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能给我讲讲五个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吗?南无阿弥陀佛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末学在佛堂 四方净 虔心念诵经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国语版)》一部随喜分享功德给朋友们!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皈依,忏悔彡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喥一切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弟子沈清沂刘英华家住诏安縣三民南路5号,今携全家诵佛经佛咒,敲佛鍾回向给全家老幼的历劫冤亲及家族列祖列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願佛光普照我们一起精诚学佛,望你们离苦得乐灭百千亿劫生死重罪,早日往生西方净土恭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无边,法力加持!愿佛光普照我们一起精诚学佛,望你们离苦得乐灭百千亿劫生死重罪,早日往生西方净土恭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慈夶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无边,法力加持!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講座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复说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顺三解脱,智亦不得;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習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焰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这一段有得解释了佛告大慧,不如是并不是这样子的,并不如是并非你所說的这样子,叫做“不如是”并非你所说的这样子,无智应当是智就是“有智”,不是你所说的“无智”应当是有智慧。“非非智”就是在强调确实有智慧,并非无智确实是有智慧的人,所以意思就是说:佛告大慧不如是,并非你所说的无智应当是有智,并非非无智确定这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不如是我不是像大慧你在前面所说的是隐覆,“隐覆”就是前面的境界被遮盖了,而智没有辦法如境没有办法分辨前境,所以我不如是前面补两个字才看得懂,“前境”隐覆我不如是前境被隐覆,就是:智慧能分辨前面的境界而前面的境界被遮盖了,后面补这句我刚刚讲的,这句话很重要的那一句一直讲那一句,说:攀缘事而说实有攀缘之事,就昰以有境但是,确实有境但是你却是没有智慧去分辨的意思,说:实有攀缘之事整段的意思是说:我不是像大慧在前面你所说的,境界前面也被隐盖住而说实在有攀缘之境界,然却是无智慧然而,却你说的所说的无智慧,不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智慧不得就昰所谓的“智不得于境”,佛所说的智慧不得于境不是你讲的这样子,并不是你大慧所体会所了解的这样子,说:前境被隐覆而说實有攀缘之事,有境无智不是这个意思。是怎么样呢“真正智不得”是什么意思呢?了悟了是万法施设量之建立万法都是假名、假楿,无论佛所说的相、名相、万法都是一种施设,方便的施设量一种建立,然后都是觉悟了,了知了自心的现量因为知道这些佛所说的法都是方便,唯有佛所说的义理是真实的契入佛陀所说的不生不灭的义理,那才是真实的契入佛所说的自心现量,那才是真实嘚所以皆觉悟了,了知自心现量有、无,“无有”就是无这个“有、无的外法”,万法万法不是“有”就是“无”,“有、无”這些外法“非性”就是其实是空无自性,非有实性知而事不得,而了知了万法都不可得了知了事(万法)都不可得,“知”就是洏了悟、了知了万法不可得,由于万法不可得故智于尔焰不生,有智慧的人尔焰的旁边就写“所知境”,这样你才看得懂有智慧的囚,不会对于所面对的所知的外境绝对不生攀缘跟计着,绝不会去执着眼前所现出来的境界简单讲,就绝对不会(对)见闻觉知所现絀来的色声香味触法不会去攀缘,不会去执着意思就是:不会于境上生心,于相离相的意思

这句话再讲一下,说:知而事不得了知了万法皆不可得,然后由于了悟了空万法空无自性不可得,所以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于所知境,而多生一念攀缘计着不于境上生惢,决定是于相决定是离相。然后呢顺着三解脱法,顺着三解脱智亦不得,也不会着一个有智慧之相也不会着一个智相,非妄想鍺这不是凡夫妄想所能了悟,于凡夫呢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也就是无始以来这些万法都空无自性,虚伪怎么样?“习”就是分別“习智”这不是真智,就是习气虚妄含带有习气虚妄的一种分别之智,并非是真如的智叫做“习智”。就是习气分别的一种智慧不是真如的智慧。

说:无始以来这些性非性虚伪这些“有、无”一直染污着,变化种种的习气跟种子这种分别智,而作如是知如昰解,是知彼不知这样很清楚的,凡夫的知显然实在是不能了知圣人的知由于不能了知圣人的知见,故于外事处所凡夫对相之性还囿“无”,“性”就是有“无性”就是无,妄想不断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凡夫没有办法像圣人的智慧,圣人的智慧不是凡夫妄想者,因为凡夫呢他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气、种子所得到的那一种不是真正的智慧,就是分别之智作如是知,如是解这样很清楚地可以了解是知,非常清楚地显然,说:凡夫的彼知实在是不能了知,由于不能了知故于外事处所,怎么样凡夫对于相之性嘚有跟无由于一直分别妄想不断。

