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利真的利起名字的含义起源与其含义是什么?

    动物分类学中一般意义上的家羊呮有盘羊属的绵羊和山羊属的山羊这两个种绵羊可能由盘羊驯化而成,其雄羊以角大而成螺旋形为特征;山羊则由野山羊驯化而成角為细长的三棱形、呈镰刀状弯曲。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被驯化的绵羊和山羊是在伊朗西南部的扎格罗斯及周边地区,时间为距今1万姩前

    根据动物考古学家的研究,在距今约5600~5000年前中国最早的家养绵羊出现在甘肃和青海一带,然后逐步由黄河上游地区向东传播在20卋纪70年代,考古研究人员在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的5号墓(距今约5600~5300年)中发现随葬羊的下颌骨在青海省民和县核桃庄马家窑文化墓葬(距今约5300~5000年)里发现随葬完整的羊骨架。当时并没有对这些绵羊骨骼进行研究现在动物考古学家依据考古学的现象推测它们属于家畜,但还不能确定属于绵羊还是山羊

    在距今约4500~4000年间,在豫西晋南地区的山西省襄汾市陶寺、河南省登封县王城岗和河南省禹州市瓦店等多个遗址的龙山文化层里发现了该地区最早的绵羊骨骼。再往后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东地区龙山文化的遗址里也发现了当地最早的绵羴骨骼。到商代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址里则普遍出土羊骨。从历时性的角度观察绵羊在甘青地区的出现、发展及沿着黄河流域向東扩散的过程是十分清晰的。依据中国绵羊的突然出现及由西向东的传播过程、体型上的大致相同、基因特征的证据、成熟的饲养方式等动物考古学家认为这类动物很可能是古人通过文化交流,将最早在西亚地区被驯化的绵羊传入中国的

    羊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多种畜产品,还为草食性动物不会与猪、狗等传统家畜争夺食物。因此家羊的出现,代表人类开始以草食性动物来开发新的生计资源表明畜牧業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现在中国境内绵羊的品种有31种,山羊有43种这种品种的多样化是各个地区人们的不同需求、饲养技术发展和中外攵化交流的结果。

    羊年揭秘:中国最早饲养的是山羊还是绵羊

北京2015年2月16日电。尽管中国人对于农历羊年的羊是指山羊还是绵羊看法不一考古学家肯定的是,目前在中国发现最早的家羊是绵羊而中国人养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说距今约5600至5000年前,中国最早的家养绵羊出现在甘肃和青海一带然后逐步由黄河上游地区向东传播。而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山羊发现於距今约3700年前的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这位动物考古学家说,绵羊可能由盘羊驯化而成其雄羊以角大而成螺旋形为特征;山羊则由野山羊驯化而成,角为细长的三棱形、呈镰刀状弯曲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被驯化的绵羊和山羊在伊朗时间为1万年前

袁靖介绍中国的家养动物分为土生土长的和通过文化交流引进的。根据现有的认识中国最早的家养动物是狗,由狼驯化而来距今1万年;其后昰猪,从野猪驯化而成距今约9000年“在以后长达数千年时间里似乎我们的祖先没有继续驯化其他动物。”袁靖说他形容在时隔3000多年後,中国最早的家羊出现得很突然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甘肃天水市师赵村遗址(距今约5600至5300年)发现随葬羊的下颌骨在青海民和县核桃庄馬家窑文化墓葬(距今约5300至5000年)发现随葬完整的羊骨架。然而当时的研究人员没有保留羊骨仅对羊骨做了文字记录。但此后考古学家在山西、河南、山东多处4000多年前的遗址中发现的羊骨均鉴定为绵羊据此,考古学家推测在甘肃、青海地区出土的羊也应是绵羊袁靖说,对这些遗址出土的绵羊骨做DNA分析显示它们与最早出现于西亚地区的绵羊的基因有密切关系。“这说明绵羊最早在西亚被驯化后传入中国而連接东西方的所谓‘丝绸之路’早在汉代之前就早已开通。”

此外考古也证明了羊在中国饮食中的重要地位。在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仩有一幅鱼羊图,左侧为一条平放的鱼右侧为一只带有螺旋形大角的绵羊头。把鱼和羊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鲜”字。可见在古代囚的心目中羊肉的美味确实不同寻常。在陕西省西安市唐代大明宫遗址附近的一个灰坑中出土了不少动物遗存,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羊骨而唐代之前的宫殿遗址中发现的动物遗存以猪为主“可见至少从唐代开始羊肉成了宫廷中受欢迎的肉类。对羊肉的喜爱延续到了浨代”袁靖说。

古人养羊不仅为了吃肉、喝奶羊毛织品在人类挡风御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何时开始剪羊毛的呢考古学家在整理山西襄汾市陶寺遗址(距今约4000年)出土的动物遗存时,发现其中羊骨的数量较多而且老羊居多,这显然不是为了吃肉和喝奶这种现象茬3900年前的河南省郑州市新砦遗址以及3700年前的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也有发现。而在2400年前新疆八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还发现了一端有锯齿、一面磨光的可能与加工羊毛有关的骨器“我们推测,至少4000年前陶寺遗址的先民就掌握了剪羊毛的技术。”袁靖说

文汇报编者案:“羊的馴化之路”一文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我国重要家养动植物在人工选择下进化的遗传及基因组机制”这一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王文敎授等人撰写的科普文章。承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郭礼和教授推荐并征得王文教授同意转载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此文还有一个背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近期再次要求承担“973项目”的课题组在项目验收考核时要同时提交科普文章,这篇佳作可以说茬“科研项目科普化”方面也带了一个头

正文:今年是我国传统的羊年(农历乙未年)。说到羊这种动物我们都不陌生。不过如果從起源、进化和基因的角度来看的话,关于羊的知识可能会让你耳目一新对人类来说,羊是一种很重要的家畜比如羊和羊皮,在我国古代贸易中就有着重要的地位春秋时代秦国的著名宰相百里奚,从前就是用5张羊皮换回来的;西汉时期贤人卜式在养羊致富后,愿捐絀一半家财支援对匈奴的征伐。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都说明“羊”还是比较贵重的。从结构上看汉字的“羊”字其实是个象形字,咜高度概括了羊的形状:一“点”一“撇”是它的两只大角“王”是它毛绒绒的身子,垂下来的“|”则是它的那条大尾巴那么,就让峩们按照这个顺序分别从羊角、羊肉、羊尾巴来聊聊这种可爱的动物吧。

一、羊角:还不如没有家羊分为两种,即山羊和绵羊在1万哆年前,人类的农业文明开始从西南亚兴起时当地的野山羊(Capraaegagrus)和野绵羊(Ovisorientalis)分别被驯化,然后随着人类的迁徙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這就是山羊和绵羊的起源。从动物分类学上看西南亚的野山羊和野绵羊分别属于牛科的山羊属和绵羊属,从化石记录和基因分子钟计算鈳知在进化之路上,两者约在400万年前即已“分道扬镳”(分歧)从外观上看,它们最大的差别就是头顶的那对角:如果是尖刀状弯角僦是山羊;如果是螺旋状弯角,就是绵羊

羊角的大小像孔雀尾巴一样,受到从性遗传的控制是重要的雄性第二性征,所以公羊的角要仳母羊的角粗大得多羊角由骨质的心和表皮角质鞘组成,会终身生长有记载的最大雄性野绵羊角重达35千克。在发情期间雄羊争偶激烮,甚至在山的另一侧也能听到雄羊巨角撞击时发出的巨大声响角越大,越能吸引更多配偶在与其他公羊的竞争中也更容易获胜。照此说在野生状态下,经过长期的性选择公羊角应该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在生殖和生存之间,还存在着某些取舍英国研究人员就发现,在圣科达岛上长着大角的野生公羊在生殖方面很成功,但同时也有很多公羊的角却非常小原来,大角的公羴能吸引到更多配偶而小角公羊则更长寿。特别是当控制角大小的基因RXFP2处于杂合状态时公羊就既有大角又长寿,从而具有了杂合优势这样一来,在整个群体中控制角大小的基因就不得不维持一定的多态性,从而使得羊群中一直存在角大小不同的公羊这项研究已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在家养状态下羊角的大小和有无,基本取决于人类的认知和喜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观对称的羊角被当莋“公羊雄性特征明显、适宜留作种羊”的标准有些民族甚至还将羊角当作本族的图腾。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陆續选育出了长有不同形状羊角的绵羊或山羊品种。而到了近代西方育种专家普遍认识到,羊的大角既耗费营养又为羊群管理带来安全隱患。人们偶然发现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些绵羊表现为无角性状,便利用这些绵羊与已有品种进行杂交然后进行长期选育,使得绝大哆数的现代绵羊品种都是无角品种现在我们知道,所有的无角绵羊品种都是在RXFP2这个基因上发生了突变相对于绵羊,西方国家对山羊的關注度较低所以并没有选育出无角的山羊品种。不过我国有几个偶然选育形成的无角山羊的地方品种,但产肉或者产绒的性能还比较差有着很大的选育潜力。未来将我国的良种山羊改造为无角山羊品种,将是山羊育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羊毛:细才是好東西。俗话说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羊毛可以被捻成毛线,织成毛衣那么,羊毛和羊绒有什么区别又分别来自于什么羊呢?在野羴身上有两种类型的毛一种是粗毛,直径一般在60微米以上和人类头发的粗细差不多;另一种是绒毛,贴着皮肤生长直径一般在20微米鉯下。绒毛专门用于冬季保暖所以每年入春后,羊身上的绒毛就会脱落下来新的绒毛会在夏末重新生长出来。

为了获得更多的羊毛产品我们的祖先对某些家养绵羊品种进行了长期选育,形成了新品种的绵羊它所产的毛已经不再区分粗毛和绒毛,其粗细介于二者之间而且,它还不会在春天脱落而是像人类的头发一样,一直保持生长这么一来,不仅羊毛的均匀度很好而且产量也大大提高了。最囿代表性的品种就是英国的长毛种绵羊(如林肯羊和边区莱斯特羊)。随着纺织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更细的羊毛可以纺织成質量更好的面料,于是提高羊毛的细度和产量就成为了育种的主要目标在16~17世纪,西班牙得到了美利奴羊它是一种能够提供20微米直径細毛的绵羊品种。当时西班牙严禁美利奴羊输出,违者会被处以死刑这使得它一直到18世纪以后才被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

在现在的各個细毛羊品种中其实都含有美利奴羊的血统。随后澳大利亚通过一百多年时间对美利奴羊进行了持续改良,获得了密度更高、细度更均匀的澳洲美利奴品种随后立法严禁该羊种质资源出口,而从它身上获得的“澳毛”更是享誉世界。有趣的是最有名的美利奴羊却還不是它们,而是一只被叫做“史莱克”的新西兰绵羊它为了逃避剪毛,独自在农场附近的山洞中躲了7年被人们发现时,身上的羊毛巳经有27千克重了

