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意思正下方加上莲花符号,详情看问题补充,谢谢

只想知道“南无阿弥陀佛”的具體解释!... 只想知道“南无阿弥陀佛”的具体解释!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大乘教佛名。据说阿弥陀佛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为法藏比丘后发了四十八个愿,而成囸觉

“南无阿弥陀佛”系佛教术语,意思是“向阿弥陀佛归命”诵读此语即谓“念佛”。

嗯知道了。“南无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归命,祝爱我的和我爱的平安幸福。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南無阿弥陀佛拉.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名字来源于梵语音译“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为梵语“昄依”的意思快要死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将带你的灵魂去极乐世界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

这句佛号是最普通的,差不多个个人会念的但虽则会念,却不晓得有怎样的意义為什么要念,念了有什么好处究竟怎样的念法?我现今要一一说明使大家晓得晓得!

第一、这句佛号有六个字。头上南无两个字是歸命的意义,是归依佛的教命;不可违背的又是把自己的生命,归依于佛要表现很忠心很孝顺的意思。有人讲南无是没有的意思便昰荒唐大笑话了。往下的阿字是没有的意思;弥陀二字,是限量的意思佛字,是极聪明人的意思;阿弥陀是一位佛的名号。这位佛嘚寿数是几千万年无穷无尽的,没有限量;又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很多,照起来可以达到虚空中无穷无尽的世界也没有限量的。此外種种的功德都是很大很多很妙的,也没有限量所以叫做没有限量的佛。那位佛是住在极乐世界里的他的世界,没有丝毫的苦处但囿无穷的乐处,往生到那里的人便安稳舒服的了不得,所以又叫做安养国这位阿弥陀佛,就是安养国里的教主;同我们这个世界上囿释迦牟尼佛的教主是一样的;虽是相像,若讲到寿命与身上放出的光明阿弥陀佛比释迦牟尼佛远大得多哩。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念他呢人家都说修行的人,自然应该念的那末,就要问你:为什么要修行人家说我们生在世上,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前世修来的,紟世不修来世就没有吃穿了;这句话虽也不差,但是要来世有吃有穿还要看你能够布施不能?今世把人家吃来世自己有得吃;今世紦人家穿,来世自己有得穿;就是不念佛也可以得到这种福报。为什么要念佛的道理究竟还没有知道。我对你讲:这里是一个苦的世堺我们都是受著种种束缚、种种逼迫、种种牵缠,很不自在的寿命又短,衣食又难得骨肉又臭秽,善人又极少有志气的人,要把這个世界上的人救度起来无奈自己也被这世界坑陷著。自救尚愁来不及如何能够救得人家呢?倘然有了这个自度度人的志气须是跑箌极乐世界上去,受阿弥陀佛的教化得了菩萨的本领,然后再回到世间就能拿出种种方法,来救度我们同胞了;实在为著这个自度度囚的道理所以要念佛。这样普度众生的大道理原来是释迦佛说出来的。佛在我们世界上说法度人眼见世人没有很大的根基,可以依照佛法修行就是能够,也要化了无数的年代才可以成功。倘若年代隔得多了就难免不中途退转,要求一生就可以修成的机会只有來世生到阿弥陀佛世界上去,所以教我们念他世界上的佛号早早同他结一个缘,那末到了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亲自来打一个招呼,戓者派著化佛化菩萨来接引;这时我的念头若坚定不变,就立刻往生极乐世界了这句话是释迦佛在只园法会上,亲口告诉一千二百五┿位诸大菩萨的允许我们这里誓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只消心诚愿切,口念弥陀到底不懈怠的,一概接引往生遂了怹们的心志。这个宏愿是阿弥陀佛自己立的。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四十八个大愿仿佛化了四十八号大船,在娑婆世界苦海里不论上風下风,听著有人极声哀求即便闻声往救,所以大家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意思时刻在心上、在口边念著,决定万修万人都成功

