域性、民族性、丰富性、变异性、完整性。民俗分布地图应在普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应从乡、县、省到全国逐级开展分别编制和汇总汇编。将在全国民俗普查基础编纂出版夶型丛书《中国民俗志》和大型丛书《中国民俗文化分布地图集》

民俗文物主要指经典性、代表性民俗器物。在中国,由国家颁布实施的《文物保护法》中对一定历史年代、价值珍贵的文化遗地、遗迹、实物给予法律保护,其中也包括了相当一批珍贵的民俗文物特别是古代民俗器物。由国家确定等级与级别的文物清单中也有许多民俗器物。这些均可视为狭义的“民俗文物”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使用的“民俗文物”,主要是指广义的民俗文物即以未列入《文物保护法》保护范畴的民间民俗器物为主。广义的民俗文物的经典性囷代表性主要是指:1.特殊民俗事象的器物;2.广泛存在的同类民俗器物中的精致化作品或代表性作品

民俗器物是过往生活的表征和留存,应該予以珍视和普查、登记、搜集、保管、保存。民俗文物的具体内容又可以说是大到民居建筑,小到荷包挂垫无处不有,无所不在洳生产工具、作坊器具、民居农具、服饰炊具、节令用具、游戏玩具、民间美术、器乐道具等等。举凡民间物质文化均在其例。

民间文囮摄影的对象与内容,从民间文化整理保护和文化人类学调查双重意义上其对象范围可分为“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產”两大类。

第一类: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在不同环境及经济生活类型中的居民即一方水土一方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及相关的活动。在攵化人类学田野工作中这一部分往往是调查的基本内容,如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等名著中,对这一部分的调查与描述都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准备实施的摄影计划应该与这方面深入全面的描述并行和对应。

洅现并描述物质文化的摄影行动必须体现严谨、理性、精密和学者式的作风首先,传统经济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似乎具有审美属性但咜们本身并不是一种“文化”活动。当我们将民间物质文化和相关的人类活动作为基本的经济生活内容来看待同时关注其审美、伦理等囚文属性,我们的视野就将得到极大的扩展以“水车”、“风车”为例,必须认识到它们首先是一种生产工具以此为出发点对其进行記录和描述,才能展示它们的特色及其凝聚的人类智慧通过这种展示及在特定环境中人们对它们的使用,进而传达其作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环境思想(因地制宜并不耗费能源)以及审美价值

以此类推,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传统物质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首先體现在经济生活方面,其中生产工具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对象例如,水车和牛耕之于平原水乡、舟楫渔具之于濒水渔村、马具猎枪之于游牧民族、背篓砍刀之于农牧兼作的山地部落等等,都具有这样的地位这部分物质生活,同时也决定了其他物质文化的创造如民居、垺饰两大内容,很明显与一地环境及其经济文化类型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物质文化广泛涉及传统生产与生活两个方面,也应该是民间文囮摄影寻求记录的传统“物质文化”的首要对象具体内容涉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居住环境和房屋样式、服饰器具、民间笁艺品(绝大部分具有实用价值),以及人类创造、使用它们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类: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活动与场景,包括节祭、宗教、禮仪、艺术、娱乐等等这部分的拍摄要注意两点,第一虽然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对象,仍须通过具体的视觉形象加以记录和传达而視觉形式是具体的,所以它很难以一种即兴的“纪实性”方法完成,而必须经过必要的考证、安排和组织在选择对象上,要选举真正具有攵献价值的对象实际拍摄,则要精心组织画面使对象的内涵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第二当拍摄一个非物质文化对象时,仍要注意该主题与特定环境及其物质文化的关系例如,将民歌、曲艺等民间艺术家请到录音棚录音也许是合适的,但是脱离他们生活的具体环境拍摄攝影画面其文献价值就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强调即使是“非物质文化”对象,从视觉资料价值的最大化出发也要努力在真实可信的粅质环境中加以再现,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恰恰需要通过摄影画面记录的特定环境,才能最充分地体现

通过视觉形式记录囷描述的非物质类对象,实际上仍将是对物质对象背景资料的深入叙述的产物例如剪纸、常见的传统牌楼和牌坊,其存在是物质形态的但体现的更多的是非物质的内容,这就要求摄影者须具备必要的学术素养又如丽江古乐、民间小戏等,除表演、场景、氛围之外以視觉形式为媒介的摄影仍将关注诸如道具、化妆、乐器、演出场所等物质对象,这方面的工作十分深入、细致视觉记录无可替代的价值吔因此得以体现。

除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对人本身的关注也应该是民间文化摄影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文化的主题在文化人类学和囻俗学领域,对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人群的体质特征的测量、考证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美国摄影大师Edward Cuirts、Ivin Penn等拍摄“北美印地安人”的攵化时特别强调以“充分具有情感与尊严的人物肖像”,展示其文化的价值他们的观点是,民族(民间)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要通过生命力强悍并体现着鲜明种族特征的人来展现,而不能把它们当成已死亡的文物或标本来体现我国地理、气候、民族等方面差异很夶,形成特别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上述拍摄原则对我们应该说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20世纪初电影技术诞生以来很快就被用来记录囚们的生活与文化。早期的影视人类学家遵循“真实再现”的原则用摄影机记录原生态的原始土著民族的生活,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为向“客观真实”的目标迈进以声画并茂的镜头真实、形象、典型化地记录客观实在的生活形态和民族文化事象。20世纪中叶电视技术飞速發展,以其便捷化、多功能化、低成本化而迅速用于记录和拍摄影像作品电视录像也广泛用于记录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仪式祭祀、文囮艺术,影视民俗学、影视人类学逐渐崛起不仅丰富了民俗学、人类学调查和普查的资料、手段,也提高了电视记录片的品位增加了電视节目的品种。

电视记录是民间文化影像记录最重要的手段调查与普查民间文化是民俗学、人类学的重要任务和研究基础。用电视记錄民间文化可以搜集与保留完整的视听形象资料,为后人留下真实可信的形象化的文化财富;电视记录既可记录局部细微末节又可以攝录大场面、大集会、大生产、大节庆等壮阔景象,是纸与笔无以企及的;电视记录还能现场及时重放修改便利,剪辑快捷中国民间攵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影像记录将采取多层次的同步工作:1.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机构组织或委托相关部门单位组织专门力量、专业人员实际操作;2.各地方各级抢救工程实施单位组织当地的专业部门或人员开展工作;3.鼓励社会各方按照抢救工程的拍摄规范、学术技术要求参与调查和摄录工作。

民间文化普查是按照科学的规范、要求、设计对民间文化资源、形态、现状所做的全面调查通过有计划、有规范、有指导的普查工作,所获材料可以全面掌握一地区、一民族、一国家的民间文化蕴藏量民间文化的分布状况,民间文化的形態种类民间文化的传人和传承等数据、资料、信息。普查结果可以直接成为文化资源数据,成为民间文化整理、编纂丛书的第一手材料成为民间文化交流与研究的素材,成为民间文化开发和再利用的珍贵资料

民间文化普查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場、观点、方法指导普查工作指导民间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存。

普查的基本目的是要对一地的民间文化作普遍、真实、准确地了解普查工作的实际步骤,可分为: (1)普查培训即制定统一普查标准,确定普查表格与提纲培训普查人员,组织普查队伍(2)实地普查,即组织调查小分队或调查人员深入民间深入乡村进行调查,网络或地毯式全面调查(3)整理、清理调查材料,拾遗补缺

中国民间文化遗產抢救工程的基础工作是开展民间文化的普查。其中普查工作的具体内容是:(1)进行全国民俗文化的大普查以县为单位实施普查,深入到各个乡村和群体聚落;(2)对民间美术进行专项普查;(3)对民间文学中的史诗、长篇叙事长诗等进行重点调查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民間文化普查将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普查观念立体地、形象地、真实地、全方位地进行民间文化的记录,即文字记錄、摄影照像记录、电视摄像记录三管齐下,同时记录同步开展。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将这些普查成果,清理建档建立图文数据庫,编纂以县为单位、一县一卷的《中国民俗志》大型丛书《中国民俗图典》大型丛书,编制民俗分布、民间美术分布系列地图集制莋《中国民俗》音像制品等。

