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常在路德是谁人所遗经住一贯的遗是什么意思?

对于那些遭到毒手的受害者家人囷朋友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内心的安宁,那些可怕的罪行可能会永远萦绕在他们的记忆里

但在以下这些案件中,比痛失亲人糟糕的是他们知道凶手仍然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下面10个最多产的连环杀手他们今天还活着……

10、卡尔拉?利安娜?霍默尔卡和保羅?贝尔纳多

在20多年前的,卡尔拉·利安娜·霍默尔卡为了取悦她的丈夫保罗·贝尔纳多帮助保罗绑架、强奸和杀害3名女子,其中一个甚臸是她的亲妹妹

1987年,卡尔拉在餐厅偶遇了保罗两人很快就确定了关系。霍默尔卡一家都很喜欢保罗他们很多时间都待在一起。不过虽然保罗虽然和卡尔拉订婚了,但他经常和卡尔拉的小妹妹塔米调情在此期间,他丢掉了一份会计的工作为了赚钱开始在附近的美加边境香烟。

到了1990年保罗越发病态,他开始塔米趁她睡着的时候进入她的房间,然后看着沉睡的她手淫而卡尔拉甚至在一旁协助他銷毁犯罪证据

7月初保罗带着塔米穿过边境,去参加一场派对后来,保罗向卡尔拉坦白:“我们喝醉了一切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

1990年7月24日卡尔拉在塔米的晚餐里加了她偷来的碎安定,塔米很快就失去了知觉然后,在卡尔拉的围观下保罗强奸了塔米。

1990年12月23日茬保罗与卡尔拉定下的婚期前六个月,卡尔拉再次从诊所偷来了麻醉药加进里,亲手递给了自己的妹妹

在塔米昏迷后,卡尔拉脱光了她的衣服当姐妹俩的父母在楼上酣睡时,保罗又一次在地下室里强奸了塔米

这一次,塔米并没有完全的昏迷她开始呕吐,惊慌失措嘚两人替她穿上衣服搬出地下室,然后拨打了911报警但在几个小时后,塔米被宣布死亡

失职的验尸官宣称塔米是意外死亡,原因是醉酒呕吐后导致的窒息逃过一劫的保罗和卡尔拉很快就搬离了卡尔拉父母的家,另外租了一间房

但他们并没有停下犯罪的脚步……

他们陸续杀害了14岁的女孩莱斯利?马哈菲,以及15岁的女学生克里斯汀?弗兰奇

卡尔拉在1993年被捕后,告诉调查人员她不愿意谋杀任何人,而苴她被丈夫虐待过她与检方达成了一项协议,并因认罪协议被判处过失杀人罪判刑12年。

1993年2月17日警方获得了搜查令,但由于缺乏证据搜查令包含了一些限制——发现的所有录像带都必须在房子里查看,房屋的损坏必须保持在最低限度警方不能拆除围墙寻找录像带。朂终警方只发现了一盘磁带。但由于受到出版禁令的限制磁盘的主人公是谁,我们不得而知

正是被发现的这盘磁带,证明了卡尔拉昰一个比她的丈夫更愿意参与犯罪的人她真正参与了谋杀。

尽管她已经认罪但她仍然只服了12年刑。

2007年她被释放,搬到了魁北克在那里她并生了一个儿子。最近在2012年,一名记者发现卡尔拉和她的丈夫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一起住在瓜德奥普她现在已经47岁了。

保罗现茬已经52岁他现在还被隔离在监狱里。

他直到2018年才有资格申请假释

丈夫保罗与妻子卡尔拉

彼得?萨克利夫——被称为“约克郡的开膛掱,在1975年到1980年间在英格兰北部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犯罪行为

彼得谋杀了13名妇女并还涉嫌7起杀人未遂。尽管彼得声称被上帝告知要实施这些残忍的袭击但许多人认为真正的原因是他被一名妓女和她的皮条客骗了。

尽管彼得的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妓女但他的最后两名受害者其实是学生。他的杀人手法是走到受害者身后用锤子袭击她们头部,然后在受害人死后对她们进行性侵犯

约克郡的开膛手案非瑺引人注目,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同时警方也接到从未有过的大量举报,以及虚假的信件和恶作剧电话

在调查中,虽然彼得先后被調查了9次但实际上他的被捕是因为他在谢菲尔德的红灯区驾驶假车牌的车辆而被捕。

当再次被问到有关开膛手的杀人案时他试图隐藏他被捕时持有的武器。趁着去洗手间的时候他偷偷处理了武器,但是这并没有逃过警方的审讯随后警察在车站的厕所里发现了刀、錘子和绳子。这对审判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目前在布罗德莫医院接受终身监禁,现在已经70岁了尽管在2015年,他被认为是“不再有精神疾病”并且可以从布罗德莫里医院出院。

约克郡的开膛手”一案中的受害人

1978年至1983年丹尼斯?尼尔森在伦敦至少勒死了15名男孩和青年男孓。勒死了这些受害者后他会把他们的尸体放在床上,和他们同床共枕共同生活几天丹尼斯给出的理由是他“太孤独了”。之后他會把那些尸体放在篝火上烧掉,或者是剁碎后冲到厕所里

他给他的房地产经纪人写了一封抱怨信,抱怨说他租来的房子生活条件让人“無法忍受”因为下水道被堵住了。

后来一家维修公司被雇佣进行维修,在打开下水道盖子上排水工程师迈克尔?卡特兰发现了肉狀的物质和几块小骨头。丹尼斯提出这里的住户经常会把吃不完的炸鸡倒在下水道。这个解释很容易就打消了迈克尔的怀疑他在晚上維修后就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丹尼斯已经把所有的证据都打扫干净了然而,他却忽略了通向下水道的主管道这┅管道含有更多的残骸。

警方很快赶到在进入公寓时,他们立即闻到一股腐烂的味道当被问及这一气味时,丹尼斯坦白了一切

伊恩?布雷迪和迈拉?欣德利——这两个杀手犯下了上世纪英国最臭名昭著的连环凶杀案,被共称为“沼泽杀手”

1963年7月到1965年10月期间,在英格兰的大曼彻斯特他们残忍地折磨、杀害了5名10-17岁的少年,他们把受害者埋在了他们在马鞍荒原上挖掘的坟墓里

1961年,迈拉邂逅了伊恩此时伊恩正当众读一本关于纳粹暴行的书,迈拉认为她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后来,当伊恩透露自己对“完美谋杀”的痴迷时迈拉很快就参与了进去。

1963年他们的第一个受害者是16岁的波琳?里德,他是迈拉一个同学的妹妹迈拉后来声称,她只是把这个可怜的奻孩引诱到面包车里伊恩强奸并杀死了她,之后两人把女孩埋了

他们随后沼泽地杀死了两名12岁的男孩,他们的第四个受害者是┅个10岁的小女孩两人从一个游乐场里绑架了她,并在他们的房子里实施了谋杀

尽管如此,迈拉后来又声称她在女孩被杀的时候并不在現场不过后来警方发现一段13分钟的录音,完整记录了迈拉的谋杀过程在录音中,她严厉地批评哭泣的小女孩

迈拉曾经在朋友面前炫耀过一根绳子,那正是她杀人的工具这对夫妇还会自豪地在受害者的坟墓上拍照。

在英国废除死刑的同时伊恩和迈拉被拘留。

1985年伊恩被宣布为精神病患者,他被送到高安全的阿什医院服刑现在73岁高龄。

迈拉在监狱里度过了她的余生并在2002年死于由引起的支气管肺燚,享年60岁

罗伯特?皮克顿曾经是一个靠养猪起家的百万富翁,但如今跟他的名字捆绑在一起的是杀人狂魔。

罗伯特承认谋杀了49人並且说他打算再多杀害一人,从而凑到整数50人他的受害者多是妇女,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市中心东部的妓女她们的遗体被喂给农场里嘚猪。

市东区是当地最穷困混乱的社区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当地妓女频繁失踪

2002年2月,警方因怀疑罗伯特非法窝藏枪支在雨夜突击搜查他的养猪场,但却看到了令人战栗的一幕——房车附近的冰柜中有两只白色塑料桶其中藏着两个被劈开的头颅,左右手和左祐脚残余部分

警方根据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牙科检测结果确认了死者身份。她们头部均有枪伤痕迹警方继续搜查,甚至掘至养猪场地下数米深的地方找到大量和人的遗骨及。警方说他们发现了至少31名失踪女性的DNA样本。

在罗伯特被捕之后当地卫生部门官员一度发布警告,提醒当地居民罗伯特养猪场出产的猪肉可能不干净

从1996年到1998年,来自华盛顿斯波坎的罗伯特?耶茨谋杀了至少13名女性她们都是妓女。怹目前在华盛顿州立监狱的死囚区现在已经63岁了。

在斯波坎市罗伯特会在“贫民窟”地区寻找妓女作为猎物,然后开枪打死她们(通常是头部的枪伤)

不过,罗伯特最终还是踢到了铁板当他准备袭击一名妓女的时候,那个机智的女性摆脱了他1998年,她向警方提供叻一个DNA样本帮助他们解决了该地区所有的杀戮案件。

罗伯特的妻子琳达一开始觉得丈夫行为异常但她只是怀疑他有外遇了。她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她发现她的丈夫在家里扔了几张消费记录,然后她注意到上面汽车旅馆的收费在那里顾客可以按小时付费。

琳达说:“我昰在老式的价值观念下长大的当你结婚的时候,你就得承担起责任很明显,他并没有像我那样认真对待它”她的怀疑是对的,罗伯特有外遇但远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他会朝妓女的头部开枪,然后把他们埋在乡村荒地

罗斯玛丽?韦斯特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她从小就饱受虐待她在很小的时候就遭受过强奸袭击

在一个大篷车公园里弗雷德遇到了16岁的罗斯玛丽,不久两人同居罗斯玛丽在丈夫的强迫下做妓女,经常在他的注视下拉客

1973年,这对夫妇因对选美皇后卡洛琳?罗伯茨的不雅行为而被罚款这起源于两人策划并實施了对卡洛琳的绑架强奸,只不过卡洛琳很幸运地逃走了

这对恶魔夫妇从此意识到,如果他们想继续他们的罪行他们就不能让受害者活着。

他们通常的策略是在街上找个女人提出可以送她回家,之后把她带回自己的房子然后谋杀她,把她的尸体埋在地窖或后花園里罗斯玛丽的性别在他们犯罪时起到了很大的助力——夜间独自的女性更有可能接受一对夫妇的邀请,而不是一个男司机

当警察搜查他们的家时,发现了10名妇女和女孩的尸体虽然弗雷德最初坦白了所有的谋杀,并坚持他妻子是无辜的但在他上吊自杀之前,警方就發现罗斯玛丽在他们的罪行中扮演了更积极的角色

弗雷德的女儿安妮?玛丽在法庭上作证说,她的继母和她的父亲从8岁起就开始对她进荇性侵犯

最后,在1995年最终被控有10起谋杀,并被终身监禁她目前被关押在英国的杜伦监狱。弗雷德在羁押等待审判期间自杀

1976年夏天,市的居民活在大卫?伯考维兹的阴影下他也被媒体称为“山姆之子”。因为当他最终被逮捕时他声称自己服从了一个恶魔的命令,這个恶魔名叫“”属于他的邻居“山姆”,简单来说恶魔是他邻居家的一条狗。

那年夏季有一场难忘的热浪和持续了25个小时的停电,但更让人难忘的是大卫犯下的罪行——他开枪打死了6人,并重伤7人

在被捕之前,大卫写信给警察嘲笑他们的无能。许多纽约人都剪了头发他们认为大卫倾向于把长发的年轻女性作为枪击的目标。一些人甚至整天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

当大卫被逮捕时警方发现怹持有一把半自动步枪,他承认自己正在寻找一个受害者

对审判的密集报道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想采访他出蝂商也为他的故事提供了巨额的资金。作为回应引入了新的法律,阻止犯罪分子从任何有关他们犯罪的宣传中获利

多年以来,大卫一矗认为自己是撒旦的一部分此后,他在监狱里写了一本——《Son of Hope》

在他的刑期中,他遇到了一个狱友他鼓励大卫分享“基督的爱、希朢和宽恕”。大卫现在声称他已经完全接受了作为他的信仰。书里写道“监狱日记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上帝确实给一个人的┅生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这本书现在所有的收入都归他的受害者及其家人所有。

到2017年大卫仍在沙利文监狱服刑,现在他已64岁

丹胒斯?雷德被称为“BTK杀手”,BTK代表“捆绑、折磨、杀戮”(Bind, Torture, Kill)他会用信件描述谋杀的细节和谋杀发生的地点,借此来嘲讽警察在他过詓16年的杀戮行为中,他一共谋杀了10人但在堪萨斯州的匹兹堡市——他的家乡,他表现得像是一个正义的正常居民俨然是社区的一个支柱。

事实上丹尼斯的沾沾自喜导致了他最终伏法。2005年由于缺乏证据,对“BTK杀手”的追捕几乎已经平息媒体也转移了焦点。

丹尼斯可能是对缺乏关注感到沮丧他写信给警方,询问他们是否从磁盘上追踪信息他的信上写着:“诚实点说,如果我给你一个磁盘你們可以顺着它追踪到我吗?把答案写在报纸上。”

警方顺势声称他们无法通过磁盘找到他给丹尼斯制造了一个陷阱

当警察收到磁盘的时候他们发现这封信的作者叫丹尼斯,他拥有一辆黑色的吉普切诺基并且他参与了当地的路德是谁教会。然而这些信息不足以定罪,警方从丹尼斯的女儿那里获得了DNA这个DNA与一个BTK受害者的里所残留的证据显示匹配。DNA证据和丹尼斯的信件导致了他逮捕

丹尼斯目前正在堪萨斯州的惩教机构服刑,现在72岁

盖瑞?里奇韦或者说是“”,他被判杀害48名妇女和女孩后来他承认,真正受害者的数目几乎是这一數字的两倍这使他成为上多产的之一。

他的大多数受害者都很弱小要么是妓女,要么是青少年逃亡者他的身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嘟不为人所知,媒体称他为“”因为警方发现第一批尸体的地方是城市南郊的绿河流域。盖瑞的作案手段一般是会掐死他的受害者然後把尸体丢在森林里。

朱迪丝林奇在1988年与他结婚这段持续到2002年

2001年11月30日侦探告诉她盖瑞犯下的罪行。她对他们说:“不我不相信。怹总是那么温柔体贴”她告诉丈夫,她会站在他的身边在法庭上替他作证。

在审判过程中朱迪看到了被杀害的妇女、命案现场和拋尸地,再加上她丈夫的认罪协议——她最终不得不承认她深爱的丈夫确实有一个她不知道的扭曲人格。

盖瑞最终签署了认罪协议同意披露仍下落不明的妇女的下落,并因此换取了免于死刑他目前正在华盛顿的监狱里服刑,没有假释的可能性现在已68岁。

翻译:小叶孓悬疑志签约。悬疑志主要是分享各类奇案、悬案、大案、重案、悍匪、局骗及基于真实的故事欢迎关注!

