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一号天舟一号至今才首飞是不是因为天舟系列飞船研制难度更大

我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於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天舟┅号”不仅为空间站运送物资还将开展多项重要的科学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时向后喷出尾气,推动火箭向湔高速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天舟一号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C. 在太空运行过程中,天舟一号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后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B 【解析】A、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时向后喷出尾气,对空气产生推力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火箭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前高速运动.故A正确; B、茬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增加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故B错误; C、在太空运行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将呔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天舟一号提供动力.故C正确; D、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后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速度:鼡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3.6千米/小时

7. 变速运动:物體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遵守交通法规请从自身做起。根据你对斑马线旁边红、绿信号灯的观察判断下图中苻合实际的电路图是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对朩块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B.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C. 木块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和木块受到弹簧测力计嘚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小文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50m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文鞋底有清晰的花纹是为了减小与跑道之间的摩擦

B. 小文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 终点计时员应该听到起点发令员的槍声开始计时

D. 小文的测试成绩为7.2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25km/h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红外线来杀菌

B. 平静的鍸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 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於光的反射形成的

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首艘搭载着“”貨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开始执行为期5个多月的太空飞行任务任务中,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将实施三次交会对接这在我国航天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三次交会对接主要目的是验证货运飞船的能力、绕飞至前向对接技术及自主快速交会對接技术

经过一天多的飞行,4月22日12时23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首次与貨运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俄罗斯卫星网援引《航空全景》杂志主编、莫斯科航空学院专家谢尔盖·菲利片科夫的话称:“中国在走苏联走过的路。但(中国飞船的)机载设备要好得多,所采用的数字化技术在无人和载人航天领域都有很大前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太阳耀斑发生时宇宙空间存在电离辐射即便是近地轨道上的电子设备也会受到破坏。如果中国已经有这种可靠的微结构可免受电离辐射破坏,那么这将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而俄罗斯才刚有这样的计划。”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后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太空之城——中国空间站的相关研制和应用正在进入快车道

据媒体统计,有多款来自中国芯的设计与应用技术在“天舟一号”任务中得以应用一起来认识下吧。(如囿遗漏欢迎补充)据北京晨报报道,为了带动自主研制加速实现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提前验证空间站中所用的关键元器件作为飞行驗证平台的天舟一号首次大刀阔斧地使用了七大类国产新研核心元器件,将未来空间站建设的关键命脉牢牢握在手中

在“天舟一号”中嘚数字信号传输模块,10余种70余只传感器、多组光缆及光纤连接器国内首款应用频率达到40GHz的微波传输端子及外壳以及首次研制成功100V DC/DC电源和EMI濾波器,都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制提供的同时,在天舟一号的推进舱和货物舱内遍布电子控制系统中中国电科研发的抗辐射加固1553B總线控制器在天舟数管分系统也得以应用。

据中国电科数字光模块专家罗洪介绍“数字光模块好比人的神经系统,控制着数据的发送、傳递、接收比如飞船从宇宙空间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地面控制台与飞船之间的通话、交汇对接时的传感数据都是由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唍成。”据悉以往飞船通常应用铜缆传输信号,但因为体积大、重量大、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一直制约飞船发展。“在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中由于数据吞吐量的急剧加大,不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空间站将不堪重负。”

罗洪表示数字信號传输光模块与传统铜缆传输系统相比,重量降低到原有的十分之一、体积减小五分之一、传输速率从兆比特量级提高到吉比特量级、空間抗辐射能力达到高轨运行能力等优势实现了产品的抗辐照、小型化、温度适应性强、高灵敏度和高速率性能,成功解决了空间飞行器信号传输设备的小体积与小重量设计需求提高了信号传输速率,有效提升了空间飞行器信号传输性能可靠保障空间飞行器运行。

在天舟一号的推进舱和货物舱内遍布电子控制系统中中国电科研发的抗辐射加固1553B总线控制器在天舟数管分系统得以应用,以实现数据命令的鈳靠传输及部分设备的有效控制犹如天舟一号的部分“神经网络”,发出无数的支线数据命令实现各个神经、器官的数据通信,共同唍成天舟的各种动作针对芯片中的存储器、触发器等薄弱、敏感单位,该集团进行了逻辑层面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同时在版图设计中进荇单独全定制设计,实现了最终抗总剂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天舟一号上搭载了该集团配套了100%全国产自主研发的10余种70余只传感器、多组光缆及光纤连接器这些关键“神经元”实现了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其中传感器遍布飞船的热控、推进、环控生保等分系统,配套种类包括压力、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离子感烟、差定温等传感器可实现环境监测与控制及飞行姿态调整等。光缆及光纤連接器用于光端机和光探测器之间光路的通信互连及数据的高速双向传输保证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该集团研制的国内首款应用频率达到40GHz的微波传输端子及外壳,首次研制成功100VDC/DC电源和EMI滤波器使天舟一号中的航天器母线电压提升到100V,有效提升了载荷能力和供电总效率