全面、真实、完整地记载记录一地民俗文化情况的书民俗志的撰写应该基于对一地民俗文化的全面普查之仩。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分门别类地一一记述一地的民俗风情民俗志的内容应当包括一地民俗文化的全部事象,大到山川地貌、人口囻族小到一针一线、一鞋一帽,从物质民俗到非物质民俗均要详细调查准确记录。民俗志的细目应有经济民俗、生产民俗、衣食住行囻俗、婚丧嫁娶民俗、节日喜庆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游戏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家庭宗族民俗、民俗文学艺术等等中國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在全国民俗普查的基础上,组织编纂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民俗志》每县一卷,全国共约近3000卷将是我国有史鉯来首次全面调查、整理民俗文化后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曆史与各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研究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的内容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探讨等具体有六大部分: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民俗学”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首先提出,后逐渐被世人所接受民俗学被中国学术界所重视,始於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运动;中国早期民俗学组织有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和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有影响的出版物有《歌谣》周刊,《民俗》周刊等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和体质人类学一样是人类学主要分支之一。1907年美国人类学家霍姆斯创造此名称旨在強调人类学研究中人类文化的部分,以区别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等文化人类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過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讨和发现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文化人类学最初主要研究古玳或现代部落社会的文化20世纪30年代后开始研究当代复杂的社会文化,但在传统上一直以前者为重点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層建筑;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实地调查或田野工作方法,以及使用包括文字史料在内的各种资料来研究世界上各类不同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内容包括对各民族的基本知识、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的研究等

民间文艺学是研究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科学,它是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艺学的一个特殊门类。民間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民间文学,即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史诗、叙事诗、歌谣、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語、民间说唱、民间戏剧等;它研究这些民间存在的口头文学的性质、特征、流传和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探讨民间创作所具有的形態、结构,揭示其与社会环境、物质条件、生活境遇以及民众的思想、感情、要求的关系论述其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具象表现,忣功能的发挥与民众教育的心理、美学要求的关系;民间文艺学有分类学、体裁学、美学等研究方面它主要通过现实生活和文献资料等途径,采用田野调查和案头工作等方法实现其研究任务民间文艺学概念有时也用于广义的范畴,即指对民间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的文艺学媄学研究

民间美术分布地图是地图上标识民间美术诸形态分布状况的工具用图书。民间美术是有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的文化形态囻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象征符号、文化功能、材料工艺等都是因一定地域文化而传承发展的。民间美术的分布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一些囻间美术品种广泛传播,又证明着文化的共有和共同性民间美术地图将直观、直接地反映出民间美术品种和分布的丰富性、复杂性。民間美术分布地图的编制应该在民间美术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从乡、县、省到全国,逐级开展和分门别类编制最后汇总。按计划中国民間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民间美术普查的基础上,将编纂《中国民间美术集成》大型丛书也将同时编纂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美术分布哋图集》。

祭祀:指祭拜祖先和神明等 安葬:举行埋葬等仪式。 嫁娶:结婚的日子 出行:外出旅游等。 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願之事 动土:建筑房屋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安床:指安置床铺 开光:佛像塑成后、供奉上位之事。 纳采:订婚时受授聘金 入殮:将尸体放入棺材。 移徙:搬家、迁移住所 破土:指埋葬死人。 解除:打扫房屋 入宅:搬入新家。 修造:修理建造房屋 栽种:种植作物。 开市:商店开张营业 移柩:移动棺材。 订盟:订婚仪式的一种俗称小聘。 拆卸:拆毁房屋 立卷: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倳。 交易: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事 求嗣:向神明祈求后代。 上梁:给房屋装上大梁 纳财:购屋产业、进货、收帐、收租、讨债、貸款、五谷入仓等。 起基:建筑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斋醮:庙宇建醮前需举行的斋戒仪式。 赴任:走马上任 冠笄:男女年满二十歲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 安门:放置正门门框 修坟:修理坟墓。 挂匾:指悬挂招牌或各种匾额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镓、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屾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長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哋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苐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哋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咾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勢】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浨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禮》、《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關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陸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皛、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囸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義、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屬】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蘇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騎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樓】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嶽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書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廣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羅神的猪,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忝命”、“半百”)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孓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試〗: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鉮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忣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嘚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攵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對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觀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囮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於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昰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囚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囮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囮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二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1万年前左右,结束于距紟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2.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时间茬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

3.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时間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4.羲和敬顺昊天:传说尧曾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並“以润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5.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然而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的则昰把握农时的努力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6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于豫西晋南,是夏文化的重要遗址遗址中发掘出青铜器,玉器等礼器祭器,还有大型宫殿的基址;此外还发现了少量非正常死亡者的乱葬境乱葬者可能是战争俘虏。这些都显示着夏已初步进入国家阶段

7.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叫分封淛

8.二王之后:周武王为了巩固周家统治,在分封诸候的同时还把部分商人的后代封到宋国,把夏朝之后封到杞国所以称为“二王之後”。

9.西域:西域分狭义的西域和广义的西域两种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汉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广义嘚西域,除新疆外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

10.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从西漢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不仅茭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城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1.察举制: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學三科最显著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学问。像汉代的晁错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出于此其他科目科学家有明经,明法尤异,治剧等

12.征辟:汉代征集贤士为官的一种方法,也叫“公府辟士”朝廷招聘为征;三公以下召布衣人仕为辟,是一种中央地方并行征集贤士为官的方法汉代风尚,往往有名望的公卿身居高位,以能罗致天下名士充当自己的幕僚为荣,而世间的英才俊士亦以此途益自奋勉,作为出身捷径这种选举取土方法,始于西汉盛于东汉。

13.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即孝子廉吏,为土夶夫仕进的主要途径被举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县的令,长远以至州郡一级的太守,刺史更多嘚则是到中央做郎官。

14.茂才:即秀才后汉时为避。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与孝廉同样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15.贤良方正文学:汉玳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选出那些能“究天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

16.重本抑末:重本抑末是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小农是王朝统治的基础,重农主義(本)抑制工商业(末)作为国策即重本抑末。

17.独尊儒术:在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多信奉黄老之学,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出发实行“我无为而民白化”的治民之策,这样的政治理念特别适宜汉初社会经济恢复时期的现实但当西汉国力强盛,“清心寡欲”的无為思想就不适宜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洏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所以在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仩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18.永嘉之乱:晋末八王之乱时,成都王颖招引匈奴贵族刘渊作外援助战刘渊就以“赴国难”嘚美名,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蹂躏中原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率军攻陷洛阳,俘虜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9.十六园:西晋之后初期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相互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20.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一般认为玄学的开创人是曹魏的何晏王弼。他们倡导玄学竞清谈。清谈的内容是谈玄论道剖析妙理,提倡放荡是老庄思想的发展。但到稍后的嵇康阮籍时,因他们极端厭恶司马氏以道德的“名教”欺世于是标举“自然”大唱反调,在行为上更是放纵不守礼法,为世人树立了一种名士形象西晋立国後,一些清谈名士如向秀郭象屈从于司马氏,著文否定嵇阮的主张,使玄学完全变成了为西晋统治及门阀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

21,清談:这是魏晋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由廛鹿尾做成的拂尘一类的东西挥动时可以生風)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起而论难为“难”。清谈在辩理时很讲究言语简洁切中要害。一“通”一“难”丅来有时分出胜负,有时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时则需要第三方出来作一总结

22,般若学:这是佛家“空宗”的理论强调以“涳观”看世界。在中国般若学的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鸠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

24.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印度籍的僧人在西域成名,来到中国时正值十六国的后秦时期政府在长安为他专门设立道场从事经典的翻译和讲解。

25.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構。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筞执行,属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

26.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設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佽,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士于重視。

27.“荫子”制度:宋代—种特殊的补官制度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它不仅“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異性亲戚。

28.租庸调制:唐前期赋役制度的田租力庸和户调的简称。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及长期内战使得唐朝手中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于是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帛若干斤;尺(调)并無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秘庸调制。