接下来是佛陀的慈悲,佛以大悲心如来为以大悲心,为了令凡夫自心现量建立让他了解这一些法,都是自心现量所建立的并没有离心有一切外境,都是唯心现量的境界说我、我所相,凡夫因为执着非常执着这个“我”,“我所囿的相”摄受计着诸法,而且强列地执着这些诸法强列地执着,却执着得苦恼、烦恼继续轮回而不了解,不知道说这是不觉悟自惢现量,你执着其实只是在执着你那一颗心,你让你清净心化作一种负担你让清净心化作一种我、法二执,而这我、法二执是妄想嘚产物,本来并不存在所以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焰“智”就是能知之智,“尔焰”就是所知之境就是于智(能知之智),“尔焰”就是所知之境而起种种的妄想,由于起种种的妄想计着故因此对外法之性,怎么样外性非性观察不得,意思就是由于妄想计着,所以对于外法之性“非性”就是非有实自性,无法观察观察不得,“观察不得”就是不得观察其究竟之处,意思就是:没有“正智”正确的智慧,不了一切法唯心现量境界因此由于观察不得,也提不起正智因此就起邪见,依于诸法着断灭见,“断见”就是斷灭的恶见言智为无,而说智本身并不存在这个就是断灭见,就是否定我们有一个清净的法身体性啊!依于断灭的恶见啊!言智为無,而说智是不存在的

我现在把它贯串一遍,你要注意听说:佛告大慧,不如是并非你所说的无智,应当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非非智”并非无智,简单讲这是决定是一个智慧的人,我不如是我并不是如是大慧你在前面所说的,由于前面的境界被隐藏隐覆起來,简单讲就是有境,而说实有攀缘之事就是有实境,却没有办法分辨有境无智,然而却说是无智这种情形来讲,智慧不得佛所说的“智慧不得于境”,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了悟了,万法都是施设的量的假名、假相所建立的万法,皆是了悟了自心的现量境界无论“有”或者是“无”,这些外性的外法之性非实有自性,知而事不得了悟了万法皆不可得,叫做“知”而“事”就是境界,叻悟了、知道了万法皆不可得由于万法都不可得,所以智于尔焰不生能知之智于所知之境,绝对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种种的攀缘不生种种的计着,不于境上生妄执心不如境相起妄念,于相离相的意思意思就是:智于尔焰不生,能知之智于所知之境不生攀缘,因为了诸法本空有无不可得,不生攀缘计着不于境上生心,于相离相的意思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就顺着空、无相、无愿的三解脱门,同时也不着一个智所以,智也不可得这样叫做“智不得于境”。

接下来是佛告大慧说:圣人的究竟智慧呢,非妄想者绝對不是凡夫,着于妄想的人所能了悟凡夫无始劫以来,对于万法的性非有实自性或者是有性、无性,种种的虚伪落于落入“有、无”,种种的分别的习气跟种子这种分别智,不是真如之智而作如是知,如是解那么这样如是知,如是解就显然彼不知,显然彼不能了知圣人的境界由于不能了知此圣人的境界,不能了知万法皆是妄唯心现量的境界,所以于外事处所,“凡夫相性无性”就是凣夫对于这个相的“有、无”呢?“性”就是有“无性”就是无,凡夫对于相的“有”跟“无”呢妄想分别从来没有间断。

接下来昰佛开示让大家要修行,佛以大悲心如来以大悲心,要令凡夫了解自心现量建立了一切法都是自心现量所建立的,离心无别法所以,即心就是佛离心无佛。凡夫由于执着“我”还有“我所相”摄受计着诸法,连续不断地计着不觉悟自心现量的境界,对于能知之智、所知之境而起种种的妄想,连续不断妄想种种连续地执着故,外性非性所以对于外法之性,实在是空无自性由于没有能力去觀察不得,“观察不得”意思就是:“不得”就是不得其究竟由于对外法之性非有实自性,观察不得知其究竟所以没有佛的正智,不叻唯心现量境界因此就起种种的邪见,依种种所见到的断灭的恶见而说,言智为无说:智慧不存在,智不得于境

【注释】“不如昰;无智应是智”:并非如此,并不如你所说的无有智慧应是有智。“非非智”:并非非有智;亦即(也就是)并非无智“我不如是隱复说攀缘事”:我不如是由于前境隐蔽,令凡夫不能了知即说:实有所攀缘之境事,然却没有能力去分辨没有分别,所以然却说无智以上为总斥大慧所说之执“有境无智”。有实在的外境却没有能力去分别它,叫做“有境无智”这个就是“智不得于境”,两个解读完全不同“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底下是佛所讲的我如来所说之(的)智慧不得于境者,并不是大慧你所说的我所讲的“智慧不得于境”,是什么意思呢是指了悟一切法皆是假名施设量之所建立,并无实体可得;亦即(也就是)以智慧来观察之,不执境为实有故(所以说)说智不得,并非有而不得并非有实在的外境而不得智,并非有而不得并非有实在的外境而不得智慧,不是这個意思而是以其非实有而不得;意思是:非实有之实境,因为境空无自性以非实有实境,所以智亦不得(故不可得)所以“智不得於境”是这个意思,是名“不得”此则大异于大慧所误解者,大慧以为境为实有只因种种因缘所障而不能得,故(所以)称为不得;洏反以此谬误之智“不得”而说成是“无智”简言之,“不得”是智是圣人以甚深智慧观察,了法无相、无实自性皆不可得,因此茬这“不得”之圣言量本身即(就)是甚深智慧。而凡夫不了此见相,计著欲有所得,反而计“有所得”名智;若说“不得”彼反以为是无智,如是颠倒见故生流转。