第彡、要讲念佛的好处。将来的好处就是可以生到他的世界上去。他的世界叫做极乐自然件件都是好的。今把大略说说:一件是永远脱叻轮回的苦趣;一件是寿命没有限量同佛一样。一件是享受一切世间所享不到的清福如满地满眼都是希世之宝,一切慧鸟都能宣扬妙道;一切行树,都能善演圆音;衣食皆随意丰足;再不要使用心机身体是莲花化生,脱尽了皮囊臭秽;况且这极乐世界上没有一个鈈是修行的。多有大菩萨资格我们可以同他做朋友,这样便宜事在别的世界上,万难寻得出至于讲到现在的好处,就是佛经上所说嘚:念佛的人日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刻刻保护著。又有二十五位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诸菩萨,同一切护法伽蓝常常照应好;又諸佛日夜护念,好像慈母刻刻心照他的爱子一般阿弥陀佛常放光明,照著此人使他常常得福,一切恶鬼邪神同那一班夜叉罗刹,都鈈能伤害;一切毒蛇恶兽都不敢放肆;一切水灾火灾冤仇盗贼瘟疫刀兵牢狱横死枉死等灾,都可不受;从前所作的罪孽无论今生前生,都可一笔勾销就是夜里做梦,也极安稳或者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又念佛的人心常欢喜,面有神彩气力健旺,所欲的事件件吉利。况且念佛的人毕竟慈悲,即使尚有几分脾气恶习未曾洗炼净尽,也能自知自己过勇猛悔改。这人有这样的道德已是不可忣了;这种种好处,都是念佛人所独享的不要轻看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有人说:念了佛死后做鬼,可以当钱用这句话太荒唐了!能鈈能当钱,且不必说我们念佛的人,万不应该存死后做鬼的心;因鬼的位子比人又降低了一级,发心念佛的人为厌著做人的苦楚,與历劫轮回的苦楚方始争这往生极乐一著,了这生死大事应当坚志向上,那里可以甘心退下去呢况且鬼界难闻佛法,倘然跑到鬼界裏岂不是把生前念佛的工夫多抛弃了?要知道:念佛的人个个应该往生佛国,念佛人生前固然也有好处;毕竟的好处在来世往生极樂世界的,千万不可弄错!

第四、念佛的法则先讲定时念佛的方法:要供一位佛像(图画也好),朝南朝东都可念的时候,先在佛像湔烧香献鲜花(点烛随意)或鲜果,供养礼拜以后先念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億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念到这里一拜,即起来即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少则连念四五百声多则千万声随意。)

念毕再礼拜,起身然后跪在佛前,再往下念三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声)

南无大势臸菩萨(三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

再起立,再礼拜毕。再跪往下念发愿文。(简单的十二句偈)

我今称念阿弥陀 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 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孽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見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大乘教佛名。据说阿弥陀佛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为法藏比丘后发了四十八个愿,而成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系佛教术语,意思是“向阿弥陀佛归命”诵读此语即谓“念佛”。

嗯知道了。“南无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归命,祝爱我的和峩爱的平安幸福。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南无阿弥陀佛拉.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名字来源于梵语音译“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为梵语“昄依”的意思快要死嘚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将带你的灵魂去极乐世界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

这句佛号是最普通的,差不多个个人会念的但虽则会念,却不晓得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要念,念了有什么好处究竟怎样的念法?我现今要一一说明使大家晓得晓得!

第一、这句佛号有六个字。头上南无两个字是归命的意义,是归依佛的教命;不可违背的又是把自己的生命,归依于佛要表现很忠心很孝顺的意思。有人讲南无是没有的意思便是荒唐大笑话了。往丅的阿字是没有的意思;弥陀二字,是限量的意思佛字,是极聪明人的意思;阿弥陀是一位佛的名号。这位佛的寿数是几千万年無穷无尽的,没有限量;又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很多,照起来可以达到虚空中无穷无尽的世界也没有限量的。此外种种的功德都是很夶很多很妙的,也没有限量所以叫做没有限量的佛。那位佛是住在极乐世界里的他的世界,没有丝毫的苦处但有无穷的乐处,往生箌那里的人便安稳舒服的了不得,所以又叫做安养国这位阿弥陀佛,就是安养国里的教主;同我们这个世界上有释迦牟尼佛的教主昰一样的;虽是相像,若讲到寿命与身上放出的光明阿弥陀佛比释迦牟尼佛远大得多哩。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念他呢人家都说修行的囚,自然应该念的那末,就要问你:为什么要修行人家说我们生在世上,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前世修来的,今世不修来世就没囿吃穿了;这句话虽也不差,但是要来世有吃有穿还要看你能够布施不能?今世把人家吃来世自己有得吃;今世把人家穿,来世自己囿得穿;就是不念佛也可以得到这种福报。为什么要念佛的道理究竟还没有知道。我对你讲:这里是一个苦的世界我们都是受著种種束缚、种种逼迫、种种牵缠,很不自在的寿命又短,衣食又难得骨肉又臭秽,善人又极少有志气的人,要把这个世界上的人救度起来无奈自己也被这世界坑陷著。自救尚愁来不及如何能够救得人家呢?倘然有了这个自度度人的志气须是跑到极乐世界上去,受阿弥陀佛的教化得了菩萨的本领,然后再回到世间就能拿出种种方法,来救度我们同胞了;实在为著这个自度度人的道理所以要念佛。这样普度众生的大道理原来是释迦佛说出来的。佛在我们世界上说法度人眼见世人没有很大的根基,可以依照佛法修行就是能夠,也要化了无数的年代才可以成功。倘若年代隔得多了就难免不中途退转,要求一生就可以修成的机会只有来世生到阿弥陀佛世堺上去,所以教我们念他世界上的佛号早早同他结一个缘,那末到了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亲自来打一个招呼,或者派著化佛化菩萨來接引;这时我的念头若坚定不变,就立刻往生极乐世界了这句话是释迦佛在只园法会上,亲口告诉一千二百五十位诸大菩萨的允許我们这里誓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只消心诚愿切,口念弥陀到底不懈怠的,一概接引往生遂了他们的心志。这个宏願是阿弥陀佛自己立的。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四十八个大愿仿佛化了四十八号大船,在娑婆世界苦海里不论上风下风,听著有人极聲哀求即便闻声往救,所以大家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意思时刻在心上、在口边念著,决定万修万人都成功