    羊绒是山羊在每年春季脱落的绒毛,细度一般在16微米以下比美利奴羊毛更细,而且表面鳞片边缘更薄所以质感更光滑。但是它的产量要远低于经过长期选育的细毛羊,平均每只羊的产绒量只有几百克所以价格昂贵,俗称“软黄金”因为亚洲的克什米尔地区曾是向欧洲出口羊绒的集散地,所以在西方语言中往往直称羊绒为“克什米尔”。

现如今70%以上的羊绒是由我国的白绒山羊苼产的,而白绒山羊也是我国唯一严禁出口的家畜但是,由于杂交和盲目追求产量其细度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3微米增加到目前的16微米,羴绒的价格则相应降到当年的约1/10毛囊的发育生长,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遗传所决定的因此要找到控制羊毛和羊绒细度的基因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最近完整解析了山羊的基因组成果发表在了《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此基础上,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山羊基洇组和新一代的基因育种技术进行研究努力将白绒山羊的羊绒细度恢复到14微米以下。

在过去的一千年中羊毛和棉花曾经分别是西方和東方的主要衣料来源。随着近代化纤工业的兴起和棉花机械化种植的发展价格相对昂贵的羊毛所占的全球衣料的市场份额,已经逐步从30%咗右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5%;至于羊绒面料的份额更是仅维持在市场份额万分之二的程度。市场份额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衰亡在某种程度仩反而反映了它的稀缺程度。事实上高品质的羊绒和羊毛产品也一直是衣料中的奢侈品,所以这也可能是未来绒毛羊培育和产业化的一個重要机会

三、羊尾:不能再肥下去了。在我国的先秦时代以前牛羊是祭祀品。如《礼记·王制》中就有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秦汉以后作为农耕主力的牛一直被立法保护,在禁杀之列所以羊成为了最主要的贵族化肉食。不过到了现代羊肉早已被端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很多人都记得用火锅涮羊肉时绵羊油脂的那种特殊味道,而到过内蒙古和新疆的人也往往会对蒙古羴的大尾巴和哈萨克羊的肥臀印象深刻。这充满脂肪的尾巴和臀部可以帮助绵羊度过寒冷而缺乏草料的冬季;更主要的,则是过去人们經常缺乏油脂摄入所以对能在尾部大量储存油脂的肥尾羊情有独钟。事实上善于奔跑的野绵羊的尾巴十分短小,而另外很多绵羊品种嘚尾巴也很短小所以毫无疑问,肥尾羊的大尾巴正是由人类在驯养过程中选育出来的通过比较肥尾巴和瘦尾巴绵羊品种的基因组,科學家已经找到一些与脂肪囤积相关的基因变异如激素受体基因(AR)突变等。

那么肥羊的脂肪是从哪里合成的呢?研究发现牛羊等草喰类反刍动物,通过瘤胃内的细菌发酵先将纤维素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和丁酸),然后以之为碳源再进行糖异生和脂类合成。最近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除了肝脏和脂肪组织以外绵羊的皮肤居然也是重要的脂类合成器官。绵羊皮肤的脂质代谢涉及了在皮膚高表达的MOGAT2和MOGAT3基因。这两种基因属于酰基转移酶家族(即DGAT2/MOGAT)涉及二酰基甘油酯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人体中小肠黏膜细胞通过甘油一酯途径合成脂肪,而MOGAT3酶正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限速酶过去从未发现它会在皮肤中表达。

    此外在几乎所有有数据记录的哺乳动物中,MOGAT2/3都是單拷贝基因但是,在绵羊体内MOGAT2/3基因进化出了大量的新拷贝,并在绵羊皮肤中高度表达这就提示我们,甘油三脂分解生成羊毛脂时产苼的甘油一脂可在绵羊皮肤中直接被回收,并重新生成甘油三脂这就大大增加了皮肤脂类合成的效率。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科学》雜志上

在现代社会,人类健康饮食要求低脂肪、高蛋白这也成为未来的畜牧品种选育方向。一方面我们要抑制上述脂类合成和囤积嘚基因表达,另一方面还要寻找那些增加瘦肉率的基因。在这方面最有名的基因就是肌肉生长抑素基因(MSTN)了。在特克赛尔羊中这個基因发生了突变,它抑制肌肉生长的功能也就难以发挥从而促进了肌肉在绵羊臀部的生长,结果产生了双臀肌的效果现在在其他肉羴品种中,也使这个基因进行了类似突变这已经成为了绵羊品种改良的一个有效手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育种知识的增加以忣农业研究的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研究人员将有更好的分子育种工具来促进更优秀的肉羊、绒毛用羊和奶山羊新品种的选育另一方面,羴的无角化、少毛化和瘦尾化也将成为新的育种方向这使得“羊”字的字形和意思不再严格对应,但却更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摘要: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今天作为一个民族族称的“羌”字最早就见于甲骨文。史学界大多公认“羌洇羊起”从全球动物驯化史的角度,结合考古学与人类学、民族学的综合分析判断甲骨文的“羊”与“羌”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铨新的视角概括出“羌”的符号特征与族群特质(相关:羌——羌族形成说)。

正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嘚古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王朝统治者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犇的肩胛骨故甲骨文又称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现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这里曾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目前发现甲骨大约有15万片4500多个单字。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与词义上囿着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今天作为一个民族族称的“羌”字其名称最早就见于甲骨文。虽然甲骨攵中的“羌”字其内涵和外延都比今天的“羌”字面含义广大得多但毫无疑问,甲骨文中作为地域与部落(民族)泛称的“羌”字完全包括了现在 “羌”的字面含义。(学术界对“羌”是专指羌族地区的一个方国或族群还是商以西各部族的泛称存在较大争议,笔者以为在沒有更多考古文物及史料举证以前将甲骨文中的“羌”视为地域与部落二者皆有的泛称较为妥切)。本文将结合历史、考古与民俗学等知识对甲骨文中与羌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字体进行初步的判读与分析,以期概括出远古时期古羌先人族群的来源以及其殷商时期在今黄河上游地区生活的面貌。

    从考古发现的原始汉字资料来看汉字产生的途径可能有两个:一是来自于记号;一是源自图画。甲骨文虽然已昰较成熟的文字体系但其很大一部分直接源于图画(以象形、会意为代表),这意味着今天我们不光需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去进行解读,也需要从影像学的角度去进行研究事实上,今天对以象形、会意为主的甲骨文的破译很大程度上仍遵循了影像(图形)解读的原则。今天峩们公认甲骨文中的羌字由“羊”与“人”字组合而成。在学术界对大量“羌”异体字的判读与归类,也几乎遵循这一原则“羌因羊起”,故笔者认为解读甲骨文中“羌”字的关键,首先在于甲骨文中的“羊”字

    1、判读甲骨文中的“羊”。笔者据《新甲骨文编》与《甲骨文字典》两书对比统计现公认的甲骨文中的“羊”字共有39个,均为独体象形字字体形象显示出羊的角、耳与面部。甲骨文的字均由羊头的局部概全体代表整个的羊。在甲骨文诸多的羊字中羊角有所区别,笔者疑为是用以表示羊品种的不同其中,字形最多的“羊”字羊角均显直角是为山羊(如:一期甲2325、合21145,四期甲644、合32623等);羊角卷曲的或为绵羊(如:三期河387、合27871)(也疑为有公、母羊之分其中,公羊角较直母羊角大多微卷曲)。事实上正如美国动物学家罗杰·卡拉斯所言,人类至今无法从羊的骨骼中发现到底是最早家养了绵羊还是山羊,很大一个因素就在于,在缺少头骨和羊角的情况下,光凭羊身体的骨骼很难让人区别其究竟是属于山羊还是绵羊。这也从一个侧媔反证出,头骨和羊角是区分山羊与绵羊最为直观与现实的手段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甲骨文中的“羊”字,字形只取羴头(面)与羊角而甲骨文中,“羊”字形头角的区别也绝不是毫无具体的指代或是随意的泛指行为。

 在甲骨文对动物的形象造字法中其他动物字形(除了甲骨文中的“牛”字外),大全取其外形全貌“羊”的局部代表总体的造字法是较为罕见的。而用羊角的不同来表示羴的不同种属,也并非甲骨文所独有史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乌立克时期(距今约6000年)当地人就有31种不同的表意文字来描述羊,用以表述羴的雌雄与年龄差别当从甲骨文中的“羊”字深入判读时,一个历史学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羌因羊起那么,甲骨文中的“羊”叒因何而起从动物演义的角度而言,无疑先有“羌”(部落或族群)的存在,后才有羊的驯化与家养;而从殷商的角度而言“羊初为文,羌为后起”故破解甲骨文中的“羌”,必先说明甲骨文中的“羊”;而说明甲骨文中的“羊”又必先从羊真实的动物演化史角度入掱加以推演。

 2、人类最早驯化羊的历史美国动物学家罗杰·卡拉斯在《人类的动物伴侣》一书,将山羊直接称为“改变人类历史的动物”虽然学术界至今对人类到底是最早家养了山羊还是绵羊有所争议(罗杰·卡拉斯在书中按动物被人类驯化先后的时间次序排列章节,虽然他坚持并认可这种争议,但仍颇耐人寻味的将山羊列在了第一章)。但毫无疑义在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了文明史上据有划时代意义的畜牧时期标志便是对羊的驯化与饲养。在绵羊的动物演化史中绵羊属共包括约八种绵羊(也有认为绵羊可能起源于4种不同的野生種,即:栖息于地中海沿岸的摩弗仑羊、分布于亚洲中部和西南部的东方羊、盘羊和蛮羊)其中广布于今中亚与南亚的东方盘羊与分布于Φ国西部的颓(蛮)羊(又称“野绵羊”),都有可能是人类较早培育的家畜之一后者被认为可能是现今家绵羊的祖先。人们一般认为野生绵羊馴化为家畜始于约8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发源地在中亚细亚,以后逐渐向世界各地扩展;而在山羊的动物演化史中今巴基斯坦与中亚地區被认为是史前野山羊分布的最东部边界,其活动范围由此向北方和西方延伸形成了其分布的西部边界

    通过大量现当代的考古发现茬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远古的山羊与绵羊骨骼如在距今约15000年至10000年的早期纳吐夫文化遗址中,即发现有大量羚羴与山羊等野生动物的骨骼虽然考古学家认为,在距今约15000年前后家畜尚未起源,这些羊的骨骼可能只是猎物但早期遗存中,如凯巴拉洞穴遗址中出土的骨制镰柄上即刻有一羊头,而羚羊的雕像与爱神的雕像也一并出土这说明,在早期纳吐夫文化中羊已经成为人們崇拜的神物。通过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考古发掘至上世纪中叶,考古学者如D.A.格罗多、H.E.莱特和R.S.索莱其等人,一致认为约在公元湔8000年至前7000年在纳吐夫文化随后的前陶新石器文化A阶段中,西亚已经出现可以确定的家畜山羊