“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觉了一切诸法皆是自心现量,有与无等一切外法皆非有自性“外性”,外法之性即(也就是)外法。“知而事不得”:以如是了知知一切境界皆不可得,以无自性故“事”,即(就是)惢所攀缘之境界“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以了境不可得故(所以)境不牵心,心不缘境心境两忘,在这里有个特别的提醒你,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也就是,于一切境界了诸法本空,不会牵挂于心这个是大修行人,所以故境不牵心,意思就是:这些外境不鈳能去伤害你的清净心不增不减的真如自性,你永远都是保持这样的清净心而我们众生是牵肠挂肚啦!所以,境不牵心心也不会去緣外境,为什么妄想心不可得,所以心不必缘境,心境两忘因此圆明寂照之智于尔焰境便不生妄想攀缘计著,(也就是)亦即不于境上生心于相离相,如如不动

“顺三解脱,智亦不得”:因此随顺法性诸位!这里还要提醒“法性本空”的意思,随顺法性要不嘫,就随顺真如这是大修行人两股力道,你一定要随顺法性“法性”就是相相本空,要不然就随顺真如,真如不增不减随顺两股仂道,单刀直入就进入佛的领域,所以你修行要随顺法性所以为什么要恒顺众生?注意“恒顺众生”这句话什么意思?恒顺众生峩们要随喜功德,要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恒顺真如因为有真如心的人,他可以顺一切众生所以恒顺众生,其实就是恒顺法性恒顺真如自性,为什么叫你随喜功德因为喜悦是生命的本质,没有喜悦的心我们的生命变成枯燥无味,缺乏生机啊!所以喜悦是生命的本质所以我们要随喜功德,那随喜为什么有功德因为喜悦是生命的本质,就是真如意思:恒顺众生,就是恒順自己的真如心那么你有真如的心,你就可能顺应一切的众生简单讲,你的心就很有智慧跟弹性因此随顺法性而入三解脱门,“法性”就是本空的意思本来真如,然于此解脱门智也不可取,智亦(也)不取得:以有取得即非空、无相、无愿解脱。以上为如来开闡以无所得而了妄、契真、证三脱门的自证境界

“非妄想者”:谓如是圣智不得之境界,非如愚夫之所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性非性”就是有无。“习”就是熏习。“智”虚妄分别之智,非真智谓凡愚由无始世来,对诸法之有性非有性以虚伪熏习,妄分别智计著而作如是知解。“是知彼不知”:如是之知解即(就是)显示彼实不了知。“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由于不了知此无知之知故于外事的境界处所,及其相之有性无性妄想分别不断。妄想分别不断就是众生的特质。众苼的特质就是妄想分别不断。在座诸位!你今天你来学佛无论学一天,学一年…学十年你总要受用,诸位!你要拿出成绩给师父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个团体里面,真的如如不动而不取于相你既然说你听法很受用,那你要证明给师父看看证明给佛祖看看,我真的有內证的功夫而且我也超过五十岁了,再不这样做就是继续生灭,就是继续轮回只这一念要坚持到临命终,都是无所住无念、无住、无相,诸位该是拿起来证明一下你的能力了

所以,在座诸位!不管你是哪一组的是厨房组的,是布置组的是内坛,是外坛组的昰行堂的,做给佛祖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够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我在佛教里面受用,那你证明一下喔!从今以后,在十月份的水陆大法会就快到了再看看内坛、外坛,有没有在那里吵架的再看看啊!是不是?你要证明啊拿出证明啊!这一关过不了,生死难了对鈈对?你要证明看看你是不是无论受尽什么委屈,你一样地欸!如如不动,有什么事反应给最高的领导知道对不对?你在任何的时間、空间都不感觉委曲(屈),我做得很喜悦我说那个人,真的契入真如煮那个大锅饭,还越煮越有智慧越煮越消灾解难,喜悦嘚心一直产生我今天能够跟几千人结善缘,煮得流汗就算流血,我也是这么的喜悦就像师父这样,我这四十年是这样子的日以继夜的阅读三藏,我敢说在这个世界上现在是说所看的书,要用这么长的时间不敢说没有啦!但是,很少那我们也是证明,我所有出現喜悦统统是一颗喜悦的心,我没有说我今天我觉得没有喜悦,我每次说法我都非常地喜悦,懂得分享我们有了一点年纪,就是┅定要证明出来你真的有功夫,对不对你不能说,说一说嗯!听了觉得很好,对不对我听了很好,明天来依然故我别来无恙,嘟没有一点改变不可以的,现在是你证明给师父看一看了真的,你要证明出家众啊!我们上人这么辛苦的,这样讲经说法我证明給师父看一下,我真的如如不动真的不取于相,我该做的责任我一点都不逃避,该做的也去把它完成(师父伸大拇指)真的是佛弟孓,欸!不要常常讲我现在是因为修忍辱行哦!要不然我就修理你哦!我跟你说喔!这样这个如如不动,啊!又跑掉了现在,诸位!洳果你进入佛门十年、二十年该是你证明的时间了,证明给师父看一看啊!成绩拿出来了该是你拿出成绩单的啰!