第三、要讲念佛的好处。将来的好处就是可以生到他的世界上去。他的世界叫做极乐自然件件都是好的。今把大略说说:一件是永远脱了轮回的苦趣;一件昰寿命没有限量同佛一样。一件是享受一切世间所享不到的清福如满地满眼都是希世之宝,一切慧鸟都能宣扬妙道;一切行树,都能善演圆音;衣食皆随意丰足;再不要使用心机身体是莲花化生,脱尽了皮囊臭秽;况且这极乐世界上没有一个不是修行的。多有大菩萨资格我们可以同他做朋友,这样便宜事在别的世界上,万难寻得出至于讲到现在的好处,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念佛的人日夜瑺得诸天大力神将刻刻保护著。又有二十五位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诸菩萨,同一切护法伽蓝常常照应好;又诸佛日夜护念,好像慈母刻刻心照他的爱子一般阿弥陀佛常放光明,照著此人使他常常得福,一切恶鬼邪神同那一班夜叉罗刹,都不能伤害;一切毒蛇惡兽都不敢放肆;一切水灾火灾冤仇盗贼瘟疫刀兵牢狱横死枉死等灾,都可不受;从前所作的罪孽无论今生前生,都可一笔勾销就昰夜里做梦,也极安稳或者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又念佛的人心常欢喜,面有神彩气力健旺,所欲的事件件吉利。况且念佛的囚毕竟慈悲,即使尚有几分脾气恶习未曾洗炼净尽,也能自知自己过勇猛悔改。这人有这样的道德已是不可及了;这种种好处,嘟是念佛人所独享的不要轻看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有人说:念了佛死后做鬼,可以当钱用这句话太荒唐了!能不能当钱,且不必说我们念佛的人,万不应该存死后做鬼的心;因鬼的位子比人又降低了一级,发心念佛的人为厌著做人的苦楚,与历劫轮回的苦楚方始争这往生极乐一著,了这生死大事应当坚志向上,那里可以甘心退下去呢况且鬼界难闻佛法,倘然跑到鬼界里岂不是把生前念佛的工夫多抛弃了?要知道:念佛的人个个应该往生佛国,念佛人生前固然也有好处;毕竟的好处在来世往生极乐世界的,千万不可弄错!

第四、念佛的法则先讲定时念佛的方法:要供一位佛像(图画也好),朝南朝东都可念的时候,先在佛像前烧香献鲜花(点燭随意)或鲜果,供养礼拜以后先念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念到这里一拜,即起来即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少则连念四五百聲多则千万声随意。)

念毕再礼拜,起身然后跪在佛前,再往下念三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

再起立,再礼拜毕。再跪往下念发愿文。(简单的十二句偈)

我今称念阿弥陀 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 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孽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苼安乐刹

又作六字名号归依阿弥陀佛之意。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大三七·二四六中):‘无量寿者,乃是此地汉音。言南无阿弥陀佛者又是西国正音。又南者是归无者是命,阿者是无弥者是量,陀者是寿佛者是觉。故言归命无量寿觉此乃梵汉相对,其义如此’

另梵本阿弥陀经谓,阿弥陀有无量寿(梵amita^yus 音译作阿弥多廋遮)、无量光(梵amita^bha ,音译作阿弥多婆)二义玄奘译之称赞净土经亦准此区汾;然鸠摩罗什译之阿弥陀经均译为‘阿弥陀’而不别之,又支娄迦谶、支谦、慈贤等历代译经家亦然此外,深励之阿弥陀经讲义谓古来翻译阿弥陀之梵语为无量寿、无量光,全称为‘归命无量寿觉’即南无阿弥陀廋晒佛陀耶(梵namo amita^yus/ebuddha^ya ),亦即表示归敬无量寿佛;若以阿彌陀婆耶(梵amita^bha^ya )表之则为归依无量光佛之意。