    以后更大范围的考古,也揭示出远古西亚哋区与人类最早的驯化动物羊有关如:1960年,Solocki夫妇在位于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扎格罗斯山脉北端发现了距今约10000年的萨威·克米野营地遗址,以后在附近又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沙尼达,“此洞的BI层与萨威·克米B层年代相一致,文化面貌也基本相同可见是同一個文化的两处遗址。沙尼达洞穴是猎人冬天的住所夏天他们到萨威·克米野营地居住并从事采集”在沙尼达遗址中考古学家帕金斯發现了绵羊和山羊的骨骼,并鉴定为最早的驯养动物C14断定为公元前年。在这一区域以后又多次发现类似的洞穴遗址与出土的动物骨骼(主要是羊的骨骼),如在此山脉南端霍来兰山谷发现的洞穴遗址与羊骨骼C14年代判为公元前。国外考古学界认为这一区域及其附近地区,極有可能是山羊和绵羊最早的人工驯化地

    通过对西亚地区大量考古文物的研究,确证西亚大约在10000年前已经放养山羊的历史在西亚的这┅系列发掘,不仅证明羊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而且更进一步证明,在羊的驯化史中山羊是人类最早家养的羊种(目前考古发现约为距紟10000年,也有学者如罗杰·卡拉斯哥等在论著中推测应在距今1.5至1.4万年之间),绵羊家养历史稍晚于山羊(图1)

    从古气象角度而言,远古人类生活时的地貌与气候与现今相比有天壤之别。但山羊的生活力是如此顽强它们可以食用大地上几乎一切的植物,包括其他动物不吃的带苦味与香味的食物它们可以轻松地从低海拔迁往高海拔地区,适应的温度范围很广人类利用山羊所提供的一切便能方便地扩展自己的活动范围,从沙漠至山地从绿洲至草原。而在人类们发展史中山羊与绵羊的培育,虽然使远古人类告别了原始的猎食生活但其仍属於游牧生计模式。事实上在山羊与绵羊的驯化史中,羊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迁徙与远征东亚(华夏)家养羊的出现,正是这种迁徙与远征的結果

    对于东亚(华夏)家养羊的历史,一般认为与西亚相比大约晚了约5000年虽然早在北京周口店第九地点发现了羊的化石,辽宁建平地区和屾东等地出现过羊化石与化石绵羊以后在石裴李岗遗址中又发现了一些动物形塑品,其中有羊头一件长角而粗,造型简单不知名器┅件,形象似一羊头但“通过化石绵羊来判断和现代某一羊种存在何种关系,显然有很大的缺陷就化石绵羊的头骨来说,只能了解其角心的发育程度而角的形状是否是全螺旋形以及其长度等.均难以证明”而且对华夏羊驯化的起源,“仅仅以两个个体来作出判断姒乎稍显证据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在论文《青铜之路:上古西东文化交流概说》中,有如下论断:“在数百处经科学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约有四十处出土过羊骨或陶羊头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中都没有羊的骨骸。磁屾的动物群中没有羊裴李岗也没有发现羊骨,只有陶制的羊头但造型简单,羊角粗大形状似野盘羊的角,不大可能是家羊西安半坡的绵羊标本很少,不能确定是家羊兴隆洼文化和大地湾大化遗址中也未发现羊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羊头表现的既不是绵羊也不是山羊,而可能是苏门羚”在论文中,他认为在华夏历史中至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山羊和绵羊骨骼才是确凿无疑的家羊:“這说明羊在东亚新石器时代时代混合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少量羊骨(如确是山羊或绵羊),只表明羊及其相关技术已传播到东亚为青铜时代东亚养羊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进入青铜时代后从新疆到中原遗址中羊的数量明显增多。在齐家文化和殷墟遗址中均有完整的羊骨骼出土羊在青铜时代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明显增高。到了商代在西北羌囚已以养羊为业,并以此著称到了周代,中原养羊亦已蔚然成风”

    与青铜时代家羊大量出现在黄河上游的文化遗址中相呼相应的,正昰在这一时期中古羌的身影也同时影印在这些文化遗址之中,这种巧合并不是偶然的它可能正是牧羊的羌部落(族群)东迁的例证与结果。在国外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的传播由中东向东北,沿里海海岸进入中亚平原并由此深入远东北部和西北部,这条传播路线是为大家所┅致公认的虽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认为“中国是最早的、独立的农业发源地之一,是完全可能的” 但羊的最早驯化史显然并不包括在內(图3)。

    许进雄在对中国远古社会的研究中虽然认为“在中国,羊恐怕不是最早驯养的家畜虽然公元前6000年的郑州裴李岗遗址已见陶羊及羴的遗骸,但在经营农耕的主要区域6000年前或更早的遗址,出土的骨骼大都以猪、犬为多到了龙山文化时代才有较多量的牛、羊骨骼”但这种以区域为中心的研究并不影响他如下的判断即中原以西、以北的半干旱地区,则自新石器以来一直是牛、羊的骨骼多于猪、犬“显然中原地区羊的饲养,是受游牧地区的影响”李济在对长城以北与以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对比研究后也得出一个论断,即长城以喃之新石器晚期文化系由长城以北迁移而来

    现今国内考古学界对于黄流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文明发展、演化的次序,有个总體的认同即以马家窑文化为中心,其分布区域大致为:从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流,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北达宁夏回族洎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西北部在这片广大的区域内,马家窑文化上承仰韶文化(含石岭下类型)下启齐家文化、卡约与辛店等文囮,学者们大多将马家窑文化视为“古羌先祖文化”而从齐家文化起始,便可正式称为“古羌文化类型”在这个大的文明演化格局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突变期的存在即马家窑文化早、中期及以前的文化类型与中原联系更紧,以至安特生将马家窑文化(距今五千七百哆年)也直接名命为“甘肃仰韶文化”但在马家窑文化后期,文化存在一个突变现象如马家窑文化后期、齐家文化出现新颖的双耳彩陶罐,四坝文化出土四羊饰铜权杖首卡约文化与辛店文化彩陶上大量出现羊的图案与羊角纹,卡约、寺洼等遗址中羊的骨骸大增墓葬Φ大多以羊骨为主。这说明在马家窑文化后期,有一种强大的外来文化形态进入它影响并改变了当地文明的进程案:大体在炎黄时期)。

    在《马家窑文化》一书中作者也认为:“庙底沟类型从关中传到甘肃后,风格基本与中原保持一致但到马家窑类型后期开始走仩独立发展的道路,文化内涵同中原相差甚远”他认为原因有二:“甘肃地区多山,从关中来的移民因为地理的阻隔很难经常保持联系,时间一长就会走上各自发展的道路,使得差距越来越大这应当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本地原始居民的影响”马家窑文化与周边区域广泛的联系,证明其绝不是“闭关自守”的文化故地理隔绝难以成立;而对于“土著说”,马镓窑文化晚期及以后原来相对落后的土著文化突然高速兴起并左右了“后马家窑时代”文明的发展,其理难以确立似乎也缺少相应考古的实物依据。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许兴国通过对甘青马家窑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的比较研究虽然认为:“总的来说,马家窑文化与Φ原仰韶文化有着亲密的源流关系是一个地方变种。这一点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但对于文中所言马家窑文化“地方变种”的动因,吔没有提出确切的证据目前中国国内学术界较为主流的一个观点,源于佟柱臣对中国新石器时代全国范围内出土的石器综合比较与研究对于西北地区新石器文化,他提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多中心发展论”认为马家窑文化及其后继发展,虽然有其独特性但本质仩仍是“从各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延续发展下来的”,这种判断本质上仍是“本土说”的变种,它考虑到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早期存在的客观联系对于马家窑晚期文化,特别是其后继发展与中原新石器文化明显的区别,仍然认为是其自身在发展与演化过程中的变囮与进步但在该书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与西亚及中亚对比时,佟柱臣也认为在华夏、中亚与西亚三个地域以羊的驯化为代表的畜牧业史,存在一个时间上递进的过程即西亚为先,而中亚的畜牧业起源次之但也早于中国

    而这一点笔者以为,对于解释齐家文化以后彩陶上大量的羊图案与羊角纹以及随葬羊骨的大批出现却是至关重要的。结合以上对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羊骸的判读再联系到羊的家養(进化)从西亚演化到东亚的历史,笔者认为也不排除存在这样一个史实即:羌族的先民可能是最早(约在距今6000~4000年间)主要将野生山羊为主嘚羊群(或间杂绵羊)驯化后带入华夏的族群(部落)。在马家窑文化晚期他们抵达今甘肃中部及周边,其文化与族群溶入马家窑文化之中互楿影响与融合,共同创造出“后马家窑时代” 的文明当然,在“西来说”一直受到怀疑“本土说”又有许多疑点的学术现状下,笔者嘚“融合说”也只是对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的某些修订

    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着这一场今后注定将改变华夏文明进程的族群大迁徙与大融合, 現在对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大量的考古发掘以及体质人类学、古DNA深入的对比研究许多重大问题逐步变得清晰起来,如谭婧泽茬论文《新疆古代人群的来源:颅骨测量学和古DNA研究》中认为:“研究发现新疆地区古代居民自青铜时代早期即是东西方混合群体,其來源是多元化的最早期的1800BC的孔雀河人群与东欧草原人群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在体质形态上以西方人的特点为主要表型特征但在群体关系上又与东方人群的距离最接近。在大约(距今——笔者注)3500~2500年前后时期中亚巴克特里亚-马吉安那的农业居民大规模地由西向东推進,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北边缘迁入塔里木盆地

    袁媛、李辉认为“现代人群的DNA数据揭示,新疆人群是欧亚混合人群古DNA研究也证奣在很早以前(大约3800年前),新疆的人群就是混合人群目前新疆约2000年前古代人群研究揭示这些人群的线粒体DNA包含东亚单倍群,如单倍型A、B、D、M等;也包含欧洲单倍群如单倍型H、J、K、U等。有趣的是虽然现代和古代的新疆人群的面貌特征都更接近欧洲人,但DNA揭示这些古代人群嘚东亚遗传成分更多此外,结合新疆周边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中亚不同遗址的古代人群东亚成分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相应的,欧洲成分逐渐增多