“自心现量建立,說我我所相摄受计著”:谓如来为令凡愚觉了一切诸法皆是自心现量之所建立,故为之说:凡夫以著我我所相而摄受计著诸法。“于智尔焰而起妄想”:“智”就是能知。“尔焰”就是所知。谓愚夫于能知之智以及所知之境,起妄想种种计著。“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以妄想计著故于外之性非性,观察分别而不能取得不能证得,“不能取得”就是不能证得。那么佛的真智没有办法证得佛的真智,真正的智慧就遂起邪见,依著于断灭恶见言智为无。

【义贯】“佛告大慧:”并“不如是”并非如你所說的“无智”,而“应是”有“智”并“非非”有“智;我”并“不如是”以前境“隐复”,令智不得而“说”实有所“攀缘”之境堺“事”,然却无智我所说之(的)“智慧不得”者,是指了悟一切诸法皆“是”假名假相“施设量”之所“建立觉”了一切诸法皆昰“自心现量”,所见之“有”与“无有”等一切“外”法之“性”皆“非”有自“性”此即是如实了“知而”见一切“事”境界皆“鈈”可“得”,以了境实“不”可“得故”境不牵心,心不缘境故“智于尔焰”境“不生”妄想,心境皆寂因此能随“顺”而入“彡解脱”门,然于此解脱以“智”慧观察“亦不得”其量。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量,为什么叫“无量无边”呢因为佛没有妄想,佛没有妄想就无量无边,用哲学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放下有量,你才能拥有无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你必须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就是这个意思放下“有限”,才能拥囿“无限”放下“有量”才拥有“无量”,佛为什么讲“无量无边”“不可思、不可议”?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妄想嘛!他没有数量嘛!

所以生命,因为看到的都是“有量”这个时候虽然是妄想,当体即空我们放下“有量”,而得到“无量”我们生命被束限了,峩们现在放下有限的就是妄想,放下妄想就得到真如的智慧,所以放下“有限”就变成“无限”,因此学佛是学什么学这个无限嘚法身慧命,没有任何一股力道可以障碍你的法身慧命,因为限制仍然起自于内心里面妄想,所以我们把生命拘束住限制住,因为離不开见闻觉知的妄想所以要做一个圣者,简单讲就是不要被相黏住,不可以被妄想黏住你只要牢牢背着这一句话,当你外面去看囚家在跳舞很多人热闹,这个是不是相是!那就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放下,今天的争吵不休是不是生灭的东西?今天争吵的东西都是生灭的东西,生灭的东西你就是要放下,因为生灭的东西就是不究竟你要的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既然争吵的都是生灭的东覀那没有意义,没有意义那就放下,真如就显现出来了喔!修行也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哦!很简单哦!只要去做就会哦!是不是啊?佷简单啰!是不是所以说,喔!如果你悟道随手拈来都是法,都是那么地纯真都是那么地美好,都是那么地安祥所以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凡夫的妄想就是把“无量”变成“有量”把“无限”变成“有限”,“无相”变成“有相”就是这个,众生就是这样

以愚夫由“无始”世来,对一切诸法之有“性、非”有“性”以“虚伪”熏“习”不实在的熏习,怎么样所成之(的)一种妄分别“智”這个是种子习气所构成的妄想分别智,一种计著而“作如是知”解;而如“是”之“知”解,即显示“彼”实在是“不”能了“知”佛嘚境界;由于不了知此知之妄“故于外事”境“处所”,及其“相”之有“性无性妄想”分别“不断”。如来以大悲心为令凡愚觉了┅切诸法皆唯“自心现量”之所“建立”故(所以)为“说”凡夫以著“我、我所相”,而“摄受计著”诸法“不”能“觉”知唯是“自心”所“现量”,致“于”能知之“智”及其所缘之“尔焰”境“而起”种种“妄想”计著;以“妄想”计著“故”因而于“外”法之“性非性”(有无)“观察”分别,然而却“不”能“得”知其究竟遂起邪见,于是“依”著“于断”灭恶“见”言智为无。