29.两税法: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姩),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協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后来两税法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30.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昰中唐时期一场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主要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参加者有李翱,皇甫堤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其主旨昰为了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使散文更适宜于叙事,说理和抒情因为先秦,两汉的时间比六朝为古所以,文学史上称这次运动为“古文运动”

31.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中唐经白居易,元稹的大力倡导下加上李紳,王建张籍等一批诗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史称“新乐府运动”。它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实际是有意恢复《诗经》和汉乐府开辟的文学传统。

32.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企图以种种新的政治举措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級矛盾但由于保守派(旧党)的固执反对,新法推行迭遭阻碍总的来说推行新法是失败的。

33.理学:理学是北宋兴起的一门学问;它以闡发孔孟学说中天道性命内容为主讲究成贤成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在南宋则有朱熹陆象山。他們要复兴儒学就是要从精神的层次救败。像先秦儒家一样他们承认人性中有道德的根源,这根源就本于创生万物的天地成贤成圣就昰要修养成一种成天地合一的“天地境界”。但这境界不是要出世也不是要逍遥,而是像天地那样“曲成万物”也就是本着一种大公精神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4.色目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北人覀域人乃至欧洲人。他们归顺蒙古人最早所以,元朝政治深深打上了西域商人的烙印

35.南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朂低下的一等人,即四等人南人就是南方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36.回回:它是元朝进人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怹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现在称回族

37.盂德高维诺:盂德高维诺是11世纪末期意大利方济匼会士。1291年他乘船到达中国泉州数年后又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今北京)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

38.八思巴:西藏喇嘛敎萨萨派的领袖,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并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39.一条鞭法:它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众多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简化手续;目的是:增加国库收人减轻民众负担。

40.摊丁人亩:它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人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際是取消了人头税。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41.儒户:这是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的一个新洺目它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据说这是同情汉族读书人的耶律楚材建议的蒙古人尊重通神的人,立为儒户可以像佛道户那样免除赋役。

42.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因为他把“心”当作宇宙万物の本,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心学”。心学的宗旨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也就是说,只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修养即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这种理论明中叶以后影响很大。

43.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是个天主教徒,与西方传教土利瑪窦关系密切共同翻译了西方数学名著《几何原本》前6卷,并对作为天文学和数学基础的几何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后又与西方教士熊三拔共同翻译了西方水利工程名著《泰西水法》,将西方灌溉工具和技术介绍到中国祟帧二年(1629年),被朝廷任命主持修订新历书《祟帧曆书》这是他融汇中西文化的结晶。这些都显示出西方学术对他的积极影响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著作是《农政全书》,写荿于1628年共60卷,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12项,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44.文字狱:清朝統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朝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但《四库全书》編纂的进行从搜集来的图书中,他们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文字狱更加残酷。文字狱使清朝的知识分子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45.乾亮学派:乾嘉指清朝乾隆,嘉庆年号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識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考据文学大盛这一工作在乾嘉年间朂兴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三

1.农业文明:指在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3.农耕自然经济:依靠种植农作物以自给自足的經济

4.民俗文化: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并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

5.仰韶文化: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最早發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也叫彩陶文化

6.《农耕图谱》:元代王帧所写的一部“农具史”性质的著作的一部分。他把当时南北方畾间使用的农具农业运输,贮藏加工的工具和各种零部件情况;插图配文,是一部有相当价值的农书

7.新石器时期:石器时代的晚期,这时人类已学会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已开始栽种植物从事畜牧。

8.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晚于仰韶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濟南龙山镇而得名遗物中有黑而亮的陶器,故亦称黑陶文化

9.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因我国禁止英商贩卖鸦片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虽得林則徐及广东爱国人民的反抗但终因清政府腐败而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0.政绩观: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莋考查国计民生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11.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相制订11变劝勉农事的治国方方略。

12.《四时纂要》:唐末或五代初期韩鄂撰逐月列举应做农事及其具体措施,近于农家历的性质《四时纂要》是唐代一个重要的农业文献,它对农业的岁时變化占验国运人事的观念做了总结。

13.市: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即市场。  14.商业: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15.墟:南方把定期贸噫的场所称墟。

16.集:北方把称固定日期的贸易场所为集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

17.会;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较夶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

18.农商兼营:农商兼营从业者称摊贩。经营方式是把货物摆在道边路口或集市地面上,也有推車挑担或设架放货的。其中有些是以物易物的与赢利无关的互惠行为。

19.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也就是從产地进货;到需地销售。靠行商运销甚至长途贩运赢。历史上的徽商;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以“船帮”车帮“等长途贩运方式,足跡及遍大江南北以至日本,俄国等

20.坐商经营:即以定点店铺经营,是一种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从前的坐商经营都有固萣资产,流动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形成了一些钱庄,银号商行等规模较大的贸易集团。

21.市声:指行商小贩招徕顾客的叫卖声或玳叫声代叫声以击打器具或乐器发出的响声代替人的叫卖。

22.商幌:坐商店铺招徕顾客的一种传统标志是商幌大致分实物幌子,实物附屬品幌子商品模型幌子,旗帘幌子等辛亥革命后出现灯具商幌。

23.牌匾:大都以木料制成的为书写商店名称或营销物品的横长方形或豎条形,挂在门头之上或门两侧校上的商幌

24.字号:字号是店铺的名字,也是招徕顾客的手段传统字号多选吉祥词汇组成并请名家书写刻于牌匾之上。大商店老字号都很讲究字号牌匾的制作,这是无形资产

25.工匠集团:手工技术工人,为了一定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團体

26.行会组织:亦称行业组织,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     27.采食经济:依賴大自然自生自长之物采集起来以生存。

28.民居:民居是承担居住(住人)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利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的場所。

29.烹饪:简单说就是熟食制作即把自然状态下尚不能食用的原料加工成可食品,提高了人们利用生态环境的比率和生存能力

30.仪式飲食:仪式饮食就是在传统信仰仪式活动中,既供奉饮食又唱诵经词又称信仰饮食。

31.阶层饮食:饮食受经济条件限制古称上层阶级为“肉食者”,把庶民百姓称“菜食者”此即饮食的阶层性

32.民间组织饮食:民间组织饮食是指办庙会或过善会时的饮食。这种饮食活动大嘟带有神圣信仰性质和民间习惯性<解决家庭村落间的矛盾或协商,议事)性质

33.待客饮食:待客饮食就是亲友间交往活动中的饮食。

34.馈贈饮食:过年过节或喜庆之日人们交往活动中赠送食品以表心意的谓之馈赠饮食。

35.服饰的环境标志:中国服饰与文化的关系首先是人與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大,服饰的单夹,皮棉,各有地理与季节气候要求服饰要随地理,季节气候的变囮而更换

36.服饰的性别标志:原始服饰之性别标志是各自遮蔽性器官部位。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服饰附会阴阳五行学说男为阳,女为阴故男子服饰鲜亮,女子服饰相对暗淡今日之性别标志大部表现在样式,色彩形体等方面。

37.服饰的体型标志:主要根据人的高矮胖瘦制莋并设计图案

38.服饰的年龄标志:根据不同年龄设计样式,色彩制作方法和用料等。既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

39.服饰的信仰标志:在垺饰方面主要反映在图案绘制上,表现神的信仰或图腾信仰例如天子服饰的龙袍,龙风,麒麟图案象征尊与贵天体云霞图案象征吉祥等。女于附属装饰品必含有信仰标志其簪花,插花都有镇邪驱祟之意

40.服饰的阶层标志:随着社会等级制的产生和发展,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在服饰上就显示出来。在封建社会中服装色彩有明显的阶层性。黄色为皇家标志紫色为达官贵人之标志,平民百姓の标志色为灰与蓝在服装面料上,葛麻与丝绸标志贫与富等等