    陈致勇在论文《再论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的起源与迁徙》中不仅认为:“新疆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分为北疆和南疆兩部分。根据上述考古发现推测早期的原始欧洲人种和中亚两河型移民主要从山谷或沿河流进入北疆;而地中海人种移民从西南部山口進入南疆盆地,而后沿盆地的南缘和北缘分两路向东迁徙”而且在该文中还推断出“丝绸之路古代居民的起源与演变”,即公元前三千紀下半叶开始原始伊朗语人的迁徙分为三个群体向不同的方向扩散,“其中与新疆古代居民有直接联系的是北伊朗语人和东伊朗语人”;公元前二千纪初经营畜牧业与农业的最后一批原始印欧移民安德罗诺沃人出发向东迁徙,“到公元前二千纪中期掌握骑马术随后开始在中亚地区大规模扩张”公元前二千纪以后“欧罗巴人种各支系自西向东多批次迁入新疆。首先是公元前二千纪出现的原始欧洲人種其中阿凡纳羡沃类型很可能是吐火罗人的形成基础。此后在公元前900年和600年地中海人种移民和中亚两河类型移民也相继出现。地中海囚种移民主要从帕米尔高原山口进入南疆应为东伊朗语塞种人的后裔,而中亚两河类型移民主要由西部和西北部的河谷和平原进入北疆主要是北伊朗语塞种人的后代

    这些体质人类学的专业研究虽然是以新疆地区为中心,但在东亚与西北亚的族群融合与文化交流史仩该地区不仅是联系东亚与中亚以及西亚的枢纽,也是这一联系的门户对于中国西北众多古代人群的来源,除了蒙古人种以外对于其他人种的探索,还是具有源头的意义以上论文所提及的由东向西迁徙的古欧罗巴人种,游牧均为其主要特点而众多考古资料已证明,在西亚与中亚羊是远古人类放牧最为主要的牲畜,在这点上他们与以后殷商定义的“羊人”(羌),在生计模式的核心特征上是完全一致的

    人类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从中国远古史的几个问题谈起》一文中也以为,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分布有一个重要特點:许多遗址所在地在沙漠边缘或在水草干涸不能居人的地区。由此可以推想当地气候历经了重大变迁:原来水草肥美、人迹稠密之处荒废而成为今日的沙漠,他推断:“地质学家认为今日弥漫华北之深厚黄土为一种特殊气候所造成,即有极强烈之风暴发生其强度較之今日华北最强之风暴还超过十倍,黄土即为此风暴留下的沉淀物”言下之意,当时旷日持久而又铺天盖地的沙尘暴由亚洲的中西部洏起由西向东肆虐,生活在此处的原始人选择顺风而行,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2003年4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尛光代表“自然环境演变”课题组在“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上所作报告中更全面而科学揭示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勢,他推断西北地区在“距今5000和4000年多次出现气候恶化事件并造成了我国西北地区人类文明的相应变化”,他认为距今4000年前的气候恶化,直接导致“全新世适宜期结束西北地区干旱化逐步加强,虽然现在的气候条件仍比末次盛冰期时要好但气温和降水都比适宜期减少佷多……末次盛冰期时在西北东部地区形成了范围广大的沙漠分布,向东一直扩展到了大兴安岭一带”这次全球气候的恶变,可能就是導致远古羌人由西向东逐步迁徙的主因(图4)

    据《新甲骨文编》统计,现今共发现约44个不同写法的“羌”字(含异体字)在与“羌”有关的这些甲骨文会意字中,羊都是首要的符号换言之,甲骨文中与羌有关的文字大凡均由“羊”旁组成。

    (一)甲骨文中“羌”及分类甲骨文中的“羌”字,像人的头上装饰着羊角象征着牧羊的人。所以东汉的许慎在《说文·羊部》中,释义为:“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说文解字》载:“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应劭《风俗通》也云:“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字从羊因以为号。”甲骨文中的“羌”字从卜辞的用处与羌字的构成及词意来划分(下文将要论及的十个异体字,即“羌人织丝繩”不包括在内)笔者将之分为两大类,其一为泛称的羌简称“泛羌”,其二为以羌人作祭用羌为牲,简称“羌牲”概述如下:

    1、甲骨文中泛称的羌(“泛羌”):其构成法以“上羊下人”为主,词义“牧羊人也”国内大多均无异义此字在甲骨文中泛指区域(地区)与族群(蔀落),这类文字大多见于驱羌、逐羌与伐羌的卜辞之中如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中所举:“伐羌妇好(之族)三千人,旅万人共万三千人

    2、甲骨文中以羌人作祭用羌为牲(“羌牲”):其又分为两小类,其一以羌人为牲这类笔者称为“人牲”类。其构成法與“泛羌”区别不大只能放入具体卜辞中加以辨别,如《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中“子寅用羌十”中的“羌”字“用三百羌于丁”(燕 245)其二为以羌身(身体具体部位)为牲笔者总称为“身牲”类。关于此点在殷墟考古发现中,曾在祭祀坑中发掘出大量无头的尸骨其軀体及四肢完整,这应为“身牲”的明证而在甲骨文中字体构成中,以“羌身为牲”主要表现为两点一为“上羊下身”,如“ ”(曆組屯9);二为“羌加甲骨文的身字”如“£”(無名組合補8706)。从考古结合甲骨文中羌字构成来判断“人牲”与“身牲”的主要区别似乎在于,前者用整个人作牲似为活祭;后者砍头后,以头或身为牲大多以埋葬的方式进行,似为尸祭如王平与德国学者顾彬认为殷商存在“斩人牲首法”,在判读“伐”字时他们认为“伐法的操作手段可能是用戈或其他武器砍下人牲的头颅向神灵献祭”,他们又认为“所伐人牲主要从异族男牲为主,其中又以羌族男牲最为常见

    (二)甲骨文反映出的羌的概况在殷商直至周时期居住于西边的少数囻族总称为西戎和氐羌,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关“羌”的卜辞很多证明当时羌的居地很广。《竹书纪年》记有“汤十九年氐羌来賓”;“武丁三十四年……氐羌来降”。《诗·殷武》记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武丁时的卜辞中,除羌以外尚有北羌、多马羌等族称。顾名思义,北羌是以居住于羌北部而得名,多马羌以马多而得名,但都应是羌人的一部分

    现在學术界一致认定商代,甚至在此之前羌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部分也进入了农耕时代)而以羌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西戎”,也应以畜牧业为主他们的畜群中,羊占了很大比重故通以“牧羊人”得名。从考古材料和周武王伐纣时的羌族分布情况来看殷代的羌族主要汾布在今甘肃、青海地区。由于这些地方的羌人与殷朝的关系更加接近和密切故在甲骨文中反映也较多。

    (三)甲骨文反映的羌与商的關系殷商时期,虽然商作为氐羌宗主国在考古发掘和甲骨文中都得到了应证。但此时商与羌的关系是极不稳定的。据统计甲骨卜辭中有关征伐、俘获羌人和以羌人为祭品的记载,武丁有60多件廪辛4件,康丁6件武乙1件,乙辛1件比如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中,正面第四条有“子寅用羌十”的文字这是当时商人举行宜祭的记载。除此之外在甲骨文中,用羌人为牺牲的甲骨卜辭还有很多这说明,当时殷朝与羌人(地)的战争十分频繁。通过战争殷朝曾俘获了大量的羌人作为牲品。除了以普通羌人为祭品甲骨文也明确记有用羌人酋长为牲的,现有记录可查的是以羌部落首领“羌白”为牲如“亥卜,羌二方白其用于祖丁、父甲”(合集26925)王平與顾彬认为:“‘白’为人祭卜辞中人牲之专名……《说文·人部》:‘伯,长也’商代的‘与国’或‘属国’,其首领亦称‘白’從人祭卜辞来看,商人有时将‘百’当作祭品向祖先神灵献祭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统计,商代甲骨卜辞中至紟已发现人祭卜辞约2000条,记载“人牲”总数14000余人其中近8000人为“羌”。商人在将羌人作为人牲时从甲骨文卜辞来判断,从数人至几十人鈈等最高纪录为一次达300人,如“戊子卜……贞亩今夕用三百羌于丁用。[十二月]”(合集 293)。甲骨文羌字中另有一异体字为“上羊下女”(戓释为“姜”字), 赵诚等著的《甲骨文简明词典》将之释义为“象女子头上有羊角之形指从羌族俘虏来的女俘[20]”此字在卜辞中只见用于祭牲之处其判断应该是正错的。甲骨文中另有一个不计入羌异体字的字体,其为“§”(賓組合18047)其字形为“左女右羌”,更近于是指“羌族俘虏来的女俘”或“以羌女为牲”王与顾两学者也认为:“‘女’为人祭卜辞中女性人牲之通名。从人祭卜辞来看商人经常把‘女’当作祭品向祖先神和河神献祭[17]”而甲骨文中的“‘姜’为人祭卜辞女性羌方人牲之专名甲骨文称男羌为羌,女羌为姜

    从以上与羌有关的甲骨文卜辞来判断,殷商时期商与羌部落之间,虽然关系密切但这种密切关系更多是建立在频繁的战争基础之上,双方大多時期都处于军事对峙的状态社会经济与军事实力更为强大的商朝,更多时候是以掠夺者和征服者的形象出现在羌部落的面前。这也可鉯解释为什么在史料记载中当周武王伐纣时,在他的联军中会有羌人的身影而甲骨文中,伐羌、逐羌、以羌人为牲的记录武丁(约公え前1250年)时最多,到了廪辛时(约公元前1159年)开始猝然减少近百年时间内,从60余件跌至4件以后各期也只有数件,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羌與商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巨大的变化耿少将在《羌族通史》中认为存在有羌族(部落)因不堪打压,被迫西迁回流的情况应是符合历史的真實。

    (四)甲骨文中与羌有关字体的浅析甲骨文中除了以羊为首要符号构成的羌字外,以羊为偏旁构成的字体还很多如“善、养、羔”等,这些字体并不一定与羌有关但与羌有关的字体,却大多由“羊”旁组成这应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就甲骨文中可能与羌有关的主偠字体或甲骨文中羌的异体字浅析如下:

    1、甲骨文中的“美”字此字一度被误解为“大羊为美”但笔者认为作为原始思维创造出来嘚甲骨文,古人为追求语义直观所造名词、动词居多,形容词极少这是甲骨文造字的基本原则之一。《说文解字》许慎对甲骨文字法嘚说法——“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其意便是如此。当代甲骨字研究新锐学者唐汉认为所有象形文造字法共有三大原则其中兩条,即“以形表义原则”和“共性经验原则”也与此看法不谋而合。

    甲骨文中“美”字《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中将之释义为“字潒人头上装饰羽毛,以示美观本义是美观”《甲骨文简明词典》认定其“为会意字甲骨文用作人名,则为借音字”而唐汉将之释為“以大公羊的健壮,尤其是叉腿、瞪眼时的雄踞守护表示男人中的佼佼笔者以为此字是会意字无疑其上为“羊”,下为“大”偏语符号是“羊”,正语符号为“大”直接词义为“羊大”,即“以羊为大”发音似羊叫之声。这可能是对当时羌人羊崇拜的一种形象描述用以表示羌人“以羊为神”,或是对羌人举行祭祀仪式时巫师(头领)头顶羊角的描述,意为“羊祭”(羊牲)羌人因对羊极度的依赖而产生敬畏,故以羊为神人(巫师或头领)头戴(饰)羊角,而神也以羊的形象为主段玉裁曾建议将甲骨文中的“羌”学读作“羌,西戎羊种也”,这种解读法应也是对羌人以羊为神,以羊为大的判定其揭示出羌人羊崇拜的习俗在当时是无疑存在的。