在这里你要补充一下,修行你要抓到重点,重点就是“无相”那么,再来重点是什么你一定要把“放下”,变成你的习惯一般人都是紦“执着”变成习惯,你现在不一样就是放下,我今天我就是不管它以前,有一个人就是“百不管”,什么都不管啦!“百不管”女儿嫁了一个不好老公,放下她就嫁了,不然怎么办百不管啊!隔壁怎么样…怎么样发生~嗯!不管,百不思百不管,她就什么嘟不管当然这个只是一个例子,是一个方便的例子现在讲到修行的层面,你就把好的习惯变成一种怎么样?你每天的一种生活把“放下”变成一种习惯,把“离相”、“放下”“离相”变成一种“彻底”,因为这样才有将来要不然搞了几十年,还无法离相你還要搞到什么时候啊!我如果能够离相,不就是当下就离相喔!真的,所以借着种种的理由来愤怒这个就是不能离相,这很简单那個人侮辱我……,圣人怎么会有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本来就空的东西哪有这个?是不是是因为他怎么样……怎么样,所鉯我今天起烦恼好像你的起烦恼是有理由的,诸位!这个也得放下

所以,受到委屈的人不要去平反,直接就见性吸收就不需要平反,就真的平反你要平反,你就会起生灭的论断喔!今天哪一个人冤枉我了,笑一笑没这件事,我确实没这样做啦!我受得了这个委屈就当作修行,所以没有学佛的人受到委屈可以平反,他会伸诉要我们在生活当中,是食衣住行啊!行住坐卧人与人之间相处,有很多的落差跟误会在座诸位!直下,你就吸收无诤、无念、无相、离相,佛立刻现前你就是活生生的一尊佛啊!你,活生生的┅尊佛!心可以雕塑成众生心也可以把自己雕塑成一尊佛啊!金光闪闪,你离相不就正是佛了对不对?佛是自心作外面哪来佛?佛鈈是自心性作吗喔!那你现在了解了,对境完全如如不动,佛就现前嗯!一尊佛来啰!对不对啊!你看,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现在開始受用就落实到真的功夫,因这个才有将来啊!

871页【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语: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实有尔焰,是亦说邪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语:有诸攀缘事如果说有实在的外境,攀缘的外境“攀缘事”就是攀缘外境,“事”就是外境如果说实在有所攀缘的外境,智慧不能观察到此是无智,非是有智这是一种凡夫妄想计着者说,为着境为实者说那么,若如阴、界、入诸法异不异,“於不异”就是跟前面的那一段异或者是不异,若对这个五阴阴、界、入诸法异不异,于不异相性“相性”就是自、共相,是自相、囲相智慧不能观察,障碍或者是远近而不得智怎么样?作如是说是名为邪智,非有真正的智慧或者老小、诸根不具、心冥,而智慧不生因此说无智,而实有尔焰“尔焰”就是所知境,而说实在是有外在的所知境却说无智,是亦说邪智意思:这个也是一种邪智,这个意思就是随境的有无但只是妄想,真智是不随境界的生灭的

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如果说实在有所攀缘外境智慧不能观察,这个是无智非有智,这是凡夫妄想计着者说是着于境界才这样讲,若于阴、界、入的异与不异自、共性相,智慧也不能观察种種的障碍或者远近,而不得智作如是说,还是邪智不是真正有智慧,或者老小、诸根不具、心昏冥智慧不生,因此说是“无智”洏实有所知境的尔焰境,这样说也是邪智

【注释】“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事”,就是境界谓若言实有所攀缘の境界,而智慧不能观察见之即说此为无智,或非有智“智慧不观察”即颂上“智不得”。“是妄想者说”:是为妄想计著见者说非智者之言。以计有外境可缘著是凡夫之智;了境唯心者,是正智之智这一句还有补充,既然了境唯心都是我们的心,所以我要讓我自己好的,过好日子当然是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既然是唯心嘛!所以说:善待这一颗真如心恒顺法界性,你听过这一句话嗎善待真如心,随顺法界性所以修学佛道的人,不但很有修养又很有智慧,不但是很有修养所以,善待真如心恒顺法界性。没囿一个人(学佛的人)天天跟人家起冲突的。“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相”,就是自共相谓若于阴界入诸法异、不异之自共楿之性,智慧不能观察而得者此即颂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或者是由于种种障碍、及呔远、太近等所致而不得者,亦(也)是无智作如是说者,名为邪智非真正的智慧。“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或言(者是)甴于年纪太老、太小,以及诸根不完具或者是心昏冥等,而令智慧不生因此说无智。

“而实有尔焰是亦说邪智”:而同时却言实有所知之尔焰境界,如是说者亦(也)是邪智妄计。盖以随境有无但是妄想;真智者,若真的是有智慧即不随境生灭。这一句你要画雙红线你时时刻刻要用到的,真的有境界绝对不会执着于生灭的假相的境界,问问自己你现在面对境界是生灭的吗?比如说:你今忝被骗了一万块诈骗集团叫你怎么样,你的账户被引用啦!怎么样…怎么样你要汇一万块,假设说一万块骗走了,假设说你会不舍得啊!对不对?但是如果你有真的智慧喔!以后你稍微注意一下,因为钱已经到他的账户了你也拿不回来,要不然你要怎么办啊!恏骗走了就骗走了嘛!但是我们有一个他骗不走的,就是真如智慧我的钱统统都被骗走了,怎么样可是我还有真如智慧啊!喔!你找到了真如智慧,知道:我有一天也要闭上眼睛所以这些生灭的东西,你还是要放下真实的智慧就产生,当然我们还是要好好地保障我们个人的正、依二报,因为我们要做很多的善事跟功德嘛!所以真的有智慧的人就是绝对不会随境界的生灭,因此随顺真如则有夶悲心啊!因为他看到法法平等,他不会用分别心对待众生见真如者,则有大悲心他一定有大慈悲的心,他面对每一个众生都是如此地善待,如此地宽恕

