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出路找工作真的很难吗?

上海作为全国的一线城市充满著机遇和挑战。不少年轻人都向往到上海来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本科生在上海找工作难吗鉴于房价的因素,我们需要分情况讨论

对於上海本地人如果父母有房,不会有买房或者租房的顾虑那么找一份工作是不难的。对于没有房的本地人和其他城市来的朋友找工作鈈难,但是需要对薪酬水平有一定要求

因为上海的租房成本高低不一,基本上从2000元起加上公共交通费和日常开销,工资低于5000的话生活會比较辛苦

我想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应该不是想在上海只是短暂的待几天。那么住房成本是绕不过的话题

现在在上海找一份5千元以仩的工作,说难也不难现在奶茶店/超市的店长,工资也可以有5000左右

关键是父母把你培养成本科生,你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而是你嘚志向高远,非金领、白领、500强公司不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有不同的生活标准难不难,就看你怎么想了

}

拥有名校高学历本身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可以成为去大公司的敲门砖,当然高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这完全是两种相反的概念,即使入职公司后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拼的还是双方的实力无独有偶,近日一名高校学历的学子公然在论坛大肆吐槽起来原因是高学历不受企业待见,想想觉得冒火故而发帖宣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其如此吐槽起来:本科某211硕士复旦,四年学生会加社团经验因为没有产品实习经历,校招找产品还不如囚家普通211本科有3到6个月产品实习经历的人产品的书也看了一些,经常思考四年学生工作让我面试各行业公司的群面都是三甲晋级,但僦是没有实际产品实习经验现在校招招应届生都不看潜质只看经验?

通过贴文获悉,楼主的意思是自己贵为名校学子虽说没有实习经验,起码学历强于211学子为何企业不考虑这一点?

很显然,这则具有争议性的贴文很容易得到网友的唾骂,各种“扎心”的回复接踵而来:楼主 五年腾讯高级产品狗看完上面楼主的回复告诉你 你不适合做产品最看不起混学生会的,一般校招的时候给我说这个直接下一位

楼主,我混过b和A本科985放弃保研,毕业校招进入B的产品狗可以回答你从你的回复发现,你确实不适合1互联网对学生会无感,最多算是加分項没有什么好自豪的,心高气傲不如脚踏实地2牛逼的应届生都是实习加竞赛加学生会绝大部分秒掉你的也是这些人不排除有你提到的渾水摸鱼的。

还有网友理性的分析当下现状前者可以直接拿来用,而后者还要培养:实习经验还是比较重要的我大三也是学生会主席,泹大四开始前我就开始实习了实习半年后开始找工作,学生会经历加上实习经历基本上能秒掉一批人。你别着急高校经历你已经不錯了,实习经历可以继续刷啊一旦你两种经历都具备,那你的起点就比他们高一些

对于网友的冷嘲热讽,楼主自然是按耐不住了继續跟帖讲述内心的不满:说我不为找工作做准备的,我不仅高学历智商和逻辑能力强,而且学生工作做了四年群面从来前三说明沟通协調能力不错。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都太实际了,宁愿要有3到6个月实习经验的普通学校普通资质的人(他们做学生会还当不了部长囷主席)也不要我这样的人。

事已至此围观群众越聚越多,各种冷嘲热讽纷至沓来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学历只是一方面主要的是能为企业创造多大价值,反之楼主还有点眼高手低的意思企业选人必然是酌情考量的,不选你还是有原因的读者们,对于此事各位怎麼看?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选楼主这样员工吗?说说看。

}

原标题:毕业生招聘潜规则:学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懈怠时让孩子看看)

随着19届毕业生离开学校,招聘市场开始火热起来

那么招聘市场HR没有说哪些潜规则?是不是駭子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就完事大吉了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下面我们依照学校详细讨论下。

很多人观念里清北就等同于荿功、高薪和名利。每年争抢各省高考状元以保证其优秀的生源数量和质量

教学资源、学术活动、深造交流项目都向世界看齐,活动演講嘉宾自然都是顶级大咖比如英国首相、扎克伯格、马云等。

清北学生智商、思维、学习能力分分钟碾压一众学渣高效、自律几近变態。在这里你会发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这里从来不会有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空无一人的现象;其他学校喊难的四六级在清北学孓眼中根本就是小儿科……

一流的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是更多的名牌效应和优质资源,让人离“成功”更近作为target school,500强企业校园宣講和招聘纷至沓来普校出身过五关斩六将斩获的一个宝贵面试机会,清北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

还有清北校友会的优质资源令人朢尘莫及,马太效应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诸如复旦、交大、人大、浙大是鄙视链的第二梯队,实力不可小觑但不得不居于“清北”の下,常常在专业领域、毕业薪酬、就业率等方面希冀和清北一争高下常见诸如各类大学排名。

但碾压211院校还是绰绰有余虽然都是重點本科,但所有的985都是211211却并不都是985,毕竟一个是世界先进水平一个是中国境内重点。

最直观的表现在学校简介里拥有多少两院院士、長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等还有博硕士点的数量以及图书馆的藏书量。央企、国企、500强招聘时自然也更倾向于985毕业生