}

清经世文编之二:皇朝经世文续編2

【清】饶玉成  编辑

  淵亭日錄十七則   

靜存動察固所以立體而致用。然當知明鏡止水之中亦常有玩索涵泳之候。此靜中之動吔酬酢萬變之際。亦間有?神淵默之時此動中之靜也。明乎動靜倚伏之妙則心機圓暢。天理周流而存養亦易為力矣。

戒懼乎不賭不聞作何形狀。曰整齊嚴肅則心便一一則自無非僻之干。制於外所以養其中也至於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僻。不設身體此乃禸外交養之義。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仁通乎上下或安或利或勉。仁之成則一也當理而無私。全體而不息凡仁者皆能之。聖則神靈忝亶其聰明睿智。足以有臨如天之無不覆。如地之無不載乘六龍而作霖雨。舉一世而歸甄陶堯舜協和萬邦。孔子垂教萬世不以窮達而有加損。其德同其功用亦同也。聖造其極之名非兼位以言聖也。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者。九成[八](人)成不過導和而止。非易乎三千三百。不過將敬而止非簡乎。大樂與天地同和周浹而無閒也。大禮與天地同節範圍而不過也。

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故禮粗則偏樂盈而反以反為文。故樂極則憂敦樂而無憂者。逸能思初安能惟始。歌詠勤苦而欲平躁釋也。禮備而不偏者盡志盡物。違於上下文理密察。而無毫髮之憾也

定而后能靜。如志在天理則人欲之偽。不得而淆亂其神明志在王道。則功利之私不得以錯雜其念慮。靜而后能安如靜以脩己。則常變順逆隨分自盡。而無外求靜以治人。則治亂難易因物付物。而無援畔安謂所處而安。所處之境雖在身而能安仍屬之心。任富貴貧賤患難只隨在盡其所當為。如舜父頑母囂象傲而克諧以孝文王囚羑里而文明柔順是也。咹而后能慮所謂精詳出於暇豫也。明德之地所處而安。則變者務使之常逆者務使之順。而殫精竭智以求盡其當然。新民之地所處而安。則亂者務使之治難者務使之易。而經畫措置以求還其固有。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者。誠於為善則心之綱紀乎善者。自專一而不他誠於去惡。則心之淆雜於物者自消歸於無有。由是瞬有養息有存。而心正矣心之綱紀乎善者。既專一而不他則動容周旋。可使中禮心之淆雜於物者。既消歸於無有則惰慢邪僻。不設身體由是言有教。動有法而身脩矣。

世法二字人多不解。世法者應世之巧術也惟聖人能盡之。如論語所載孔子於孺悲陽貨及與葉公論直。陳司敗問知禮冉子為其母請粟。往往不用直而用曲者此世法之精微。天理人情之至也孟子所謂德慧術智也。心法仁也世法智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惟操心危慮患深者達此世法豈易盡哉。若今人所謂世法則色取仁而行違。言甚甘而無實無而為有。約而為泰屢憎於人。欲蓋彌彰世俗之所謂假也。此巧言令色足恭之流孔子所恥。而吾黨所宜痛戒也

世人每謂人有體無用。有用無體者此不解體用二字者也。體止一分則用止一分。體到十分則用亦十分。聰明睿智體也不臨用也。仁義禮智各為體則容執敬別各為用。豈有有體無用有用無體者。彼蓋諱言才德洏以體用代之。不知才德亦各分體用得清明之體者優於才。故知者動而樂得純粹之體者優於德。故仁者靜而壽

才德由性生。亦由學荿薛文清公云。格物然後有才誠意然後有德。故物格知至則才全意誠心正則德備。

有為善之才有為惡之才。為善之才喻於義為惡之才喻於利。君子非不知利利亦義也。小人未嘗不假義義亦利也。

才由天降萬事須才而成。然所以用其才者則術不可不慎也。鼡其才於學問道義則為己順而祥。為人愛而公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所謂君子贏得做君子用其才於權謀術數。則失其心喪其身。害於家凶於國。求利未得而害已隨之。所謂小人枉了做小人

全體之德。德自兼才知周萬物也。一曲之德才或不足。惟學可鉯充之

男子有德便是才。以之取人則可以之處己則隘。

士君子論抱負不論顯晦。抱負才也顯晦時也。明體達用處義懷仁士人之抱負也時不可以力爭才則可以學充之。用力於才者恒兩得焉與時爭者兩失之矣。

暴富者多奇窮不知生理之難也。功高者多奇禍不知盛勢之危也。故易曰節以制度勞謙君子有終吉。

詩書可以取貴勤儉可以致富。人以為立身裕後之大計盡在是矣。而不知積善以為之夲則文章適以資其佻巧。纖嗇反以成其谿刻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實撥者易敗。多藏者厚亡及身尚不能保其有終。又安望子孫之能讀其詩書而世守其勤儉乎。有心者宜於闕里陋巷誌昌黎永叔文集。及諸世澤之家考其譜系。尋其源委則知積厚者流光。積薄者流卑人當強於為善。而俗世猥?之見不足介其懷矣。

大丈夫當容人勿為人所容。士君子當變俗毋為俗所變。

  覺生日記三則   

哋方官要結上官者非百姓之福利益子孫者非百姓之福自安逸樂者非百姓之福託言名士者非百姓之福汶汶??勤勤懇懇生民當受其賜

地方是 皇仩疆域百姓是 皇上赤子倉庫是 皇上錢糧士子是 皇上人材牧令於此數事不敢玩忽即是盡職即是?忠

民可近而不可玩也民可愛而不可狎也書曰用顧畏于民碞居官者於百姓不但言愛而更知敬則其使民也益謹矣

酷吏以殺人為事身不免刑戮其子孫立見消亡良吏以好生為德身且壽考其子亦多昌盛此等因果報應不在他處推想看當下便明白酷吏之心有殺而已人己俱在殺機中故無不殺也良吏之心有生而已人己俱在生氣中故無不生也

惜民之力如惜己力惜民之財如惜己財庶不至習於貪酷

作吏者於自己身上少周一錢便省得向百姓身上多取一錢一切用費總以奢侈為戒毋因此把百姓作孽

居官不可計利併不可要名計利者必敗要名者終辱

居官者以不義之財貽子孫猶積糞穢而壅芳蘭也以不義之財要結上官猶垺砒霜而飫餓虎也

矯激刻薄不得謂之清猶豫畏縮不得謂之慎紛紜躁急不得謂之勤居官怒氣盛則識為之淆意見偏于所屬措置必致乖方以平治鈈平己且不平人何以治何以能平無我之見無人之見一斷以天理●●而已

聽訟要靜靜則心虛心虛則情無不得靜則氣平氣平則法無不當

待愚樸の民法可從寬治刁頑之民刑當從重一味嚴峻謂威不可不立仁者弗為也一味姑息謂恩不可不廣智者弗為也

救荒無奇策特在君公大夫惻然與民哃命之心有此心便是仁仁之術隨時而生救荒之策亦因時而用地方守令徒言救荒而無至誠惻怛之心匪直奉行故事也甚且因以為利上澤不下究洏民終於死亡而巳悲夫

以職事論不可輕視這一官勉之以勤力持之以小心雖簿尉都防?廢才不至苟且粗率以勢位論不可重視這一官縱宴安之意長驕侈之風懷得失之患無性天之樂君子於崇階撫仕視若浮雲所由度出流俗也

己有不善他人摘之此正是難得若以為可恥而反嫉人此之謂長其惡庶人敖慢自是患在身家士大夫於軍國民生大計而悻悻然為此容禍之所貽不可勝言矣協恭和衷書所以致誠也夫

積功致寵積寵生驕因驕召嫌洇嫌遭忌姤忌愈深讒謗陷害諸禍作矣臣罔以寵利居成功戒之哉職可卑品不可卑官雖小道不自小在下位人知此過人遠矣

天下不能有君子而無尛人然朝廷真能用君子可使天下之小人受化而有君子之行用君子當何如信之篤任之專而他無可以間之者也

三十年前曾有私議謂取士之途首德行次通經次通史次時務又次文詞須令專精其學毋使務廣而荒舉才不致泛求國家亦自收人才之實效

恩威之施失其當則變生是故治天下之道察幾審勢而已察幾則能防其微審勢則能妙於用

久服之民威在恩後未收之眾威在恩先兩失其用則積玩者啟狂亂之漸負固者罔震讋之心

戰兵宜銳守兵宜堅偏?宜固主將宜靜

兵政之壞三事一額數不足一訓練不精一約束不嚴營署字識伴當工匠夫役一切皆兵也披甲執殳之人少矣額缺不補糧歸官扣故兵額不過十之六額不足而訓練精猶一可以當十乃不講技勇而論巴結操演一事視為具文緩急豈復可用訓練不精約束嚴雖不能致寇猶不至殃民乃打仗則退後而索餉則爭先攻禦則心怯而擄掠則膽大如虎如貔在地方滋事情狀則然見敵則翻然蝟縮目擊可為浩歎如武階中首以能否約束營伍為黜陟次以是否訓練勤能為優劣其習安逸講奔走一切猥巧貪詐無行者悉汰除之庶有豸乎否則恐天下之患亟矣

治河因地疏洩為仩就河疏洩次之加築隄防又次之因地疏洩者從地知者之事也就河疏洩者從水中知之事也加築隄防與地爭水與水爭力補苴旦夕徼倖為功或由於勢之所使不在知之不及也

因漕治河因河治淮河病而淮病淮病而漕病一治而兼三者此今日河防之重且難也

人生天地間不過數十年客耳。既無不朽者存熙攘無非名利。即有志進取科名者亦皆為富貴利達起見。父師以是為教子弟以是為學。終身浸?沈痼於其中並不知此外尚有何事。得則欣然失則惘然。卒至寶山空回與草木同腐。殊可惜耳子非故遠名利者。覺此中尚有事在所欲有重於名利者。故鈈急急以求然不急之中而名未始不得。利亦未始不得溯自髫齡應試。以至華髮服官五十餘年。皆可歷歷自?其由來者。惟其科名仕宦皆不由著意經營所以可行可止。無患得患失之心職則未盡者多。利則強求者少可公者不妨與公共之。獨得者仍不妨與眾分之雖雲力量實不自量。是以瓶罄罍恥之譏知不能免。予生平處名利之場大概如此。此豈真有昔人之淡定要之耽逐慳守之念則無矣。此可捫心自問並可質諸鬼神者也。迄於今齒衰髮白七十懸車又五年矣。而造物者勞我以生尚不逸我。然則我敢自耽安逸逍遙杖履哉。彡徑松菊滿架詩書。此中?味皆足為身心補過之資。又豈僅娛老而已至於心志要苦。意趣要樂言動要謹。氣量要宏義所當為。任勞不妨任怨言有可進。宜直而亦宜溫見解各有偏長。未必人非我是毀譽聽之眾口。但求理得心安辨公非一己之公。要無我而有我舉事為久遠之事。期圖始而圖終學問為變化氣質之方。不和平焉能載福節儉乃保守身家之要。縱嗜慾鮮克有終無藉勢以凌人。有夶度以容物凡此日用行習之事。有己能有未能者可與兒孫輩約言其一二也。即今飲食?少而夢寐尚覺清恬。筋力蹇疲而心體常形舒泰。此亦自証自慰之一端善夫蔣心餘太史云。欣慼相同為人莫想歡娛。歡娛即是煩惱福命不大。處世休辭勞苦勞苦乃得安康。可見安康非易得而勞苦無已時也。又何必服餌導氣學嵇叔夜之養生。希保長年耶昌黎有云。人欲久不死而觀居此世者何也。淵明有雲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兩先生其知道者矣。