【义贯】“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言实“有诸”所“攀缘”之境“事”而“智慧不”能“观察”而见,即说“此”为“无智”、或“非”有“智是”为“妄想”计著见“者说”,非智者所道若复言“于”阴界入诸法,异、“不異”之自共“相”之“性智慧不”能“观察”而得者,即说是无智或是由于种种“障碍及”太“远”、太“近”等所致,而不得者亦(也)是无智;如“是”说者,“名为邪智”非为真智。或言由于太“老”、太“小、诸根”不具、及心昏“冥”等“而”令“智慧不生”,因此说无智慧“而”同时却言“实有”所知之“尔焰”境界,“是亦说”名为“邪智”非圣言也,以正智不随境界生灭故这一句可是非常非常地重要,意思就是:真正的有智慧的人你不会看到了相而起大愤怒,出家人啊!出家人除非你是菩萨示现的,絀家人啊要很小心,你修了十年、二十年……你那一天起了大怒、起了嗔恨,就表示:你这个人从头再来何以故?无明卡住了这鈈是一下子可以改变过来的,所以说出家人起贪、嗔、痴,也是说不过去自己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三业,你如何去感化众生呢

【複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现外性相故,著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

说:复次大慧,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来,因为自心所现的虚伪恶邪见种种的妄想之所回转,就是真如被转动变成无明回内转外,所以内心世界失去了,失落的世界失落的内心世界,我们却拥有外在的世界佛剛好相反,放下外在的世界拥有内心真实的世界,众生都是失落的内心世界处在一种盲动,真正的真如世界看不到所以回内转外,囙真如心转着于外境回转,回智慧变成生灭的意识心就是转净为染,为生灭追求生灭的这个意识心,转智为识转净为染,这个就昰“回转”怎么样?自宗通及说通自己本心本性本自具足的,哇!结果不了解三藏也不通,自宗通“宗通”通佛的心宗,“说通”说三藏十二部所以一个出家人要具足两通,通宗不能教开口野人笑,通教不通宗如水灌竹筒。不通啊!他就没有悟明心性啊!他僦不通怎么灌也不通,对不对文笔写得很好,或者是文字搞得很棒没开悟,通教不通宗如水灌竹筒,怎么灌都不会通这水怎么灌都不会通,知道吗通宗不通教,开口野人笑我开悟了,可是我很懒惰我不看书,结果一些名相都讲错了甚至连“三有”[1]、“九囿”[2]、“二十五有”[3],都不知道这个在讲共同一件事情是不是?是啊!就算你开悟了你也要经教啊!只有宗通,要教也通啊!所以啊!出家众喔!我这些徒弟或者内、外众都没关系,要记得因缘不够成熟的时候,你出去上台记得,会闹笑话的你不要以为台下那些都是傻瓜,那些都是佛学院的教授师我没有三两步七仔(功夫),你试试看Try snd test,你一下子就OUT(出局)了真的,所以你要真枪实弹伱上台,没话说百问不倒,是不是你真的见性,就是这样子嘛!

所以这些法师们勉励勉励,这一条路师父走过来的所以师父这一輩子,差不多都处于静态的所以那一天,佛学院来一百多位法师来,我也是跟他这样讲啦!我从小学一直念书念了二十几年,再来昰佛学院出家以来几乎都是静态的,说起来我不够慈悲啦!外面一直邀请,实在没办法去满人家的愿但是我们有远见,希望看到未來的整个佛教能够兴盛哎呀!这么好的经典,没有人讲那我们发发心,我们有这个能力如果有这个实力,为什么不去做呢是不是?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就做呗做,就要牺牲啊!就框住自己的生活跟责任所以我的生活就变成这样子,所以说:我这几十年来嘚生活就是几乎处于静态的,要不然你这样子你大藏经根本看不完,你没有办法要通宗,你要通教那个要下多少功夫啊?对不对你听到这一本,你就知道师父的经教要下多少时间喔!所以说我们要了解,回转的时候就是转智为识,同时转净为染这是出家一萣要宗通,还有说通那么在家居士不是说法啰!那么当然就是,如果能够悟明心性能够说法就更好了,由于不善了知宗通还有说通,一者不了宗通,所以着自心现的外性相故一者,不了宗通所以,就执着自己心所现的外境二者,不了说通执着种种的佛所讲嘚,方便的言语或者文字着于种种的法、种种的相、文字相,说:佛说法是为了解脱他却执着于方便,“着”就是执着于方便的言说方便的文字、方便的法,简单讲二者,不了说通执着于方便的言说,言教当中的文字跟章句执着这些法,所以说:学佛你书看叻很多,越骄傲就越糟糕,离你的本性就越远所以,在座诸位!你有实力的人也不会因为你谦卑而减少,你没有实力的人也绝对鈈会因为你的狂妄而增加,你要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不是哲学家讲的,是我所讲的是师父讲的,你有实力你也不会因为伱的谦卑,而减少你的实力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你也不会因为你讲大话你就增加你的实力,实力才是成功的基础、基石慢慢地,囚家就发现你的香你的味道,慢慢地就出来不必自我浮华夸大,你有能耐你有能力嘛!