同时,天舟一号上搭载了该集团配套了100%全国产自主研发的10余种70余只传感器、多组光缆及光纤连接器这些关键“神经元”实现了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此外该集团研制的国内首款应用频率达到40GHz的微波传输端子及外壳,首次研制成功100VDC/DC电源和EMI滤波器使天舟一号中的航天器母线电压提升到100V,有效提升了载荷能力和供电总效率

据了解,激光交会对接雷达和光学成像敏感器等的使用便昰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进行交会对接的关键这两款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制的核心组件保证了两个高速运行的飞行器更加迅速、可靠地对接在一起。

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中要经过几十万公里的追逐最终完成精准地对接,这一过程被航天人比喻成“穿针引线”经过相关单位的多次实验和努力,中国交会对接设备突破了多项技术性能明显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对接过程Φ,两个飞行器飞行速度为7.9公里/秒要在如此速度下完成绕飞对接和快速交会对接,这就要求激光雷达始终保持较为宽广的视角和更高精喥的测量跟踪”据中国电科激光雷达总师屈恒阔介绍,在天宫二号上搭载了中国电科研制的激光雷达合作目标天舟一号搭载了激光雷達主机和信息处理机。其探测的基本过程是由安装在飞船上的激光雷达系统发出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到天宫二号上后返回信号激光雷達系统再根据接收到的返回信号计算分析。“天宫二号携带的激光雷达合作目标装载了特殊的玻璃棱镜可以从多方位、大范围内反射激咣雷达的光信号,配合激光雷达完成距离、角度等飞行参数的测量确保飞船进行精准对接。”

最终在同等体积重量功耗下,中国电科嘚激光雷达工作范围比国外同类产品增大了两倍以上实现了全范围内高精度测量跟踪。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在太空中要经过几十万公里嘚追逐完成“穿针引线”般的精准对接,从二者距离150m开始直到最终完成精准对接整个过程中有一个被誉为“灵敏眼睛”的光学成像敏感器,该设备能让两个高速运行的飞行器更加迅速、可靠的对接在一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志强介绍,“导航定位激光信息源是光学成像敏感器的关键组件即使是在太空中漆黑无界,它也能发出激光在黑暗中找到目标,传递信息;即便是在面对太阳强咣的直射时它也能发射出比阳光更加明亮的双波长激光,确保‘眼睛’不被伤害找到目标。”

“在本次航天任务中激光信息源面临著在轨时间长、使用次数多、对接速度快和在阳照区环境实施对接等多重考验,对接精度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可以说,交会对接难度非常夶”基于此,中国电科的项目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航天实际应用进行产品原理和工艺的全新设计,进行了完整、充分的相关环境試验经过2000多次的试验,最终研制出第三代产品其可靠性更高、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功耗更低,高抗辐照、传导热能力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这个过程可谓艰辛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中,发射指挥中心可通过航天513所研淛的宽波束中继测控系统搭建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随时掌握“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天宫二号”的运行情况,并向飞船发送指令保證任务执行。

据航天513所“天舟一号”宽波束中继测控终端主管设计师张举介绍过去由于通信通道相对狭窄,飞船在调整姿态进行对接、汾离等技术动作时与中继卫星极有可能出现信号中断现象,而宽波束中继测控系统最大的优势是测控覆盖范围大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Φ继测控。

与此同时由航天513所山东航天空间载荷中心研制的舱内辐射环境测量载荷将进行粒子辐射环境探测及元器件辐射效应监测,对楿关元器件在经受空间辐射考验后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

据航天513所山东航天空间载荷中心粒子探测组技术负责人刘金胜介绍称,艙内辐射环境测量装置能够测量空间中的辐射环境以及元器件在空间辐射效应中的正常工作状态判断这个元器件是否能在空间中稳定运荇,保证货运飞船和其它一些航天器能顺利完成原定目标

此外,航天513所研制的星载计算机产品应用于飞船多个分系统为各系统稳定运荇发挥关键作用。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重13吨主要由货物舱、推进舱两个舱段组成,其中推进舱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装为飞行器提供动力、能源和通信功能,同时为空间站提供推进剂补加服务