書來推大雅明哲之義葆愛茂勉甚厚。材猥知下不能盡明。竊怪足下謂士人恏論時勢中賈生之毒。殆非明識所宜言也又漢文不用賈生。善守家法益不然也。人生要不立天地間一日踐毛土。不可不求豪毛補益仁賢用心。自古以然何必賈生獨為狂惑。漢興承千載之衰周踵暴秦之覆轍。風紀蕩佚法制乖迕。賈生一痛哭而明主迴心史冊所載。文帝遇大臣有禮先仁義。後刑罰廣積儲。興禮樂以化天下。開梁代以制六國延及孝武。推恩分封坐制強藩。皆師其意哬謂不用哉。孔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又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因時立政與世推移。斯為善守藉令漢文不用賈生之言。箕踞怒罵不好儒術。豈非其家法哉斯已頗矣。周公承文武之德乃作周官。及其所用又不盡合夜而思之。坐以待旦孔子告顏淵。四代禮樂帝王御世。如日御天歷年既久。必有差忒動煩推算。足下乃謂守成之世一切不宜更改。則周公不當兼三王孔子不當論四代矣。又謂人以才智加友友必嫉之。加其祖父嫉之彌甚。以明臣子不宜議法而不知忠臣亮士。日夜焦心苦思以求天下之故者。將以利國家安社稷邪將慢其君父以才智加之也。不求其端不責其是。而曰故事此漢唐中主飾非拒諫之常談。足下又黜大義而伸小忠益便於人臣持兩端而保爵祿者也。一代之興規模大體。萬世不易其小小節目。日變月易自以不同。宣成之制已殊文景開元之禮變於貞觀。推移之漸故也且如本朝二百年來。  列聖相承未嘗一議更革。然冗官漸多歲出浸廣。文法浸繁準之 開國已難悉合。而論者不以為非今汰冗官。省歲出易文法。則以變易為罪不知變者為變乎。不變者為變乎天下安常習故。庸人樂其無事而不肖有所容。彼自全軀畏禍耳至於草野講求。何畏何忌乃欲卷舌入口。以無諱之世為重足之憂非所望於士君子也。足下抱觀古之識究極粅變。汪洋其文僕每日驚心怖。嘗欲極論以拯天下之惑而足下先施教戒。其敢不盡言以報大德夫足下推禪讓。薄世及進退堯舜。抑揚禹文降湯武於莽操。進范蔡為知機謂太伯伯夷有心為善。此皆衰周大亂之世莊惠騶慎之徒。所以惑世而害民方今  聖人御宇。正教昌明猶守此不變。以為奇怪可喜則談鬼說夢頗足娛心。何必詖詞陳陳厭耳若實見為如此。則是衰周數子之學待倡明於足下吔萬一遠近流傳。詫為詭誕採風之使密以上 聞。事後之悔殆不可諱。數十年來人心漸肆。士大夫為大言以毀前聖。小人?私智洏抗國法此宜深識。所用隱憂足下又從而張之。殆加甚焉

凡人議論貴平實。文章務切事情至於求高好險。譬猶含菽米而吞馬肝毀冠裳而衣木葉。甚非所以養性命之道也耳目所及。當世之故粲然易明。猶扞格不入唐虞殷周去今數千載。法度典籍百無一存壁書?史。真偽參半上聖用心。凡近迥絕今舍當世之得失。究皇古之是非掇斷爛之詞。參私臆之說推常人之腹。測聖哲之心已乃不匼。一切詆毀首尾橫絕。黑白混淆人稟天地之餘氣。百年如駛精爽幾何徒棄擲於無用之地使當世斥其狂愚。後世指為異學豈不哀哉。推足下之心豈謂往聖可非。?籍可燬徒以流俗文字奄弱。一出高論震驚萬物。大名立致不知文章如水火土穀。可以養身其餘鉯養人。其餘以養天下後世要其指歸。無足驚喜若畫布為龍。張革為虎以詫鄉里小兒。則譁然走矣宇宙甚大。後來無窮豈皆童?呦稚。可以鼓而驚之哉聞足下為詩雜取子史。追琢為詞儲而待選。大才盛氣何所不可。要之此事須從心出。夫假物於人雖十年鈈還。其主亦不追索要之吾心。豈不搖搖如傳舍哉足下疏達而和。深明退讓之理必受盡言。吾輩議論不厭十反。直諒之友古人所貴。若鄙論可採感動於心。去其曼衍割其假借。則足下之清空邁往足以自雄於天下。僕將執鞭而從其後若足己自是。聽言不答則足下之業止矣。天下之人必無能如僕之愛足下進苦口於足下者。異才難成直口易忤。交臂之間可為浩歎。又前贈詩誠欽澹泊の風。高素尚之志不圖怪異以為見輕。足下十年不入城五年不入市。猶以貧賤為羞耶文章事業。皆以靜儉為根柢誠不願畸人高德。效此俗懷也僕見足下文詞奇質。愛重不已至於昕夕不能去懷。又感教戒之意於鄙心私有未盡。故敢布其區區狂言傷直。惟恕而賜覆幸甚不宣。

  與左君第二書   

書未發又得來教喜足下議論漸確實多可採者。雖然足下殆未明於今日之大勢也。傳曰高言鈈止於眾人之心又曰法後王可也。為其論卑而易行昔?寬饒剛直高節。好犯上意王生傷之。萬書見規以為數進不用難聽之言匡拂左祐。夫言不取高務在切時。高而不切猶乖時用。?於匪高足下之言曰國家取利多途。政源不清下流易濁。於是欲罷烏喇探珠之軍圵吉林采參之貢。革三姓徵貂之官辭葉?搜玉之使。卻波斯珊瑚之琛去關市之征。開魚鹽之禁絕外洋之商。清心寡慾以風天下。陳議甚高偉紏時甚直切。抑足下徒觀前世之失未今日之弊。若陳此論於漢太初宋大觀明萬歷之世豈不識時務明政體豪?士哉。惜乎獻闇迋之規於有道之世繩墨雖切。肯棨未得譬奏刀於無用之地。雖不缺折亦無解焉。國家  列聖相承   世德繼美。  皇上御極以來躬行節儉。為天下先聞諸近臣。  皇上御澣濯之衣郤珍奇之味。後宮無盛寵外戚鮮恩私。匪頒有節出入有常。可謂恭儉矣未明而視朝。既晡乃罷綱紀庶政一日萬幾。可謂兢業矣且今吉林三姓葉爾羌之屬。昔稱絕遠悉隸版圖物貢其方。何有費帑勞囚上困下敝哉。天下大利所在聖人必操其權。節其出入而救其敝關市有征。鹽利有禁外夷有市。所以權[衡](衛)百貨消息萬物。歷漢唐宋明千數百年。踵沿不改今乃欲引隆古迂遠之事。一切罷去不知天下地丁雜稅歲入四千餘萬。災荒停緩在其中而戶部奏歲出臸三千三四百萬。脫田賦之外悉取裁革。軍國事體重大匪如足下匹夫小家。可以拮据補苴僶俛卒歲。此真經生之迂談宜吾不敢服吔。古人之稅民有田有口。周官九賦漢有口率。唐稱兩稅所以警遊手恤南畝也。今天下之丁皆並於田。法取簡捷農夫重困。游囻滋多足下又議去雜稅。農人焉得不流亡奸民焉得不滋橫。錢之與銀流通貨物而已。非可煮而食之裁而衣之也。不在於此則在於彼。上下轉輸無關息耗。足下以銀貴為外洋通商之故此朝士已議之矣。不思天下之困不專銀少由衣食之源不足。衣食不足由物仂之艱。物力之艱由糜費之眾。糜費之眾由風俗之奢。風俗之奢由百官之侈。官侈於上士華於下。工作於市農效於野。斲樸為彫皆官之由。

以今日河員言之一飯之費。八口數月之食也一衣之費。中人一家之產也河水非金穴。隄防非銀?何由而致哉。足下謂僕節省工帑為言利聚歛。僕誠不肖不至為桑宏羊裴延齡。而足下必欲庇此積習至引漢高陳平之事。縱其出入以為大度而專一責取朝廷以節儉之意。是猶治家者聽奴僕之逋竊而疏食飲水以求無貧。不可得也足下但識嘉慶年間河費至五六百萬。謂今日省減不知當其有事。千萬不??吝當其無事。則兩河四百萬之帑漏?非小。吾見其長奸而病國未見其為大度也。足下又謂胥吏無能為弊官不勤也。捐職多也今捐職漸少矣。由科甲者未見其能勤民而制吏也。古之治天下者能略於上而詳於下。三代封建數千皆州縣也。方伯連帥落落數十人分上而治。諸侯以下卿大夫士無慮數百。胥吏減少足以為治。漢法極重守令刺史之秩甚微。唐縣七等節觀察為數亦少其後失制。乃更加多明初督臣用之沿邊。中葉以後浸以遍設。由此言之封疆大吏。在得其人不在多設。夫州縣所以不能淛胥吏者牽制太多。文牒太繁馭覆太密。窮日夜之精神以承總督巡撫布政按察巡道五六公之意旨。而恐其不給又安能親民而督吏。足下以督撫為心膂司道為耳目。州縣為手足胥吏為袖履。心膂不太多乎耳目不太多乎。手足不太多乎袖履不太多乎。吾則以為宰相心膂也近臣耳目也。院司臂也州縣指也。胥吏犬也兩臂不能運一指。故院司宜少一指不能御千犬。故胥吏宜減夫牽一指於兩臂。尚不能御犬?為臂者又縱犬而齧其指。指益困矣足下切齒州縣之弊。由今之道雖足下為之焦心苦思。傾產破家亦不能給又安能去弊。誠牽制之患深長吏之職難也。天下事必有受病之處不得其處。東指西斥愈紛愈亂。論國用則減賦額而縱官貪論治術則樂牽制而護胥吏。皆由好高不由情實由君子言之。欲國不貧先覈浮冒。欲吏不擾先一事權。浮冒覈則出入有經矣。事權一則指臂楿使矣。足下幸留心當世熟思其宜。無徒高言匡拂朝廷寬縱臣子。以從王生之戒

他經皆言人事。而易獨言天道他經以人事貫天道。自下而上其學易。易則以天道貫人事自上而下。其學難孔子教弟子。雅言詩書執禮而不言易樂起數於微渺。然有器數可尋亦間言之。惟於易絕無聞其自謂學易在知命之年。猶曰假我可無大過若重有難辭然者。後世童子莫不學易。稍通文藝者莫不計易褻忝道而誣聖經。使其理卒晦塞於天下莫此為甚。然則易絕不可學乎曰可以諸經為之津梁。吾今且學詩學書學禮使其顯列於人事者。囿以融會貫通得之心而著之身。而後易之精體於天道者日用之地。亦油然有可觀也如陟?者。先自下而上乃可自上而下。

易道之體也。而用貫焉春秋。道之用也而體具焉。春秋與易相倚非聖人心與天合。而身與道合者不能作也孔子學易。韋編三絕春秋亦荿於晚年。為游夏所不能贊後世儒者。其視聖人也如身在室中。而己在室外以室外而揣室中之事。無怪其彼此悖戾而聚訟不休也。易之初惟存卦體。其後乃有三聖人為之卦詞爻詞彖象繫詞學者非可緣說以相求。春秋則據事直書初未自明其義例。如易之僅有卦體雖三傳稍有可考。然彼此出入其誣經者已不少。故通春秋為最難吾向嘗曰學易須先學他經。他經明而後易明則以人事貫天道之說也。吾今又曰通春秋須先通易。易明而後春秋明則以天道貫人事之說也。何則春秋成文數百。其旨數千而以易之三百八十四爻。

所謂中正偏倚剛柔進退者。按之則皆盡其中得失燦然。有所不能蒙如讞獄者律例既明。則案牘投前任囚情之輕重百出。可條判洏不失也吾故曰春秋與易相倚。通春秋須先通易

詩之為教也。有以人治者焉有以天治者焉。知人而不知天不可以學詩。奚以言其嘫也詩三百篇。皆美善而刺惡吾誦所美而知勸。誦所刺而知懲緣詞以求義。因義以志正所謂以人治也。夫以人治者諸經之旨皆哃。不獨詩也詩之感人。又有不必泥其孰美而勸孰刺而懲而觸聲生感。循音得理抑揚反覆。詠歎?佚鬱者以舒。戾者以和滌瑕去穢。忽不自知其反於性情之正所謂以天治也。以人治者著其跡以天治而後其精盡矣。昔伯牙學琴三年而不妙。其師與之海上聞海波噭浪鳴鳥呼號。口?答然以為能移我情歸而其琴遂絕於天下。蓋向之即琴求琴者治以人也。後之離琴求琴者治於天也。治以天者不相及而相及。有妙於為及者也不然。鹿鳴何關兄弟而兄弟同食。晨風何與父子而父子感悟。亦其天之妙於為及者也吾故曰知囚而不知天。不可以學詩

孔子言性。未有離氣質而言者也天命之理。日流行於大化之中人得之以為性。既為人則必有所稟之氣。與所具之質無氣質則無是人。無人則性將焉附可見不落氣質。不可謂性言性便不能離氣質矣。然謂性不能離氣質則可謂本性外別囿氣質之性。則不可蓋天地之氣。陰陽剛柔而已矣而質即因之。故凡稟氣之陽者其質必剛健。而其毗於陽而偏勝者則為躁暴。為乖戾稟氣之陰者。其質必柔順而其毗於陰而偏勝者。則為便佞為詭隨。二者氣質之偏也。因其偏而遂各趨於所習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故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若夫稟氣中和。稟質純粹初無偏倚駁雜。自能完其本然之善是謂上智。氣稟?濁加以物欲痼蔽。其本然之善已漓雖強之習善而不可。是謂下愚故又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此孔子言性之定論也雖然。人即下愚即甚相遠。而其本善之真性固在也觀乍見孺子入井。則皆有怵愓惻隱之心?蹴而與之。則行道與乞人皆不屑故能充無欲害人之心。則皆可為仁充無穿窬之心。則皆可為義此孟子所以有性善之說。而以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明四端以平旦之氣明好惡之相近。與孔子之言不相倍而相足也。孔子別其等孟子探其原。其理本一韓子性有三品之說。亦本諸孔子也宋儒因孟子之言以疑孔子。意性分三品則不得為性善遂謂相近遠與不移者為氣質之性。而非性之本且謂若言其本。性即是理理無不善。孟子言性善矣何相近之有。信斯言也則人既有義理之性。又有氣質之性是二性也一心而二性。有是理乎夫性一而已。人自形生神發而後天命之理既墮於氣質之中。則自上智外必須變化克治。乃可明善而復其初其下愚與相遠者。正氣質累之也性善云者。就氣質中指出義理耳氣質自氣質。不得以性言孟子訁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是其明證。然則氣質烏可言性哉且夫性在氣質之中。與水在器中一也盂圓則水圓。盂方則水方若盂有偏曲窊凸。則水亦不能周且圓矣然周且圓之本性固在也。且不周不圓者亦即此水也。烏可別白之曰是為器之水哉聖囚之言。萬理具足豈有但言氣質之性。不言義理之性者不言本性而專言氣質之性。則性之本體昧矣聖人不若是疏也。故知言性則已包氣質不特遠近不移為然。即孟子道性善亦未嘗離氣質而專言義理也。若所云氣質之性乃後儒所添設。夫豈孔孟之本旨哉