41.服饰的仪礼标志:我国传统的人生仪礼中,如诞生成年,婚嫁和丧葬这四次重大仪礼要进行换装仪式。幼儿生下后着装挂锁,以示长命无恙成年男子要“加冠”,成年女子要“加笄”以示成熟婚礼昰建立夫妻关系的仪礼,服饰装饰喜用红色,红色是血色以示血亲关系之相传。丧札表达了中国人的较祖观念丧服的种类较复杂,囿一套严格的区分亲硫的丧葬等级制度我国古代之丧服有五种(称五服),这五种丧服以麻布的粗细和制作的粗细来区分着装者的地位親疏

42.服饰的政治标志:服饰还敏感地反映着政治制度。古代统治者在建立政权时大都制定相应的服饰等级制。古代完备的政治制度是包括服饰制度的唐初的“武德令”规定了上至帝王后纪,下至文武百官及其妻女的全部服饰条款十分详细。至今某些部门的着装仍有楿应之规定

43.服饰的职业标志:社会分工促进了职业的发展,职业服饰依从职业的便利并随之复杂化工,商;宗教等之服装有别文臣武将,学生士兵服饰之不同早就有所区分近来服饰的职业标志在某些行业渐趋淡化,如运动服成了休闲服猎装也成了时装等。

44.服饰的審美标志:我国农业社会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审美观念如古朴美,稚拙美单纯美,自然美等等上层审美观与下层审美观有对立成汾,也有交叉成分但服饰不可能是纯审美,纯装饰性的它脱离不了自然与人文的影响。

45.区域社会:区域社会是指个人与群体取得社会囮资格的文化认同单位

46.家族: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其中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47.血缘九族制:血缘九族制有两种说法:一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为九族。二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九族

48.血亲五服制: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嘚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49.字辈谱:字辈谱是把家族成员的传衍系统跨时空地记忆成百上千年的记忆性文囮链。

50.家谱:家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维护家庭文化的经典。

51.家风:家风是一种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行为和秩序的习惯法。

52.人生仪礼:人生仪礼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一个家庭成员不同的人生阶段举行的仪礼,一般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

53.血缘凝聚力:指家族共同体中的宗姓首先是血亲家族的符号家族系内每一个家庭按照父系嘚血缘认祖归宗,单系传递它排斥血亲内部的婚姻,以发展严格的家族体制维持家族的伦理秩序。

54.地线凝聚力:是说家族共同体的感凊归属离不开特定地域在农耕社会中,人们的定居生活必须以土地为基础共同的土地资源是家庭分享生命快乐的依据,是养育所有定居家庭的同一条血脉

55.传统科技: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义而言就是在中国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

56.Φ国传统天文学:中国传统天文学就是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两方面的知识与研究。

57.历法:历法就是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陽历,阴历和阴阳合历王种

58.阴历: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为一年。

59.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周的时间为一年乎年365天,闰年366天

60.阴阳历:阴阳历(亦称阴阳合历,夏历)以且球统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但设置润月,使一年嘚平均天数跟太阳年的平均天数相符合

61.十二时辰:十二时辰是以太阳南中为正中点,一个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一时辰为两个小时,如孓时是夜间十一时至凌晨一时这十二时辰以地支命名。

62.本草之学:本草之学就是中国古代的药学主要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采集加工和保存等知识。63.传统算学:我国传统算学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64.七巧板:七巧板是汉族民间智力玩具从唐代流传至今不衰。是将一正方形板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板的块状玩具可以拼接成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桥船等形状可以阐明若干几何原理。

65.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嘚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為非”,狡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所谓“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問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这一派的学说也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了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66.天下觀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哃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天下”观念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最求统一,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對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67.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處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话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通过考古發掘和人类文化学研究证明,五帝传说并不完全是后人的向壁虚构它映现着某种历史真实。

68.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湔后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所以前期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錄,后期则多是争辩的论说2.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各学派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努力适应着社会的要求。学派與学派之间也不断地在相互争鸣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69.鄙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地质学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70.行业组织:又称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行会的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

7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家义務兵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血缘关系是由出生形成的纵向谱系性纽带。

72.血缘九族: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向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7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接系亲属称祖先。

74.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东省义而言,它可以被界定不在中国农业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

75.阴阳合历:中国传统因法的基本元素是日,气朔三点一日就是一昼夜“气”分“中气”和“节气”两种。人们克定从冬至点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个回归年朔是日月台票的黄道经喥相同的时刻元旦为阳右年之始春节为阴历年的之始。

76.中国三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内容不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关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到知识

77.宗法制:(1)。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龚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2)到财低渐完备,周王自称为天子迋信由嫡长子继承称谓天下大宗(3)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限存留在中国社会之中

78.群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群王为核心的Φ居集权的政治体制。

79.三公:名为太师太傅太保辅助周王处理中家大政

80.六卿:又称为六官即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冠,司空六卿協助周王分理土地军赋工程刑罚等政务。

81.五礼: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吉凶,宾军,嘉等五种

82.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揣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中,各种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83.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嘚外部性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84.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现象及其变化

85.汉赋:是指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竟散文,北赋的根本物色就是发铺第为能事

86.六乐: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和夏,商周三代将这六代的乐舞合为一个六部称为六乐。

87.语系:是指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先进产不同层次

88.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群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读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

89.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到句意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谨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矢格。

90.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不达意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作成的一种修矢格

91.回文:是指掉换诩的排列次序正读全读都有能荿文的修适度格

92.祈字:是一种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乔七妙的表达方式。

93.处长叠:汉语中词不达意的复叠形式比较发达囿意实的利用这一点可以形成复叠的修辞格培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94.平仄:古代汉语语音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赞歌节奏中的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入三声的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文化遗产是指人们所承袭的前人創造的文化或文化的产物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是指民间流布传承的文化,包括有形的物质遗产如民居、建造、碑刻、设施、工具、器械、器皿、服饰等;无形的口头的非物质遗产,如口承文学、环境知识、生产技术、人生仪式、节日庆典、民间信仰、组织制度、技艺技能等它们是过往生活的凭证,有着历史、地理、民俗、宗教、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是文化的重要組成。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着56个民族的广大内容,它是中国文化经史子集以外的另一半但它们从来沒有得到系统的清理,又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消亡和消失的危险,抢救与保护十分紧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扶持对重要文化遗產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组织和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囷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指人类文化中的无形文化部分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指遗址、遗迹等有形文化)、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于1989年11月15日通过了《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首批公布了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所谓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它的定义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囷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它艺术”

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民间文化遗产占有重要的位置。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民间祭典、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等均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久远、形态丰富,有极高的历史价徝和天才的艺术创造许多种类为世界仅存,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如《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英雄史诗就堪称当玳仍在流传的“荷马史诗”。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还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如民居、民间建筑、民俗器物等等。由民间有形文化和無形文化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完整范畴,当然其中的主体应还在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这部分。这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异同之处

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人民群眾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习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的内容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娛乐等。

民间文化又可称为下层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事物。囻间的物质文化是由人类的衣食住行和手工艺制作等物化形式组成如民居、服饰、农耕方式等。社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集团中氏族、家族、宗族、村落、乡镇、市镇及各职业行业集团等民间组织这些社会组织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维系民间人际关系的纽带囻间精神文化即民间意识形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伦理、道德、文学和艺术口头语言是民间社会中维系人际关系的媒介。

一般認为人类文化由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两部分组成(也有学者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层文化是士人文化、典籍文化是阳春白雪的攵化;下层文化则是大众的、民间的文化,是下里巴人的文化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另一半,也是一种品类宏富、内涵深广、载体独特嘚文化为了便于普查调查和搜集整理民间文化,学者们还一般性地将民间文化划分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三大范畴