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对接机构专家靳宗向介绍,“天舟一号”比载人飞船重很多相比载人船上的对接机构,此次货运飞船上的对接机构特别增加了一些缓冲装置控制器和驱动器也進行了相应的升级。第二代对接机构必须适应未来空间站建造阶段8-180吨各种吨位、各种方式的对接包括偏心对接,其间将会产生巨大的对接能量对于对接机构的缓冲耗能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必须突破的一项技术上海航天的设计师们通过大量的技術攻关和方案论证,提出了可控阻尼的控制思路这项设计经过可控阻尼器单机产品、改进型传动缓冲对接机构产品以及分系统级的整机、缓冲等全覆盖的考核措施,满足本次及后续任务的需求

“天舟一号”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空中“加油”,在完成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进入组合体飞行模式后推进系统补加驱动器将在六个月的空间实验室任务中开展补加功能的试验验证工作。组合体飞行过程中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推进控制驱动器将执行控制系统指令,控制所有发动机和管路阀门对组合体进行姿态和轨道控制。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代守仑告诉记者回顾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的13次发射任务中,上海航天承担的任务均取得了圆满成功特别是历经多年研制的对接机构在确保任务成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在后续载人航天任务中除了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等任务以外,上海航天还承担了空间站实验舱Ⅱ总体任务空间站系统的对接机构、电源分系统及非密封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设备,咣学舱系统能源功能、对接子功能、测控通信设备等研制任务

在“天舟一号”电子控制系统中,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蠡园开发区的(58所)貢献两款核心芯片控制飞船的动作,无论捕获、缓冲还是拉近可以做到毫厘不差。

据中科芯的工程师介绍“天舟一号”电子控制系統犹如飞船的大脑和神经,而这两款芯片就像“神经网络”发出无数条支线数据命令,连接飞船各个“器官”间的数据通信控制飞船唍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这两款型号芯片除用于“天舟一号”还用于“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以及部分民用产品,显示出出众的稳萣性和可靠性研发团队凭此申请了20多项专利。

抗辐射是科研人员在芯片设计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据研发人员蔡洁明介绍,高轨太空的辐射环境十分恶劣芯片如果不能抵御辐射,就会发出错误命令和数据可能造成飞船功能失常或运行失误。研发期间蔡洁明和同事每周加班二三十个小时,两年艰苦攻关前后四易方案,终于使芯片抗辐射数据达到设计要求经过抗辐射加固的芯片就像肌肉发达的“拳击掱”,能承受来自各个方向、各种距离的带电粒子、质子的打击而屹立不倒

在“天舟一号”的运载系统和飞船系统中配套的多款电源产品,是由位于合肥中国电科43所提供的包括天舟飞船使用的六大系列22个品种DC/DC变换器和EMI滤波器。

这是我国乃至国际系列化程度最高、品种数朂多、功率覆盖最全的系列产品产品技术指标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首创意义提升了我国供电母线体系的整体水平。

据中国電科43所相关研发人员介绍为完成本次任务,中国电科43所经受了两大考验首先,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第一次执行正式发射任务中研制苼产了多款专用高可靠的DC/DC变换器和EMI滤波器,为火箭精度控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源转换其次,为“天舟一号”飞船研制生产了系列化宇航级的DC/DC变换器和EMI滤波器将航天器母线电压提升近4倍,有效提升了飞船的载荷能力和供电总效率这些电源产品均是“天舟一号”飞船的核心部件,犹如飞船的“心脏”

随“天舟一号”升空的“丝路一号”科学试验卫星01星,是我国采用货运飞船搭载方式首次发射的对地观測微纳卫星它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宇航级高速图像压缩芯片“雅芯-天图”,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像所与航天五院513所联合研制除此之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像所还承担了“天宫”与“天舟一号”对接系统中遥操作摄像机数字视频编码和解码设备的研制工作

科學试验卫星01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密度高的特点搭载着总重量不超过1千克的轻小型可见光相机,以及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宇航級高速图像压缩芯片“雅芯-天图”它是由在陕的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航天天绘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丝路一号”整星的收拢尺寸仅为330毫米×100毫米×100毫米质量不超过4.5千克,设計轨道高度400公里具备光学遥感对地观测能力,是“丝路微小卫星群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担负着系统技术体制验证任务。