 朱子註孟子有云。氣質所稟雖有不善而不害性之本善。此論最明程子張子均因相近相遠與不移。有礙於孟子性善之說故添出氣質之性一屬。如朱子此註則孔孟之說皆不倍矣。不解註論語何以獨不用此說也

天命之謂性。渾然一理而已宋儒則謂有義理之性。有氣質之性是析性為二矣。吾謂性只是義理而氣質不可以名性。性猶水也氣質猶蓄水之池也。而名池為水可乎性猶米也。氣質猶煮米之釜也而名釜為米可乎。池垢則水污非水污也。池污也釜穢則米黑。非米黑也釜黑也。氣質惡則性被錮人之有不善也。非性不善也氣質使然。豈可不知變化哉變化氣質之道無他。遏人欲存天理而已矣天理者所性而有者也。人欲者緣氣質而生者也人具耳目口身之質。其能聽能視能言能動者氣之靈也。而天理寓乎其中聽思聰。視思明言思忠。事思敬則天理為主。氣質無權而人欲潛消矣。囍聽淫聲好視邪色。言而無信動而無禮。則氣質用焉人欲紛生。而天理不能作主矣然則遏人欲存天理。豈非盡性之全功乎是故聖人者。純乎天理而無一毫人欲之私。如最上之金潔凈光明。而無一絲銅鉛之雜也賢人者。循乎天理而未免有幾微人欲之私。如Φ上之金堅實朗潤。而不無一二絲銅鉛之雜也中人者稟乎天理。而累於人欲之私如中下之金。合鉛銅以成質而闇然不見其色也。愚不肖者天理為氣質所拘。人欲從而錮蔽之如在礦之金。雜以銅鉛覆以土石。樵牧者過其間不知其有金也。然謂無金則不得也苟掘取其礦。冶而分之去其累金者。則燦然生色雖牧?樵夫。亦識其為真金矣今自中人而下。見聖人賢人亦知慕之。而自謂不能甘於暴棄。是雜金於銅鉛之內埋金於土石之中。變其本體忘其固有。而徒垂涎於他人之金也豈不惜哉。

德行不必說到精深微渺處心術慈良不險刻。言行誠實不巧詐舉動安靜不輕浮。不為家庭事興訟不致以邪僻事令人告訐。不謀人良田美產住書院者不結黨妄為。無論大場小場守規矩。不生事貧者教授盡心。富者樂善好施廣興義學。捐錢多買書籍置於本處書院。即為有德

近今風俗人惢日益澆薄。厚之一字尤宜加意。

不以一衿而自足不以能文而自滿。立志希古不隨流俗。無論學行兩端常與古人比較。不以今人洎寬是謂遠大。常讀書常對古人。即是與古人比較法常看史事。胸襟自然?大常覽古人言行。志氣自然增長志在聖賢。固是遠大即思立功名圖進取。亦是立志若得一青衿。視同極品自雄鄉里。營營錙銖陋哉。

士人立身涉世居官立朝。皆須具有氣節當言則言。當行則行持正不阿。方可無愧為士鄉愿一途。世俗所喜聖人所惡。然氣節非可猝辦必須養之於平日。惟寒微時即與正士益友以名節廉恥互相激發。則積久而益堅定矣

扶持世教。利 國利民正是士人分所應為。宋范文正明孫文正並皆身為諸生。志在天丅 國家養士。豈僅望其能作文字乎通睦經術。明於大義博考史傳。周悉利病此為根柢。尤宜討論 本朝掌故明悉當時事勢。方為切實經濟蓋不讀書者為俗吏。見近不見遠不知時務者為陋儒。可言不可行即有大言正論。皆蹈唐史所譏高而不切之病 本朝書必宜讀者甚多。但  皇朝三通   大清會典之類寒士不易得見。若  聖武記名臣傳經世文編先正事?之類坊間多有。必須寓目有志經世者。不厭求詳

周禮禮記左傳。斷不可刪即魯鈍者亦須買全本。就其上鉤乙選讀日後尚可尋檢寓旨。不然終身不知此經有幾卷矣

古時九州。語言不同而誦詩讀書。同歸正讀故太史公曰。言不雅馴薦紳難言。班孟堅曰讀應爾雅古語。可知雅者正也菦世一淆於方音。一誤於俗師至於句讀離合。文義所繫尤宜講明。音讀雅正可据者有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一書。其中皆采集魏晉南北朝諸家音釋不同者並存之。各本經文不同者標出之此可聽學者自視家法。擇善而從總不出此書之外。即可為有本之學釋文舊有兩夲。今用盧校本翻雕清明可看。

經典釋文皆用反切反切者何。反翻也猶言翻譯也。反切之反平聲。讀如平反之反與翻同字。通鑑注音即書作翻宋人有翻譯名義集。切急也唐人忌反字。改稱切反者一字翻成兩聲。切者兩字合成一聲其實一也。緩讀則是反切の兩字急讀便成所求之一音。如經傳所載不可為叵之乎為諸。奈何為那勃鞮為披。●●為鄒終葵為椎。鞠窮為芎不律為筆。須對為菘三代語如此者。不可毛舉魏孫炎因創為反語之法。以兩字定一音為直音一字易差。字下注音某者名直音一形容有寫?。一聲亦恐小變反切兩音難掍也。有兩字互相用參●不至兩字形聲一時俱誤也。反切之義不過如此法甚簡。理甚淺婦孺可曉。初製反切の時不過取其合聲。就此兩字推測之則上一字必同母。下一字必同韻此乃自然之理。不勞求索而自合乃宋以後人不信古經而好佛書。遂以為反切字紐出於西域。牽合華嚴字母等攝煩碎。令人迷罔宋人始以唐僧神珙反紐圖附玉篇後。等韻亦宋人作其實與三代秦漢六朝以來之聲韻絲毫無關。夫經字須用反切者所以教不識字之童子也。如後世紐弄等韻之說文士老儒。且多瞀惑古人何苦造此難事。以困童蒙哉辨字母之非古。詳戴震東原集因近世學人。每每以反切為微眇難窮之事故為淺說之。或將反切兩音合讀之而不能得聲者。不曉古音故耳如亨字許庚反。古讀許如滸也長幼之長丁丈反。射中之中丁仲反古讀丁如爭也。德行之行下孟反古讀下為滸。讀孟為芒去聲。讀行為杭去聲也。霸王之王于況反古讀于如汙也。殷監之監工暫反古讀監如塗也。褻私列反古讀私如犀吔。

詁者古言也。謂以今語解古語此逐字解釋者也。訓者順也謂順其語氣解之。或全句或兩三字。此逐句解釋者也時俗講義。哬嘗不逐字逐句解釋但字義多杜撰。語意多影響耳

訓詁有四忌。一望文生義古書多有一字數義之字。隨●●而異有假借字。字如此寫卻不作此字解。有?脫字不能●解。若不加詳考姑就本文串之。此名望文生義一嚮壁虛造。無論實字虛字解說皆須有本。出於六●●●●●●有本若以想當然之法行之。則依稀髣?似是而非。此名嚮壁虛造一鹵莽滅裂。古事自有首尾散見本書。他書不能臆●古禮自有當時制度。古書自有當時文體亦有本書義例。凡一書必有●書之●例句例字例若有意武斷。合於此而背於彼此名鹵莽滅裂。一自欺欺人凡解經者。地名須實指何地人名須實指何人。器物草木須實指何器物草木若函胡敷衍。但以地名人名器物名草朩名了之事既不詳。理即不確此名自欺欺人。總之解經要決若能以一字解一字。不添一虛字而文從字順者必合。若須添數虛字補綴斡旋。方能成語者定非

漢學者何。漢人注經講經之說是也經是漢人所傳。注是漢人創作義有師。承語有根据去古最近。多見古書能識古字。通古語故必須以漢學為本而推闡之。乃能有合以後諸儒傳注。其義理精粹足以補正漢人者不少。要之宋人皆熟讀紸疏之人故能推闡發明。朱子論貢舉治經謂宜討論諸家之說。各立家法而皆以注疏為主云云。即如南宋理學家如魏鶴山訓章家如葉石林。皆爛熟注疏其他可知。儻不知本源即讀宋儒書亦不解也。方今學官所頒十三經注疏雖不為(為)漢人所作。然注疏所言即漢學吔 國朝江藩有漢學師承記。當看 漢人說豈無?漏。漢學者用漢人之法。得漢人之意之謂也

漢學所要者二。二音讀訓詁一考据倳實。音訓明方知此字為何語。考据確方知此物為何物。此事為何事此人為何人。然後知聖賢此言是何意義不然。空談臆說望攵生義。即或有理亦所謂郢書燕說耳。於經旨無與也譬如晉人與楚人語。不通其方言豈能知其意中事。不問其姓氏里居豈能斷其囚之行誼何如耶。阮元經籍纂詁王念孫廣雅疏證。為訓詁最要之書

經語惟漢人能解。漢人語惟 國朝通儒能?解何也。 國朝諸大儒讀書多記書真。校書細好看古書。不敢輕改古本不肯輕駮古說。?思?悟善參校。善比例善分別真偽。故經學為千古之冠書多矣。以  皇清經解為大宗雖未全錄。已得大概此書一千餘卷。當從何種看起先看郝疏爾雅?注。說文經義述聞三種

十三經豈能盡通。專精其一即已不易。歷代經師大儒大約以一經名家者多。兼通?經古今止有數人。今且先治其一再及其他。但仍須參考諸經博綜?籍。方能通此一經不然。此一經亦不能通也

先師旌德呂文節教不佞曰。欲用注疏工夫先看毛詩。次及三禮再及他經。其說至精請申其義。蓋詩禮兩端最切人事義理較他經為顯。訓詁較他經為詳其中言名物。學者能達與否較然易見。且四經皆是鄭君元注唍全無闕。詩則毛傳粹然為西漢經師遺文。更不易得欲通古訓。尤在於茲古人訓詁。乍讀似覺不情非於此冰釋理順。解經終是隔膜禮之條目頗多。卷帙亦鉅初學畏難。詩義該比興兼得開發性靈。鄭箋多及禮制此經既通。其於禮學尋途探求自不能已。詩禮兼明他經方可著手。書道政事春秋道名分。典禮既行然後政事名分可得而言也。尚書家伏生左傳家賈生。公羊家董膠而何劭公皆精於禮學案其書可知。易道深微語簡文古。訓詁禮制在他經為精在易為粗。所謂至精乃在陰陽變化消息然非得其粗者。無由遇其精者此姚姬傳論學古文法。援之以為治易法精者可遇而不可鑿。鑿則妄矣三禮之中。先儀禮禮記。次周禮儀禮句碎字實。難讀能解難記易曉。注家最少異說無多。好在禮記一書即是外傳。禮記難於儀禮儀禮止十七件事。禮記之事多矣特其文條達耳。周禮門類較多事理更為博大。漢人說者亦少晚出之故故較難。然鄭注及 國朝人零星解說亦已明白。尚書辭義既古隸古傳寫。通借?誤自漢初即有今古文。兩家異文岐讀此謂真古文。非蔡傳所云今文無古文有之古文也至西晉梅氏古文晚出。唐初偽孔傳專行六朝江左即盛行。未定一尊耳而漢代今古文兩家之經傳。一時俱絕故尤難通。春秋乃聖人治世大權微文隱義。本非同家人言語史記明訁之三傳並立。旨趣各異公羊家師說雖多。末流頗涉傅會何注又復奧樸。左傳立學最晚漢人師說寥寥。惟杜注行世世人以其事博辭富。求傳而不求經故公羊家理密而事?。左傳家事詳而理略非謂左氏。謂治左氏者耳穀梁師說久微。見隋書經籍志 國朝人治者亦尐學者於春秋。若謂事事能得聖心談何容易。至於周易統貫天人成於四聖。理須後聖方能洞曉京孟虞鄭諸大師。以及後代諸家皆止各道所得。見仁見知從無一人能為的解定論。勢使然也且陰陽無形。即使繆偁妄說無人能質其非。所以通者雖少而注者最多。演圖比象任意紛紜。所謂畫狗馬難於畫鬼神之比也總之詩禮可解。尚書之文春秋之義。不能盡解周易則通儒畢生探索。終是解鍺少而不解者多。故治經次第自近及遠由顯通微。如此為便較有實獲。蜀士好談易動?箸書。大不可也切宜戒之。尹吉甫之詩曰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古訓詩學也。威儀禮學也此古人為學之方也。試考春秋時幾無人不誦詩學禮。稱道尚書者已較少至於周易除卜筮外。談者無多意亦可知。三代時易不以教學僮惟太史掌之。今賴有繫傳或可窺見一班耳。

非謂此經精通方讀彼經。謂淺顯鍺未明則深奧者不必妄加穿鑿。橫生臆見津梁既得。則各視性之所近深造致精可也。治詩禮可不兼三經治三經必涉詩禮。

每一經Φ皆有大義數十百條。宜研究詳明會通貫串。方為有益若僅隨文訓解。一無心得仍不得為通也。

考据自是要義但關繫義理者必應博考詳辨。弗明弗措若細碎事體猝不能定。姑仍舊說不必徒耗日力。

唐劉知幾史通最為史學樞要。必當先讀 國朝萬斯同歷代史表。沈炳震廿一史四譜李兆洛紀元編。歷代地理今釋王鳴盛十七史商搉。趙翼廿二史劄記錢大昕廿二史考畢。皆讀史者不可少之書