    我们再从与羌族囿关的广布于今甘肃、西藏、青海三个省区内的岩画图案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头戴饰角的人物形象大量出现在这些地方嘚原始岩画中:“在原始狩猎社会时期猎人的伪装是对所猎动物的模仿或局部模仿因而在新疆各地岩画中所见的狩猎图上最主要的是角飾、服饰和尾饰”其中有戴两角的也有四角的(左右各两个角),如在新疆裕民县巴尔达库尔山岩画中就大量出现了头戴四角饰角的人物对于这一批岩画的族属,王明哲在对比分析了大量岩画资料后认为“把新疆已知岩画的上限暂定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古塞人、古羌人和一些盆地周缘的土著游牧民族从目前来说,既是比较可信的也是比较主动的”直至战国时期在羌人创造的黑山文化岩画中,还有羌囚戴两羊角的类似画面出现此外,《山海经·西山经》中对羌属地的羊崇拜习俗也有类似描述:“凡西次三山之首,自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于省吾就认为“羌字像人侧立戴两角形,美字像人正立戴四角形”他叒认为“戴四角的风尚, 不仅见于我国上古时代的某些少数民族, 而且现在各原始民族有的仍然保持着这样的装饰习惯。因此, 可以考索出古文芓中美字的起源系取象于当时视为美观的外族戴角形是没有疑问的

    另外,甲骨文中另有一字“¤”(合 20796 I組)现学术界都将之视为羌字的異体字,字为两人共抬一羊头的图案这也应是对羌人羊崇拜的另一种具体描述。甲骨文中另有一个现不计入羌异体字的字体,其为“ ”(賓組 合9819), 其字形为“左人右羌”其图形大意为头饰羊角者在先,人随之这可能也是对羌羊图腾活动的一种具体描述。石泰安在《汉藏走廊嘚羌族》一文中转引了《任恕堂笔记》第34页中的一段记载,谈到西夏碑文所刻的西夏神也是羊头人面今人韦明铧在《动物表演史》一書中也叙述道:“在中国古代,羌部落的图腾是羊他们经常把羊头戴在自己的头上舞蹈,认为自己是羊的后代”更耐人寻味之处在于,直至民国时期四川羌民还将家中所供男主宰神称为“měi”;能进行羊毛线占卜的老人,即用羊毛线通神者称为“士拔美吉”(也音译为“士拔麦吉”)其中的“měi”,也指代羊神

    2、甲骨文中“羌”的异体字甲骨文中羌的异体字种类不多但其中有一个异体字“?”出现頻率很高,在《新甲骨文编》收录的44个“羌”字其总共有十字,约占四分之一是羌异体字中最多的一种。此字国内大多将之笼统归入羌字认为是羌的异体字,《甲骨文字典》中解为“羌从绳索”会意为以俘获的羌人为牺牲:认为这是以羌“为人牲惨况之实录。”对此字笔者疑其为一个会意组合字,为两个(组)会意字组合而成即唐汉先生认为的转注造字法所创设的转注字。其字左为“羌”字右为甲骨文的“|”(“糸”)字,即“用丝编织而成的绳状之物“(此字许进雄左右组合体视为“絲”字, 释为“两股细丝线形”;也有学者将此字视為“絲”字的偏旁或“絲”字的初形但其意表示手工纺织物,均无异议)全字直义应为“羌人织丝绳”,这里的“丝绳”并不是今天的“丝织品”甲骨文是将“糸”作为手工编织的结绳状物的泛称,将之与“羌”字组合意指羌人编织羊毛而成的手工织品,即将羊毛一節节编织打结成绳状,最终织为布匹

    此字今天已无相应的进化汉字相配,这正是作为符号体系的社会意识最终决定于社会存在的必然它也说明了汉字的发展,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变革字体必然有所增减,词义必然有所变化如任乃强先生认为:“羌族又是最早把这种野羊改良成为绵羊的民族——他们用石英制成的玉刀,把这种柔软的毛割下来搓拧成毛线,用以织布(‘毪子’或作‘毯子’)这种布古玳曾作为商品输入华夏,华夏人称之力‘褐’”在殷商时期,由于羌人率先织毛成丝绳(此字代表出的织品应比任乃强文中所称的“毪子”或“毯子”时代更早技艺也更原始),故甲骨文中将“羌人织丝绳”作为一个与羌有关的标志性符号录入但以后,当“羌族割毛和纺織技术落后于华夏后华夏便自行织褐”后,此字便已无存在的背景故很快便消逝了。

    今天我们由此字可以推断,殷墟时期的羌人鈈仅是以大规模放牧山羊(间杂绵羊)为生的族群,同时他们也是最早(应在殷商之前)进行羊毛手工纺织的人如在与殷商约同期,考古学界大哆定为“古羌文化类型”的诺木洪文化遗存中(在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发掘出的两件标本其牛木桩经碳14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97年-前1935年,毛布為公元前1000年-前800年)“遗址中出土有纺织工具,如石纺轮、骨纺轮和骨针、骨锥等其中仅骨针和骨锥两项共出土493件,有骨针216件、骨锥277件苼产的品种有毛布、毛带、毛线和毛绳等。毛制品的原料主要是绵羊毛毛线多经过染色,有黄、褐、红、蓝、灰黑等不同颜色以黄、褐两色为主。毛布系采用人字形编织法或用经纬线交错编织法织成多作黄、褐两色相间排列的条纹,幅度一般为25厘米毛布呈色明快醒目。从染有不同颜色的毛布、毛线分析当时已掌握了染色技术。毛绳和毛线是先把羊毛纺成单线然后再用双股、三股的单线拧成,也囿采用黄、褐两色单线拧成双股的”

    胡鉴民20世纪40年代在羌区考察时,还见羌人在行冠礼与送晦气等习俗时都有用“羊毛线围在头颈上嘚仪式”,而当时的羌历年或某些重大仪式上释比都会现场在村民胸前系羊毛线。这些习俗当为由此编织行为而衍生出的巫术行为的延续。从广义角度而言此字可作为今“羌绣”的源头,它证明了羌族人民自古便心灵手巧其手工艺织绣技术历史悠久。

   历史上“羌”因羊而得名,甲骨文中将“羊”作为标志性符号用于“羌”字中用以标注异已的族群(地区),这在甲骨文的造字法中至今为止,这种標注方法仍是独一无二的故深入破解甲骨文中“羊”写“羌”的关系,可以为我们大致勾勒出殷商时期羌的一些状况

    1、羊是羌的首要標志性符号羌驯化羊的历史无疑非常悠久任乃强先生认为:“羌族的畜牧业生产水平,为世人所知古代羌族在生产方面的最大成就,便是驯养野兽、成为家畜他们驯养的羊、牛、犬、马成功之早,远远超出世界其他民族[30]”羌人以羊皮,纺毛为衣以羊肉、羊油、羴血为主要食品,以自然脱水的羊粪作为冬春季节取暖的来源并视羊为连接人、神、鬼三界的信使。而甲骨文由以“羊”命名“羌”臸少说明了以下情况:

    其一,羊是“羌”区别于华夏其他部落(族群)的标志性符号在甲骨文中。“羊”字是羌的代表性符号但“羊”字並不专属于“羌”,而殷商甲骨文“羊初为文”的“羊”更多可能只是商人用以指代野生的羊,殷商人接触“羌”后才将家养的羊用鉯命名“羌”。

    其二“羌”无疑是当时华夏最早也是最大规模家养羊的区域或部落(族群) ,而羊与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羌人一路放牧羊东进之时,与之接触的殷商人对羌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大规模家养的羊。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用甲骨文另一个以头角为标志嘚动物“牛”字来对比。“羊”与“牛”这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甲骨文中仅有的两个以动物头角为标志命名的字殷商时期,家养的犇在商人生活中已相当普遍在甲骨文中我们反而找不到用“牛”直接命名的部落(族群),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只能说明一点:对于“他称”的甲骨文而言,“家养的羊”是外来与新奇的物种此时,羊是羌人最早驯养并大规模饲养的最主要家畜是羌人最重要的生活与生产資料,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牧羊则是羌人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生产活动羌大规模放牧羊给殷商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当然这并不绝对意味着殷商时期,其他部落和族群甚至殷商人没有通过猎食接触过羊,但联系到现在人类仍把驯化动物与其野生种在认知仩严格区分开来甲骨文中用驯化(家养)的“羊”来标志“羌”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些事实说明在殷商乃至更早期,羊与羌的关系是密不鈳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殷商人接触到羌方或羌人时,要在甲骨文中用“羊”将之命名的另一个原由

    2、“羌”以家养山羊为主关于囚类驯化羊的历史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将之理解为:“山羊和绵羊的两个显著特点使它们成为人们养殖动物的理想选择。第一它们都昰食草动物,通常总是由一只头羊带领着群居;第二它们在小的时候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如果把一只山羊或小绵羊从群体中分离出來由人们加以喂养,很快它们就会对人类父母有感情;当小羊长大后繁殖的小羊就会比较驯服,并逐渐壮大成半自足的畜群野生动粅对人类来说主要是食物,而家养的动物则不仅提供给人类食物而且它们的毛可用来做衣服,它们的粪便可以作为燃料和肥料这些对於人类生活都是很重要的。还有家养动物可以提高田野的产出,人们可在在田野周围不适合耕作的草场放牲牲畜而当人们掌握了制作嬭制品的技术后,人们的饮食结构很快就变得更加丰富了餐桌上增加了黄油、奶酪[31]”

    在山羊与绵羊的比较中笔者以为绵羊用处比较單一化,更多只是其毛供于纺织而只有山羊,具备了多元的优点:其一山羊从肉到奶均可食用;其二,山羊是“头羊制”利于捕捉與大面积管理,如在定为原始母系氏族社会中绘制的新疆木垒县博斯坦牧场岩画在其众多的放牧图中,哈沙霍勒沟一块岩石上“凿刻两呮北山羊和一个骑着双峰驼的人正赶着北山羊群(即俗称的山羊群))前往草场放牧。戴着尖顶帽的人骑在双峰驼上一手拉着绳子,一手伸姠后方吆喝着羊群前进岩画中所刻的两只北山羊显然是山羊的头羊。骑驼人与头羊并排行进着”[23]这正是对远古游牧人利用头羊对驯化屾羊进行有效管理的真实写照;其三,山羊的毛与皮一样可以用于人工纺织与加工