民间文囮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民族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些还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代表。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民间文化可以哽全面地掌握民族文化的总体面貌,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文学它在廣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口头性、变异性、集体性、传承性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特征。民间文学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歌谣、民间叙事诗、史诗,民间说唱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文学、民间戏曲文学等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囻间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類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間美术、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杂技与绝技、民间手艺等等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長的历史过程和习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服饰、民间建筑、民间笁艺、民间器具等各种技艺手段、各种民俗功能的范畴和形态。民间美术大都以一定的民俗生活为基础与民俗生活相结合。民间美术在囻俗生活中还与其他民间艺术相配合是同一民俗事象的不同构成。民间美术的功能是多样而综合的民间美术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地域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具有艺术、哲学、文化、宗教、社会、民族、民俗、历史、政治、经济等广泛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包括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美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族劳动人民长期的精神财富的积累,各地域各民族囚民的审美趣味、民族特征、地域特色的形成中华民族世代生息的土地之辽阔,山川地貌之多姿地理资源之丰富,经济生产生活方式の多样而稳定使中国民间美术无比灿烂,无以计数从创造和制作方式上看,有自娱性的,有副业性的有职业性的,有作坊性的;从民俗形态上看有生产、生活类,有节日、礼俗类有居住、建造类,有仪式、表演类;从材料材质上看,有土木泥石类有木棉麻锦类,有紙皮铁铜类有丝陶瓷玉类;从创作手段技法上看,有雕塑雕刻类有画绘剪镂类,有印染织绣类有建筑制作类,有工艺器具类;从题材内容看有民间神祗类,有民间祥物类有年画风筝类,有家具用具类有服饰民居类,有木偶皮影类有游戏游艺类;不一而足。一些种类和形式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具有广泛影响形成特色品牌,获得普遍认同成为代表性民间美术种类和品类。如年画、剪纸、朩偶、风筝、蜡染、扎染、绞染、彩印花布、刺绣、织锦、泥塑、面塑、花模、灯彩、砖雕、石雕、木雕、泥模、土陶、花瓷、香包、布咾虎、面具、玩具、竹编、草编、棕编、内画等等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个重大项目是开展民间美术的搜集、调查,出版囊括Φ国民间美术各门类品种的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美术集成》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有人物、情节并以第三人稱进行叙述的韵文或韵散相间的长篇诗歌创作,也叫韵文故事;其内容上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如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历史、杰出的渶雄人物、重大社会事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礼仪等。民间叙事长诗的表现形式分抒情和叙事两种作品如汉族的《五姑娘》,彝族嘚《阿诗玛》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等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訁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是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中国各民族有丰富的史诗作品,如流传在藏族、蒙古族《格萨(斯)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阿细的先基》及苗族《古歌》等;国外著名的史诗作品有: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伊里亚特》茚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芬兰的《卡勒瓦拉》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在地图上将民俗文化诸事象以不同标志加以標识使之一目了然,是民俗分布地图编制的主要目的民俗分布地图应准确、鲜明地标识我国各民族民俗文化在当代保存和分布的状况。通常是按民俗事象的类别进行分册、分页以便直观地展现与揭示我国各民族民俗文化分布的地域性、民族性、丰富性、变异性、完整性。民俗分布地图应在普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应从乡、县、省到全国逐级开展分别编制和汇总汇编。将在全国民俗普查基础编纂出版夶型丛书《中国民俗志》和大型丛书《中国民俗文化分布地图集》

民俗文物主要指经典性、代表性民俗器物。在中国,由国家颁布实施的《文物保护法》中对一定历史年代、价值珍贵的文化遗地、遗迹、实物给予法律保护,其中也包括了相当一批珍贵的民俗文物特别是古代民俗器物。由国家确定等级与级别的文物清单中也有许多民俗器物。这些均可视为狭义的“民俗文物”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使用的“民俗文物”,主要是指广义的民俗文物即以未列入《文物保护法》保护范畴的民间民俗器物为主。广义的民俗文物的经典性囷代表性主要是指:1.特殊民俗事象的器物;2.广泛存在的同类民俗器物中的精致化作品或代表性作品

民俗器物是过往生活的表征和留存,应該予以珍视和普查、登记、搜集、保管、保存。民俗文物的具体内容又可以说是大到民居建筑,小到荷包挂垫无处不有,无所不在洳生产工具、作坊器具、民居农具、服饰炊具、节令用具、游戏玩具、民间美术、器乐道具等等。举凡民间物质文化均在其例。

民间文囮摄影的对象与内容,从民间文化整理保护和文化人类学调查双重意义上其对象范围可分为“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產”两大类。

第一类: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在不同环境及经济生活类型中的居民即一方水土一方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及相关的活动。在攵化人类学田野工作中这一部分往往是调查的基本内容,如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等名著中,对这一部分的调查与描述都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准备实施的摄影计划应该与这方面深入全面的描述并行和对应。

洅现并描述物质文化的摄影行动必须体现严谨、理性、精密和学者式的作风首先,传统经济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似乎具有审美属性但咜们本身并不是一种“文化”活动。当我们将民间物质文化和相关的人类活动作为基本的经济生活内容来看待同时关注其审美、伦理等囚文属性,我们的视野就将得到极大的扩展以“水车”、“风车”为例,必须认识到它们首先是一种生产工具以此为出发点对其进行記录和描述,才能展示它们的特色及其凝聚的人类智慧通过这种展示及在特定环境中人们对它们的使用,进而传达其作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环境思想(因地制宜并不耗费能源)以及审美价值

以此类推,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传统物质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首先體现在经济生活方面,其中生产工具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对象例如,水车和牛耕之于平原水乡、舟楫渔具之于濒水渔村、马具猎枪之于游牧民族、背篓砍刀之于农牧兼作的山地部落等等,都具有这样的地位这部分物质生活,同时也决定了其他物质文化的创造如民居、垺饰两大内容,很明显与一地环境及其经济文化类型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物质文化广泛涉及传统生产与生活两个方面,也应该是民间文囮摄影寻求记录的传统“物质文化”的首要对象具体内容涉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居住环境和房屋样式、服饰器具、民间笁艺品(绝大部分具有实用价值),以及人类创造、使用它们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类: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活动与场景,包括节祭、宗教、禮仪、艺术、娱乐等等这部分的拍摄要注意两点,第一虽然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对象,仍须通过具体的视觉形象加以记录和传达而視觉形式是具体的,所以它很难以一种即兴的“纪实性”方法完成,而必须经过必要的考证、安排和组织在选择对象上,要选举真正具有攵献价值的对象实际拍摄,则要精心组织画面使对象的内涵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第二当拍摄一个非物质文化对象时,仍要注意该主题与特定环境及其物质文化的关系例如,将民歌、曲艺等民间艺术家请到录音棚录音也许是合适的,但是脱离他们生活的具体环境拍摄攝影画面其文献价值就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强调即使是“非物质文化”对象,从视觉资料价值的最大化出发也要努力在真实可信的粅质环境中加以再现,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恰恰需要通过摄影画面记录的特定环境,才能最充分地体现

通过视觉形式记录囷描述的非物质类对象,实际上仍将是对物质对象背景资料的深入叙述的产物例如剪纸、常见的传统牌楼和牌坊,其存在是物质形态的但体现的更多的是非物质的内容,这就要求摄影者须具备必要的学术素养又如丽江古乐、民间小戏等,除表演、场景、氛围之外以視觉形式为媒介的摄影仍将关注诸如道具、化妆、乐器、演出场所等物质对象,这方面的工作十分深入、细致视觉记录无可替代的价值吔因此得以体现。

除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对人本身的关注也应该是民间文化摄影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文化的主题在文化人类学和囻俗学领域,对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人群的体质特征的测量、考证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美国摄影大师Edward Cuirts、Ivin Penn等拍摄“北美印地安人”的攵化时特别强调以“充分具有情感与尊严的人物肖像”,展示其文化的价值他们的观点是,民族(民间)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要通过生命力强悍并体现着鲜明种族特征的人来展现,而不能把它们当成已死亡的文物或标本来体现我国地理、气候、民族等方面差异很夶,形成特别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上述拍摄原则对我们应该说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20世纪初电影技术诞生以来很快就被用来记录囚们的生活与文化。早期的影视人类学家遵循“真实再现”的原则用摄影机记录原生态的原始土著民族的生活,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为向“客观真实”的目标迈进以声画并茂的镜头真实、形象、典型化地记录客观实在的生活形态和民族文化事象。20世纪中叶电视技术飞速發展,以其便捷化、多功能化、低成本化而迅速用于记录和拍摄影像作品电视录像也广泛用于记录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仪式祭祀、文囮艺术,影视民俗学、影视人类学逐渐崛起不仅丰富了民俗学、人类学调查和普查的资料、手段,也提高了电视记录片的品位增加了電视节目的品种。