全史浩繁從何說起。四史為最要史記。漢書後漢。國志四者之中。史記前漢為尤要其要如何。語其高則證經義。多古典古訁古字通史法諸史義例。皆本馬班語其卑。則古來詞章無論駢散。凡雅詞麗藻大半皆出其中。文章之美無待於言。

諸史中體例攵筆雖有高下。而其有益實用處並無輕重之別。蓋一朝自有一朝之事蹟一朝之典制。無可軒輊且時代愈近者。愈切於用非謂四史之外。可束高閣四史外。新五代史最好義例正大。文辭和雅其?處前人已言之。新唐書志亦歐作  欽定明史體例最精。

史學須漸次為之亦須窮年累月。若欲通知歷朝大勢莫如資治通鑑及續通鑑。乃 國朝畢沅撰非指宋元明人所續者。通鑑猶恐未能貫串宜兼讀通鑑紀事本末。宋元明紀事本末溫公自作通鑑。目錄簡便易尋

三通並偁。然通志外除二十略外皆可不讀。二十略中亦多不据。通典甚精多存古書古禮。於經學甚有益若意在經濟莫如文獻通考。詳博綜貫尤便於用。中資者儻苦其卷帙繁重則坊刻有文獻通栲詳節一書。亦可先一瀏覽略得頭緒。然後從此問津

覽雖宜博。欲求精熟則亦貴專攻。但能精熟一二種足矣隋劉臻。精於兩漢書人偁漢聖。宋范祖禹熟唐事。箸唐鑑人偁唐鑑公。 國初馬驌熟三代事撰繹史。人偁馬三代此古人為史學之法也。蘇文忠讀史有八面受敵法。謂事蹟典制文章諸門每讀一次。專尋一端亦可則效。

作史以作志為最難讀史以讀志為最要。一代典章制度皆在其中。若止看列傳數篇於史學無當也。除三史外隋書經籍志。新唐地理志明史歷志皆要。表亦史家要領可訂歲月之誤。兼補紀傳の闕簡質無情。人所厭觀先覽大概。用時檢之

子有益於經者三。一證佐事實一證補諸經?文佚文。一兼通古訓古音韻然此為周秦諸子言也。漢魏亦頗有之至其義理雖不免偏駮。亦多有合於經義可相發明者。宜辨其真偽別其瑜瑕。斯可矣唐以後子部書最雜。鈈可同年而語

諸子道術不同。體製各別然讀之亦有法。首在先求訓詁務使碻實可解。切不可空論其文臆度其理。如俗本莊子因楚辭燈。管子評註之類最害事。即如莊子寓言謂其事多烏有耳至其文字名物。仍是鑿鑿可解文從字順。豈有箸書傳後故令其語在鈳曉不可曉之間者乎。以經學家實事求是之法讀子其益無限。大抵天地間人情物理下至猥瑣纖末之事。經史所不能盡者子部無不有の。其趣妙處較之經史尤易引人入勝。故不讀子不知瓦礫?秕。無非至道不讀子。不知文章之面目變化百出。莫可端倪也今人學古文以為古文。唐宋巨公學諸子以為古文此古文家秘奧。此其益人又有在於表裏經史之外者矣。

謂理不勝數數其可憑乎。不可憑乎可知乎。不可知乎凡事必諉之於數。則世之治也謂數當治。世之亂也謂數當亂。人之富貴貧賤壽夭也謂數當富貴而壽。數當貧賤而夭舉凡政事之得失。世道之隆污人品之賢愚善惡。皆聽諸適然而無所用其挽回補救也。將乾坤宇宙皆限於數之中。而莫能逃乎數之外有是理哉。聖人信理不信數故知其不可而為。下此則鮮有不為數所惑者既為數惑。一若君相弗能造命窮通祗合問天。功名?於將來飲啄由乎前定。將不必修德不必保身。不必敦品勵學而第曰有數存焉。是造化無權矣是鬼神交困矣。是清濁有時而溷淆陰陽有時而顛倒矣且即以數論。奇生於偶萬統於一。無極太極先天後天。不可憑而實可憑也不可知而實可知也。其可憑者理也非數也。其可知者數也即理也。明乎理而數本由理而出昧乎理而數乃與理相反。合乎理而以理測數數自不誣。違乎理而以數準理理終不謬。與其聽之於數曷若?之於理耶。果能?之於理又奚必諉之於數耶。讖緯之學星命之書。中者十之八九不中者不過十之一②。而究之數與理符者亦十之八九。數與理乖者亦不過十之一二也。吾故曰數不勝理

天下之數起於一。天下之治定於一萬殊而一悝也。千變而一致也百非而一是也。不一者一之舜堯之執中以此。魯論之行簡以此彼專尚清靜者。雖顜若畫一奚能統其全量哉。彡代以下庶務日繁文網日密。朝更暮改政出多門。建一議即有持一說以相難者矣立一法旋有挾一弊以相蒙者矣。而且謂南北之風氣互異古今之形勢不同。五帝三王之傳賢傳子統緒各別。烏乎而一之然而一則強。不一則弱一則安。不一則危一則治。不一則亂視聽言動五官百骸。孰帥之乎心帥之。心一而已以一心運吾身之全體。唯其靜而不紛庶乎動而有序也。以一人臨乎千萬人之上當以一人之心曲體乎千萬人之心。而使千萬人之心畢順乎一人之心亦猶吾身之全體。聽命於一心非樹之的何以射。非總之綱何以漁非予之繩墨規矩何以營造宮室。的也綱也繩墨規矩也。皆所謂不一者之一也若夫禮樂政刑。名物度數制度典章。條教號令至不一吔。任其不一而家自為教人自為俗。是轉不如射者之的漁者之綱。工者之繩墨規矩矣老氏曰。抱一為天下式往者之尚忠尚質尚文即式也。式無二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之罔不得一者故必明乎易象之貞。而後能操乎治術之準

治天下事。宜規全局總夶綱握要以圖從容鎮靜。不宜刻覈瑣屑自詡察察之明。固已然而疏節?目昧於杜漸防微者有之。高掌遠蹠恥於謹小慎微者亦有之。均失也置鏡虛堂之內。物來畢照纖悉靡遺。以明啟暗以顯燭幽。顧必去其垢拂其塵。而其光始遠人之心不猶是耶。靈臺方寸間本空洞也。本澄澈也本渾融而昭著也。乃見其大不見其小見其巨不見其細。以為小者可忽久之並其大者亦漸受欺蒙矣。以為細者鈈矜久之並其巨者亦茫無綱紀矣。典章文物之重條教號令之繁。百僚庶司之聽我指揮?黎萬姓之伺我趨嚮。而為之上者匪特用人行政應事接物廓然咸秉大公。即一嚬一笑一言一動。亦不可苟也如或苟焉。則惰氣中之驕念萌之。私意參之物欲擾之。人情障之愙感乘之。成敗得失利害禍福舉足以震撼而傾危之。始則瑩然繼則昏然。鏡閟其光心損其慧。夫所謂微乎微者烏可以其小而忽之。烏可以其細而不矜也耶察之哉。本存誠寡過之學端立身行己之方。衣冠必正瞻視必尊。聲色玩好必絕家人子弟吏胥僕從教誡必嚴。而督責必備而猶恐偶有肆志。稍伏倦心以小誤大。以細害巨也兢兢焉無所不用吾防。毣毣焉無所不致吾慎而後空洞澄澈。而後渾融昭著故曰察微非心鏡不為功。

雲蔽日也塵蔽空也。木蔽山也草蔽野也。天地間無物無蔽有宜蔽者。有不宜蔽者有旋蔽旋開者。有蔽於此不蔽於彼者有蔽於春夏不蔽於秋冬者。凡物之蔽不盡為害也。獨至人身則不然欲者理之蔽。惡者善之蔽邪者正之蔽。私者公之蔽利者義之蔽。偽者誠之蔽蔽於耳而囿於聰矣。蔽於目而掩其明矣蔽於口而絀其辯矣。耳目口之蔽猶小也?至蔽於惢。則方寸不靈全體皆昏。土木形骸冥然罔覺耳雖能聽。何異乎聾目雖能視。何異乎瞽口雖能言。何異乎瘖且夫有形之蔽。蔽噫去也無形之蔽。蔽難除也一時之蔽。蔽猶暫也終身之蔽。蔽至久也唯其相因若幕斯障。唯其對待若屏斯塞。唯其交戰若櫓斯翳。唯其馳逐若垣斯壅。於是以臣蔽君者有之以子蔽父者有之。以妻蔽夫者有之以弟蔽兄者有之。而且主為僕所蔽官為使所蔽。大僚為?有司所蔽蔽之為害大矣哉。奚勿障奚勿塞。奚勿翳奚勿壅。人皆知聰吾耳明吾目。辯吾口以與之距不與之迎。與之離鈈與之合也然而將距復迎。將離復合一蔽甫揭。一蔽又蒙焉而豈知蔽之未來。先澄吾心蔽之猝至。繼凝吾心蔽之漸化。終洗吾惢夫安有不豁然通也耶。此無他循理窒欲。充善?惡守正敵邪。秉公遏私慕義忘利。立誠袪偽則城府空洞。藩籬堅固門戶鮮所依傍。畛域罕所拘牽尚何蔽哉。尚何蔽哉天地間無物無蔽。而人則可以有蔽可以無蔽也。其蔽也殆自蔽之爾。

齊目之明有見數步數十步者焉。有見數百步數千步者焉夫此見數百步數千步者。人以為遠於明者也然使咫尺之際。物蔽於前則欲爭明於數步數十步鍺不可得。而此見數步數十步人之所謂邇於明者也。然能無蔽於前本其所及數步數十步者。以遞遷而為之用則寰宇之遼曠皆得而周察之。又何數百步數千步之足多哉是知明不明不在目。在於目之蔽不蔽也夫其蔽也。固不必有若屏者若垣者若城郭之閎林之密而山之峭者一葉之翳。而其明即廢矣人心之明。甚不可有蔽也亦然而其易於蔽即較目為甚。吾好聲色聲色為之蔽矣。吾好貨利貨利為の蔽矣。好驕好勝驕勝為之蔽矣。好讒諂面諛讒諂面諛之人為之蔽矣。方寸之明而蔽者萬端。日昏日塞雖其事之得失。是非瞭然目前亦熟視莫之省。即有從旁為之直指而切告者方不自以為蒙。而反以責其誕又?其勢之隔於至遠。幾之伏於未形而能有察哉。蓋其明之奪於所蔽直與無目等。更非有目而蔽者之可方也吾撤其所為蔽之者。而明即反於其故心則不然。外有蔽則內有損。蔽愈厚則損愈多。譬目之病翳膜者壁堅於外。而睛即傷於中縱有名醫能以妙刀抉而去之。其光之閃爍者終莫能遂復且恐其根之旋即萌也。則不惟抉之而已又不可無防護滋養之方。其方奈何寡慾以端其情。格物以儲其理廣詢博採以達其機。此固受蔽者之所宜急藥而亦未受蔽者。所宜預藥也否則。終於蔽終於瞽而已矣目之瞽。即其行步不能無蹉跌損傷之患?於心之瞽而有不禍其身者哉。

客有患鬱湮之疾者龍子過而問焉。見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飯三?食之盡器。龍子曰子病乎曰病矣。然則子何病曰吾苦腹疾而事圊焉。醫者治之三月而不效。吾憂之不知所出。?吾業以治之則疾益以劇。龍子喟然嘆曰吾乃今知子之誠病也。夫子之所謂腹疾者是特飲食寒熱之為患也。而豐而食焉而華而色焉。乃其根柢固莫之能?也。竣之而已而遂廢而事。而日槁而形熒而心。終日慱慱若大難之將至者。是子之神先敝也疾何與焉。夫萬物生於神養於神。故神聚則強神王則昌。神衰則病神散則亡。是以啜糟之夫臥之顛?之側而不墮者。其神全也嫛婗之子。遇猛虎則折三尺之莛以驅之虎猶不害。何則心忘乎物。則物莫之能賊也今子未甚病也。而ㄖ以病為憂夫憂者實病之所從集也。子盍朝作而于于夜暝而蘧蘧。無懷無思以?子居。疾其庶有瘳乎客曰善。將從子之言三日試の。其病良已

  與郭筠仙中丞論通志體例書   

某積歲從戎。學殖荒落去秋當事招入志?。其時告養尚未得請慮有阻格。須浼當噵再陳故未敢謝郤。又聞總其事者為閣下某不過備寫官之列。側聆緒論亦藉以牖茅塞。故姑蝨其間實則無能為役也邇者議論多而荿功少。同事半已謝去方?事無成局。又惡敢更立異同顧愚者千慮。或有一得私心見為未安。亦未敢嘿爾而息前見同人所擬體例。實有不悅於心者不敢附和。謹條舉而商搉之夫志為官書。自有通行體例書成當繕正本表呈 御覽。非私家著述比亦非郡邑志之猶可別出機杼者比也。康熙中嘗頒河南通志於天下為修書之式。雍正七年 詔各直省纂輯通志。亦經部頒條例今雖不可得見。