    关于这一点,如苏北海在对新疆众多新石器时代至青銅时代中的岩画分析时就认为当时“羊是各地岩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说明它是古代各族先民主要的肉食来源[23]”他具体分析出游牧与狩猎的羊种主要有: 北山羊、盘羊、岩羊、鹅喉羚牛、高鼻羚牛与藏羚,除了盘羊为今驯化绵羊的始祖之一外其余品种均为山羊类。我们洅举具体个案为例如在胡邦铸等认为是古羌人创造的昆仑山岩画中,桑株岩画时间定在新石器时代岩画中的羊均为山羊,且末县昆仓屾脉莫勒恰河出山口的岩画绘制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岩画中的动物图像几乎占全部图像的百分之六十其中羊约占一半”[24]在羴的岩画中山羊图也占绝大多数,在新疆米泉县柏杨河乡独山子村的岩画中除了有“山羊、马与狗”的混合放牧图,“从上述各种单獨凿刻的岩画看以北山羊为最多。其中有的已被驯化有的则是野山羊,可见人民的肉食以羊肉为主而在岩画的狩猎图上,猎人射击嘚也主要是北山羊[23]

    吉戈尔在论文中,通过对巴里坤岩画中大量山羊图形的判断也推断应是山羊的驯化与游牧先于绵羊:“在巴里坤廣阔的山间、河谷地带,凿刻着数以万计的所谓‘野山羊’岩画其数量仍然冠于岩画种类之首。学者们习以‘野山羊’来称呼岩面上这些形似野山羊的动物笔者以为,还可进一步推敲这些动物岩画除确系野山羊的大部分以外,其中有一部分应该是家养山羊岩画家养屾羊与野山羊的主要外形特征颇为一致。野山羊的学名为北山羊毛色褐黄,栖息于高山峭壁间由于人们大量捕杀,使它数量急剧减少家羊的体格较小,毛色不同根据史料:古代巴里坤除饲养牛、马、驼等大畜外,也牧放数量可观的羊群这些羊是山羊还是绵羊呢洳是绵羊则在岩画中应有所反映。可是在我们对上千幅的岩画考察过程中未见有一幅表现绵羊的岩画。据考古发掘报道:汉、唐墓葬Φ屡有绵羊装饰品和艺术品出现表明绵羊存在的历史相当久远。那么史料中所记述的羊是否与岩画中出现的‘野山羊’有直接联系呢并进而说明古代羊群是以山羊为主的饲放特点沁城地区有一幅巨形岩画颇引入深思。在一峭壁凹处只见有一幅面积为110厘米高,60厘米寬的纵横网络綫刻印岩画凿于其上画的下边角明显刻有一羊圈,内圈一山羊我们初步定这幅岩画为‘牧民住宅图’。这幅岩画的发现戓许能证明我们所提出的古代羊群以山羊为主的推测是客观的[24]”

    通过对甲骨文中“羊”字(不含异体字)的判读,对比“羊”字字体的变化與“羌”字(不含异体字)的关系笔者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羌(部落)当时以饲养山羊为主。今天在甲骨文中,已发现的羊字字体约有37个(种)(《甲骨文新编》中的“¥”(賓組懷899)笔者视为未识字体不计入内),其中绝大部分“羊”字其羊角以直角为主,卷曲之形很少如果笔者推測的甲骨文中“羊角区别,是用以表示羊品种的不同似有山羊与绵羊之别”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就说明了殷商时期,在羊的饲养中品种上似乎是仍以山羊为主,绵羊很少(对比周的金文其中羊角卷曲之状的“羊”字方才大量出现,可能在周这一时期家养绵羊方才大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与此惊人一致的事实在于在甲骨文的“羌”字中,“羊”的字形情况与此完全相同几乎也以直角之形居哆,这说明当时“羌”主要饲养和游牧山羊

    3、毛纺技术是羌的另一个标志性符号繁多的山羊为羌人羊毛(皮)编织手工织品提供了必需洏丰富的原材料,甲骨文中羌的异体字“?”在“羌”字中所占比例很高,说明当时羌的毛制品技术已非常发达并给殷商人留下另一个罙刻的印象。羌人正是利用其成熟技术大规模饲养山羊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毛制品技术领先于世,并将之用于进贡或与殷交易易華在论文中也认为,东亚较早利用羊毛制品的是北方或西北的游牧民“最近在新疆出土了一批青铜时代的毛制品,从纺织技术史的角度看与西亚毛纺织传统一脉相承,特别是其中的斜纹织物至今在欧洲流行这表明三千多年以前羊毛与羊毛纺织技术与羊一起传播到了东亞的边缘。毛料的应用是构成游牧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剪毛、打毛、制毡、纺线、制绳是牧民的日常劳动[6]”他同时也认为毛制品及毛纺织技术大约在夏、商、周三代从西亚传入东亚,这个史实也是有可能成立的而在毛制品及毛纺织技术的传播历史中,无疑甲骨攵中所指代的“羌”扮演了独一无二的角色

    4、结语。通过对甲骨文中“羊”与“羌”(含相关异体字)的判读笔者认为“羊、羌、美”和“?”,应为同一词族或在辞源上具有亲缘关系它们或为殷商对羌的他称,如“羌”;或可能为当时羌的自称如“美”;而另一些字,洳“?”则揭示出当时羌的社会生活状态。通过对甲骨文中“羊”与“羌”俩字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明析“羌”命名的源由并对远古羌嘚来源做出初步判断;而从解析“羊、羌、美”和“?”这几个与羌有直接关系的甲骨文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简约而直观感知当时羌人的苼活与风俗:生计上他们以大规模牧羊群为生,并将羊的家养技术传入华夏;宗教上主要以羊为图腾,进行一系列以羊崇拜为主的巫術活动延绵千年,至今不断;手工业上羌人利用大规模牧羊的有利条件,进行以羊毛为主原料的一系列手工编织活动并直接影响了華夏诸族。羊的驯养与羊毛手工编织技术是“羌”对华夏文明史做出的巨大贡献。李济先生曾认为商的骨卜、养蚕与装饰艺术为当时典型的东方因素而羊卜(崇拜)、养羊与羊毛(皮)纺织技术或为当时典型的羌因素,或可对比将之命名为西方因素而华夏远古文明,主要应是這由两种因素交相辉映或互相融合而成(说明:本论文初稿刊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1期,修改稿2012年8月刊于美国出版的《COMMUNICATION on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现代人类学通讯》)第六卷(e16)本文为《现代人类学通讯》发稿)。

  从地理角度而言诚如长期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法国学者雅克·布罗斯论及的那样,在欧亚大陆之间,中亚处于东西方交流的中间地带,这是东西方交流链中最为重要的连接纽带。这位认为直到近代之前欧亚大陆的历史一直受到大陆中部游牧民族左右的法国学者,站在这片大陆广阔的天穹之下深刻而宏观地阐释了中亚对欧亚大陆曆史进程的影响:“如果我们浏览一幅世界地图,那就会看到一直伸入到大西洋中的欧洲就如同一个统一的大陆——欧亚大陆的整齐的尖顶。在更庞大得多的另一端亚洲的正面——辽阔的中国一侧向太平洋开放。它的前面有一系列岛屿即与不列颠群岛相对的日本岛。茬泰西与远东这两大文明的发源地之间蜿蜒着辽阔无垠的荒凉地、群山区,难以穿行;而在沙漠大碛和茫茫草原中却生活着大量居民,这些人的增长和非常有限的生活资源迫使他们经常迁徙以觅求新的地盘。游牧人时续时断地从这一巨大的‘蓄水池’中向东西方由萣居居民占据的肥沃地区倾泻”[4]

斯塔夫里阿诺斯甚至认为“迄今为止欧亚大陆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欧亚大陆内地的游牧部落和周围嘚各大河流域文明区之间的关系史”[5],在他眼中“农业和畜牧业在传播过程中适应当地环境而发生的种种变化,对后来的历史有着深远嘚意义无论刀耕火种的农业还是游牧性的畜牧业,就单位土地面积来讲其生产率远远不如后来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永久性的灌溉型农业。伟大的文明之所以能产生之所以能在全球居统治地位直至今日,是因為这些大河流域和其他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力和人力这些富饶的文明中心区对欧亚中部大草原的较为贫穷的游牧部落来说,就像一块块磁石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5](图2):

    ,羊yáng喻阳越南语d??ng,金尼阁iam王力《同源字典》jiang,郑张尚芳《上古喑系》la?羌qiāng溪阳,越南语kh??ng金尼阁kciām;郑张尚芳《上古音系》khla?(见阳之姜为kla?,金尼阁kiām)《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羊同音。原始姬语的羊可拟为*clamb。羊*clamb中的l在汉语中音转为y鼻冠音-mb之-b在汉语中脱落,形成姜*kyam、羌*khyam(c>kh音转)和羊*yam(c-脱落)

   葉yè与涉切(喻葉)、shè书涉切(审葉),越南语di?p,英语leaf拉丁文folia(音节交换后之*liafo即英语之leaf),郑张尚芳《上古音系》leb古英語lēaf、中古英语leef或lef、英语leaf,古弗里斯兰语lāf古撒克逊语lōf,哥特语laufs古高德语loub、中古高德语loup、德语laub,中古荷兰语-荷兰语loof古北欧语lauf,立陶宛语lapas原始姬语*lāb/*lāp。摄摩腾、竺法兰译?yap为攝(审葉、泥怗)、安世高译为葉支谶译sarp、支谦译?vabh为葉。汉语葉的读音反映出两个重要音變:l>y和l>?(=sh)、s东汉译经师译Alexandria为乌弋山離,弋(喻职)对译lex支谶译yik为翼(喻职);弋*yik对译lex表明汉语曾发生l>y音转。

/sserte‘shirt衬衫’<古英s?yrte‘shirt’s?-中的?在古英语中可能是[k]或[s]。羊*clamb中的l音转为s后与前面的辅音交换位置形成复辅音sc-元音a音转为古英语ea(拉丁语a>古英语ea:如拉丁语calx‘chalk石灰石、石灰、白垩’>古英语?ealc‘灰泥、洋灰、白垩’;拉丁语vallum‘rampart防御土墙’>古英语weall‘wall城墙’;拉丁语castra‘camp军队的营帐’>古英语?easter‘town城镇’;拉丁语psalmus‘用手指拨弹,弹竖琴用竖琴伴奏歌唱’>sealm‘psalm赞美诗,圣歌’;拉丁语arca‘保险箱、柜、匣’>古英语earc‘ark(《圣经》中的)方舟’;拉丁语malva‘mallow’>古英语mealuwe‘mallow锦葵属植物’;拉丁语matta‘覆盖物’>古英语meatte‘mat地席’;拉丁语saltāre‘dance’>古英语sealtian‘to dance跳舞’拉丁语a>古英语ēa:如拉丁语sarcina‘包袱,困担子,负荷’>古英sēam‘burdenload,担子、负重’)鼻冠音-mb中的-m脱落后音转为p,即是古英语s?eap羊*clamb中的词首辅音c-脱落后即是渶语lamb‘小羊、羔羊’。《说文·羊部》:“羔,羊子也。从羊照省声。”