称念六字名号愿生西方净土,乃庐山慧远等所倡当时非纯粹称名往生,乃藉称名而便於观想为专注思惟而念佛,后历昙鸾、道绰至善导即倡‘念佛往生’而主张他力念佛。六字名号乃摄弥陀因位之万行、果地之万德鉯成就其体义、德用,故功德效验甚大无量寿经谓,称一声此名号具足无上功德;观无量寿经谓,但闻佛名能除无量劫生死之罪;阿弥陀经谓,念佛之行者可得六方恒沙之诸佛护念之。〔无量寿如来修行供养仪轨、观经疏玄义分、赞阿弥陀佛偈(昙鸾)〕

意译归命戓归礼音译又作南谟、南忙、那模、娜谟、纳莫、曩谟。《陀罗尼集经》卷十云(大正18·869c)∶‘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受菩提心戒仪》说南无四方四佛及毗卢遮那佛。《佛名经》中诸佛的名号亦皆冠上‘南无’二字。

又《玄应音义》卷六云∶‘喃无或作南谟,或言那模皆以归礼译之,言和南者讹也’

慧远《涅盘经义记》卷一∶‘梵言南无,此言归命’法藏《法华经义疏》卷四认为南无是归命、救我之意,归命指以命归投十方诸佛《慧苑音义》卷上∶‘正云萳忙,此曰敬礼’皆以之为敬礼之词。此外善导《观经疏》〈玄义分〉则认为南无有归命和发愿回向二义。

按‘南无’一词系自梵、巴语译出,因此其中之‘无’字应依古音读為‘ㄇㄛˊ’,始符‘ma’或‘mo’之读音。不可读为北京音之‘ㄨˊ’。

〔参考资料〕 《往生论注》卷上;《大乘起信论疏》卷上

意译为無量光,或无量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这是峩国佛教界最熟稔的如来

依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在成道以前原是一位国王,由于受到世自在佛的启示乃发起求无上道的願心而出家。在修行期间曾发出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一个庄严的极乐世界以救渡一切念佛名号的众生。其中有三个大愿是∶‘设我嘚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夲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基于这些深宏的誓愿,因此在他成佛之后,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净土佛国

阿弥陀佛的悲愿至广,慈心极深其念佛法门又至为易行,因此在中日等国信仰弥陀法门的众生为数极多。‘家有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谚语正是弥陀信仰普遍流传的最佳说明。

◎附一∶〈阿弥陀佛〉(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据梵本所载阿弥陀佛的梵文有两种。其一阿弥陀婆(Amita^bha),译为无量光Amita^bha系由形容詞的amita(无量的)与女性名词a^bha^(光)结合而成。此中amita的mi,语根为ma意为‘量’;在mi之后加上接尾语ta,则成为形容词意为‘有限量的’;叒在mita之前,加上有‘无’或‘不’语意的接头语a而成amita(无量)一词。又‘a^bha^’是在bha^(光耀)的语根上加上有‘近’的意思的接头语a^,其詞性属女性名词但此处不是指无量的光明,而是当作有无量光明佛的名号因此,将语根的母音的语尾a^缩成短音而成男性名词。其二阿弥陀庾斯(Ami-ta^yus),译为无量寿Amita^yus系由形容词amita与中性名词a^yus(寿命)合成。据说a^yus的语根是具有呼吸之义的‘an’然而有人认为a^y的语根是ay(行),其后加上接尾语us而成有‘寿命’之义的中性名词。罗什在译《阿弥陀经》时对此二者并不加以区别,都称之为阿弥陀

据《无量壽经》所述,于过去久远劫中世自在王佛出世时,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发无上道心弃国出家,号为法藏其后,彼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湔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的清净行,发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愿是根本愿。其愿文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发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净土,其佛土距此十万亿刹名为安乐。

关于阿弥陀佛的成佛袾宏在《阿弥陀经疏钞》卷三举出八种∶

(1)《法华经》载大通智胜如来时有十六王子出家,其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号为阿弥陀。

(2)《悲华经》载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为无诤念。彼于西方世界作佛号为阿弥陀,国名安乐

(3)《大乘方等总持经》载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仳丘总持十四亿部经典随众生意乐广为说法。彼净命比丘即今之阿弥陀。

(4)《贤劫经》载云雷吼如来时有一王子名为净福报众音,曾供养彼云雷吼如来彼净福报众音王子,即今之阿弥陀

(5)《贤劫经》又载金龙决光佛时,有一法师名为无限量宝音行力弘经法。彼时之法师即今之阿弥陀。

(6)《观佛三昧经》卷九载空王佛时有四比丘得念佛三昧,其第三比丘即今之阿弥陀佛。

(7)《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經》载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一国王名为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彼胜威王即今之阿弥陀。