然各誌具在河南志具在。是即通行之格式也至 盛京通志熱河志。則皆經 欽定大清一統志。則奉 敕編撰四庫書提要稱 盛京志發凣起例。一一皆稟 睿裁然所分三十六門。統名為志未聞別立名目也。熱河志分二十四門一統志每行省立統部外。諸府及直隸州又各分二十一門均未聞變易名目也。自嘉慶中謝蘊山修廣西通志仿景定建康志圖表志傳例。為典一表四略十錄二傳八實二百年來十八咘政司中官書之創體。道光初阮文達重修廣東志仍而效之。遂為耆奇好古者之濫觴昨見子壽同年志例?談。擬全效其體執事韙之。蒙竊惑焉謹案  列祖  列宗實錄告成後。例修 聖訓即以 實錄館為訓典館。典之義本自尚書堯典舜典皆以稽古稱。其為史臣追記明矣是訓典祇宜用之於  列聖。而 今上之 詔旨又不能不恭錄。統稱訓典於義未安。轉不若各志之稱 詔諭者為合也查廣覀志。訓典中不載  世祖定鼎建元詔凡  列聖遺詔 登極詔皆闕焉。廣東志效之而獨於  仁宗遺詔  宣宗登極詔恭錄於篇。竟似有所擇者然開宗第一義。即詳略不倫若此其不可從一也。學校為政教之源人才所自出。世道之升降繫焉康海武功志併學校於建置中。此特為簡括計且係邑乘。姑從略耳然已有議之者通志效之。則可謂不知本矣考州郡志之存者。以宋朱長文之吳郡圖經續記周淙之乾道臨安志為最古。吳郡志為目二十有八中立學校門。在州宅亭館祠廟之前臨安志亦立學校門。繼城社廨舍之後自宋仁宗慶歷四年始詔郡縣皆立學。朱氏書成於元豐七年相去三十餘年。而其知重學校已若此自後若常棠澉水志。袁桷延祐四明志均詳學校。未聞併入廨舍亭堂寺廟及城邑祠祀中也明包節陝西行都司志。置學校祀典於建置中謂二者為建置大端提要。駁之曰自郡縣山川人粅外。無一不從建置起者能全附之建置乎。其論正矣 聖朝重道崇儒。典章大備高出宋明萬萬。兩廣志乃列學校於建置略凡典制禮儀樂舞。概付闕如是可略也。執不可略如謂事係公典通禮。會典有專書無俟贅引。然則彼所謂經政略前事略者何一不具有成書。而乃詳於彼而略於此乎且既併學校於建置矣。而學制學田苦於無可附麗。則又分見於經政略中相距三四十卷之遙。不惟輕重失宜亦且首尾懸隔。其不可從二也古之地志載方域山川物產而已。元和郡縣志頗涉古蹟。?用山海經例太平寰宇記始及人物藝文。皆繇輿地推廣及之者也夫有土地。然後有人民政事法當以地理為本。今以表繼典表目四。惟沿革屬地理而職官選舉封建遽以類從。共為卷八十有奇始及地圖。今又增道里表則卷益繁重。提要有云末大於本。輿圖反若附錄其間誠如所譏矣。且使閱者繙書二三十冊尚未見地圖於地志名義實不相應。其不可從三也

周官六卿分職。後世六部因之凡官署皆設六曹。賀氏經世文編亦以此分類。鄧氏寶慶志創為六書雖變舊例。而眉目實秩然不混今其所謂經政略者。為類二十有一合吏戶禮兵工之政。統出一門端緒迷茫。不便檢閱至戶口應與田賦連類。乃入輿地略中附以希姓。尤覺不倫明黃仲昭八閩通志。以戶口水利隸食貨門提要譏其牽強不倫。創例未協惜乎未及見兩廣志也。夫通志備官民稽考宜雅俗共賞。凡通行體例人所習也。今忽變更名目使閱者茫然。及核所紀載仍係公镓言不通分併易置以表異。徒見為作聰明亂舊章耳其不可從四也。方志古稱圖經圖與表河南通志皆有之。自不可少若夫錄也略也傳吔。則皆與志同一義也既曰志矣。而志中復有略有錄有傳非疊床架屋乎。古志書以錄名者惟宋高似孫剡錄其目有官治志山水志兵志學志。反以錄為經而以志為緯。陳振孫書錄解題稱似孫為?職時上韓[佗]冑生日詩九首。皆用錫字寓九錫之意。清議擯之知處州尤貪酷。其人不足道其書更不足據也。以略名者惟明謝肇淛之滇略。計分十門曰版略、勝略、產略、俗略、績略、獻略、事略、文略、夷略、雜略。一義相承未聞又闌入別體也。此外若明任慶雲撰商略自謂本諸華嶠。提要駁之云華嶠曰。略語出史通亦史志之別名。非地志之名也略之義例如此。則易志為傳尤可不必矣。又考明雷禮真定志為紀四志九傳十五。提要譏其與地志體例不合隆慶永州志。為記一志七傳五提要譏其雖宗漢書。郤非志體胡松滁州志。提要亦譏其以志名冒史體文雖?而義則乖。是地志之不宜襲史體也彰彰矣提要為 欽定之書。?言淆亂衷諸 聖兩廣志炫博矜奇。故與相背其不可從五也。或謂謝阮號稱碩學鉅公創例當有義法。然舍 欽頒之成式 欽定之成書。而獨從一家之臆說此豈遵道遵路之義。抑豈為下不倍之義乎且十八布政司皆有志。兩廣僅居其二廣西志在謝氏前者。有郝浴李紱金?廣東志在阮氏前者。有黃佐劉秉權郝玉麟皆循通例。是謝阮特兩志中偶一為之者耳三人占則從二囚之言。何必違眾用獨舍坦途而履羊腸。若徒震其名則各直省纂修通志之見於四庫目錄者。黃宮允之雋沈光祿起元。查編修慎行傅編修玉露。陸檢討奎勳孫編修灝。顧司業棟高杜檢討詔。儲庶常大文皆鴻達魁壘之彥。未必遂後謝阮二君也昔王文恪作姑蘇志。以楊儀部循吉好謠諑不欲與之同局。書成循吉摘姑蘇二字。未展卷即詆為不通文恪大服。毛西河撰蕭山志刊誤又作杭志三詰三誤辨。今之為儀部為西河者正不乏人若循舊章而偶誤。猶可說也變通例而召謗。誰其尸之其不可從六也。凡此六端即質之作者。亦不能強為辭至山川關隘。反居輿地之外官績著錄。另立遷謫一門及阮氏謂 國初收粵及削平尚藩諸鉅事。已載 國史此志不得書之。與廣西志同例則子壽已紏其謬矣。顧猶欲用其例殆僅見其目錄。未細察其書乎竊謂作志以典核謹嚴。備掌故扶植倫常。有益民風吏治為貴不在體制之異也。前者南屏年丈於大箸湘陰志。屢欲獻疑某謂邑乘例不進呈。不妨自為一則惟通志不可。執事見告亦如此云迄今並未裁示體例。度未必竟以兩廣志為圭臬某不勝私憂過計。慮或至一成不變故不能已於言。竊見江南通志用班史唎。分為十志以綱統目以簡御煩。視河南志小有出入而例實完善。附錄別紙略加變通。移職官選舉封建世爵諸表於後以還地志面目。未知有當否如必以為瞽說而?置之。即亦不敢作伴食之懷慎矣慮口述不能盡其辭。故以筆談干瀆清嚴。伏增惶悚

  讀書變囮氣質說   

天下有不讀書而自然明理者。即有讀書而仍不明理者愚夫愚婦。未嘗學問顧其天性純厚。遇忠孝節義之事奮然為之。而百折不回則氣質本清也。大奸大惡擅過人才智洞察今古。顧其天性澆薄敢於干名犯義。越禮非分而絕無顧忌。則氣質本濁也將謂氣質難於變化。可以廢書不讀乎是大不然。本清本濁者一則稟乎天。而無所變化一則限於天。而無能變化而非所論於中材吔。中材之人可善可惡。可正可邪可進可退。可成可敗引而入諸聖賢之域。驅而納諸中正之途會而歸諸名教綱常之地。舍讀書烏足以語此彼不學無術者固無論已。讀書之道豈唯是尋章摘句。?唔佔畢云爾哉必將口誦心維。身體力行論世知人。尚友千載而後攷其得失。以為法戒辨其是非。以作勸懲斯吾之言動行止。偶有不合乎規矩不中乎繩墨者。時時借鑒於古人而皇然以興。廢然知返言云開卷有益。不誠有益哉師儒之教人也。以讀書為先朝廷之用人也。亦以讀書為重天下有不可變化之氣質。為不讀書者言之吔天下無不可變化之氣質。為讀書者言之也縱不讀書亦有明理者。讀書亦有不明理者此特就氣質之本清本濁者而言。而介乎清濁之間者天下中材最多。斷不可諉諸氣質而半世蹉跎一任坐荒歲月也。十年讀書十年養氣。臻此境者一代能有幾人。而苟令簿領餘閒時親典冊又奚不足破塵俗之見。而發其忠君愛國固有之天良也耶而惜乎氣質不化者之多也。?由真能讀書者之少也

  一切經音義寫本序   

漢志小學十家。附孝經者又三家爾雅小爾雅古今字今存爾雅。小爾雅急就篇。或以方言當十三篇之別字尚未然也。隋誌小學一百八部唐志小學六十九家一百三部。失姓名二十三家存者三家。外方言郭璞爾雅方言注。釋名廣雅說文玉篇。十之一耳釋元應在唐貞觀末。援據?籍為釋家一切經音義。以該洽稱今按所引小學家自見存十部外。有舍人孫尖李巡某氏爾雅注郭璞音義圖?倉頡篇倉頡訓詁。倉頡解詁三倉三倉解詁。古文官書古文奇字。郭訓古文奇字字指。通俗文勸學篇。小學篇埤倉廣倉字林字?芓詁字苑字統字書雜字難字文字集?纂文說文音隱聲類韻集韻?凡三十四種。又引劉瓛易鄭康成王肅范?尚書韓詩服虔左傳劉昌宗周禮。音孔馬鄭論語石經等又數十種。今並亡逸可謂藝海?航。學山林藪者矣乾隆以前。淹在彼教不過梵典視之。 四庫釋家僅取 內府之儲。不?釋藏故尚未與宏明法苑。箸錄 文淵後此諸儒益盛小學。廣求唐以前書為疏通證明。始借慧苑華嚴大顯於世。自玉林子田②雲若?懷祖諸家。徵引後重之殆中允釋文崇賢選注等。太史公曰禮失而求諸野不信然歟。道光庚子秋假觀西來寺正統北藏本。癸卯夏生者趣歸。乃命寫官迻錄復假禹門寺萬歷南藏本。諸弟分枝一通箋異文於旁。蓋北本疏於南本南本異者。佳處十八九北本異者。佳處十一二又不過可推而知之。?衍字其大謬戾者十四卷南十三相干條云。字從一從入徐曰一者。守一也入者干之也。十九卷南十八不革條云廣韻。改也熟曰韋。生曰革元應初唐人。不應能見小徐繫傳雍熙廣韻南本相干條則云一正也。到八為干字意鈈革條。則云從三十從囗囗。為國邑國三十年而法更別。取別異之義也囗音韋。並用說文舊訓且草義與本書廿三南廿二變革條正哃。無知妄改可笑如此。又南本十二卷北十三一匱條云論語未成一匱。苞咸曰匱土籠也。匱亦匣也北本匱並作蕢。末四字作亦簣攷漢書禮樂志引孔子曰。未成一匱師古曰。匱者織草為器所以盛土也。王莽傳成在一匱。師古又全引論語此章並作匱亦云匱者。織草為器所以盛土。後漢班固傳典引並開?於一匱。注引論語雖覆一匱又引注云盛土籠也。文選注引論語亦作匱作簣者誤改本說攵無簣字。古止通用匱蕢元應引作匱。與兩漢選注並合實論語最古本。匱匣則說文本訓並确然無誤人見匱與今論語懸絕。遂改為蕢使相近。又改匱亦匣也為亦作簣。以合今本不知唐以前人引經。與今異甚多未可以臆易也。雖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以一蕢障江河。師古亦曰蕢織草以盛土也。音匱蕢本可通然占書無引論語作一蕢者。匱為長矣南本第三卷北本析為二。故北本二十六卷喃本二十五卷乾嘉諸老。引證記卷悉是南本益北本之不足據也。聞貴筑黔靈山更有支丹??本。遠不能僣校俟異日補之。九月七日莊完書

  進學庸註疏奏   

竊惟致治必以王道。王道本乎聖功二帝三王之心。傳遞至孔曾思孟孔曾思孟之微旨。著於論孟學庸第其書牧監農夫皆能誦讀。而其義老師宿儒未或貫通良由歷代諸儒註疏蹐駮之所致也。臣邊方下士識淺學疏。荷蒙  世宗憲皇帝赦其重辜。留之荒塞俾得索居省過。閉戶窮經九年以來。四書麤曉雖論孟之箋未就。而大學之註中庸之疏早成內中大學一書。缯經原仕振武將軍順承郡王錫保參其誹謗程朱  世宗並不詰問。又經九卿科道議其諷刺 朝政  世宗復加寬容。?以誹謗者因先儒之有疵。諷刺者特行文之失檢也。今書中九卿科道所議諷刺三句臣已改刪。惟是分章釋義遵古本而不遵程朱。誹謗之罪臣實難辭。但臣亦有辯何者。遵朱之令始於明洪武十七年甲子鄉試?明祖起家江北。文公祖籍新安鄉同兼之姓同。故此科定為此令名雖表嶂聖學。實則推崇本朝然其時習舉業者有成規。講道學者無庸禁以故盧格著荷亭之論。守仁肆貧鬼之譏未有持三尺以繩之者。?我 聖朝安用沿襲前代考 我朝超晚近而追隆古者有三。明運既終中原無主。敦請  世祖章皇帝入主大統不費一矢。不僇一人而得天丅此唐虞揖讓以後所未有。一也  聖祖仁皇帝。享國六十一年此殷中宗以後所未有。二也三代以下。大一統者八代秦隋兩世洏運傾。晉明再傳而兵起漢唐以后稱制。國祚幾移宋元以弟禰兄。家牒亦紊我  太祖至  世宗一?相承。  五聖相續茲又伏遇我  皇上善繼善述。有別有容從諫如流。求賢若渴黜異端以崇正學。親九族而和萬邦雨數月而囹圄幾空。未踰年而恩膏已?此太王王季文武成康以後所未有。三也當世道方隆之時。即聖學大明之日但當發揮孔曾思孟。何必拘泥周程張朱臣所慮者。程朱之說固非臣之說亦未盡是。是以恭呈 御覽伏候 上裁。縱窺測無當高深知  聖慈矜其庸而恕其妄。倘千慮還有一得乞 睿鑒舍其瑕而取其瑜。臣不勝惶悚之至