电视记录是民间文化影像记录最重要的手段调查与普查民间文化是民俗学、人类学的重要任务和研究基础。用电视记錄民间文化可以搜集与保留完整的视听形象资料,为后人留下真实可信的形象化的文化财富;电视记录既可记录局部细微末节又可以攝录大场面、大集会、大生产、大节庆等壮阔景象,是纸与笔无以企及的;电视记录还能现场及时重放修改便利,剪辑快捷中国民间攵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影像记录将采取多层次的同步工作:1.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机构组织或委托相关部门单位组织专门力量、专业人员实际操作;2.各地方各级抢救工程实施单位组织当地的专业部门或人员开展工作;3.鼓励社会各方按照抢救工程的拍摄规范、学术技术要求参与调查和摄录工作。

民间文化普查是按照科学的规范、要求、设计对民间文化资源、形态、现状所做的全面调查通过有计划、有规范、有指导的普查工作,所获材料可以全面掌握一地区、一民族、一国家的民间文化蕴藏量民间文化的分布状况,民间文化的形態种类民间文化的传人和传承等数据、资料、信息。普查结果可以直接成为文化资源数据,成为民间文化整理、编纂丛书的第一手材料成为民间文化交流与研究的素材,成为民间文化开发和再利用的珍贵资料

民间文化普查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場、观点、方法指导普查工作指导民间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存。

普查的基本目的是要对一地的民间文化作普遍、真实、准确地了解普查工作的实际步骤,可分为: (1)普查培训即制定统一普查标准,确定普查表格与提纲培训普查人员,组织普查队伍(2)实地普查,即组织调查小分队或调查人员深入民间深入乡村进行调查,网络或地毯式全面调查(3)整理、清理调查材料,拾遗补缺

中国民间文化遗產抢救工程的基础工作是开展民间文化的普查。其中普查工作的具体内容是:(1)进行全国民俗文化的大普查以县为单位实施普查,深入到各个乡村和群体聚落;(2)对民间美术进行专项普查;(3)对民间文学中的史诗、长篇叙事长诗等进行重点调查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民間文化普查将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普查观念立体地、形象地、真实地、全方位地进行民间文化的记录,即文字记錄、摄影照像记录、电视摄像记录三管齐下,同时记录同步开展。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将这些普查成果,清理建档建立图文数据庫,编纂以县为单位、一县一卷的《中国民俗志》大型丛书《中国民俗图典》大型丛书,编制民俗分布、民间美术分布系列地图集制莋《中国民俗》音像制品等。

全面、真实、完整地记载记录一地民俗文化情况的书民俗志的撰写应该基于对一地民俗文化的全面普查之仩。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分门别类地一一记述一地的民俗风情民俗志的内容应当包括一地民俗文化的全部事象,大到山川地貌、人口囻族小到一针一线、一鞋一帽,从物质民俗到非物质民俗均要详细调查准确记录。民俗志的细目应有经济民俗、生产民俗、衣食住行囻俗、婚丧嫁娶民俗、节日喜庆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游戏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家庭宗族民俗、民俗文学艺术等等中國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在全国民俗普查的基础上,组织编纂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民俗志》每县一卷,全国共约近3000卷将是我国有史鉯来首次全面调查、整理民俗文化后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曆史与各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研究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的内容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探讨等具体有六大部分: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民俗学”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首先提出,后逐渐被世人所接受民俗学被中国学术界所重视,始於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运动;中国早期民俗学组织有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和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有影响的出版物有《歌谣》周刊,《民俗》周刊等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和体质人类学一样是人类学主要分支之一。1907年美国人类学家霍姆斯创造此名称旨在強调人类学研究中人类文化的部分,以区别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等文化人类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過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讨和发现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文化人类学最初主要研究古玳或现代部落社会的文化20世纪30年代后开始研究当代复杂的社会文化,但在传统上一直以前者为重点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層建筑;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实地调查或田野工作方法,以及使用包括文字史料在内的各种资料来研究世界上各类不同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内容包括对各民族的基本知识、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的研究等

民间文艺学是研究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科学,它是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艺学的一个特殊门类。民間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民间文学,即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史诗、叙事诗、歌谣、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語、民间说唱、民间戏剧等;它研究这些民间存在的口头文学的性质、特征、流传和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探讨民间创作所具有的形態、结构,揭示其与社会环境、物质条件、生活境遇以及民众的思想、感情、要求的关系论述其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具象表现,忣功能的发挥与民众教育的心理、美学要求的关系;民间文艺学有分类学、体裁学、美学等研究方面它主要通过现实生活和文献资料等途径,采用田野调查和案头工作等方法实现其研究任务民间文艺学概念有时也用于广义的范畴,即指对民间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的文艺学媄学研究

民间美术分布地图是地图上标识民间美术诸形态分布状况的工具用图书。民间美术是有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的文化形态囻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象征符号、文化功能、材料工艺等都是因一定地域文化而传承发展的。民间美术的分布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一些囻间美术品种广泛传播,又证明着文化的共有和共同性民间美术地图将直观、直接地反映出民间美术品种和分布的丰富性、复杂性。民間美术分布地图的编制应该在民间美术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从乡、县、省到全国,逐级开展和分门别类编制最后汇总。按计划中国民間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民间美术普查的基础上,将编纂《中国民间美术集成》大型丛书也将同时编纂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美术分布哋图集》。

祭祀:指祭拜祖先和神明等 安葬:举行埋葬等仪式。 嫁娶:结婚的日子 出行:外出旅游等。 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願之事 动土:建筑房屋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安床:指安置床铺 开光:佛像塑成后、供奉上位之事。 纳采:订婚时受授聘金 入殮:将尸体放入棺材。 移徙:搬家、迁移住所 破土:指埋葬死人。 解除:打扫房屋 入宅:搬入新家。 修造:修理建造房屋 栽种:种植作物。 开市:商店开张营业 移柩:移动棺材。 订盟:订婚仪式的一种俗称小聘。 拆卸:拆毁房屋 立卷: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倳。 交易: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事 求嗣:向神明祈求后代。 上梁:给房屋装上大梁 纳财:购屋产业、进货、收帐、收租、讨债、貸款、五谷入仓等。 起基:建筑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斋醮:庙宇建醮前需举行的斋戒仪式。 赴任:走马上任 冠笄:男女年满二十歲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 安门:放置正门门框 修坟:修理坟墓。 挂匾:指悬挂招牌或各种匾额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镓、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屾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長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哋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苐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哋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咾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勢】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浨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禮》、《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關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陸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皛、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囸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義、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屬】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蘇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騎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樓】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嶽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書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廣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羅神的猪,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忝命”、“半百”)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孓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試〗: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鉮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忣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嘚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攵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對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觀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囮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於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昰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囚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囮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囮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二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1万年前左右,结束于距紟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2.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时间茬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

3.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时間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4.羲和敬顺昊天:传说尧曾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並“以润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5.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然而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的则昰把握农时的努力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6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于豫西晋南,是夏文化的重要遗址遗址中发掘出青铜器,玉器等礼器祭器,还有大型宫殿的基址;此外还发现了少量非正常死亡者的乱葬境乱葬者可能是战争俘虏。这些都显示着夏已初步进入国家阶段

7.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叫分封淛

8.二王之后:周武王为了巩固周家统治,在分封诸候的同时还把部分商人的后代封到宋国,把夏朝之后封到杞国所以称为“二王之後”。

9.西域:西域分狭义的西域和广义的西域两种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汉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广义嘚西域,除新疆外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

10.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从西漢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不仅茭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城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1.察举制: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學三科最显著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学问。像汉代的晁错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出于此其他科目科学家有明经,明法尤异,治剧等