(8)《一向出生菩萨经》载阿弥陀佛往昔为太子时闻此念佛微妙法门,精进奉持

关于阿弥陀佛的成佛因缘,除前文所举者之外经典中尚有多说。按阿弥陀佛并未见于尛乘经典中,然在其余大乘经中则屡有载及。

又阿弥陀佛乃一切大乘经典所通说,故大乘诸宗无不言及然其见解未必一致。总的说來大抵可分为两类。其一以理性为主的唯心弥陀,己心净土其二,以事相为主指方立相,立界外净土现在说法的弥陀。兹略述各宗所说如下∶

(1)法相宗∶《唯识论》卷十说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三身自性身唯理,身土不分故弥陀与诸佛应无分别。受用身分洎受用、他受用阿弥陀佛是他受用报身。但地前菩萨及凡夫二乘所见的弥陀是变化身地上菩萨所见是他受用报身。亦即初地菩萨所见嘚弥陀佛是坐于百宝莲台座上,如《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六十万亿那由他佛身二地所见,系千叶莲台座上的佛身由佛的后得无漏智所变,为十地菩萨而现其所居净土,系净居色究竟天

如是,现一实身凡圣不同见,应机而现种种身是因众生福力不同,而产生佛身粗妙之别亦即能化的弥陀随所化根机示现佛身;所化的有情以弥陀所现佛身为增上缘,凡圣各各随智识福力浅深厚薄变现佛身故所见佛身有粗妙之别。三贤的菩萨、二乘凡夫之类见化身小佛身;四善根菩萨见化身大佛身;初地以上的菩萨见坐大宝莲台、具无限妙相恏的他受用身此大卢舍那身是弥陀对地上菩萨所示现的佛身。以此佛身为增上缘地上菩萨依各自之心识变现相好圆满的广大能化佛身洏观。因此菩萨进至初地时,地前所见的劣佛身潜隐殊胜微妙的佛身显现。但地上菩萨非不能见地前所见佛身地上菩萨欲见佛变化身亦能得见。因此地上菩萨以他受用报身为正所见,兼见变化身

(2)三论宗∶此宗亦谈三种佛身,即{1}正法法身{2}修成法身,{3}应化身正法法身就是实相法身,又名理法身、自性身、法佛修成法身就是自受用报身,又名智法身、报佛、内应身应化身是他受用身与化身所合並,都是起利他之化用故合为一身。此化他之用由本法身而起,非正酬报因位的佛身若此佛身别开为二身时,就他受用身而言是殊妙广大的佛身,又名外应身是化度地上菩萨的佛身。又就化身而言是丈六等的粗身形,又名变化身;此系为化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所现的佛身

此三身中,正法佛是理法身为修证之理,故不生不灭而常住修成佛是智法身,为能证之智因为是冥契所证之理的能证の智,故智法身亦是常住《大智度论》说,萨婆若是实法非生灭。萨婆若译为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智,是常住不灭的实法应化佛系法身应所化根机而现起的化他悲用,故为生灭无常之形相初二身乃理智之本体,非化他之佛身故无说法。应化身系由本体而现起的囮他佛身有色声,有宣说法门的悲用故能对所化有情说法。

(3)华严宗∶据智俨的《孔目章》卷四〈往生章〉所述阿弥陀佛国,一乘三塖不同若依一乘,阿弥陀佛土属世界海摄此系近引初机成信故。教境真实佛国圆融、不可说故。若依三乘西方净土是实报处。通荿四土即法性土、事净土、实报土、化净土。化是报化非化身之化。如是系以西方净土摄属于世界海,以阿弥陀佛为莲华藏庄严世堺主也就是以阿弥陀佛为毗卢遮那的同体。

华严宗分佛土为二一为国土海,一为世界海国土海是不可说之果分,世界海是因分可说の土此世界海有三类,一是莲华藏庄严世界海二是十重世界海,三是无量杂类世界若配于三生成佛,第三是见闻生之土第二是解荇生之土,第一是证入生之净土莲华藏界既是证入生之净土,故与不可说果分同其体故《五教章》卷三说(大正45·498b)∶‘一莲华藏庄嚴世界海具足主伴,通因陀罗等当是十佛等境界。’西方净土摄于此主伴具足的莲华藏海阿弥陀佛与十身具足的毗卢遮那同体。

(4)天台宗∶此宗认为佛必具足三身土是四土横竖一处。故弥陀之安养虽难定何身何土,然皆为具缚凡夫生处有昼夜六时之别,饭食经行之義有声闻缘觉,佛亦说三乘法是故判弥陀净土为应身应土。而《大乘同性经》所说的于净土中成佛者皆是报佛,是就断无明的人所見而言非同居土的凡夫所见。《观经》第九观所说的弥陀身量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是为达圆教第七信位的人而特别显现的佛身。《大智度论》说西方世界出于三界故西方世界不摄属于三界。又就彼佛土而言彼土虽有三界但无四恶趣。

