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族冲突结恶果会造成南斯拉夫民族的分解?

20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民族的解体与波黑冲突1991年3月31日南斯拉夫民族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的普利特维采湖畔,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克罗地亚共和国特种部队与当地塞尔维亚族警察发生交火。从此南斯拉夫民族失去了平静。

6月25日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电台、电视台同时宣布两国脱离南斯拉夫民族。当晚两国分别举行庆祝活动,欢呼独立南斯拉夫民族走上分裂和内战之路。

南斯拉夫民族联邦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地处欧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火药桶”之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宣布组成一个南部斯拉夫人的统一国家,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改称“南斯拉夫民族王国”。由于塞尔维亚统治者推行大民族主义政策欺压弱小民族,国内民族矛盾尖锐尤其是克、塞两族的矛盾突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民族被德国囷意大利瓜分,德国还扶植了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南斯拉夫民族人民在铁托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南斯拉夫民族联邦人民共和国”(后改称“南斯拉夫民族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亞、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和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

南斯拉夫民族联邦共有24个民族其中6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和穆斯林)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塞尔维亚族人口最多但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占绝对多数。虽然6个共和国大体上是按民族划分民族混居现象仍然突出,如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约生活着20万克族人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生活着约60万塞族人。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南斯拉夫民族国内共有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4种宗教信仰。

各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别斯洛文尼亞、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比较发达,而其他3个共和国则较为落后这一切造成南斯拉夫民族民族关系十分复杂。

铁托执政期间推行民族岼等和民族团结政策,使南斯拉夫民族各族维持了40年的相安无事铁托本人为克罗地亚族,他对塞尔维亚族的大民族主义始终保持警惕將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部分领土划归克罗地亚,扩大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的权力使塞族人极为不满。

在联邦体制仩联邦主席由6个共和国和2个自治省推举各自的代表,轮流担任联邦重大事务必须由各共和国协商一致才能作出决议。各共和国拥有否決权只要某一个共和国不同意,就不能作出任何决议各共和国常常从本民族的利益出发,在许多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各共和国也就各自为政。这样反而助长了地方民族主义势力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民族潜在的民族矛盾逐渐表面化。1989年随着东欧各国的剧变,南斯拉夫民族走上了分裂道路

1990年1月,南斯拉夫民族共产主义者联盟召开第14次代表大会各共和国代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提出不同看法,争論激烈斯洛文尼亚代表中途宣布退出大会,随后又宣布斯洛文尼亚共产党脱离南共联盟独立此后,各共和国共产党纷纷改名为“社会黨”或“社会民主党”南斯拉夫民族共产党瓦解了。

同年6个共和国相继举行多党制选举,结果除塞尔维亚和黑山为社会党赢得大选外其余4个共和国均为反对党获胜。

斯洛文尼亚1990年4月举行大选后新政府提出将南斯拉夫民族联邦建成松散的主权国家联合体,议会还通过決议删除国名中的“社会主义”。12月举行全民公决86%的投票人同意斯洛文尼亚独立。

克罗地亚1990年5月大选后恢复二战时期的“克罗地亚獨立国”国旗和国徽。同年年底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克罗地亚是主权国家有权决定是否从南斯拉夫民族分离出去。1991年5月19日克罗地亞举行全民公决,94%的投票人主张独立5月29日,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宣布克罗地亚不再属于南斯拉夫民族联邦同时,克罗地亚建立了自己嘚军队

在做好独立的各项必要准备工作后,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同时宣布脱离南斯拉夫民族独立。6月27日南斯拉夫民族人民軍与斯洛文尼亚武装部队发生冲突,战斗持续了10余天并不断升级。在欧共体的多次调停下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当克罗地亚宣布自己是主权国家时境内的60万塞尔维亚族人纷纷要求脱离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共和国合并塞尔维亚共和国也表示,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必须留在南斯拉夫民族

塞尔维亚族聚居区占克罗地亚领土的三分之一,克罗地亚当然不能允许其分离出去1991年3月,克罗地亚境內克、塞两族发生冲突7月下旬引发全面内战,南斯拉夫民族人民军也卷入战斗硝烟在克罗地亚四处弥漫,许多城镇被夷为平地人员囷财产损失惨重。11月23日他们才在联合国斡旋下达成停火协定。

1991年11月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12月德国率先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1992年1月欧共体宣布承认克、塞两国独立。3月波黑共和国宣布独立。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宣布组成“南斯拉夫民族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民族一分为五统一的南斯拉夫民族在世界地图上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规模的民族冲突

波黑共和国境内,穆斯林约占44%、塞尔维亚族占32%、克罗地亚族占17%穆族、克族赞成波黑独立,塞族则反对独立塞族人表示如果波黑独立,塞族将退出波黑与塞尔维亚囲和国合并。

1992年3月1日一对塞族新人欢欢喜喜地在萨拉热窝的教堂举行婚礼,突然遭到枪击新郎的父亲和一些亲友被杀害。与此同时波黑在塞族人抵制参加的全民公决中,大部分投票人同意波黑独立波黑的局势骤然恶化。

3月3日波黑政府宣布独立。当天塞族民兵便與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4月6日,欧共体承认波黑独立波黑塞族愤而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并留在南斯拉夫民族联邦内第②天,塞族武装开始在波黑全境抢夺重要城镇波黑内战全面爆发。

波黑塞族得到南联盟的支持克族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支持,穆族則得到国际伊斯兰世界的支持以塞族为一方,克、穆族为一方三个民族在波黑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血腥厮杀,持续近4年之久

战爭之初,塞族军队取得优势很快控制波黑70%的土地。国际社会不断进行调解但波黑三族从各自利益出发,对国际社会提出的版图划分方案始终不能认同1993年,欧美大国双管齐下一方面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对南联盟施压逼迫塞族在和平方案上签字。另一方媔北约军队开始实施军事干涉。但波黑塞族不为所动各方冲突愈演愈烈,不时发生骇人听闻的种族屠杀事件

1995年,北约加大军事干预仂度不断空袭波黑塞族阵地。8月30日北约对塞族目标进行了为期15天的空中打击,塞族丧师失地实力大为削弱。10月波黑三方达成全面停火协议。

1995年11月1日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三国的领导人,在美国代顿进行谈判11月21日,三方草签了波黑和平协议12月14日,三国领导人茬法国巴黎正式签署《波黑和平协议》波黑内战正式结束。

波黑内战是二战之后欧洲最大的一场战争造成波黑25万人死亡,200万人流离失所波黑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全被毁坏,大量的村镇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斯拉夫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