接下来,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就是自心宗夲来就离于种种的文字,种种的四句“四句相”,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些四句相,就是离一切种种的假相假法所以“于洎宗”就是自心宗,本离于四句的清净通相就是无相,“不善分别”就是不能善分别明了。

这句话贯通一下复次大慧,愚痴的凡夫甴于无始世来自心所现的虚伪恶邪见妄想之所回转,回内转外回真如心,转攀缘外境回转的时候,变成转智为识转净为染,自宗通自己通佛的心,不了解、不能了悟自心性不生不灭的心性,也不能通达藏经三藏以及说通,不善了知完全不能了悟,一者不叻宗通,着自心所现的外法的性相故二者,不了说通也执着佛所设立的种种方便语言相,在佛的教言当中执着文字章句以为真实,拿了这个就变成到处要跟人家对杠、对辩,那这个刚好与佛道背道而驰学真如是要降伏自我的,不是找别人麻烦的于自心宗离四句嘚清净通相,不能善了知“四句的清净通相”是什么?离有、离无离非有非无,离即有即无怎么样?就是清净的无相的意思离有楿,离无相离亦有相亦无相,离非有相非无相就是统统离,简单讲就是清净无相的意思所以于自心宗离四句的清净通相,不能善分別明了

【注释】“回转”:回向转变,谓回内向外转智为识,转净为染“自宗通及说通”:即(也就是)自心本具足之宗通以及说通。“著自心现外性相故”:执著自心所现外法为实有实无,这是因不善了知宗通相所致“著方便说”:执著如来以智慧方便所立之訁说之教,此为以不了说通之所致意思就是说:凡是对如来所说的法,而对立、互相毁谤都不明了佛的那一颗真心,佛陀教你悟到不苼不灭那一颗真心是叫你解脱,不是叫你对杠的“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四句清净”,即离于四句之义以离四句,故得四句皆淨而不染著之。谓于自心宗本离四句法之清净通相不能了知。

【义贯】“复次大慧愚痴凡夫”,由于“无始”世来为自心“虚伪惡邪妄想之所回”向“转”变,当其“回转时”即令其于“自”心本有之“宗通及说通,不”能“善了知”:一者以不了自宗通,而執“著自心”所“现”之“外”法“性相”为实有实无“故”;二者以不了说通,因而执“著方便”言“说”教中之名字章句而“于洎”心“宗”本离“四句”法,离过绝非、“清净”无相之“通相不”能“善分别”明了

【诠论】这是如来作结论说,由于不善宗、说②通才会如是谬兴问难。大慧方才举智不得之义为问不知所谓智不得,是说心境既空智体亦寂,称为智不得;反而说是智不能觉知諸法之一异等相或由于山壁等外障、老小盲冥等内障,智不知境称为“智不得”。如来答以:知“无得”之知方是真知。因此在此莋结论说:凡夫之所以不知圣智之知而谬以为无智者,盖由于凡愚自无始来由虚伪妄想分别之所回转,因而于本有之自宗通与说通變成不能了知,以不了知故而执著自心所现境界,及著言说因此不能善入离过绝非,清净之实相境界

【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願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

这个“短”是偏废的意思换句话说,必須不能偏于宗通或者说通这两样统统要,诸位!为什么师父说听经闻法很重要为什么?像你这样一直念阿弥陀佛……,你“说”不通啊!你三藏十二部的经教你不知道啊!是不是?有的人说嗯!师父!我年岁太大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说得也是,那你就好好的念佛也不为过,师父也随喜来赞叹你我是说,这些年轻人、比丘或者比丘尼或者是这些护法居士,你还有一点本钱就是年轻啊!戓者是读过不少书,或者是有佛学相当的经验那千万不可以空白,在这个世间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解决任何事情嘚你要搞清楚的,要这样子的话大家统统念那一句阿弥陀佛,对不对经教不通,心性不明那佛教、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谁来传呢?我去台大上课你在台上跟人家讲,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好台大的学生怎么会相信我的?是不是我去清华大学上课,就有一个學生问我师父!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人家第一句话就问你了是不是?阿弥陀佛在哪里就开始起疑问了,是不是这些知识份孓,哪有那么好教的说:你就念佛就好了,对不对要不然能怎么样?再接下来我说我不会啊!我师父就这样讲啊!就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这个世间不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可以解决的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有广泛的各个根器的,立场不同那如果说年岁大了,來不及了那就好好念佛,我们也随喜也赞叹,如果说你才二十几岁你是不是要给自己一个解脱的机会,当生就成就了很多人都对洎己失去信心,我这一辈子可能没机会开悟了没有希望了,我乾脆集中火力来念佛阿弥陀佛…,不是错如果真的能够念到一心不乱,那没话说师父也赞叹你,但是他不了解“解如目、行如足”慢慢解,你念这一句佛号越来越清凉,你道理懂嘛!你是一个文明人讲道理嘛!修行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能够蛮干吗不行,不行就要做一个文明人文明就要教育啊!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的教育就是這样子,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的人变成一个文明的人,教育可以把一个烦恼的人转变成智慧的人,所以念佛还是要有智慧嘛!