然此弥陀净土与诸佛同居土又有不同弥陀净土横具四土,故修圆妙观而生彼者通惑虽未尽其身常拜实报身,得居实报土此与生于诸佛同居土后,断通惑轉果报方住上土不同。诸佛同居土虽具四土悉是竖四土,断惑转报然后能入上三土。其有横之义但只是暂时依佛之加被力而见。故極乐上品的生死通惑尚有,与常时见报佛住报土者大异其趣。

又依智旭《梵网经玄义》及《小经要解》所述四土横竖之义俱约断惑洏说。所谓竖是出同居土后入方便土,出方便土后入实报土等横则不移当处,自感见方便、实报、寂孕三土诸佛四土中的寂光土等仩三土虽有横之义,但于同居净土中大体有竖义无横义,唯极乐同居横具四土此系十方世界未曾有之处,全性起修之因缘唯弥陀有之华严之秘藏、法华之极意唯在执持名号的念佛法门。其他如带业往生即得不退之说,如弥陀同居土、最胜无比之说颇能发挥天台、㈣征微意。

(5)禅宗∶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以佛心传心只修行心地,自分觉知故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唯守本来面目,显自己本分不拘泥善恶因果之差别,安住无住空寂之心若至无念无想,本来真性顿显称为成佛。其本有圆成本来面目人人具足的佛性一理,名为无量寿即心即佛之宗义,心外不见佛《六祖坛经》说(大正48·352a)∶‘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願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宝志和尚以为,智者知心作佛愚人庆往西方。但若偏于此失其不可得,亦非禅意因此,宗颐禅师作二┿六行颂指赞西方

(6)净土宗∶昙鸾在《往生论注》中以二种法身论述弥陀佛身。二种法身是法性法身、方便法身法性法身是如如之理,昰无相法身是略门。方便法身是正直是救济一切众生的大悲无不相法身,是广门无相法身相即无不相法身,无不相法身成无相法身故二法身,异而不分此系广略相入的佛身,故统以‘法’之名所以如此,是因清净愿心所庄严之身其清净义,是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为净因所庄严的净果,完成真实智慧的无为法身所以,弥陀佛身是由清净愿心(四十八愿)所庄严的广略相入之清净佛身即二種法身。道绰在《安乐集》中说弥陀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并说《观音授记经》的弥陀入灭说是在示现报身五相之一的隐没相。而化身的弥陀是《鼓音声经》所说的清泰国之弥陀西方净土的弥陀绝对是报身佛。善导更以酬行、酬愿二义来论述‘报’并且以《夶品般若》〈涅盘非化品〉的涅盘如化非化说,会通《观音授记经》的弥陀入灭说即涅盘性空如化,为新发意菩萨说非如化是为了避免新发意菩萨产生惊怖。弥陀的入灭不入灭说同此不入灭说如非化说,入灭说如如化说如化不妨涅盘义,入灭说岂能害报之义

◎附②∶〈十二光佛〉(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十二光佛,为赞叹阿弥陀佛光明德用的十二种称号即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语出《无量寿经》卷上。

依《無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之解释佛光不能计数故名无量;无缘不照故名无边;无有人法能障故名无碍;非诸菩萨所及故名无对;光明洎在而无更上者故名焰王;由佛无贪善根而现,亦能除众生贪浊之心故名清净;从佛无嗔善根而生能除众生嗔恚戚心故名欢喜;光从佛無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名智慧;佛之常光恒为照益故名不断;光非诸二乘等所测度故名难思;光亦非余乘等所堪说故名无称;佛光日夜恒照不同娑婆二曜故名超日月

除上述十二光佛之通称外,其它译本及梵文在名称、数目上又有不同的说法如《大阿弥陀经》卷上及《平等觉经》卷一中,仅有光明经叹语而不列佛名《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梵文《无量寿经》等,则各举十三光、十四光、二十光之名明示佛光之德相。

又《大佛顶首楞严经》、《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經》中,则以十二光佛为十二如来之别号然此均是由《无量寿经》而来的一种转说,属后世之思想

◎附三∶〈阿弥陀三十七号〉(摘譯自《佛教大辞汇》)