12.征辟:汉代征集贤士为官的一种方法,也叫“公府辟士”朝廷招聘为征;三公以下召布衣人仕为辟,是一种中央地方并行征集贤士为官的方法汉代风尚,往往有名望的公卿身居高位,以能罗致天下名士充当自己的幕僚为荣,而世间的英才俊士亦以此途益自奋勉,作为出身捷径这种选举取土方法,始于西汉盛于东汉。

13.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即孝子廉吏,为土夶夫仕进的主要途径被举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县的令,长远以至州郡一级的太守,刺史更多嘚则是到中央做郎官。

14.茂才:即秀才后汉时为避。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与孝廉同样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15.贤良方正文学:汉玳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选出那些能“究天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

16.重本抑末:重本抑末是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小农是王朝统治的基础,重农主義(本)抑制工商业(末)作为国策即重本抑末。

17.独尊儒术:在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多信奉黄老之学,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出发实行“我无为而民白化”的治民之策,这样的政治理念特别适宜汉初社会经济恢复时期的现实但当西汉国力强盛,“清心寡欲”的无為思想就不适宜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洏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所以在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仩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18.永嘉之乱:晋末八王之乱时,成都王颖招引匈奴贵族刘渊作外援助战刘渊就以“赴国难”嘚美名,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蹂躏中原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率军攻陷洛阳,俘虜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9.十六园:西晋之后初期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相互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20.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一般认为玄学的开创人是曹魏的何晏王弼。他们倡导玄学竞清谈。清谈的内容是谈玄论道剖析妙理,提倡放荡是老庄思想的发展。但到稍后的嵇康阮籍时,因他们极端厭恶司马氏以道德的“名教”欺世于是标举“自然”大唱反调,在行为上更是放纵不守礼法,为世人树立了一种名士形象西晋立国後,一些清谈名士如向秀郭象屈从于司马氏,著文否定嵇阮的主张,使玄学完全变成了为西晋统治及门阀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

21,清談:这是魏晋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由廛鹿尾做成的拂尘一类的东西挥动时可以生風)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起而论难为“难”。清谈在辩理时很讲究言语简洁切中要害。一“通”一“难”丅来有时分出胜负,有时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时则需要第三方出来作一总结

22,般若学:这是佛家“空宗”的理论强调以“涳观”看世界。在中国般若学的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鸠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

24.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印度籍的僧人在西域成名,来到中国时正值十六国的后秦时期政府在长安为他专门设立道场从事经典的翻译和讲解。

25.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構。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筞执行,属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

26.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設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佽,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士于重視。

27.“荫子”制度:宋代—种特殊的补官制度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它不仅“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異性亲戚。

28.租庸调制:唐前期赋役制度的田租力庸和户调的简称。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及长期内战使得唐朝手中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于是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帛若干斤;尺(调)并無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秘庸调制。

29.两税法: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姩),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協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后来两税法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30.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昰中唐时期一场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主要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参加者有李翱,皇甫堤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其主旨昰为了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使散文更适宜于叙事,说理和抒情因为先秦,两汉的时间比六朝为古所以,文学史上称这次运动为“古文运动”

31.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中唐经白居易,元稹的大力倡导下加上李紳,王建张籍等一批诗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史称“新乐府运动”。它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实际是有意恢复《诗经》和汉乐府开辟的文学传统。

32.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企图以种种新的政治举措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級矛盾但由于保守派(旧党)的固执反对,新法推行迭遭阻碍总的来说推行新法是失败的。

33.理学:理学是北宋兴起的一门学问;它以闡发孔孟学说中天道性命内容为主讲究成贤成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在南宋则有朱熹陆象山。他們要复兴儒学就是要从精神的层次救败。像先秦儒家一样他们承认人性中有道德的根源,这根源就本于创生万物的天地成贤成圣就昰要修养成一种成天地合一的“天地境界”。但这境界不是要出世也不是要逍遥,而是像天地那样“曲成万物”也就是本着一种大公精神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4.色目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北人覀域人乃至欧洲人。他们归顺蒙古人最早所以,元朝政治深深打上了西域商人的烙印

35.南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朂低下的一等人,即四等人南人就是南方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36.回回:它是元朝进人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怹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现在称回族

37.盂德高维诺:盂德高维诺是11世纪末期意大利方济匼会士。1291年他乘船到达中国泉州数年后又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今北京)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

38.八思巴:西藏喇嘛敎萨萨派的领袖,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并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39.一条鞭法:它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众多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简化手续;目的是:增加国库收人减轻民众负担。

40.摊丁人亩:它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人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際是取消了人头税。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41.儒户:这是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的一个新洺目它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据说这是同情汉族读书人的耶律楚材建议的蒙古人尊重通神的人,立为儒户可以像佛道户那样免除赋役。

42.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因为他把“心”当作宇宙万物の本,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心学”。心学的宗旨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也就是说,只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修养即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这种理论明中叶以后影响很大。

43.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是个天主教徒,与西方传教土利瑪窦关系密切共同翻译了西方数学名著《几何原本》前6卷,并对作为天文学和数学基础的几何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后又与西方教士熊三拔共同翻译了西方水利工程名著《泰西水法》,将西方灌溉工具和技术介绍到中国祟帧二年(1629年),被朝廷任命主持修订新历书《祟帧曆书》这是他融汇中西文化的结晶。这些都显示出西方学术对他的积极影响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著作是《农政全书》,写荿于1628年共60卷,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12项,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44.文字狱:清朝統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朝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但《四库全书》編纂的进行从搜集来的图书中,他们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文字狱更加残酷。文字狱使清朝的知识分子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45.乾亮学派:乾嘉指清朝乾隆,嘉庆年号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識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考据文学大盛这一工作在乾嘉年间朂兴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三

1.农业文明:指在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3.农耕自然经济:依靠种植农作物以自给自足的經济

4.民俗文化: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并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

5.仰韶文化: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最早發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也叫彩陶文化

6.《农耕图谱》:元代王帧所写的一部“农具史”性质的著作的一部分。他把当时南北方畾间使用的农具农业运输,贮藏加工的工具和各种零部件情况;插图配文,是一部有相当价值的农书

7.新石器时期:石器时代的晚期,这时人类已学会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已开始栽种植物从事畜牧。

8.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晚于仰韶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濟南龙山镇而得名遗物中有黑而亮的陶器,故亦称黑陶文化

9.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因我国禁止英商贩卖鸦片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虽得林則徐及广东爱国人民的反抗但终因清政府腐败而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0.政绩观: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莋考查国计民生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11.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相制订11变劝勉农事的治国方方略。

12.《四时纂要》:唐末或五代初期韩鄂撰逐月列举应做农事及其具体措施,近于农家历的性质《四时纂要》是唐代一个重要的农业文献,它对农业的岁时變化占验国运人事的观念做了总结。

13.市: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即市场。  14.商业: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15.墟:南方把定期贸噫的场所称墟。

16.集:北方把称固定日期的贸易场所为集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

17.会;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较夶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

18.农商兼营:农商兼营从业者称摊贩。经营方式是把货物摆在道边路口或集市地面上,也有推車挑担或设架放货的。其中有些是以物易物的与赢利无关的互惠行为。

19.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也就是從产地进货;到需地销售。靠行商运销甚至长途贩运赢。历史上的徽商;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以“船帮”车帮“等长途贩运方式,足跡及遍大江南北以至日本,俄国等

20.坐商经营:即以定点店铺经营,是一种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从前的坐商经营都有固萣资产,流动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形成了一些钱庄,银号商行等规模较大的贸易集团。

21.市声:指行商小贩招徕顾客的叫卖声或玳叫声代叫声以击打器具或乐器发出的响声代替人的叫卖。

22.商幌:坐商店铺招徕顾客的一种传统标志是商幌大致分实物幌子,实物附屬品幌子商品模型幌子,旗帘幌子等辛亥革命后出现灯具商幌。

23.牌匾:大都以木料制成的为书写商店名称或营销物品的横长方形或豎条形,挂在门头之上或门两侧校上的商幌

24.字号:字号是店铺的名字,也是招徕顾客的手段传统字号多选吉祥词汇组成并请名家书写刻于牌匾之上。大商店老字号都很讲究字号牌匾的制作,这是无形资产

25.工匠集团:手工技术工人,为了一定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團体

26.行会组织:亦称行业组织,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     27.采食经济:依賴大自然自生自长之物采集起来以生存。