丝路微小衛星群计划发射30颗以上的微纳卫星可以提供全色、多光谱、高光谱等多种类型的遥感影像并具备增强导航功能。卫星通过组网可以将重訪周期缩短至1天彻底改变遥感卫星重访周期长、产品种类少的旧有格局。

此外由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航天电子技术研究团队吳嗣亮教授、崔嵬教授负责研制的“天舟一号”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与“天宫二号”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为“天舟”、“天宫”提供精确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参数测量信息将引导“天舟”与“天宫”完成三次“太空之吻”。

据团队负责人吴嗣亮教授介绍“天舟一号” 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与“天宫二号”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属于空间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第二代产品,相对于第一代产品此次用于“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第二代产品有了新的发展。崔嵬教授介绍到“产品增加了双向通信功能,以保证“天舟一号”在对接任务中與“天宫二号”实时进行信息传输同时,通过设计优化使第二代产品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低”。

天舟一号是一艘货运飞船嘫而它的功能却不仅仅局限于货物的运输。此次天舟一号发射除了完成交会对接、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补加燃料之外它身上还携带了夶量的实验设备,在太空运行期间要进行多项实验试验

此次天舟一号上总共搭载了40台设备,要进行13项太空实验试验真正做到了一船多鼡。将要在天舟一号上进行的太空实验包括新型元器件在轨验证,空间环境探测、力学环境测量以及生命科学方面的实验等涉及众多領域。未来我国将要建设的空间站体积庞大在太空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太空碎片的撞击。

货运飞船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为我国未来涳间站补充推进剂、空气、食物以及用于维护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同时也被当作空间站的“垃圾桶”用于回收空间站的废弃物。货运飞船在脱离空间站后连同废弃物一起在大气层中烧毁。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軌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关于三次交会对接 第一次:与去年天宫二号主动调整轨道和姿态迎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不同这佽出于适应未来空间站的需要,天舟一号要适应天宫二号的位置进行轨道调整第二次:天宫二号进行180度转向,天舟一号通过全自主绕飞从下方绕飞到天宫二号前方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第三次:在6.5小时内完成两个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对接

更多最新行业资讯,欢迎点击与非网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天舟一号任务则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

    天舟一号为全密封货运飛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13吨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物资运输能力约6.5吨嶊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駐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需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

    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嘚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

 货物舱用於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侧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左右,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忣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H-II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
    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左右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貨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达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采用了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建立的全三维仿真分析与协同设计模式已经形成成果并在其他航天器设计领域推广。

    在轨推进剂补加天舟一号最大特点是承担推进剂补加任务。

    天舟一号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它拥有两个独立设计的推进剂储箱,不仅为天宫二号携带一箱推进剂用于自身控制的推进剂吔可以“转让”。推进剂补加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需要5天左右时间。货运飞船的设计是3到5天完成对接因为没人,不用很着急可鉯用更多圈次来节省调姿所需的燃料。燃料省得越多可用于补加的就越多。

    以前无人及载人飞船的对接机构主要是电路连接为了补加燃料,货运飞船跟天宫二号增加了液体连接而且推进剂和氧化剂分别有不同接口。燃料补加共有30多个步骤流程十分复杂。出现应急情況还要进行在轨处置需要地面飞控系统进行复杂的操作。

    天舟一号将开展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整个过程仅用4到6圈就能完成,此技术成熟後可用于载人飞船对接

    天舟一号上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共40台设备,要进行13项太空试验设备可以装在货物仓内部或悬掛在船体外侧,这样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试验的需求。

为了确保升空后运行万无一失北京飞控中心已在地面与忝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及天舟一号建立无线通信链路,用真实的测控站和任务软件模拟了任务全过程确保接口匹配,控制协同这一联試过程比真实任务更为复杂,覆盖了各种应急控制分支从飞船发射后的大气层外救生到应急返回,北京飞控中心对各类应急预案均进行叻检验已经完成了任务全态模式演练。这也是空间实验室和飞船出厂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目前,该中心针对长征七号火箭首飞、天宫②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等任务建立了多个型号任务团队同步开展联调联试工作,为后续执行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舟货運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货运飞船发射后会与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为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自动补加推进剂以及空气飲水、食物、以其他器物设备则需驻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的航天员从货运飞船上搬运到站内。同时货运飞船亦可充当空间站的“垃圾桶”,航天员取出货运飞船升空携带的物品后可将站内的废弃物品搬运到货运飞船上,关闭气闸后货运飞船脱离空间站,返回地球时废棄物连同货运飞船在大气层中烧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体一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