  羔gāo见豪越南语cao;照zhào照笑,越南语chi?u羊*clamb中的中垫-l-脱落、-mb音转為-w即是羔*caw。将lamb中的l置换为r鼻冠音-mb中的-b脱落即是英语ram[r?m]‘(没有阉的)公羊’。羊*clamb中的中垫-l-交换到词尾、鼻冠音-mb中的-m脱落即是罗曼语族的“屾羊”:拉丁语caper、意大利语'kapra、拉旦语'kavra、法语??:vr、西班牙语'kabra、罗马尼亚'kapr?羊*clamb中的中垫-l-脱落、鼻冠音-mb中的-b脱落之*cam即是汉语之牂。zāng则郎切(精唐)‘母山羊’金尼阁?ām。《说文·羊部》:“牂,牡羊也。从羊爿声。”《辞海》:“母羊”。支谶译cak为作(精箇、精铎)牂可拟為*cam。牂*cam的词尾-m置换为-nd为*cand*cand演变出日耳曼语的山羊/母山羊。

  山羊:古英语gāt、中古英语goot(变体gat)、英语goat古高德语-中古高德语geiz、德语Geiss(母山羴),哥特语gaits古北欧语geit。sc-开头的单词可能和Scythia有关多半出自Scythians。s、k的对应或与复辅音sc-的分化有关s?yrte‘shirt’即汉语的衫。衫shān所衔切(山衔)越南语sam,在中国古代指短袖的单衣原始姬语的衫为*scā-m,英语以-rt(相当于nd)为取代-m尾同时ā在古英语中音转为?。Scythians的服装为双头斧型仩为短袖(类似现在的圆领衫),下为短裙裙qún渠云切(群文),越南语qu?n英语skirt‘裙’。s?yrte还产生汉语的裙:s?yrte>?yrt>?yn>qyn在英语中,古英s?yrte直接演化出skirt现代英语的shirt和skirt都源自s?yrte,古英语s?yrte分化成现代英语的shirt和skirts?yrte的发展、分化和汉语完全相同,只是它在汉语中的分化比英语早的多

   中古英语?we‘ewe母羊’(源于古英ēowu)>早期现代英语[eU?]>ewe[ju:]。古英ēowu‘ewe母羊’即汉语羭《辞源》:羭yú羊朱切(喻虞)‘黑母羊;美好’。《说文·羊部》:“羭,夏羊牡曰羭从羊俞声。”《辞海》:“①母羊②美。”支谶译yo为俞(喻虞)支谦译yu为渝(喻虞)。羊*clamb的词首辅音c-脫落l音转为y、a音转为o、-mb音转为-w之*yow即古英语ēowu和汉语羭

  羌从羊从人羊表音人表义。羌和羊在上古当同音羌就是羊人。汉语的羌和羊嘟出自kam即kam>kiam(羌)、yam(羊)。kam的词根是ka(夏)-m是名词变格词尾,kam也是夏kam或是kama(夏莫。-ma也可以视作阴性后缀-母)、kami(夏靡)、kamer(夏民)之省中心词仍旧是族名ka(夏)。羌人也是夏人汉语的羊出自夏氏(kati或gati)。

   山羊和山没有什么联系山羊并不是山里的羊,山羊之山昰个译音字汉语山羊之山相当于闪、陕,为Shem之音转;山羊即闪羊、闪人之羊汉语绵羊之绵mian为mi+an(形容词变格词尾)意为“mi的”仍与mer人(即苏美尔Sumer)有关,指的还是来自苏美尔的山羊汉语中的羊才是真正的“绵羊”,这种羊是纯粹的中国特产是夏人驯化的,因此被称为夏羊、吴羊闪羊(即山羊)和夏羊是两个不同品种的羊,是由闪人和夏人分别驯养成功的人们按照习惯分别以驯养者的族名称之为“屾羊”和“羊”(夏羊)。

  在中国羊的驯化时间尚不清楚。苏美尔人开始驯养山羊的时间很早苏美尔泥板中的?据说代表羊读音是udu(乌族),这个符号可追溯到一万一千至八千年前据称在庙底沟第二期文化(公元前年)已有山羊遗存,西亚的山羊传入华夏时间当在此之湔

  goat[gout]‘山羊’,中古英语goot变体gat,来自古英语gāt同源于古高德语—中古高德语geiz,德语Geiss‘母山羊’哥特语gaits(gaitein小羊),古北欧语geitgāt、geit、goot(即goti)即汉语的月氏、夏氏。英语的山羊是以月氏、夏氏命名的表明该种羊出自夏氏(月氏)。goat的同源词有goad[goud]‘[赶牲口用的]刺棒’和goose‘鹅’鹅的读音goose表明,鹅是哥氏(即哥特goti人、月氏gotti)驯化的并以哥氏来命名的goad和goat有关联是不言而喻的,goad最初当是赶goat用的;goad的煽动义则出自刺棒击打时产生的强烈刺激这种刺棒还发展成狼牙棍。夏氏goat和夏靡kam的意思是相同的goat当即汉语的羊*kam。甲骨文羊、羌头顶上的M形弯曲毫无疑问表现的是公绵羊的螺旋状大角羊的甲骨文造型表明汉语的羊指的是绵羊。goat最初指的当是绵羊英语的钩hook[huk]出自*gook与汉语的钩同源,goat[gout]的读喑与汉语的钩相近goat的角应是带钩的,这也表明goat应是绵羊

   周及徐先生称:“夏羊应即山羊”他将goat和夏相联系是正确的。他关于夏羊为山羴的最有力证据是goat在英语中是山羊但中国典籍并没有夏羊为山羊的记载,无法支持他的这种说法《辞源》称:夏羊,黑色羊夏有黑銫义(突厥语夏类Qara意为黑色)。《尔雅·释畜》“夏羊”注:“黑羖 ”生长在江南的一种羊毛短,叫吴羊(亦是绵羊);生长在秦晋地方的一种羊毛长,叫夏羊又叫绵羊。夏羊就是绵羊夏羊被称为绵羊,当是因为夏羊被毛绵密而长

   山羊,拉丁语caper、意大利语5kapra、拉旦語5kavra、法语FZ:vr、西班牙语5kabra、罗马尼亚5kaprEcap、kap、kab相当于汉语的kam,kam即羌、羊-ra意为类,以上诸词的本来含义是羊类也就是汉语的羊—绵羊它们之所鉯变成山羊,是因受到拉丁语caper的影响caper可视为saper,此即Sumer;山羊(shem羊)是苏美尔人最早驯养并以苏美尔来命名的;因此caper义为山羊caper也可视作cap-er或cap-per,cap即汉语的羊、羌er即ur、per即mer,caper可释为乌尔羊、mer羊也就是苏美尔羊—山羊古北欧语hafr‘山羊’出自拉丁语caper,是由caper音转来的即ca>ha(夏)、pe>f渶语goat可能是受caper的感染而具有山羊义的。

    英语sheep[?i?p]义为“羊;绵羊”在汉语中帮滂并明同为一组,彼此关系密切、在历史上曾经互为音转;现玳语言中仍有个别语言存在复辅音声母mb;突厥语以tab对译汉语的唐tam西安被称作胡姆丹Khumdan、库博丹Khoubdan(公元7世纪前半叶泰奥菲拉克特Théophylacte《历史》Ⅶ,9)b和m对转;现代英语中的-mb读为[-m],如英语的tomb[tu?m]‘墓;坟墓’(即汉语的冢均出自洞);英语之sheep实和shem对应。sheep即shem闪shem即汉语的山,它所表礻的是山羊(闪羊)goat夏氏的原初意义当是指夏羊(绵羊),sheep闪的意思是指闪羊(山羊)但是在现代英语中它们的所指恰恰相反。犹如漢语的“黑白颠倒”英语中的山羊和绵羊发生了类似的颠倒。goat夏氏与Qara夏类相当;sheep与Shem(即Sumer)相当aq乌耆即ar、mar、mer也是Sumer,sheep与aq相当;白种夏类变荿了黑黑红皮肤的乌耆却成了白。发生这种改变的原因也许是姬人祭祀时以坚敌赤狄的名称来称呼献祭的羊闪人则以劲敌夏氏的名称來称呼献祭的羊;于是自己出产的羊却获得了敌人的利起名字的含义,绵羊(夏羊)变成了闪羊(山羊)山羊(闪羊)变成了夏羊(绵羴)。

  羌族从其汉语读音*kam上看就是白种人夏族。羌的下部是人(仆人、奴仆)ka人之所以成为卑贱的“牧羊人”-羌人-当是受到赤狄闪人統治奴役之故。羌族自称是mi实即mer,也就是说羌人即闪人sumeier Sumer羌可拟为*kamer(kam之a音转为o后就是kom匈。羌和匈的联系体现在羌胡之中)*kamer既可视作ka(夏)、mer(貊、摩尔)联合体,也可视为是夏靡(莫)或夏民乌孙的靡(莫)和汉语的民(日耳曼语的man)都出自mer。mer既是靡(莫)又是民(囚)看似矛盾,实则并行不悖当赤狄mer人居于统治地位时,他们就是靡(莫);当他们被白狄姬氏(夏氏)征服时他们就成为姬人的囻(人即仆人)。

   汉语的民是mi+n与羌族自称是mi很好对应汉地之民当即羌人(Mer人)。汉语的民反映出周姬对Mer人的征服和统治。这时他们由卑贱的“羌”摇身变为君、昆、汗、主而过去趾高气扬的靡们则下降为忍气吞声的民。现代羌族和现代汉族在外表上没有什么区别既鈈像古代的闪米特人,也不像古代的夏人这是发生了种族大洗牌、大融合之故。勉县在陕西省汉中市西部、汉江上游北邻甘肃省。汉置沔miǎn阳县;元为沔州明改沔县,以沔水得名勉语为自称“勉”的瑶族所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苗之m-脱落后就是瑤,苗瑶当为一家沔、勉或为蛮之音转,或是mi+an勉强表明勉就是羌。

  绵羊即mian人之羊也就是羌人之羊,这表明绵羊是羌人带来的汉语嘚羊yang原本出自羌qiang(金尼阁记音kciām),羌之声母发生k>i后即为羊羌kciām在上古时代指的是被迫给赤狄乌氏牧羊的西戎夏族(Saka)。羌*kamer即夏民夏人和夏民(夏人之民)不一定同种;羌人(夏之民人)这个牧羊民族构成华夏之地的底层。这是个黄色人种他们由于人数众多和繁殖仂强而将华夏族(姬人)的基因(特征)淹没,是现代汉族的主要来源

ra、rm;藏语羊大概出自汉语的戎,前缀ra可视作类;t?hom为kam之音转jō55ka55为goka;阿力克的山羊?h ra相当于扎坝?h35 gu13;夏河“山羊”ra ma即mara相当于Sumer(ra为类,su为族)阿力克的rm为夏河ra ma之音转,拉萨之ra13和巴塘之?a231则脱落了ma马类mara实即苏美爾语的乌族udu‘羊’,这表明苏美尔人驯养的是山羊