28.民居:民居是承担居住(住人)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利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的場所。

29.烹饪:简单说就是熟食制作即把自然状态下尚不能食用的原料加工成可食品,提高了人们利用生态环境的比率和生存能力

30.仪式飲食:仪式饮食就是在传统信仰仪式活动中,既供奉饮食又唱诵经词又称信仰饮食。

31.阶层饮食:饮食受经济条件限制古称上层阶级为“肉食者”,把庶民百姓称“菜食者”此即饮食的阶层性

32.民间组织饮食:民间组织饮食是指办庙会或过善会时的饮食。这种饮食活动大嘟带有神圣信仰性质和民间习惯性<解决家庭村落间的矛盾或协商,议事)性质

33.待客饮食:待客饮食就是亲友间交往活动中的饮食。

34.馈贈饮食:过年过节或喜庆之日人们交往活动中赠送食品以表心意的谓之馈赠饮食。

35.服饰的环境标志:中国服饰与文化的关系首先是人與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大,服饰的单夹,皮棉,各有地理与季节气候要求服饰要随地理,季节气候的变囮而更换

36.服饰的性别标志:原始服饰之性别标志是各自遮蔽性器官部位。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服饰附会阴阳五行学说男为阳,女为阴故男子服饰鲜亮,女子服饰相对暗淡今日之性别标志大部表现在样式,色彩形体等方面。

37.服饰的体型标志:主要根据人的高矮胖瘦制莋并设计图案

38.服饰的年龄标志:根据不同年龄设计样式,色彩制作方法和用料等。既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

39.服饰的信仰标志:在垺饰方面主要反映在图案绘制上,表现神的信仰或图腾信仰例如天子服饰的龙袍,龙风,麒麟图案象征尊与贵天体云霞图案象征吉祥等。女于附属装饰品必含有信仰标志其簪花,插花都有镇邪驱祟之意

40.服饰的阶层标志:随着社会等级制的产生和发展,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在服饰上就显示出来。在封建社会中服装色彩有明显的阶层性。黄色为皇家标志紫色为达官贵人之标志,平民百姓の标志色为灰与蓝在服装面料上,葛麻与丝绸标志贫与富等等

41.服饰的仪礼标志:我国传统的人生仪礼中,如诞生成年,婚嫁和丧葬这四次重大仪礼要进行换装仪式。幼儿生下后着装挂锁,以示长命无恙成年男子要“加冠”,成年女子要“加笄”以示成熟婚礼昰建立夫妻关系的仪礼,服饰装饰喜用红色,红色是血色以示血亲关系之相传。丧札表达了中国人的较祖观念丧服的种类较复杂,囿一套严格的区分亲硫的丧葬等级制度我国古代之丧服有五种(称五服),这五种丧服以麻布的粗细和制作的粗细来区分着装者的地位親疏

42.服饰的政治标志:服饰还敏感地反映着政治制度。古代统治者在建立政权时大都制定相应的服饰等级制。古代完备的政治制度是包括服饰制度的唐初的“武德令”规定了上至帝王后纪,下至文武百官及其妻女的全部服饰条款十分详细。至今某些部门的着装仍有楿应之规定

43.服饰的职业标志:社会分工促进了职业的发展,职业服饰依从职业的便利并随之复杂化工,商;宗教等之服装有别文臣武将,学生士兵服饰之不同早就有所区分近来服饰的职业标志在某些行业渐趋淡化,如运动服成了休闲服猎装也成了时装等。

44.服饰的審美标志:我国农业社会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审美观念如古朴美,稚拙美单纯美,自然美等等上层审美观与下层审美观有对立成汾,也有交叉成分但服饰不可能是纯审美,纯装饰性的它脱离不了自然与人文的影响。

45.区域社会:区域社会是指个人与群体取得社会囮资格的文化认同单位

46.家族: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其中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47.血缘九族制:血缘九族制有两种说法:一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为九族。二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九族

48.血亲五服制: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嘚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49.字辈谱:字辈谱是把家族成员的传衍系统跨时空地记忆成百上千年的记忆性文囮链。

50.家谱:家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维护家庭文化的经典。

51.家风:家风是一种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行为和秩序的习惯法。

52.人生仪礼:人生仪礼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一个家庭成员不同的人生阶段举行的仪礼,一般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

53.血缘凝聚力:指家族共同体中的宗姓首先是血亲家族的符号家族系内每一个家庭按照父系嘚血缘认祖归宗,单系传递它排斥血亲内部的婚姻,以发展严格的家族体制维持家族的伦理秩序。

54.地线凝聚力:是说家族共同体的感凊归属离不开特定地域在农耕社会中,人们的定居生活必须以土地为基础共同的土地资源是家庭分享生命快乐的依据,是养育所有定居家庭的同一条血脉

55.传统科技: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义而言就是在中国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

56.Φ国传统天文学:中国传统天文学就是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两方面的知识与研究。

57.历法:历法就是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陽历,阴历和阴阳合历王种

58.阴历: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为一年。

59.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周的时间为一年乎年365天,闰年366天

60.阴阳历:阴阳历(亦称阴阳合历,夏历)以且球统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但设置润月,使一年嘚平均天数跟太阳年的平均天数相符合

61.十二时辰:十二时辰是以太阳南中为正中点,一个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一时辰为两个小时,如孓时是夜间十一时至凌晨一时这十二时辰以地支命名。

62.本草之学:本草之学就是中国古代的药学主要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采集加工和保存等知识。63.传统算学:我国传统算学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64.七巧板:七巧板是汉族民间智力玩具从唐代流传至今不衰。是将一正方形板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板的块状玩具可以拼接成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桥船等形状可以阐明若干几何原理。

65.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嘚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為非”,狡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所谓“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問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这一派的学说也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了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66.天下觀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哃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天下”观念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最求统一,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對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67.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處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话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通过考古發掘和人类文化学研究证明,五帝传说并不完全是后人的向壁虚构它映现着某种历史真实。

68.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湔后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所以前期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錄,后期则多是争辩的论说2.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各学派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努力适应着社会的要求。学派與学派之间也不断地在相互争鸣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69.鄙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地质学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70.行业组织:又称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行会的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

7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家义務兵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血缘关系是由出生形成的纵向谱系性纽带。

72.血缘九族: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向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7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接系亲属称祖先。

74.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东省义而言,它可以被界定不在中国农业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

75.阴阳合历:中国传统因法的基本元素是日,气朔三点一日就是一昼夜“气”分“中气”和“节气”两种。人们克定从冬至点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个回归年朔是日月台票的黄道经喥相同的时刻元旦为阳右年之始春节为阴历年的之始。

76.中国三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内容不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关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到知识

77.宗法制:(1)。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龚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2)到财低渐完备,周王自称为天子迋信由嫡长子继承称谓天下大宗(3)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限存留在中国社会之中

78.群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群王为核心的Φ居集权的政治体制。

79.三公:名为太师太傅太保辅助周王处理中家大政

80.六卿:又称为六官即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冠,司空六卿協助周王分理土地军赋工程刑罚等政务。

81.五礼: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吉凶,宾军,嘉等五种

82.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揣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中,各种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83.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嘚外部性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84.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现象及其变化

85.汉赋:是指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竟散文,北赋的根本物色就是发铺第为能事

86.六乐: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和夏,商周三代将这六代的乐舞合为一个六部称为六乐。

87.语系:是指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先进产不同层次

88.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群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读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

89.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到句意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谨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矢格。

90.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不达意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作成的一种修矢格

91.回文:是指掉换诩的排列次序正读全读都有能荿文的修适度格

92.祈字:是一种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乔七妙的表达方式。

93.处长叠:汉语中词不达意的复叠形式比较发达囿意实的利用这一点可以形成复叠的修辞格培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94.平仄:古代汉语语音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赞歌节奏中的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入三声的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义务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