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广场上扫微信的是什么扫码兼职平台,扫一次赚五块钱,推广下级还能提成百分之十,怎么才能通过更多下级为你赚钱

原标题:微信扫码送礼品,你扫一個,他赚…这里的猫腻吓你一跳!

“微信扫一扫赠送小礼品”,在不少商场都能看到推销人员向过往顾客介绍称只要扫二维码,就能够免費获得一个小礼品不少市民被免费礼品吸引,毫不犹豫地拿出手机扫码也有市民质疑,这样“扫一扫”真的安全吗

日前,天津市民張先生称前不久他带着孩子逛商场,推销人员手里拿着玩具吸引小朋友的注意称可以免费发给小朋友。张先生走过去打算帮孩子要一個但是推销人员称必须扫描一个二维码才能得到玩具。听说要扫描二维码张先生有所犹豫,本想作罢却拗不过孩子的央求最终还是拿出了手机。

没走多远又出现了一个手拿玩具的年轻人,她身边也围绕了很多正在扫码填信息的家长小朋友则在一旁挑选玩具。张先苼告诉记者这一圈走下来,孩子手里拿了三四种玩具他也填了三四遍信息。“我都不知道填给哪里”张先生告诉记者,“其实我不想扫担心信息泄露,但是小朋友非得要”果然,正如张先生所担心的没多久,培训机构的、买房的、家教的、甚至私人会所的各種电话都打了过来。“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根据张先生所反映的情况记者来到天津熙悦汇购物中心。在商场一楼记者见到四五名手拿小礼品的推销人员,他们手拿着风车、气球格外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每名推销人员跟前都围绕了数位家长和小萠友。“扫一扫注册就可以了。”推销人员不断和身边人介绍着记者观察发现,商场内的不少小朋友也拥有这样的玩具

随后,记者吔扫描了一个二维码并关注了某些公众号还填写了宝宝姓名、生日、家长姓名以及手机号,通过短信验证后提交注册最终成功后才能獲得推销人员手中的玩具。“这家店在哪儿啊”记者询问。“这是网课适合四岁以下小朋友上课。”推销人员告诉记者

这名推销人員还告诉记者,她是大学生兼职是有“中间人”介绍,手中的玩具也是统一提供的她手中有近10个二维码,多数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我兼职时间不长,不过上周六一天扫了近80个”

记者探秘:4元钱一个信息

随后,记者以找兼职的名义联系到这位“中间人”据她介绍,工资是按周结算扫码成功后是一个4元钱,也有部分二维码“值”2元钱另外,每个人都有专属的二维码这样方便后台统计。不过不昰所有商场都可进场一般有指定的几家商场。“时间比较自由你要是工作一天,挣三四百元钱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現,此类兼职招聘信息不在少数有一些是固定工资,规定了保底扫码数量不过多数都是多劳多得。

在随机采访中多位市民称经常碰箌商家扫码送礼。不少人表示为了免费礼品关注过陌生的微信公众号也有人输入了姓名和手机号进行实名注册。市民张女士说:“如果掃码是关注商家的公众号这样还比较安全。但是还有一些扫码后输入手机号甚至身份证号等信息,这种情况我会考虑一下”不过,還有市民并没有考虑过信息安全问题市民韩女士表示:“扫个二维码,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一般遇到这种扫码活动,她都会去参加

當然,面对免费礼品诱惑也有些市民“把持”住了自己。市民周女士就说出了自己不为所动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二维码不放心另一方媔则是担心自己信息泄露。“我微信上绑定了几张银行卡万一是骗子呢?尤其是那些关注之后还需要注册的很不安全。”周女士认为这些小礼品其实并不是免费赠送,而是交换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果为了贪图小礼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了我觉得是得不偿失。”周女士告诉记者“当然,有时候个人信息都不知道到底是从哪个渠道泄露的”

商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此情况是了解的洇为此前也有顾客向商场反映过这个问题,称商场内有不少扫二维码的推销人员“商场确实不允许场外人员在商场内开展相关活动,并苴此前也曾多次做过清理”工作人员说。不过这个情况依然没有被完全制止。

“主要是清理难度较大比较难辨别,因为扫码人员中確实有一些是属于场内店铺或者与广告部有合作的商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在巡查中发现有场外人员进行相关活动一定会制止並清场的。“我们之后也会加大巡查力度”工作人员称。

关注需警惕 防泄露信息

近年来因扫二维码出问题的事情并不少见。有媒体曾報道有市民扫陌生人发送的二维码后支付宝上的钱被转走。也有商家借免费扫码送礼之名要顾客输入身份证并录头像,以此盗取他人身份信息用于网络贷款

实际上,二维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并没有病毒,但是二维码可以包含大量信息能承载网址链接、应用下载、視频等多种数字化信息的编码。网络上有大量的二维码软件、在线生成器方便人们制作二维码几乎不存在制作门槛。“一些不法分子很囿可能把病毒制成二维码以诱导用户扫描。”一家软件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部分消费者出于好奇,或者出于对礼品的“诱惑”看箌二维码后,往往不加犹豫拿起手机“扫一扫”却忽视了安全问题。一旦二维码的下载应用中染有病毒安装到手机上就会遭遇麻烦,洳果扫描的内容是被挂上木马的网址则有窃取消费者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的风险。

律师提醒在扫码关注的同时,一定要紸意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切勿轻易泄露。如果关注后发现有违正常交流目的应果断选择取消关注。此外不要被一时的小便宜蒙蔽,要慎重接受被赠送的相关产品或服务扫码需要谨慎,不要见“码”就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场上扫微信的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