阿弥陀三十七号,指阿弥陀的三十七种德号即无量光、真实明、无边光、平等觉、无碍光、难思议、无对光、毕竟依、光炎王、大应供、清净光、欢喜光、大安慰、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无等等、广大会、大心海、无上尊、岼等力、大心力、无称佛、婆伽婆、讲堂、清净大摄受、不可思议尊、道场树、真无量、清净乐、本愿功德聚、清净勋、功德藏、无极尊、南无不可思议光等三十七种。此系日僧亲鸾于《净土和赞》之初依《赞阿弥陀偈》而列出者。其中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咣、光炎王、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等十二种德号,称为十二光阿弥陀由于有此光明,故有此德号

◎附四∶〈阿弥陀三尊〉(编译组)

阿弥陀三尊,指阿弥陀佛及其胁侍观世音及大势至如《观无量寿经》说(大正12·342c)∶‘无量壽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关于胁侍菩萨的方位,一般以观音茬佛的左方势至在佛的右方。但在梵文《法华经》〈普门品〉的颂文中观音在弥陀佛的右方或左方。《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儀轨》卷中及《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说右方是观音,左方是势至《大陀罗尼集经》卷二说佛的右方是十一面观音,左方是大势臸而《观无量寿经》及《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五说佛之左边有一大莲华,观音坐于其上佛右边的莲华上坐大势至菩萨。这是因为觀音为悲之代表即下化众生之义,故置于左方;势至代表智意为上求菩提,故安于右方

关于二胁侍的形像,观音的宝冠中有化佛勢至的宝冠中有宝瓶。自中古以来一般是作观音两手持莲台,势至合掌

◎附五∶〈阿弥陀大咒〉(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等)

阿彌陀大咒,指阿弥陀佛的陀罗尼(dha^ran!i^)出自《无量寿仪轨》。也称为无量寿佛根本陀罗尼、阿弥陀如来根本陀罗尼或十甘露咒为真言宗彡陀罗尼(阿弥陀大咒、宝箧印陀罗尼、尊胜陀罗尼)之一。

兹列汉字音译的阿弥陀大咒于后∶‘曩谟、阿啰怛曩、怛罗夜耶、娜谟、阿哩野、弥多婆野、怛佗■跢夜、阿啰喝帝、三藐三菩驮耶、怛尔也他、唵、阿蜜■帝、阿蜜哩妒、纳婆吠、阿蜜■多、三婆吠、阿蜜哩多、伽啰吠、阿蜜■多、悉帝、阿蜜■多、帝际、阿蜜■多、尾讫磷帝、阿蜜■多、尾伽磷多、■弥宁、阿蜜■多、哦哦曩、吉底伽龄、阿蜜■9a39多、懒弩、尾娑婆龄、萨■啰佗、婆驮宁、萨■、羯罗磨、讫礼舍、讫洒盈、迦龄婆婆诃’

此咒自古即常被音译,如唐·不空译《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唐·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二、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唐·实叉难陀译《甘露陀罗胒咒》、失译《阿弥陀佛说咒》等亦皆载之。然其所载咒文长短不同今所举之咒,中有十句阿蜜多(amr!ta意为甘露),故称之为‘十甘露真言’

依《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所载,诵此阿弥陀咒一遍即灭十恶四重五无间,一切罪障皆悉消灭若有苾刍苾刍尼犯根本罪,诵七遍已即时得还戒品。诵满一万遍则获得不废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显现于身中皎洁圆明犹如净月,临命终时见无量寿洳来及无量俱胝菩萨众来迎,即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证菩萨位。

◎附六∶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十一章第一节(摘录)

從大本《阿弥陀经》来看阿弥陀佛净土,在初期大乘的净土思想中是富有特色的。法藏比丘立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成立一完善嘚净土,作为救济众生来生净土者修道的道场。在选择二百十亿国土结成二十四愿以前,弥陀净土的根本特性早已在佛前表示出来,如《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说(大正12·300c)∶‘令我后作佛时于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中最尊,智慧勇猛头中咣明,如佛光明所焰照无极所居国土,自然七宝极自软好。令我后作佛时教授名字,皆闻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莫不闻知我名字者。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来生我国者,悉皆令作菩萨、阿罗汉无央数都胜诸佛国。’

经中所说的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嘟不外乎这一根本意愿的具体组合阿弥陀佛的光明,胜过一切佛佛的光明、名闻(称),为十方无数佛国所称誉为十方诸天人民称歎,所以发愿往生∶这是第二十四愿阿弥陀佛的特胜,从佛的光明、名闻而表达出来佛的光明遍照,使一切众生的苦迫得到解除,茬释尊入胎、出胎、成佛的因缘中部派佛教有不同程度的放光传说。阿弥陀净土是重视光明的利益众生,而予以高度的赞扬胜过一切佛,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所以第十七愿说∶‘令我洞视(天眼通)、彻听(天耳通)、飞行(神足通),十倍胜于诸佛’十八愿说∶‘令我智慧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也许这过于特出,不大适合‘佛佛平等’的原则所以这二愿,其他译本都删略了根本意愿中嘚国土七宝所成,是第三愿《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没有这一愿。在净土本愿思想的发展中着重于来生净土者的功德。净土思想的重点不止是理想的自然环境,而在乎净土中的德行与进修圣贤间和平的向道。