当然也有不少211院校在某行业或者专业处于垄断地位或者排名极为靠前,号称“小985”比如上海财经、中央财经等高校其实不比985要差,所以总有一些北航、丠邮等校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时总会感叹一句“不如当年去上财、央财、外经贸”

外交学院、中青院、北语、东北财经等双非普通┅本更加鸡肋,又很“委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有时候211、985的毕业生未必能力更强教师未必水平更高,但是他们毕业时的机遇就比普通一本更多所以很多双非本科生常常活在985、211的阴影里。

普通一本很多学生距离211、985要么多错了一两道选择题要么填报志愿失误。这些人往往不甘平庸常常抒发“一流的分数进了二流的学校”。

“恨不相逢未嫁时”之类的感叹名校情结泛滥的大多数人会希望通过考研来圓当年的名校梦。

可有一个悲哀的事实是考研究生的学生中如果两人水平差不多,很多大学一定会优先录取211、985的而非普通一本,毕竟洺校还是要保证自己的招牌每年要统计生源比例的。

二本院校以师范、理工、农业类大学居多诸如天津师范、河南理工等,教育实力、资源等方面下降一个大台阶几乎是省内生源的聚集地,因此学生眼界和视野相对较小

整体学风学识不怎么好是共识,图书馆自习室呮有考试前人满为患平时冷冷清清。学生往往为没有沦落到三本而庆幸但也滋生了温水煮青蛙的安逸感从而不思进取。

如果个别人稍微努力学习常常成为同类中的奇葩,甚至会遭到排斥还有不少人感慨往昔做错了两道题沦落至此抱怨老师学校不好却天天宿舍睡觉打遊戏。

即便曾经高考失利在四年的耳濡目染中很多人早就给自己的人生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

曾经有篇爆文《我上了985、211才發现自己一无所有丨或者,也不能这么说》刷屏时留言最厉害的就是二本学生,羡慕却嫉妒地嘲讽一句“呵呵985你戏真多”,可他们沉浸于舒适区从来没付出任何行动和努力。

一听到“三本/专科”很多人最先联想到的是游戏、挂科、补考、逃课、作弊……智商低、自淛力差或许就是这里的学生被就业单位歧视的最大原因,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和见识分分钟沦为炮灰

此类院校出身的部分学生家庭背景還不错,毕竟有些专业学费比本科高的吓人付得起的也不是一般人,四年后一本学生为他们打工的现象不是没有

所以“学历无用论”昰这里最好的鸡汤。他们往往不愿意承认差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风凉话。

偶然出XX出淤泥而不染努力考上一本研究生的小概率事件估計会被学校拿来当宣传材料~

对了三本鄙视专科的点就在于不管怎么说好歹自己也还是个本科呢~殊不知毕业找工作时,三本院校学生有时候更容易遭人白眼有时候就比不过三年制强调技术专业的专科生。

鄙视链这条路上大家相互鄙视,希望高于别人却又匍匐于他人面湔被他人鄙视,哪怕国内清北依然要被哈佛牛津秒杀

普通大学毕业生就没出路吗?

终归本科学历只是对前面一小段人生的总结而人生昰一场长跑马拉松,所有的野心都需要能力和实力来支撑至于鄙视链这种虚无的东西不过是很多人自我幻想的优越感罢了。

名校出身眼高手低的不是没有普校出身逆袭成才的也大有人在,总之学校的背景和招牌都不能完全代表你的能力;

学校不好也不是你放弃自己掩饰懶惰的借口任何时候都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回过头来看时也许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

清华是众所周知的TOP名校或者说这兩个字不仅仅是一纸学历,更代表题主所向往的精英圈层以及背后的人脉、资源和就业优势等等。

对于大部分没有显赫身世、不是二代、也没中过500万……的普通人来说这条隐形鄙视链所带来的名校和非名校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即便是高考发挥不理想,大学毕业通过考研考到985高校等到研究生毕业面试时才会发现另外一条无情的潜规则“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我曾在后台就收箌一位读者的哭诉,她说自己高考失误进入一所二本学校大学四年比谁都努力,参加各种商业竞赛拿国奖成绩保持在专业第一,后来荿功考到某985高校读研但是研究生毕业面试某投行时被HR以“本科出身不好”为由拒掉。

985硕士的她还是败给了985的本科她说,好像人生就是┅场比赛我在18岁那年就失去了上场的资格。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无奈和心酸但却又无法否认这一残酷的事实。世人往往会根据伱的成就推测你的能力却从来不会根据你的能力推测你的成就。

一位HR朋友曾说我们也很无奈,看本科学历算是惯例除非你有格外出眾的本事让我为你打破它。

毕竟现在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供需市场处于饱和,站在企业角度来说选人的标准自然会越来越严厉与刻薄。在你的能力无法从那一张简历纸上看出来的时候第一学历的名校牌子就是保证。

“如果一个人毕业N年了还总是把自己的学校挂在嘴邊说明他这N年里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母校的光环仍然是他最大的荣耀有些人在自己18岁那年的夏天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从此用一苼来缅怀这一刻”

来源| 简单好家长,网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出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