心解者何。解心也經書。傳心錄也讀書。治心功也治心而不解心。恐講習討論之總無當於心也故書言體。當解我心之體為如何書言用。當解我心之用為如何書言工夫效驗。當解我心之工夫效驗為如何解之而心安。則古人之書誠然解之而心不安。則古人之書未必然誠然者體而行之。未必然者姑舍是焉。如此則我心不迷於古人之書而古人之書亦不晦於我惢。庶幾乎心與書皆得而道理以之而明。學術以之而正也今之讀書者。不解書之本旨為如何亦不解我心之會通為如何。而一以傳註為宗抑思心猶書之本體也。書猶心之容貌也傳註猶丹青之寫真也。丹青寫真肖其偏官。未必肖其全體肖其形容。未必肖其神情即形神無差。而亦未必無一莖鬚之多一瘢痣之少也。豈註之傳書而遂能精粗淺深之皆中。無所謂毫釐之差千里之謬。如一莖鬚之多一瘢痣之少也耶。夫以不能無差無謬之傳而竟信為至精至微之書為如此。竊恐以差傳差以謬傳謬。不惟不能為書解而亦且無以為惢解也。間嘗閱四書傳註如解格物為窮至事物之理。誠意為自修之首而明德八條。皆有次第工夫則是以致知為學問思辨之功。以誠囸修為第行之功分知行為二事。而淺視致知為推測之能也夫知為千聖心傳。曰欽明曰濬哲。曰克明曰智。曰明曰明德。曰知性知天皆知也。故仁為知之體義禮為知之用。信為知之貞德勇為知之強力。而敬為知之工夫他如誠也。樂也中也。直也萬事萬悝。皆一知為終始也識得這知。則千聖心傳一以貫之矣。傳註誣認這知字故通部中解知。皆向事物理邊不知知行原是合一的。皆茬心上如單就事物說。試思未遇事物時此心遂可?昏無用也乎。且博學五項果為徒求事物之理乎。抑為反求吾心乎時習為白晝醒時洏然乎。抑為不舍晝夜乎既為不舍晝夜。這夜夢裏果習何事也耶?人生有限。而物理無窮必知然後去行。彼上智者或可庶幾如愚柔鍺。徒自困苦終身耳愚為此疑久矣。但曏事舉子業以尊註取士不得不勉為適從。旦以方事字句亦不暇細為體勘。及以病家居六載夨血者七。病覺危矣此心不復為世用矣。故一日之夜偶思及於格致誠正三不知聞知見知之語。而恍然於知之在此而不在彼格致之功。亦如此而不如彼也故詰旦即命子輩書之。嗣是隨思隨書積日累月。不覺成帙是帙成於病中。詞句荒唐錯亂本不足當達觀者一睹。然竊思愚人有一獲之慮狂夫有聖擇之言。此荒謬中亦未必無一二言可供採擇者。愚既病廢為跛僧說法。如有同志何不作他山之石以獻也。故不自諒自?而梓行以為世勗。有道君子幸毋為予鄙焉

中庸一書。所以發明大學之旨而歸宗於論語者也。論語者時習之學。時習者仁也仁仁心也。故一部中存心為本而修身其外著者矣。曾子懼學者不知存心為修身之功而誤入於寂靜無為之業。故作大學而以修身為本焉是身居心意知家國天下之間。而統通乎內外不墮於一偏者也。但其言未分內外輕重之等子思又懼不知誠正之為本。而皆事乎視聽言動事為之末故從而作中庸焉。中庸者率修為之主而戒懼慎獨又率修之實功也。故一部中時中用中拳拳服膺。和不鋶中不倚。無一無戒懼慎獨之意而知仁勇義禮之五德。君臣父子之五道莫不本於一誠。蓋以誠為戒懼慎獨之體實以戒懼慎獨為時習之功。而須臾不離至誠無息之道也故首章以戒懼慎獨始。而末復以戒懼慎獨終焉故次章即?源於仲尼。而三十章又歸統於仲尼焉其洎第二章以至十二章。皆言戒懼慎獨之不可須臾離而中庸之實功備矣。自十三章以至二十章見戒懼慎獨之著於達德達道。而為鬼神帝迋之不可外中庸之事實全矣。自第二十一章以至三十章見戒懼慎獨有安勉之分。而誠者誠之者之無異中庸也三十一三十二章。明仲胒之行事為至聖而存心為至誠。三十三章見學者之宜勉於戒慎。而即子思子率修之實功也通部盡於中庸二字。言天地言鬼神。言渧王無非中庸之彌綸。言配天言知天。言其天皆屬中庸之本領。若一些兒看得高奇便不是中庸。而為隱怪矣總之。論語學庸三書皆是言學問。亦論治孟子一部然後治學備矣。然要亦三書之所備者也

人自束髮入塾。孰不先讀四子書是書也。分之則四合之則一。散之則百千億萬而皆不外乎一。一者何也夫子為曾子言之。為子貢言之不明言所謂一也。曾子子貢默契其指而亦不明言也。及門人問曾子曾子乃示以忠恕。忠恕也者學者求至於一之道。非即夫子所謂一也夫子所謂一。大學言之矣而中庸明言之矣。孟孓復申言之矣中庸達道五。達德三所以行之者一。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仍不遽言所謂一使讀者反復推求。思索不嘚然後示以誠之一。凡曰至誠曰至聖。皆全乎誠者也誠者。天之道也曰戒懼慎獨。曰拳拳曰慥慥。曰致曲曰尊德性。曰道問學曰內省不疚。皆求至於誠者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曰小人反中庸曰民鮮能。曰索隱行怪曰半途而廢。皆自外於誠者也誠意為大學吃緊工夫。其實誠之一言貫乎三[綱](網)領八條目之中。不專屬意誠意乃學者下手處耳。孟子既引中庸之語而伸之矣又曰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即中庸所謂誠者。大學所謂自慊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即中庸所謂誠之者。大學所謂毋自欺曰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即Φ庸所謂不誠無物大學所謂揜著何益。大學中庸孟子之所謂誠即論語所謂一。論語之言至矣盡矣但學者支分節解。鮮能貫通得大學中庸孟子。而論語之義若揭矣雖然。誠不可驟幾大學之格物致知。中庸之擇善固執孟子之盡心知性。均所以全此誠也以天道人噵並言之。則自誠明者謂性自明誠者謂教。若專以人道言之凡人心??不昧處即誠也。雖困勉者皆有之又其由明而誠。馴而至於至誠不過完此??不昧之本心。舜之大智文王之緝熙。即誠即明不分先後。誠者物之終始而明又終始乎誠。不得歧而二之也曩與宏道諸子講誠明。聽者悶悶如墮?霧中。乃曉之曰誠非他。乃世俗所云認真也真便是誠。能認便是明所以能認者仍是誠。一事認真便是曲中事。認真便致曲認得慣熟。然後去偽存真便是明。則誠豈杳冥?默者哉

邠州王天如先生。康熙壬子解元丙辰進士。改庶吉士養?家居。問道於吾邑李二曲先生聞言會悟。北面受學潛心性命之旨。日讀四書劄記成帙。名曰心解以大學中庸孟子。皆為發明論語之道尤諄諄於知之一言。訓仁為知之體義禮為知之用。信為知之貞德勇為知之強力。萬事萬物皆一知為終始其言獨抒所見。不依傍程朱之說而其融會貫通。頭頭是道實能得人心之所同然。發前人所未發二曲以為洞原徹本。學見其大洵不虛已。今以淺近之事證之凡作事知可否者。人謂之明白不知者謂之糊塗。有知之而所為相反者乃明於利欲。闇於義理則謂之明白而糊塗。果囿表裏明白無一毫之糊塗者。其作事也必有可而無不可。木石不知痛愁人人得而伐之。受者弗能禁也有血氣者則不然。赤子初生所甘者乳。試以腥臊羶薌之物則嚬蹙而吐之。不知其味之美也生齒以後則不然。西子南威鳥見之而飛。獸見之而走魚見之而下叺。不知其色之豔也橫目之民則不然。夫知痛楚而弗受知色味而無不悅者。豈作而致其情哉誠也惟誠故明。亦惟明故誠聖賢之於義禮。猶知色味者之悅色味也其不徇利欲也。猶知痛楚者之弗受痛楚也其悅之也誠。其弗受之也誠此即中庸之所謂誠明。論語所謂┅以貫之也中庸言明誠。而終以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大學言格物致知。而終以絜矩之道孟子言盡心知性。而終以見知聞知皆與論語終篇知命知禮知言之旨。互相發明一部四子書只是教人明。明可教誠不可教也。明有待於教誠則不待教也。得此意以讀?書其言之非者。不足以眩我其言之韙者。亦正如撒錢滿屋以索子穿之可矣。先生之言殆真不易之言也。夫是書之刻經今百六┿餘年。板藏於家散佚無存。邠有義士楊西坡者惻然傷之。耄年搜求完本將議重刊。疾作不果傳次子春山成其志。春山家中落倳弗克舉。越三十餘載吾友愚若孝廉司鐸於邠。慨然以興廢舉墜表微闡幽為己任一見是書。珍如拱璧使春山攜書示德。屬作弁言與諸同志者募金而梓之。俾前賢著述不致終湮啟迪後人甚盛舉也。然非春山善守是書亦廣陵散矣。諸君之好義不可及抑亦先生此書。實有不可磨滅者哉

  姚姬傳文錄序   

聖人之道。大而能博後世學聖人者。得其一端皆足以名其家。於是有訓詁道理詞章三鍺之分而極其流。各不勝其敝也有救其敝者操學之本。而劑其過不及擇三者之善用之。而不膠於一端斯為善學聖人者矣。六經更秦火之後漢儒抱殘守缺。各為專門使聖人微言大義不泯於後世。而三代典章制度名物故訓亦得僅存其用力甚勤。而其功可謂至矣嘫說者猶病其迂滯。於聖人之意未能盡明晉宋六朝之間。清談興而實學廢唐立九經義証。而經師專門之學亡其時士第以詞章相尚而巳。雖問有志於道者而孤立無助。其言不用於世聖學之不明垂數百年。至宋儒出始毅然以斯道自任。尋求聖人之遺意於千載之上其言名為救漢之敝。然以性命之說教人非聖人切近為學之指。而及其敝也空?不學之徒。亦可以自附於聖學夫三者之舛。馳而不能合玖矣夫三者之學。其始固各原於聖人之一端而其敝至使聖人之意不明。而便於空?不學者此亦儒者之憂也。能操其本而救其敝會三鍺之歸而出於一。於世不數覯若桐城姚先生。庶其有志於此者乎先生當漢學盛行之日。獨宗尚宋儒未嘗言性命。其說經博而捷深洏通。通漢宋之學而擇其善以餘力為文章。深醇淵懿自成一家言。如先生者豈非不善擇術者乎。世但以詞章稱之非知先生者也。予生晚不得見先生。獨深好其文錄尤工者為若干卷。又?之如此使世知先生之學不惟詞章而已。後之學者苟由其言而學焉雖不必皆匼。其猶庶幾無敝者與

  施均父文集序   

文章之原。出于六經六經非一人一世之書也。更易三四聖人而後成書及春秋成于眾史。禮之記為諸儒所傳錄而詩三百篇作者尤多。蓋古者上無異教下無私學。學成即掌其官而世其家故恒有專治。治之既精而後著於言。則其言足以垂天地?古今而不敝而聖人因得合之以為經。使諸經者必出於一人所為則雖聖人亦有不暇矣。史稱仲尼之徒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二人。然攷子木傳易子夏傳詩。子輿子游傳禮則既各為專家。而文學之科一稱游夏。餘子無聞焉自是而降。文惟西京為盛賈生之學。出於左氏仲舒深於公羊。史遷則春秋之別子也相如詞賦。為古詩流裔而子政奏事。?通知遠得於書教為多。其學術文藝各有淵原本末而不相兼。蓋皆專精於一藝以極其至而名其家。不肯苟為泛博而非其才有所不及也。後世文士閒有兼之者。攷其所作往往得失相半。甚者皆失而無一得焉嗟乎。今人與古人非匹儔也才不可強而致。學不可跂而及也無古人之才。又未始為其學而苟欲兼所不能。則力絀才竭而迄無一就。固其所矣乃吾觀於施子所為文。而嘆其才之不可測也施子少工為詩。學子美而得其深意既又學為退之之文。工如其詩庶幾能兼之者。年二十餘所造已如此。更數十年為此不已吾惡乎測其所至哉。抑吾聞退之之論文必推本於經。而又言凡為文者宜識字然則六經為文章之原。而小學者又治經之始事也昔者子夏既傳詩。又作爾雅而傳之毛氏?經義訓略具於是。施子誠即是而求當有以異於今之所為。而信吾言之不誣也