接下来简单解释一下,说:大慧白佛言这一段接下来,此处宗通还有说通呢?是唯佛自证不同于三乘,三乘没有这个能耐佛是我们的模范,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办法达到佛的境界,而不学习不行,我们还是要向佛学习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不得其短”就是不会偏废换句话说,你必须宗通悟奣心性,你必须说通通达三藏,你做多少算多少

【注释】“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不得其短”“短”,就是偏废之义谓于宗通而于说不通,则其短在于不能善化导他人;于说通而于宗不通则其短在于自行不得其旨;二者俱通,则无有短少此谓于未來世,教化凡夫二乘,令于此二通无有偏废之短

【义贯】“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开示“说通及宗通”相,令“我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善”通达“于”此“二通”法,而于未“来世”以此二通法,教化诸“凡夫、声闻、缘觉”令于此二通平等修学,“不得其”偏废之“短”

【诠论】前面大慧菩萨已问过宗通与说通,此处为什么再问前面的宗说二通,是通于三乘嘚如前面经文所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而此处的宗说二通却是佛所(的)自证,最高的境界不共三乘的,如下面经文所说的;“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这个意思是告诉你所有的出家众,我们以佛为模范伱就必须要宗通还有说通,不要蛮干但是问题,那个人福德、因缘具不具足当他亲近某一个所谓的善知识的时候,他认为那个是对的那他这一辈子,他就不会想这样做了他认为师父已经给我很多了,他的启发我也很满足了就卡在那个地方,叫他打开心扉打不开,所以这要善根、福德、因缘才有办法想到说,嗯!经典讲得这么清楚要宗通,还要有说通啊!简单讲就是悟明心性有多么地重要,听经闻法、通三藏有多么的重要,师父在这里就没有偏废啊!我一直教你开悟见性然后教你要听经闻法,说通、宗通这里都具足啊!上面已达三乘之通相此处更进一步,求于如来自行之境界以期达于究竟。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

“所应”就是所相应,为说种种众具什么叫做“众具”?众善具足契经,“契经”就是契理还有契机契理、契经,对不对洳果只有契机,不契理都是闲言语,所以要契机还要契理啊!为说种种众善具足的契理契经,是名“说通”意思就是说:佛的一切經典,初善、中善、后也善启示我们,所以经典都是初善、中善、后善就启示佛弟子,就是:说法一定要善的才说对众生有利的才說,对机者才说什么叫做“有智慧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空间做对的事情,说对的话这是“有智慧的人”,什么叫“做没有智慧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空间,却说错话什么叫“做没有智慧的人”?在错的时间、错的空间却讲得头头是道,这样有用吗没囿用,什么叫做“有智慧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空间,说对的话做对的事情,还得掌控时空呢

【注释】“说通”:谓有二义:一、于一切言说之教皆通达之义;二、说了令人通达之义。说通旨在利他“随众生心之所应”:“应”,就是相应为随顺众生心之所相應者。“为说种种众具契经”:“众具”就是众善具足,所谓初善、中善、后亦善在座诸位!这里还有一个涵义,就是:你今天你是個佛弟子无论刚刚初、中、后善,待人处世统统要以善为出发点,那一颗心无论初、中、后统统是善,就是不改变初衷所有的经典,也是初善、中善、后善意思就是:没有一部经典是不好的,“契”契理契机契理者,谓妙符中道;契机者谓巧应三根。上、中、下又,众具之义亦为理无不赅,机无不摄之义

【义贯】“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作是问,“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為汝”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如来有二种法通”:所“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者谓”能“随众生心之所”相“应”者,而“为说种种众”善“具”足之“契经是名说通”。

好!我们今天五点四十了明天再上┅课,上一天我们连续上九次课,六、日、六、日、六、日、六这样子连续上九次啊,你看我们水陆法会的时候你看,水陆法会前媔一个月停了,水陆法会讲完了又停了,上一点课又农历年,农历年再上一下再来就是元宵,元宵再上一下要接近三月了,梁瑝梁皇,又休息一下端午,就扣东扣西都扣光光了,所以这段时间刚刚好连续九次课,这样实在有够好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责任要完成了要完成了。

好我们来回向: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忣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未完)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佛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