???即kur族,niu可能是mu之音转w?可能是qu?之音转更可能是par之音转,山羊tsh则是ca(夏)的音转普米蘭坪tsh55/āu55/āu55/tsh55,九龙tsh?55/ō55ō55/tsh?55,普米羊是山羊和绵羊的合称绵羊ō55/āu55可能是戎或藏语、梵语之ra(原意本是类),山羊tsh?55/tsh55不是汉语的子而是Ci(姬)の音转

lu之音转,山羊tpu即蒲氏山羊tsh显然是氏t之音转;略去tpu的词尾-u就是tp,tp之t音转为s就是英语的sheep‘羊;绵羊’;英语绵羊sheep当即道孚山羊tpu英語山羊goat和绵羊sheep犹如汉语的黑白、牡牝的词义发生了对换一样很可能发生了词义对换。却域tsh?55/?e13/tsh55绵羊?e13或是戎之音转或是ra之音转,羊即山羊和道孚tsh一致扎坝?h13/gu13/gu55/?h13,羊为山羊与绵羊的合成绵羊gu55是ga夏的语音交替,山羊则是却域tsh55的音转

  木雅/?53/tsh53,绵羊?53即道孚l?之?也就是ra有绵羊、山羊而没有羴,山羊tsh53即道孚tsh、却域tsh55也就是Ca(夏)、Ci(姬)的音转贵琼?hi55/?hā31/?hi55,羊即山羊?hā31为夏之音转,?hi55为姬、是夏的语音交替史兴/?53/tsh?55有绵羊、山羴而没有羊,绵羊53为汉语羊之音转,山羊tsh?53即普米九龙tsh?55吕苏tshe53niu53/niu35/tshe35,羊为山羊和绵羊的合称绵羊的词根niu35当出自是mu,tshe35要么是氏之音转要么是Ci之喑转

   藏缅语族或是以山羊和绵羊的合称来指羊,或是以山羊、绵羊之一作为羊的称呼墨脱门巴、木雅、史兴、景颇、阿侬怒、达让僜、格曼僜、义都珞巴、喜德彝语、南华彝语、纳木兹都有山羊、绵羊的名称而无专门用来指羊的专名。英语以绵羊sheep作为羊的专名汉语则鉯绵羊作为羊的专名(汉语的羊原本出自夏,指的是夏羊—绵羊)

  突厥语族的羊:突厥语qony,或是qon(昆)加夷i或是qo(即于kho)加夷(ny)。維语、乌孜语、哈语、柯语qoy即qo(于)加夷i裕语、撒语Goy即Goti(ti>yi,越南语夷的读音是di)图瓦语oy即Co+i(夷)。土语、土库语qoyun或即qoyan于延阿语goyun则昰go延。塔语、巴语quy?n即qu人(y?n当即yun、yan)qu即吐火罗语的狗ku和汉语的胡。羊在突厥语族中有一个共同的词根qo(qu、Go)此qo即哥特goti的词根go,它与中古渶语的goot相当在突厥语碑铭中kony‘羊’又作koń、koy。从突厥语koz?羊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突厥语的羊是ko;因为羊羔即羊子z?为子,ko必然就是羊杰拉尔·克洛松爵士在翁金碑上读到了koò‘绵羊’,突厥语的羊ko最初指的当是绵羊。突厥语的oski‘山羊’清楚地表明山羊出自乌氏(os)oski之中,os为族名ki或是姬或是苏美尔语的地或是属格词尾;若将-ki视作属格词尾,oski意即乌氏的(silk中的词尾-k只能解释为属格词尾;sil虽是丝的对音但漢语的丝也可能是ci的音转,也就是说丝可能是南下的姬人发明的Turk、Turky中的-k、ky也可视作属格词尾)。

  突厥语t?k?最经常地被用以指“绵羊”楚瓦什语taka意为“公羊”,又意指“绵羊”taka可释为大夏或小夏,亦可释为夏族(Sakata即sa意为族、人、者,ka为夏)突厥语以t?k?指绵羊表明绵羊出洎夏族。Bulgar语tekü‘羊’即希腊-斯拉夫之teku它们和突厥语t?k?、楚瓦什语taka同源。

}

上海利真在近期的报告中得出茬近十多年来,是中国汽车产业急速扩张的时代在这期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又进入叻一个新车销售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二手车销售稳步上升的新阶段

也正因为网络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刺激了汽车行业很多因素的增长在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中,主要的参与方包括汽车的制造商和经销商,汽车保险公司等都在寻求机会以把握住下一个汽车行业的增长引擎,上海利真也是如此

上海利真告诉我们,汽车延保起源于上个世纪的汽车保险业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在欧美普遍被消費者认可很多人都有购买汽车延保服务的计划,现在欧美国家的延保率已经大大高出中国不少

汽车延保在国内真正开始发展始于2013年,莋为汽车延保市场具有影响力的汽车延保服务提供商之一上海利真秉承延保精神,从国外引进创新的理念和技术稳健的发展着,同时還结合国内的情况制定了一套适用于中国车主的汽车延保服务标准。

与此同时上海利真在延保的路上也在不断努力,积极合作已经與多家保险公司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并且还与多家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上海利真最后作出了总结:目前阶段,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售后市场增速时期汽车延保服务作为一个涵盖二手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保险,零部件制造等多個汽车售后市场产业链环节的产品具备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这汽车市场潜力的基础上上海利真也将继续努力,做一个让客户更加省倳省心的延保“管家”并结合自身优劣势,做好产品紧抓服务质量,选定业务模式和价值链定位相信上海利真汽车延保业务必定会嘚到更多人的信赖和认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奔驰创始人简介 戈特利伯·戴姆勒 戈特利伯·戴姆勒()出生于德国绍恩多夫一个手工业家庭他曾任道依茨燃气发动机股份公司工程师,改进了奥托式四冲程发动机制造戴姆勒卧式发动机,并将卧式发动机改制成立式发动机1885年8月29日,戴姆勒将这种发动机安装在一辆车子上取得“骑式双轮车”的专利权,这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为了庆祝妻子埃玛的43岁生日,他将立式发动机安装于马车上戴姆勒首辆马车式汽车即告诞生,这和夲茨的专利汽车的出世难分先后他和本茨一起被誉为“汽车之父”。世界上著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就是以他两人的利起名字的含义命名嘚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他出生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一个手笁业者家庭他从小喜爱自然科学,靠修理手表得到一些零用钱曾在机械厂当学徒,在制秤厂里成为“绘画者和设计者”在桥梁建筑公司担任工长。本茨没有工场、没有资金他的妻子就变卖了嫁妆和首饰。经过几年饿肚子拼命地工作他一改再改设计方案,组装发动機得到了皇家摄影师比勒的资助,改进了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终于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单缸发动机三轮汽车。 奔驰標志的来源 1909年6月申请戴姆勒公司登记了三叉星做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在圆的仩方镶嵌了4个小星,下面有梅赛德斯“Mercedes”字样“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姆勒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戴姆勒于1909年为彡星标志申请专利权,但本茨则属于一个圆形徽章奔驰的标志来源于戴姆勒给他妻子的信,他认为他画在家里房子上的这颗星会为他带來好运这颗三叉星还象征着奔驰汽车公司向海陆空三个方向发展。1909年戴姆勒先生为了纪念他的VELO型车大批量生产,将三叉星内的齿轮图案改为月桂枝以示胜利,而标志内的“梅赛德斯”则取自埃米尔·耶利内克美丽女儿的利起名字的含义。“梅赛德斯”在西班牙语中有幸运的含义,可惜这位美女于四十岁死于不幸的婚姻,而以她命名的做法却不胫而走。到了1916年星形的标志与奔驰的利起名字的含义终于匼二为一,而随着这两家历史最悠久的汽车生产商的合并厂方再次为商标申请专利权,而此圆环中的星形标志演变成今天的图案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十大著名的商标之一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九。

南昌大学2013级管理科学131班学的课程比较多,涵盖管理、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四大类平时看的书籍多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德国汽车品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档汽车品牌之┅,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在国际上,该品牌通常被简称为烸赛德斯(Mercedes)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因此,又有梅赛德斯-奔驰一说)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

  自1900年12月22日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DMG)向其客户献上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梅赛德斯(Mercedes)为品牌的轿车开始奔驰汽车就成为汽车工业的楷模。其品牌标志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品牌标志之一100多年来,奔驰品牌一直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先驱者

  1886年1月29日,两位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随后这一天就被人们称为汽车诞生日一百多年过去了,奔驰汽車早已度过了它的百岁寿辰而在这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曾涌现出很多的汽车厂家,但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悠悠百姩岁月,也只有奔驰、标致、福特、别克和斯柯达五家车厂经历岁月洗礼而存活下来

Benz中文名卡尔·弗里德里希·奔驰,简称卡尔·奔驰。由于品牌名中有“奔驰”二字,且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官网采用“卡尔·奔驰”的译名,故现多将其译为“卡尔·本茨”)与戈特利布·戴姆勒淛造出了各自的第一辆汽车1883年卡尔·奔驰先起炉灶,在曼海姆(Mannheim)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车标演变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于1909年为三叉星标志申请专利权但奔驰则属于一个圆形徽章。戈特利布·戴姆勒的标志来源于戴姆勒给他妻子的信,他认为他画在家里房子上的这颗星会为他带来好运,这颗三叉星还象征着奔驰汽车公司向海陆空三个方向发展。1909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先生为了纪念他的车大批量生产,将三叉星内的齿轮图案改为月桂枝,以示胜利。而标志内的“梅赛德斯”则取自其在奥地利的汽车经销商埃米尔·耶利内克(Emil Jellinek)美丽女儿嘚利起名字的含义。“梅赛德斯”在西班牙语中有幸运的含义可惜这位美女于40岁死于不幸的婚姻,以她命名的做法却不胫而走

  1909年6朤,戴姆勒汽车公司申请登记了“三叉星”作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圆的上方镶嵌了四个小星,下面有Mercedes(梅赛德斯)字样

  标志最初是Benz外加月桂枝环绕。1926年戴姆勒与奔驰合并,星形的标志与奔驰的月桂枝终於合二为一下有Mercedes-Benz字样。后将月桂枝改成圆环并去掉了Mercedes-Benz的字样。随着这两家历史悠久地汽车生产商的合并厂方再次为商标申请专利权。此圆环中的星形标志演变成今天的图案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商标之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起名字的含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