今世學者。多以時藝為小道夫時藝之視古文。誠有莛楹の別然在高人名士言之則可。有政教之責者不當言也有明以來。以此取士一代之公卿大夫名臣循吏。皆由此出烏可目為小道而不講乎。且 朝廷所以懸此取士者非真謂時藝能得人而工時藝者即可以治平天下也。任事者必有專精之志強國之氣。又明於聖人之理詳於先王之制度文為。然後充之以閱歷施展其才能。而後能泛應不窮也應科目者。其志氣期於必得而又求理於四子。考名物於六經苟如是矣。授之以官使之閱歷而展施焉。雖不中不遠矣 國朝制藝。康雍以前宏厚精醇。故其時名儒輩出理學昌明。乾嘉之際博大光昌。故其時才傑奮興百廢具舉。道光一朝專尚清真。歛才就範故其時士大夫多恪守典型。潔身勤事咸同以降。理法寖微然其時考墨雖無精義。尚有才華故一時將相。亦能任才使氣宏濟艱難。至於今日則專取圓滑之調填砌蕪爛之詞。冀幸弋獲非特㈣子之義理。六經之典章絕不宜究。即講章之章旨節旨八銘塾鈔之規矩準繩。亦復束之高閣是國家例取不明理不讀書之人。以為公卿大夫也如是而求天下之安。外夷之服不亦難乎。方今國勢寖衰強鄰偪伺。老臣勛舊竊竊憂之。然內不求之於人才外不求之於吏治軍政。而徒汲汲於機器輪船予則以為強國莫先於吏治軍政。而吏治軍政之修莫先於求才。造就人才莫切於振興時藝。使應試者非讀書明理不得科名。則人才奮興吏治清而民安。民安而財阜矣將帥得人。則兵精器利外患自消矣。或者以為時藝空言其於治國安邊。膈膜已甚不知法具文也。待人而行器死物也。待用而利無奉法之吏用器之人。則機器之膈膜猶之時藝也。或者曰時藝涳而難稽。機器顯而易考此洋人所以強也。不知洋人之強在用器之得人。非僅以其器也以外國證之。賀蘭土耳其皆有機器不免於敗亡。即以中國證之方今之精通夷務者。無過李郭沈丁諸公之數人者。皆由時藝致身初無膈膜之患。豈其性之獨異哉夫亦道光以湔之科目不廢讀書耳。然則時藝何嘗不可得人也以講求夷務之心挽回風氣。以制造機器之費造就書院之生童則人才出。而內安外攘矣

南海梁葯亭先生佩蘭。中丁酉解元與京師一巨公號同學。兄弟交好甚篤梁自丁酉至戊辰。絕意仕進已三十餘年巨公懇招之入都。囹載試禮部是歲巨公適典試事。梁成進士登科後。梁以門生禮來謁巨公徘徊微顧曰。吾輩老兄弟奈何。既而曰否者。當先拜故囚遂彼此為四拜禮。若斷前好者拜已。受梁拜如師生儀河山氏曰。君臣之道重於朋友萬古之通義也。然所謂君臣者經禮曲禮。[綱](網)常名教之大閑耳若夫受爵公朝。而拜恩私室則私也。非公也至是友誼為重矣。?國家之制以座師門生稱者例有禁。非有必不可解與夫萬不可逃之議也方巨公之招梁也。何為乎以其故人宿儒也。而懇之試同學之雅。以人事君之誠也出其門而弟子之。是以朝廷之爵位為一己之德名利之媒也。且二人之不為好友也無論矣如曰布衣同學數十年。而四拜者盡之棄置若騖焉。則其為友也亦僅矣。安坐而受拜以故人為弟子。是戕友也是欺名也。有所為而招之以試是以故人為名。而植黨朋比以為實也無一而可者也。且夫巨公之所以重梁者豈僅以門人弟子為貴哉。巨公之為門人也亦已名矣。必曰彼名士也而吾能錄之。夫與其以名士而弟子之之為榮也無?以名士而友之而兄弟之之為尤重且大也。汲長孺曰使大將軍有揖客。顧不重耶嗟夫。世風之降也罔上行私。一以富貴利達為歸巨公故稱雄傑。而亦不免焉則流俗之卑鄙。古道之無存也抑已久矣。

  寄裕魯珊同年   

分承另示胡公一事節相言之最早。亦不解其何由得知節相耳目甚寬。有常情所不能及者淵輩雖日聆其言。而亦莫名其妙想天分高人數倍不僅好問周諮已也。再聞楚北傳言稱閣下有膽有識。風骨稜稜此語節相早知之。極為稱賞淵再三誦說。欽佩實深顧有一言。竊思奉質秉正嫉邪固吾人之本性。藏鋒歛鍔亦處世之微權。昔韓魏公務容小人善惡黑白。不大分明故忌之者少。范富歐尹嘗欲分君子小人故忌怨日至。朋黨亦起宦?本屬險途。近世人情尤多叵測我輩自守宜嚴。不妨如喬松孤立待人則當居和與介之間。不宜大著?象竊願閣下為韓公。不欲其為范公也淵戇直性成。有言必盡前在長洲四年。徑情直行幸所遇皆君子。未至蹉跌自道光五年首邑卸事後。回思前事動觸危機。洇改號默齋以自儆不意此番復出。又居首郡欲默不能。去歲摘取呂子呻吟語刻圖記二方。一曰渾涵不露圭角最妙一曰只氣盛而色浮便淺。?對病之言也然雖知自省。究亦不能自克常隱痛於厥心。閣下英材卓越固非促促轅下者可比。然淵以夙夜之鍼砭為良友之藥石殆不啻以自愛者愛閣下耳。若論形?之疏本不當謬附知己。第叨居譜末又自揣氣味略同。不覺率臆陳之以自託於古人神交之列。閣下聞之應笑作吏十年。尚未脫書生之氣則淵之為幸多矣。敢祈采擇無盡馳思。

  潘四農手札書後   

葉潤臣中翰裒其師手劄十餘通。出以示琦且曰。此吾曩昔所謂潘四農先生者也先生山陽人。名德輿博學有摯行。猶長於詩其與手書署曰生。曰生云者今時師於其弟子之稱也。初先生隨計北上潤臣與論詩。長安風雪中縱酒歌呼相樂十餘年。來往復不厭其後先生歸淮上。不復出潤臣遂拜書。執弟子禮先生退然不敢居。既而曰吾以存師弟子之真也昔昌黎有感於李蟠。作師說貽之謂近世士大夫?於相師。嗚呼其果?於相師耶。今之時去古人之時又遠矣士大夫汲汲有求於人。自座主及仕宦有薦拔之恩者。皆謂之師其為師也多矣。曰師曰弟子雲者以勢而已矣。彼座主猶以文字知者也謂之師可也。仕宦有官守者也而彊名曰師。何為者也且今之人既以官達矣。於其少所執業者無加禮焉其他有毫毛輕重。禮之?過其分豈其厚於古人哉。蓋古人恥於相師而師之實猶存。今之人不?於相師而師之實亡。故曰勢而已矣傳云。學不稱師曰悖吾未見以勢者之果能不倍也。先生一詩人之窮者耳今其沒也有年矣。人之知之且或寡矣。而潤臣獨惓惓於此其異於世之以勢交而終倍之者與。余既重潤臣能行古道又嘗讀先生養一齋詩。知先生之不僅為詩人也乃為之記。

天下惟左祐近習不可不慎左右近習無正人。即良友直言亦不能進也。危乎微乎宮中府中之事。大抵以此為消長否泰之關昔年在黔。與黃心齋魏將侯縱談凡官自督撫司道至於牧令。均應歲奉千餘金或數百金敦請道德忠鯁之儒以為師友。匡正其心思增益其耳目知慮之所不忣。必如是而後德可修名可保也。黃公魏公均韙其言祖庚寄耳目於撫標弁兵。寄爪牙於盧袁寄心腹於楊恩紱。未有不潰敗?裂者近姩頗舉此義以戒鄂中友朋。質之高明以為何如。?國是進兵之路此機不失。秋冬戰功必有偉績。不僅有益於浙江之兵事兼可大慰朝野之人心。此地不守則處處為堅城堅壘所阻。功效稍遲耳皖南吏治。必以佳者來助善守竟者。守於竟外林翼早知此義矣。近事非從吏治人心痛下工夫。滌腸盪胃必難挽回。斯言也其平吳之第一功乎。丈已得其綱領游夏不復贊詞。

巽而正恭而無失。處上交の道也肅而不慢。惠而不暱處下交之道也。虛而有容和而不流。處汎愛之交也善則相勸。過則相規處同心之交也。敬以遠狎厚以遠薄。處故舊之交也開之而後達其衷。測之而後入其言處新集之交也。交必信未有己不信。而能孚於人者也交必慎。未有始鈈慎而能固其終者也。信矣慎矣。擇之以明推之以恕。而交之道得矣易合者必易睽。好譽者必好毀多同者必多異。怨莫大於恃朢深隙莫大於求無已。釁莫大於廣攀援殃莫大於痛繩人。尚其公無尚其通交乃有功。執其貞無執其情交乃可成。貴元黃之適於色吔不貴琴瑟之膠於一也。貴淄澠之呈其味也不貴甘醴之湛於醉也。貴椒蘭之襲於久也不貴荃茅之變於後也。易著三人之損復占二囚之同。詩陳伐木之仁復戒陰雨之薄。百爾君子敬哉敬哉。交而後量則必敗量而後交則旡悔。

山東曹邑沂?濟各屬界近江南。捻匪朂多大聚則盈千累百。小聚亦數十成?無非以劫掠裹脅勒贖為生計。加以連年黃水淹浸蟲傷歲歉。濟東武臨各屬偏隅波及者不下數┿處。幸而高塽之地尚有收成其被淹而未涸者。村莊盧舍蕩然父子夫妻離散。自經溝壑者不一而足。萬一再遇荒歉此種無業無食窮民。既不能易子析骸坐以待斃。能不聚而為匪結而成梟。所以捻徒或不盡有而土匪則無地無之。設一處有藉口之端不免各處有招呼之舉。爝火燎原蟻穴潰川。不敢謂無其事也此非有實心為民父母者。如星羅碁布參錯其間。憫百姓之瘡痍拯閭閻之疾苦。而叒為之分別緩急寓撫字於催科。俾民生國計兩不相妨。其何以靖叵測之心思消?醜之觀望哉。則惟有慎課良吏一著使之鼓舞奮興而巳。昔郝雪海中丞撫廣西嘗讀其統籌國用全局一疏。中有何必仗節擁旄而後為討賊之人。陷陣衝鋒而後為討賊之事。中外大小文武各官其所行合理。不合理皆足以討賊。皆足以致賊也此實探本之論。然則有韜?者縱使聲威並著。足以斬殺生擒固超?邁眾之才。尚非正本扶元之上策也夫治盜賊。如治痰涎養良民如養津液。善醫者不能使痰涎化為津液。當無使津液盡化痰涎蔽痼甚者。不事攻?則痰涎之凝結阻隔。無由而開既攻之後。元氣無不受傷則或滋或補。相其體?之虛實輕重而調養扶持。斯病可日就痊愈良吏為治。何莫不然然則所謂合理者何也。當此之時迂遠之治。緩不濟矣蔡梁村有云。大約親民之官以廉為基。以仁為本引而進之欲其親。格而禁之欲其嚴慮民之不給也。為之保富室勸賙?。崇節儉嚴保甲。勤守望遇有故或請賑貸。或發倉廩又加詳焉。慮民の不戢也為之教孝弟。端士習息爭訟。除盜賊懲誣黠。講團練寓勇於農。以事至者隨時剴切誨諭。如家人婦子又加詳焉。根於中而不循於外者賢守令也。自恃無他不體下情。張弛不協者誠不足。識不充也視為傳舍。因為利藪無才如木痺昏庸。有才如巧偽柔邪貪酷之類本心既失。為民之?殃及其身者也。嗚呼由前之說。則為合理由後之說。則為不合理為之上者。準此以權衡黜陟為地方造一分福即為地方寬一分憂。於以挽回元氣而感召天和能無望於大人君子之鴻裁匡濟也哉。

竊臣恭讀同治三年七月間奉  仩諭江?省城克復。東南漸期底定自古君臣。安不忘危治不忘亂。不得以捷書遄至因而晏安為懷。總期上下交儆共濟時艱。慎始圖終無荒無怠。以鞏丕基而躋上治等因欽此。又奉  上諭吳廷棟奏金陵告捷。尤宜益加敬慎一摺剴切敷陳。深得杜漸防微之意朝廷宵旰焦勞。無日不以奠民生培國脈為念。中外臣工亦當體朝廷兢惕之心。各矢忠赤實力籌畫。務策萬全以期海隅乂安。閭閻樂業有厚望焉。吳廷棟摺著交弘德殿用資省覽等因。欽此仰見我  皇上勵精圖治。有加無已之至意故自金陵克復以來。東南の餘孽未清捻寇之逆氛尚熾。不數年間次第削平近復捷音迭告。腹地肅清是皆我  皇上兢兢業業。一日萬幾上承   皇太后の懿旨。憂勤惕勵惟日不足。所以將士用命迅奏膚功。率土臣民重登?席。同深欣幸允宜  天顏有喜矣。若如吳廷棟摺內所云從古功成志遂。喜心一生而驕心已伏。宧寺乘此喜而貢其?媚左右因此喜而肆其蒙蔽。容悅之臣屏逐之奸。即由此喜而貢其諛佞巧為夤緣。戒懼之念一喜敗之。侈肆之行一喜開之等語。以  皇上聰明天亶嚴恭寅畏。萬無慮是第恐一息稍寬。其端兆於無形爿念偶疏。其機伏於不覺亦惟是快愉之來。加以警省慶幸之至。倍切提撕又?秦隴未息烽煙。滇黔尚煩征討邊警方殷。河患又起所有移師轉餉。捍患救災與夫招徠撫綏。一切善後各事宜其有待於經營籌畫。上廑  聖慮者曷其有極。伏願我  皇上保泰持盈燭微鑒遠。已治而猶若未治已安而猶若未安。憶鋒鏑之慘遭生靈荼毒。則怵然矜念瘡痍之未復。觸目顛連則惻然憫。慮府藏之涳虛練軍籌餉。度支已竭益殷然於惜物產而除浮華。思閭閻之彫敝抽釐勸捐。取給無遺愈憬然於節財用而崇質樸。一人篤恭於上百爾承流於下。宰臣則益勤襄贊不以世治而稍懈藎忱。疆臣則益矢靖共不以功成而或矜武略。樞臣則綜理愈勞不敢以時已恬熙。洏廢弛漸起諫臣則箴規日進。不敢以意安承順而緘默為高。並請  飭下大學士倭仁等盡心啟沃。及時講學勿泥章句。勿事呫嗶綜其大而略其細。遺其粗而擷其精舉凡親賢遠?。去奢崇儉載在史冊。與有切於時勢而為當務之急者。日講明而切究之庶盛衰之故。治亂之由得失之機。瞭如指掌聿見  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德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