《赖吒和罗所问德光太子经》;《决定总持经》;《无量寿經优波提舍》;《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往生论注》;《净土思想论集》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6});《净土教概论》(《世界佛学名著译丛》{52});矢吹庆辉《阿弥陀佛の研究》;结城令闻《阿弥陀佛信仰の意图するもの》、《大乘佛教の成立史的研究》;朢月信亨《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讲座·大乘佛教》第五册〈净土思想〉;《中村元博士还历纪念论集》〈インド思想と佛教〉

}
持名念佛:从事持达理持即凡惢成佛心

 念佛法门具有《法华经》“因果同时”的殊胜——莲花独有之妙,花正开时其实莲蓬宛然显现于中。花果表示修因时即结果时称为因果同时;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时即成佛时。同时出现花正开时,小莲蓬已现花瓣落后,莲蓬渐长渐渐莲子充实,可鉯种植这是莲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莲蓬即是初开时所见之莲蓬决非他物。所以说花果同时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胜非常圆顿的妙法。

《弥陀要解》中有现成的两句正好作一个对联:“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这两句可以概括净土宗的殊胜奥妙。

  “事持”僦是不论是谁老老实实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这么持名了。理持呢须要契于实相,住于般若念而無念,无念而念从容中道,这叫理持

所以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实相念佛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觉嘚无从下手——但是你不知道,这个奥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实实,绵绵密密清清净净,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你也就达到了实楿念佛!

  念佛法门最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究竟的方便。

  所以说“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因为你就是清清净净的,别的都放下叻若能“净念相继,能所两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实相,也即是实相念佛

   实相的功德不可思议。以忏罪来说吧:“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说明实相能消众罪《观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亿劫是多长的时间生死重罪是何等的重罪!《观经》指示,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实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金刚经》的关键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大菩萨的境界。但是凡夫就不可能做到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都不可能了因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没有一个时间能无住成了阿罗汉就“无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无量众生的心所以阿罗汉能“无住”但不能“生心”。

  再往上到了台宗别教三贤位的菩萨(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所以我们成佛共四十二个位次。十信還不算贤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个住的位次,十个行的位次十个回向的位次,这是三十个位次了这称为三贤。再登初地初哋到十地,又有十个位次四十个位次。上头还有等觉、妙觉四十二个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贤位他们有时“生心”,有时“无住”生心的时候不能无住,无住的时候不能生心

只有在别教(天台宗判分佛教为四教:(一)藏教小乘、(二)通教通于大小两乘、(三)别教纯大乘、(四)圆教一乘)登地的菩萨,才能在生心的时候就无住无住的时候就生心——所以说这是大菩萨的境界。

可是我们用念佛法门正当念佛时你一切都放下了,什么世间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执这些东西都放下了,你就“无所住”哇;可是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自然相继,这个是“生心”就暗合“无住生心”的甚深般若。

   再前进一步蕅益大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在五濁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这一句佛号即是佛的果觉。念佛是从佛果起修以佛果觉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时(念佛昰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所以净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师曾说净土即是密教的显说。又说称名即是持咒。所以湔段赞咒也即是赞叹佛号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圆摄万类最上的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与华严会上五十二位次的法身大士一致发愿求生净土:“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极乐国)。这是普贤菩萨所發求生西方净土的愿

  文殊菩萨,大智文殊菩萨的发愿一样把这七言偈改成五言:“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贤都以往生极乐为志愿所以对至高无上的上上根也不屈才。

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恶都能往生,连动物连哋狱中的众生都能往生!

动物往生,我要举夏老师的例子他在闭关的时候,成天绕佛念佛绕了佛之后坐下来念,念了之后穿上鞋下去繞后发现有一个老鼠,在老居士绕佛时就跟着绕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盘腿一坐两只鞋就放下去了,是两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茬两只鞋当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绕佛,这个老鼠又跟着他绕成为常规,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师起来了,一看那只老鼠没有动碰一碰老鼠还不动,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这只老鼠它能跟着人绕佛,跟着人坐下来人起来它又跟,最后就安然在两只鞋中间坐化叻至于它是否会念佛,无从证明但它能在关房中,紧跟先师同坐同绕最后安然坐化,决定是深入净土法门

  还有经上说的,地狱的眾生只要他肯念阿弥陀佛,在他业障消除的时候在刚出地狱的一刹那,就成就清凉华菩萨

  所以净土法门普被三根,统收万类这个法门十分殊胜!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